Sunday, March 28, 2010

風暴將至?

(請繼續觀察後續發展...)

國科會不可繼續縱容


2010-03-29 中國時報 【李宗祐/特稿】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828x112010032900095,00.html)

 「培養一個學者並不容易,我們實在不忍心為了幾萬塊,就毀了一個教授!」這是國科會長期堅持以行政處分懲處涉嫌詐領研究經費學者的思考邏輯,但學者教授為人師表、教育下一代,應該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接受更嚴格的社會規範,國科會核發研究經費,用的是納稅人的錢,不能持續縱容不肖學者享有特權。

 傳統上,台灣社會多尊重學者,但不代表學者利用人頭、以不實發票詐領研究經費、A錢,就可以享有治外法權。長期以來,國科會卻一再包庇,以沒有法源依據的行政命令,讓A錢的學者逃過牢獄之災;審理相關案件時,還以密件處理,保護涉案學者不會因案件曝光而身敗名裂。此種作法十足是鴕鳥心態。

 國科會對學者的呵護幾乎已達「密不透風」的地步,此次若非監察院「提醒」注意長此以往是否有包庇或縱放之嫌,又剛好碰到成大教授鄒文莉利用學生當人頭詐領研究經費被檢方起訴,國科會也不會正視這個問題。

 國科會以不忍心為了幾萬塊毀掉一個教授為由,將過去的包庇及縱放合理化,就看不到有市井小民為了溫飽,在便店商店或大賣場偷個幾百塊、甚至是幾十塊的麵包或食物,就被移送法辦的悲慘遭遇。兩相對照,學者A了幾萬塊,甚至數十萬、上百萬,卻能逍遙法外,這是徹底踐踏法律尊嚴與執法公平性。
 去年金融風暴橫掃全球,國內失業人口屢創新高,到處都有人放無薪假,勞工大眾苦哈哈之際,各界還頻頻為台灣教授待遇偏低,比不上日、韓、新加坡和香港而叫屈,大聲疾呼政府應該積極改善教授待遇,可見學者教授在國人眼中多麼「尊貴」。因此少數學者更應自重自愛,國科會也不應讓他們繼續躲在保護傘下,假學術之名、行A錢之實。

Thursday, March 25, 2010

人人皆曰可殺

最近有一位成大外文系的教授因研究經費報銷不實, 經人頭學生檢舉被台南地檢署提起公訴。 一時之間好像打翻馬蜂窩, 民怨找到新出口,繼公務人員之後, 人人皆曰可殺 。我很懷疑是不是媒體在操作什麼? 又有什麼風暴將至? 或是要掩護什麼?


學術是燒錢且沒有成本效益的! 因為它源自西方貴族閒閒沒事幹、有錢有閒玩玩具 (顯微鏡與望遠鏡一開始是很貴的玩具)或對天發呆的傳統。但如果學術那是個指標(學術量化), 對行政系統的指標就是把錢花掉(預算執行率), 對民粹主義者的指標就是我們又有進百大的學校, 對老師而言就是就是人才兩得、 名利雙收 (升等、 當主管與額外收入)。 但是名不是太容易! 那就是財吧。 老實說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經費很難消耗, 偏偏又不要白不要, 人事費是大宗吧, 由此下手消費最快; 而對理工學科而言, 比黃金貴的東西太多, 那才是真的燒錢。

我常講好的學校不是有多傑出的老師,而是有用功而且用心的學生, 固然大教授見多識廣,經驗也多,可維持在地學術的傳統,具前瞻眼光決定未來發展方向, 是個軍師,。而學生是實際執行之人, 有想法沒作法-流於空談; 有作法沒想法-到頭一場空。 要知道學術研究是可以訓練的, 學術研究的方法與衍繹,比八股文有更固定的格式。 基本上學術也是有著 20-80定律的, 20%的人有outstanding的成就 (目前是用報告篇數與研究計畫多寡評估之) ,80%一般成就的成員,用來撐起或鞏固這100% (高下是比較出來的)。

好吧! 好奇心與分類是人類的天性。 資本主義發達盛行後, 特別是初期, 知識就是力量一點也不為過。 靠著研究偷窺上天之秘, 以人定勝天之姿, 借力使力,特別是對付東方的國家所向無敵 。 並不是東方沒研究、沒科學 ,而是思維不一樣 ,發展的東西就不一樣, 成果也不一樣。 科學一項最重要的東西, 大家心知肚明卻不願提起, 那就是傳統與使命, 如果不講這個, 那只份工作, 負責生產符合指標或me too的工作。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有人太超過 有人太一廂情願 有人太迷信 如此而已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要不要調漲健保費?

