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小馬說: 「一個的民主國家,不能只依靠對“元首”的“君子不欺暗室”的片面信賴,因為這樣的牽制既脆弱又易變,也對人性過於樂觀…」。

那天回家路上,收音機裡的陳西西,彷彿驗屍官般的解剖扁家的經脈去來,突然有一台SVU插到我前面,後車窗赫然有一排字:「Jesus says, “I am 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fe”.」(出自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意思為「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想我要解釋為:「我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是真的存在,我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許老李與阿扁真的像摩西與約書亞喊著「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帶領台灣人走出目前困境, 信徒中沒人去懷疑。

我認為人最重要的還是在「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層面。「心為形役」,「心為形而上、 形為形而下」, 形是外部, 最重要的是心。 嚴守戒律沒有心, 就是基督徒臭罵的「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最大的特色,並不是在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影響力,而是在於他們的宗教「敬虔」,也就是他們願意以最詳盡、最嚴謹的態度,來解釋並遵守律法。 由於時代的變遷,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必須針對各個不同的情境,適當地解釋律法,以引導百姓適切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律法。法利賽人不只嚴格地解釋律法,自己認真地遵行律法的每一個細節,他們也要求別人要像他們那樣熱心遵守律法。根據法利賽人的解釋,外邦人因為沒有律法,所以天生就是不潔淨的。馬太第廿三章會把法利賽人罵得那麼慘,原因是當時馬太的教會受到法利賽人相當嚴重的迫害,所以很自然地就會把法利賽人看得像魔鬼一樣。 (參考: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新約神學副教授 http://www.ttcs.org.tw/~church/22.1/2.txt)。),就是佛家說的「知識障」,都是認定「救贖是由外而來的」, 恰似迷信「安定與和平是因為外在的制度造成的」一樣。

Ya! 我們一直說要有制度, 要有法制, 但我發現制度似乎是「貼在鬼屋前的符咒」有沒有用能不能驅魔,其實不知道, 但可以唬一堆人是真的。 法律與制度是人定的, 我不懷疑它是規範目的是保護每一個人,包括罪犯(如「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而不是「殺人、傷人及盜者死」)。但「嚴官府出厚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找到竅門時,要不要逾越那就是「唯心」的問題!比如提款機故障,領一百給一千,有人好像找到連接快樂中樞搖桿的老鼠,一直領到暴斃的那一刻,有人小奸小惡,及時鬆手,當然制度上是「五十步笑百步」,通通有罪,犯罪的人,圖的是動機、賭的是僥性。但也一定有人立刻通報故障…。

大家都知道:「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化」,不透明又缺乏監督機制的權力,一旦發生濫權時,將缺乏足夠的約束力量,而權力擁有者鮮少能自我警惕。即使不作出貪瀆行為,至少也在犯錯時缺乏更正機制。
所以對權力擁有者的「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要求更高。

Tuesday, August 19, 2008

電影情節...

民進黨台面上的人士,尤其是扁在八年總統任內,曾經參與立委或縣市長選舉的人,幾乎都曾獲得陳水扁的幫助。據黨內立委透露,陳水扁每次在選舉時,都是本人或是透過林姓和郭姓幕僚,直接拿現金給候選人,並未透過黨部。....

公元前四十九年,羅馬凱撒發動內戰,終於主宰羅馬。公元前四十四年,他獲委任為羅馬共和國終生獨裁者,厲行中央集權。元老院一些議員擔心凱撒有意稱帝,包括凱撒長期信任的朋友布魯特斯。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他們在元老院把凱撒刺殺,希望恢復羅馬共和國舊貌。據羅馬史學家對刺殺事件的紀載,凱撒最初奮力反抗,但看到布魯特斯也在刺客群中,並且拔出了匕首,就不再掙扎,喊道:「布魯特斯,你也有分?」。布魯特斯刺殺凱撒時說:「吾愛凱撒,更愛羅馬。」…

陳水扁女兒陳幸妤咬出民進黨很多人拿過扁的錢後,黨內人士人人自危,不僅擔心會被扯進漩渦裡,也憂心自己選舉經費申報不實,違反政治獻金法的規定,惹禍上身...

所以阿扁是被自己人搞掉的! 因為扁不除掉, 民進黨就成一人政黨。國民黨也不希望他們的搞錢方法被公諸於世,做做樣子,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皆大歡喜,否則阿扁八年在後四年隨便指頭動一動, 老李與國民黨一干人等, 不吃牢飯也很難吧!
別忘了! 在中國奧運開幕式上, 出現了「 和」這個字。

偏偏公主從「公主徹夜未眠」變成『誰都不許睡』! (。「公主徹夜未眠 (Nessun dorma!)』台灣翻成《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字面的意思應該是『誰都不許睡』。)

昨天政壇甚至傳出政治動機論,也就是阿扁利用女兒直率的個性,刻意將謝、蘇、陳菊等也拿錢的消息放出,藉此警告全黨「船要是沉了,無人能倖免」,避免黨內有人落井下石,再加上陳致中滯留國外,讓司法進度陷入膠著來自保。

在國片低迷的此時,新聞局因出資拍類似香港電影「5億探長雷洛傳」的片子,「如15億總統…」

台灣文獻上的巨鰻

(請參考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175公分、25台斤! 日月潭釣獲超大鰻魚)



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一身謎團
(源自 http://blog.udn.com/0918252595/2136077)
魚池鄉黃姓漁戶一月底在日月潭捕獲重達卅斤的灰白色鰻魚,因體型大得不可思議,敬畏不敢宰殺,送交農委會特生中心,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蔡住發專案研究後,竟然是來自澳洲的「寬鰭鰻」。

可惜的是,這一條巨鰻終因魚鉤穿喉無法進食,於三月初死亡。魚體經丈量,長度為一米七五,是國內淡水鰻的新紀錄魚。

該鰻因體表無花紋、體型比鱸鰻瘦長,漁戶與專家初判認定為白鰻。白鰻在文獻上的紀錄魚為八台斤,面對這條高出三、四倍的大傢伙,目睹者無不瞠目結舌,「白鰻精」之名不脛而走。後經DNA檢測,發現是原生於澳洲的寬鰭鰻。

耐人尋味的是,寬鰭鰻全身布滿大理石斑的黑色花紋,該巨鰻為何通體灰白?還有牠怎麼游進到日月潭的?為解開團團迷惑,特生中心邀蔡住發組專案團隊,就來源、變異、外來種生態衝擊等議題分工調查。

他們發現,寬鰭鰻體色酷似鱸鰻,已有部分業者進口混充販賣,且有部分疑似逸脫,在各河川下游被捕獲;台灣第一宗在水庫發現寬鰭鰻,發生在九十三年,地點在阿姆坪,體長約一公尺,不過色澤仍屬於深色斑紋。

是什麼原因讓這一條日月潭巨鰻變成「白鰻」?特生中心首先排除白子的可能,倒是懷疑魚齡或環境因素導致。不過目前仍無法證實,包括對原生魚類可能帶來的衝擊,都還有待繼續求證。

