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我喜歡我的烘焙機 (I like my homepage...)
貓:喵喵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翻譯 貓說: 天氣冷 我喜歡我的烘焙機
traduction: le chat a dit: il fait froid, j'aime bien mon page d'accueil
translation: the cat says: it's cold, I like my homepage)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中1/3...
Ms. Ref. No.: AQUA-D-09-01539
Title: Testosterone benefits ovarian development by modifying the ovarian VEGF-Flk expressions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during artificial maturation
Aquaculture
Dear Huang,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a reviewer has agreed to review your manuscript AQUA-D-09-01539
Please note that in most cases at least two reviews may be required before a decision on a manuscript is made. Please also note that the length of the review process can vary greatly between manuscripts. Therefore, we appreciate your patience in this regard.
To track the progress of your manuscript, please log in to http://ees.elsevier.com/aqua/ and click on the "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 folder.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to Aquaculture.
Kind regards,
Aquaculture
Title: Testosterone benefits ovarian development by modifying the ovarian VEGF-Flk expressions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during artificial maturation
Aquaculture
Dear Huang,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a reviewer has agreed to review your manuscript AQUA-D-09-01539
Please note that in most cases at least two reviews may be required before a decision on a manuscript is made. Please also note that the length of the review process can vary greatly between manuscripts. Therefore, we appreciate your patience in this regard.
To track the progress of your manuscript, please log in to http://ees.elsevier.com/aqua/ and click on the "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 folder.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to Aquaculture.
