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7, 2021

立法會二十二題:非法販賣瀕危物種的鰻魚

 立法會二十二題:非法販賣瀕危物種的鰻魚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保育團體於本年五月發表的報告指出,香港是極度瀕危及瀕危物種鰻魚的主要食用者和環球貿易樞紐,而香港亦是歐洲、北美洲和亞洲受規管鰻魚的主要非法販買樞紐。該報告亦揭示,二○二○年年中從全港食肆收集的鰻魚樣本中,有接近90%屬極度瀕危或瀕危鰻魚物種。此外,根據本港一間大學所作研究,二○一七年十一月及二○一八年二月從兩大連鎖超市收集的鰻魚樣本當中,有45%屬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極度瀕危歐洲鰻鱺物種,而其貼上的食物標籤或不正確。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十年,每年當局檢獲進口香港的極度瀕危及瀕危物種鰻魚的數量為何,並按(i)鰻魚所屬物種的學名及(ii)其來源國列出分項數字(以表列出);
 
(二)過去十年,每年當局檢獲擬從香港出口/轉口的極度瀕危及瀕危物種鰻魚的數量為何,並按(i)鰻魚所屬物種的學名及(ii)其出口/轉口目的地國家列出分項數字(以表列出);及
 
(三)為打擊受規管鰻魚的非法販賣,以及預防市民無意中購買了瀕危鰻魚的產品,政府會否修訂《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以規定預先包裝的鰻魚產品的食物標籤,必須提供有關(i)鰻魚所屬物種的學名及(ii)其生產方法(例如野生或養殖)的資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保護瀕危物種,透過《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條例》),嚴格規管瀕危物種貿易,以在本港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公約》)的規定。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一直與香港海關緊密合作,在各進出口管制站打擊瀕危物種的非法貿易。
 
  鰻魚(鰻鱺屬,Anguilla spp.)有多個品種,當中只有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被列入《公約》附錄II而受《條例》規管。進口源自野生的活生歐洲鰻鱺需要取得漁護署簽發的進口許可證及出示由出口地有關當局簽發的出口許可證。至於非活生的歐洲鰻鱺則不需要漁護署簽發的進口許可證,但仍須出示由出口地有關當局簽發的出口許可證。其他品種的鰻魚,例如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並沒有被列入《公約》附錄,因此其進出口並不受到《條例》規管。
 
  漁護署亦有從本地零售市場採集加工鰻魚產品樣本進行檢驗,如發現有樣本含有受管制的歐洲鰻鱺會作出調查及跟進行動。同時,漁護署已向本地業界加強有關進出口規定的宣傳教育工作,並會與香港海關加強執法,共同打擊瀕危物種(包括歐洲鰻鱺)的非法貿易。
 
(一)由於只有歐洲鰻鱺為《條例》列明物種而需受到貿易規管,漁護署並沒有其他非列明物種的檢獲數字。過去十年非法進口歐洲鰻鱺的檢獲數字如下:
 
年份出口地檢獲數量(公斤)
2011(沒有檢獲個案)(不適用)
2012(沒有檢獲個案)(不適用)
2013(沒有檢獲個案)(不適用)
2014摩洛哥及荷蘭活體鰻魚苗(含載水重量):230
製成品(淨重):5
2015(沒有檢獲個案)(不適用)
2016摩洛哥及西班牙活體鰻魚苗(含載水重量):121.7
2017摩洛哥、西班牙及葡萄牙活體鰻魚苗(含載水重量):116.42
2018葡萄牙活體鰻魚苗(含載水重量):206.46
2019美國急凍品(淨重):25 260(註)
2020(沒有檢獲個案)(不適用)
註:這些急凍歐洲鰻鱺因沒有出口地有關當局簽發的出口許可證而遭檢獲。

(二)過去十年香港並沒有檢獲非法出口/再出口歐洲鰻鱺的個案。
 
(三)就問題的第(三)部分,食物及衞生局表示《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就預先包裝食物標籤的規定是參考國際標準來訂明,旨在讓消費者掌握個別食品的名稱、配料表和製造商或包裝商等資料,而不會涉及所屬物種的學名、野生或養殖等資料。漁護署除了會繼續與香港海關緊密合作外,並會加強有關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醒本地業界須遵從相關的進出口規定。例如,今年七月漁護署便在食物安全中心舉行的業界諮詢論壇中向業界闡述與歐洲鰻鱺貿易的有關規例。
 
