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3, 2008

雲橫秦嶺家何在

韓愈左遷至藍縣示姪孫湘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忠君遭貶,冰天雪地,踽踽獨行,孤苦伶仃,悽慘悲涼。

最近知道前一個單位的同事(曾和我一起共事關於珍珠貝養殖的籌劃) 因猛暴肝炎走了 才三十出頭歲 去年才拿到博士學位 人生才剛要展開 他在墾丁潛水、探索上百次後,發現一種暱稱「小草莓」的新種海蛞蝓,這項發現也在去年榮登國際十大科學新聞榜,與南極深海發現的巨大海蜘蛛齊名。他說,光是墾丁的海蛞蝓就有約400種,整個台灣有上千種,但文獻中的紀錄卻不到20種。(http://www.nsc.gov.tw/scicircus/ct.asp?xItem=12461&ctNode=1977)竟成絕響!

謹借用「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紀念有志難伸的人

是病嗎? 我也曾經從猛暴肝炎的鬼門關走回來, 回想和他有相同之處,憤怒怨懟、心情愁苦、鬱悶寡歡,都會造成肝氣不舒,氣鬱久而化熱。所以要讓肝氣條達舒暢,就要保持愉悅和平的心,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即使要罵人,也要小聲一點。算了!誰沒壓力?那些大頭總是罵人和罵狗一樣, 他們的氣是消了, 活該倒楣的是基層的人, 性格強的人, 不是得罪人, 就是氣鬱於心, 那位同事, 也是剛烈之人, 據說因為某些原因, 他辭去他的工作, 在辭後的一個月就因病走了...後來大家輾轉得知, 已經出完殯火化了, 他有交代不能說,尤其是原單位的人,或許他還是有牽掛及遺憾吧...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竟為障業
我們總是老得太快, 聰明得太慢


化為千縷清風
歌:秋川雅史 作詞:新井満(訳詞) 作曲:新井満(http://www.wretch.cc/blog/issactzao&article_id=12152728)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在我的墓前 請別哭泣)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我不在那裡 亦不曾沈睡)

千の風に (千縷清風)
千の風になって (我已化為千縷清風)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渡っています (遨翔在那廣袤的天空)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 畑にふりそそぐ (在秋天,我是陽光灑落田上)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 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在冬天,我是雪綻放鑽石光芒)
朝は鳥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目覚めさせる (在清晨,我化為鳥兒將你輕聲喚醒)
夜は星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見守る (在夜晚,我化為星辰守護在你身旁)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在我的墓前 請別哭泣)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我不在那裡 亦不曾死去)

千の風に (千縷清風)
千の風になって (我已化為千縷清風)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渡っています (遨翔在那廣袤的天空)

千の風に (千縷清風)
千の風になって (我已化為千縷清風)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渡っています (遨翔在那廣袤的天空)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渡っています (遨翔在那廣袤的天空)

Thursday, April 17, 2008

生滅相隨...

昨天晚上小鬼睡覺前,背了一首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其實我對寺廟的概念就和大家一樣, 像北港媽祖廟或萬華龍山寺, 古一點的,就像馬公天后宮或鹿港龍山寺, 反正東廂、西廂、一進、二進,外加觀世音、文昌帝君、註生娘娘、新一點的一定在後殿加個凌宵寶殿拜天公,大有中央聯合辦公大樓的趨勢。你可發現大家几乎像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因為連神明ATM (金爐) ,附帶點鈔功能,都已經是工業產品,一直到2003年去日本奈良 (Nara,日本的古都)開亞洲比較內分泌學會,看過奈良東大寺,京都西京本願寺和東京本願寺後,才見識到何謂寺 (temple),也對神社 (shrine) 有較清晰的印象。原來忠烈祠也叫 Martyr's Shrine。

東大寺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造結構建築,  1998年東大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時至今日,木造建築保存不易,除了大自然的破壞,尚有人為的因素存在。東大寺亦曾因動亂付諸一炬,大佛殿、戒壇院等皆被焚毀。今日所見的東大寺大佛殿於1709年重建完成,歷經25年,單是鑄佛即用了8年的時間,而且重建後的規模亦比被毀前縮小了三分之一。

 殿中供奉的盧舍那佛被稱為「奈良大佛」,伴隨著大佛殿,直至東大寺全部修成,用了45年的歷程。


所以東大寺一直在維修與重建,聰明的人想出捐瓦片,一片1000 日圓,可以在上面題字或許願,因為據說光是大佛殿的屋頂,就有11萬片的瓦,想想可以留下几乎是天長地久的東西,為何不?1000 日圓花下去,毛筆拿給每一個人,要題啥?心中就浮起杜牧的「江南春」。或許在東大寺真的頹圮的那一天,有人在瓦礫堆裡找到鬼畫符般的「江南春」,有人會說 :「詛咒」啊!








京都西京本願寺的大門


京都西京本願寺的洗手處




京都神社





加映: 金閣寺

Tuesday, April 08, 2008

遺珠之憾?!

2007年有兩篇文章被退因此我發了牢騷一頓 (請參考Wednesday, June 13, 2007)
最近發現 Science 上的一篇與上一個碩士論文(陳逸帆)有些共同之處 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Science 1 February 2008:
Vol. 319. no. 5863, pp. 611 - 613
Oocyte-Specific Deletion of Pten Causes Premature Activation of the Primordial Follicle Pool
abstract
In the mammalian ovary, progressive activation of primordial follicles from the dormant pool serves as the source of fertilizable ova. Menopause, or the end of female reproductive life, occurs when the primordial follicle pool is exhausted.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follicle activa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We provide genetic evidence that in mice lacking 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in oocytes, a major negative regulator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the entire primordial follicle pool becomes activated. Subsequently, all primordial follicles become depleted in early adulthood, causing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mmalian oocyte serves as the headquarters of programming of follicle activation and that the oocyte PTEN-PI3K pathway governs follicle activation through control of initiation of oocyte growth.


碩士論文摘要:
2007年7月
鰻魚(Anguilla japonica) PTEN基因選殖與其在卵巢、紅體組織於催熟發育過程中表現量之變化
摘要
組織生長需要細胞體積與數目的增加。PTEN不僅為一種腫瘤抑制因子,亦能影響細胞生長的大小與其週期。組織生長需要血管系統支援,VEGF對於血管新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子。但是,PTEN調控組織或細胞大小與數量的能力是否是因其抑制VEGF誘發的血管新生,以及兩者的關係在原始脊椎動物出生後組織發育的研究尚未清楚。因此,我們選用鰻魚為研究的材料,選殖其PTEN基因。我們選殖出兩種日本鰻PTEN的異構物 (PTEN Long- or Short-form Like)。在離體實驗中,以生長因子IGF-1與胰島素增敏劑Troglitazone處理鰻魚細胞,以RT-PCR分析其PTEN表現量,以確定其生理功能。結果顯示IGF-1會抑制細胞PTEN表現,而Troglitazone刺激PTEN表現量上升。進而,在活體實驗中,觀察鰻魚正常成長發育過程以及使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刺激的過程中,以RT-PCR分析其紅體組織、卵巢以及肝臟組織中VEGF、PTEN、IGF-1、以及FLK-1表現量。在卵巢組織中,PTEN表現量與組織增長呈正相關,與VEGF表現量呈負相關,且卵巢生長質量相對於VEGF/PTEN比值呈高度正相關。在紅體組織中,PTEN表現量與組織增長呈正相關,但VEGF在後期被抑制表現,然而,紅體組織生長質量相對於VEGF/PTEN比值兩者間仍呈高度正相關。故我們推測PTEN似乎對組織發育增長有較顯著的影響。由以上結果,我們提出一個假說:在日本鰻中,VEGF及PTEN平衡關係似乎能代表紅體與卵巢組織的發育狀態。總和以上,我們推測原始脊椎動物VEGF和PTEN的相互關係影響其出生後的組織發育,其VEGF/PTEN比值可用於表示特定組織的生長狀態。

Sunday, March 30, 2008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Gros minet!?