Kind regards,
Aquaculture
The Shock Doctrine...
砸錢搶名師? 強化學術中產階級
【聯合報╱劉仁沛/台大農藝系教授季瑋珠/台大公衛系教授】 2010.01.25
(http://www.udn.com/2010/1/25/NEWS/OPINION/X1/5385320.shtml)
教育部提出延攬及留住大專院校優秀教師實施彈性薪資草案,要留住大學教授,延攬國外名師,和全世界搶人才。這個草案看似十分創新,其實問題重重。
其實,薪資不是教師的唯一考慮,整體的工作環境、氣氛、教學研究資源的可用性、評估與升等的公平性等等,更為重要。
現在各大專院校都已實施某種程度的彈性薪資,如終身特聘教授,是頒給少數具有中研院院士身分、得過國科會傑出獎多少次以上、教育部國家講座等榮譽者。這些「優秀人才」已經得獎無數,累積極多的資源,甚至許多獎勵的遊戲規則,若不是這些人訂的,也至少是為他們量身訂做的,享有這麼多優惠,他們不會輕言出走。
不久前監察院調查國科會行政主管、各大學校長,發現許多人都有上億元的研究經費,可見一斑。反觀「庶民」教師,只能期待不定期的研究、教學、服務獎勵,連金額都要看當年財務狀況而定。再說國外的人才,因為在國內毫無紀錄,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加上許多制度限制,除非已獲中研院院士,在有限的任教年限中,絕對不可能累積到如同國內這些特聘教授一樣的資源,再加上家庭、生涯規劃等因素,要藉此延攬國外優秀人才,甚至希望他們在台灣生根,恐怕沒有想像的容易。
要提升高等教育的師資水準,不應再將資源集中於資源已經很豐富的少數教授,而應全面提升大專教師各方面的待遇,建立學術發展的「中產階級」。單就薪資而言,台灣新聘助理教授,薪資只是鄰近國家地區,如香港、新加坡同等級教師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其他如研究、教學的軟硬體支援,相差更大。在台灣一個新進教師必須老闆兼工友,凡事躬親,才能建立自己的團隊、開創基本的成果,在國外卻有成熟的團隊,協助年輕教師成長。
在台灣越是新進教師,教學負擔越重,一星期需教滿十小時,且往往要教資深教師不肯教的大班必修課;在國外新進教師卻只需要負責一、二門自己專長的課程,等到升為資深教授,經驗見識都更為豐富,才負擔大班必修課。
教師評估和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是另一個問題。國內的教師評估雖行之有年,但只能警惕自我要求高的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較為資深者評估不通過自有許多敗部復活的方法。國外教授彈性薪資卻是建立在嚴格的評估和淘汰制度上,無論過去紀錄多麼輝煌,評估一律送外審,嚴格把關,如此實施彈性薪資也能讓人心服口服。
這些問題不全面性的改善,台灣的高等教育很難有所突破。
《震憾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是加拿大記者納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所寫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qi(SellItems)&id=BA0180) 她用「災難資本主義」對盛行新經濟自由主義所作的嚴厲批判。自由市場鼓吹者不斷散播的迷思之一,是經濟開放可以促成政治民主,實情卻是市場經濟常不惜鎮壓民主。以激烈手段徹底實行自由市場及私有化政策,帶來的不是「短期陣痛」後富裕的新世界,而是廣大民眾的悲慘處境。這些人近四十年來趁著天災人禍的「大好機會」,在世界各地發動經濟震撼治療,不論是智利政變、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亞洲金融風暴,還是9/11恐怖攻擊、伊拉克戰爭、南亞海嘯、卡崔娜颶風,皆成為他們推動「震撼主義」的絕佳舞臺。或許政府並不故意允許造成災難,但是我們必須監督政府,不要讓後續的重建工程,淪為負面的災難經濟。
其實這種模式在台灣高等教育到處看得到:台灣沒有百大學校,是災難!台灣留不住人才,是災難!台灣英文程度不好,是災難!所以百億丟進去,所以實施彈性薪資草案,所以英檢沒過不能畢業…將資源集中於資源已經很豐富的少數,缺乏學術發展的「中產階級」,缺乏學術發展的「多樣性」。
【聯合報╱劉仁沛/台大農藝系教授季瑋珠/台大公衛系教授】 2010.01.25