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6分

日本水產流通法適用之規制對象種類

 日本水產流通法適用之規制對象種類

為扼阻國內外違法捕撈水產品在日本市場流通而制定的水產品流通優化法「第四次檢討諮詢委員會(委員長北海道學園大學教授濱田武士)於今年8月19日召開,會中對該法適用之規制對象魚種作出最後決定。國內水產品,即指定之第一類水產動植物有鮑魚、鰻魚(魚苗)、海參等,國外水產品(指定之第二類水產動植物)則有秋刀魚、魷魚、鯖魚、真鰮等四種,而且不論是國產品還是進口品,由指定對象魚種為原料的加工品也在限制之列,此次諮詢委員會彙整之結論如表所示。此一結論自9月中旬起開始進行公共意見徵詢後,提11月份召開之水產政策審議委員會審議,於2022年12月開始生效實施。

此次委員會有鑑於水產品流通優化法已於2020年12月通過並公布,並即將於2022年12月生效實施,其規制之對象魚種有檢討並決定之必要,第四次諮詢委員會之檢討結果,在國內水產品方面,根據考量包括經常被盜捕的魚類等4個選擇標準(表參照)後,決定除了從一開始就鎖定的鮑魚與海參外,也決議將鰻魚魚苗,即玻璃鰻也納入指定對象魚種中。而利用這些指定對象魚種(主要原料成分佔50%以上)的加工品也是規制之適用對象。鮑魚與海參從明年12月法之生效施行之同時即為規制對象魚種,而玻璃鰻則因新修訂之漁業法中有關強化罰則自2023年才適用,因此玻璃鰻將俟強化罰則生效2年後,即2025年12月起才生效實施。

被指定之對象魚種,使用包括漁民作業或流通商交易之通報編號或交易日期與發貨編號在內的16位捕撈編號,以作為識別該魚是否合法捕撈外,捕撈同一魚種之漁民與處理同一物種之流通業者均有義務儲存漁獲與交易紀錄。在執行方面,除了推動電子數位化以減輕現場之工作量外,也允許使用現有傳票(單據)進行傳輸。

再者有關進口水產品方面,指定之對象魚種有4種。鯖魚則包括大西洋鯖等所有鯖魚類為對象,魷魚類也不問種類均含納在內,而使用4種指定對象種為主原料魚之加工品(含20%以上)也在限制之指定對象內。被列入指定之對象魚種,於進口時必需附上原產國(出口國)的證明書,至於經由第三國進口之水產品與其加工之製品,其相關執行方法有待再檢討後再決定。

此次之諮詢會在檢討進口水產品時,鮑魚為韓國水產養殖之主流物種而被擱置,而玻璃鰻的進口則因目前正在與台灣等國家建立國際框架而被排除在指定對象種外。此外,委員對鯖魚之進口表達擔憂:「包括如大西洋等鯖魚的進口量很大,相關業務的處理程序將會變得很複雜。」要求執法要考量營運實務的意見。

該法實行後,每2年將進行一次指定標準與指定對象魚種的檢討與審視,以達到杜絕IUU漁撈之目的。根據彙整此次會議之水產廳加工流通科科長五十嵐麻衣子表示:「承蒙委員惠示了諸多卓見,彙整之決議可說是一項新的舉措,因此從現在開始將是一個新的開始,為了不讓違法捕撈之水產品能在日本市場流通,流通優化法不能流於畫餅充飢之形式法,要一面得到產業現場的通力合作,一面營造有機能的機制。」

34706

鰻魚時令季節原來非夏季

鰻魚時令季節原來非夏季!現在才是開始吃極品天然鰻魚之時

 鰻魚時令季節原來非夏季是秋天!稍為熟悉日本文化的人,會知道日本人愛在夏天「土用丑日」吃鰻魚,說是營養豐富可以預防夏天中暑,但其實真相不是這樣。東京葛飾柴有250年歷史的鰻魚名店「川千家」,10代目的天宮久嘉表示鰻魚的真正時令期是由現在10月中開始。

當中原因是天氣冷的話,鰻魚為了耐寒會在體內累積脂肪,所以秋天吃會更多油脂更美味,但日本吃到的鰻魚大部分都是養殖,而養殖的水溫不會怎樣變化,就沒有了時令的概念,但如果是天然鰻魚,最好就是秋冬時期吃。此外其實「土用丑日」一年有4-5次,剛過去的10月20日正是秋天的土用丑日,大家以後吃鰻魚的話,記得不要搞錯時令期了。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543558116002701