目前該中心已完成「大型寬鰭鰻出現在日月潭」中、英文國際論述一篇,即將發表於下半年度的「特有生物研究」期刊。後續專案研究,仍持續進行。

除了學術報導,等身魚體模型與骨骼標本製作亦齊頭進行,作為展示教育功能。助理研究員葉明峰表示,部分魚肉組織、耳石、內臟和胃部內容物,都將妥善保存,日後擴大研究,「畢竟,這是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Angiopoietin-1 , VEGF, Flk, CD34, podocalyxin

Angiopoietin-1 (Angpt-1)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之一,但沒有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所具有引發protease以分解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的特性,所以VEGF能使血管內皮細胞分裂而向微血管外遷徙,Angpt-1不具分解基底膜的特性,故使內皮細胞在血管局部累積造成血管通透性降低且使微血管徑擴大,哺乳動物與斑馬魚中的研究顯示缺乏Angpt-1會造成血管缺陷與胚胎死亡,推測Angpt-1與血管分化、成熟的關聯性。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s 1))為一種磷酸脢,對抗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所引起的一連串細胞生理活性,事實上最早PTEN被發現為一種腫瘤抑制因子,最近的研究則偏重於其影響細胞生長發育與細胞週期的功能,但在魚類中,除模式生物斑馬魚外,則少有相關的報告。

本研究之目的即實驗Angpt-1用於經濟魚類之可能性與其基礎研究;以斑馬魚Angpt-1為標的設計變性引子,已選殖出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 Angpt-1的部份片段,氨基酸序列親緣分析與斑馬魚有80%以上的相似性。日本鰻以鯰魚腦下垂體研磨液催熟,於0週、3週、6週、9週時取樣,以RT-PCR調查其紅體 (rete mirabile, RM)中Angpt-1與血管新生因子相關基因(VEGF、Flk、podocalyxin)的表現,發現在雄魚中:RMI (rete mibrabile/body weight*1000)與VEGF、 Flk 、podocalyxin (CD34) 呈類似變化趨勢,而Angpt-1則與它們的表現呈互補;在雌鰻中:RMI 、VEGF、 Flk 、CD34、 Angpt-1均呈類似變化趨勢,但雌魚與雄的RMI分別在在6週或3週達高峯,推測可能是性別的差異造成。分析PTEN 的與VEGF、Flk、Angpt-1、podocalyxin (CD34)表現量。結果顯示在雄、雌魚中:雖然兩者的RMI (rete mirabile/body weight*1000)發育的時程不同,但PTEN long- or short的表現量,和VEGF、Flk、CD34的表現量有連動的趨勢。

Friday, August 15, 2008

唯一的價值

不要問國家能夠為你做甚麼,要問你自己能夠為國家做甚麼。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 約翰.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看著阿扁出來認, 應該是出來ㄠ! 眼前出現, 他當立委時用預算書甩郝柏村、 他選市長時, 叔叔替他拉票、祝禱 ,「快樂、希望」 的口號、 2000年投給他、當晚看他當選時的悸動…
「愛台灣」,曾幾何時成為阿里巴巴故事中的「芝麻開門」,能開啟一條富貴的道路。

似乎越封閉的地方, 愈單一的價值越能生存與壯大,其中愛國家與愛民族又是最容易被激發的「普世價值」,在這兩頂大帽子下所有的罪惡與醜行都可以被合理化。

京奧開幕天籟歌聲, 竟是對嘴(2008-08-13)

京奧開幕彩排摔傷,胸椎以下癱瘓,舞美女劉岩堅強以對(2008/08/14)

1980年,中國白樺的小說《苦戀》被改編成劇本《太陽與人》,裡面有句對白:「你愛國家,國家愛你嗎?」。
1989 年由奧立佛史東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七月四日誕生」: 描述一個愛國的青年,越戰時,他毅然上戰場,頓時成了小鎮的英雄。但是戰爭的殘酷、與同袍的現實,使他的理想煞那間幻滅!在一次戰役中,子彈擊中了脊椎,他下半身癱瘓返回家鄉,但是反戰的情緒,使得家鄉的人不再視他為英雄,發現他不能面對家人、生活,甚至於自己,於是整日沉溺在酒精與自憐當中。他仍愛他的國家,但是,美國已不再愛他了…

國家,「國家」英文叫 country、state、regime, 法文叫 Etat、Pays。「家」英文叫 home, 法文叫 maison。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概念。偏偏中文字像積木一樣,「國」和「家」 掛在一起,統治者就是:「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我家」。競選時,有政客常常鏗鏘有力的發毒誓:「若我怎麼樣 全家死光光!」,殊不知,「全家就是你家...」。
所以少數人得到多量的利益和權力,為了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國家」就是一個階級合理壓迫另一個階級的藉口。

除非你把愛國主義從人類中驅逐出去,否則你將永遠不會擁有一個寧靜的世界。愛國主義是一種有害的、精神錯亂的白癡形式。愛國主義就是讓你確信這個國家比所有其他的國家都要出色,只因為你生在這裡。
——喬治.肖伯納


最重要的是「家」,我認為那是唯一的價值。

Monday, August 04, 2008

全球化, WTO, 糧食, 油價...

鼓吹全球化的學者,強調落後地區廉價勞力和原料,有助發達國家減低通脹,因而發達國家的先進產品,也可推廣到貧窮地區,讓更多人有豐富物質享受。 可惜,事實證明,很多貧窮地區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舉例,落後地區人民未享受自用汽車代步之前,已飽受燃料漲價之苦,因為,窮人也要用電、也要坐公共汽車代步。 最無辜的,是連糧食價格也急升了,就連生化燃料代用品,也預先被人搶貴了。再加上原本用來耕種糧食穀物的農田,大幅改作種植可提煉燃油的農作,食用穀物產量減少,更令供需失衡,價格動盪。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直指:「所謂經濟全球化、無邊界世界只是形成另一種強國剝削弱國的藉口,更讓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大權落入跨國企業手中,加深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個國家的獨立淪為笑柄,因為強國可以藉著所謂人權或民主不夠為由,任意指責某一個國家腐敗,對其他國家的內政問題進行干涉。」。於是越是貧窮落後的邊緣化國家,越會傾向接受本土化與反全球化這類價值觀;越是富裕躋身強權之林的核心國家,則越是會接受經濟全球化的價值觀

最明顯的例子證明:「全球化不過是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的說詞」就發生在上個禮拜...

