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8, 2008

「人」這個成本

成本是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無法閃避的。

成本並非全是冷冰冰可用於加減乘除的數字, 其中一個最有趣也很重要的是- 「人」這個成本,所以政府可以給你一大堆錢, 蓋蚊子館, 買一大堆只用一次的昂貴儀器, 想多要一個人! 休想! 基本上,如果把政府當企業經營 BOT、 OT、 派遣人員、約顧人員都出現了! 講求效率, 何謂:「效率」? 基本上 ,政府是要有效率 特別是民防系統 (119 、110)與健康防疫系統, 其他的, 再說吧! 最有效率的是阿仁阿扁簽個字幾百萬就領走了…。
資本主義過頭把人也當成數字, 所以什麼「反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大師, 憑藉的大多是-「裁員」, 減少人事支出,資本主義所闖的禍,用資本主義的方法解決,所以在資本主義的眼裡世界是大同的, 因世界的紛擾多是由過多的人, 分配有限的資源或位子。 用資本主義的方法- 「裁員 (就是人口滅絕)」! 不是就解決了嗎!?
把人不帶感情的物化、 把所有的東西都商品化價值化, 忘了這些東西所代表的客觀原始內涵或主觀的個人個主觀感受, 到頭來來是要反噬到人類自身…。 這產生的弊病之ㄧ, 對新人類,就是人愈來愈不想投資自己, 工作的作用只是糊口, 休想會多花一分精神在工作上。 這不是最糟的! 最糟的是, 對傳統的人, 工作的目的對大部分的人說, 毋寧是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但失業先垮的是信心與希望, 影響的是一個家庭 ,更不用說直接的經濟衝擊 。工作對中小企業來講老闆和員工已經不是單純的聘雇關係,是種生活的互助、經濟的共生-即所謂的終生聘僱制。會發生糾紛的無薪假只會發生在公事公辦的股份有限公司, 當勞雇雙方已無互信的基礎時。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高油價與低利率

最近各國的中央銀行為了對抗經濟衰退、振興經濟, 紛紛從經濟學教科書找出:「降低利率可以幫助釋出儲蓄的資本, 期待從投資中獲利取代損失的利息所得; 因為低利率,所以大家會更樂意借錢進行商業活動或工業建設,所以理所當然加速投資從而啟動經濟發展…」。 台灣的中央銀行利率從三降到二 ,可能還會再降, 日本與美國已經幾乎是零利率! 對抗經濟衰退、振興經濟有用嗎?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白痴 !?
看看油價吧! 油價在高到一個水準之下不見得一定造成經濟衰退, 只要油價的這個成本能夠被cover, 否則也會刺激替代能源的發展, 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或行業 。
油價低不見得一定振興經濟發展, 油價低到某一個程度之下後, 沒有人會沒事開車在路上巡邏吧! 或把它拿來燒好玩的! 反而可能因為成本降低, 造成通貨緊縮, 倒楣的還是經濟發展! 當然如果是免費或是像水一樣可以回收再利用那更好,對產油國來說, 賣原油就像賣山泉水一樣。好吧, 空氣目前是免費的, 水也幾乎是低成本的, 但成本之所以為成本, 只是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無法閃避的,商品是反自然的, 所以成本就是加進去的energy,用來維持order…就是左右成本價值的所在。
所以降息,我相信它的「邊際效益」在二左右達到最大; 降息可能有利於資本主義 (而且是超級資本主義), 降一碼就差別巨大, 但如果是靠利息過活的退休族, 接近零利率只是逼死他們而已, 對於中小企業界,借錢一般是用來擴充資本門 (機器、 硬體、 土地、 廠房), 即使低利率, 他們也不會弄一堆資本門來折舊吧!而且向銀行借錢幾千萬 是你欠銀行幾千萬 如果你能借上億或超過你的償債能力 那反而是銀行欠你錢 但銀行 特別是管理人員 還是賺它們該賺的 - 十足的「肥貓」。
所以零利率不適合,失去照顧某個社會層面的人義務,而且經濟發展的根源: 是願意賺十塊花七塊錢的消費民眾, 不是借十塊錢想賺十五塊錢的資本家,自己出資七元借三塊錢想賺十三塊錢的資本家還可以接受。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千年不變...

最近上課的 loading 比較重
不過那群寶貝學生 實在....
難怪 孔子從前就罵過了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現在的學生 還是這個德行 千年不變

真的是 聖之時者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孔子,聖之時者也。“)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完成那百分之幾秒的化學變化

拍立得顯影相紙 停產
美國「拍立得」(Polaroid)公司早在二○○七年底就宣布停產拍立得相機所使用的立即顯影相紙,生產線在最後一批產品於本月製造完成後停工。儘管估計到了明年都還買得到這些相紙,不少拍立得相機粉絲仍大肆搜括市場上的現有相紙,另有人串聯集結企圖說服另一家公司生產立即顯影相紙。拍立得推出首台立即顯影相機六十年之後,其立即顯影相紙將隨著停產而從商店貨架上消失。拍立得相機的立即顯影相紙讓照片在使用者手中逐漸顯影的特性,是美國現代科技的象徵,過去數十年來始終是一大攝影奇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0/today-life3.htm)

拍立得停產 富士「馬上看」要加碼
拍立得相機停產,造福其他生產即拍即看相機及相紙的廠商,富士相機的「馬上看」賣到缺貨,不但不打算停止生產,反而還要加碼。
代理富士相機的恆昶公司表示,即拍即看相機仍有其市場,以進軍台灣二十年的「馬上看」兩種機種,在誠品書店等通路都賣得不錯。拍立得相機相紙擁有專利,富士挾其沖印技術研發出「馬上看」另外申請專利,一賣就是二十多年,雖然拍立得在技術上是先驅,但其他廠商很容易就仿效,富士「馬上看」擁有更佳的相紙感光度。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頭,拍立得的立即顯像專利、相機相紙單一產品反而變成負擔,不像其他相紙生產廠商如富士、柯尼卡有不同產品可以分擔風險,金融海嘯成了壓垮拍立得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並不代表即拍即看相機市場的萎縮,這塊相機裡的小眾市場,反而因為數位相機的氾濫而翻身。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165514)

對喜歡照相(攝影)的人來說寶麗萊( Polaroid) 拍立得 ,是個夢想!雖然我嫌它拍出來的相片顏色太怪, 而且容易褪色,我高中時被照了一張, 想不到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一張, 有點故事在裡頭。 不過拍立得很好玩, 喀喳閃一下、 吐出一張相片, 然後好像乾吃王子麵加調味粉一樣, 把它拿起來甩一甩、 搖一搖, 好像變魔術一般(或是靈異電影)影子就慢慢浮出來 … 特別是對我這個當時是窮鬼學生的人,不要說我吹牛, 我用借來的相機拍的相片參加學校比賽, 還「優選」咧!
攝影之道- 捕捉 「光影」 與「決定的瞬間」 (根據1952年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將攝影定義為:「在幾分之一秒內同時將一個事件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記錄下來,並將它們帶到生活中去…」 後來大家就將這個定義稱為「決定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
所以影子也很重要,就像「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影子讓二度空間變成三度,讓畫面柔化。
以前一捲底片36張,不可能一次照完,要按下快門前是斟酌再斟酌,光圈、快門、景深、ASA值、閃光缺一不可,為的是完成那百分之幾秒的化學變化,雖然數位相機已經几乎人手一機,而且近乎全自動只要按快門就好, 對照相的人那是太「庸俗化」,就像照相永遠不可能取代繪畫,更不用說V8取代相機的可能。拍立得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一種人類紀錄與創作的方法。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尖端科技敵不過人謀不贓?...