Who is the " Gros-Minet"?














"Gros minet" 就是它牠




傻大貓, Sylvester, 的法文小名
Grosminet (Sylvester) est un personnage de dessin animé. C'est un chat qui veut manger le canari Titi. Grosminet est blanc et noir avec une truffe rose. Il est, comme son nom l'indique, un peu pataud. Il lui arrive souvent d'être niais. À l'image de Vil Coyote, il met en place des stratagèmes pour attraper Titi, mais parfois aussi Speedy Gonzales, son cousin Slowpoke Rodríguez ou les deux ivrognes de service Pedro et Fernando, ou même Bugs Bunny. Quand il court après Gonzales, il prend le nom de Groso Mineto et est le chat le plus stupide de tout le Mexique. Il a aussi un sérieux problème d'élocution, il mouille tous les f, les s et créé un effet comique quand il veut dire sapristi saucisse ou saperlipopette.

Dans sa quête toujours vaine de capturer Titi, il doit souvent faire face à des ennemis : la grand-mère, le chien Hector… Il a aussi eu quelques mésaventures avec Slowpoke Rodriguez (dans un épisode, Slowpoke l'hypothise et grominet l'appelle maître). On le voit parfois avec son fils à qui il fait souvent honte. Pourtant, il met tout en œuvre pour éblouir son "fiston". Utilisant divers appareils de chez ACME comme Coyote ou Daffy Duck, ses expériences échouent toujours et parfois il en meurt (on le voit avec des ailes d'ange dans le dos).(http://fr.wikipedia.org/wiki/Grosminet)

Sunday, March 23, 2008

學泳記...


夏天到了 可以開始學游泳

















不要忘了 作伸展運動...
左二三四..














右二三四..

















最後 壓腿

痛!















再來 閉氣練習
閉氣

























別誤會
是舌頭練潛水
















笨貓 !!!
讓我血壓昇高



養貓能降壓 中風不找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0/2/vpng.html

美國學者發現,養貓可能會降低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英國每日電訊報19日報導,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學系教授庫雷西發現,養貓有助於減輕壓力與焦慮,進而降低血壓,避免心臟疾病。

學者針對4,435名30到75歲的成年男女進行調查,其中超過一半養過貓。統計結果指出,在十年觀察期中,養貓者中有3.4%死於心臟病發作,而從來沒有養過貓的人中,死於心臟病發作者達5.8%。

庫雷西指出,排除膽固醇過高、吸菸、糖尿病等因素對個人心臟健康的影響後,養貓者中風或心臟病發的風險,還是比沒有養貓的人要小。

庫雷說,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養貓人常撫摸貓咪,就使自己血液中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含量降低。

Tuesday, March 18, 2008

最早的公投

話說人類最早的公民投票早記載在基督教的聖經裡:
『造物主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紀》第二章16-17)。
耶和華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 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 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 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 神能知道善惡。 (《創世紀》第三章1-5)。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創世紀》第三章6-7)』

所以人類最早的公投題目不是進入或返回聯合國而是要不要吃。
那時候: 「耶和華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耶和華做蛇來咂自己的腳?),所以蛇不是政客就是媒體,和現在一樣。蛇說:「因為 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 神能知道善惡。」。知道善惡, 神不喜歡? 後來公投結果出爐:『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創世紀》第三章16-17)』;唸到此段時心理有一個疑問,大人不是叫我們要「明是非、知廉恥」嗎?為什麼不行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結果落得逐出伊甸園?
隨著「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進而「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終於悟出:『所謂的「善惡」,是第一稱的「善惡」,簡單來講就是偏見。』。
公投是直接民權,是人民自由意志的表達與主張, 人民自由意志的表達與主張是一個普世價值,既使一神教(基督與依斯蘭教)所敬拜所謂單一無上的神,其基本思維在於使人免於受(異端、邪魔)綑綁的恐懼以達完全自由。所以以西方強權為主體的聯合國在1945年6月26日其憲章中明白揭櫫:
聯合國憲章第一條(宗旨)第二項: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peoples)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
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五條:為造成國際間以尊重人民(peoples)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和平友好關係所必要之安定及福利條件起見,聯合國應促進。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第三屆大會第217A(III)號決議,世界人權宣言:
(第15條第2項)任何人的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亦不得否認其改變國籍的權利。
(第20條第2項) 任何人不得迫使隸屬於某一團體。
(第21條第3項)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權力的基礎;這一意志應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選舉予以表現;而選舉應依據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權,並以不記名投票或相當的自由投票程序進行。(資料來源: http://littlefang.myweb.hinet.net/sd.htm)。
所以公投基本上是要被鼓勵的,但強權國家卻不樂於第三世界行之,說好聽的就像老師不許學生公投一樣,學生一定支持週休五日、不寫作業、不考試、沒有當學生的權力…。說實際的,若人民的自由意志若抵觸強權的利益該如何? 人民的自由意志高於任何政體直逼上帝的允諾。就像工會和資方一樣,彼此捍衛自己的利益,但美國之流的資本主義國家會支持強有力的公會嗎?人民的自由意志是可操作的,如那一條蛇,那一條蛇往往是國家機器、是利益團體,人民自以為表達自己的自由意志,得意的是從中獲取利益的。
台灣返聯入聯是假議題,老共怕的是: 台灣獨立;老美怕的是: 台灣獨立、老共干預(要不要出手?如何出手?要出手到什麼程度?…);摑民尚黑怕的是:老美、老共不高興,執政又無望;民盡尚黑巴不得:把淺、深綠的票順道吸出來。所以我攪不清楚上次公投的結果:竟然大家不反貪腐,也不追不義黨產…。反正政治是假的,像我的小同鄉朱高正說的:「康德 ( kant) 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公投是潘朵拉的盒子,所以它的成案限制很嚴。但再狗屎的題目一但成案、一但通過,「狗屎」在政治上就不是「狗排遺」了。
看了本文的人,請發揮你的自由意志吧!(廢話 有說等於說)。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追隨 Dr Folkman...

本實驗室最近有一篇關於VEGF PTEN 對微血管網發育的報告被接受
其中有兩篇參考文獻是出自 Dr Folkman 的

"佛克曼醫生的戰爭"(本實驗室的指定讀物),this book inspires me when I have no idea about my research direction...

The Open Zoology Journal
ISSN: 1874-3366 Volume 1, 2008
http://www.bentham.org/open/tozj/index.htm

Correlation between PTEN and VEGF expressi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as gland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stimulated by exogenous hypophyseal factors.

