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8, 2008
「人」這個成本
成本是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無法閃避的。
成本並非全是冷冰冰可用於加減乘除的數字, 其中一個最有趣也很重要的是- 「人」這個成本,所以政府可以給你一大堆錢, 蓋蚊子館, 買一大堆只用一次的昂貴儀器, 想多要一個人! 休想! 基本上,如果把政府當企業經營 BOT、 OT、 派遣人員、約顧人員都出現了! 講求效率, 何謂:「效率」? 基本上 ,政府是要有效率 特別是民防系統 (119 、110)與健康防疫系統, 其他的, 再說吧! 最有效率的是阿仁阿扁簽個字幾百萬就領走了…。
資本主義過頭把人也當成數字, 所以什麼「反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大師, 憑藉的大多是-「裁員」, 減少人事支出,資本主義所闖的禍,用資本主義的方法解決,所以在資本主義的眼裡世界是大同的, 因世界的紛擾多是由過多的人, 分配有限的資源或位子。 用資本主義的方法- 「裁員 (就是人口滅絕)」! 不是就解決了嗎!?
把人不帶感情的物化、 把所有的東西都商品化價值化, 忘了這些東西所代表的客觀原始內涵或主觀的個人個主觀感受, 到頭來來是要反噬到人類自身…。 這產生的弊病之ㄧ, 對新人類,就是人愈來愈不想投資自己, 工作的作用只是糊口, 休想會多花一分精神在工作上。 這不是最糟的! 最糟的是, 對傳統的人, 工作的目的對大部分的人說, 毋寧是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但失業先垮的是信心與希望, 影響的是一個家庭 ,更不用說直接的經濟衝擊 。工作對中小企業來講老闆和員工已經不是單純的聘雇關係,是種生活的互助、經濟的共生-即所謂的終生聘僱制。會發生糾紛的無薪假只會發生在公事公辦的股份有限公司, 當勞雇雙方已無互信的基礎時。
成本並非全是冷冰冰可用於加減乘除的數字, 其中一個最有趣也很重要的是- 「人」這個成本,所以政府可以給你一大堆錢, 蓋蚊子館, 買一大堆只用一次的昂貴儀器, 想多要一個人! 休想! 基本上,如果把政府當企業經營 BOT、 OT、 派遣人員、約顧人員都出現了! 講求效率, 何謂:「效率」? 基本上 ,政府是要有效率 特別是民防系統 (119 、110)與健康防疫系統, 其他的, 再說吧! 最有效率的是阿仁阿扁簽個字幾百萬就領走了…。
資本主義過頭把人也當成數字, 所以什麼「反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大師, 憑藉的大多是-「裁員」, 減少人事支出,資本主義所闖的禍,用資本主義的方法解決,所以在資本主義的眼裡世界是大同的, 因世界的紛擾多是由過多的人, 分配有限的資源或位子。 用資本主義的方法- 「裁員 (就是人口滅絕)」! 不是就解決了嗎!?
把人不帶感情的物化、 把所有的東西都商品化價值化, 忘了這些東西所代表的客觀原始內涵或主觀的個人個主觀感受, 到頭來來是要反噬到人類自身…。 這產生的弊病之ㄧ, 對新人類,就是人愈來愈不想投資自己, 工作的作用只是糊口, 休想會多花一分精神在工作上。 這不是最糟的! 最糟的是, 對傳統的人, 工作的目的對大部分的人說, 毋寧是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但失業先垮的是信心與希望, 影響的是一個家庭 ,更不用說直接的經濟衝擊 。工作對中小企業來講老闆和員工已經不是單純的聘雇關係,是種生活的互助、經濟的共生-即所謂的終生聘僱制。會發生糾紛的無薪假只會發生在公事公辦的股份有限公司, 當勞雇雙方已無互信的基礎時。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高油價與低利率
最近各國的中央銀行為了對抗經濟衰退、振興經濟, 紛紛從經濟學教科書找出:「降低利率可以幫助釋出儲蓄的資本, 期待從投資中獲利取代損失的利息所得; 因為低利率,所以大家會更樂意借錢進行商業活動或工業建設,所以理所當然加速投資從而啟動經濟發展…」。 台灣的中央銀行利率從三降到二 ,可能還會再降, 日本與美國已經幾乎是零利率! 對抗經濟衰退、振興經濟有用嗎?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白痴 !?
看看油價吧! 油價在高到一個水準之下不見得一定造成經濟衰退, 只要油價的這個成本能夠被cover, 否則也會刺激替代能源的發展, 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或行業 。
油價低不見得一定振興經濟發展, 油價低到某一個程度之下後, 沒有人會沒事開車在路上巡邏吧! 或把它拿來燒好玩的! 反而可能因為成本降低, 造成通貨緊縮, 倒楣的還是經濟發展! 當然如果是免費或是像水一樣可以回收再利用那更好,對產油國來說, 賣原油就像賣山泉水一樣。好吧, 空氣目前是免費的, 水也幾乎是低成本的, 但成本之所以為成本, 只是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無法閃避的,商品是反自然的, 所以成本就是加進去的energy,用來維持order…就是左右成本價值的所在。
所以降息,我相信它的「邊際效益」在二左右達到最大; 降息可能有利於資本主義 (而且是超級資本主義), 降一碼就差別巨大, 但如果是靠利息過活的退休族, 接近零利率只是逼死他們而已, 對於中小企業界,借錢一般是用來擴充資本門 (機器、 硬體、 土地、 廠房), 即使低利率, 他們也不會弄一堆資本門來折舊吧!而且向銀行借錢幾千萬 是你欠銀行幾千萬 如果你能借上億或超過你的償債能力 那反而是銀行欠你錢 但銀行 特別是管理人員 還是賺它們該賺的 - 十足的「肥貓」。
所以零利率不適合,失去照顧某個社會層面的人義務,而且經濟發展的根源: 是願意賺十塊花七塊錢的消費民眾, 不是借十塊錢想賺十五塊錢的資本家,自己出資七元借三塊錢想賺十三塊錢的資本家還可以接受。
白痴 !?