鰻苗漁季逼近! 2021年鰻苗漁況的預測

 鰻苗漁季逼近! 2021年鰻苗漁況的預測

<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2021年10月5日號>
1.2021年漁期延續去年,連續2年鰻苗豐收,請問您對接下來即將到
來的鰻苗魚季的預測看法為何,其中理由是甚麼?
答:如果以過去10年,東亞四國日本鰻苗的平均年捕撈量45公噸為基準,超過此值定義為豐收,低於此值定義為歉收。則過去連續2年鰻苗是豐收狀態,今年我的預估則是歉收,具體捕撈數量則不易預估,最大的可能性是低於40公噸吧!主要理由是根據歷史紀錄,並無連續三年豐收的情況發生。
2.去年漁季一開始抓到的鰻苗體型是偏小的,魚體偏小的原因是甚
麼?此外,台灣的捕撈時間開始的比較早,是不是可以跟11、12月
份的台灣的降雨情形作整體的分析預測?
答:本實驗室曾做過研究,若是當年洋流(北赤道洋流、黑潮)流速偏快,則台灣鰻苗平均體長會偏小,反之則會偏大。台灣的鰻苗捕撈時間開始的比較早,是因為距離產卵場較近,成長較快的柳葉鰻會較早變態為玻璃鰻,進入台灣地區,與11、12月份台灣的降雨情形無明顯關聯。
3.今年反聖嬰現象及聖嬰現象的發生機率,預測發生的機率低。這對
於鰻苗的捕撈是否會帶來好的影響?另外,聽聞舊曆過年如果是在1
月的話,鰻苗多半會豐收,請問您知道這個因果關係嗎?(※添付資
料参照、※2022年農曆過年是2月1日)
答:根據統計,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會不利於鰻苗輸送,對於鰻苗的捕撈量可能會帶來稍微負面的影響。另外,舊曆過年的時間早晚,是因為閏月的關係 (平均19年7閏),這是人為調整的手段 (平衡陰曆與陽曆的月時間差),與鰻苗豐收與否無關。
4.無關鰻苗豐收與否,重要的是資源保護。在台灣有沒有比較特別
的資源保護措施,或是比較有效果的資源保護方法,請說明!
答: 台灣目前野生鰻於資源量稀少,確實需要保護,但是目前並有沒有比較有效果的資源保護方法,我個人希望東亞各國能全面禁捕野生成鰻,讓種鰻能降海產卵,這是最有效的資源保護方法。
5.最後,日本養殖新聞登載上個漁季台灣的捕撈量5.7噸,入池量4噸,本刊想請問韓老師的看法為何?
答:台灣沒有精準的捕撈量與入池量統計,我個人認同日本養殖新聞登載,上個漁季台灣的捕撈量5.7噸,入池量4噸。

肥美鰻魚留台灣 蒲燒鰻內銷暴8倍

 

疫情難出口!肥美鰻魚留台灣 實惠蒲燒鰻內銷暴8倍

 新聞台
  • A-
  • A
  • A+

記者華舜嘉、鄭偉宏/綜合報導

今年中秋許多人只能在宅在家烤肉,為了增加儀式感很多人多會買比較貴一點的食材,例如過往總是銷往日本的鰻魚。實際上現在正是在台灣吃鰻魚的好時機,因為疫情今年難以出口外銷,因此大量肥美鰻魚都留在台灣,價格就比過去便宜不少,截至八月為止蒲燒鰻內銷量就比去年整年多出8倍。

 ID-3326821

▲因為疫情今年難以出口外銷,大量肥美鰻魚都留在台灣。

這麼多不同的鰻魚料理您見過嗎?

口湖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會把牠先切。」

除了最常見的蒲燒鰻,烤箱180度加上預熱共12分鐘。

 ID-3326842

▲生鰻汆燙過後,沾醬就能引出鮮美。

口湖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如果你都不會做,什麼口味的都不會,我們全部給他汆燙的。」

還有這種生鰻,汆燙過後看得出他Q彈口感,沾醬就能引出鮮美,中秋節應景你也可以直接串,上烤盤再刷醬。

口湖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就是烤到上色就很好吃了。」

雲林口湖遊客中心推出鰻魚新吃法客人很買單。

 ID-3326822

▲有北部遊客專程為了要吃不同的鰻魚料理,而前往雲林吃。

口湖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點鰻魚比例大概有高達80%,我們這樣一推出之後竟然吸引到北部遊客,親自打電話來說我就是要去吃你們鰻魚不同的料理方式,代表什麼?代表在國內也是有這樣的消費市場需求。」

會大力推廣是因為今年特別適合在台灣吃鰻!