Yi-Fan Chen1, Shan-Ru Jeng2, Ming-Chyuan Chen3, Jin-Chywan Gwo4, Yung-Sen Huang5*

Abstract

Organogenesis requires support of the vascular system and control of proliferation activity. VEGF, a selective mitogen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s important for vessel development. PTEN, known as a tumor suppressor, regulates cell size and modulates VEGF-mediated signaling on angiogenesis. However, it is not yet clear if PTEN controls tissue mass by suppressing angiogenesis provoked by VEGF and their correlations in postnatal tissue development in vivo. We used a primitive vertebrat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to study this question. Swim bladder gas glands (a somatic tissue composed mainly by the capillaries) from normal eels or eels injected with hypophyseal factor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 PTEN, IGF-1, and Flk-1 by RT-PCR. Two forms of PTEN (PTEN a, long form, and PTEN b, short form) cDNA have been clone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GF expression and gas gland tissue mass whil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TEN expression and tissue mass was noted; further, a high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ssue mass and the ratio of VEGF to PTEN was shown. In summary, we have shown the involvement of VEGF and PTEN in postnatal tissue development, the ratio of VEGF to PTEN may represent the growth status of the tissue.

Monday, March 10, 2008

Warlords



最近看了一部國語片叫「投名狀 (Warlords)」。 從劇情來看大概是香港黑社會寫實片套在古裝與太平天國的背景裡; 看熱鬧的部份是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人,加上滿坑滿谷的臨時演員與打仗場面。不過以老朽看電影的資歷-「看山不是山」-倒是從中淘到幾個心得:
英文名叫 Warlords, 誰是warlords? 不是在電影中出生入死的李連杰、 劉德華、或金城武,而是在紫禁城中的那一群官僚;打完了舒城,劉德華理直氣壯的想要打蘇州,取南京,李連杰講了句:「太早打完了,他們賺什麼!?」。打蘇州這一段,死了12萬人,在史景遷 (J. Spence) 所著的「太平天國」只有兩行半… 。可謂是「戰爭是政治與內政的延伸,而政治是利益的分配」,我恍然大悟大悟,原來打仗不一定要贏,岳飛知道得太晚了,活該被祭旗,死掉與受苦的是末明其妙的老百姓,難怪上成功嶺時 我們那個「輔仔」說:「打仗時人命不是人命, 一定要有人犧牲…」, 但誰決定?
李連杰說打仗的目的,是為了不再有人挨餓、受怕。 但那一群官僚, 管誰挨餓受怕, 只管他們賺到什麼。 後來李連杰階段任務完成, 眼見也要晉升為統治集團, 但也被作了… 終究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例外, 孰不知「人」就是這麼一回事。 菜根譚: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就是因為人做不到, 所以變成經典, 既不能「君子行之」就變成「小人配之」。

另外滿好奇的是「太天國之亂」有人稱是中國唯一的宗教戰爭, 到底是怎麼回事?
網上(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5%A4%A9%E5%9C%8B&variant=zh-tw)有人說: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游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現代有人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捻軍及回族等起事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
失敗原因分析
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制訂),愈來愈脫離民眾。加上太平天國強制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制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致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
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家認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為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為不利 。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洋人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十四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借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在史景遷 (J. Spence) 的「太平天國」中有台灣學者評論認為,對經典的片面解釋是災難的開始,其實個人認為對經典的片面解釋至今還存在,大部份的人只選自己想聽的,或自己相信的。政客或渴望權力的人知道如何來鼓動人民,特別是具半面性格的律師,誠如索因卡(Wole Soyinka, 1986年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作家)在「恐懼的氣氛 (The Climate of Fear)」中提到: 「無論如何,今天全球性暴力的引擎所加的油是從狂熱的油井裡抽取出來的,雖然發動這些引擎的是政客或渴望權力的人。這些人有時會被他們所啟動的驚人毀滅力量給輾斃,但下一個想要爭奪政治支配權的人似乎一直沒有得到教訓。」。
在全書的最後,索因卡坦率直陳: 「蘇格拉底是一名熱愛對話的人,他提醒我們,經由「心智辯證」而導出或檢驗過的真理遠比經由獨白而導出或檢驗過的真理來得更持久。唉,一個接一個宗教都用獨白來操控他們的殺人範圍,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當中最惡名昭彰的。」

其實人都滿我執的。

Thursday, March 06, 2008

沒等到 諾貝爾獎...

 
January 24, 2008 — 週日在波士頓的Temple Israel,有超過500人出席Judah Folkman醫師的追悼會,這位著名的癌症研究人員在上週因為心臟病或中風猝逝;癌症研究者、麻塞諸塞科技研究中心的Robert Weinberg博士向Medscape腫瘤學表示,我們無法知道他的死因,許多人表示,對於享年74歲的Folkman鞠躬盡瘁並不感到意外,他在前往溫哥華演講的途中,於丹佛國際機場猝逝。
  
  Folkman博士是波士頓兒童醫院血管生物計畫的發起人兼負責人,也是哈佛醫學院的細胞生物與小兒外科教授;兒童醫院院長James Mandell在有關Folkman博士死亡的聲明稿中表示,這不只是我們醫院的損失,更是全球的大損失,Folkman是真正具有遠見的科學先驅。
  
  Folkman博士於1970年代首先提出可以藉由切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控制癌症,這是革命性的觀念,在當時受到醫界的懷疑,當時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癌症細胞,Folkman 博士則是到今日都還持續血管新生的研究,且在此一領域建立了研究基礎。
  
  目前在全球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跟著投入這個研究領域;Folkman博士的實驗室從腫瘤純化了第一個血管新生蛋白質,發現了第一個血管新生抑制劑,並且展開了抗血管新生治療的臨床試驗。
  
  目前,在美國和其他27個國家已經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癌症和黃斑點退化,市場上已經有10個新的抗癌藥物,全球有超過120萬人接受抗血管新生治療。(http://www.24drs.com/Professional/list/content.asp?x_idno=4826&x_classno=1&x_chkdelpoint=Y)



(http://www.angio.org/index.html)
Dr. M. Judah Folkman
(1933 - 2008)

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has learned of the passing of Dr. Judah Folkman, founder and pioneer of the field of angiogenesis research. His sudden and unexpected death on January 14 comes as a great shock to all who trained with and were students of this remarkable surgeon, scientist, teacher, and visionary.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extends its deepest condolences to Dr. Folkman’s wife, Paula, and his family.

Dr. Folkman’s pioneering research on tumor angiogenesis began in the 1960s, and revolutionized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cancer, paving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life-prolonging cancer therapies in use today. He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minds of our time. His vision inspired the creation of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14 years ago a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advancing the new field of angiogenesis treatments for more than 70 different diseases. Dr. Folkman’s vision, mentorship and guidance will be greatly missed by those of us fortunate to have known and worked with him.

Dr. Folkman thrice served as a faculty member for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delivering keynote addresses alongside Nobel Laureates James Watson, Louis J. Ignarro, and H. Robert Horvitz, in the Foundation’s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iangiogenesis, held in the fall each year. Dr. Folkman referred patients and friends to the Foundation for consultation on antiangiogenic therapy. Dr. Folkman quietly provided important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to our organization. He advised us behind the scenes and gave us his insights into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he saw in the field; championed the Foundation’s mission to influential individuals and prospective donors; and donated books and manuscripts to our library. He publicly recognized the Foundation at major conferences before world leading scientists and industry leaders involved in angiogenesis research. In 2003,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honored Dr. Folkman with a Lifetim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ward, presented to him by then Massachusetts Governor Mitt Romney.

Dr. Folkman had the good fortune to witness the field he pioneered evolve, on a global scale, into a major force in modern science and medicine. He lived to see his ideas from the laboratory become translated into real, practical treatments that are today helping patients afflicted by cance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diabetic wounds, and other serious diseases.