看看油價吧! 油價在高到一個水準之下不見得一定造成經濟衰退, 只要油價的這個成本能夠被cover, 否則也會刺激替代能源的發展, 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或行業 。
油價低不見得一定振興經濟發展, 油價低到某一個程度之下後, 沒有人會沒事開車在路上巡邏吧! 或把它拿來燒好玩的! 反而可能因為成本降低, 造成通貨緊縮, 倒楣的還是經濟發展! 當然如果是免費或是像水一樣可以回收再利用那更好,對產油國來說, 賣原油就像賣山泉水一樣。好吧, 空氣目前是免費的, 水也幾乎是低成本的, 但成本之所以為成本, 只是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無法閃避的,商品是反自然的, 所以成本就是加進去的energy,用來維持order…就是左右成本價值的所在。
所以降息,我相信它的「邊際效益」在二左右達到最大; 降息可能有利於資本主義 (而且是超級資本主義), 降一碼就差別巨大, 但如果是靠利息過活的退休族, 接近零利率只是逼死他們而已, 對於中小企業界,借錢一般是用來擴充資本門 (機器、 硬體、 土地、 廠房), 即使低利率, 他們也不會弄一堆資本門來折舊吧!而且向銀行借錢幾千萬 是你欠銀行幾千萬 如果你能借上億或超過你的償債能力 那反而是銀行欠你錢 但銀行 特別是管理人員 還是賺它們該賺的 - 十足的「肥貓」。
所以零利率不適合,失去照顧某個社會層面的人義務,而且經濟發展的根源: 是願意賺十塊花七塊錢的消費民眾, 不是借十塊錢想賺十五塊錢的資本家,自己出資七元借三塊錢想賺十三塊錢的資本家還可以接受。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千年不變...
最近上課的 loading 比較重
不過那群寶貝學生 實在....
難怪 孔子從前就罵過了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現在的學生 還是這個德行 千年不變
真的是 聖之時者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孔子,聖之時者也。“)
不過那群寶貝學生 實在....
難怪 孔子從前就罵過了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現在的學生 還是這個德行 千年不變
真的是 聖之時者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孔子,聖之時者也。“)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完成那百分之幾秒的化學變化
拍立得顯影相紙 停產
美國「拍立得」(Polaroid)公司早在二○○七年底就宣布停產拍立得相機所使用的立即顯影相紙,生產線在最後一批產品於本月製造完成後停工。儘管估計到了明年都還買得到這些相紙,不少拍立得相機粉絲仍大肆搜括市場上的現有相紙,另有人串聯集結企圖說服另一家公司生產立即顯影相紙。拍立得推出首台立即顯影相機六十年之後,其立即顯影相紙將隨著停產而從商店貨架上消失。拍立得相機的立即顯影相紙讓照片在使用者手中逐漸顯影的特性,是美國現代科技的象徵,過去數十年來始終是一大攝影奇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0/today-life3.htm)
拍立得停產 富士「馬上看」要加碼
拍立得相機停產,造福其他生產即拍即看相機及相紙的廠商,富士相機的「馬上看」賣到缺貨,不但不打算停止生產,反而還要加碼。
代理富士相機的恆昶公司表示,即拍即看相機仍有其市場,以進軍台灣二十年的「馬上看」兩種機種,在誠品書店等通路都賣得不錯。拍立得相機相紙擁有專利,富士挾其沖印技術研發出「馬上看」另外申請專利,一賣就是二十多年,雖然拍立得在技術上是先驅,但其他廠商很容易就仿效,富士「馬上看」擁有更佳的相紙感光度。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頭,拍立得的立即顯像專利、相機相紙單一產品反而變成負擔,不像其他相紙生產廠商如富士、柯尼卡有不同產品可以分擔風險,金融海嘯成了壓垮拍立得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並不代表即拍即看相機市場的萎縮,這塊相機裡的小眾市場,反而因為數位相機的氾濫而翻身。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165514)
對喜歡照相(攝影)的人來說寶麗萊( Polaroid) 拍立得 ,是個夢想!雖然我嫌它拍出來的相片顏色太怪, 而且容易褪色,我高中時被照了一張, 想不到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一張, 有點故事在裡頭。 不過拍立得很好玩, 喀喳閃一下、 吐出一張相片, 然後好像乾吃王子麵加調味粉一樣, 把它拿起來甩一甩、 搖一搖, 好像變魔術一般(或是靈異電影)影子就慢慢浮出來 … 特別是對我這個當時是窮鬼學生的人,不要說我吹牛, 我用借來的相機拍的相片參加學校比賽, 還「優選」咧!