調健保費是典型的「震撼教育」!? 先說健保快破產不加價會倒閉, 事實上全民健保實施快15年來, 人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 所以在政治操作上, 不誇張的調漲會引起討論但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因為健保如果倒了, 這對有錢人的影響不大,但對中下產階級就要保佑不要生大病 。


媒體上所謂的專家、學者、意見領袖、各黨各派已經討論太多,有人說開源 有人說節流。我也沒有他們的聰明才智與雄才偉略,所以沒有新的看法與見地。

我要說的是節流可能會重要一點。 醫學是個非常專業的領域, 所謂「專業」、 所謂「領域』 意即:「有門檻、 有排它、 有既得利益謂之」。 稽核這個團體的只能由這個團體成員擔任, 否則非專業的帽子滿天飛, 而且容易被騙; 但是由這個團體成員擔任, 又淪為鞏固既得利益或恐怖平衡。目前醫學的進步程度, 已經使人們不再健康。 為什麼沒人站出來檢討目前的醫療資源的黑洞與醫界黑幕? 是不是大家把醫界給寵壞了。

醫學某個程度來說是個應用技術,特別是西醫, 講求 SOP。 在教學醫院才有所謂的「醫學研究」, 才有所謂的「醫學實驗」。 一講到實驗, 某個程度在人命無價的概下, 是毫無成本觀念可言的。 但在醫藥這一行, 和其他行業一樣講究的是成本效益。 為了meet the two ends, 醫療的價格是下不來的,更不用說也是要謀利的,特別是到中型以上醫院, 非必要的檢驗 (老實說,很難講必要或非必要),機器一開動就是印鈔機啟動, 消耗不少健保資源! 更不用說 藥價黑洞的問題。

就消費者而言, 如果是五年級以上的人, 在健保實施前, 每次看完病, 心裡中總巴不得家裡有人可以當醫生, 醫藥費其實不輕。 但變成一種福利之後, 不用白不用, 一年就醫300次。 當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 沒人會去反對, 只有下次要調漲保費時, 才再拿出來當「相罵本」。

我是個社會主義主義者, 社會本來就要扶富濟貧的。 某種程度上, 有錢人是靠大家的幫忙才會有前錢的 ,不是單一自己就能飛天遁地, 取之於眾, 還之於眾。 但在人性的立場, 沒人願意把錢交給騙子吧!還是我們要的只是 『希望」, 而醫療給的是希望。

 
 
「為什麼在所有先進民主國家之中,唯獨美國沒有全民健保?」
(http://thchou.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4.html)
美國之所以沒有實施全民健保,主要關鍵在於美國極度錯綜複雜、權力交疊制衡且零碎不一致的政治體制,導致無法對全民健保整合出一致的共識與政策,因此也演變產生出錯綜複雜且零碎不一的健保體制。

主要原因歸納為四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美國社會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美國基本上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特別是早期及主要的移民是歐洲的清教徒,他們在美國還未成立前就來到北美洲,靠自己的勤奮打造家園,後來新英格蘭幾州的人民共同擊敗英國,獨立建國,並逐漸往西拓展,有越來越多州加入聯邦,形成今天的美國。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美國主流社會幾個重要的價值觀:(1)刻苦耐勞、靠自己討生活的個人主義;(2)自由思想,不喜歡政府的干預與限制,反對權力過大的政府;(3)相信自由經濟及市場機制。美國憲法中所明列的基本人權,基本上都是自由表達權,健康並非其中的基本人權,美國主流價值觀認為健康是要透過個人去努力獲得,像是其它一般商品一樣,不是白白得來的;除非是無工作或謀生能力的人,像年長者及小孩,其健康需求須要由社會給予保障。因此,健康照護或醫療在美國被視為商品,由市場供需機制去決定其分配,所衍生的風險則由私人保險去分攤,政府只負責保障或提供必要的健康照護給沒有能力謀生的弱勢族群。此外,若實施全民健保,政府的角色及干預必定會加重,等於是政府的擴權,這是許多美國人所不樂意見到的結果。有不少美國人認為政府是缺乏效率的官僚組織,不相信政府能夠辦好全民健保,所以全民健保一直無法在美國產生共識。還有一點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產生以美國對抗蘇聯的冷戰局勢,美國代表自由市場政經世界,蘇聯代表共產世界,在這種極端兩元的國際政治對立下,美國社會對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非常排斥,只要任何政策主張被冠上「社會主義」,就很難翻身,全民健保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反對任何公辦健保的陣營最常用的批評就是「社會主義式的醫療」,這招通常都能奏效,引起民眾的反感,將全民健保封殺。

