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1, 2013

「小」網誌Tumblr--優點、缺點比較及介紹

(http://ichthyyellow.tumblr.com/post/7872757266/tumblrintroduce)
你可能沒聽過的「小」網誌Tumblr--優點、缺點比較及介紹
Tumblr是什麼?
通常看到一個網路名詞的定義(還是英文的!),我都會看不下去,所以就簡單講吧!
Tumblr對我來說就是……你可以丟一堆你喜歡的雜七雜八的東西上去,像facebook更新或twitter一樣,通常不用花什麼大腦,但丟出來的成果卻是一個超漂亮的部落格,還可以分類整理,加一些哩哩扣扣的配件,讓你看了超開心超有成就感的!!
Tumblrt創立近四年,blog數破兩千三百萬→

有facebook又有噗浪twitter等微網誌,部落格都快荒廢了耶!幹麻還辦一個什麼Tumblr?
facebook或微網誌其實很像「大型的集體聊天室」,你的po的近況一下就會被更新的淹沒了,你一言我一句其實到最後都是在喇賽(至少80%的時間是這樣沒錯吧!?),三個小時前的東西三個小時後就沒意義了;運作上像是「我po東西去給大家看」,那就要注意你po的是什麼了,po得不恰當會讓他人看了很點點點--想說你po這個給我們看幹麻?
但部落格的運作就不一樣了。形式上是「大家來看我po的東西」,是我自己的空間,你們自己進來看的,所以我有發揮的自由;利用部落格來督促自己帶出一項計畫/專案;有些只有在部落格或第四十一分鐘的電話才有心情講的事……大概懂吧!?部落格還是有它的價值在的。
那為何在無名、奇摩、痞客幫、blogger等我用過的部落格平台中,獨獨選擇留在Tumblr呢?因為tumblr就是有辦法讓人一看到它就覺得很順眼(暫撇開沒有中文這點不談的話)……
Tumblr的優點:

Monday, August 12, 2013

鰻魚資訊

國際漁業資訊 249期 (2013/08)
(http://www.ofdc.org.tw/internationalinfo/SearchPage_Index_0.htm)

一、亞洲2013年日本鰻放養量減少30%以上
  2013年亞洲地區之鰻苗漁期已結束,據中國大陸福建省鰻魚產業協會表示,今年總漁獲量約17.5公噸,較2012年減產32%。其中中國大陸之產量13公噸,台灣1.9公噸,韓國0.8公噸。
  亞洲地區鰻苗4年來產量連續大幅滑落的事實,深刻反映出鰻魚資源的嚴重衰退。研究指出產卵洄游親魚數量減少是最大的原因。另外產卵洄游受阻(或捕獲)致鰻苗越來越少。對此日本已採取因應對策,如停止親鰻之捕撈等。因為鰻苗太少,2013年每尾鰻苗要價22-42人民幣(300-630日圓),中國大陸產之鰻苗有些透過香港賣到日本與韓國。迄今為止,今年日本之放養量13公噸,投資額約300億日圓,放入池中每尾價格介於420-495日圓間,中國大陸放養量約3公噸,除原本之浙江省外,也有轉移至廣東省台山養殖。韓國的放養量有1.5公噸,台灣0.35公噸。
  因為亞洲地區日本鰻供給量不足,因此各地均致力於新品種養殖之嘗試,例如中國大陸方面放養了25公噸美洲鰻、鱸鰻,韓國放養了4.5公噸之美洲鰻,台灣則放養了約11公噸鱸鰻、美洲鰻等。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21 June 2013)

二、IUCN討論鰻魚是否為有滅絕危機之物種
  夏天最熱時期的丑日正要來臨前,日本鰻是否應該指定為「有滅絕危機之疑慮種」,IUCN在英國倫敦正在開會討論之。其結論可望於今年秋天出爐,如果結論是肯定的話,國際的交易價格勢必高漲。日本單就飲食文化的糾纏問題,就陷入焦慮之困擾。這次的檢討會是由世界各國政府及專家所組成國際自然及天然資源保護協會(IUCN)召開的,今年7月1-5日召開作業部會,分析包括日本鰻等19種鰻魚之生息狀況,並討論哪一種非列為有滅絕危機之疑慮種不可。作業部會之結果將送世界各國之專家檢討,可能需要耗時幾個月,所以預期今年秋天才可得到結論。IUCN之指定雖不具法律的約束力,但其結論可能作為以野生動植物保育為目的的CITES公約判斷之根據,因此一旦被IUCN指定,則日本鰻的國際交易受限制之可能性大增。
  日本已深知日本鰻因捕獲與環境惡化致其資源量銳減,因此日本環境省,於今年2月已將其指定為國內有滅絕危機之疑慮種。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4 July 2013)

三、日本全鰻連就鰻魚保護訴請政府發揮指導功能
  由日本九州地區生產業者組成的全國養鰻漁業協同組合連合會(全鰻連,會長:村上寅美)於日前假鹿兒島縣霧島市召開第11屆會員大會。會中邀請水產廳與鄰近各縣的農林水產幹部,以及鰻魚業界團體代表,針對鰻苗漁獲狀況不佳之解決方案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流。
  村上會長警告「在論及鰻魚價格高低之前,我們已經為了鰻苗對策奮戰多年。不能解決鰻苗問題,日本鰻就沒有未來」,並強調「業界全體必須對此有所共識」。其後,他又表示「研究人員的努力全然白費,到現在還是無法掌握真正的原因。要解明原因並進而解決問題,需要政府單位的協助。我們的自我救濟能力已逼近極限了。」
  再者,關於與日本養鰻漁業協同組合連合會(由東日本地區生產業者組成,簡稱「日鰻連」)整合的問題,村上會長則呼籲在座與會者,「希望在促進日本鰻產業再生的前提下,認真推動整合工作。」
  會中,水產廳栽培養殖課保科正樹課長表示:「國際組織欲重新檢討鰻魚整體的瀕危程度,對此我們不可掉以輕心」,並說明政府與民間目前採取的實際作為。而關於養鰻用鰺魚粉原料不足的問題,日本養魚飼料協會塩川二郎理事長則在會中表示,替代用的「鯷魚粉」開發進度相當順遂。
  另外,村上會長對於鰻苗陷入連續4年歉收之危機狀況,但都道府縣對天然鰻之漁獲規劃以及促進流通透明化等卻放任各單位各吹各的調之狀況表達憂慮,希望政府基於資源保育之目的,應有一致性的整合作法,並強力指導各都道府縣遵行之必要。
  孕育鰻苗的天然親鰻的保護方面,全鰻連進行1尾300公克到1公斤之養殖鰻的放流事業,以配合進行親鰻之增殖;然而,放流後,不久就被定置網等漁法所捕獲,並被當作天然鰻而在市場流通。有些地區雖然有限制捕抓之動向,但現況是包括放流鰻在內,體長超過21公分之鰻魚均可在沒有捕獲限制下漁獲。村上會長表示「專靠捕天然鰻來維持生計之漁業者是不存在的,政府應活用漁業補償,更有效的主導限制降河鰻魚之捕獲。」
  另一方面,今年鰻苗平均1公斤要價超過260萬日圓,較生產所需成本偏離太遠,因此產品只有往高價推移,貴到透過通路根本就賣不出去,因此其市場也會昏暗不明甚至消失。但有九成多生產者在市場昏暗的情況下,仍然陷入不得不以高價購入種苗,否則生產無以為繼。
  「養殖業者所核算之合理鰻苗之價格為1公斤約座落在50-100萬日圓間,包括外國之生產者在內,雖然協商不要高價買進核算額度外鰻苗,但仍有少數業者趨之若鶩,結果是形成超過合理之異常行情」,村上會長苦惱的大吐苦水。他進一步表示「流通是經濟行為,對參與流通的貿易公司,要將鰻線抑制在合理養殖核算成本內是有困難的,然而,都道府縣等單位若不只對鰻線採捕許可證之生產端加以管理,在流通端對生產團體以許可證方式加以處理的話,應可防止價格暴漲,這也可以達到防止濫捕之效果。」所以今後,日本全鰻連等生產團體,要以齊一之步調,在國家強力要求之下進行鰻魚保護,而且總會也將配合水產廳就日、中、台三國之鰻魚資源保護共識之執行而前進。
  會後,村上會長在全鰻連與日鰻連的合併協商會議中表示:「預備會議由雙方各兩位理事組成,並將於本月份開始就實質議題進行討論。從現況來看,生產業者的本部一分為二係異常現象,今後不論是誰來當會長都沒關係,當務之急是儘早在東京設立本部,以成立新組織。」
(洪聖銘,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8 June 2013;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9 June 2013)