攝影之道- 捕捉 「光影」 與「決定的瞬間」 (根據1952年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將攝影定義為:「在幾分之一秒內同時將一個事件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記錄下來,並將它們帶到生活中去…」 後來大家就將這個定義稱為「決定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
所以影子也很重要,就像「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影子讓二度空間變成三度,讓畫面柔化。
以前一捲底片36張,不可能一次照完,要按下快門前是斟酌再斟酌,光圈、快門、景深、ASA值、閃光缺一不可,為的是完成那百分之幾秒的化學變化,雖然數位相機已經几乎人手一機,而且近乎全自動只要按快門就好, 對照相的人那是太「庸俗化」,就像照相永遠不可能取代繪畫,更不用說V8取代相機的可能。拍立得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一種人類紀錄與創作的方法。
美國「拍立得」(Polaroid)公司早在二○○七年底就宣布停產拍立得相機所使用的立即顯影相紙,生產線在最後一批產品於本月製造完成後停工。儘管估計到了明年都還買得到這些相紙,不少拍立得相機粉絲仍大肆搜括市場上的現有相紙,另有人串聯集結企圖說服另一家公司生產立即顯影相紙。拍立得推出首台立即顯影相機六十年之後,其立即顯影相紙將隨著停產而從商店貨架上消失。拍立得相機的立即顯影相紙讓照片在使用者手中逐漸顯影的特性,是美國現代科技的象徵,過去數十年來始終是一大攝影奇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0/today-life3.htm)
拍立得停產 富士「馬上看」要加碼
拍立得相機停產,造福其他生產即拍即看相機及相紙的廠商,富士相機的「馬上看」賣到缺貨,不但不打算停止生產,反而還要加碼。
代理富士相機的恆昶公司表示,即拍即看相機仍有其市場,以進軍台灣二十年的「馬上看」兩種機種,在誠品書店等通路都賣得不錯。拍立得相機相紙擁有專利,富士挾其沖印技術研發出「馬上看」另外申請專利,一賣就是二十多年,雖然拍立得在技術上是先驅,但其他廠商很容易就仿效,富士「馬上看」擁有更佳的相紙感光度。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頭,拍立得的立即顯像專利、相機相紙單一產品反而變成負擔,不像其他相紙生產廠商如富士、柯尼卡有不同產品可以分擔風險,金融海嘯成了壓垮拍立得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並不代表即拍即看相機市場的萎縮,這塊相機裡的小眾市場,反而因為數位相機的氾濫而翻身。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165514)
對喜歡照相(攝影)的人來說寶麗萊( Polaroid) 拍立得 ,是個夢想!雖然我嫌它拍出來的相片顏色太怪, 而且容易褪色,我高中時被照了一張, 想不到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一張, 有點故事在裡頭。 不過拍立得很好玩, 喀喳閃一下、 吐出一張相片, 然後好像乾吃王子麵加調味粉一樣, 把它拿起來甩一甩、 搖一搖, 好像變魔術一般(或是靈異電影)影子就慢慢浮出來 … 特別是對我這個當時是窮鬼學生的人,不要說我吹牛, 我用借來的相機拍的相片參加學校比賽, 還「優選」咧!
攝影之道- 捕捉 「光影」 與「決定的瞬間」 (根據1952年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將攝影定義為:「在幾分之一秒內同時將一個事件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記錄下來,並將它們帶到生活中去…」 後來大家就將這個定義稱為「決定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
所以影子也很重要,就像「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影子讓二度空間變成三度,讓畫面柔化。
以前一捲底片36張,不可能一次照完,要按下快門前是斟酌再斟酌,光圈、快門、景深、ASA值、閃光缺一不可,為的是完成那百分之幾秒的化學變化,雖然數位相機已經几乎人手一機,而且近乎全自動只要按快門就好, 對照相的人那是太「庸俗化」,就像照相永遠不可能取代繪畫,更不用說V8取代相機的可能。拍立得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一種人類紀錄與創作的方法。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尖端科技敵不過人謀不贓?...
被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最酷發明的〈邰港科技〉螢光魚,創業第一代原本只是作漁貨的進出口,接棒的第二代認為,再好的魚吃了就沒了,但是觀賞魚卻可以欣賞很久,因此結合台大分子細胞生物研究,突破基因轉殖技術,研發全世界第一條全身會發量的螢光魚,三個月不到就賣出四萬多條。總經理方組豪說,自創品牌「AZoo」行銷全球,經濟部核定為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也符合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台灣觀賞魚在全球發光已經外銷二十多國,在五十個國家都設有代理商
『未來全球貿易競爭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跟異己的技術,所以開始投入農業生物科技研發,我們是比較幸運,螢光魚是跟台大的團隊合作,人工繁殖海水魚是跟水試所合作,得到政府很多的資源,可能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那麼幸運有好的協力單位,所以我們有非常多的產學合作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做參考,這是我們成功的主因。但目前不管任何行業,重要的是所有的商品都必須要有個經濟規模量,未來邰港突破這個國際行銷如何突破經濟規模量的瓶頸。』(http://tw.myblog.yahoo.com/jw!bwHVi4KQRRMmNRPnEw8-/article?mid=367&prev=368&next=366)
以研發螢光魚、基因轉殖魚聞名的邰港科技爆發掏空疑案。台北地檢署查出,董事長方祖熙、方祖豪兄弟利用辦理現金增資名義,涉嫌挪用公司上億元資產,財務長郭文斌也涉嫌協助虛列不實財報,三人26日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台北地檢署25日以涉嫌違反證交法,指揮調查局北機組搜索邰港科技總部、方祖熙、總經理方祖豪住處等5個地點,並約談方氏兄弟、郭文斌等7人到案。
檢方查出,邰港科技在申請上櫃期間,方祖熙兄弟多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但二人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指示郭文斌虛列不實的資產負債表與財務報告,對外發行股票違法募資。