2008年7月29日杜哈 (Doha) 回合世貿談判在日內瓦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破裂,貿易大國與開發中國家相互怪罪,貿易大國並警告,世上最貧窮的那些國家將是主要的受害者。世貿談判的分歧點主要是在農產品保護、特殊商品的範圍以及新關稅限額等方面。

台灣駐世貿組織常任代表林義夫表示,談判再度受挫對不易和外國洽簽自貿協定的台灣不利

表面原因之一:
部分與會代表曾提出旨在保護貧農的特別防衛機制(SSM)構想,俾在進口激增或價格下跌時,針對部分農產品課徵特別關稅,最後因美國與印度互不退讓而破裂。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希望SSM啟動門檻低一點,例如只要進口激增10%就可課徵等別關稅,以保護各該國貧農,已開發國家的代表則基於保護出口的考量而堅持高門檻,要求激增40%才能課徵關稅。
在過去,美國的農業補貼一直都是最尖銳的問題之一,美國人總是不惜代價地保護本國農場主,但是現在美國看上去很大方地淡化了這立場,將農業補貼限額降低。

事實原因之一:
  美國是高糧價的最大受益者,因爲美國的糧食出口占全世界總出口量的40%,美國人估計今年美國農業出口將達到1085億美元,農業部分的出口已經成爲彌補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武器。

相反,國際糧價高對於印度來說異常頭疼,印度原本是糧食出口國,但是快速工業化的背後是對農業的忽略,印度變成缺糧,印度現在已停止了糧食的出口,希望將“缺口需求”留給國內農民來彌補,而這一保護幼稚產業的“本位主義”的做法引發了美國人的不滿,但印度人强烈地回應說:“全球貿易的根本是消滅貧困而不是刺激富裕國更加繁榮”。

   中國農民佔總人口六成,要是失去生計,勢必動搖社會穩定。因此,發展中國家團結在中國和印度周圍,要求設定門檻,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有權提高關稅;美國則認為中印設定的門檻太低,雙方最後一拍兩散。 中國的突然性加入“印度觀點”也顯示中國同印度有著非常相似的境況:高速工業化降低了農業資源投入、沒有曆史保護導致農產品競爭力不足、地理因素導致的生產效率差距以及越來越大的“需求缺口”。中國是有理由保持低調,因爲中國是工業品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時遷事移,工業品談判的等級程度已經降低了。。

事實原因之二:
政治環境不理想也是導致談判破裂,美國總統即將卸任,印度的聯合政府要面臨明年5月的議會選舉。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會影響到美國和印度兩國勢力強大的農業利益集團,很明顯,兩國政府都清楚國內的政治勢力不會允許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


影響之一:
持續7年的世貿多哈回合談判,遭遇最重大挫敗。挪威外長認為,這次談判代表著“世界新秩序”的誕生,西方再不能單方面將一己之欲強加於發展中國家。

Tuesday, July 29, 2008

我很乖喔!!!

動物的尾巴若不是直線,皆稱為『麒麟尾』,尤其以貓咪的更加盛傳,具有特別的能力。


我很乖?! 因為我有『麒麟尾』,我的尾巴像小問號"?"耶!


有一種貓,被稱為「麒麟尾」,這種貓的尾巴不是直直一條,而是像骨折癒後般的不規則或L型彎曲,有的可以繞上1~2圈。這種麒麟尾的貓,如果是天生遺傳,通常被視為容易養、容易教,是那種又乖又聰明的貓。



麒麟,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徵,居“麟、龍、鳳、龜”之首,有瑞獸之稱。 貓有麒麟尾,屬貓中上品,萬無一有。一代文學大家梁實秋先生當年曾有幸得養一隻麒麟尾,他在《雅舍小品》中曾記述道:「原以為煞眼的斷尾巴,卻是人家的精華所在,真是有眼不識金香玉;原以為的“仁心仁術、澤及小貓”,卻是人家麒麟尾貴貓福相、瑞之所至。」...


此尾巴可為基因突變或所謂隱性基因造成。但民間傳說,則是認為是被麒麟賦予責任的貓咪所有。根據民間傳說,貓咪若與生俱有麒麟尾,則可魅惑老鼠。『樑上有鼠,見尾炫目,暈頭轉向,走投無路。』,意指老鼠看到貓咪的麒麟尾就會莫名其妙的頭暈,而掉下樑來。也聽聞眾人口耳相傳,具有麒麟尾的貓咪,都具有麒麟的特殊性格聰明伶俐、活動敏捷、獨立自主,就算身為野貓,也不容易發生意外因此,具有麒麟尾的貓咪,也比一般的貓咪較為來的長壽。

Thursday, July 24, 2008

大塊假我以文章

廣告:
 農情楓丹白露
  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特展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9月24日~12月12日

巴比松畫派,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在巴比松畫派竄起之前,法國畫壇以歷史畫為尊,巴比松畫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此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資料來源參考:國立歷史博物館、歐洲日報 、Wikipedia)

98年秋天回台灣前,我們第n次去巴比松,在看完「米勒畫室故居」之後,信步走到小鎮的盡頭,看到村辦公室 (Hotel de Ville),發現一棵栗子樹,在法國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那是一棵結大栗子的樹,一般秋天我們會去巴黎西南邊 Foret de Medon 去揀栗子,幾乎是半座森林的栗子樹,不過是小栗子,大小和大拇指頭差不多,而巴比松村辦公室前的是commercial size!進了楓丹白露森林後,在右邊可看到一大堆比人還大的大石頭,機乎是天外飛來,事實上整座 Foret de Fontainebleau 是長在大石頭上,原來那是某次冰河時期的遺蹟;在林蔭的岩石上,可看到鑄有米勒與盧梭的頭像,他們兩位同是巴比松畫派的主角,也是一生的摯友。

如果你明白「大塊假我以文章」、「數大便是美」這兩個膾炙人口的名句, 你就會了解: 米勒為何能使人在田園風景畫中找到寧靜; 梵谷為何能使麥田與向日葵在畫板上燃燒,因為當你看到好山好水, 應該是大器的山水風景、 四季分明的時序 (臺灣的好山好水缺大塊文章的氣魄), 配上戲劇性的光影變化: 藍得劃不開的藍天, 綴上白雲、 一望無際金黃的麥浪或驚黃向日葵、加上永遠斜照的金色陽光 (臺灣直射的光線太硬,除非夕陽西斜時,) 這就是美 !以農耕為生的畫家們,之所以能改變繪畫的歷史,並為印象派鋪路,是因為他們單純地畫大自然,照著大自然原本的樣貌來畫它,這種尊重自然的精神,賦予風景畫鮮活的生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下次介紹:
Auvers-sur-Oise 梵谷墓園
Giverny 莫內花園

   補記:去了巴比松一定會去楓丹白露…
「楓丹白露」法文意為「美泉」,因宮內有一美麗的八角型小泉而得名。十六世紀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狩獵別莊,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經過路易王朝幾位國王不斷擴建,規模相當於一個城鎮,有相當長的時間都作為法國國王的居城。城內有從文藝復興時期至拿破崙帝政時代的裝飾品和家具用品,頗具風味。
1804年為了舉行加冕典禮,拿破崙曾在此召見了羅馬教皇庇護七世,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此一千年前,赫赫有名的查理曼也是親赴羅馬接受教皇加冕,如今教皇卻屈尊下就來到法國為他加冕,拿破崙權傾一切之勢可見一斑。
拿破崙與約瑟芬感情彌篤,英雄美人共駐此宮,各以「應」「鴿」自喻,享盡榮華富貴。但他終不免為歷史所作弄,遠征俄國失利,萊比錫失敗,最後不得不於1814年四月六日簽約退位。如今楓丹白露仍保留當年簽約時所在的「退位廳」和最後一次檢閱私人衛隊的「訣別廣場-白馬廣場」。