At the Angiogenesis Foundation, we will honor Dr. Folkman’s memory by continuing our commitment to advance the field that he established and helping to realize his vision of angiogenesis as a unifying concept in 21st century medicine.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秘密!!!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
我把某人的硬碟給毀了

哈! 哈! 哈! 作夢都會笑...





(5年來的垃圾 心血 郵件 紀錄 與寶藏 一起都不見 人生無常阿...)

超級流氓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本文摘自: http://www.pick.com.tw/wu/wu02.htm 作者為吳登良先生)


超級流氓


前言

1776年美洲殖民地召開大陸會議,由各區代表簽署獨立宣言,之後美英戰爭爆發,於1781年華盛頓,擊退英軍,並於一七八九年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未來的世界的老大哥由此誕生。

從獨立建國至今,美國歷史上大大小小共有二百餘次戰役,只不過除了二次大戰的日本侵襲珍珠港的意外,還沒有哪個國家膽敢挑明攻擊美國!這樣的歷史紀錄無疑是屬於老大哥的榮耀。

直到二十一世紀開炮的九一一事件,自殺式飛機撞倒了世貿大廈,老大哥在面子上是第一回如此難看。不過世人在同情老大哥的無辜百姓之餘,不免納悶:究竟誰跟老大哥有這麼深的仇恨呢?終於此時掀起一番老大哥歷史的研究風潮,許多曾經沉積在秘密檔案夾的臭史,一下子全被攤到陽光底下,讓人看了不禁倒抽一口涼氣!世界警察化身的老大哥,這名號也許改成超級流氓會合適些……


1776

美國獨立戰爭

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出現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人戴維‧布什內爾看到英國戰艦在海面和港口橫衝直撞,就造了一艘用木料做的“潛艇”——“海龜”號,試圖攻擊英國快速戰艦,開創了第一次使用“潛艇”作戰的先例。


1898

美國與西班牙戰爭

19世紀末,美國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這時的西班牙日漸式微,殖民地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亞洲的菲律賓。美國決定首先拿西班牙開刀,奪取這幾個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並取得向遠東和亞洲擴張的基地。

這時,西屬殖民地人民的鬥爭也給美國創造了有利環境。菲律賓和古巴先後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菲律賓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包圍了馬尼拉。古巴起義軍則牽制了西班牙的20萬大軍。美國抓住這一“天賜良機”,借1898年2月15日的“緬因”號事件,大造戰爭輿論,於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開戰。美國宣戰後,戰爭在菲律賓和古巴兩個方向展開。美國一方面以支援菲律賓人民的名義,出兵參戰。但私下早與西班牙總督達成了秘密協定,在不許菲軍入城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馬尼拉“轉讓”給美國。為照顧西班牙人的面子,由美軍發動假進攻。8月13日,美菲軍向馬尼拉發起總攻。西軍略作抵抗後,便繳械投降。戰鬥剛一結束,美軍建立了軍政府,獨佔了馬尼拉。馬尼拉之戰結束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

古巴是美西戰爭的主戰場。美軍殲滅了西艦隊後,美軍同在菲律賓一樣背信棄義,撇開起義軍而單獨與西班牙談判與受降,禁止起義軍入城,美軍獨享了勝利果實。

在戰爭過程中,美軍還奪取了其他一些戰略要點。6月20日,美軍攻佔了太平洋上的重要戰略島嶼關島。7月4日,又佔領威克島。8月初,攻佔了波多黎各全島。1898年12月10日,美西兩國簽訂了《巴黎和約》。西班牙把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割讓給美國。美國付出2000萬美元給西班牙作為對菲律賓的補償。美國在1899—1901年又向菲律賓起義軍發動進攻,血腥鎮壓了菲律賓人民的反抗,把菲律賓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古巴雖然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是美國利用《普拉特修正案》把古巴變成了美國的“保護國”。

戰爭大大助長了美國的侵略氣焰。美國把加勒比海變成了“內湖”,在太平洋獲得了重要的戰略基地。此後,美國並積極參與列強對遠東及太平洋地區霸權的角逐。


1850年代

對國內種族的矇騙

最初曼哈頓是屬於印第安人的,當白種人到了紐約,就向印第安人要求買曼哈頓的土地,這土地到底賣了多少錢呢?嘻!他們出的價錢是—24塊美金!這與其說是買來的,倒不如說是騙來的。不過雖然得了一塊地,到底還是不夠,1880年代還在墨西哥繼續剿滅印地安人,戰敗的印地安人,最後還變成美國人誇耀族群平等、文化包容的工具,被規劃在保留區內,供世界各地遊客「觀光」,聞之令人唏噓啊!


1890

八國聯軍

美國總統麥金萊派軍隊至中國應付義和拳亂,這種情況簡言之,就是「分杯羹不落人後」!


1894

鎮壓國內工運

普曼鐵路汽車公司的員工,因降薪問題罷工,癱瘓了芝加哥西部的交通。當時許多美國國鐵路工會的員工也支持其工會首領迪比,並以拒絕在普曼公司的臥車上服務作為二度杯葛。當時的克里夫蘭總統,毫不遲疑地派軍隊「維持秩序」。


1907

門戶開放政策

美國總統威爾遜為了門戶開放政策,派國務卿藍辛與日本秘密交換信件,承認日本在中國擁有特殊利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傢伙還獲頒一座諾貝爾和平獎呢!


1932

退伍軍人的悲歌

該年七月,美國經濟恐慌已進入第三年,人民的日子難過極了。就在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老兵,為了生計,齊集首都華盛頓廣場,要求提早發紿退伍軍人酬恤金,事與願違,結果發生了「酬恤金進軍事件」(Bonus March)。照理說,這筆酬恤金,本是美國政府一九二四年答應二十年後即一九四五年發放的退伍資助金,用以補償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保國衛民行動。但是,一九三二年的全國經濟大蕭條,他們全部人數,一萬七千人,覺得不願也不能再等了。結果七月二十八日,美國政府竟由參謀總長麥克阿瑟將軍主持驅離行動,派了他們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戰弟兄—喬治.巴頓奉命指揮坦克、步兵和騎兵,打的旗號是:保護華盛頓紀念碑,和『打垮退伍軍人遠征軍』!唉,一些手無寸鐵的老人們……。


1950

韓戰

美國通過運作聯合國決議案,以聯合部隊的姿態參與韓戰,不過其中陸海空的武力卻幾乎都是由美、韓包辦。簡言之,這是之後長達四十年的美蘇競賽—冷戰的第一個戰場。為了圍堵共產主義,美國自二次大戰後,在自由世界簽署了許多雙邊或多邊協定,如泛美條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南亞公約組織、美菲互助條約、美日互助安全條約、美澳紐安全條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等等。每一個條約,明地說是維持和平,暗地裡卻是劃定勢力範圍。所以泛美條約要的就是美洲主導權,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就是扶植台灣親美政權,對抗大陸。這些條約以及防堵蘇共「赤化世界」的藉口,讓美國任何對外的軍事行動都能取得理由與合法性。

如同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所訂:「締約國同意,對在歐洲或北美洲之一或兩個以上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將立即個別或協同其他締約國採取其認為恢復,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安全之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在內,以協助遭受此項攻擊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也因此,美國總統對外出兵鮮少經由國會宣戰,綜觀美國史,經國會同意後出兵僅五次,而其中越戰就是總統擅自出兵裡最浩大的一場戰爭!