邰港科技今年5月30日申請興櫃掛牌,並在8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方祖熙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卻虛列公司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證明,發行1350萬股募資,事後再將款項放入私人口袋。
邰港科技是全台第一家海洋生技興櫃公司,主要從事水族生物與水族生技商品研發,7年前發表世界第一條全亮螢光基因魚聞名。該公司日前因存款不足跳票,本月11日已向櫃買中心提請撤銷興櫃買賣。
訊息來源:聯合報)
Sep 12 Wed 2007 23:58
是生技?還是時尚?--邰港科技 上禮拜去參訪邰港生技。還真的是方祖熙董事長親自來跟我們做簡報。
這家公司很不像一般生技公司。他們從貿易起家(進口、販賣),歷經一次大轉型,
引進台大蔡懷禎教授的技術,變成以螢光魚為主力產品的生技公司。
除了螢光魚的「販賣」之外,邰港也打通路品牌「AZOO水族館」,賣各種水族,當然
還有像飼料、藥劑、魚缸...這些週邊產品。除此之外,幫企業做魚缸造景及維修服務
也是他們的業務之一。另外還有開發把魚養在桌子裡面、養在牆上的造型魚缸之類的
創意商品。
比較有趣的是,在3億6千萬的營收裡面,只有20%是賣魚來的,其他80%則是從飼料之類
的週邊產品來的。就我看來,螢光魚代表的是邰港的「技術地位」,領先的技術地位帶
動其他產品的銷售。所以雖然螢光魚對營收的貢獻不大,卻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消
費者喜歡螢光魚,而邰港能做出最漂亮的螢光魚,而要養螢光魚所需要的東西,應該還
是使用邰港推出的商品比較好吧。
所以照目前看來,邰港還是滿賺的。但是長久來看,卻有頗大的隱憂。
蕭老師說:「他們不是生技產業,而是時尚產業。」時尚產業的意思就是,消費者的喜
好(簡稱流行)變動得很快速。消費者未必永遠都喜歡螢光魚,若有一朝流行改變了,專
賣螢光魚的邰港自然就不再有競爭優勢。
而無庸置疑的,流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更囧的是,蔡教授的研發速度絕對不可能跟
得上流行變動的速度。所以,除非邰港能夠在其他方面(AZOO水族館品牌、企業魚缸服務
、結合魚的工業設計產品)站穩腳步,不然光靠螢光魚絕對吃不了太久的。
為此我去查了P1的水族版,發覺AZOO產品給版友的印象就是:貴,又沒有比較好。所以
我看品牌這方面還得再加把勁才行...。企業魚缸服務我覺得是最有潛力的,但他們現在
好像客戶還沒有很多。至於工業設計嘛...,只能說他們的產品還不夠「好看」,也許請
幾個專業設計師來會比較實際一點這樣下去是不行低。
除了營運方面的問題之外,其實消費者對於螢光魚的認知中還是存有一點生態上的風險。
就像GMO食品一樣,儘管理論上是很安全、不會破壞生態,但是人們就是會怕。這種社會
環境的反撲可能十年之後爆發,也有可能下個月就爆了,什麼時候沒有人知道。所以其實
邰港生技的風險還算是滿高的。
至於傅園要我問的問題我沒問,因為聽一聽覺得這問題要直接問蔡老師才知道,因為技術
的走向是蔡老師在做決定的。但是根據我的調查,邰港的管理和技術幾乎是完全分開的,
也就是當蔡老師研究出什麼東西,邰港就負責把他賣出去。而邰港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只
做跟魚的貿易相關的事情,醫療用魚應該也是出自蔡老師的主意。所以除非蔡老師想到要
用這個技術生產其他更高附加價值的蛋白質,並且真的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不然方董事長
應該是作夢也想不到要做這件事吧。而至於若真的切入這塊市場,到底會不會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http://gamestu.pixnet.net/blog/post/8752382)
『未來全球貿易競爭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跟異己的技術,所以開始投入農業生物科技研發,我們是比較幸運,螢光魚是跟台大的團隊合作,人工繁殖海水魚是跟水試所合作,得到政府很多的資源,可能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那麼幸運有好的協力單位,所以我們有非常多的產學合作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做參考,這是我們成功的主因。但目前不管任何行業,重要的是所有的商品都必須要有個經濟規模量,未來邰港突破這個國際行銷如何突破經濟規模量的瓶頸。』(http://tw.myblog.yahoo.com/jw!bwHVi4KQRRMmNRPnEw8-/article?mid=367&prev=368&next=366)
以研發螢光魚、基因轉殖魚聞名的邰港科技爆發掏空疑案。台北地檢署查出,董事長方祖熙、方祖豪兄弟利用辦理現金增資名義,涉嫌挪用公司上億元資產,財務長郭文斌也涉嫌協助虛列不實財報,三人26日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台北地檢署25日以涉嫌違反證交法,指揮調查局北機組搜索邰港科技總部、方祖熙、總經理方祖豪住處等5個地點,並約談方氏兄弟、郭文斌等7人到案。
檢方查出,邰港科技在申請上櫃期間,方祖熙兄弟多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但二人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指示郭文斌虛列不實的資產負債表與財務報告,對外發行股票違法募資。
邰港科技今年5月30日申請興櫃掛牌,並在8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方祖熙明知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足,卻虛列公司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證明,發行1350萬股募資,事後再將款項放入私人口袋。
邰港科技是全台第一家海洋生技興櫃公司,主要從事水族生物與水族生技商品研發,7年前發表世界第一條全亮螢光基因魚聞名。該公司日前因存款不足跳票,本月11日已向櫃買中心提請撤銷興櫃買賣。
訊息來源:聯合報)
Sep 12 Wed 2007 23:58
是生技?還是時尚?--邰港科技 上禮拜去參訪邰港生技。還真的是方祖熙董事長親自來跟我們做簡報。
這家公司很不像一般生技公司。他們從貿易起家(進口、販賣),歷經一次大轉型,
引進台大蔡懷禎教授的技術,變成以螢光魚為主力產品的生技公司。
除了螢光魚的「販賣」之外,邰港也打通路品牌「AZOO水族館」,賣各種水族,當然
還有像飼料、藥劑、魚缸...這些週邊產品。除此之外,幫企業做魚缸造景及維修服務
也是他們的業務之一。另外還有開發把魚養在桌子裡面、養在牆上的造型魚缸之類的
創意商品。
比較有趣的是,在3億6千萬的營收裡面,只有20%是賣魚來的,其他80%則是從飼料之類
的週邊產品來的。就我看來,螢光魚代表的是邰港的「技術地位」,領先的技術地位帶
動其他產品的銷售。所以雖然螢光魚對營收的貢獻不大,卻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消
費者喜歡螢光魚,而邰港能做出最漂亮的螢光魚,而要養螢光魚所需要的東西,應該還
是使用邰港推出的商品比較好吧。