 ID-3326823

▲7、8月大雨反倒幫助降溫造就養鰻的舒適環境。

爭吃飼料活潑來勁兒!雖然今年五月過熱乾旱,但7、8月的大雨反倒幫助降溫造就舒適的環境,台灣不少第二代年輕人還用科學方法監測水質。

養殖場業者林俊名:「這樣算正常,PH值算正常。」

 ID-3326843

▲養殖場把關各項數值,讓今年的鰻魚個個鮮美。

養殖場嚴謹把關氨亞硝酸與PH值,都讓今年鰻魚個個鮮美擁有「嬰兒肥」,但今年卻反倒出口卡關。

養殖場業者林俊名:「疫情前的話外銷的量,本身我的話應該都可以到達10-20噸以上,今年到這個時候只銷了差不多5噸左右,(轉型)做成加工食品然後自產自銷這樣。」

 ID-3326844

▲碰上難題,業者決定轉型開始做起加工品。

第二代接班後碰上難題,決定轉型開始做起加工品,自立品牌拚國內市場。

養殖場業者李龍嘉:「每一種規格有大有小,我們都會分好。」

 ID-3326824

▲去年碰上鰻苗減少以及疫情,出口量大幅減少。

而加工品也成了各大養殖場自救方式!根據統計台灣在全盛時期每年銷往日本的活鰻與蒲燒鰻總計高達3-5萬噸,但去年碰上鰻苗減少以及疫情導致出口停滯竟然銳減到只剩1400噸,轉戰國內市場才勉強有了起色,以蒲燒鰻來說過往頂多每年內100-200噸,去年增加到約500噸,今年光是1-7月則是跳增到3500噸。

雲林縣口湖鄉農會理事長李建宏:「到目前8月統計起來已經超過4千噸,所以我說預計到今年年底,蒲燒鰻國內市場可能會5千噸以上。」

 ID-3326826

▲今年鰻魚在國內量多價格又實惠。

鰻魚在國內打開市場也是因為量多價格實惠,以活成鰻來說池邊價最高曾經來到每公斤1600元左右,去年年底掉到700上下今年更是只有300-500元,而蒲燒鰻去年每公斤還要1800到2000元左右,今年1300到1500就能吃到。

 ID-3326827

▲活鰻工序相當繁雜,經過層層關卡才進到消費者口中。

消費者算得精深知此時吃蒲燒鰻最划算,因為工序相當繁雜我們就來帶您大公開,活鰻必須先冰鎮、剖殺人工一根根去刺後,還要再清洗與與按摩幫助吸收醬汁,然後先烤魚皮接著翻面再進烤爐把油逼出,而且還要再蒸過一遍才上醬汁,但刷醬竟然得要三次幫助入味,才是我們市面上看到的顏色,最後預冷才送進冷凍庫。

口湖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我們10公斤的鰻魚經過加工後可能只剩下6公斤,因為要去頭去骨,那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你就不能以池邊價的價格來看待蒲燒鰻的價格。」

 ID-3326828

▲鰻魚跟其他魚類相比,已經安全好幾倍。

雲林縣口湖鄉農會理事長李建宏:「蒲燒鰻最重要牠的食安就是比一般魚類都已經安全好幾倍,沒有藥物殘留逐批檢查就對了,所以說他是很嚴格,到消費者口中至少要檢查三遍以上。」

疫情雖然打亂出口卻促成了國人吃鰻的好時機,間接打開國內的鰻魚市場。

Tuesday, September 28, 2021

日本鰻魚處理協會強烈反彈將玻璃鰻列入"水產流通適用法"

 日本為消除非法捕撈水產品在其國內流通而頒布之「關於指定水產動植物在國內適當流通之法律(簡稱水產流通適用法)」將於2022年底生效實施。有鑑於此,今年5月17日開始召開委員會討論適用目標魚種的選擇標準。在第一次委員會議上與會委員表示除了鮑魚與海參外,日本鰻仔稚魚(玻璃鰻)也應該列入適用該法之指定對象魚種,日本鰻魚處理協會理事長森山喬司表達了強烈反彈之意見,並表示:「日本國內鰻魚養殖業認為不可行而無法接受。」

去年12月1日開始生效實施之修訂漁業法中,日本鰻仔稚魚、鮑魚與海參被指定為「指定水產動植物」,對沒有漁業權的人違反捕魚禁令(偷獵),強化其刑責為處以3年以下之徒刑或課以3,000萬日圓以下之罰金。然而鮑魚與海參執行之日起就可強化其罰則,但日本鰻仔稚魚之捕撈並沒有漁業權而是以特殊捕撈許可證方式採捕,因此必須將其轉為知事許可漁業並授予漁業權之後才可適用該法,也就是2023年12月1日起才可適用強化罰則之新法。而於一年前生效的「水產流通適用法」要求,除了納入新修訂「漁業法」的概念外,也應透過日本國內選定之「指定第一類水產動植物」,於流通交易時必須記錄其漁獲號碼及交易量,在國際上,則要求選定「指定的第二類水產動植物」,於流通交易時必須附上由外國政府相關機構所簽發的證明書等,違反時將課以必要之罰則。雖然於5月17日召開的第一次檢討會議中,有數位委員建議可以將同為新修訂漁業法列為「指定水產動植物」的鮑魚與海參作為水產流通適用法之目標,日本鰻仔稚魚則一經過渡到知事核准的漁業後,也一樣可納入適用目標。但是一向致力於優化日本鰻仔稚魚交易的社團法人鰻魚處理協會理事長森山表示:「將鰻苗列入新修訂之日本漁法中指定魚種一事無可厚非,但是於水產流通適用法中列為指定魚種,則對鰻魚產業界而言無異於自投羅網,將陷整個鰻魚界於動盪中」而堅決反對。他反對的原因有數個理由,但最重要是鰻魚養殖業在日本國內外已建構了特殊分工體制。供給養殖日本鰻給日本鰻魚市場的是日本、中國與台灣等東亞三國,在人工種苗還遙不可及之情況下,日本鰻鰻苗幾乎100%是來自天然採捕所提供。然而作為鰻苗之玻璃鰻幾乎還沒有游泳能力,因此每年隨著海潮流之變動,各地鰻苗採捕量多少隨之急遽變動。因此日本國內而言,鰻苗除是跨縣市的靈活調度外,也跨國間進行鰻苗進出口交易,也就是向需要的養殖業者或國家提供鰻苗。因此假定將鰻苗列入水產流通適用法之指定魚種時,該法要求要附上交易紀錄與採捕證明書才可流通,因為鰻魚業界間的機能尚不健全,就實務上而言,要達成要求是有困難的。