(http://www.udn.com/2010/1/25/NEWS/OPINION/X1/5385320.shtml)
教育部提出延攬及留住大專院校優秀教師實施彈性薪資草案,要留住大學教授,延攬國外名師,和全世界搶人才。這個草案看似十分創新,其實問題重重。
其實,薪資不是教師的唯一考慮,整體的工作環境、氣氛、教學研究資源的可用性、評估與升等的公平性等等,更為重要。
現在各大專院校都已實施某種程度的彈性薪資,如終身特聘教授,是頒給少數具有中研院院士身分、得過國科會傑出獎多少次以上、教育部國家講座等榮譽者。這些「優秀人才」已經得獎無數,累積極多的資源,甚至許多獎勵的遊戲規則,若不是這些人訂的,也至少是為他們量身訂做的,享有這麼多優惠,他們不會輕言出走。
不久前監察院調查國科會行政主管、各大學校長,發現許多人都有上億元的研究經費,可見一斑。反觀「庶民」教師,只能期待不定期的研究、教學、服務獎勵,連金額都要看當年財務狀況而定。再說國外的人才,因為在國內毫無紀錄,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加上許多制度限制,除非已獲中研院院士,在有限的任教年限中,絕對不可能累積到如同國內這些特聘教授一樣的資源,再加上家庭、生涯規劃等因素,要藉此延攬國外優秀人才,甚至希望他們在台灣生根,恐怕沒有想像的容易。
要提升高等教育的師資水準,不應再將資源集中於資源已經很豐富的少數教授,而應全面提升大專教師各方面的待遇,建立學術發展的「中產階級」。單就薪資而言,台灣新聘助理教授,薪資只是鄰近國家地區,如香港、新加坡同等級教師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其他如研究、教學的軟硬體支援,相差更大。在台灣一個新進教師必須老闆兼工友,凡事躬親,才能建立自己的團隊、開創基本的成果,在國外卻有成熟的團隊,協助年輕教師成長。
在台灣越是新進教師,教學負擔越重,一星期需教滿十小時,且往往要教資深教師不肯教的大班必修課;在國外新進教師卻只需要負責一、二門自己專長的課程,等到升為資深教授,經驗見識都更為豐富,才負擔大班必修課。
教師評估和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是另一個問題。國內的教師評估雖行之有年,但只能警惕自我要求高的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較為資深者評估不通過自有許多敗部復活的方法。國外教授彈性薪資卻是建立在嚴格的評估和淘汰制度上,無論過去紀錄多麼輝煌,評估一律送外審,嚴格把關,如此實施彈性薪資也能讓人心服口服。
這些問題不全面性的改善,台灣的高等教育很難有所突破。
《震憾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是加拿大記者納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所寫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qi(SellItems)&id=BA0180) 她用「災難資本主義」對盛行新經濟自由主義所作的嚴厲批判。自由市場鼓吹者不斷散播的迷思之一,是經濟開放可以促成政治民主,實情卻是市場經濟常不惜鎮壓民主。以激烈手段徹底實行自由市場及私有化政策,帶來的不是「短期陣痛」後富裕的新世界,而是廣大民眾的悲慘處境。這些人近四十年來趁著天災人禍的「大好機會」,在世界各地發動經濟震撼治療,不論是智利政變、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亞洲金融風暴,還是9/11恐怖攻擊、伊拉克戰爭、南亞海嘯、卡崔娜颶風,皆成為他們推動「震撼主義」的絕佳舞臺。或許政府並不故意允許造成災難,但是我們必須監督政府,不要讓後續的重建工程,淪為負面的災難經濟。
其實這種模式在台灣高等教育到處看得到:台灣沒有百大學校,是災難!台灣留不住人才,是災難!台灣英文程度不好,是災難!所以百億丟進去,所以實施彈性薪資草案,所以英檢沒過不能畢業…將資源集中於資源已經很豐富的少數,缺乏學術發展的「中產階級」,缺乏學術發展的「多樣性」。
Monday, January 18, 2010
百元/鰻苗
1尾鰻苗 飆至百元天價
〔記者張軒哲、陳燦坤、葉永騫/綜合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8/today-life6.htm)〕人類這一陣子感到寒冷,但對鰻苗回流可是暖冬。受暖冬影響,洄游鰻苗數量銳減,漁民忙著出海撈捕,但收穫有限,日本貿易商下單毫不手軟,價格一路上揚,昨天雲林沿海每尾為95元,東港、清水更飆漲到100元以上天價。