所以照目前看來,邰港還是滿賺的。但是長久來看,卻有頗大的隱憂。
蕭老師說:「他們不是生技產業,而是時尚產業。」時尚產業的意思就是,消費者的喜
好(簡稱流行)變動得很快速。消費者未必永遠都喜歡螢光魚,若有一朝流行改變了,專
賣螢光魚的邰港自然就不再有競爭優勢。
而無庸置疑的,流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更囧的是,蔡教授的研發速度絕對不可能跟
得上流行變動的速度。所以,除非邰港能夠在其他方面(AZOO水族館品牌、企業魚缸服務
、結合魚的工業設計產品)站穩腳步,不然光靠螢光魚絕對吃不了太久的。
為此我去查了P1的水族版,發覺AZOO產品給版友的印象就是:貴,又沒有比較好。所以
我看品牌這方面還得再加把勁才行...。企業魚缸服務我覺得是最有潛力的,但他們現在
好像客戶還沒有很多。至於工業設計嘛...,只能說他們的產品還不夠「好看」,也許請
幾個專業設計師來會比較實際一點這樣下去是不行低。
除了營運方面的問題之外,其實消費者對於螢光魚的認知中還是存有一點生態上的風險。
就像GMO食品一樣,儘管理論上是很安全、不會破壞生態,但是人們就是會怕。這種社會
環境的反撲可能十年之後爆發,也有可能下個月就爆了,什麼時候沒有人知道。所以其實
邰港生技的風險還算是滿高的。
至於傅園要我問的問題我沒問,因為聽一聽覺得這問題要直接問蔡老師才知道,因為技術
的走向是蔡老師在做決定的。但是根據我的調查,邰港的管理和技術幾乎是完全分開的,
也就是當蔡老師研究出什麼東西,邰港就負責把他賣出去。而邰港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只
做跟魚的貿易相關的事情,醫療用魚應該也是出自蔡老師的主意。所以除非蔡老師想到要
用這個技術生產其他更高附加價值的蛋白質,並且真的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不然方董事長
應該是作夢也想不到要做這件事吧。而至於若真的切入這塊市場,到底會不會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http://gamestu.pixnet.net/blog/post/8752382)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遣散費或年終獎金...
學生物的人都知道可用可利用標記研究生命科學 例如
同位素(isotop, tracer)追蹤生化反應: H2O +CO2 → C6H12O6 (GLUCOSE)+O2 知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從水來的,更不用漁業資源評估上說所謂的「標識放流」,借用標記比例估算族群數量。
生態學(ecology)探討地球上生物的種類與數量分布、生物與其他生物、以及生物與物理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生態學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經濟學 (The economy of nature),著重於探討物種演化與各物種在地球生物圈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系統生態學 (ecosystem ecology)則強調生態系統間之能量流分析。「系統生態學」為著名的生態學家Eugene P. Odum 及Howard T. Odum所提倡,其理論與觀念影響了後來許多的生態研究發展。由系統觀點,研究生物間、以及非生物能量儲存、流動,乃至人類文明過程對能量利用之方式、來源、轉換之過程。能值 ( Emergy ) 評估之方法為 Howard T. Odum 結合一般系統理論、生態學、與熱力學原理所發展之環境評價方法,可作為政策評估之工具,為70-80年代生態學的顯學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ward_T._Odum)。能量是驅動生態系統的原動力,不同的能量輸入對系統的優化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能量是流動的,是因為流動而產生了它的功能。
在經濟系統(ecnomics system)中,能量也是要流動的,勞動力或商品的「價值」在流動中顯現,錢、mony (貨幣、通貨 crrrency)最重要的功能隱藏在它的交換性,但沒人去細究這交換性的合理性,更不用說它是如何流動,反正到最後一定流到某幾個特定的黑洞 (國家、財團、黑道、軍火商…)。
今天中華民國政府要發消費券3600元,我覺得這倒是一個研究台灣經濟能值 (Economical Emergy )的機會,看看錢到底最後聚集在那些地方?它流動途徑為何?它流動的途徑有無阻滯或盤垣?它流動過程中產生的放大或其他效果?我想這是一個很棒的研究題目,否則它就是中華民國發給國民的遣散費!
同位素(isotop, tracer)追蹤生化反應: H2O +CO2 → C6H12O6 (GLUCOSE)+O2 知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從水來的,更不用漁業資源評估上說所謂的「標識放流」,借用標記比例估算族群數量。
生態學(ecology)探討地球上生物的種類與數量分布、生物與其他生物、以及生物與物理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生態學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經濟學 (The economy of nature),著重於探討物種演化與各物種在地球生物圈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系統生態學 (ecosystem ecology)則強調生態系統間之能量流分析。「系統生態學」為著名的生態學家Eugene P. Odum 及Howard T. Odum所提倡,其理論與觀念影響了後來許多的生態研究發展。由系統觀點,研究生物間、以及非生物能量儲存、流動,乃至人類文明過程對能量利用之方式、來源、轉換之過程。能值 ( Emergy ) 評估之方法為 Howard T. Odum 結合一般系統理論、生態學、與熱力學原理所發展之環境評價方法,可作為政策評估之工具,為70-80年代生態學的顯學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ward_T._Odum)。能量是驅動生態系統的原動力,不同的能量輸入對系統的優化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能量是流動的,是因為流動而產生了它的功能。
在經濟系統(ecnomics system)中,能量也是要流動的,勞動力或商品的「價值」在流動中顯現,錢、mony (貨幣、通貨 crrrency)最重要的功能隱藏在它的交換性,但沒人去細究這交換性的合理性,更不用說它是如何流動,反正到最後一定流到某幾個特定的黑洞 (國家、財團、黑道、軍火商…)。
今天中華民國政府要發消費券3600元,我覺得這倒是一個研究台灣經濟能值 (Economical Emergy )的機會,看看錢到底最後聚集在那些地方?它流動途徑為何?它流動的途徑有無阻滯或盤垣?它流動過程中產生的放大或其他效果?我想這是一個很棒的研究題目,否則它就是中華民國發給國民的遣散費!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了解鰻魚產卵地? 應是資源復育!