四、日本公佈今年日本鰻線之入池量與價格
  日本水產廳於7月2日公佈這一漁期(2012年12月迄2013年5月)日本鰻線之採捕量及入池放養量,據此,今年入池量為12.6公噸,為去年入池量之79%,安定的供給日本國內的年入池必要量為20公噸(換算為2萬公噸之成鰻),差距頗大,這也是連續2年入池量大為下降。此次調查是向業界之調查以及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所彙整而成的,4月份迄4月底為止,增加了0.6公噸,合計此一漁期共12.6公噸,日本國內生產之鰻線為5.2公噸,僅為去年生產量之58%而已,進口量7.4公噸,為去年之107%。特別是日本國內漁況不佳,這也創下過去10年來日本最低捕獲量,2006年捕獲量達27.5萬公噸,即現在日本鰻線之捕獲量減少了20公噸以上,而其進口量也是10年來第2少的一年(如圖)。
  鰻線之平均價格每公斤248萬日圓,比去年上升了115%。就生產與流通而言,合算價格每公斤不能超過100萬日圓,所以遠遠超過合理之價位,導致成鰻及加工鰻之價格高漲,消費不振。現在之販售價格雖然充分被抑制,但下一漁期後之價格走向則不明。另外,據業者表示,日本鰻線以外,雖然也有業者嘗試放養其他種類之鰻線,但其入池量不超過0.5公噸,所以想要彌補日本鰻線入池量不足,造成成鰻供給不足是可預期的。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4 July 2013)

知覺 (perception)

科學的進步某些程度和技術(儀器)的進步有關! 儀器的目的是靈敏或擴大了人類的知覺 (perception),但是儀器的訊號是真值還是雜訊? 還是低於其敏感度就不存在? "雜訊"本身就是意義? 我們無法解釋就忽略它的存在?
可能我們的意識就是雜訊造成的,有意義的訊號不是病態就是"雜訊"!

只要重力彎曲時空的量到達 十的負三十三次方公分 (Planck scale),則就會造成時空之分裂。
Penrose認為這種彎曲度在腦中發生是可能的。在腦中的何處發生呢? Hameroff 與 Penrose (1996)認為腦神經細胞壁的微細管(microtubules)可以產生量子現象。量子現象構成腦的量子一致性(coherence),即量子狀態。量子狀態會因重力作用而產生時空分裂,因而引生量子崩現,意識因此而產生。
Hameroff S.R., Penrose R. (1966) Conscious events as orchestrated space-time selections.

(http://eznewlife.com/?p=47295)


Jackson的知識論證與統整問題(the binding problem)。Jackson設想一個超級的腦神經科學家,專長為視覺認知。假設她的名字叫瑪琍,瑪琍一生住在一個只有黑白二種顏色的房間內。她一生的視覺經驗只有黑白二色。假設瑪琍擁有完備的腦神經科學知識,也知道一切關於色彩視覺的認知機制,知道一切與色彩視覺有關的腦神經科學知識。有一天瑪琍走出房外,看到紅蘋果。瑪琍有了紅色的視覺經驗,這是她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雖然她知道紅色,也知道腦神經系統如何認知紅色,她有關於紅色的所有知識,只是沒有看過紅色的東西。Jackson問紅色的視覺經驗有沒有為瑪琍帶來新的知識?
  Jackson認為視覺經驗的確為瑪琍帶來新的知識。可是我們已經假定瑪琍已擁有完備的物理科學(關於視覺認知)的知識。因此Jackson結論物理科學的知識是不完備的,無法涵蓋感覺經驗知識。目的只是告訴讀者存在黑白瑪琍的爭議,即物理科學是否能充分解釋感覺經驗內容是有爭議的。如果Jackson的論證是有效的話,物理科學是不完備的。 (http://mli.ym.edu.tw/houng/ch/list04_phi2002_2.htm)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Sunday, August 11, 2013

Chat de Schrödinger (薛丁格的貓)

20130812 (Chat de Schröding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HEEdp79rIY)

Erwin Schrödinger a imaginé une expérience dans laquelle un chat est enfermé dans une boîte avec un dispositif qui tue l'animal dès qu'il détecte la désintégration d'un atome d'un corps radioactif ; par exemple : un détecteur de radioactivité type Geiger, relié à un interrupteur provoquant la chute d'un marteau cassant une fiole de poison — Schrödinger proposait de l'acide cyanhydrique, qui peut être enfermé sous forme liquide dans un flacon sous pression et se vaporiser, devenant un gaz mortel, une fois le flacon brisé.

Si les probabilités indiquent qu'une désintégration a une chance sur deux d'avoir eu lieu au bout d'une minute, la mécanique quantique indique que, tant que l'observation n'est pas faite, l'atome est simultanément dans deux états (intact/désintégré). Or le mécanisme imaginé par Erwin Schrödinger lie l'état du chat (mort ou vivant) à l'état des particules radioactives, de sorte que le chat serait simultanément dans deux états (l'état mort et l'état vivant), jusqu'à ce que l'ouverture de la boîte (l'observation) déclenche le choix entre les deux états. Du coup, on ne peut absolument pas dire si le chat est mort ou non au bout d'une minute.

La difficulté principale tient donc dans le fait que si l'on est généralement prêt à accepter ce genre de situation pour une particule, l'esprit refuse d'accepter facilement une situation qui semble aussi peu naturelle quand il s'agit d'un sujet plus familier comme un chat
(http://fr.wikipedia.org/wiki/Chat_de_Schr%C3%B6dinger)

薛丁格的貓 是由物理學家Erwin Schrödinger所提出的一個理論性的實驗:
設想在一個箱子中裝著一隻貓、一個毒氣瓶、一個和瓶子連動的原子β衰變感應裝置、以及一顆在一小時內有1/2機率進行β衰變的原子。假設箱中的貓沒有任何途徑影響此實驗的裝置。

在打開箱子之前,裡面所有東西的狀態都是不確定的。我們可以說,在觀測之前,貓的生死機率各是1/2。但打開了箱子,人便進行了觀測,機率波亦會崩潰,此時箱子裡的貓就變成確定存活或是確定死亡的狀態。

因打開箱子的動作會影響原子以及箱內一切的狀態;故無法得知觀測之前貓是否活著。
(上文改篇自Komica Wiki)