1960

以阿戰爭的立場

中東以阿戰爭,美國表現親以立場,暗助以色列。招來回教國家不滿,種下怨仇的種子。


1967

越戰

越戰爆發,美國扶持腐敗的南越阮文紹政權,與北越的胡志明政權相抗,在一連串的轟炸之後,原先以為勝券在握,不料在以為平息的時候卻受到北越猛攻。戰事愈見膠著之後,1973年,尼克森總統與越共簽署對寮國的停火協定,結果卻仍繼續轟炸高棉。在戰地記者深入戰場,大量曝露殘酷的戰地真相後,引發美國民眾強大的反戰情緒,終於逼得美軍撤退。一向老大哥作風慣了的美國,第一次嚐到戰敗的苦果。


1970

鎮壓學運

該年四月三十日尼克森下令進軍柬埔寨之後,激起了肯特大學學生們的滿腔怒火。五月四日上午,學生不顧禁止集會的命令、敲響校鐘、數千名學生從四面八方奔向操場、參加抗議集會。結果美國政府卻出動了坦克,出動了第一O七裝甲騎兵團、第一四五步兵團、出動了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察,前去鎮壓。槍彈齊發,當場打死男女學生四名、打傷十名,然後又用刺刀戳傷學生多人。死難者的鮮血染紅了肯特大學的校園。事後,並進行了大逮捕,讓九百名軍警進占校園,整個事件猶如中共六四天安門的翻版,雖然規模稍小了一點,不過對照美國在中共六四事件時發出的「正義討伐」之聲,不免讓人作嘔。


1980年代

禁臠的中南美洲

由於中美洲政變頻仍,許多國家的游擊隊成了美國牽制軍變政府的力量,因此美國常以金錢暗助游擊隊。波藍修正案是一系列以其支持者,即共和黨籍議員波藍(Edward P. Poland)為命名,附加在1982至84年間所通過的各項撥款案中,其目的是要控制游擊隊的撥款。

不過事情似乎沒有單純花錢養反對軍那麼簡單。在1980年代時,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William Casey),為了顛覆尼加拉瓜的反美桑定政權,不但私賣軍火給伊朗,將所賺的利潤用來資助反桑定的「尼加拉瓜反抗軍」,同時更在中南美洲種植及製造一種價廉的多用途古柯鹼,然後藉著中央情報局的特權,在運軍火給「尼加拉瓜反抗軍」的回程飛機上,卻載運古柯鹼返回美國,然後藉著中央情報局和販毒組織的關係,將這些毒品廉價的對洛杉磯黑人社區傾銷,其中單單在82至86年間,就賣掉了好幾噸。

中央情報局為中心的「販毒黑暗聯盟」,出面的乃是線民布南東(Danilo Blandon)和孟尼希斯(Juan Norwin Meneses),他們都是「尼加拉瓜反抗軍」的外圍。他們在接獲古柯鹼後,即總批發給洛杉磯最著名的大盤毒梟羅斯(Freeway Ricky Ross),他再向黑人青少年社區分銷。在一九八○年代之前,價格昂貴的毒品仍是白人中上階級的頹廢用品,但自從中情局大量生產及銷售的古柯鹼出現後,黑人社區的毒品以及為了爭奪毒品利益而出現的槍戰,遂日甚一日地趨向嚴重。而後,中央情報局完成了支持「尼加拉瓜反抗軍」及敗壞黑人社區的任務後,即在「掃毒」的面具下,由布南東出面檢舉羅斯,羅斯被判終身監禁,而布南東本人則一點事情也沒有地被派往尼加拉瓜,甚至很諷刺地成為美國緝毒局的工作人員。

這當中除了一魚兩吃,兼顧國內外利益之外,事實上更預留一高招,亦即中情局在南美洲製造毒品,經由中美洲而銷至美國,它等於構築了一個毒品生態圈,當然也就等於構築起一個隨時可以用掃毒為名,干涉中南美洲事務的「干涉架構」,從而可以使得中南美洲永遠在它的掌控中。這樣的利害考量,思之令人不寒而慄!


1991

波斯灣戰爭

1990年8月,伊拉克狂人海珊無預警入侵鄰國科威特。1991年元月,美國為了維護石油利益,透過聯合國組成聯軍進行波灣驅逐戰:「沙漠風暴」,開始空襲伊拉克。 2月24日,聯軍發地面進攻,分兵五路進攻伊拉克和科威特,大量伊軍士兵投降,在只受到輕微抵抗的情況下,聯軍奪回科威特城。26日,伊拉克宣佈接受停火和撤出科威特,28日,聯軍停止進攻,戰事結束。戰後,伊拉克被迫接受聯合國的經濟制裁和武器檢查。戰後的布希政府並沒有因此受惠,隔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無法阻止經濟衰敝的布希敗給了民主黨的柯林頓。


1991

戰地新聞封鎖

戰地記者採訪團制度始於巴拿馬戰爭,卻在波灣戰爭達到成熟的高峰。當時雲集波灣地區超過一千六百名的戰地記者們,被允許接近五萬美軍的僅有一百名,未獲許可逕往前線者,即予扣留或逮捕。藉由這個制度,布希總統與軍方人士審慎訂立政策,封鎖負面新聞,因此波灣戰爭大幅提高他個人的聲望。很荒謬的是,當時NBC及ABC的記者帶著防毒面具,報導以色列已遭到化武攻擊,其實根本沒那回事,不過是造成伊軍猙獰頑強的形象罷了。


1992

巴爾幹半島的冷漠

波士尼亞對美國而言,基本上並不如科威特是主要利益所在。所以當其戰亂發生時,布希政府的態度是頗為消極的。剛開始聯合國在前南斯拉夫維持和平部隊,也是以英法兵力為主力,美拒絕派兵參與。直至92年十月,聯合國難民事務處及國際紅十字會提出警告,表示未來數週,波士尼亞將有四十萬人因飢餓、嚴寒及塞族部隊的「種族淨化」屠殺而死亡。批評者指責美無動於衷,並在冷戰結束後變得沒有影響力,布希乃不顧國防部的反對,宣佈美國支持聯合國禁止塞爾維亞戰鬥機闖入波國上空的禁令。當年波士尼亞總統曾親自向在赫爾辛基出席歐洲安全會議的老布希求救,以阻止塞裔部隊對回教徒的屠殺,但是布希拒絕軍事加入,只重申呼籲國際合作以便將人道救濟品送達戰亂中的災民,並嚴格執行聯合國的經濟制裁。人道的假面具,在這一進一退中畢露無遺!


1993

黑鷹行動

索馬利亞的地理位置位於非洲東北角,東臨印度洋、西與衣索比亞接壤,西南和肯亞交界,北濱亞丁灣,素有「非洲之角」的稱呼,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1993年10月,一組受過專業訓練近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在非洲執行一項“人道救援任務”時,因誤判情報,兩架黑鷹直昇機被敵軍擊落迫降至索馬利亞。幾乎所有的官方媒體都說:「美國這次的軍事行動是人道的、正義的」,實際上是掩蓋了美軍「目的性的軍事侵略、暗殺行動、以武力介入他國內政…」。美國執行特別行動,想的是暗殺或綁架幾位索國軍閥,以取得戰略上的有利位置:進可控制中東的油田、退可保障優異的戰略地位不被俄國或其他仇美勢力侵占。


1999

空襲南斯拉夫

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此次因科索伏問題而引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襲擊,砲火漫天,形成危機。

北約攻擊南斯拉夫的目的是:迫使南國停止鎮壓科索伏省的阿爾巴尼亞裔獨立運動,容許阿裔難民返鄉,以及接受北約組織部隊進駐該省,恢復一九八九年之前科索伏省的自治地位。結果誤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傷亡,引起軒然大波。