被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最酷發明的〈邰港科技〉螢光魚,創業第一代原本只是作漁貨的進出口,接棒的第二代認為,再好的魚吃了就沒了,但是觀賞魚卻可以欣賞很久,因此結合台大分子細胞生物研究,突破基因轉殖技術,研發全世界第一條全身會發量的螢光魚,三個月不到就賣出四萬多條。總經理方組豪說,自創品牌「AZoo」行銷全球,經濟部核定為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也符合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台灣觀賞魚在全球發光已經外銷二十多國,在五十個國家都設有代理商
『未來全球貿易競爭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跟異己的技術,所以開始投入農業生物科技研發,我們是比較幸運,螢光魚是跟台大的團隊合作,人工繁殖海水魚是跟水試所合作,得到政府很多的資源,可能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那麼幸運有好的協力單位,所以我們有非常多的產學合作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做參考,這是我們成功的主因。但目前不管任何行業,重要的是所有的商品都必須要有個經濟規模量,未來邰港突破這個國際行銷如何突破經濟規模量的瓶頸。』(http://tw.myblog.yahoo.com/jw!bwHVi4KQRRMmNRPnEw8-/article?mid=367&prev=368&next=366)


以研發螢光魚、基因轉殖魚聞名的邰港科技爆發掏空疑案。台北地檢署查出,董事長方祖熙、方祖豪兄弟利用辦理現金增資名義,涉嫌挪用公司上億元資產,財務長郭文斌也涉嫌協助虛列不實財報,三人26日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台北地檢署25日以涉嫌違反證交法,指揮調查局北機組搜索邰港科技總部、方祖熙、總經理方祖豪住處等5個地點,並約談方氏兄弟、郭文斌等7人到案。
檢方查出,邰港科技在申請上櫃期間,方祖熙兄弟多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但二人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指示郭文斌虛列不實的資產負債表與財務報告,對外發行股票違法募資。
邰港科技今年5月30日申請興櫃掛牌,並在8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方祖熙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卻虛列公司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證明,發行1350萬股募資,事後再將款項放入私人口袋。
邰港科技是全台第一家海洋生技興櫃公司,主要從事水族生物與水族生技商品研發,7年前發表世界第一條全亮螢光基因魚聞名。該公司日前因存款不足跳票,本月11日已向櫃買中心提請撤銷興櫃買賣。
訊息來源:聯合報)

Sep 12 Wed 2007 23:58
是生技?還是時尚?--邰港科技 上禮拜去參訪邰港生技。還真的是方祖熙董事長親自來跟我們做簡報。

這家公司很不像一般生技公司。他們從貿易起家(進口、販賣),歷經一次大轉型,
引進台大蔡懷禎教授的技術,變成以螢光魚為主力產品的生技公司。
除了螢光魚的「販賣」之外,邰港也打通路品牌「AZOO水族館」,賣各種水族,當然
還有像飼料、藥劑、魚缸...這些週邊產品。除此之外,幫企業做魚缸造景及維修服務
也是他們的業務之一。另外還有開發把魚養在桌子裡面、養在牆上的造型魚缸之類的
創意商品。
比較有趣的是,在3億6千萬的營收裡面,只有20%是賣魚來的,其他80%則是從飼料之類
的週邊產品來的。就我看來,螢光魚代表的是邰港的「技術地位」,領先的技術地位帶
動其他產品的銷售。所以雖然螢光魚對營收的貢獻不大,卻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消
費者喜歡螢光魚,而邰港能做出最漂亮的螢光魚,而要養螢光魚所需要的東西,應該還
是使用邰港推出的商品比較好吧。
所以照目前看來,邰港還是滿賺的。但是長久來看,卻有頗大的隱憂。
蕭老師說:「他們不是生技產業,而是時尚產業。」時尚產業的意思就是,消費者的喜
好(簡稱流行)變動得很快速。消費者未必永遠都喜歡螢光魚,若有一朝流行改變了,專
賣螢光魚的邰港自然就不再有競爭優勢。
而無庸置疑的,流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更囧的是,蔡教授的研發速度絕對不可能跟
得上流行變動的速度。所以,除非邰港能夠在其他方面(AZOO水族館品牌、企業魚缸服務
、結合魚的工業設計產品)站穩腳步,不然光靠螢光魚絕對吃不了太久的。
為此我去查了P1的水族版,發覺AZOO產品給版友的印象就是:貴,又沒有比較好。所以
我看品牌這方面還得再加把勁才行...。企業魚缸服務我覺得是最有潛力的,但他們現在
好像客戶還沒有很多。至於工業設計嘛...,只能說他們的產品還不夠「好看」,也許請
幾個專業設計師來會比較實際一點這樣下去是不行低。
除了營運方面的問題之外,其實消費者對於螢光魚的認知中還是存有一點生態上的風險。
就像GMO食品一樣,儘管理論上是很安全、不會破壞生態,但是人們就是會怕。這種社會
環境的反撲可能十年之後爆發,也有可能下個月就爆了,什麼時候沒有人知道。所以其實
邰港生技的風險還算是滿高的。
至於傅園要我問的問題我沒問,因為聽一聽覺得這問題要直接問蔡老師才知道,因為技術
的走向是蔡老師在做決定的。但是根據我的調查,邰港的管理和技術幾乎是完全分開的,
也就是當蔡老師研究出什麼東西,邰港就負責把他賣出去。而邰港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只
做跟魚的貿易相關的事情,醫療用魚應該也是出自蔡老師的主意。所以除非蔡老師想到要
用這個技術生產其他更高附加價值的蛋白質,並且真的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不然方董事長
應該是作夢也想不到要做這件事吧。而至於若真的切入這塊市場,到底會不會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http://gamestu.pixnet.net/blog/post/8752382)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遣散費或年終獎金...

學生物的人都知道可用可利用標記研究生命科學 例如
同位素(isotop, tracer)追蹤生化反應: H2O +CO2 → C6H12O6 (GLUCOSE)+O2 知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從水來的,更不用漁業資源評估上說所謂的「標識放流」,借用標記比例估算族群數量。

生態學(ecology)探討地球上生物的種類與數量分布、生物與其他生物、以及生物與物理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生態學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經濟學 (The economy of nature),著重於探討物種演化與各物種在地球生物圈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系統生態學 (ecosystem ecology)則強調生態系統間之能量流分析。「系統生態學」為著名的生態學家Eugene P. Odum 及Howard T. Odum所提倡,其理論與觀念影響了後來許多的生態研究發展。由系統觀點,研究生物間、以及非生物能量儲存、流動,乃至人類文明過程對能量利用之方式、來源、轉換之過程。能值 ( Emergy ) 評估之方法為 Howard T. Odum 結合一般系統理論、生態學、與熱力學原理所發展之環境評價方法,可作為政策評估之工具,為70-80年代生態學的顯學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ward_T._Odum)。能量是驅動生態系統的原動力,不同的能量輸入對系統的優化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能量是流動的,是因為流動而產生了它的功能。
在經濟系統(ecnomics system)中,能量也是要流動的,勞動力或商品的「價值」在流動中顯現,錢、mony (貨幣、通貨 crrrency)最重要的功能隱藏在它的交換性,但沒人去細究這交換性的合理性,更不用說它是如何流動,反正到最後一定流到某幾個特定的黑洞 (國家、財團、黑道、軍火商…)。
今天中華民國政府要發消費券3600元,我覺得這倒是一個研究台灣經濟能值 (Economical Emergy )的機會,看看錢到底最後聚集在那些地方?它流動途徑為何?它流動的途徑有無阻滯或盤垣?它流動過程中產生的放大或其他效果?我想這是一個很棒的研究題目,否則它就是中華民國發給國民的遣散費!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了解鰻魚產卵地? 應是資源復育!