以一般學說(和常識)來說,貓的生死是取決於原子的衰變與否,亦即是一個機會率的問題;但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說,任何未經測量的系統(system),都可以由方程式(也就是上文所說的機率波,"wave function")所表達,而方程式的解是每一種可能性的機率。

以貓的例子來說,未經測量的系統是整個實驗,未打開箱前的狀態,而方程式的解是:
a. 原子衰退,令毒氣放出,令貓死亡:50%
b. 原子沒有衰退,毒氣並未放出,貓仍然生還:50%

而量子力學另一理論,是對系統進行觀測後,會令系統發生量子脫散(Quantum decoherence),令系統內的事物由不肯定的機率變為單一的事實。再以貓的例子來說,當有人打開箱子後,那人便對系統進行了觀測,令箱內的情況化為單一的事實,即是(a)或(b)的情況。這亦是說,貓的生死(和原子的衰變與否)是取決於觀察者,而非一個既定的事實。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73621)

Thursday, August 08, 2013

Mammalian PTEN-Long found as in the Japanese eel

Science
Vol. 341 no. 6144 pp. 399-402
DOI: 10.1126/science.1234907
  • Report

A Secreted PTEN Phosphatase That Enters Cells to Alter Signaling and Survival

Abstract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on chromosome ten (PTEN) is a tumor suppressor and an antagonist of the phosphoinositide-3 kinase (PI3K) pathway. We identified a 576–amino acid translational variant of PTEN, termed PTEN-Long, that arises from an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start site 519 base pairs upstream of the ATG initiation sequence, adding 173 N-terminal amino acids to the normal PTEN open reading frame. PTEN-Long is a membrane-permeable lipid phosphatase that is secreted from cells and can enter other cells. As an exogenous agent, PTEN-Long antagonized PI3K signaling and induced tumor cell dea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providing a means to restore a functional tumor-suppressor protein to tumor cells, PTEN-Long may have therapeutic uses. 

Editor's summary 

PTEN Variations, the product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 on chromosome ten (PTEN) is a lipid and protein phosphatase that regulates important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growth, survival, and metabolism (see the Perspective by Leslie and Brunton). Though PTEN is best known for effects on the phosphatidylnositol 3-kinase (PI3K) signaling pathway, the PTEN protein is also found in the nucleus. Bassi et al. (p. 395) found that PTEN's presence in the nucleus was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the protein by SUMO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Cells lacking nuclear PTEN showed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DNA damage and underwent cell death if the PI3K pathway was also inhibited. Hopkins et al. (p. 399, published online 6 June) discovered an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start site in human PTEN messenger RNA that allowed expression of a protein, PTEN-Long, with about 170 extra amino acids. The unusual enzyme was released from cells and then taken up into other cells. In a mouse tumor model, uptake of the enzyme inhibited the PI3K pathway and inhibited tumor growth. 

Tuesday, August 06, 2013

鰻魚單尾魚苗要價33萬

據說日本第一次繁殖出的三尾鰻苗,成本是每一條一億日圓! 十年過去了,降成每尾成本是一百萬日圓。這和德國的人造牛肉一樣,所以日本大君(Tycoon)可直接吃試管培育的鰻魚飯!

 

人造牛肉問世 環保.糧荒有解?

荷蘭科學家研發出全球第一款人造牛肉,昨天在倫敦進行試吃,食品研究員和美食作家試吃後,都覺得人造肉排的口感跟真牛肉很接近,只是少了脂肪,口感不夠多汁,科學家相信,人造牛肉完全由牛隻的肌肉幹細胞培養,不涉及基改問題,而且有助解決環保和糧荒問題,看好10年內人造牛肉就可以上市。
跟著奶油塊,一起放入平底鍋,煎得吱吱作響的牛肉漢堡,是全球第一個從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牛肉漢堡,看起來和一般肉排沒兩樣,那吃起來呢?
創造出全球第一個牛肉漢堡的科學家,是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教授波斯特,而他背後的金主之一,則是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科學家從牛的肌肉萃取出幹細胞,幹細胞放在培養皿,花了三個月逐漸長出人造肉條,像這樣一塊牛肉漢堡,裡頭含有141克的碎牛肉,製作成本約一千萬台幣,不過少了脂肪,吃起來沒有真牛肉的多汁、油膩口感。
以畜牧生產牛肉,必須耗費大量的土地、飼料和水資源,並且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相較下,人造牛肉不但沒有環保問題,而且有助於動物福利,因此獲得動物保育團體的大力支持。
儘管人造牛肉已經被冠上「科學怪堡」的綽號,但科學家相信,人造牛肉是從牛隻的肌肉細胞培養的,並沒有基因改造的問題,吃起來很安全,而且看好人造牛肉有助於解決世界糧荒和暖化問題。
人造牛肉可望在10年內上市,科學家除了得繼續想辦法,讓人造牛肉更營養、更美味,如何說服消費者吃人造牛肉,也將是另一個挑戰。(民視新聞譚淑君綜合報導)


 
鰻魚需求量大,但要人工繁殖卻十分困難。養殖之所以困難,最主要原因是鰻魚成長費時,由鰻卵成長到被捕獲的鰻線需要約七、八年的時間,直到2010年,日本東大教授發現馬里亞納海溝有鰻產卵,日本試驗所才得以研究鰻魚生態,找到人工飼育的方法。

根據日本研究,漁船捕獲的鰻苗(業者稱之為「白子(Shilasu)」)1公斤約有4,000-7,000尾,必需先放入較小的白子池,以半鹽水讓牠們漸漸適應將來的淡水環境;再以紅虫飼養,之後逐漸以高蛋白飼料取代。這種高蛋白飼料的原料大多為較高等級的魚粉,成本極高。經過計算,平均繁殖一尾鰻苗要價33萬。

Thursday, July 25, 2013

雙色鰻已經取代了日本鰻。

日本朝日新聞七月二十日報導,雙色鰻已經取代了日本鰻。
(from 水產出版社 賴春福先生)

Wednesday, July 24, 2013

Invited Review on eel PTEN

Jin-Chywan Gwo,  Ching-Fong Chang and  Yung-Sen Huang (2013) “ PTEN function on angiogenesis,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body growth from Anguilla japonica a primitive vertebrate”, in "PTEN: Structure, Mechanisms-of-Action, Role in Cell Signaling and Regulation" , Ke Xu ed., Chapter 10, page235-249. ISBN: 978-1-62808-049-0.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Monday, July 22, 2013

日本野生鰻魚列為瀕危

日本野生鰻魚列為瀕危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3/07/03/244303.asp)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昨日公佈最新記錄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考慮將深受食客歡迎的日本野生鰻魚列為瀕危類別。

        最新的「紅色名錄」記錄近二萬一千種瀕危物種,在評估生存狀況的七萬多種物種中,約佔三成。根據IUCN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日本全國鰻魚的捕獲量,約減少九成,而在台灣及菲律賓捕獲的日本鰻魚,數量亦大幅減少。

        專家認為,河流環境惡化及濫捕,是日本鰻魚生存的最大威脅。據悉,聯盟近日在英國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應否把日本鰻魚列為瀕危類別。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杜偉倫表示,曾有書籍記載日本鰻魚在本港水域出現,「其實香港及內地的淡水地方,亦有日本鰻魚居住,但數量不多。」