物以稀為貴,今年漁民從冬至以後捕撈到的鰻苗數量大幅減少,使得價格從每尾20幾元開始狂飆,上星期每尾80元,昨天漲到100元,漁民每天忙著出海捕捉,有人忙了一整晚撈不到一尾,但也有人很幸運一晚就捉到7、8百尾,扣除作業人數和油料等費用,每個人可分到2、3萬元,可說是不小的收益。
東港漁民林佳進表示,今年鰻苗數量比起往年少了很多,東港、林邊等海域最近捕獲量相當少,甚至沒有撈到。他認為今年的鰻苗減少和水試所等單位去年沒有在小琉球外海大量放養種鰻有關,因為往年放養種鰻後鰻苗明顯增加,去年種鰻放養在東港溪口,被許多漁民抓走了,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建議政府應該恢復外海種鰻放流。
在中部地區,每年農曆10月下旬至隔年正月底是雲林沿海捕鰻苗季,今年遭遇暖冬,鰻苗捕獲量緊縮,漁民王昆寶指出,過去一個晚上至少可捕到3千多尾鰻苗,現在最多不過50多尾。鰻苗量少,但日本消費者對食鰻進補十分熱中,貿易商收購不手軟,鰻苗價格一路攀升,目前喊出每尾95元的天價,創20年來新高。
另在清水高美濕地一帶,每年農曆9月至隔年2月也是捕鰻苗旺季,但今年鰻苗數量一樣稀少,昨日每尾更突破百元。
鰻苗身價漲,拉抬低迷多時的成鰻價格,國內巿場每公斤由280元攀升至400元。
等待鰻苗
宜蘭蘭陽溪出海口,2009.12
(摘自http://blog.roodo.com/avant1997/archives/11131015.html)
鐘金和先生扒了將近四個鐘頭的鰻苗後,終於扒到四尾鰻魚苗。在燈光照射下,鰻魚苗顯得晶瑩剔透,也為其他的扒鰻人帶來希望。
〔記者張軒哲、陳燦坤、葉永騫/綜合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8/today-life6.htm)〕人類這一陣子感到寒冷,但對鰻苗回流可是暖冬。受暖冬影響,洄游鰻苗數量銳減,漁民忙著出海撈捕,但收穫有限,日本貿易商下單毫不手軟,價格一路上揚,昨天雲林沿海每尾為95元,東港、清水更飆漲到100元以上天價。
物以稀為貴,今年漁民從冬至以後捕撈到的鰻苗數量大幅減少,使得價格從每尾20幾元開始狂飆,上星期每尾80元,昨天漲到100元,漁民每天忙著出海捕捉,有人忙了一整晚撈不到一尾,但也有人很幸運一晚就捉到7、8百尾,扣除作業人數和油料等費用,每個人可分到2、3萬元,可說是不小的收益。
東港漁民林佳進表示,今年鰻苗數量比起往年少了很多,東港、林邊等海域最近捕獲量相當少,甚至沒有撈到。他認為今年的鰻苗減少和水試所等單位去年沒有在小琉球外海大量放養種鰻有關,因為往年放養種鰻後鰻苗明顯增加,去年種鰻放養在東港溪口,被許多漁民抓走了,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建議政府應該恢復外海種鰻放流。
在中部地區,每年農曆10月下旬至隔年正月底是雲林沿海捕鰻苗季,今年遭遇暖冬,鰻苗捕獲量緊縮,漁民王昆寶指出,過去一個晚上至少可捕到3千多尾鰻苗,現在最多不過50多尾。鰻苗量少,但日本消費者對食鰻進補十分熱中,貿易商收購不手軟,鰻苗價格一路攀升,目前喊出每尾95元的天價,創20年來新高。
另在清水高美濕地一帶,每年農曆9月至隔年2月也是捕鰻苗旺季,但今年鰻苗數量一樣稀少,昨日每尾更突破百元。
鰻苗身價漲,拉抬低迷多時的成鰻價格,國內巿場每公斤由280元攀升至400元。
等待鰻苗
宜蘭蘭陽溪出海口,2009.12
(摘自http://blog.roodo.com/avant1997/archives/11131015.html)
鐘金和先生扒了將近四個鐘頭的鰻苗後,終於扒到四尾鰻魚苗。在燈光照射下,鰻魚苗顯得晶瑩剔透,也為其他的扒鰻人帶來希望。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還有什麼不能操縱?
歐洲議會將調查世衛組織及“大流行病警報”醜聞
(轉自 http://blog.udn.com/LEELEE123/3677335)
歐洲議會衛生委員會全票通過了一項決議,清查製藥業巨頭對發動“豬流感”全球戰役所施加的影響,特別是對WHO施加的影響。這是針對WHO、製藥巨頭和學術界的無良科學家這個“地球金三角”的醫藥腐敗早就應該採取的、已拖延了太久的行動。他們造成了千百萬人民的永久性健康傷害,甚至造成了不應有的死亡。
此次歐洲議會行動的推動者是沃爾夫崗·沃達格,前任德國聯邦議院的社會民主黨議員,現任歐洲議會衛生委員會主席。沃達格是醫生、流行病學家、肺病專家、環境醫藥專家,他認為目前的所謂“大流行病”是“最大的世紀醫藥醜聞”。[1]