了解鰻魚產卵地 東港今放流千尾種鰻幼鰻
更新日期:2008/11/17 20:0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7/1/19luw.html)
這幾年因為全球氣候和海洋環境的變遷,再加上棲息地遭到破壞,鰻魚的產量很不穩定。為了培育天然〔種鰻〕,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今天分別在屏東的東港溪和高雄的高屏溪放流上千尾的鰻魚和鰻魚苗,每一尾〔種鰻〕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幼鰻也做了螢光染色標識處理,希望捕到的漁民能夠放回溪裡。

鰻魚是我國相當重要的養殖魚種,也是外銷水產品中的主力,近年來產值達到70億元左右,尤其以外銷日本為大宗。東港水試所指出,水試所利用鰻魚降海產卵的特性,從民國65年開始,至今已經陸續執行37次的種鰻放流,數量約七萬尾。

水試所人員指出,今天(17號)分別在高屏溪和東港溪放流的包括有每尾約一公斤重的種鰻和50公克左右的幼鰻

不過,為了避免漁民或釣客捕撈,不論是種鰻還是幼鰻都做了標記,種鰻每一尾體內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外觀可以輕易辯識,幼鰻除了剪尾鰭之外,也特別做了耳石螢光染色標識處理,除了方便日後追蹤評估放流效果,也可以了解鰻魚的生活習性和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希望民眾或漁民捕撈到這些有標記的鰻魚,可以放回溪裡,或是電話連絡水試所,告知捕抓地點,水試所將以合理價格收購。


鰻魚資源復育成果追蹤-生理指標部份計畫
日本鰻魚為台灣重要的養殖魚種之一,但因鰻魚具有特殊的生活史,迄今人工繁殖尚未成功,故養殖鰻魚之種苗,皆取自於天然苗。今因鰻線資源的銳減或不穩定。由產業發展與經濟活動之需要,突顯鰻魚資源復育之重要性。
目前全球之鰻苗資源量明顯的逐年減少,資源量的減少,歸咎於天然 (海洋環境變遷)與人為(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 雙重原因 (Feunteun, 2002)。對於鰻苗資源復育,可能從人為原因(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較易著手 ;人為原因導致河川中,野生鰻魚急劇減少及溯河鰻線資源量日趨枯竭或不穩定(Tzeng et al., 1994)。
鰻魚資源復育之方法,可由鰻魚及鰻苗捕捉的管制與調節或棲地環境保護外,也可由資源量的復育(Restocking) 著手;即選擇適當場地,在環境容量負載範圍內,增加生物量。以歐洲為例:德國早在20世紀初,波蘭在 1940年代,都有鰻魚資源復育的記錄,義大利以此方法達到鰻魚資源的永續利用 (Moriarty and Dekker, 1997)。其復育方法大多野放玻璃鰻苗,但在地中海區域,也放流幼鰻 (15-20cm),其來源可為野捕或養殖鰻 (Wickstrom et al., 1996; Pedersen, 1998)。而鰻魚資源復育的場地選擇,根據報告,則選擇封閉性水域(淡水或沿海潟湖),因為可以容易的監視與評估野放復育效果(Moriarty and Dekker, 1997);開放性水系,因不易評估與追蹤,故較難確定效果。
根據國外報告指出,資源復育最重要的是增加或保護種魚(breeding stocks), 特別是確保最後銀鰻階段的質與量 (Feunteun and Vigneux, 1998; Lambert and Feunteun, 1998)。故擬加強接岸或淡水棲地中鰻魚資源量基礎資料的調查,依鰻魚的生態習性,適度的放流幼鰻或大型鰻。幼鰻放流的地點,宜在河流中、上游,以期能依其生理需要,選擇降海,或留駐河中生長。


成效評估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於民國65年至90年間,於外海完成了26次日本鰻的放流工作,共計放流了54,384尾,雖然每尾鰻魚皆有標識,但可能是野放於開放水域之緣故,不易評估其成效,故一直無法提出直接證明。基於基礎資源調查為復育成效之檢驗。因為鰻魚之特殊生活史,確保下海銀鰻的質與量,為重點,因為其可直接加入生殖群。
1. 生理指標評估;
銀鰻被認為是處於準備進入 '青春期' (puberty) 的生活階段,由身體變化特徵來看,銀化 (silvering) 可能是為了適應海洋生殖洄游做準備,因此也可將鰻魚的銀化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 (preparation for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而銀鰻為青春期的開始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若鰻魚的銀化可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從生殖內分泌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與促性腺激素 (GtH) 的生成和釋放 (Dufour et al. 77-79)。同時青春期的發動與個體的年齡及成長的體型有關,因爲體型和體中堆積的能量有關 (Larsson et al., 1990),故和生長及新陳代謝有關的激素 (GH,steroid hormones) (Huang et al., 1998)與體成分變化(粗脂質、 粗蛋白)也需加以監測 (Han et al 2001)。體型大小和銀鰻並無絕對正關聯 (Tzeng et al., 2000; Jellyman, 2001)。最近研究發現鰻魚紅體 (rete mirabile in gas gland)的發育和鰻魚的成熟度有關 (Yamada et al., 2001),且可能和滲透壓變化有關,實驗室催熟試驗發現GSI與眼睛發遇有相關。 同時在催熟試驗中,hCG 雖然增加GSI,但抑制性腺中VEGF的表現且使卵徑分佈不同步(Huang et al., 2005 unpublished observations)。
故利用生理指標評估判斷族群生殖品質。

計劃收集的資料包括:
日期 編號 性別 體重 體長 眼徑 胸鰭 吻長 頭寬 眼球 血液 性腺 紅體 腦垂體 肝臟 備註

1. 記錄捕抓到鰻魚的時間、地點,鰻魚之體長、體重、眼重(徑)、頭長及成熟度(體色、胸鰭黑色化程度)。
2. 鰻魚解剖,測量生殖腺重、肝臟重量、紅體重量;組織固定,測量卵徑大小與分佈、紅體結構變化。
3. 分析成長與生殖相關激素之變化,如腦下垂體激素(GtH、 GH、ACTH…);血液中相關激素(steroids…)含量。
4. 測量腦下垂體、紅體、性腺中VEGF的表現量。
5. 體成分 (粗蛋白、 粗脂質)。

參考文獻
Berg, R., 1985. Age determination of eels, Anguilla anguilla (L): comparison of field data with otolith ring patterns. J. Fish Biol., 26: 537-544.

Dufour,S.; Schmitz,M.; Elie,P.; Vernier,P.; Zohar,Y.; Burzawa-Gerard,E; Le Belle,N.; Vidal,B. (2001)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of the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posium Advances In Eel Biology, Tokyo. Pp77-79.
Feunteun, E. (2002) Man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European eel population (Anguilla anguilla ): an possible bargain. Ecol. Enginn. 18:575-591.

Feunteun, E. and Vigneux,E. (1998) Preface.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97.

Han, Y.S., Tzenf, W.N., Huang, Y.S. and Liao, I C. (2001) Silvering in the eel : changes in morphology, body fat content,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J Taiwan Fish. Res. 9(1-2):119-127.
Huang,Y-S.; Rousseau,K.; Le Belle,N.; Vidal,B.; Burzawa-Gerard,E; Marchelidon,J.; Dufour,S. (1998)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stimulates gonadotropin production from eel pituitary cells: a possible metabolic signal for induction of puberty. J Endocrinol., 159:43-52.

Jellyman,D.J. (2001)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rate on the size of migration female eels in Lake Ellesmere, New Zealand. J. Fish Biol., 58:725-736.
Lambert, P. and Feunteun, E. (1998) Compte rendu des journees anguilles de Paimpont du 23 au 25 septembre 1998. Rapport GRISAM, Cemagref Bordeaux, University Rennes 1, France, p44.
Larsson,P.; Hamrin,S.; Okla,L. (1990) Fat content as a factor inducing migratory behavior in the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to the Sargasso sea. Naturwissenschaften, 77:488-490.
Moriarty, C. and Dekker, W. (1997) Management of European eel fisheries. Irish Fish. Bull., 15, p108.