該協會之會員已涵蓋日本國內80%以上的鰻苗交易者,作為該協會的代表,他認為「在日本國內幾乎已沒有偷捕鰻苗之行為」。而領有特別採捕許可證的採捕漁民漁獲報告之所以與養殖業之入池量有不同,這是跨縣市間鰻苗的互通有關,但在採捕表上無法彰顯出來,因而造成目前養鰻產地之入池量實態與各界許可之鰻苗採捕量間有很大之偏差。即使今後將鰻苗採捕改成知事許可之漁業,漁業權之設定是根據當地之業界與當地之利益要求而設定,因此該協會不認為特別捕撈許可所造成之扭曲現象不會因此而得到匡正。當然如果水產廳能強力輔導的話,可以匡正也不一定。

另一方面國家間之移動方面,以日本最大進口之中國而言,要求其發行合法捕撈或交易之證明書可能就行不通,因此如果因實施水產流通適用法致鰻苗不能進口日本的話,像前年或今年日本鰻苗漁況不佳的話,則日本國內養鰻業者就沒有辦法得到入池所需之足夠種苗。

另外,鰻苗之流通並不是入池鰻苗之最終形式,此一事實也使得建立交易紀錄有所困難,鰻苗在放養之過程中,混合放養到養殖池之適當容量是很自然的事實,依其成育速度而選別分養的履歷管理也就複雜化,實務上對養鰻業者而言,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因此該理事長表示「如果水產流通適用法將鰻苗指定為對象種,日本養鰻業者將受到很大衝擊,日本的養鰻業者及整個日本鰻魚產業界都應避免這種情況」。

日本水產廳公布「2021年日本鰻稚魚放養量及交易價格變化」

 日本水產廳於7月2日公布「日本鰻稚魚放養量及交易價格變化」之最新資料。

根據該資料顯示,2021年漁期(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的交易價格(放養價格)為平均每公斤132萬日圓,較前一期下降8%,為過去7年來之次低。

不同於鰻苗雖豐收但受到行情過熱影響,以致2020年漁期最終價格達每公斤300萬日圓左右,2021年漁期因屬豐收年的隔年,初期的交易價格低於100萬日圓,而成為導致平均價格下跌的主因。

根據財政部貿易統計的進口價格進行反推後可知,日本國內採捕的平均交易價格約150萬日圓左右;而自中國及台灣進口的CIF(含運費與保險費)價格平均為94萬日圓左右,據此推算,其放養價格約平均100萬日圓左右。

雖說如此,相較於制定放養量上限之前未達100萬日圓水準,仍舊算是高價。再加上消費量急遽擴大的結果,導致供應不足,以致今年春季起,活鰻及蒲燒製品便持續維持不易入手的情形。

另一方面,本漁季進口品的運輸路徑亦有所變化。不論是自台灣走私至香港或為逃避關稅而自中國大陸經香港出境的數量都較往年為少。前者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空運班數減少及台灣國內強化取締之影響;後者則是受到中國國內強化取締及香港國安法等相關因素之影響所致。

因此,台灣能循走私途徑出口的數量有限,導致當地被迫將鰻苗放養入池,俟成長至可出口的黑子後再說;中國方面則多不經香港,改由國內海關合法管道出口至日本。

再者,2021年漁期日本國內的鰻苗放養量為18.3公噸(放養量上限為21.7公噸),略高於過去6年的平均放養量(17.9公噸)。

34604

日本農林水產部舉辦鰻魚現況學習會

 夏天的土用丑日(7月28日)即將到來,日本水產廳特別於農林水產部為記者們舉辦有關鰻魚現況之學習會。由增殖促進組栽培養殖科科長櫻井政和以「關於鰻魚的現況」為題進行解說。櫻井科長就鰻魚業界所處之現況及為促進鰻魚資源之永續利用,水產廳進行中之各種保育措施進行說明,首先他言及鰻魚之生態特性尚未究明之處頗多,因此其管控等因應措施與其他魚種不同,資源管理十分困難。迄目前為止雖然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之證明。但有關鰻苗之採捕管理措施及其生息環境之改善措施等是基於唯有針對管理之對象魚種資源管理採取「預防原則」,即為避免資源陷入不可逆轉前採取必要之因應措施。