        杜 偉倫續稱:「現時本港食客食用的,大多是漁民捕獲魚苗,再於淡水地方養殖。既然日本鰻魚的數目有大幅下降的趨勢,市民應選擇其他食材,保護有生存危機的鰻魚。」


台灣鰻價格漲 日本逆勢低價賣鰻魚



夏天進補一定要吃鰻魚,尤其今年關東地區動不動就飆出35度高溫,來碗蒲燒鰻魚飯,消暑兼進補。民眾:「今天就是要吃鰻魚飯補一補。」

看準鰻魚日商機,百年老店的備料比平時多3倍,不過,1份2450日幣,大約730台幣的鰻魚飯,恐怕不是人人吃得起,今年推出1份250台幣左右的鰻魚飯,才能薄利多銷。NHK記者:「這裡是台灣的鰻魚養殖所,要出口到日本的鰻魚,正趕著裝箱出貨,活跳跳的鰻魚正在被打包。」

日本人最愛吃大陸和台灣鰻魚,但是台灣鰻魚今年捕獲量不足,出口到日本的數量只有去年的4成,導致1公斤批發價逼近5千日圓,日本在地鰻魚業者趁機以低價搶市。日本超市業者:「鰻魚每年都一直漲價,但是總不能都轉嫁消費者,這樣會導致需求減少,所以我們用低一點的價格迎戰,希望刺激消費。」

日本鰻魚業者提早備貨,請工廠在淡季加工,所以一到熱銷期,百貨商場馬上鋪貨,價格也比平常便宜1到2成,會不會撼動台灣野生鰻的品質和口碑,就看消費者算盤怎麼打。

Tuesday, July 16, 2013

蝦大量死亡

亞洲蝦為何大量死亡?

華爾街日報 (20130716)
(http://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亞洲蝦為何大量死亡?-084322971.html)
 
亞洲正在應對一個導致泰國蝦產量減少40%的新疫情﹐西方餐館和零售商的採購價格也因此上漲。

泰國在去年底出現這一疫情﹐該國是全球最大的蝦出口國。2009年同樣的疫情曾毀掉了中國的蝦庫存﹐之後越南也爆發這一疫情。據泰國主要的出口商說﹐隨著蝦產量大幅下降﹐近幾個月美國的蝦價飆升了20%。

美國的食品商店和連鎖餐館說﹐他們希望蝦供應短缺是暫時和可控的﹐但他們可能不得不通過提價來避免利潤受到沖擊。

Landry's Inc.正在從其他國家進口蝦﹐並考慮對菜單進行調整﹐該公司首席財務長里克•連(Rick Liem)說﹐他們可能會有選擇的進行提價。Landry's旗下海鮮連鎖店包括Bubba Gump Shrimp Co.和McCormick & Schmick's。


聯合國(United Nations)說﹐這個名為早期死亡綜合症(EMS)的細菌感染對人類健康不構成重大威脅。

但這個疾病對蝦來說是致命的。在很多情況下﹐EMS能造成還未達到成熟期和繁殖期的所有受感染甲殼類動物全部死亡。這提醒人們動物疾病將對食品安全和價格產生怎樣的威脅。

在東亞蝦生產國遭遇EMS疫情之際﹐印度和厄瓜多爾等競爭對手試圖填補供應缺口﹐但它們的產量仍不及泰國的產量。

但泰國瑪希敦大學(Mahido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說﹐EMS可以出現在全球任何地方﹐因為這種細菌是在自然水域存活。

美國多數蝦供應依賴於進口﹐而泰國是最大的來源地﹐2012年美國從泰國進口的蝦佔蝦進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據專注於農業市場的出版公司Urner Barry稱﹐去年美國從泰國進口的蝦下降了27%﹐今年1-4月份進一步下降23%。

該公司總裁小布朗(Paul Brown Jr.)說﹐去年的下跌勢頭延續到了今年﹐因此影響十分巨大。

Monday, July 15, 2013

海拔3952公尺

癸巳年己未月乙亥日至丁丑日,吾高中同窗八人暨國文老師一行共一十一人,相偕登旅玉山。

玉山者位於高雄嘉義南投三區交界也,拔地而起3952公尺,亞細亞洲東部之群峰均望其項背。過往者能登其巔幾希,若聞見造次者,旁人莫不肅然起敬,景仰之心如白練壑溪,羨豔之情如明日皓空。蓋其途,若如蜀道可擬,巖石崢嶸,曲腸小徑,時而奇松為伴,時而亂石崩雲,時而水長山高,然若無履冰之志,風雲變色,意外橫生,氣候多變,時而千雪舞風,時而山嵐朧途,時而山雷轟鳴,驟雨劇下,時而烈日懸天。幸前人設造棧道與鎖道,以之為助,若無此助,蓋吾耳順之輩,平日案牘勞形,汲營謀生,尚無勞動體力之志,則道不可得。

登頂之時,聞玄鴉木方而起,朝霞繽紛,地平山線燦爛染暈,親炙千山靈氣,氣象變化,乃知李唐子昂之志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山中歸來,雖肉體酸楚,然群峰峻嶺,俱滌氣療神之功也。後知 '吾響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蓋神山之名也,由其有自。

癸巳年己未月 誌於 打狗港側















Thursday, July 04, 2013

波路豆齒蛇鰻

野生土龍罕見 每台斤喊到一萬六

 

 〔記者林源銘台西報導〕被國人視為珍品的野生「土龍」在奇貨可居下,致每台斤行情高達一萬六千元以上;雲林縣台西鄉海南村今年七十八歲,從事戳捕野生土龍長達三十多年的老漁民林聰明,昨天前往台西鄉海口大排出海口灘區網獲一尾價俏又少見的野生「土龍」後,因消費者認為此珍品可遇不可求,而立即引來搶購。
 
 據水產單位指出,民眾口中所稱的「土龍」學名音譯是「波路豆齒蛇鰻」,由於其活動力相當強,不易養殖,因此,野生土龍即因而日漸稀罕,而被視為寶貝。
 
 戳捕野生土龍數十年的李姓漁民表示,由於野生土龍數量目前已極為稀少了,致售價高得驚人,有的不計高價預購,但還不一定買得到,目前每尾若在半斤以上,每台兩為一千元,若在一台斤以上,每台兩則要一千六百元以上。
 
 昨天林聰明前往台西鄉海口大排出海口灘區戳捕時,網獲一尾重約十餘台兩,長一台尺多,價格超過一萬五千多元的少見野生土龍;林聰明更說戳捕野生土龍可說可遇不可求,往往一趟出去連一尾都沒抓到;因此,昨天中午一戳獲,立即引來圍觀稱奇。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亞目:
糯鰻亞目 Muraenidae
科:
蛇鰻科 Ophichthidae
屬:
豆齒鰻屬 Pisodonophis
種:
雜食豆齒鰻 P. boro

大家都有病

大家都有病

沒錢的時候....養豬
有錢的時候....養狗

沒錢的時候....在家裡吃野菜
有錢的時候....在酒店吃野菜

沒錢的時候....在馬路上騎自行車
有錢的時候....在客廳裡騎自行車

沒錢的時候....想結婚
有錢的時候....想離婚

沒錢的時候....老婆兼秘書
有錢的時候....秘書兼老婆

沒錢的時候....假裝有錢
有錢的時候....假裝沒錢

人啊~~~~都不講實話
說股票是毒品....都在玩
說金錢是罪惡....都在撈
說美女是禍水....都想要
說高處不勝寒....都在爬
說煙酒傷身體....就不戒
說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當今社會~~~~
窮吃肉富吃蝦
學者民代吃王八
男想高女想瘦