Pedersen, M. I.. (1998) Recapture rate, growth and sex of stocked cultured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153-162.

Tzeng W. N. (1983) Current studies of the biology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2, pp42-54.

Tzeng W. N. (1984) AN estimate of the exploitation rate of Anguilla japonica elvers immigrating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of Shuang-Chi river. Taiwan. Bull. Inst. Zool., 23(2):173-180.

Tzeng W. N., Cheng P.W. and Lin F. Y. (1994) Relative abundance, sex ratio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he Tanshui River system of northern Taiwan. J. Fish. Biol., 46:183-201.

Tzeng,W-N.; Lin,H-R.; Wang,C.H.; Xu,S.N. (2000) Differences in size and growth rates of male and female migrating Japanese eels in Pearl River, China. J. Fish Biol., 57:1245-1253.
Tzeng W. N. (2001) Resource and ecology of elvers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4, pp85-90.

Tzeng W. N., Wang C. H., Wickstrom H. and Reizenstein M. (2000) Occurrence of
the semi-catadromous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in the Baltic Sea. Marine biology 137:93-98.

Tsukamoto, K., I. Nakai and W.V. Tesch (1998) Do all freshwater eels migrate? Nature, 396: 635-636.

Tsukamoto Katsumi and Arai Takaomi (2001) Facultative catadromy of the eel
Anguilla japonica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habitats.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20:265-276.

Wickstrom, H., Westin, L. and Clevestam, P. (1996) The viological and economic yield from a long-term eel-stocking experiment. Ecol. Freshwater Fish, 5:14-147.

Wirth T. and Bernatchez L. (2001) Genetic evidence against panmixia in the European eel. Nature 409:1037-1040.

Yamada,Y.; Zhang,H.; Okamura,A.; Tanaka,S.; Horie,N.; Mikawa,N.; Utoh,T.; Oka,H.P. (2001) Morphological and hiso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wim bladder during matauration of the Japanese eel. J. Fish Biol 58:504-814.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詐騙?!

是不是有詐!!!

Dear Y. HUANG,

This is a final reminder that you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e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of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The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you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November 14, 2008.

Brought to you by the publisher of Who's Who in America since 1899,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is relied upon by thousands of researchers at academic and medical libraries each year for learning about the healthcare industry's most noteworthy men and women. This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will feature approximately 40,000 biographies of leaders from the wide-ranging medical and healthcare fields in on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To be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is prestigious publication, you need only provide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by completing our online Biographical Data Form by November 14, 2008.

If your data passes our initial screening, we will prepare your biography in Marquis Who's Who format and send you a pre-publication proof for your verification and approval.

I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rought your name to the attention of our editorial committe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Robert Docherty
Director, Editorial and
Selection Committee

P.S. Inclusion of your biography in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of course, carries neither cost nor obligation to you of any kind. Our goal with each new edition is to have full representation of noteworthy and accomplished men and women across all areas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Please Note: If you are prompted to enter a V.I.P. Code when accessing our Online Data Form, please enter the following: 123456XX.

To contact the the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Editorial Department with comments and/or question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xxxxx@yyyyzzzzz.com.

At Marquis Who's Who, we respect your privacy. Click here to view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prefer not to receive e-mail announcements from Marquis Who's Who and would like to unsubscribe, please click here.

Marquis Who's Who
890 Mountain Ave, Suite 300
New Providence, NJ USA 07974
908-673-1000
www.marquiswhoswho.com

Copyright (C) 2008. Marquis Who's Who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歷史文獻!?

時間會淘洗一切
不是某人說了或某些人相信還是不相信就算...
(以下發言對我來說沒有煽動性!)

2008/11/11 09:54
前總統陳水扁:「各位先進、各位鄉親父老兄姐,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覺得很好笑,為了我個人要到特偵組出庭應訊,竟然要麻煩這麼多人這麼大的陣丈,陳雲林的事件殷鑑不遠,台灣人民的聲音,絕對不是用鎮暴警察這麼大的陣仗,用拒馬就可以來阻隔的;

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陳水扁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套好的戰犯,也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他們要來走向統一之路最大的石頭,這次陳雲林到台灣很不高興,回到北京之後更加生氣,所以馬英九為了向中國交代,竟然與共產黨合手,要把阿扁抓起來,作為平息中國、中南海這一些高層,他們怒氣的祭品;

阿扁非常榮幸,也非常驕傲,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今天我就要進去了,我要進到台灣的巴士底獄,那是22年前我曾經待過的地方,在那裡面可以關我的身體,但是不可能關我的心,阿扁的心,永遠和2千3百萬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巴士底獄再堅強再堅固,有一天也會被人攻破,台灣的民主自由、台灣的主權獨立,不是巴士底獄所能夠禁錮的,一定會開花、一定會結果,阿扁要呼籲大家,我絕對不會被白關,我絕對會在裡面用我有限的歲月、有限的生命,要和大家繼續來打拚;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是我們永遠的目標,要給台灣走向一個新獨立的國家,這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我們一定會成功,最後,我要跟大家共同來勉勵,台灣加油,台灣人民萬歲,台灣民主萬歲,台灣獨立萬歲,謝謝大家,再見了。」

Sunday, November 09, 2008

一些人, 一些事

「國者,人之積!」,人是歷史的主角。

王永慶告別式,象徵台灣一個時代階段的結束,一個由資本、生產、工具、勞動力,構成的傳統「資本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愛拼才會贏」的時代!
我爸爸30幾年來就是靠著賣台塑南亞的PVC管撐起我們一家,我對我父親最深的印象就是年紀一把時,在蚊帳裡準備「自來水技術士」的考試,30幾年前自來水正式在臺灣鄉下鋪行,自來水家用端(水表以內)的施工人員要有技術證書,在台中省政府建設廳考試,分筆試與術科考試。我家是我們那一區(週圍的四個鄉)的經銷商,有一陣子我們要幫忙送貨,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一陣子台塑決定要在麥寮蓋六輕,就有人抗議,所以在所有通往麥寮的路上有警員臨檢,那年我唸大學吧?開著TOYOTA小貨車載滿一車的PVC管,運往海埔地,一個轉彎,赫然兩個員警舉紅旗,把我攔下來,毀了!我還沒駕照-「無照駕駛」,員警一開口:「駕照、行照拿出來!」,我翻了翻遮陽板,把行照拿出來,也很乾脆的招認:「我沒駕照!」,兩位員警猶疑了一下,我立刻接說:「我幫家裡送貨」,另一位員警看了看滿車斗的口徑2吋半PVC管,招了招手說:「快點去考駕照!」。或許他們要捉的不是我這種「有為青年」。這個插曲後來放大,為什麼我要在法文都還看不大懂時,在法國鄉下考我的第一張駕照的原因與理由。
所有的事件都不是單一事件,歷史就是這樣。