土用之丑日

日人過鰻魚日 日台鰻評價高於中國鰻
更新日期:2008/07/24 20:59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四日專電)今天是日本人過「土用之丑日」,俗稱「鰻魚日」的日子,也是每年鰻魚最暢銷的一天,但因受到中國製毒餃事件及冒牌鰻魚問題的影響,有鰻魚業者就表示,今年可能是日本民眾可吃到價廉物美鰻魚的最後一年。但也有業者注意到台灣鰻可媲美日本鰻,而且價格更合理。

「日本鰻魚進口公會」理事長森山喬司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受到一月底爆發的中國製毒餃事件等的影響,日本民眾對於中國產的食品敬而遠之,中國政府許可的烤鰻工廠有很多家都已停擺。

他說,從去年冬天開始,中國方面的鰻魚業者將魚苗放入池子的數量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因此,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鰻魚,今年可能是最後一年。

日本「共同社」採訪了位於東京的「登亭銀座八丁目店」指出,該店今年比往年多準備了一千兩百片烤鰻,今年的鰻魚日完全不賣中國鰻,只賣日本鰻與台灣鰻,售價稍微提高一百日圓(約新台幣二十八元),連日來訂單紛紛湧進。

由於上個月爆發有黑心商人以中國鰻魚冒充日本愛知縣「三河一色產」這知名品牌的鰻魚出售,甚至那些中國鰻被驗出含有致癌的鹼性孔雀石綠,這事使得日本民眾看待日本鰻的眼光愈趨嚴格。

「日本養鰻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人員就說,一定要確立日本國產品牌的信賴度,要求業者要附上原產地證明書等,否則日本民眾將愈來愈遠離鰻魚了。

日本人認為立秋之前的十八天是大暑之日,人體會因氣候熱而顯得疲倦無力,可吃鰻魚補充體力,甚至認為吃鰻魚是長壽的秘訣。970724

在一年四季之中,根據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說,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土呢?土存在於每個季節之中。在每個季節即將結束下個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則稱為「土用」。一年通常會有四個「土用」,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十八天這段期間。而據農曆的地支計算,在這十八天的期間中屬丑的日子則稱為「土用的丑之日」。而因為「夏的土用」為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所以現在所指吃鰻魚的「土用的丑之日」多為立秋前的這一個土用。

Sunday, July 20, 2008

五年八百億

何謂「五年八百億」? 意謂「五年五百億」加「八年八百億」特別預算,前者是「打造國際一流大學的預算」後者是「治水特別預算」。

阿扁政府剛上台的五年五千億就有很多是花在治水,謝長廷時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朝野立委還聯手一口氣加碼到一千四百億。這筆預算2006年通過至今,各地發包的工程少說也有好幾百億了。八年八百億 (再加上追加預算已達千億!),來了一個卡玫基從北台灣擦過,結果卻在中南部引起大水災。天災乎? 不能否認!但華人政府的迷思,就是以為撒錢即能達成目的,始終缺乏整體建設和維護的概念。所以檢討發包率卻疏忽監工和品質,所以治水就是「堤防水泥加高化」,管你水土保持或國土規劃。反正這不是最後一次,大家只能自求多福、自力救助!
時間往回推,秦始皇為什麼要併吞六國? 黃仁宇說:『為的是能統一治水,因為人口增加,農業技術之進步,所以即使是春秋時代,各小國在黃河附近築堤也已經妨礙了彼此的安全。但有些國家,還惡意的將災害加諸鄰國。西元前651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相當 G8高峰會吧!?),其中有一段盟誓,在各種古籍之中紀載略有不同,有的是“無曲防”,“毋曲堤”,有的是“毋雍泉”或“無障谷”。到戰國期間,這問題加緊,西元前332年,趙國與齊魏作戰即曾將黃河河堤決潰以浸淹對方(見諸《史記》)。又《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亞聖自己就對白圭說:“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吾子過矣!”足見光是治水一事,中國之中央集權,已無法避免。…』(摘自黃仁宇作《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但治水在台灣卻由中央集權下放成地方型政治人物的金援來源之一,走的是回頭路

現在是7月底,『國科會』放榜,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小弟認為「五年五百億」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和國科會計畫應該合併,或兩者不能兼得,學校的學生素質高,不能類推每一個實驗室都好。從我們小助理教授的觀點來看,獲得70-60萬補助就可以讓實驗室運作一年以上,運氣好一點,可出不太好的SCI報告1-2篇,但如果要和人家衝JBC以上的報告,要的時間、人力和經費可能要加3-5倍還不一定有,一但上了,大部份就是單篇掛在那裡:「高山絕頂、我為峰」,老實說自己暗爽以外,但是一下子就被埋在成千上萬的報告中,除了自己實驗室還會引用外,基本上對科學的進步不太有幫助,(很慚愧我連這一點都作不到)。但我要說的是,學術是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不信!看看這次的中研院院士選舉結果好了,除了長得像華人外,基本上是一些外國(美國)人的組合,莫非本土無賢人博儒?非也!至少大家的精神是一樣,只因際遇不同,「橘逾淮而枳」,所以它們寧願每年別人出機票回來作客,也不會把實驗室搬回來!一回來就被埋掉了!大可以看那些很厲害的歸國學人,在哈佛、康乃爾、MIT、史單佛出NATURE、 SCIENCE、 PNAS、 CELL、 EMBO、JBC…報告的,回國之後十之七、八(還有一、兩個能人仍然很有戰鬥力)就這樣了。
我們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最低資源,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要走學術,但最基本的學術態度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

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1- )是當代新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長期至力於全球資本積累、國際不公平貿易、反美國霸權和自由主義批判的研究,他在「世界的貧困、貧困化與資本積累」(World Poverty, Pauperiz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一文中指出,「貧困化」在古代絕無僅有,它是一個現代現象(modern phenomenon)。我們今天所講的「貧困化」,實質上是「貧困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poverty)。不能將貧困化簡單化為維生收入的不足,它實際上正是「全球兩極化」和現存資本主義擴張的產物,一句話,貧困就是帝國主義的本質

所以沒經費的小實驗室很窮 經費多的實驗室是很貧困的 貧在要的更多來支撐龐大結構 困在找不到新方向或挖不下去...