第二的因素是歷史事件所導致的結果,除了上述冷戰所產生的意識型態之外,有幾個歷史事件也間接阻擋了全民健保在美國的實施。首先是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這個階段在聯邦政府及民間各產生一個重要、影響健保制度相當深遠的事件。在政府方面是通過「社會安全法案」,由於這個法案,後來在1965年美國才通過Medicare及Medicaid這兩個分別提供給年長者及窮人的公辦健保。有一本探討美國為何無法實施全民健保的著作[1]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由於Medicare開辦之後,健康照護支出快速增加,醫療費用失控,導致之後所有全民健保的提議都因為擔心政府財政問題而無法過關。此外,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出現民間的健保組織藍十字(Blue Cross)及後來的藍盾(Blue Shield),自此之後民間健保逐漸茁壯成美國健保的主要架構。第二個歷史事件是1940年代的二次大戰,在此期間產生雇主為員工投保的福利措施,以及論人計酬的醫療照護組織,發展成HMOs及managed care,今天,美國的健保主要是建立在透過雇主納保及managed care這兩個基礎上,一旦這些民間健保的組織及制度都已成型且具有穩固的地位,要將整個制度調整向公營色彩濃厚的全民健保制度可以說難上加難,因為這樣的政策改革會直接衝擊到現有民間健保組織的利益,這些團體一定會想盡辦法加以阻擋。

第三個因素是利益團體的影響。雖然任何國家都一定有利益團體的運作,但美國是一個利益政治運作最公開、最活躍、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美國的政策幾乎都是利益政治折衝之下的產物。此外,美國可能是各國家中少數允許讓營利健保公司及醫療機構經營的國家,這些營利健康照護機構的經營宗旨即是賺取最大的利潤,與股東分享。健康照護目前在美國是一個超過1,500兆(1.5x1012)美元的產業,所代表的利益非常巨大。在健康照護的政治方面,有幾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利益團體,包括美國醫師公會、醫院協會、健康保險協會、藥廠、醫療儀器廠商,這些組織都由來已久,都堅定反對政府透過健保政策干涉醫療或設限,且具有龐大的資源及政商管道,足以影響選舉,也很有政策遊說能量,並能夠透過媒體影響民意。例如柯林頓政府想推動全民健保的立法,美國健康保險協會便拍製一則電視廣告並廣為播放,強調柯林頓政府的全民健保制度會限制病人選擇自己醫師的權利,這個電視廣告短片發揮極大的效果,使得柯林頓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無疾而終。

最後一個因素是政治體制。美國可能世界上最錯綜複雜的政治體制,美國有聯邦、州及地方政府共三千多個,每個政府都有行政機構及議會,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及立法權。聯邦政府及每一個州政府都有自己的憲法,且都實施由行政、議會及法院所組成的三權分立制度,有權制定衛生或健康照護政策。在聯邦政府方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分權及制衡,以免有獨大的權力造成集權或腐敗。這樣的觀念與制度設計當初主要都是為了要避免像17世紀英國政治制度權力集中在君主一人身上的弊端,於是設計出多個政府組織、聯邦制、兩議會、行政與立法權分離、擴大參政機會或參政權以使各方權力能夠彼此制衡、並使各種利益能夠被代表及反應出來,用公開的方式讓利益攤在陽光下以受到適當的約控。但是這也導致一些結果,包括各種權利機構彼此制紂,運作滯礙難行;政治/政策結果沒人負責(沒有人有絕對的權力,因此也就無法將責任歸到特定人士身上);行政執行及立法效率低落;以及無止境的政治角力。以政策法案要通過為例,必須在參議院及眾議院都通過(此兩個議會都有實權及代表性,不像英國或加拿大只有下議院有實權),且總統同意簽署才行,在整個立法往返折衝運作過程中,潛藏有太多的「否決點」,再加上美國政黨缺乏紀律,即使是多數黨提出的政策法案,也不見得過得了關。像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任內民主黨是兩議會的多數黨,即使如此,杜魯門總統的全民健保政策還是被否決掉。

通常公衛界多是主張實施全民健保以照顧所有國民健康與就醫可近性,通常美國學界會提出許多國內的研究結果或其他實施全民健保國家的經驗做為主張全民健保的根據及論點。不過,光是實證資料是不夠的,政策的制定是藉由政治的運作,比較不是理性的客觀比較。政治運作則要透過組織、資源的動員、議題的操作以行成足夠的權力去影響政策。因此,對關心健康照護政策改革的人來說,不能只靠一股理想、熱誠與科學根據,懂得如何運用政治策略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終生監禁不得假釋