小時後蘇洪月嬌的競選方式很「台灣」,她們一家人穿著黑衣服跟在宣傳車後面一路哭,所以蘇治芬了解,悲情與不妥協甚至「自殘」的力量,蘇治芬曾表示父親蘇東啟入獄時,她才十歲,當年父親以三十九歲盛年,被關在獨囚牢裡,十五年後才出獄,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人物,卻展現為民主打拚的偉大;母親蘇洪月嬌在父親入獄後,感受白色恐怖迫害,對國民黨採取嚴厲批判態度,更代夫出征當選省議員,成為省議會「南北雙嬌」的代表人物,大姊蘇治洋同樣曾任省議員,建立雲林「蘇家班」的政壇地位。
要從蘇治芬的背景談起:
蘇治芬的父親蘇東啟,在黨外運動時期就是台灣政治的標竿人物,未料一九六一年爆發「蘇東啟案」,當時擔任雲林縣議員的蘇東啟,被當時警備總部以「台獨叛亂組織」羅織罪名逮捕,並與張茂鐘、陳庚辛等人被判決死刑,後來改判無期徒刑,蹲坐十五年的黑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6%9D%B1%E5%95%9F)
蘇東啟(1920年——1992年)為台灣的政治家,台灣雲林縣人。
蘇東啟中學畢業後於日本的泰國大使館擔任翻譯,後來由於反日而前往重慶,在中日戰爭中參與中國方面對日的作戰。台灣為國民政府接收後,蘇東啟返回台灣,並且在青年黨大老李萬居推薦下加入中國青年黨,而走入黨外陣營。
1950年蘇東啟首次參選雲林縣議員,高票落選;但是在之後的1953年到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蘇東啟都以最高票當選,在民間享有「蘇大砲」之美稱,並與蔡誄、黃蔴等人為當時雲林縣議會黨外「四大金剛」之首。1960蘇東啟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由於國民黨的操控選舉,僅以6000多票落選,縣民因而以「光榮縣長落選人」稱之。而當時雷震有意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李萬居與蘇東啟都熱心支援;而1961年9月雷震被捕時,蘇東啟又於雲林縣議會提議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而成為官方眼中釘。
此時嘉義民雄鄉人張茂鐘與雲林縣民詹益仁等人眼見全球各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計劃奪取保警和空軍訓練中心,發動武裝革命¬,控制電台推翻蔣介石政權並實現台灣獨立,暗中吸收黃金戲院管理員林東鏗、農會獸¬醫黃樹琳、商人李慶斌、商人陳金全、工人張世欽、陳火城、沈坤、農人王茂己等¬人為同志,並且將組織發展到軍隊,吸收駕駛兵鄭金河、鄭正成、鄭清田、洪才榮、陳良¬、通信兵詹天增、吳進來,空軍訓練中心下士教育班長李志元等人,但是他們需要一位在社會上有名望者作為領導,於是找上蘇東啟;而蘇東啟也允諾予以支持。但是事機洩露,1961年9月19日蘇東啟被捕,其他人自次日起也先後被捕。總計被警總保安處逮捕的共三百餘人。
1962年5月17日,中國國民黨政權的警總軍法處以祕¬密庭判處蘇東啟、張茂鐘、陳庚辛等三人死刑,另四十七人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十五年及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因法新社記者袁景濤的向海外批露而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經聲請覆判後,國防¬部發佈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次年9月25日,改判¬:蘇東啟、張茂鐘、詹益仁、陳庚辛等四人,無期徒刑。林東鏗、黃樹琳、鄭金河等三人,有期徒刑十五年。李慶斌等九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蔡光武等六人有期¬徒刑七年。黃錫琅等十一人有期徒刑五年。顏錦福等七人以知情不舉,處有期徒刑二年。另外,廖學庚等十人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蘇東啟的太太蘇洪月¬嬌也因該案而遭到逮捕,數度帶著初生的兒子蘇治原被監禁。
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死亡的特赦出獄,雖然因褫奪公權而無法參與政治活動,但是由於雲林縣民對蘇東啟的同情,蘇東啟之妻蘇洪月嬌在省議員選舉中高票當選一戰成名,與桃園縣的黃玉嬌合稱南北雙嬌;也由於蘇東啟的影響,蘇東啟的女兒蘇治洋與蘇治芬往後也投入政治活動,形成雲林縣黨外陣營的蘇家班。
蘇東啟於1992年過世。其妻蘇洪月嬌擔任省議¬員四屆17年,在陳水扁擔任總統後,獲聘為無給職國策顧問。長女蘇治洋曾擔任國大代表與省議員。次女蘇治芬曾擔任民進黨不分區國大代表及第五屆立法委員,目前為雲林縣長,是雲林縣史上第一位女性縣長。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一個會面 各自表述...

7分鐘!
算不算公開會面? 所以沒有王見王的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6/8/18yzv.html)
馬陳會突然提前到上午11點舉行,而且過程之短,跌破外界眼鏡!馬陳會從頭到尾竟然只有7分鐘。至於稱謂問題,陳雲林完全沒開口,馬總統自己致詞,也沒有提到自己的總統稱謂。馬總統致詞時,提到互不否認十六字箴言,但原本先前報導,馬總統將提到的撤飛彈和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後來是用比較中性的說法,含蓄點到。

馬總統進場,司儀沒有高呼總統蒞臨。一片靜悄悄,馬總統就這樣進場,也沒有出現第三人引薦的喬段。

馬陳兩人會面,馬總統寒喧幾句,陳雲林兩排牙齒緊扣什麼也沒說。馬總統一開口先稱陳會長,但原本媒體報導,會當面提到撤飛彈跟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用比較含蓄的說法點到為止。

總統馬英九:「陳會長,不可否認的,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著,分歧與挑戰,尤其是在台灣安全與國際空間這些問題,更是如此。」

馬陳兩人互贈禮品,馬總統送了兩樣,陳雲林回贈駿馬圖。馬英九:「我希望將來兩岸能在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基礎上積極來處理這些分歧。」

仔細聽,原本陳雲林最後似乎是要說送給送給您。但話到嘴巴,您這個字硬是憑空消失。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這是世界上很有名,送給送給,送給送給…。」

您這個字最後關頭究竟也沒有冒出口,似乎很難判斷。不過馬陳兩人都有些緊張,送完禮拍照,馬總統跟陳雲林握手合照竟然忘了要正對鏡頭。

更讓人詫異的是,馬總統和海協海基兩會的人握完手之後,就這樣又是靜悄悄離開,離開前還看了一下手表,如果他有算時間,整段會面只花7分鐘,眾所矚目的馬陳會,稱謂問題變默劇,時間短到像拍短片,跌破眾人眼鏡。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摩天大樓是資本主義的教堂

美大選 歐巴馬勝出 民調準確性高 更新日期:2008/11/05 13:33
開出一億零四百萬票之後,數家美國新聞網報導,普選票的得票數相當接近,哥倫比亞電視網報導的比例約為五十二對四十七,還有一些州的選舉結果仍未揭曉,不過就已開出的選舉人票而言,這次選舉是選舉版圖的大洗盤。這是一九七六年卡特總統以來,民主黨首次以拿下普選票超過百分之五十,入主白宮。

我不得不說: 「歐巴馬是險勝的!」, 在出兵伊拉克、金融危機、反恐延宕等等不利共和黨的事件後, 普選票數民主黨只險勝共和黨;當然!成熟的民主國家,換一個總統只是改變施政的方法,不會影響施政的方向,這美國的發展得更進一步與持續的觀察。選前是混血黑人,選上是強權的首腦,需知「黃泉路上無老少」,「權力腐化無顏色」。
我有一個疑問,在走訪武漢之後,中國存在著發展不均、南北差異、東西失衡的問題,他們也知道。中國的地是大得不得了,可是偏偏迷信到處矗立三、四十層的大樓,說是日本、香港、臺灣我還可以理解,中國應該沒必要!以巴黎(或法國)來講市內最高的建築物叫「tour de Montparnasse (http://www.vinci.com/vinci.nsf/en/history-sites.htm?OpenAgent&montparnasse_tower)」標高210公尺,並不是像飛鏢亂射般的在地景上到處亂插摩天大樓。