我們可以改寫一下: 阿明指出,占據第三世界國家一半以上的農民(科學家),正遭受著現代資本主義的剝削之中。資本主義農業獲利(科學報告出產)的地區,僅限於北美﹑歐洲﹑澳洲與拉丁美洲的「南錐體共同市場」(Southern Cone)之內,然而對比強烈的是,全球有30億農民(科學家)從事小農地耕作(科學研究),他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能夠從綠色革命、良好的肥料、殺蟲劑和品種改良中獲益並有一定程度的機械化的農家(科學家),這類農民農民(科學家)的生產率是每年可收穫1萬到5萬公斤不等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那些無法享用新技術的農民(科學家),其人均生產率每年大約只有1千公斤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在全世界農業(科學界)中,最發達的資本主義部分與最貧窮的部分兩者的生產率(科學報告出產)之比,在1940年之前大約是10:1,如今則趨近於2000:1。

「五年五百億」,會違背其原本的目標,甚至如此缺乏多樣性,天災來時,耗劫來時將全軍覆沒!

Tuesday, July 15, 2008

被倒會了...

政府不說實話 人民自閉 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臺灣人 我們處在世界大變前夕...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台灣金融保險業踩地雷,台灣投資人也有損失。可以參考多則新聞綜合在一起的美國次級房貸對台灣金融體系影響、次級房貸風暴 理財商品遭贖回百億 。然而,受傷最淺的恐怕是國際化腳步較慢的大陸銀行和金融業。 (難怪 小馬把門檻放到 60%? 希望有救 !)

政經互依性 是現代社會的一項重要特徵。決策規劃及執行過程,必定要同時考量政治因素及經濟條件。
由經濟影響政治之角度來看, 基本上政府政策之規劃及執行同時受到經濟資源之支持與限制。政策規劃過程中,經濟可行性(包括財政來源,預算設定)關係到政策是否可付諸實現;同時政治執行更是有賴於經濟資源的充分支持。而且經濟情況之景氣或衰退,亦直接影響政府之受歡迎的程度;在實施民主選舉制度國家,這通常反映在選民投票之結果上。反之,由政治影響經濟之面向觀之,在現代化國家無論是資源分配(resourses allocation)或是所得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都受到政府管制的影響。
忘了阿扁政府下台的原因嗎 ?

踩到地雷?央行噤口
2008/07/15 工商時報
 擁有AAA高評等的美國兩大房貸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就連央行也可能陷入「踩地雷」的危機;對此,央行副總裁周阿定昨日表示,「這兩家金融機構沒有問題」,至於央行是否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債券部位,他以「央行一向沒有公佈操作標的」為由,不願表示意見。

 相較於次貸發生時,央行高層斬釘截鐵的表示,「未持有相關結構型商品」,此次央行選擇閉口不談,令外界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央行決策高層昨日強調,這兩家公司是美國的「準政府機構」,董事會的董事,有一半是由美國總統指派,評等僅次於國庫券,這兩家公司不會倒,「倒的話美國也差不多倒了」,對於外界的誤解,他感到很遺憾。

 財金官員昨日指出,美國財政部已宣佈支應兩家房貸公司流動性的紓困方案,兩家公司發行的債券,已等同於國家債務,因此這兩家金融機構,確實沒有信用問題,只要持有到到期,就不用擔心索賠無門。

 不同於結構型商品的高風險,兩大房貸公司信評媲美國債,除了金融機構外,就連亞洲各國的央行,都可能身陷其中。 據悉,全美抵押貸款約12兆美元,兩家房貸公司就囊括5兆美元以上,強佔幾乎一半,由於兩大房貸公司為美國政府特許事業,信用評等被金融業者稱為「類公債」,成為操作保守的中央銀行,納入外匯存底的投資標的。

 根據外電報導,截至2007年6月,海外投資者持有總計1.3兆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亞洲各大央行是美國債券的主要持有者,其中有一大部分債券來自房利美與房地美。


(來源: 經濟日報)

Monday, July 14, 2008

能源 房貸 戰爭

總有幾部科幻電影片子描寫為爭奪能源的星際戰爭, 所謂的能源就是一小塊石頭或金屬 (當然那是個象徵) 號稱終級能源, 管的不只是動力, 而且是生命…,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 「能量」是所有生命型式之所以產生或運作的基本。

某些程度來說有能源的地方是「懷璧其罪」,講幾件大事好了:
1873年沙俄高加索巴庫石油開發,1905年俄國革命巴庫油田大火,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目的在奪取上述油田但失敗,二戰期間德軍主要仰賴成本高、產量又不足的用煤提煉的合成油。
1897年荷蘭殼牌石油在印尼婆羅州鑽出油,1941年日本佔領南洋和偷襲珍珠港,都有奪爭石油的戰略目的,但和德國一樣、都因油源或油路被切斷而戰敗。
1901年德州鑽出油,老布希1948自耶魯畢業後進入德州石油業,六0年代中期錢賺夠了才投入他父親已當了十年參議員的政界,之後老、小布希總統就與石油戰爭糾纏。
1908年波斯發現石油,英波公司成立,開啟了車船由煤改用汽油內燃機的大英帝國時代,即使在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中東石油也是整個世界能源經濟戰(多次石油危機)和軍事戰(數不清多少次)的中心。
1910年墨西哥發現石油,1922年委內瑞拉發現大油田,中南美洲的石油常與民族主義糾纏不清,1938年墨西哥將外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1943年委內瑞拉首先完成政府與公司五五平分的石油契約。此種油權和分配爭論,至今仍然,委國查維玆(H. Chavez) 就因此而與美國和其走狗鬧翻、差點被政變掉總統位子,查因而成為全球反美新領袖。
(參見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3/20061109085216/)

別的地區的人民,石油可能是生產或活命的東西,而對美國人而言是用來浪費的,人口佔不到世界人口的1/20,卻用掉世界40%的能源。叫他們少用一點、卻不肯參加「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國際油價高峰會議2008年6月22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吉達港市召開,討論如何因應當前的高油價問題。 國際原油價格過去1年已上漲近1倍,目前已達每桶140美元左右。過高的油價不僅在全球各地引發抗議浪潮,也威脅世界經濟。但站在本位立場,產油國家也擔心,油價過高可能阻礙美國和其它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成長,從而導致石油需求下滑,造成油價大幅下跌。

想一想油價實在沒道理會飆到150美元一桶,為什麼?
1. 一定是老共與印度需求增加而炒起來的!
中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預估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膨脹近一倍。十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現在已經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預期將 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 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的市值仍是全球能源產業之王,然而,其後排名在2007年已大洗牌,第二至九名全是金磚四國石油業者,依序是中國石油天然氣、(俄)天然氣工業、巴西石油、中石化、(俄)Rosneft、(俄)Lukoil、中國海洋石油、(印度)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除了Rosneft和Lukoil,皆為國營企業。(所以還是美國燒掉大部份的油,不要怪別人,而且艾克森美孚每天抽250萬桶的原油(比科威特還多)和100億立方呎的天然氣。
2. 美國等西方國家還認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實行燃料補貼政策,鼓舞了石油消費,也帶動油價上漲。(這不是在說臺灣嗎?不過大家都知道,燃料補貼政策,會鼓舞了石油消費? 笨!)