Wednesday, July 03, 2013

台灣漁業的滅絕模式


台灣漁業的滅絕模式
 
郭金泉  台灣國立水產養殖系 (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台灣漁業的滅絕模式可以簡單歸納為:弄巧成拙、無法可管、與重蹈覆轍,周而復始。
 
台灣沿近海水產資源嚴重枯竭,政府自90年代即開始人工放流種苗,藉以補充恢復枯萎的資源。比如台灣漁政單位每年固定執行放流鯛科魚類等種苗,由於缺乏遺傳多樣性及地域族群的基本族群遺傳觀念,同一物種經常異地盲目放流(例如把台灣養殖的黑鯛拿到金門與馬祖海域放流),使得在地天然水產生物族群的遺傳結構受到嚴重稀釋與衝擊,不但降低在地天然族群基因的多樣性;甚至因為仔稚魚苗(魚苗辨識不易,魚苗是否是同一種物種等)難以分辨,移植非在地種(外來種),引入病害,擴散蔓延病原體,與在地天然族群雜交或造成在地族群資源衰退、枯竭甚至瀕臨滅絕。台灣民間及宗教團體時常進行「放生」等號稱做功德的放流行為,在未充份調查、規畫與資訊下,甚至出現將淡水魚放入海中,或放流超過環境承載量的數量,導致放生即死亡的情形。至今台灣主管單位仍未能有效規範。水產生物的養殖族群,由於生產管理者缺乏育種及種原管理的知識,或限於時空與設備財力,往往使用極少的親代種魚、近親交配、遺傳漂變,使得子代種質迅速衰退,產量及產值逐年遞減,產業亦逐漸式微。在養殖過程中,因為管理不慎或天然災害的影響,大量水產生物逸逃一再影響天然遺傳結構(如外來種美洲紅鼓魚逍遙定居於台灣海峽2010年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後,大量的養殖石斑流入台灣周遭天然水域甚至現跡於台灣東部海域)。舊有問題(疾病、種質衰退、生物逃逸等)從未解決,做為將來育種命脈的自然資源卻持續消失(如九孔、草蝦、石斑種原等),業者及漁政單位只好自國外尋找新興養殖魚種或優良種原(如:黑盤鮑、石斑、白蝦)取而代之,落入惡性循環。

我研究團隊發現,台灣養殖放流和野生黑鯛族群的遺傳差異,甚至比與越南野生黑鯛族群的差異更大。另外,我們也針對台灣黑鯛屬物種,形態及分子鑑定雙管齊下,並研究其演化與親緣關係,證實了台灣海域有6 種在形態及分子上皆可辨識的黑鯛屬物種。因此,我們大膽地說,過去台灣黑鯛屬物種的分類研究,若非鑑定錯誤,就是將多個物種誤認為同一個物種。學者專家尚且誤判物種,更何況一般執行實際放流工作的實務單位。但此結果並未受台灣漁政單位的重視與採納,因此數量龐大未經鑑定或鑑定錯誤的「黑鯛」種苗,經年累月早已大量放流至台灣各天然棲地。試問若無法辨識放流生物的種類,如何判定人工放流的成效?如何證明人工放流種苗確實能保護與復育台灣枯萎的漁業資源?每年周而復始大量盲目放流人工養殖基因庫狹窄的魚苗,甚至會變本加厲加速台灣漁業資源之滅絕。俗話說「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此之謂也。
若不及時採取適當與正確的措施,挽救持續喪失的遺傳多樣性,若干年後,在台灣沿近海自然界中將難以找到原生水產生物種原。

Sunday, June 30, 2013

克服低存活率双色鳗就有机会?

克服低存活率双色鳗就有机会?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报道: 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23892-1.html)
 
  鳗鱼是一种生活史非常奇特的鱼类,它在河川中生长,成熟之后洄游到深洋产卵,为降海洄游性鱼类,洄游性正好与鲑鱼相反。

  鳗鱼一生只产卵一次,产完卵后随即死亡,欧洲鳗平均寿命为雌鳗10岁,雄鳗7.5岁,美洲鳗较长命,雌19.3岁,雄12.7岁,台湾产的日本鳗雌6.7岁,雄5.9岁。

  全球鳗鱼19种
 全世界的鳗鱼有十九种(曾,2012),除了欧洲鳗(A.anguilla)及美洲鳗(A.rostrata)分布在北大西洋之外,其余17种都是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一带当中,大部分鳗鱼的背鳍为长鳍型,只有五种是短鳍型。台湾产的鳗线共有4种,分别是日本鳗、鲈鳗、苏拉维西鳗、太平洋双色鳗,后两种在台湾少见。依据日本种子岛过去所做的统计,捕获的鳗线中,日本鳗占95.4%为多数,鲈鳗占4.5%、双色鳗占0.2%,台湾捕获的鳗线种类比例应该也相差不远.

  第19种吕宋鳗(A.luzonensis)是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现的,这些年来,台湾业者引进鲈鳗苗(A.marmorata)时就经常夹杂着吕宋鳗。

  学者Ege依照鳗鱼皮肤花纹、背鳍与臀鳍起点的相对距离、以及上额齿带的宽窄等特征,将淡水鳗鱼品种简化分为四群。第一群的特征是有花纹、无齿沟,第二群是有花纹、有齿沟,第三群是无花纹、长背鳍型,第四群是无花纹、短背鳍型。

  依照Ege的分法,欧州鳗、美洲鳗及日本鳗都属无花纹、长背鳍型的第三群,双色鳗(A.bicolorbicolor)及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pacifica)为无花纹、短背鳍型第四群,鲈鳗(A.marmorata)为有花纹、有齿沟的第二群。

  双色鳗(A.bicolor)为热带性种类,短鳍型,可区分为双色鳗(A.bicolorbicolor,以下称双色鳗)与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pacifica,以下称太平洋双色鳗或菲律宾黑鳗),是近年各国养鳗业者尝试人工养殖的鳗鱼品种,以弥补日本鳗苗严重不足的空缺。

  一般业者又将双色鳗俗称为印尼鳗,其实印尼鳗鲡学名为A.malgumora,是另一种鳗鱼种类,属于长鳍型,业者引进的双色鳗多是印尼捕捞的,但并不是真正的印尼鳗(A.malgumora)。

   台湾鳗鱼养殖最早是从1923年开始养殖试验,1952年在日本的协助下做小规模试养,1956年由当时的水试所鹿港分所试养成功,并推广到民间,1966年民间开始有商业化生产,面积60公顷。后来日本向台湾大量收购鳗苗,鳗苗养殖业者获利惊人,引发民间对鳗鱼养殖的重视,1972年面积已达1,125公顷,增加约20倍。1970-1979年产量增加12倍,到了1990年产量已高达55,837公吨,二十年间成长15倍以上。

  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合鳗鱼生长,加上业者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当时台湾鳗鱼产业呈现一片荣景。兴盛时期,台湾养殖鳗鱼产量维持在5-6万吨,2001年至2004年还维持在3.3-3.5万吨,自2005年起再度持续下滑,2011年只剩1万吨左右。
  2010年台湾的养殖鳗鱼产量19,361吨,主要的养殖县市有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及屏东。其中以云林县的6,963吨最多,占36%;嘉义县5,174吨居次,占27%;台南市4,213吨第三,占22%,云嘉南三县市合计占全台鳗鱼生产的85%,是台湾主要的鳗鱼养殖地区。