後來我有覺悟,在歐巴馬選勝當晚,在歐洲,一個地區的最高建築物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堂,尖尖的鐘塔矗立在村鎮中心,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在17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西堤島的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在19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蒙馬特丘(Coline de Montmartre)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19世紀末被艾非爾鐵塔(Tour Eiffel)取代,為1898年萬國博覽會而建的,因為萬國博覽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所以資本主義的高塔代替了直通天聽的鐘塔,摩天大樓是資本主義的紀念館,但很諷刺的,高雄的「八五大樓」卻是資本主義的墓碑,見證台灣被鎖國的結果;恐怖份子撞紐約世貿雙塔,不啻是回教世界對基督教資本主義的攻擊。事實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種「烏托邦」,就像「沒穿衣服,只吃果子」叫伊甸園般。老共號稱在矮鄧的總舵手指揮下採行「科學社會主義」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怕是野了心收不回來的「資本主義」的另一種稱呼。「科學社會主義」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好,卻讓工、農、兵,無產階級受苦受難!不解!
以後如果真能海峽統一,是「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或「三民主義」的原因。

Sunday, November 02, 2008

王見王 - 死棋

下象棋的都知道, 不能讓將與帥處在同一直線上,且中間沒有其他棋子阻擋,稱做『王見王』,即可吃掉對手。所以兩國交戰看的是「主權」,國家主權的喪失往往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例如,在理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除外)都宣稱其政府主權包含整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雖然一些外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為合法的國家,但大多數國家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如何,在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大陸行使其權力,中華民國也在台灣行使有效的政府權力。
所以王見王,高下立見。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教育法西斯來囉!?

98大考設門檻 後5%不得分發
更新日期:2008/10/30 21:3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30/1/18ky0.html)
避免七分上大學事件重演,大學招聯會對九十八年大學考試分發設出「最低錄取標準」。未來如果考生考試成績低於校系採計科目總和的「後5%」,不得參加考試分發;例如:某校系大考分發採計國、英、數乙三科,考生這三科總分低於全國「後5%的標準」,就不能上網填志願。如果以今年指考試算,今年到考人數九萬三千多人,影響學生數約四百多名。(陳映竹報導)

看著吧! 又有得吵了。這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是:
乾脆這批人也不准他們生小孩好了…

「人本」的咧?
「教育部」搞「教育」有問題,搞「政策」很厲害!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Cala, My Dog.

十月中去中國武漢開會, 待了五天。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本來預計要去摸一摸長江水,不過行程緊湊,竟與長江水失之交臂,只能站在黃鶴樓

上體會「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對著漢水,長江低吟鄧麗君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對中國的印象從電視講起,內容比較 「ㄍㄧㄥ」,感覺不是娛樂目的而是教育或宣傳的功能比較大,對這一段時間「華爾街風暴」著墨甚多,或許吧?這是近代中國真正崛起於列強之列的機會,或是一面鏡子照著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電影頻道上看到一部片子,我只認識葛優一人,他演過「江湖無賊」(和劉德華與劉若英),我大概只看了2/3吧!漏了前頭,所以不知道片名,老實說-好電影。第二天,對中國的學生比手畫腳的詢問片名,碩士生不知,反而博士生知道,這部電影它叫「卡拉是條狗 (Cala, My Dog)」。看完讓我想起30幾年前,張美瑤和柯俊雄合演的電影「再見阿郎」,(那時柯俊雄與張美瑤是夫妻,現在早已離婚了),我對這電影印象深刻,因為根本在演我的生活經驗:縱貫線、運豬車、貨運、蘭州街、豬屠口、違章建築…。其實那應該是台灣最早的寫實電影,《再見阿郎》改編自作家陳映真的知名小說「將軍族」,柯俊雄飾演主角阿郎是貨車司機,女主角張美瑤則是女子樂隊的指揮,柯俊雄是日夜兼程送活體豬肉的司機,車開的速度越快,每超過另一部運豬車就獲得50元紅利,反之則被扣錢,因而每天都在縱貫線上拚命,張美瑤面對情郎的拚死營生之道,其實也很難說上什麼,但是他們閣樓相對的那場戲,張美瑤被「藍田種玉」,注定後來的悲劇。

後來回台灣查一查卡拉是條狗曾是2003台北金馬影展的片子。

2003年的影片《卡拉是條狗》講的是95年的事。那時北京開始對居民養狗進行限制。養狗的居民必須到派出所給狗上戶口,交納五千元費用,持有派出所發放的“狗證”才能養狗,否則將狗沒收送到昌平。
工人老二(葛優飾)在片中是一個普通大眾平民人物。老二的兒子在讀高中,老婆(丁嘉麗飾)下崗在家。老二以前是個麻將迷,經常玩整宿都不回家。後來家裏買了一條腦袋有黑毛的雜種狗卡拉,這才栓住了老二。
  老二在單位上老實巴交,在家裏要把錢交給老婆管,兒子則認為父親從來沒有幹成過一件事,甚至覺得老二不配做他父親。正如老二所說:“從單位到家裏全算上,每天我得想著辦法讓人家高興。只有卡拉,它每天得想著辦法讓我高興。說白了,只有在卡拉麵前我才覺得自己有點人樣兒”。
  晚上老婆溜狗的時候碰上了派出所的檢查狗證,卡拉被帶走了。老二借了別人的狗證去領狗,卻被民警(夏雨飾)識破。老二托有關係的朋友去派出所領狗,這位朋友(馮小剛飾)開著車給狗送到老二手裏,可那條狗卻不是卡拉。老二乾脆來到寵物市場,想買條和卡拉長的差不多的狗。結果老二花三百塊買了一條被黑色顏料染了毛的狗。老二蹲在寵物市場裏打算賣掉剛買的狗,卻被突襲的民警當作狗販抓走。
  最終,朋友通過關係把卡拉領了回來。老二和老婆商量後把家裏省吃簡用積攢的三萬元定期存摺取了出來,給卡拉上了戶口。
  
這部影片在讓人輕鬆之餘還有一些苦澀的感覺。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維繫非常薄弱。人們需要的某些感情竟只能寄託到寵物的身上。人情似乎淡如水,人們變的自私,城市更加冰涼。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小人物也要自己的尊嚴,卡拉就是老二的尊嚴,老二顧著自己的內心頑強地找尋著它。相比而言,他比生活中忘記了尊嚴卻以為自己很富足的人要高明很多。 人在社會中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心裡原來還有一塊「自我」,花花綠綠的事物看多了,也慢慢會以為自己就生活在這叢花花綠綠之中﹔在吵鬧之中站得太久,以為吵鬧的才是正常的,而《卡拉是條狗》是在我以為自己要經歷另一場喧鬧的時刻給了我安靜,它告訴我生活的實質是踏實的內心和自已一點卑微的尊嚴。
演員回諸角色本身,讓一個真實的人能夠以最平凡,也最真實的力道呈現,因而激發出了的感情,才是寫實主義在藝術詮釋下, 得能震撼人心的關鍵所在。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1930年代世界性的大蕭條,自由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自由形式似乎已經終結了,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運動迅速增長。這兩者之間也不斷的衝突,最顯著的例子是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獲得法西斯國家和其國際上的支持,而共產主義運動與無政府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所組成的人民陣線結盟則獲得蘇聯的支持,最後是代表法西斯的佛朗哥獲勝。同時期蘇聯主張與西方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對抗納粹德國,並以各國的人民陣線組織來對抗其國內的法西斯主義。但史達林一直以為德國在1942年前不會發動攻勢,可是希特勒仍選在1941年中旬發動攻蘇的巴巴羅薩作戰,在雙方看來,這場戰爭是一場意識形態之間的戰爭,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成為互不兩立的仇敵。

年輕的時候在國外遇到台獨人仕,他們充滿無畏的烈士精神,對抗準法西斯的國民黨, 不管怎樣, 我看到一個典範 - 「堅持理想」。 但曾幾何時, 在PPD執政8年後,台獨領袖似乎被「馴化」了! 台獨大老不是凋零就是身繫囹圄、 或是隱而不現。 反倒是阿扁似乎收割了台獨族群的支持, 嚴然成為台獨新領袖。 在我眼裡這實在很不堪, 一個理想竟被他利用來對抗政府機器,「台獨」成為廉價的口號,「台灣建國」成為吹笛人的笛聲,用來麻醉與滿足群眾的激情,須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種決心,休論在既定體制下和平建國。