當然老共一定不會承認他們是禍首,老共推說:「中國大陸需要 適度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作為能源供應的必要補充,但中國大陸不是國際油價攀升的主要因素,地區局勢不穩定、基金炒作、自然災害才是石油價格異常上漲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來看看:
1. 地區局勢不穩定:
2008年 2月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Linda Bilmes ,出版一本合著 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指出伊戰耗費美國三兆美元(這還不包括被侵略國伊拉克更爲驚人的損失),若再加入入侵阿富汗,所需經費約在五至七兆美元之間。Stiglitz 還指出,伊戰的直接慘痛代價之一就是油價的飆漲,已開發國家爲此一年要多支出一兆一千億美元,而開發中國家受害更是「極度嚴重」,例如直接導致十三個非洲國家國民所得減少 3%。(參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8/mar2008/stig-m01.shtml)
2. 市場投機造成的:
 產油國卻認為,油價高漲是市場投機造成的。現任OPEC輪值主席反對透過增產來抑制油價,市場不存在供給短缺的問題,目前的油價已脫離市場供需基本面,而是受投機活動影響:美元貶值對油價上漲影響較大,他呼籲各界關注美元匯率的不確定因素。

我認為油價狂飆是美國出了問題
不動產是一般美國家庭的最主要的資產,當過去這些年房價不斷上升時,許多家庭就利用房價上升的部分去進行貸款,並增加消費,從而帶動了美國經濟的榮景。
而現在當房價開始下跌時,會出現兩個不利的效果,一個是房價下跌會使上述的財富效果消失,導致民間消費支出減少,對經濟成長不利。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人購屋貸款的成數非常高,自備款經常只要百分之五或是百分之十就夠了,因此如果房價下跌的幅度超過百分之十以上,這些利用高額槓桿比例來購屋的人就會出現負的淨資產,於是他們會有很高的誘因不再繳交房貸,而把這些房子直接送給銀行,導至銀行出現大量的呆帳。其實七月份出現的次級房貸市場的風暴就是如此而來的,而如果未來美國不動產市場價格再往下掉,此種情況就會更嚴重。美國經濟畢竟是世界經濟火車頭,一旦衰退,歐洲經濟首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事實上,歐洲很多國家,愛爾蘭、英國等也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過程中,所以也會接著出問題。現在,日本經濟也在放緩。也就是其他發達國家都跟著美國經濟一起動蕩。(參見http://www.npf.org.tw/particle-3538-3.html)

這有點像台灣的卡奴 過度消費 花的是別人的錢 倒的是別人的會...

美國經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景氣,一部分錢就會出來;還有一部分準備投到美國的錢,像石油美元,可能覺得情況不好就在其他地方尋找機會。所以台股跌破7000後仍會續探底 小馬不必再在爐邊燒口水了...

油價繼續漲可妖魔化亞洲,又可拖延他們的經濟成長或使經濟發展更兩極化,搞不好還會發生暴動,可卻保其霸權。但按照慣例這表示美國又要打仗了, 這回應該是伊朗 (北韓沒石油和在南韓 日本 俄羅斯與老共之間 所以逃過一劫)。但我猜這次老美不會直接出兵, 要叫以色列先出手, 他再出面接手。

希望我的預測不會成真。

Monday, July 07, 2008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跖而使不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剛監完指考, 和考生一起被烤了兩天。 考生或坐或臥(趴在桌面)、 或思或考、 或失或得、 或憂或喜不用說如果不太計較每個人應該都有學校唸,但在兩週之後, 報紙與傳媒一定又有:「 某某人指考分數有多高」, 而且問他/她如何唸書, 千篇一律的說法:「…上課注意聽、 不補習、 熟讀課本、 晚上十點就寢、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與參與課外活動…」。 這些就是「聖人」, 佔全部人口數的百分之零點零零一不到, 卻浪費傳媒資源; 其實這和翻過來的下一版, 說發現一隻五腿青蛙或一條三眼乳牛的意義是差不多的。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所以當天下父母發現它們的小孩永遠不會成為五腿青蛙或三眼乳牛時, 但沒人會放棄自己的小孩, 只是潛力還沒有發揮, 「玉不琢,不成器」, 所以加強(考試)潛能激發課程: 補習、 參考書、 測驗卷、 熬夜。 我有點搞不懂,唸書考試成績應該是那一段時間的成果, 並不是此後就註定如此。 其實大家都忽略人是有差異的, 「龍生九子, 九子不一」, 每個人的面相不是單一的, 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 所以不能用單一標準來仗量每個人的價值。 當這個單一的標準出現那就是 :「聖人」,在這個標準下,因為人的差異,有些人是不可能達到的, 有人開始自我放逐或是被人放逐。 「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
人的價值何在? 基督教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上帝揀選的, 把人的地位拉高至祂寶座的右邊; 相反的, 佛教任為眾生平等, 把人的地位降至只是因緣際會的果應。 但兩者都強調謙卑與順服, 基督教順服上帝、承認自罪; 佛教謙卑眾生、自然。 上帝是不是自然?

所以「經濟發展」、「研究卓越」…的這些聖人出現,諸位想想大盜的出現有沒有沒停止過…。

Sunday, June 29, 2008

千風詩

Do not stand by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i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黃文範先生為了不讓日譯版本專美於前 (請參考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拙文)
特寄調於(翻香令) 發表在2008年6月27日 聯合報 E3 版

莫對青塚垂涕深
魄消魂已化千風
情長久
緣非空
風常伴習習訴衷情
願化燦星與秋霖
良夜星光伴寂岑
颯颯語
正傾心
休流淚
擁我柔柔風

(http://meg4477.blogspot.com/2007/10/do-not-stand-at-my-grave-and-weep.html)
作者名字及寫作時間已經不詳,但最有根據的是在1932年,在美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市,一位名為Mary Elizabeth Frye (1905-2004) 的主婦,為了同居友人Margaret Schwarzkopf的母親過世而寫的作品。詩本身並無名字,一般人就以其第一句「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來命名。
  詩的原意是紀念逝去的近親,在95年,英國一名青年在愛爾蘭共和軍襲擊下犧牲,臨死前把一封信交給父母,請他們在他離世後打開,信內就是這一首詩,經過傳媒的報導後,得到廣泛的迴響。 
 而到了2001年,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在一個追悼儀式中,1名11歲的少女在會中讀出此詩,以表達她對在911事件中喪生的父親的追思,使此詩再一次成為話題。
  2003年,日本小說家兼歌手,「芥川賞」得主新井滿,把此詩譯為日文版本,並取詩中第三行「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的意思,把詩命名為「千の風になって」,再譜上歌曲及唱出,在MAXI SINGLE「千の風になって a thousand winds」上發表。

Monday, June 16, 2008

新成員

z z z...





z z z hou hou...


宰予晝寢 現在版


醒?


偷笑!



有點心!!!