接著他說明引發推動預防原則是肇因於日本鰻苗採捕量有下降之傾向,他以近年來日本鰻養殖之入池量與鰻苗供應量變化的年別推移、養殖具體方法與種類、以及國內外的資源管理等來說明。

就鰻魚有關之國際情勢而言,他則介紹了華盛頓公約(CITES)對鰻魚的討論,始於2018年7月召開之CITES第30屆動物委員會,要求對日本鰻苗實施「鰻苗貿易可追溯性」,以改善鰻苗貿易之透明度,然而實質上是「鰻苗貿易統計顯示日本鰻玻璃鰻苗雖然由香港進口,但香港並沒有任何養鰻產業,而是因為台灣禁止其鰻苗出口,致其國人採捕之鰻苗經香港進口到日本使然。因此農林水產部首先與經濟產業部合作,將日本對台灣實施鰻苗禁運予以解除,打開日本政府可以就鰻苗進出口與台灣直接打交道,今後日本將本於此一實況,說服台灣解除鰻苗出口之禁令」。加上為了消除日本國內鰻苗採捕量與入池量間之差異,日本於去年起將日本鰻苗採捕業由都道府縣管理改為知事許可型之漁業。另外農林水產部也與環境部、國土交通部,實行日本鰻成育場環境改善之相關措施。

再者,日本鰻苗最令人擔心的是其是否被列入CITES附錄書,以進行貿易管制問題的議論,則由於新冠肺炎擴大流行、國家間移動困難,致2020年CITES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完全陷入停止狀態。然而將於明年(2022年)召開之締約國會議討論目前已以線上形式重新開始。近2年,儘管對日本鰻苗的資源危機的擔憂已稍微消退,但日本鰻被CITES指摘鰻苗之國際貿易欠缺透明性一事,只有解決一半而已,為了不要陷入歐洲鰻飛蛾撲火般的被CITES附錄書所登錄,日本鰻有緊急因應之必要吧。

日本將鰻苗指定為水產流通適用法之規範對象魚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分會(WWF-Japan)與其他2個NGO團體於今年7月19日合辦「日本鰻鰻苗違法採捕與流通研討會」,邀請對鰻魚學有專精之中央大學法學院教授海部健三演講,他指出日本國內鰻苗流通管道之所以不透明路徑增加的原因,是由於「縣外銷售管制」問題使然,強調有必要廢除此一管制,另外他認為要根除鰻苗之違法採捕問題,將鰻苗指定為水產流通適用法之規範對象魚種十分重要。他於有關「日本國內鰻苗違法捕獲與流通現況」的談話中,對鰻苗產生違法之狀況進行整理,指出日本國內鰻苗之採捕中存有經許可捕撈但沒有漁獲報告與盜捕2種情況外,也有許可捕撈而且以正規路徑通報數量等3種情況,這是一個大問題。之所以會如此,其根源是「縣外銷售管制」,因為鰻苗採捕業者循正規路徑通報,其售價不得不依養鰻業者訂定之便宜價格,有被壓榨的感覺,為匡正此一問題,採捕業者才會尋求增加不透明之銷售管道。

各都道府縣正準備在2023年12月前將日本鰻苗轉移到知事批准的鰻魚苗漁業,但許多設有「縣外銷售管制」之都道府縣擁有「與現在相同的特別採捕許可」,他警告如同目前情況的結構性問題可能會延續。雖然可以透過流通適用法之施行將日本鰻鰻苗指定為適用魚種,將所有違法的鰻苗一網打盡,但由於養鰻業界的強烈反對,因此「鰻苗列為指定魚種與否」迄今為止還處於微妙不明的局面。從流通適用法施行之目的是「保護消費者免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IUU漁撈的法律」角度來看,他認為「如果日本鰻苗不列為流通適用法之指定適用對象魚種,要流通適用法何用?水產廳應如何自處?」

另外,隸屬於管理與監控野生生物貿易的非政府組織(NGO)TRAFFIC的白石廣美及水產物流通適用法法制化檢討委員並隸屬WWF-Japan氣候能源與海洋水產組成員植松周平二人,分別以「鰻魚的國際貿易現況與挑戰」及「水產流通適用法的作用與理論」提供研討會之討論話題。植松周平認為理論上水產流通適用法應該適用於所有水產物種(而非只指定物種),只是驟然適用於所有物種有其實質之困難,因此要公平、客觀且透明的選擇IUU漁撈明確的魚種作為指定適用對象魚種。另外他也建議雖然適用之初不得不縮小適用對象魚種,但仍應作成適用於所有魚種之適用路徑藍圖。