台獨走到這裡,幾乎變成「台獨法西斯」: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只有我們是對的和我們不同的都是錯的!),法西斯主義至少包含了極端民族主義(台灣主體意識優先…)、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不可接受賣台的三通直航與學歷承認…)、反共產主義(有其歷史情結…)、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 (只要是台獨什麼都能接受…),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把美國與日本一起拉進來唄…)。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A5%BF%E6%96%AF%E4%B8%BB%E4%B9%89)


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共和党舉辦的紀念林肯誕辰集會上,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他說:“我手頭有國務院裏205個共產黨人的名單。國務卿知道他們是共產黨,他們仍然在國務院工作,並且正在草擬和制訂國務院的政策。”他又舉著一張紙說,這就是名單。這場演說,轟動了整個美國,自此麥卡錫時代就降臨了。

這份名單是怎麼來的呢?一九四六年七月國務卿貝爾納給眾議院一封信,其中談到國務院初步甄別了三千名政府職員,認為有284人不宜長期在聯邦政府任職,其中79人已經解雇。剩下尚未解雇的有205人,麥卡錫把這205人就統統當成了共產黨人。

在長達五年之久的反共歇斯底里時代,麥卡錫的指控越來越廣泛,紅帽子滿天飛,幾乎所有要害部門的政府官員、議員、知識分子、電影演員、將領、科學家乃至普通民眾,統統要進行忠誠調查,來一個文革式的“洗澡”過關。其中包括馬歇爾將軍、杜魯門總統以及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小心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如果 民主黨黑人歐巴馬 當選 意外! 顯示美國人開始覺醒
如果 共和黨白人麥坎 當選 不意外! 顯示美國還是個極右保守國家

Sunday, October 19, 2008

海中捕獲成熟鰻!!!

(摘自: http://www.eel.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7)
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發表,在今年春季開始到夏季這段期間,水產廳所屬漁業調查船〝開洋丸〞號,在2次的航行中前往預訂的日本種鰻魚的產卵地,西馬里安那海底山脈南部的周圍海域,成功的捕獲親鰻5個及柳葉魚26個樣本。海洋研究所自發表特定產卵地的這三年來,有關調查產卵地的研究中、捕獲成熟母鰻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次成果豐盛,可期待今後對產卵地的調查加速進行。

本次的調查是由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共同執行:調查期間分為前期及後期二階段,第一回是5月20日~6月15日,第二回是8月20日~9月11日。

在同一期間,東大海洋研究所的〝白鳳丸〞號,也在進行日本種鰻魚的卵及幼苗的捕撈調查,雙方透過密集的情報交換,進行持續而有效率的調查。

最後結果是6月3、4日及8月31日捕獲親鰻4個樣本(雌體1個:66.2cm、雄體2個:48.5cm及51.3cm、性別不明一個:55.5cm),在拖曳網中層捕獲,捕獲地點是北緯13度~14度,東經142度~143度附近,6月捕獲的三個雄體樣本都有成熟的精巢,8月所捕獲的雌體可以推定是產卵後的親鰻,同時也捕獲才孵化2~3天的柳葉魚26個樣本。接下來,將進行DNA的鑑定判別,要是是日本種柳葉魚的話,這將是世界首次同時捕獲親鰻及鰻苗。而此後修正產卵地就在這個海域周邊的動向就值得注目了。

此外,日本種親鰻捕獲海域的水深約在1200~3000公尺,親鰻在中層活動並游向產卵地的可能性相當高,說不定也可推定海山就是產卵地。

本次的航行調查,捕獲日本種親鰻,意義十分重大。截至目前,是將捕捉到的柳葉魚的海域,設定產卵地在特定的位置,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意見說,現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捕撈到母鰻及卵,所以無法推測出產卵地區域。

此外,鰻苗的人工培育作業仍然持續進行當中,但是因為沒有明確數據知道產卵地的水深,所以人工培育過程中的「水壓」、「塩分濃度」、「餌飼料」等等的「培育環境設定」非常困難。因為捕捉到日本種親鰻,所以對於人工培育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背負著這些期待,將來人工生產是採親鰻直接產卵或是從親鰻中取卵,就成為另一項研究的課題了。本次的成果不單是產卵地的調查,也可以說是鰻苗人工培育技術開發的一大躍進,業界將會更期待調查的進展。

特別的是,此次在捕捉到親鰻後,又成功捕獲柳葉魚,可說是獲得相當大的成果,更是勝過上次海洋研究所所提出的報告,這次亦有助於具體的推測特定的產卵地。

但是有一些業者在看過捕獲的親鰻之後,有這樣的疑問:「這不應該是日本種鰻魚!」,要是日本種,怎麼會長這個樣子,而這點尚有待解明。此外,這個研究成果將在10月20日舉辦的「世界水產學會」發表。

Friday, October 10, 2008

二虎相鬥...


月夜無伴 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頭頂有殺氣!?


好好啨一啨...


(壁虎! 守宮者也 不知由何闖入)


戲棚下站久就是我的...


@#$%@* 累了! 換個姿勢...




(後來 畫面過於血腥...)





好吃!

Monday, October 06, 2008

當小道士遇到黑山老妖

當小道士(不用功的大學生與研究生)遇到黑山老妖(爆炸的知識)...

知識爆炸與知識整合
【聯合報╱王道還】 2008.10.06 02:14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45660.shtml)

二○○六年六月底,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在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教育部長會議上發表報告,指出「知識爆炸」的後果,以及廿一世紀大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關於知識爆炸,他以光合作用為例,一百年前,那只是易學易記的一句話:「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葉綠體利用太陽能,將水與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糖與氧的過程」。現在,已知的光合作用機制,複雜得要很長的時間才講得完整。學生必須有相關知識才能理解。此外,那麼複雜的知識,不容易死背。

知識爆炸的後果

「知識爆炸」是一九六○年代出現的新詞,現在已經不新鮮,過去四十年知識增長的速率卻變本加厲。「知識經濟」是最近的新詞,可是它只反映了知識爆炸的一個後果。還有許多後果,我們都沒有認真面對。例如各級教科書必然越來越厚,老師在課堂上只能提綱挈領,學生必須自求多福,才能登堂入室。「終生學習」也是知識爆炸的必然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小宮山宏指出,大學已無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以領導世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在新世紀裡,大學的挑戰是教導學生知識的整體觀(即通識)、傳授整合的知識。他認為,這是必須動員全校資源的要務。

知識整合的需求

在科學中,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是越來越嚴重的現實需求。廿世紀講究分工、專精的趨勢,使得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之類的頭銜,都不足以透露一個人的專長。所有的大學都在設法應付這個需求,摸索出路,不只東京大學。

其實研發的整合更迫切。例如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之後,空前龐大的原始資訊(DNA鹼基序列),凸顯了我們對於生物各結構層次調控機制的無知。我們一向信仰「DNA是生命之鑰」,這時反而有剪不斷理還亂之嘆。

不過,面對這個情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最近倒跨出了一大步。

博露德研究院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是完成人類基因組計畫的主力,現在研究焦點在搜尋致病基因。哈佛大學醫學院十年前成立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專精與基因有關的化學。四年前,這兩個單位、兩大名校、加上哈佛醫學院的幾所合作醫院,組成了一個獨立機構:博露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

Broad是一對夫婦的姓,發音與常用英文單字broad(寬闊的)不同。博露德夫婦住在洛杉磯,從房地產、金融、保險業致富,據說在美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十二。他們先捐一億美金,讓研究院成形;研究院正式成立後,再捐一億。消息傳出,吸引了其他的大筆捐款。一個月前,博露德夫婦再捐四億美元。所有捐款由哈佛知名的校產投資機構管理,目標是累積十億美元基金,支持研究院運作與研究。