了解鰻魚產卵地 東港今放流千尾種鰻幼鰻
更新日期:2008/11/17 20:0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7/1/19luw.html)
這幾年因為全球氣候和海洋環境的變遷,再加上棲息地遭到破壞,鰻魚的產量很不穩定。為了培育天然〔種鰻〕,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今天分別在屏東的東港溪和高雄的高屏溪放流上千尾的鰻魚和鰻魚苗,每一尾〔種鰻〕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幼鰻也做了螢光染色標識處理,希望捕到的漁民能夠放回溪裡。
鰻魚是我國相當重要的養殖魚種,也是外銷水產品中的主力,近年來產值達到70億元左右,尤其以外銷日本為大宗。東港水試所指出,水試所利用鰻魚降海產卵的特性,從民國65年開始,至今已經陸續執行37次的種鰻放流,數量約七萬尾。
水試所人員指出,今天(17號)分別在高屏溪和東港溪放流的包括有每尾約一公斤重的種鰻和50公克左右的幼鰻
不過,為了避免漁民或釣客捕撈,不論是種鰻還是幼鰻都做了標記,種鰻每一尾體內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外觀可以輕易辯識,幼鰻除了剪尾鰭之外,也特別做了耳石螢光染色標識處理,除了方便日後追蹤評估放流效果,也可以了解鰻魚的生活習性和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希望民眾或漁民捕撈到這些有標記的鰻魚,可以放回溪裡,或是電話連絡水試所,告知捕抓地點,水試所將以合理價格收購。
鰻魚資源復育成果追蹤-生理指標部份計畫
日本鰻魚為台灣重要的養殖魚種之一,但因鰻魚具有特殊的生活史,迄今人工繁殖尚未成功,故養殖鰻魚之種苗,皆取自於天然苗。今因鰻線資源的銳減或不穩定。由產業發展與經濟活動之需要,突顯鰻魚資源復育之重要性。
目前全球之鰻苗資源量明顯的逐年減少,資源量的減少,歸咎於天然 (海洋環境變遷)與人為(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 雙重原因 (Feunteun, 2002)。對於鰻苗資源復育,可能從人為原因(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較易著手 ;人為原因導致河川中,野生鰻魚急劇減少及溯河鰻線資源量日趨枯竭或不穩定(Tzeng et al., 1994)。
鰻魚資源復育之方法,可由鰻魚及鰻苗捕捉的管制與調節或棲地環境保護外,也可由資源量的復育(Restocking) 著手;即選擇適當場地,在環境容量負載範圍內,增加生物量。以歐洲為例:德國早在20世紀初,波蘭在 1940年代,都有鰻魚資源復育的記錄,義大利以此方法達到鰻魚資源的永續利用 (Moriarty and Dekker, 1997)。其復育方法大多野放玻璃鰻苗,但在地中海區域,也放流幼鰻 (15-20cm),其來源可為野捕或養殖鰻 (Wickstrom et al., 1996; Pedersen, 1998)。而鰻魚資源復育的場地選擇,根據報告,則選擇封閉性水域(淡水或沿海潟湖),因為可以容易的監視與評估野放復育效果(Moriarty and Dekker, 1997);開放性水系,因不易評估與追蹤,故較難確定效果。
根據國外報告指出,資源復育最重要的是增加或保護種魚(breeding stocks), 特別是確保最後銀鰻階段的質與量 (Feunteun and Vigneux, 1998; Lambert and Feunteun, 1998)。故擬加強接岸或淡水棲地中鰻魚資源量基礎資料的調查,依鰻魚的生態習性,適度的放流幼鰻或大型鰻。幼鰻放流的地點,宜在河流中、上游,以期能依其生理需要,選擇降海,或留駐河中生長。
成效評估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於民國65年至90年間,於外海完成了26次日本鰻的放流工作,共計放流了54,384尾,雖然每尾鰻魚皆有標識,但可能是野放於開放水域之緣故,不易評估其成效,故一直無法提出直接證明。基於基礎資源調查為復育成效之檢驗。因為鰻魚之特殊生活史,確保下海銀鰻的質與量,為重點,因為其可直接加入生殖群。
1. 生理指標評估;
銀鰻被認為是處於準備進入 '青春期' (puberty) 的生活階段,由身體變化特徵來看,銀化 (silvering) 可能是為了適應海洋生殖洄游做準備,因此也可將鰻魚的銀化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 (preparation for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而銀鰻為青春期的開始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若鰻魚的銀化可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從生殖內分泌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與促性腺激素 (GtH) 的生成和釋放 (Dufour et al. 77-79)。同時青春期的發動與個體的年齡及成長的體型有關,因爲體型和體中堆積的能量有關 (Larsson et al., 1990),故和生長及新陳代謝有關的激素 (GH,steroid hormones) (Huang et al., 1998)與體成分變化(粗脂質、 粗蛋白)也需加以監測 (Han et al 2001)。體型大小和銀鰻並無絕對正關聯 (Tzeng et al., 2000; Jellyman, 2001)。最近研究發現鰻魚紅體 (rete mirabile in gas gland)的發育和鰻魚的成熟度有關 (Yamada et al., 2001),且可能和滲透壓變化有關,實驗室催熟試驗發現GSI與眼睛發遇有相關。 同時在催熟試驗中,hCG 雖然增加GSI,但抑制性腺中VEGF的表現且使卵徑分佈不同步(Huang et al., 2005 unpublished observations)。
故利用生理指標評估判斷族群生殖品質。
計劃收集的資料包括:
日期 編號 性別 體重 體長 眼徑 胸鰭 吻長 頭寬 眼球 血液 性腺 紅體 腦垂體 肝臟 備註
1. 記錄捕抓到鰻魚的時間、地點,鰻魚之體長、體重、眼重(徑)、頭長及成熟度(體色、胸鰭黑色化程度)。
2. 鰻魚解剖,測量生殖腺重、肝臟重量、紅體重量;組織固定,測量卵徑大小與分佈、紅體結構變化。
3. 分析成長與生殖相關激素之變化,如腦下垂體激素(GtH、 GH、ACTH…);血液中相關激素(steroids…)含量。
4. 測量腦下垂體、紅體、性腺中VEGF的表現量。
5. 體成分 (粗蛋白、 粗脂質)。
參考文獻
Berg, R., 1985. Age determination of eels, Anguilla anguilla (L): comparison of field data with otolith ring patterns. J. Fish Biol., 26: 537-544.