發怒是某種自己對自己無法或無能的直接反應。


我認為死刑的過程 (起訴 審判 執行)是個儀式 (rite), 從中受難者家屬、 親人、 朋友得到釋放-為受害人報仇,與救贖-告慰受害者。 故情感上不可不經此過程。

我贊成廢死刑 (life penalty),但我堅持終生監禁不得假釋,以達到「與社會永遠隔離」之目的。我們不禁要問「殺人犯」是如何形成的?不外 家庭、 社會、 學校, 或許有些人是天生具較強的犯罪性格 (反社會特性),既然是反社會就要「與社會永遠隔離」,死刑是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國家是「集體暴力」, 借由官僚系統, 在個人的權限內, 一點一滴、糢糊卻又不負責任的成型。

法律並不能使已發生的次事件改變。 大家不願面對的是, 法律不一定能達到所謂的「申張正義」。 法律的制定與執行處處充滿漏洞與階級意識, 法律是嚇阻進而預防犯罪。 一旦受害人受害, 有些東西是不可逆的, 比如健康有損失就要求償, 所謂「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抵罪」因此而生,但殺人罪次是一個特例, 如果一命能償一命那就好了! 但不行。

如果國家對殺人罪, 不能有效處理, 便失去它的統治基礎, 人民不能動用私刑 (刑法規定), 但國家又鼓勵調解 (民法規定)。法律的制定與執行 處處充滿漏洞與階級意識。二十四年前,起鄒族師專青年湯英伸生北上打工,卻因不堪漢人仲介與僱主的盤剝及污辱,憤而犯下滅門的血案。由於事件背後的深層問題正是原住民族長期被歧視與迫害的處境,加害者本身也是社會問題的受害者。死刑是個儀式,突顯我比你優越的情感。

Thursday, March 11, 2010

雲林東勢胡蘿蔔 日商驚豔狂追貨

中國時報 (20100312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11050203x112010031200073,00.html)
雲林縣東勢鄉種植胡蘿蔔二十多年,第二代農民飽受台灣「菜金菜土」之苦。但日前參加東京食品展,色澤鮮豔、晶瑩剔透的胡蘿蔔讓桃太郎好喜歡,不只接到一千八百多萬元訂單,日本連鎖超商還追貨追到台灣,合作社經理開心到掉眼淚。

東勢鄉生產的胡蘿蔔占全台產量三分之一,三年前拜中國毒水餃之「賜」,重回日本市場懷抱,緊緊抓住桃太郎的胃。目前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契作的一五○公頃胡蘿蔔田中,一二八公頃全數銷往日本。

東京參展 接獲近二千萬訂單

說來也是血淚歷史,東勢鄉胡蘿蔔農種了二十多年,去年才由第二代成立合作農場,展開統一栽培管理,申請吉園圃標章、記錄生產履歷。用藥安全尤其嚴格監控,採收前五天、清洗裝櫃前,兩度採樣送毒試所化驗。

努力是值得的,契作農民生產的胡蘿蔔幾乎同一個模子刻出來,色澤鮮豔欲滴、規格幾乎一致,三年前出口日本六十櫃、去年卅一櫃、今年迄今已二十櫃,寫下台灣胡蘿蔔進軍日本的輝煌紀錄。

西班牙廚師稱讚:汁可當醬料

上周農民隨雲林縣長蘇治芬參加東京食品展,雖然只賣ㄧ樣產品,能見度反而高。合作社管理部經理許月霞說,一家日本連鎖超商四天來看兩次,要求回台灣後趕快報價。但她不諳日語,才回國兩天就接到日商催促「為何還不報價?」

許月霞說,參展時也嚇了一大跳,不敢置信有那麼多買家詢問,西班牙廚師稱讚他們的胡蘿蔔汁可以當醬料,日本飯店大廚詢問是否可以固定供貨,這次共收到一八七五萬訂單。

蘇治芬鼓勵雲林的第二代農民就要像這樣走出來,創造屬於雲林縣的「築地的(在地之意)窮人經濟」,縣府今年六月將開辦外銷電子商務服務,帶領新農民勇敢走向國際。

Wednesday, March 03, 2010

2010.03.04; 0818

                                                        (發呆中...)




                                                  厚! 燈在搖...






                                (種姿勢 能避震也....)

高雄甲仙上午8點18分,發生規模6.4強震,撼動全台!氣象局強調,這跟先前智利8.8強震無關,是板塊推擠,讓潮州斷層發生百年以來,第一次規模6以上的強震,而且震央只有5公里,是非常接近地表的島內地震,威力相當於2顆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