決議文本經由足夠多歐洲議會成員通過,其中有這樣的陳述:“製藥公司為了推廣它們治療感冒的專利藥品和疫苗,向負責公共衛生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施加影響,向全世界的政府發出警報,迫使它們把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浪費在無效的疫苗上,把千百萬健康的人們暴露在無人知曉的疫苗副作用的風險面前。那些疫苗並未經充分檢驗,而且接種疫苗是毫無必要的。2005-06年的'禽流感'和當前的'豬流感'一起,已經造成的巨大的傷害,不僅涉及由於接種疫苗而致病的人,不僅浪費了公共衛生資金,還破壞了重要的國際衛生機構的公信度”。[2]
歐洲議會將要調查的,就是“偽造的大流行病”,即WHO根據其醫學專家“聖賢”諮詢組(SAGE)的意見,於2009年7月宣布的“最高級流行病警報”。世衛組織的“專家小組”許多成員在葛蘭素史克、羅氏製藥、諾華等公司有重大經濟利益,並且被記錄在案。他們正在從這些公司推出的藥品和未經檢驗的H1N1疫苗中獲取私人利益。歐洲議會將要調查在發動全球範圍的所謂“H5N1”禽流感和“H1N1”豬流感行動中,這些製藥公司曾經施加了何種影響。這項調查在歐洲議會全體大會上將被賦予“緊急行動”的優先地位。
沃達格在他的正式陳述中,批評了製藥業對WHO官員施加的影響和導致的後果,使得“千百萬健康的人被暴露在草率製造出來的疫苗風險面前”,而實際上這場流感遠比以往的一切流行性感冒都“更輕微”。
沃達格說,WHO在七月宣布最高級警報中所應承擔的責任,是歐洲議會此次調查中最大的重點。當墨西哥在2009年4月報告發病的情況之後,WHO有史以來第一次修訂了大流行病定義,把發病的人數而不是疾病的實際危險作為發布“大流行病警報”的依據。
當豬流感被宣佈為“大流行病”後,各國被迫啟動應對措施,並且要去購買豬流感疫苗。沃達格提出,由於WHO不受任何議會的控制,所以各國政府必須堅持對它的公信度要求。這項調查還將涉及兩家重要的德國機構,即發布流行病指導手冊的機構:保羅-歐利希所在的機構,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還有一個是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這就對了!這些人全都是咎由自取。
[1] Rainer Woratschka, Schweinerei mit der Grippe, Der Tagesspiegel, 16 December, 2009, accessed in http://www.tagesspiegel.de/politik/international/Schweinegrippe-Europarat;art123,2976433.
[2] Dr. Wolfgang Wodarg, Motion for a Resolution and a Recommendation: Faked Pandemics - a threat for health, accessed in http://www.wodarg.de/english/2948146.html.
搞不好 全球氣候變遷 也是...
不是病毒傳染 而是恐懼....
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說:「醫學已經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
『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
(http://stsweb.ym.edu.tw/board/read.php?f=10&i=178&t=178)
現代醫學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科學符號,從實驗數據到專業術語,在在都令民眾對醫藥科技充滿敬畏之心。然而,尤格.布雷希這本《發明疾病的人》卻企圖揭穿當代醫療體系的共犯結構,點名醫藥界操弄社會對於疾病的概念與印象。作者採用一系列的個案和內部報告,直指醫師與藥廠如何操弄研究並運作媒體,讓民眾對原本正常的生理現象產生患病的焦慮,從而為不必要的治療及藥物創造令人咋舌的市場消費。從作者的論點來看,當代醫學就好似披著科學外衣的巫術,喃喃念著用數據和專業名詞拼湊而成的咒語,讓患者在無助與疑懼的焦躁中膜拜醫學,而慷慨奉獻給其執業者—古代的巫師或今日的醫師!