日本、韓國與台灣共同聲明「日本鰻之國際資源保護管理」

 日本、韓國與台灣等3國於今年3月27日以電子郵件共同聲明並公布第14次非官方「日本鰻之國際資源保護管理」有關協議結果,並決定為取得鰻魚保護與管理的科學性建議,將於年內召開第一次鰻魚相關科學家研討會,爾後也決定定期召開。事實上,此一科學研討會原本於2020年春天就有召開之計畫,但因最近2年均受新冠肺炎疫情擴大感染與流行而延期。據日水產廳漁場資源生態組保護科表示「此一科學研討會之召開地點,會議採公開或非公開之方式辦理,正在洽商討論中」。此3國曾於2018年9月共同舉辦過一次非正式的「日本鰻科學家區域研討會」,三國之科學家分享了當時對日本鰻的最新研究成果與交換相關資訊,並就日本鰻苗資源保護管理達成「有待提升」之共識,維持鰻苗入池量限制即為此一共識之實踐策略之一。

此次之日本鰻科學會議與2018年之科學家區域研討會不同,其目的是獲得有關鰻魚保護與管理措施的科學性建議。畢竟現行入池量是以2014年鰻苗漁期(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採捕量之80%設定以來,一直沒有改變,是到了檢討是否有修正必要的時候。

另外此一共同聲明也同意日本鰻苗2022年漁期入池量限制維持2020年漁期之水準,即日本21.7公噸、中國36.0公噸、韓國11.1公噸、台灣10.0公噸。至於2021年漁期日本鰻苗(玻璃鰻)之採捕量方面,日本為11.1公噸(迄4月底為止之速報)、台灣5.7公噸(2月底之速報),韓國2.5公噸,日、韓、台之入池量則分別為18.1、7.3、3.3公噸。

又自2015年起就放棄出席4國非官方協議會之最大養鰻國中國,今年依然沒有出席。

Investigating the transcriptomic and expression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exist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a primitive teleost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Investigating the transcriptomic and expression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exist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a primitive teleos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Marine Biotechnology. We encourage you to have the paper broadly known to your colleagues such that they may read and cite the paper. Working together, we will enhance the impact of the journal. We appreciate your continued support by contributions of high-quality papers to Marine Biotechnology.
Please remember to quote the manuscript number, MBTE-D-21-00089R1, whenever inquiring about your manuscript.








Sunday, August 29, 2021

Stimulatory Effects of Androgens on Eel Primary Ovarian Development - from Phenotypes to Genotypes

https://www.intechopen.com/online-first/78202

Stimulatory Effects of Androgens on Eel Primary Ovarian Development - from Phenotypes to Genotypes

Abstract

Androgens stimulate primary ovarian development in Vertebrate. Japanese eels underwent operation to sample the pre- and post-treated ovarian tissues from the same individual. Ovarian phenotypic or genotypic data were mined in a pair.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itial ovarian status (determined by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 presented as a probability density of oocyte size) and the consequence of androgen (17MT) treatment (change in ovary) has been showed. The initial ovarian status appeared to be important to influence ovarian androgenic sensitivity. The initial ovary was important to the outcomes of androgen treatments, and ePAV (expression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is existing in Japanese eel by analyze DEGs; core, unique, or accessory genes were identified, the sensitivities of initial ovari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We speculated the importance of genetic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n the variations of phenotypes by 17MT, and transcriptomic approach seems to allow extracting multiple layers of genomic data.

Friday, August 13, 2021

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簡介

保護棲地的配套管理

  因鰻苗之人工繁殖培育上有諸多瓶頸,所以目前市面鰻魚養殖戶之鰻苗均取自天然苗,也因為僅需簡單手抄網即可捕撈高單價鰻苗,所以也吸引許多民眾亦趁此短暫漁汛期間,與漁民爭相捕撈,造成來游的鰻苗資源遭受到極大的漁獲壓力。依據本會漁業署委託學者辦理研究計畫,顯示近年臺灣河川的鰻魚數量有普遍減少的現象,其原因仍不確定,但與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大量捕撈鰻苗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連,而為因應鰻魚資源日漸減少,保育工作則是刻不容緩。

  爰除了管制鰻苗捕撈,讓部分鰻苗得以溯河洄游成長,增裕鰻魚資源外,為了讓鰻苗成長為性成熟之成鰻,並使成鰻得以降河產卵,本會漁業署同時輔導 13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漁業法規定公告轄屬至少一條河川之中下游流域,全年禁止以任何方式捕撈鰻魚 (禁捕鰻魚河川彙整如附圖) ,尤其宜蘭縣更公告全縣境內河川全流域禁止捕撈鰻魚,以進行鰻魚棲地保護工作。