那天 下班途中撿到一隻黃色(崔弟般的)小鸚鵡 混在一群麻雀之中 我以為那個人那麼無聊把麻雀漆成黃色
因為牠還小不太會飛 追了一陣子 連路人甲也湊過來看怪叔叔在幹嘛
最高興的可能是那隻貓...

Wednesday, June 11, 2008

上學繳學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上學繳學費是天經地義。要不要漲學費可是一個政治問題!
現在在一般學校上課出席率, 在不點名的前題下、包括來睡覺的也一起算進去, 必修課有6-7成就不錯, 選修課的出席率不會超過6成。
我曾經算過,學生一堂課大概要付新台幣130元, 付了錢不來上課, 有點像進了牛肉麵店付了一碗牛肉麵的錢130塊,不吃就算了,還嫌牛肉麵太貴!
所以我贊成漲學費, 漲到不來上課會心痛為止。
不過痛心的是付學費的人(一般是家裡的老爸、老媽),學生根本搞不清楚也無所謂痛;學生是幹嗎的? 求學 ? 非也 ! 打工? 是也! 打工幹嘛?付生活費!(房租、上網、3c產品、手機通話費、聚餐、交通費、旅遊…,名目比校長的特支費還多),學校幹啥用的? 拿文憑用的! 要升學!下者向家裡要錢補習去,上者向有補習的同學借考題或講義自己念,僅管臺灣的高等教育已經接近「人人有書讀、個個有學位」的大同世界,國力絕對沒進步,生產力反而下降,反正以後不用當兵,所以中華民國的男生或國力註定要浪費或空轉兩年,所以國防部要補助學校的研究經費…。
有人說使用者付費,我建議大專院校的學費全面一致,真的唸不起的有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工讀金可以作為救濟管道;私立學校要轉型,因為目前公立學校的容量足可以含納所有的升學人口,不然全部的公立學校都改名臺灣大學,好像巴黎大學一共有13所。
反正學生也不知道唸了這個系要幹嘛,幹嘛來上課? 學生不想學,老師幹嘛掏心掏肺的教?反正是一個job。「卓越xx計畫」與「x年x億」典型的上下交相賊與利益輸送。

Tuesday, June 03, 2008

進香 vs 朝聖

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旅行是人類的心理(生理)需求, 但華人一向安土重遷, 不遇到殺頭的事是不會輕易搬家或移動的; 離家只是偶然, 因為華人迷信「少不離鄉身不貴」 (例如哈佛的一定比台大的優…), 最終退休告老還鄉、落葉歸根、子孫隨侍在側、壽終正寢 (依據《說文解字》及《論衡》:「鬼者,歸也。人所歸為鬼。」),人生才算圓滿, 否則客死異鄉, 遺體連村頭都不准進。 誰也不希望死在「連個鬼都不認識」的地方…。
其實旅行是一種小資本主義,往往意含著「布爾喬瓦」的優越、生活的無虞或一種心境的豁達,我認識的人,偶爾有一、兩個,心裡感嘆真放得下,放得下那時間或經濟的壓力。以前的社會,秋收之後的過年是休息,春天播種之後,梅雨季節來臨前,卻是旅行的好日子,進香(刈香)成為農村社會旅行的好理由,不必背負好逸惡勞的罪名,又能積德在天。經濟上,自己負責交通,食宿由廟方供應,比背包客更省,有趣的是進香之地總是位於名盛之地,有廟而得盛亦或因盛而得廟,也無須探究。我模糊的記得小時候南鯤鮴進香的片段,遊覽車在廟口集合,反而是順道遊覽關仔嶺印象更深刻,特別是「味道」,陰天、山路、龍眼乾,蜂蜜、齋菜,還有我第一次吃到叫「扁食」的玩意。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是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進香,從大甲走到新港;個人認為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
在歐洲我曾追循法國兩大朝聖路徑:1. 路德 (Lourdes);2. 聖地牙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路德下回再分解,先講巴黎到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真的是歐亞大陸的天涯海角…)。

據說西元814年時,曾有奇怪的星辰盤旋於現今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同年的7月25日,人們發現了傳聞中曾到西班牙傳福音、耶穌基督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St. Jacques﹞骸骨。自從聖雅各的遺體在聖地牙哥尋獲之後,聖地牙哥變成了歐洲最出名的朝聖地之一。九世紀起,歐洲各地的朝聖者變絡繹於途,當時沒有公路和鐵路,更沒有現代的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朝聖者大都步行,年長及體弱者有時會騎馬或騎驢走一段路程,每位朝聖者至少要不行上一段路程,否則不得稱為朝聖者,朝聖的目的就是要吃苦、祈禱、默思、苦行,以悔過自新和彌補罪行,加強靈修,說吧!從大甲走到新港不夠看,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扇貝(法文為La coquille de Saint-Jacques)
之所以成為聖雅各的標誌,一說是因為聖雅各原本是漁夫;而另一說則是聖雅各被神化了的傳說,說是Pimentel王領導十字軍東征時,聖雅各曾經乘著貝殼從海上出現。 所以扇貝殼(聖雅各貝)成為這一路上的精神與目標,每個朝聖者都會在背包或脖子上掛上貝殼作為識別,然後循著以貝殼為圖樣的路標向前一步步邁進。在朝聖的路途當中若遇見其它的貝殼,很快就能親得像兄弟姐妹,熱情的打招呼並相互鼓勵,當地人也會適時伸出援手,供水、指路、更會送上一句:¡ Buen Camino !(朝聖之路愉快!),好像台灣進香時少不了一面小小的三角旗子,到目的地後在香爐上繞一繞,再帶回家供在廳堂神位上。
以其中一條路線為例,依照傳統走法,由法國巴黎市政府(Hotel ville de Paris)旁的聖雅各塔 (Tour de St Jacques),越過塞納河沿著Boulevard St Michel 往南通過la PORTE D’ORLEANS 離開巴黎一路往南至經西班牙目的地Compostela(1530公里),據說每天行走八小時,需費時二個月以上才能走完全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縱貫整個西班牙中西部,最後來到西班牙北部的聖地牙哥,行程800多公里,現代已有不少人以騎腳踏車或騎驢馬的方式進行,目的是希望依循古人足跡,體驗朝聖者的心情與經歷,途中行經166個村落小鎮及超過1,800個歷史建築,整條聖雅各之路都設有相當清晰的路標,讓行走其上的朝聖客免去迷路之虞。有時是石碑,有時是金屬立牌,有時只以幾筆黃漆畫成的箭頭表示(在法國境內則是用白漆表示)。已於199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彰顯這條路在中古世紀促進伊比利半島與歐洲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我們曾走過,印象最深刻的是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遇到下雨、下冰雹、下雪,了解何謂「雪擁藍關馬不行」的焦慮與無力,一進西班牙就是鬧獨立的巴斯克省,再來往西開几乎沿者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麓,遠遠的看到山脈的積雪還有竉罩的雲層,不過老實說西班牙北部陸地是一片沙漠,應該是荒漠,「故園東望路漫漫」有點孤獨,所以「雲橫秦嶺家何在」。回程時研著比利牛斯山脈北麓,也怕積雪陸封回不了巴黎,所以只路過中途的畢爾包( Bilbao )。以後有機會再講我們在那邊待了四天的報導 住我朋友家 (http://carmen-renshiang.blogspot.com/)。

Tuesday, May 20, 2008

肥而不膩 瘦而不柴 鰻魚好吃的理由

什麼肉最好吃?
肥肉最好吃!
肥肉!? ATOC!