醫學雖說在二十世紀後放棄了和巫術的聯姻,全然投入科學的懷抱裡,但醫療作為人類活動一環的社會本質卻沒有改變。一九九二年,醫學史家Charles Rosenberg出版 《Framing Disease: Studies in Cultural History》,是書為醫療社會學與醫學史研究者投下一枚震撼彈,讓許多人從歌頌醫學技術偉大的氣氛裡清醒過來,開始懷疑醫療與疾病其實是一組相互建構的概念,並深受社會及文化脈絡所制約。換言之,儘管醫療技術的產生日益符合自然科學準則,但醫學的應用卻都是社會或文化的產物,無由從科學的角度加以定義及規範。《Framing Disease》在出版後的十年裡,幾乎可被稱為經典之作,但它的影響力卻似乎無法及於醫藥界或是社會大眾。醫藥界顯然需要更直接的論述,才能迫使他們反省操弄醫學的不道德性;而民眾也需要更切身的事證和通俗的說明,才能讓他們從當前被專業「恐嚇」的局面中解脫。
《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正好用更為通俗親近的手法,把類似的觀點直接訴求於一般讀者。儘管沒有全面性地檢討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形塑疾病與醫療的影響,作者尤格.布雷希仍扣緊了一個現代醫學最大的魔手—藥品的市場機制,藉此呈現藥廠如何以市場為誘因,勾結醫師、製造數據、操弄媒體,陷大眾於患病的憂慮中而橫行牟利。當現代高投資、高收益的醫療模式主導大眾的醫療機制後,醫療倫理與道德的淪喪似乎成為無可逃避的宿命。這本書對身陷患病焦慮的大眾來說,不啻是自我精神武裝、勇敢面對當前醫療怪象的第一步;而對於醫藥界來說,或可透過此書揭發的種種,反思訴諸醫師個人道德修養的負負空談,從根本結構上提振醫療的核心價值。《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或許會因為挑戰社會主流意識,令許多病患及醫師再度感到無所適從;但也可能會因為本書,讓病患再度拿回對於自己身體健康的主導權,使醫病關係一改當前的教誨關係,成為平等的對話性關係,這又豈非美事一樁。
顯然,生命的現象正逐一地被「醫藥化」了...
(轉自 http://blog.udn.com/LEELEE123/3677335)
歐洲議會衛生委員會全票通過了一項決議,清查製藥業巨頭對發動“豬流感”全球戰役所施加的影響,特別是對WHO施加的影響。這是針對WHO、製藥巨頭和學術界的無良科學家這個“地球金三角”的醫藥腐敗早就應該採取的、已拖延了太久的行動。他們造成了千百萬人民的永久性健康傷害,甚至造成了不應有的死亡。
此次歐洲議會行動的推動者是沃爾夫崗·沃達格,前任德國聯邦議院的社會民主黨議員,現任歐洲議會衛生委員會主席。沃達格是醫生、流行病學家、肺病專家、環境醫藥專家,他認為目前的所謂“大流行病”是“最大的世紀醫藥醜聞”。[1]
決議文本經由足夠多歐洲議會成員通過,其中有這樣的陳述:“製藥公司為了推廣它們治療感冒的專利藥品和疫苗,向負責公共衛生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施加影響,向全世界的政府發出警報,迫使它們把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浪費在無效的疫苗上,把千百萬健康的人們暴露在無人知曉的疫苗副作用的風險面前。那些疫苗並未經充分檢驗,而且接種疫苗是毫無必要的。2005-06年的'禽流感'和當前的'豬流感'一起,已經造成的巨大的傷害,不僅涉及由於接種疫苗而致病的人,不僅浪費了公共衛生資金,還破壞了重要的國際衛生機構的公信度”。[2]
歐洲議會將要調查的,就是“偽造的大流行病”,即WHO根據其醫學專家“聖賢”諮詢組(SAGE)的意見,於2009年7月宣布的“最高級流行病警報”。世衛組織的“專家小組”許多成員在葛蘭素史克、羅氏製藥、諾華等公司有重大經濟利益,並且被記錄在案。他們正在從這些公司推出的藥品和未經檢驗的H1N1疫苗中獲取私人利益。歐洲議會將要調查在發動全球範圍的所謂“H5N1”禽流感和“H1N1”豬流感行動中,這些製藥公司曾經施加了何種影響。這項調查在歐洲議會全體大會上將被賦予“緊急行動”的優先地位。
沃達格在他的正式陳述中,批評了製藥業對WHO官員施加的影響和導致的後果,使得“千百萬健康的人被暴露在草率製造出來的疫苗風險面前”,而實際上這場流感遠比以往的一切流行性感冒都“更輕微”。
沃達格說,WHO在七月宣布最高級警報中所應承擔的責任,是歐洲議會此次調查中最大的重點。當墨西哥在2009年4月報告發病的情況之後,WHO有史以來第一次修訂了大流行病定義,把發病的人數而不是疾病的實際危險作為發布“大流行病警報”的依據。
當豬流感被宣佈為“大流行病”後,各國被迫啟動應對措施,並且要去購買豬流感疫苗。沃達格提出,由於WHO不受任何議會的控制,所以各國政府必須堅持對它的公信度要求。這項調查還將涉及兩家重要的德國機構,即發布流行病指導手冊的機構:保羅-歐利希所在的機構,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還有一個是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這就對了!這些人全都是咎由自取。
[1] Rainer Woratschka, Schweinerei mit der Grippe, Der Tagesspiegel, 16 December, 2009, accessed in http://www.tagesspiegel.de/politik/international/Schweinegrippe-Europarat;art123,2976433.