博露德研究院鼓勵合作研究,合作的規模沒有上限,目的在發展出一個嶄新的科研合作模式,以開闢基因組醫學的新天地。簡言之,這是一個整合知識、尋求研發突破的實驗。巧的是,由Broad氏支持broad整合研究,似乎再順理成章也不過了。


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 ◎王丹

致年輕一代的一封信

這樣的標題也許會讓人「呸」我一聲,尤其是那些50歲以上的人,他們會說:「你?憑你的年紀也要給『年輕一代』寫信?!」我今年37歲,但是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真的覺得跟現在30歲以下的一代有了不淺的代溝。

事情是這樣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大學生的文章,說以前的教授要求學生勤做筆記,於是一天一個學生背了一麻袋的筆記來見教授。這個學生後來成了他們系的頂樑柱。這名作者──一個年輕的大學生──有點不以為然,他引用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中的說法,高度肯定在機械複製時代,藝術從神聖的祭壇上被拖了下來,然後大量的生產。他說:「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個道理我不僅懂,而且有切身的體會。我外甥住我這裡的時候,為了避免讓他玩太多的電腦,我給了他一本書,讓他幫我打字存到電腦裡,並很阿莎力地答應打一頁字給一美元。我心想,就算你不吃不喝,一天又能打幾頁呢?就當我花錢辦教育吧。上午宣布開工,他下午就宣布工程結束。我檢查,還真是全部都打完了,二百四十多頁啊!怎麼可能!老羞成怒之下我大力拍桌訊問,他才交待是上網搜索到了那本書,然後整個複製下來了。天!我只好悻悻地掏了240美元,無語問蒼天!「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樣的觀點應當在年輕一代中相當普遍吧?可這是我萬萬不能苟同的。且不說接受到大量資訊,是不是真的就意味著可以生產出學術作品或者文化作品?更大的問題在於:資訊就是知識嗎?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有個也許激進的想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是會變得愈來愈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資訊其實並不是知識,它只能說是知識的原料而已。在資訊與知識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而能夠從資訊變成知識的橋樑就是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原料才能加工成產品,資訊才能變成知識。可是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忙於應付大量的資訊,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呢?沒有了思考,我們只剩下資訊。結果就是,也許我們博學,但是我們沒有觀點;也許我們聰明,但是我們沒有智慧。

資訊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數量與品質往往並不是比翼齊飛的。

資訊愈多,風險就愈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能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面,而且,資訊愈多,我們愈有可能無所適從。打開養生指南看看,你就知道資訊是如何毀滅一個人的智力的了:那上面一會說多吃蔬菜少吃肉最健康,一會又說百無禁忌長命百歲;今天講晚上7點以後最好不吃東西,明天說只要感覺餓了就不要委屈肚子,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堆道理,而且每個道理聽起來也都挺有道理的,這樣的資訊看多了,你會覺得更明白道理嗎?所以,資訊不能簡單地複製,應當咀嚼,而且要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轉化為知識。只是因為可以看到的東西多就以為自己更厲害,充其量就是我外甥的水準,只能欺負欺負我而已。

Wednesday, October 01, 2008

Financial Complex, Economic Hit Man

Adam Smith的《國富論》是形成今日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石。Adam Smith認為人是『自利』的,卻同時又有思維能力和同情心進行自我節制。這種雙重性既使人們互相競爭,又使人們能夠創造社會制度來緩和兩敗俱傷的競爭,甚至把競爭變成共同利益。他反覆寫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 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走……,一己的私利變成社會的公益,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這樣的人性假設,是國富論亦是整個經濟理論最核心、最基礎的觀念,若這假設不成立,所有的經濟學理論將無立足之地。
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人性的最深處進步的慾望和佔有的自私

《USA Today》的專欄評論認為,美國政府如今舒困的舉動,背離了1990年代在國際上鼓吹的自由市場政策。近十幾年來,墨西哥、俄羅斯、亞洲金融危機,但不論哪個國家出問題,美國都用同一套說詞「讓市場自己解決問題,撤除政府干預」來要求這些國家。雖然放手讓市場自行解決的方式,可能造成這些國家失業率大幅攀升、貧窮肆虐和社會混亂,但美國政府總堅持,市場永遠是對的。現在,輪到美國自己與金融風暴對抗,美國口口聲聲的「市場調節論」卻出現了很多例外。曾任白宮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表示,美國快要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了。美國政府處理這金融危機的態度,恐怕和「限制政府作為」的立場頗有出入,但美國財長(Henry Paulson)和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的作為卻獲得市場喝采。美國參議員 Jim Bunning直言,「美國聯準會的行為和委內瑞拉獨裁領導人查維支( Hugo Chavez)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他不會拿納稅人的錢冒險,而是直接接管某家公司。」
1990年代,美國官方和親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力勸經濟危機受創國擁抱市場導向政策,但這樣的建議(刪減政府支出、國營企業私有化)卻造成各國重大經濟傷害,也令各國政治領袖付出許多代價。 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起初堅拒嚴酷的政策轉變,就是因為擔心發生類似的國內不安、傷害本國民眾,但他們最終還是向美國的那一套投降了。因為他們發現,唯一的希望是獲得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援,而這必須順從全球老大美國的遊戲規則。


美國操控世界經濟的司令部(Headquarters),一般稱為「金融複合體」(Financial Complex),包括華爾街頭頭、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這些人員幾乎都是美國金融機關的主幹,它們之間有複雜的人事交流和結合,共同來操控世界各國的經濟。IMF和世界銀行,都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戰後國際共產主義勢力的急速擴張,引起了民主國家的警覺及反抗。戰時的盟邦分道揚鑣,敵對的情勢日趨明顯。到了1947年前後,世界各國又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一方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的反共援外政策,到了1970年代資金短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聲明:停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IMF體制,是基於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因停止兌換而崩潰。其後IMF,即轉而扮演開發的金融機關角色,也就是IMF與世銀,走同一條路線。這時,美國轉頭主導「石油外交」,就是利用石油危機,即石油價格高漲的機會,將日本和歐洲所累積的多餘美元,設計讓其流向產油國去。然後,再將這些「石油錢」(oil dollar)撈過來,即經由美國的金融機關--銀行,讓阿拉伯政府出面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有價證券;另一部分「石油錢」,也是經由美國銀行,供給非產油國為開發資金,往亞洲的四小龍,拉丁美洲的新興工業國去。「石油外交」可以防止美元暴跌,又可以提供給美國金融機關,向全世界展開操縱經濟的舞台。
另一種操縱經濟的方式,則見於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寫的「經濟殺手的告白」與「經濟殺手的告白2」(時報出版)。這兩本書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特別讓人震撼:商學院畢業的他,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他的工作就是,和各低度開發國家(LDC)政府接觸,以「專業」的經濟學分析,擘劃遠景,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高速公路、港口、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步向現代繁榮」的公共建設。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EHM)。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銀行和政府。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事實上,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金額更龐大。
  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 LDC 開始無力償還、開始負債纍纍。怎麼辦?用地下的石油交換!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造成動植物絕跡,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
  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這時候美國中情局(CIA)就會出動了,配合有財團背景*的媒體煽動,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獨裁者、危險集團,小者暗殺(如厄瓜多爾總統─海梅‧羅爾多斯、巴拿馬總統─奧瑪‧杜裡荷),大者發起軍事入侵。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
  就這樣,透過「與政府毫無關係」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而倒楣的 LDC 呢?極少數人得利、國家財政崩潰、人民永遠貧困、環境被破壞殆盡。「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剩下的 25 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
  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就是美國的真面目,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
現在可能是苦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