應該是一般人把肥肉和脂肪或白肉搞混了! 「霜降牛肉」是肥肉、牛小排是肥肉, 試問有幾人能抗拒那滋味。 反之, 「東坡肉」或「烤方」如果用里肌肉去作那像話嗎? 「霉干扣肉」如果不用三層能吃嗎? 適當的脂肪提供香味與潤滑感。小時後太多的脂肪,我阿公拿去擦他新買的腳踏車,不然榨過油的豬皮或油渣子可冒充燕窩或當零嘴…。
在台灣 鰹魚(即「煙仔」或稱「炸彈魚」)與鯖魚(花飛)為價廉大宗魚類,吃來就是乾、柴,下場是拿去燻成柴魚干或變成茄汁鯖魚罐頭, 偶爾在皮蛋豆腐上飄落 或在颱風天的餐桌上與稀飯一起投名狀般的出現,我一直到法國才對這兩種魚改觀,有一次被一位台商(從台灣進口電腦零件到歐洲共同市場 據他說那時賺的錢兩輩子都花不完…)請吃便飯,在餐桌上赫然有一碟乾煎鯖魚,我吃了一口,舌頭味蕾神精訊號衝動馬上超極化…。回臺灣後只能在日本進口的鹽鯖的刺激下, 味蕾找到類似的刺激強度,原來溫、寒帶的魚需蓄積脂肪,熱帶的魚無此需要,造成此差異。
所以,鰻魚的好吃因為鰻魚的豐腴肥美與毫無纖維的細嫩,已超越一般魚類肉質的極限。作家劉黎兒形容:「高級的奶油掉到火裡的一樣的氣味」,真是把鰻魚的油脂表達得恰到好處。事實上 鰻魚肉的油脂含量高達乾重的20% (比三層肉還多),我試過烤鰻魚會滴油…。
但鰻魚之所以會累積那多油脂,是因為成長到一定體型後牠們要開始生殖降海洄生殖游,大約要游4500-600公里去產卵(魚卵大部份都是油), 而且在此過程中牠們是不進食的。 但是那麼多油藏在那裡 ? 不像吳郭魚、魚鯉魚,鰻魚的肚子沒有脂肪體(油塊),而且肚子的空間要留給卵巢的發育,所以鰻魚的油是藏在肌肉纖維之間,好似三層或霜降般佈滿油花,不信!?
有圖為證:(我們自己照的)



所以可以看到 三明治 般的構造

Thursday, May 15, 2008

小鬼考上美術班...



在她生日那天 美術班考試放榜 上了

Wednesday, May 07, 2008

No country for old men...

險路勿進
二百萬奪命奇案(港譯)
大陸譯成《老無所依》
首在本屆奧斯卡拿下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與最佳改編劇本獎。

給最近身陷風暴的人...


本片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同名當代西部驚悚小說,在2007年坎城影展裡大獲好評。電影描述在荒涼崎嶇的美國、墨西哥邊境,獵人羅倫摩斯追捕羚羊時發現了幾具屍體、 一批海洛因以及200多萬的美金,摩斯也因此成為黑道追殺的目標,此時貝爾警長出現想要保護摩斯他的妻子。另外一名神秘人物也現身追殺他...

本片在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飾演將退休的貝爾警長,他像是代表良知與傳統,透過他的角色,說明他無力挽回這個失控的世界裡,(不復在The Fugitive MIB U.S. Marshals Space Cowboys 中代表國家剛性公權力的鐵漢形象...),這有點像賣萬寶路(Marlboro)香煙的英挺牛仔 到老時憔悴的挺出大肚腩出面指控是他推銷的香煙害他得肺癌...,反諷美國拯救世界到頭來的空虛。人們恍然大悟的發現整個世界變了,舊一代的價值觀已不能在新時代所適用和存在。上一代的人已經不明白新一代人的想法點出標題No country for old men。人心本不單純,身外之物的誘惑不再顯而易見但變得正當,暴力更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正義,已無法伸張。扭曲的人性和貪念成為這國家的文化元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11/4/v209.html
全球化時代 梵蒂岡列新7大罪 
毒蟲、污染環境的人、為富不仁者以及「操控」基因的科學家要小心了,你們若不悔改,恐有失去靈魂的危險。
 梵蒂岡在1500年前列出人類「7宗罪」(或稱七原罪,指所有的罪均源自這7方面,天主教正式譯名為7罪宗)之後,如今順應進入全球化時代,增列現代的新7大該死之罪。
 新7大罪主要針對那些會對社會造成深遠破壞影響的人,其罪惡包括吸毒或販毒、污染環境、從事基因改造科學實驗,另外還包括戀童癖、墮胎,以及導致貧窮或「少數人過度累積財富」的社會不義行為。
 梵蒂岡官方日報《羅馬觀察報》9日刊登新7大罪,而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最近才悲嘆時下「世俗化世界」對於「罪」的感覺日漸減少,而且天主教告解懺悔的人數也在下降中。
 天主教把罪分成可寬恕的小罪,以及該死的大罪。除非在死前透過懺悔悔罪,否則靈魂有受永恆詛咒之虞。天主教教會的問答集即指出,「死時靈魂處於大罪狀態的人,死後會立刻下地獄」。
 雖然天主教沒有明確指出哪些惡行是所謂大罪,但許多信徒接受六世紀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即廣泛的7種大罪包括:傲慢、妒忌、暴怒,傷悲、貪婪、貪食及色欲,而這7七大原罪在中世紀隨著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偉大創作《神曲》而流傳開來。
 梵蒂岡「聖赦院」院長吉洛蒂主教向《羅馬觀察報》表示,舊的7大罪有「相當程度的個人主義面向」,而新的7大罪旨在讓信徒了解,他們犯的罪也會影響到別人。
 吉洛蒂主教在長達一周的4旬期研討會結束後指出,調查顯示義大利的天主教徒已有60%不再懺悔。他說,神父們必須考慮到,「人類出現新的罪是無法阻擋的全球化過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罪」在過去被視為個人之事,如今卻會「對社會造成影響」,所以注意自己所犯的「罪」比以前更重要。
羅馬教廷新七宗罪,哪一項最可惡?

1.濫用禁藥 6.3% 494票
2.操弄基因 21.8% 1755票
3.虧德實驗 11.5% 924票
4.污染環境 21.1% 1699票

5.社會不義 13.9% 1121票
6.造成貧窮 11.6% 932票
7.不當斂財 13.8% 1112票

所以有一票生物科學家準備下地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