[2] Dr. Wolfgang Wodarg, Motion for a Resolution and a Recommendation: Faked Pandemics - a threat for health, accessed in http://www.wodarg.de/english/2948146.html.
搞不好 全球氣候變遷 也是...
不是病毒傳染 而是恐懼....
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說:「醫學已經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
『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
(http://stsweb.ym.edu.tw/board/read.php?f=10&i=178&t=178)
現代醫學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科學符號,從實驗數據到專業術語,在在都令民眾對醫藥科技充滿敬畏之心。然而,尤格.布雷希這本《發明疾病的人》卻企圖揭穿當代醫療體系的共犯結構,點名醫藥界操弄社會對於疾病的概念與印象。作者採用一系列的個案和內部報告,直指醫師與藥廠如何操弄研究並運作媒體,讓民眾對原本正常的生理現象產生患病的焦慮,從而為不必要的治療及藥物創造令人咋舌的市場消費。從作者的論點來看,當代醫學就好似披著科學外衣的巫術,喃喃念著用數據和專業名詞拼湊而成的咒語,讓患者在無助與疑懼的焦躁中膜拜醫學,而慷慨奉獻給其執業者—古代的巫師或今日的醫師!
醫學雖說在二十世紀後放棄了和巫術的聯姻,全然投入科學的懷抱裡,但醫療作為人類活動一環的社會本質卻沒有改變。一九九二年,醫學史家Charles Rosenberg出版 《Framing Disease: Studies in Cultural History》,是書為醫療社會學與醫學史研究者投下一枚震撼彈,讓許多人從歌頌醫學技術偉大的氣氛裡清醒過來,開始懷疑醫療與疾病其實是一組相互建構的概念,並深受社會及文化脈絡所制約。換言之,儘管醫療技術的產生日益符合自然科學準則,但醫學的應用卻都是社會或文化的產物,無由從科學的角度加以定義及規範。《Framing Disease》在出版後的十年裡,幾乎可被稱為經典之作,但它的影響力卻似乎無法及於醫藥界或是社會大眾。醫藥界顯然需要更直接的論述,才能迫使他們反省操弄醫學的不道德性;而民眾也需要更切身的事證和通俗的說明,才能讓他們從當前被專業「恐嚇」的局面中解脫。
《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正好用更為通俗親近的手法,把類似的觀點直接訴求於一般讀者。儘管沒有全面性地檢討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形塑疾病與醫療的影響,作者尤格.布雷希仍扣緊了一個現代醫學最大的魔手—藥品的市場機制,藉此呈現藥廠如何以市場為誘因,勾結醫師、製造數據、操弄媒體,陷大眾於患病的憂慮中而橫行牟利。當現代高投資、高收益的醫療模式主導大眾的醫療機制後,醫療倫理與道德的淪喪似乎成為無可逃避的宿命。這本書對身陷患病焦慮的大眾來說,不啻是自我精神武裝、勇敢面對當前醫療怪象的第一步;而對於醫藥界來說,或可透過此書揭發的種種,反思訴諸醫師個人道德修養的負負空談,從根本結構上提振醫療的核心價值。《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或許會因為挑戰社會主流意識,令許多病患及醫師再度感到無所適從;但也可能會因為本書,讓病患再度拿回對於自己身體健康的主導權,使醫病關係一改當前的教誨關係,成為平等的對話性關係,這又豈非美事一樁。
顯然,生命的現象正逐一地被「醫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