  台湾引进双色鳗苗
 由于日本鳗苗捕获量锐减,也让业者嗅到了商机,业者张育诚4-5年就开始引进印尼产的双色鳗鳗苗,为了与菲律宾引进的太平洋双色鳗做区别,特命名为“南洋白鳗”,现阶段数量还不多,一般养成之后与菲律宾黑鳗混在一起出售。“菲律宾黑鳗体型较为短胖,双色鳗则介于黑鳗及白鳗之间。”张育诚说。

  贸易业者连日尧表示,他接受养鳗业者委托,去年开始自印尼引进双色鳗苗,以供应业者养殖所需。

  连日尧指出,太平洋双色鳗大约在数年前就开始被引进台湾养殖,主要是自菲律宾引进的,全身乌黑发亮无花纹,价值与花鲈鳗很接近。

  由于太平洋双色鳗及双色鳗这两种短背鳍鳗鱼外型、体色都很类似,有些人将这两种鳗误认为是同一品种,都习惯称为“黑鳗”。连日尧说,他引进的双色鳗苗是印尼爪哇岛南部印度洋沿岸所捕捞的,进口苗的规格是7,000尾/公斤,每次进口量最少20公斤。

  双色鳗苗在台湾的售价视季节而定,苗价每年有好几个周期波动,每尾在4-10元之间。“清明节是业者放苗时期,但这时印尼产地的货源少,因此苗价是最高的时候,每尾10元,农历5-8月鳗苗大出,苗价只需3-5元,8月过后又会涨到7元左右。”


  饲养成本约2百多元/公斤
  双色鳗苗贸易商连日尧表示,自己用室内FRP桶蓄养印尼产双色鳗,水温在夏季可维持在30℃以上,冬天用热交换加温,可保持在25℃。第一批养殖成绩也不是很好,因为还不清楚双色鳗的习性,但是第二批、第三批的育成率已经有所提高。

  连日尧说明自身的养殖经验时表示,养殖双色鳗的饲料效率大约是5成,喂1公斤饲料可以换回0.5公斤的肉。也就是说生产3尾/公斤的成鳗1尾,要用掉0.66公斤的饲料,以目前的鳗鱼饲料价格70元/公斤计算,生产1尾330克鳗鱼要用掉660克的饲料,饲料成本大约需要50元。用电(室内池)及杂费约5元/尾,苗价8元/尾。如果依照7成存活率计算,每生产1公斤(3尾)的双色鳗,总成本大约是2百多元。

  “目前双色鳗苗卖给业者养成之后,他都会加以收购回来,交给加工场做成真空包装,当成鲈鳗产品销售。收购价20尾公斤的每尾110元,15尾公斤的150元,10尾公斤的200元,5尾公斤的300元。”连日尧说。

  “外界对双色鳗的习性还不太熟悉,所以室外池养殖的成效还不是很理想,育成率大多在3成以下,1成的也时有所闻,甚至还只有千分之几的。”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张育诚表示从白苗到4尾/公斤,已经可以达到8成的育成率,主要关键点在于在白苗到黑苗阶段,他们用自己调配特制的专用饲料喂饲,在500尾/公斤之后再放到室外池养成。

  养殖业者赖珏光指出,养殖黑鳗就像龙胆石斑养殖,任何规格都有市场及价值,不会像青斑等其他鱼种养殖,超大体型价格狂跌!也因此养殖一年每公斤3-5尾,可销售烤鳗工厂替代白鳗;如果继续养殖至每尾3-5台斤,则可以销售到中国大陆、香港的活大鳗市场,替代鲈鳗。

水试所试养太平洋双色鳗
  鉴于日本鳗鱼资源日趋减少,政府也期望藉由异种鳗养殖,以协助鳗鱼养殖产业转型。水试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表示,业者对于白鳗养殖技术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太平洋双色鳗之习性还很陌生,并当成鲈鳗类似种,有残食性高及活存率不高的印象。不过黑鳗的肉质可媲美鲈鳗,而且鳗苗价格和成鳗通路及价格,都与以前的白鳗差不多,也能取代白鳗加工成蒲烧鳗,未来发展潜力值得重视。

 水试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自2012年7月27日放养82公斤太平洋双色短鳍鳗,试验用太平洋双色幼鳗是购自屏东地区的私人养殖场,每尾平均体重82.8克、平均体长32公分。该中心进行一个月之前期养殖试验,再将大、中、小不同体型鳗鱼分池进行约4个月的中期养殖试验,然后将未达上市体型的鳗尾,集中于一池,进行一个月的后期养殖阶段。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以室内水泥池养殖,池角投饵处设遮光网及置饵篮,在试验期间采少量流水养殖,流水量约150L/h。养殖期间水温维持在23-29℃,pH值6.9-7.8之间,而溶氧则在7ppm以上,水质均能维持良好状态。养殖试验采用的饲料是一般市售的成鳗浮性和粉状料。

  水试所进行太平洋双色鳗的前期阶段试验结果,1号池饵料系数1.84、日成长率4.54%。
  中期养殖试验结果,1号池小型鳗(鳗尾)饵料系数1.78、日成长率0.78%;2号池中型鳗组(头水鳗)饵料系数1.71、日成长率0.74%。大型鳗组饵料系数1.84、日成长率0.71%。

  后期养殖试验,结果增重率31.39%、饵料系数1.82、日成长率0.96%。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董聪彦分析结果表示,前期阶段鳗鱼拥有头水中型鳗快速成长的优势。前期阶段属于头水中型鳗,与后期阶段(鳗尾中型鳗)同样养殖一个月,成长比较结果,头水中型鳗日成长率为4.58%,其成长数据比鳗尾中型鳗0.96%,明显高出3.62%。
  4个月中期养殖之后,1号池日成长率为0.78%,都优于属于头水鳗组之2号池的0.74%及3号池的0.71%。董聪彦分析表示,该所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饲养太平洋双色鳗须勤于进行分养作业,有助于加速鳗鱼成长。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引述日本的资料指出,双色鳗是不好养的鳗种,稚鱼期常因寄生指环虫而导致摄食不佳,而且要注意氨氮和亚硝酸的浓度。也有报告指出,由于在腹腔内、鱼体与皮之间容易蓄积油脂,饲料中若添加鱼油会有含脂量过高的问题。就经营双色鳗养殖的业者而言,从白身苗到黑仔鳗的三个月是影响成败的关键期间,除了容易有指环虫寄生,换水率与光线等因素似乎也会影响成长与活存,还需更进一步的探讨。

  日本消费者已接受异种鳗口味
  2013年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中日方代表报告指出,日本鳗近年来价格高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据统计,日本蒲烧业者业绩平均大幅减少了大约40%,鳗鱼的消费只达三年前的三分之一,但日本国民是爱吃鳗鱼的民族,养鳗产业或许会缩小一点,但绝不至于消失,这是可以确信的。

  日本消费者对于异种鳗的推广,有赞成,也有怀疑,就在这种疑惑争论当中,无法全依赖高价格日本鳗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价位合理的双色鳗,成为几种异种鳗当中最受瞩目的一种。

  在今年的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里,与会者试吃评鉴结果,太平洋双色鳗(菲律宾黑鳗)蒲烧风味与日本鳗类似,肉质软,味道淡一些,皮厚Q,胶质丰富。且根据日本通路业者表示,异种鳗在日本消费市场接受度并不逊于日本鳗,台日双方都期望未来异种鳗可弥补日本鳗产能的不足。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则指出,日本四家养鳗业者与金中公司合作,经过一年的养成,于去年12月由池中收成1,500公斤(平均4尾/公斤)的双色鳗进行加工,并在超市、量贩店举办试吃会,消费者的评价都还不错。至于价格方面,之前首次开出的场边价大约是3尾公斤1,900日圆(约台币580元)、4尾公斤2,200日圆(约台币670元)、5尾公斤2,500日圆(约台币760元)。该公司表示,成品的价格应该在980日圆(约台币300元)左右,这是参考试吃会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在1000日圆(约台币305元)以下有购买意愿。金中公司预计不久即可收获1,000吨的双色鳗活鳗供加工之用。