Tuesday, August 10, 2021

「鯰魚效應」讓鰻魚0死亡?胡說八道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23bus004/?fbclid=IwAR1m2VaNr2bMm8KI0juZUEMnXp7OjV64CoW-9f8i__2MbydXwHvbLF-GMkM

活鰻搭飛機出口日本,如何保持0死亡率?江湖傳說指「在魚群中放幾條鯰魚,魚群為躲避鯰魚會不停游動,到埠時仍保持活跳跳狀態。」對此,「鰻魚女王」旺生企業董事長郭瓊英直言:「胡說八道!」在本刊追問下,她不藏私傳授活鰻運輸0死亡率的商業祕訣。

午夜12點,一輛載滿冰磚的卡車駛入旺生位在桃園市大園區的鰻魚包裝廠,司機掀開蓋住冰塊的帆布,用超大型鐵夾將大型冰磚卸貨至預備位置,空氣中頓時飄出一股寒意,這就是準備用來強迫鰻魚進入冬眠狀態的祕密武器。

當工人完成選別工作,正在休息室吃麵喝茶聊天,唯獨郭瓊英一人來回巡視選別池,只見大型水柱持續沖水,池中鰻魚像著了魔似地不停游竄,「鰻魚運輸能存活的訣竅就是空腹,透過沖水刺激,讓鰻魚一直處於運動狀態,把肚子裡飼料消耗掉或把髒東西吐出來,才能降低運輸的耗損率。」

清晨4點,工人即使睡眼迷濛,卻1分鐘也不敢多耽擱,趕緊將冰塊投入池中,為了增加和魚群接觸的表面積,還得持起超重木槌將冰塊擊碎,待8座選別池皆投入冰塊後,活鰻從不斷扭動身軀到呈半麻痺狀態;此時,眾人分工合作,有人折妥紙箱、有人搬來氧氣筒、有人持電鋸將冰磚切成15公分大小立方體。

被冰塊凍暈的鰻魚,暫時失去活力。
工人持電鋸將大型冰磚切成適當大小備用。
撈起的鰻魚持續使用冰塊冰鎮。
被冰塊凍暈的鰻魚,暫時失去活力。
工人持電鋸將大型冰磚切成適當大小備用。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包裝產線正式啟動,2位工人進入激「凍」池,將呈現半暈麻痺的鰻魚撈進大水桶,接著磅重、裝入大型透明塑膠袋,郭瓊英站在最核心位置,拿著勺子舀起一杓預切冰塊磚水放入裝滿鰻魚的塑膠袋,才交給員工打入氧氣,最後封口裝箱。

「鰻魚在進入冬眠狀態時,所需的氧氣最少,冰塊的量要維持到運輸至國外,當冰磚化掉後鰻魚也剛好甦醒。」突然有員工貪圖方便,將還未裝入紙箱的鰻魚袋暫放地面,郭瓊英急得大聲制止,「地板溫度較高,會加速袋內冰塊融化速度,這樣是撐不到日本的,要講幾次?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

在袋中打入氧氣,延續鰻魚生命。
郭瓊英親自掌杓,將裝袋鰻魚額外放入一杓冰塊水。
在袋中打入氧氣,延續鰻魚生命。
郭瓊英親自掌杓,將裝袋鰻魚額外放入一杓冰塊水。

正因為霎那間的功夫就能決定鰻魚「活」與「死」,為保護鰻魚,郭瓊英的焦急全寫在臉上,事後她忍不住自嘲:「在現場我就像個瘋子,但畢竟鰻魚是活的,稍有不慎牠們就會死亡,員工不一定這麼細心,每次看到危險的時候我就會很急,出貨就好像在打戰。」

早晨7點送抵桃園機場,準備搭第一班飛機出口日本。
一望無際準備放入包裝鰻魚的紙箱。
早晨7點送抵桃園機場,準備搭第一班飛機出口日本。
一望無際準備放入包裝鰻魚的紙箱。

包裝廠多是現場工作,郭瓊英投入鰻魚出口產業逾40年,至今仍堅持到廠坐鎮,「鰻魚一死亡就沒有價值了,沒價值就會虧錢,日本人相信我們(旺生),因為我們是有品牌的,不容許失誤,只要把這個態度傳達下去,所有人都戰戰兢兢。」、「我是巨蟹座的人,非常謹慎,交給別人我不放心,寧願親力親為。」鰻魚女王以身作則,也是旺生立足日本商界的關鍵原因。

European eel population at risk of collaps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2/6548/1271.1

European eel population at risk of collapse

 See all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Science  18 Jun 2021:
Vol. 372, Issue 6548, pp. 1271
DOI: 10.1126/science.abj3359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the pdf extract.

View Full Text

Log in to view the full text

PDF extract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