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正式揭牌營運記者會(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Global/) 今年4月1日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與水產大學校正式合併為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研究教育機構(簡稱水研機構;FRA)並正式開始運作。今後除了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原有之研究開發業務及水產大學校之人才育成業務乃將予以維持外,更期待此兩業務因合併而發揮相輔相成之效果,毫無疑問的水研機構是日本唯一與水產有關之總合研究開發機關,應謀求研究成果之最大化,另外也關係到日本水產業未來人才育成之核心功能,以下是記者會上訪問該機構理事長宮原正典之內容概要。 (一)合併之目標為何? 宮原理事長:研究機關與教育機關是異業間之合併,與其他研究機關之合併意義自然不同,個人認為現今水產業之關鍵是「永續(sustainability)」,水產之永續即是水產業之可持續性,其本來之意義為維持在一定條件下,能接受多少之收容力之意義,例如以水產業而言,要知道資源有多少,才能決定要投入多少資金、多少人力,才能使資源與產業均得以維持。以水產業之整體現狀而言,類似有這種中長期思維之努力相當不足。 (二)水研機構將扮演何種任務以達到目標? 必須在水產廳行政指導,以及所有領域之支持下發揮統合力量不可,也就是迄今為止只追求水產資源等之科學性永續外,人才也需永續,即加上水產業界必須之人才培育與供給之任務才可,此一責任十分重大。 (三)關於人的永續有甚麼作用? 漁業與水產加工業人才不足之狀況十分嚴重,不管是有能力之年輕人或有意願投入此行業之年輕人均不足,因此研究中心與水產大學校合併,並協同整合成水產業界次一世代需求人才培育與提供之養成環境,非達到人才永續之任務不可。 (四)如何發揮統合力? 所謂水產業,只以魚為中心來考量是不足的,其挑戰性也受到侷限,一定要向外部構築網絡,一定要積極的活用其他領域之技術知識(know-how),才能發揮水產業之價值與魅力。水研機構也不能侷限在「魚」,與魚相關之問題均必須加以因應,例如資源管理有些必須借鏡其他國家之最新機器,如魚探、聲納等新設備與技術,利用其探測所得之大數據活用技術,不斷的向物聯網化方向邁進。另外到現在為止尚未網路化之資訊,上線後就可產生新價值,水研機構有必要領頭擔負此一重任。也就是水研機構迄今為止已蓄積了龐大之資料,今後非積極活用這些資料不可。而且不是不公開這些大數據以規避競爭,而是予以公開,並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這是日本水產業、漁業展現績效十分重要之一環。 (五)研究教育機構也注重養殖嗎? 當然,養殖業如果不好好的考慮應有之戰略,一轉眼技術就被世界拋在後面。例如被日本視為境內技術的鰤魚養殖,歐美均也對其育種有相當不錯之研究成果,只要養殖技術被世界趕上的話,外國就有可能以IUU(違法、無報告即不受規範)規制或衛生規制等永續規則之規制措施排除日本養殖鰤魚之市場,日本業者單純以為「日本養殖品是好的,沒有任何問題」,但不知道輸掉了出口市場,也傷及了國內市場,鮭魚養殖就是最好之見證,其他魚種也要陷入鮭魚之情境嗎? 日本有良好的漁場,也有水產科技,但如不能加以守護,就會引起其他國家之覬覦,日本應該握住自己的主導權,塑造自己的標竿,這也是水研機構要發揮的總合力之一。 | ||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0 May 2016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