  “淡水繁养殖中心今年将养成的双色鳗委托冷冻食品厂加工成蒲烧鳗,成品获得不错的评价,不过在肉质改善上仍有研究的空间。”杨顺德代理主任表示。

  目前双色鳗的收购价在400-500元,但日本贸易商在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中表示,异种鳗之合理价格应该在350元/公斤左右,双方对价格的期待有相当差距,未来日方是否会刻意压低异种鳗的价位,以争取更多的消费量及利润,仍有待观察。


  谢词
  本期报道由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杨顺德代理主任及董聪彦先生、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养殖经济与政策规划研究室研究生邱俊廷,鳗苗业者连日尧、张育诚,南瀛鳗鱼生产合作社秘书周志亮,养殖业者赖珏光等提供资料,特此致谢。

  

Wednesday, June 26, 2013

天意?

「無法再用以前的價格,提供好吃鰻魚飯給客人了」。位於東京神田小川町的百年老店「壽壽喜」,上月底關門,第四代老闆松下貴司嘆,鰻魚價格漲到離譜,鰻魚飯貴到客人吃不起,經營不下去。
東京鰻蒲燒店協會統計,二○○三年東京都內約一百卅家店,現在剩九十五家。
「壽壽喜」這家一九○九年創業的老鋪,是當地人氣名店,去年鰻魚苗大漲,夏季活鰻批發價是每公克四千四百九十二日圓,和五年前相比,翻了一倍。「壽壽喜」只好把烤鰻魚切小塊一點,夏季缺貨時,把鰻魚飯調漲九百日圓,一碗變三千日圓(約台幣九百廿三元)。客人吃不起,漸漸流失,之後降為每碗兩千五百日圓,也喚不回人氣。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討 論 區

鰻魚分好幾種 他說的是日本鰻
歐洲鰻比較便宜 台灣 則大部分改用小時候沒人要吃的鱸鰻了

鰻苗無法人工繁殖。就是抓不到鰻苗,所以才會貴翻天。有本事就發明人工繁殖法,保證賺翻。

鰻魚雖然可以人工養殖,但無法人工繁殖,必須從大海裡撈鰻苗回來養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18782/

 我要發言


 使用守則 


社 群 回 應
社群回應載入中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June 25, 2013

IUCN將日本鰻魚列入瀕臨滅絕物種

日本鰻魚可能被列為瀕危物種
 
  • 2013/6/24 (中廣新聞)
    • 日本媒體報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正在研究,將日本鰻魚列入瀕臨滅絕物種;IUCN將在七月一號到五號,召開專門會議討論。

      報導說,今年二月,日本環境省就已經把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而如果IUCN也認定的話,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至少能讓國際社會瞭解到日本鰻魚處境危險。

      據IUCN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當中,日本全國的日本鰻魚捕獲量,約減少了九成,而台灣與菲律賓的日本鰻魚,數量也大幅減少。專家認為,河流環境的惡化,以及濫捕,是日本鰻魚生存的最大威脅。

    Tuesday, June 18, 2013

    2013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


    今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主題涉及「政治」、「國家」、「工作」、「 語言」與「科學」...等,《世界報》如是評論:「古典而無意外。」

    文組考題:
    - 言語是否只是工具?
    - 科學只限於驗證出事實?
    - 試解釋笛卡爾著作«致伊莉莎白信»(Lettre à Elisabeth)的節選段落。

    經濟與社會組考題:
    - 我們對國家有什麼責任 ?
    - 因為缺乏認知,所以我們進行詮釋?
    - 試解釋安瑟倫(Saint-Anselme)著作«協和書» (De la concorde)的節選段落。

    自然科學組考題:
    - 我們是否能有無涉於政治的道德作為?
    - 工作是否能讓人獲得自我意識?
    - 試解釋柏格森著作«思想與動力» (La pensée et le mouvant) 的節選段落。

    考題原文請見:
    http://www.lalsace.fr/actualite/2013/06/17/et-voici-les-sujets-de-l-epreuve-de-philo


    (一)前言:

    - 言語是否只是工具?(Le langage n’est-il qu’un outil ?)

    - 因為缺乏認知,所以我們進行詮釋?(Interprète-t-on à défaut de connaître ?)

    - 我們是否能有無涉於政治的道德作為?(Peut-on agir moralement sans s’intéresser à la politique ?)

    這些是法國高中生今年在攸關大學入學的畢業會考(baccalauréat)中可能遭遇的哲學考題。

    自拿破崙時代起,哲學即被法國列為中等教育必修,也成為創始於1808年的高中畢業會考的科目之一,續至今日。現在的法國高中生,不論是文組、經濟與社會組、自然科學組,在高三那一年都必須修習哲學課程;在六月份的會考中,首先迎接的挑戰就是哲學。

    為何法國的高中生必須學習哲學?更根本的提問是:為何法國人需要哲學教育?與其就「何謂哲學?」的學科本位來回答這個關於教育目的的大哉問,不如從其高中哲學課程與畢業會考的內容來思索。

    (二)哲學教育的方式

    在一年的哲學課程中,法國高中生將面對從古希臘至當代的思想巨擘。但高中哲學課並非哲學史教學,教師與學生將從哲學家的思辯經驗中,討論各種概念,如:主體、理性、自由、信仰、慾望、語言、正義、國家、工作……等。哲學教師的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學習哲學思考」(apprendre à philosopher)甚於哲學知識的傳授。

    如果將哲學教育定義為「教授哲學」(enseigner la philosophie),那麼哲學課程就會被設計為:透過對哲學經典著作的學習,清楚地勾勒出某些出沒於哲學史的概念,並讓學生據此練習書寫。但哲學教育並非為了培養哲學專業工作者,而是培養思辯問題的能力——在思想的常與變中、在與人性有關的基本概念與問題中,創造問題化(problématisation)、概念化(conceptualisation)與論證(argumentation)的過程——這是包含閱讀、書寫與論辯的複合能力。與其說學生從哲學課習得「哲學家說了什麼」,不如說他們參與了一次次的哲學創造。

    既然哲學教育是培養學生進行問題化、概念化並加以論證的能力,四個小時的哲學會考,自然不是賣弄文筆的作文比賽,因為這有濃厚的知識性;不是天馬行空的各言爾志,因為獨立思考不能簡化為沒標準答案;不是競相出奇的故作驚人之語,因為創意不等於機智問答;也不是博學強記者勝的讀經檢定,因為這是奠基於知識、邏輯的創造與思辯。

    (三)哲學教育的目的

    由歷年的考題可以判斷,法國的哲學教育與現實絕不脫節——既然哲學是思考與人性有關的基本問題,哲學教育當然可以很當代、很本土、很政治。學生經由哲學課的洗禮,培育了人文條件、訓練了公民視野。他們在哲學教育中參與了如探險般的問題化、概念化與論證過程,學會了獨立思考,發展了理性判斷下的批判自由,並以之關懷個體與世界、他人、自身關係的意義。法國政府期待年輕學子練習運用理性,以了解這個複雜世界的經濟、社會、文化、倫理各面向的挑戰與取捨,並投身必要的公共辯論與政治抉擇、積極參與各種型態的民主生活。