2001

911---找阿富汗開刀

2001年9月11日上午(台北時間11日晚上)8時30分左右,美國紐約世貿大樓、五角大廈、國會山莊、國務院以及大衛營分別遭恐怖組織以自殺飛機、自殺汽車炸彈連續攻擊,數千人傷亡,紐約地標雙子星大廈全毀,此舉深深羞辱了全美國。美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且積極調查幕後主使者,經查是盤據在阿富汗的蓋達組織所為,首腦就是賓拉登。諷刺地是,賓拉登是美國早年口中所稱的「自由鬥士」。

巴基斯坦斡旋阿富汗神學士政權交出賓拉登未果後,同年10月8日,美國終於對阿富汗發動全面攻擊。美軍與阿富汗境內的反抗勢力合作,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擊潰塔利班政權,使得阿富汗改朝換代,獲得比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更成功、且迅速有效的成果。


2003

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

美國在遭受911恐怖攻擊行動後,小布希政府對於反恐規格升高,一改柯林頓時代懷柔策略,主動向外搜尋不合作國家,然後將其貼上恐怖攻擊的標籤。在亞洲有北韓,在中東則有美國的宿敵伊拉克。自從美國攻打阿富汗,911主謀賓拉登下落不明後,伊拉克也不配合波灣戰爭以後的武檢協議,再加上有謠言說伊拉克包庇賓拉登,美國遂決心制服伊拉克:一方面殺雞儆猴;另一方面報老布希無法連任之仇;最重要地,是著眼於伊拉克本身豐厚的石油資源---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以及推翻海珊政權後龐大的重建利益。

美國遊說聯合國支持對伊拉克動武,以懲罰該國不接受武檢,聯合國內看法兩極,英美與法德俄等國意見相左。最後美國決定聯合英國規避聯合國機制,直接向伊拉克出兵。美英聯軍從3月20日(伊拉克時間)起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美英聯軍憑藉空中優勢和機械化部隊,兵分幾路發起強大攻勢,戰爭進行了40多天,美國達到了用武力推翻海珊政權的目的。美英聯軍的轟炸造成伊1000多平民喪生,5000多人受傷,並給伊拉克帶來一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美軍在伊戰的死亡人數達130多人,500多人受傷。戰爭迄今已消耗美國200多億美元,不過戰後重建的利益則數倍於此。


結論

下一波北韓 伊朗 甚至於中國

雖然只有強者才能作流氓,也只有實力者才能耍流氓,但美國一方面裝一副俠士模樣,檯面下卻花樣百出,令人鄙夷。「流氓國家」一詞,起於美國。起初是美國替某些國家取的稱謂,最後變成大家替美國取的綽號,不過因為美國乃超級強國,所以要叫「超級流氓」。

哪一類的國家會被美國戴上流氓國家的大帽子呢?簡言之,有四大類。一、研發核武、生化、導彈等武器;二、援助恐怖組織;三、迫害本國百姓;四、公然與美國挑戰為敵。美國自以為是世界老大,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想盡辦法參一腳。所以往往表面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是不容一山二虎,見不得與他們競爭者的強大,故羅織藉口削弱或消滅敵人。

以第一大類來說,有能力且暗中確實在發展核武、生化、導彈武器的國家極多,包括先進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不過美國其實是這類武器最尖端的製造者,實在是自打嘴巴。特別是為了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小布希有意單方面將一九七二年跟前蘇聯所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撕毀,儘管俄羅斯多次提出反對和警告美國勿單方面撕毀條約而無效後,亦不得不以牙還牙。其總統普京警告美國,華盛頓一旦真的撕毀條約,俄國便會重新在所有導彈上裝上核彈頭,及發展自己的導彈防禦系統(NMD)。是不是會因此導致世界再陷入軍備競賽,目前尚不得而知。唯一明確地是,表現得像是非發展NMD不可的美國,甚至為了韓國擁有根本打不到美國的導彈而肆加報復,骨子裡絕對是好戰分子。

事實上如印度、巴基斯坦也是在搞核武、導彈研發的國家,美國卻不敢稱他們為流氓國家,因為美國對華的外交需打印度牌,之前為了牽制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則需巴基斯坦合作,所以美國的流氓國家定義顯然有雙重標準。不過世界其他各國對美「超級流氓」的威名倒是比較沒有雙重標準。

至於第二大類恐怖組織這種勢力,雖然美國的打擊最有力,卻也是培植得最用心。所以在這場美阿戰爭裡,大家都知道奧薩瑪賓拉登其實就是當年美國自己訓練出來的一號人物,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在過去五十五年,美國喬治亞州本寧堡有一座由美國政府出前經辦的學校。它名叫“西半球安全合作研究所”,過去的名字叫“美洲學校”。專門訓練拉丁美洲的士兵和警察(從一九四六年以來,已計有六萬多名)。它訓練出來的畢業生多半赫赫有名,包括美洲大陸最臭名昭著的大屠殺犯、獨裁者和國家恐怖份子。

關於這類見不得光的事情,向來就是小道八卦消息的天地(包括好萊塢電影),不過在一九九三年,聯合國調查委員會點名的在薩爾瓦多內戰中屠殺平民的軍官,三分之二是美洲學校畢業生。此外,阿根廷的比奧拉、巴拿馬的諾列加、秘魯的阿爾瓦拉多等多位南美國家獨裁者都是美洲學校的畢業生。所以儘管學校不想讓外人了解其內幕,但似乎紙包不住火。

如果恐怖組織是流氓國家的招牌,那麼要稱呼訓練全世界恐怖組織的大本營,真是必須替它冠上「超級流氓」幾個字才稱頭。

關於第三大類迫害本國百姓一事,可說是與台灣未來之命運最相關的一點,不能不詳加檢閱。

以車臣相對於俄羅斯來比擬,我們應該知道當中牽涉人民情感、國家利益與道義的複雜性。首先,很顯然地,美國或許相當關切車臣戰事對於當地民眾造成的人道層面的危害,但車臣之於美國無關乎任何重要的國家利益,美國反倒與俄國充滿利害關係。因此,無論美國對俄國採取的懲罰行動多麼輕微,都勢將造成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

俄國的選民相當支持聯邦軍隊對車臣獨派的戰爭,因此參與國會改選與總統大選的政治人物也勢必非常贊成對車臣獨派用兵,而不會因西方國家的關切或懲戒將聯邦軍隊撤離車臣。

柯林頓是警告了俄羅斯若對車臣人民持續猛攻,就必須付出慘痛代價。但有口無心,只被人當是一番叫囂而已。當然叫囂已是一種付出,至少它付出了美國的信譽,及被他國嘲諷的代價。

最後的第四大類,公然與美國為敵,那等於是與老大為敵,美國當然不見容。不過如何做法才算與美國為敵?這有很寬廣的討論空間,當然訂這標準的是誰?自然是美國。

話說在波灣戰爭之後,1993年7月美軍二次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及南北禁飛區,造成八人死亡,十人受傷。1996年9月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規模襲擊,造成五人死亡,十九人受傷。2001年2月美、英空襲巴格達,造成二死,逾二十人受傷。因此我們可以說伊拉克在美國的封鎖與攻擊目標內,它非繼續整軍經武,以保生存不可。而如果美國視這些舉動為一種威脅,她當然可以認為伊拉克公然與美為敵,必欲推翻哈珊而後快。