Dufour,S.; Schmitz,M.; Elie,P.; Vernier,P.; Zohar,Y.; Burzawa-Gerard,E; Le Belle,N.; Vidal,B. (2001)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of the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posium Advances In Eel Biology, Tokyo. Pp77-79.
Feunteun, E. (2002) Man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European eel population (Anguilla anguilla ): an possible bargain. Ecol. Enginn. 18:575-591.
Feunteun, E. and Vigneux,E. (1998) Preface.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97.
Han, Y.S., Tzenf, W.N., Huang, Y.S. and Liao, I C. (2001) Silvering in the eel : changes in morphology, body fat content,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J Taiwan Fish. Res. 9(1-2):119-127.
Huang,Y-S.; Rousseau,K.; Le Belle,N.; Vidal,B.; Burzawa-Gerard,E; Marchelidon,J.; Dufour,S. (1998)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stimulates gonadotropin production from eel pituitary cells: a possible metabolic signal for induction of puberty. J Endocrinol., 159:43-52.
Jellyman,D.J. (2001)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rate on the size of migration female eels in Lake Ellesmere, New Zealand. J. Fish Biol., 58:725-736.
Lambert, P. and Feunteun, E. (1998) Compte rendu des journees anguilles de Paimpont du 23 au 25 septembre 1998. Rapport GRISAM, Cemagref Bordeaux, University Rennes 1, France, p44.
Larsson,P.; Hamrin,S.; Okla,L. (1990) Fat content as a factor inducing migratory behavior in the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to the Sargasso sea. Naturwissenschaften, 77:488-490.
Moriarty, C. and Dekker, W. (1997) Management of European eel fisheries. Irish Fish. Bull., 15, p108.
Pedersen, M. I.. (1998) Recapture rate, growth and sex of stocked cultured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153-162.
Tzeng W. N. (1983) Current studies of the biology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2, pp42-54.
Tzeng W. N. (1984) AN estimate of the exploitation rate of Anguilla japonica elvers immigrating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of Shuang-Chi river. Taiwan. Bull. Inst. Zool., 23(2):173-180.
Tzeng W. N., Cheng P.W. and Lin F. Y. (1994) Relative abundance, sex ratio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he Tanshui River system of northern Taiwan. J. Fish. Biol., 46:183-201.
Tzeng,W-N.; Lin,H-R.; Wang,C.H.; Xu,S.N. (2000) Differences in size and growth rates of male and female migrating Japanese eels in Pearl River, China. J. Fish Biol., 57:1245-1253.
Tzeng W. N. (2001) Resource and ecology of elvers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4, pp85-90.
Tzeng W. N., Wang C. H., Wickstrom H. and Reizenstein M. (2000) Occurrence of
the semi-catadromous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in the Baltic Sea. Marine biology 137:93-98.
Tsukamoto, K., I. Nakai and W.V. Tesch (1998) Do all freshwater eels migrate? Nature, 396: 635-636.
Tsukamoto Katsumi and Arai Takaomi (2001) Facultative catadromy of the eel
Anguilla japonica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habitats.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20:265-276.
Wickstrom, H., Westin, L. and Clevestam, P. (1996) The viological and economic yield from a long-term eel-stocking experiment. Ecol. Freshwater Fish, 5:14-147.
Wirth T. and Bernatchez L. (2001) Genetic evidence against panmixia in the European eel. Nature 409:1037-1040.
Yamada,Y.; Zhang,H.; Okamura,A.; Tanaka,S.; Horie,N.; Mikawa,N.; Utoh,T.; Oka,H.P. (2001) Morphological and hiso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wim bladder during matauration of the Japanese eel. J. Fish Biol 58:504-814.