    哲學教育的人文陶養,將孕育出富有知識性與理性的公民關懷。「願意對公共政策表達觀點」是公民的初步,法國社會更期待「思考我們/你們在說什麼」、「明白我們/你們在說什麼」成為普遍的現象——讓言說具有民主功能、公民意見有理性溝通的可能。

    根據法國教育部擬定的大綱,哲學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建立理性分析座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養具備知識性與當代性的公民。因為哲學教育,在法國的高中課程中,顯然可見一種對於知識份子的期許。教育所為何事?在文憑與就業之外,我們看到值得台灣欣羨之處。

    (四)臺灣斯土斯人

    台灣不只缺乏哲學的傳統,更缺乏哲學教育的土壤。本文之所以介紹法國的哲學教育,並非鼓吹直接引進高中哲學課程,更非暗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可以改頭換面便重新上市,而是呼籲我們必須對教育的目的重新定位。如果教育不是為了介入本土的當代課題、不是為了培養公民所需的人文條件,教育就會成為有力階級的利器——規格化地製造出一代代對政治冷漠無知的經濟動物。在驚嘆法國哲學會考所展示的知識高度之時,台灣的當務之急,是翻整出一片可以播下公民種子的教育土壤。

    本文改寫自舊作〈公民的搖籃——法國高中哲學教育觀察〉(2012.10.09發表於想想論壇)。

    【TEWA評論/2013.06.18/by 坂上&Kaientai】從畢業會考看法國高中哲學教育

    Saturday, June 15, 2013

    漫長而孤獨的路


    1. 學生物 生科 生技的人該去看一下
    2. 研究是一條漫長而孤獨的路, 特別是你看到的 別人卻故意忽視
        3. 指南針指的是方向 (direct) 但不是路徑 (pathway, trajectory)
        4. 救人生命可能最後是利益的盤算

    (以下文章摘自: http://www.wretch.cc/blog/precious214/14324807)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屬於一種隱性遺傳疾病,也稱是肝醣儲積症第二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肇因於第17對染色體基因異常,病人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 Acid maltase )而導致肝醣堆積,典型的表現會在一歲前出現肌肉無力、心臟衰竭等症狀。這些小朋友,每兩個禮拜要入院接受酵素補充治療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以確保體內的肝醣可以正常被代謝。酵素名叫做「Myozyme,在電腦系統中,還需要特定的密碼才能從藥局拿回這瓶藥物,全國目前最少十位病童。

        龐貝氏症是一種溶小體貯積症,全身的細胞都會受到影響,尤其以心臟及肌肉系統最嚴重。嬰兒型患者症狀在前幾個月就會出現,包括四肢軟弱、呼吸困難和心臟衰竭。患者看起來舌頭突出,心臟肥大,心電圖有典型的變化,包括P-R間距較短P-R segment (簡附正常心電圖)患者的智能發展正常,肝臟雖然會慢慢地腫大,其功能通常正常,也不會有低血糖象。通常患者在一歲前會死亡。晚發型患者,相對於嬰兒型患者,可能到成年後才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內臟的變化則不一定會發生。肌肉的症狀以下肢較為明顯,而且可能進行得很慢。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透過新生兒篩檢,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α-葡萄糖苷酶的酵素活性,可以檢測出嬰兒型龐貝氏症的患者。由於初檢時,篩檢中心會選取百分之一的新生兒進行複檢,所以如果接到複檢通知時,並不需要太緊張。以台大醫院94-95年的經驗來說,共已篩檢超過9萬名新生兒。進入複檢作業(須採第二次血片)的每10人中,有1人須進入確認作業(至醫院做確認診斷)。到目前為止,只有3人確定為龐貝氏症。總發生率粗估為三萬到四萬分之一

      是龐貝氏症這個罕見疾病,有相對的酵素補充療法可以治療,但是看到這些藥廠為此大發利市時,也引出許多後續值得探討的議題。譬如一瓶50mgmyozyme,健保價是33893台幣,依照治療指引裡面所說的,每一公斤需要20mg myozyme,而且每兩個禮拜要打一次,以5公斤的小寶寶來說,每次需要量是100mg,換句話說也就是2瓶的myozyme,每次的治療費用是67,786元,一個月就需要67786 x 2=135,572元。雖然健保有支付,但畢竟藥價成本並不便宜,可別忘記了,小寶寶可是會長大的,年紀越大所需要的myozyme就更多,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越高,這也難怪中橡(Synpac)的美國子公司估計未來17年能夠獲利140億到270億台幣。陳垣崇醫師當年拒絕藥廠的任職邀請,這種身為研究者的精神令人敬佩,但為了上市前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最終還是必須讓渡這些「龐大」的市場利潤給國際藥廠,醫療市場的商品化,從藥物還沒誕生就已經開始。

    Friday, June 14, 2013

    一閃一閃亮晶晶(二)•••

    各為鄉親鰻魚除了可蒲燒、清燉外,還可上Cell...

    前一篇2009在 
    Fish Sci.,  2013 上 Cell


    一閃一閃 亮晶晶 ...(http://pimpeneaucity.blogspot.tw/2009/11/blog-post_17.html)A novel fluorescent protein purified from eel muscle 
    (by Seiichi Hayashi1, and Yoshifumi Toda, from Fish Sci.,2009(75):1461-1469.)


    Cell, 13 June 2013
    Copyright © 2013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0.1016/j.cell.2013.05.038

    A bilirubin-inducible flurorescent protein from eel muscle

    • Highlights
    • A novel eel fluorescent protein UnaG belongs to th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 family
    • UnaG fluorescence is induced by a noncovalent ligand, bilirubin, a heme metabolite
    • The HoloUnaG crystal structure at 1.2 Å revealed a biplanar coordination of bilirubin
    • UnaG enab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bilirubin assa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Summary:
    fluorescent protein toolbox has revolutionized experimental biology. Despite this advance, no fluorescent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vertebrates, nor has chromogenic ligand-inducible activation or clinical utility been demonstrated.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aG, a fluorescent protein from Japanese eel. UnaG belongs to th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 (FABP) family, and expression in eel is restricted to small-diameter muscle fibers. O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in cell lines or mouse brain, UnaG produces oxygen-independent green fluorescence. Remarkably, UnaG fluorescence is triggered by an endogenous ligand, bilirubin, a membrane-permeable heme metabolite and clinical health biomarker. The holoUnaG structure at 1.2 Å revealed a biplanar coordination of bilirubin by reversible π-conjugation, and we used this high-affinity and high-specificity interaction to establish a fluorescence-based human bilirubin assay with promising clinical utility. UnaG will be the prototype for a versatile class of ligand-activated fluorescent proteins, with applications in research, medicine, and bioengineering.

    据日本《产经新闻》6月14日报道,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鳗鱼肌肉中的某种蛋白质与血液中的“胆红素”相结合可以发出绿色荧光。该结果已于13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CELL》电子版上。
      据透露,该项成果很可能会应用于对肝功能以及黄疸的高精度检查中。研究团队把鳗鱼命名为“UnaG”,但在鳗鱼体内如何运行尚未清楚。
      研究团队队长宫协敦史表示:“如果可以准确测量胆红素含量,将有助于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另外,在癌症手术中,也有可能使需切除的癌细胞发光。”
      研究团队研究了鳗鱼体内的5条小鱼,发现了形成荧光蛋白质的遗传基因。该蛋白质与血液成分起反应后发出绿色荧光,经检测,起反应的成分为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