很多說辭其實都是藉口,如同南北韓高峰會上,北韓的表現簡直到了「超理性」程度,而美國的反應竟然是:「南北韓高峰會不影響美國的NMD。」這顯示過去美國表示因應北韓威脅而建立NMD只是託辭。

從以上總結,身為超級流氓,美國確實當之無愧。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175公分、25台斤! 日月潭釣獲超大鰻魚

2008/02/10 12:1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10/17/t982.html)
台灣常見的白鰻,一尾通常只有一台斤重,南投縣一對黃姓兄弟,春節前在日月潭,竟然釣起了一尾長達175公分、比成人手臂還要粗的巨無霸白鰻,秤一秤居然達25台斤,等於15公斤重,鄰居圍觀議論紛紛,直稱是「白鰻精」,因為難得,黃姓兄弟不忍心宰殺,打算送請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處理。


舢板裡頭裝滿了水一條大鰻魚泡在裡頭,民眾用網子把鰻魚撈起來才知道好重。這條大鰻魚有25台斤,相當於15公斤重,透過水的折射還感覺不出牠的巨大,拿出尺一量,身長竟然有175公分,如果直立起來就和一般成年人一樣高,成年男子得用雙手才能握住整個魚身。


這是南投一對黃姓兄弟過年前日月潭釣到的超大鰻魚,一釣起來他們也嚇到了。黃姓民眾:「老年人說在日月潭還不曾抓過這麼大的(鰻魚),說這是白鰻。」


一般白鰻大約只有一台斤,文獻記載中最重的也才到8.3台斤,黃姓民眾一釣就釣到巨無霸,鄰居笑說,一定是「白鰻精」,原本他們要準備過年加菜,現在也捨不得殺,準備送給特生中心,讓這條巨無霸鰻精繼續生長,看能不能再破記錄。

Monday, January 28, 2008

被忽略的革命在美國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2002)
這是一部紀錄片,描寫1969年至1970年代的反越戰、反美國帝國主義的學生團體及其活動。他們視自己為革命者,稱呼自己「Weathermen」,以「Bring the War Home」一口號帶領學生反戰人士上全國各街頭抗議。

在發現抗議活動的無力之後,他們開始考慮更激烈的活動,在一次失敗的爆炸策劃中,他們不但失去了三位成員,並且因此引起聯邦政府的重視,名列調查局頭號通緝犯,不得不開始過者隱姓埋名的日子,這一群約十多人的團體也改稱自己「The Weather Underground」。

他們開始一連串「不傷及無辜」的爆炸活動來表示對美國政府的抗議,他們炸燬的,大多數是具有象徵性的政府機關或是利益團體。然而在十年的逃亡後並隨著越戰的結束,這個團體也漸漸分崩瓦解,成員們一一現身投案,幸運的是,由於當初聯邦調查局的調查方式有誤,大多對他們不利的證據都無法在法庭上成為合法的證據,多數成員們皆無罪重新回到社會上,成家立業,有些至今仍積極地參與著政治方面的活動。唯獨David Gilbert因之後一件政治因素的運鈔車搶案而被判七十五年至終身的徒刑,目前仍在紐約州的一處監獄裡受刑。

這是一部製作完整且發人深省的紀錄片,並且揭露了美國政府少為人知的殘酷血腥的一面。看著這部片,想著正在上演中的伊拉克悲劇,令人感慨萬千…
(本文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andantino&article_id=1887551)


(以下文章摘自「反叛的凝視:他們如何改變世界」 by 張鐵志。)

「嗨,我現在要宣讀一份戰爭宣言……在接下來的十四天,我們將攻擊代表美國各種不正義的象徵或制度。 」
1970年三月,在這個靜謐優美的紐約格林威治村街道,一棟美麗房子轟然一聲發生爆炸。這是六零年代美國激進學運組織「氣象人」(Weatherman)的成員在房中製作炸彈時意外引爆的,三人當場死亡。這場爆炸把六零年代的學運帶向了黯淡的尾聲,但卻不是氣象人故事的終點。

這一年,氣象人向世人宣布了上面這份宣言,並轉化為「地下氣象人」(the Weather Underground)。他們立志要推翻這個世界的一切壓迫與不義,要和黑人以及第三世界的解放運動站在一起,要在地下用炸彈進行游擊戰。 1969年他們組織了第一場暴力抗爭行動「憤怒的日子」(Days of Rage),但對這群白人中產階級青年更大的震動,是一名二十一歲的年輕黑豹黨領袖Fred Hampton在家中被警察擊斃。當黑人運動的領袖不斷面臨死亡威脅時,他們卻能由於他們的白色肌膚而免於警察最赤裸裸的暴力,因此他們決定以暴制暴來對抗不義的國家機器。
 從1970年起,在國會山莊、國務院、五角大廈、法院、國民兵總部、大企業總部,他們進行了十數起爆炸案件。
「在一個暴力的時代,看著你的國家在別人的土地屠殺無辜的人民,如果什麼也不做,只是繼續享受你的中產階級舒適,這本身就是一種暴力的行動」。這是他們的信念。只要美國的人民不對這個體制和政策提出抗議,他們就是帝國主義的共犯。
 2002年秋天,當年英姿勃發的運動領袖真誠地回首過去。有人感到悔恨:「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至高的、絕對的道德立場,那麼這只會帶來危險。」有人則認為那些行動在那樣的環境下並不算極端。而唯一仍在服刑的David Gilbert則相信他們所做所為並沒有錯,但是他願意負起服刑的責任:「如果歷史能夠重來,我會再做一次,但是會做的不同,做的更聰明。」
但他們都承認,暴力並不是最有效的作法。正如當年著名學運領袖、地下氣象人成員 Mark Rudd在影片中的反省:「當時我們的確正確地掌握了美國在世界體系中的位置,事實上今日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暴力的帝國主義。但是這個知識太過於龐大,以致於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如何去回應和解決。」
這或許是地下氣象人對我們最大的思想遺產:暴力之外,我們該如何改變不義的體制呢?
 地下氣象人一直不相信組織工作。原本六零年代最大的學運組織「民主學生會」(SDS)在氣象人奪得權力後就徹底瓦解。而當其他人沒有響應他們號召的街頭抗爭行動「憤怒的日子」,他們唯一的結論就是大家都被體制收編了,因此只能靠他們幾個人的暴力革命來摧毀美國帝國主義。
 諷刺的是,他們自認支持與結盟的主要對象,黑豹黨,卻與他們有完全不同的運動觀。黑豹黨認為改變世界必須透過對民眾的長期組織和動員,而在黑人社區提供窮人小孩免費早餐、給予社區民眾政治教育,希望一點一滴地改變人民想法,以賦予弱勢者力量(empowerment)。
 地下氣象人並不是沒有學到教訓。在他們化暗為明後,他們也開始瞭解到草根組織的重要。

他們繼續為了理想主義而向前奔跑。
 當年宣讀地下氣象人戰爭宣言,並名列FBI十大要犯的Bernardine Dohrn,現在是美國名校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並主持「兒童與正義中心」,關心性別、教育與家庭的改革。她和她先生、也是另一位氣象人成員Bill Ayers,仍然積極參與當地各種社會運動。回首當年,Dohrn認為當時應該讓婦女運動和反戰運動之間建立更強大的連結;Ayers也強調應該他們更擴大結盟,而不是每次在運動方向轉彎時就出現大分裂。
 另外一個充滿戲劇性人生的成員是Kathy Boudin。1970年氣象人意外自爆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房子後,她險而逃生,並在地下氣象人紛紛自首後繼續參加另一個暴力革命組織。在1981年她參與一場搶劫案,造成包括警察在內的三人死亡而入獄。
 十二年的地下逃亡生涯,使她在那段期間只相信一些偉大的革命理念,但卻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脫節。因此入獄之後,她要從抽象的理念中回到最根本的行動:幫助身旁的獄友。她創立愛滋病諮詢計畫,教獄友識字、唸書,提倡並改革獄中的教育制度。她甚至從事關於愛滋、教育和性別的學術寫作,並在發表哈佛教育期刊上發表論文。
 而她入獄時只有四個月大的兒子,被託付給另外兩個氣象人Dohrn和Ayers扶養,現在是耶魯大學學生,不僅拿到非常榮譽的羅德獎學金,也成為新一代的激進社運工作者。

Sunday, January 13, 2008

看瀉腸停如何止瀉...

人一多一定會有矛盾 而且地方派系還是以局部利益為主 當小馬哥還在溫良恭儉讓時 國民黨會分裂成本土與非本土派 (反正那些人各懷鬼胎...) 特別是 如果綠的還有可能保住總統府的進駐權時(有點難...不過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當綠的丟出組聯合內閣時 好戲就來了 看看吧 看瀉腸停如何止瀉...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選舉要冷就是正常國家

最近重溫兒時記憶, 很簡單, 我們一家人, 時間一到, 大家圍在電視前看連續劇。 好像很墮落, 不過這就是凡夫俗子的生活。 小時後的連續劇, 壞人一路壞到底, 好人一路悲到底, 只有在大結局前十分鐘得到平反, 教育我們當壞人比較好。 現在的連續劇不一樣 (據說是拜 一桶汽油、一枝火柴棒、一把火 之賜), 好人也有陰暗面、也會作壞事, 壞人也有七情六慾、有時也有割捨不下的東西, 比較何合乎人性像是出現在你我之間的人物, 當然劇情發展一樣灑狗血 (it is dramatic…)。 反而現在的新聞或政論節目比較像小時候的連續劇, 藍、綠眼中的綠、藍是一路壞到底, 眼中的藍綠是一路好到底:「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其異必誅」, 比連續劇難看但更dramatic…
正常國家選舉就是要冷, 眼看電視裡一大堆政黨廣告, 感覺「綠」的只剩消費過去人民的苦難: 美麗島大審、葉菊蘭的愁容對著鄭南榕… 真的有「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裡人」。可能吧?! 他們的階段任務已經完成 – 「拉下國民黨」, 再來的是「狗尾續貂」; 英雄性格「得天下不一定能治天下」, 十足的「好人不一定做好事」; 但「綠」的不好並不表示只能有「藍」的選項, 不能叫人民在「毛坑」與「屎坑」之間選擇。
老李的CF給我滿深的感觸。 如果你是熱血青年、 曾經懷抱經世濟民的夢想, 那麼「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一定是你的知音與精神導師, 反而現在在台灣, 「共產主義」是癌症、瘟疫的代名詞, 需知維持在特定條件下, 癌細胞可無限制的分裂與存活。 不公不義的社會與兩極化的生活條件是自然產生社會主義的, 除非全部的人都沒知覺。 老李的黨走的可能是社會主義, 一群人構成國家, 人由思想操控, 「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當一群人只知推翻不公不義, 卻沒有人文素養與人道關懷, 結果可能就是臺灣過去的這幾年的樣子。 有人有「命」當領導者, 卻沒那個「格」當總統, 當然政治人物都是沒「品」的, 因為腦袋是隨屁股換的,好不好就看有沒有「格」、 有沒有教養。 教養是一種內省與自我認識的過程、 一種自制力。 至少老李曾經很努力的自制過, 小蔣選他, 不管是偶然或過錯, 表示他有自制力、曾努力的內斂。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有信仰、有宗教;有宗教、有盼望;有盼望、有視界;有視界、有前瞻。不管老李是不是又出來騙,至少是不一樣的。

預言與希望:
1. 綠的會慘
2. 綠的藍的都不過半 但綠的政黨票多一點
3. 小黨會有空間

Tuesday, December 25, 2007

作文比賽截稿

一年一度的國科杯作文比賽又將截稿 大家莫不焚膏繼晷 思索枯腸 胡言亂語 經神緊繃 以致 吹牛有理 誰與爭峰 非我末屬 圖的是能夠獲得研究補助 繼續燒錢作研究 何謂研究 就是燒錢的代名詞
事實上學術是非常貴族的 若整天汲汲營營為五斗米折腰 何來空閒與心思去窮究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當然會走上學術這一行 興趣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好奇心在目前的西方方法學(實驗方法與設計再加上統計)的辯證與推演中 被愈推愈小 比如上陽明山你是看風景的 看成千上萬朵花所構成的view 而不是找到第二停車場的第八個車位前頭34.5公分的那棵茶花樹的第三個分枝的第18片葉子的第三條葉脈...像小孩子拆玩具 所以一旦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定下來之後 就是往裡頭挖 就是出報告 但就註定你的貢獻不過如此 好像比賽誰收集的郵票(報告)比較多 以前是一個一個基因 以前是一個一個蛋白質 慢慢作 現在microarray 上千上百個基因一起撈 結果也沒解決什麼問題 理性工具感不及儀器工具的進步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驗證到底重不重要 就看有沒有你會怎麼 一大堆名重士林的人退休 如果有人繼承大部份會修正方向 畢竟萬理是相通的 不過開始會很辛苦 如果沒人延續 實驗室就關門 所以教育很重要 因為學生有無限的可能 名重士林的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提攜後進吧 可惜某些名重士林的人 就像黑山老妖一樣 吃人不吐骨頭
以目前最熱門的醫學研究來看(用的頭腦最多也最聰明 燒的錢最多 中外皆如此)分子醫學大概是最熱門 大家最寄予厚望的 但實用性卻是最小 不然就是副作用最大的 年紀越大 對命這東西越有深刻體會 生物學上的命就是基因組合與環境 有抗癌新藥 效果是70% 但30%的沒效果 這是命 其實醫學就是 盡人事聽天命 學術研究就是滿足好奇心但是很昂貴很貴族的

Monday, December 24, 2007

勇氣

咦 !? 要說故事了...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最近台北城為一個牌子 鬧得不可開交 小弟認為 拆或不拆都對 拆的人很爽 也可能很沉重 端看那牌子所代表的內涵 不拆的人應該是不爽的比較多 因為覺得受迫害
台灣就是這樣 一個沒有歷史的地方 如果照台灣的邏輯 波蘭的納粹集中營或高棉萬人塚 早該被夷為平地 柏林圍牆應該一瓦不剩 偏偏據我所知在巴黎 La Denfance 有小截的柏林圍牆 當然拆掉某些東西 當下很爽 人是健忘的 但百年之後人類又會重蹈覆轍 文物古蹟是一個時代的切片 提醒人們曾經發生過的事 我覺得最狠的是不拆 然後立個牌子 反諷一下 世界偉人 是怎麼回事
所以有人說歷史是為政治服務的 取得政權相當取得修史的權力 三人成虎 曾蔘殺人 由不得你
政治可能是妥協的藝術 但民主政治是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行政的基本就是比大小的階級服從 體制內就是如此 不然號召志同道合的去搞革命吧 只能說有些人執政久了已經健忘到他們的權力基礎的來源為何 不求上進 不聽諫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政治可能是妥協的藝術 所以最近台北城為一個牌子鬧得不可開交 基本上不是政治是民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