更新日期:2008/11/17 20:0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7/1/19luw.html)
這幾年因為全球氣候和海洋環境的變遷,再加上棲息地遭到破壞,鰻魚的產量很不穩定。為了培育天然〔種鰻〕,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今天分別在屏東的東港溪和高雄的高屏溪放流上千尾的鰻魚和鰻魚苗,每一尾〔種鰻〕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幼鰻也做了螢光染色標識處理,希望捕到的漁民能夠放回溪裡。
鰻魚是我國相當重要的養殖魚種,也是外銷水產品中的主力,近年來產值達到70億元左右,尤其以外銷日本為大宗。東港水試所指出,水試所利用鰻魚降海產卵的特性,從民國65年開始,至今已經陸續執行37次的種鰻放流,數量約七萬尾。
水試所人員指出,今天(17號)分別在高屏溪和東港溪放流的包括有每尾約一公斤重的種鰻和50公克左右的幼鰻
不過,為了避免漁民或釣客捕撈,不論是種鰻還是幼鰻都做了標記,種鰻每一尾體內都植入微電子晶片,外觀可以輕易辯識,幼鰻除了剪尾鰭之外,也特別做了耳石螢光染色標識處理,除了方便日後追蹤評估放流效果,也可以了解鰻魚的生活習性和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希望民眾或漁民捕撈到這些有標記的鰻魚,可以放回溪裡,或是電話連絡水試所,告知捕抓地點,水試所將以合理價格收購。
鰻魚資源復育成果追蹤-生理指標部份計畫
日本鰻魚為台灣重要的養殖魚種之一,但因鰻魚具有特殊的生活史,迄今人工繁殖尚未成功,故養殖鰻魚之種苗,皆取自於天然苗。今因鰻線資源的銳減或不穩定。由產業發展與經濟活動之需要,突顯鰻魚資源復育之重要性。
目前全球之鰻苗資源量明顯的逐年減少,資源量的減少,歸咎於天然 (海洋環境變遷)與人為(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 雙重原因 (Feunteun, 2002)。對於鰻苗資源復育,可能從人為原因(接岸或淡水環境破壞)較易著手 ;人為原因導致河川中,野生鰻魚急劇減少及溯河鰻線資源量日趨枯竭或不穩定(Tzeng et al., 1994)。
鰻魚資源復育之方法,可由鰻魚及鰻苗捕捉的管制與調節或棲地環境保護外,也可由資源量的復育(Restocking) 著手;即選擇適當場地,在環境容量負載範圍內,增加生物量。以歐洲為例:德國早在20世紀初,波蘭在 1940年代,都有鰻魚資源復育的記錄,義大利以此方法達到鰻魚資源的永續利用 (Moriarty and Dekker, 1997)。其復育方法大多野放玻璃鰻苗,但在地中海區域,也放流幼鰻 (15-20cm),其來源可為野捕或養殖鰻 (Wickstrom et al., 1996; Pedersen, 1998)。而鰻魚資源復育的場地選擇,根據報告,則選擇封閉性水域(淡水或沿海潟湖),因為可以容易的監視與評估野放復育效果(Moriarty and Dekker, 1997);開放性水系,因不易評估與追蹤,故較難確定效果。
根據國外報告指出,資源復育最重要的是增加或保護種魚(breeding stocks), 特別是確保最後銀鰻階段的質與量 (Feunteun and Vigneux, 1998; Lambert and Feunteun, 1998)。故擬加強接岸或淡水棲地中鰻魚資源量基礎資料的調查,依鰻魚的生態習性,適度的放流幼鰻或大型鰻。幼鰻放流的地點,宜在河流中、上游,以期能依其生理需要,選擇降海,或留駐河中生長。
成效評估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於民國65年至90年間,於外海完成了26次日本鰻的放流工作,共計放流了54,384尾,雖然每尾鰻魚皆有標識,但可能是野放於開放水域之緣故,不易評估其成效,故一直無法提出直接證明。基於基礎資源調查為復育成效之檢驗。因為鰻魚之特殊生活史,確保下海銀鰻的質與量,為重點,因為其可直接加入生殖群。
1. 生理指標評估;
銀鰻被認為是處於準備進入 '青春期' (puberty) 的生活階段,由身體變化特徵來看,銀化 (silvering) 可能是為了適應海洋生殖洄游做準備,因此也可將鰻魚的銀化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 (preparation for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而銀鰻為青春期的開始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若鰻魚的銀化可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從生殖內分泌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與促性腺激素 (GtH) 的生成和釋放 (Dufour et al. 77-79)。同時青春期的發動與個體的年齡及成長的體型有關,因爲體型和體中堆積的能量有關 (Larsson et al., 1990),故和生長及新陳代謝有關的激素 (GH,steroid hormones) (Huang et al., 1998)與體成分變化(粗脂質、 粗蛋白)也需加以監測 (Han et al 2001)。體型大小和銀鰻並無絕對正關聯 (Tzeng et al., 2000; Jellyman, 2001)。最近研究發現鰻魚紅體 (rete mirabile in gas gland)的發育和鰻魚的成熟度有關 (Yamada et al., 2001),且可能和滲透壓變化有關,實驗室催熟試驗發現GSI與眼睛發遇有相關。 同時在催熟試驗中,hCG 雖然增加GSI,但抑制性腺中VEGF的表現且使卵徑分佈不同步(Huang et al., 2005 unpublished observations)。
故利用生理指標評估判斷族群生殖品質。
計劃收集的資料包括:
日期 編號 性別 體重 體長 眼徑 胸鰭 吻長 頭寬 眼球 血液 性腺 紅體 腦垂體 肝臟 備註
1. 記錄捕抓到鰻魚的時間、地點,鰻魚之體長、體重、眼重(徑)、頭長及成熟度(體色、胸鰭黑色化程度)。
2. 鰻魚解剖,測量生殖腺重、肝臟重量、紅體重量;組織固定,測量卵徑大小與分佈、紅體結構變化。
3. 分析成長與生殖相關激素之變化,如腦下垂體激素(GtH、 GH、ACTH…);血液中相關激素(steroids…)含量。
4. 測量腦下垂體、紅體、性腺中VEGF的表現量。
5. 體成分 (粗蛋白、 粗脂質)。
參考文獻
Berg, R., 1985. Age determination of eels, Anguilla anguilla (L): comparison of field data with otolith ring patterns. J. Fish Biol., 26: 537-544.
Dufour,S.; Schmitz,M.; Elie,P.; Vernier,P.; Zohar,Y.; Burzawa-Gerard,E; Le Belle,N.; Vidal,B. (2001)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of the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posium Advances In Eel Biology, Tokyo. Pp77-79.
Feunteun, E. (2002) Man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European eel population (Anguilla anguilla ): an possible bargain. Ecol. Enginn. 18:575-591.
Feunteun, E. and Vigneux,E. (1998) Preface.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97.
Han, Y.S., Tzenf, W.N., Huang, Y.S. and Liao, I C. (2001) Silvering in the eel : changes in morphology, body fat content,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J Taiwan Fish. Res. 9(1-2):119-127.
Huang,Y-S.; Rousseau,K.; Le Belle,N.; Vidal,B.; Burzawa-Gerard,E; Marchelidon,J.; Dufour,S. (1998)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stimulates gonadotropin production from eel pituitary cells: a possible metabolic signal for induction of puberty. J Endocrinol., 159:43-52.
Jellyman,D.J. (2001)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rate on the size of migration female eels in Lake Ellesmere, New Zealand. J. Fish Biol., 58:725-736.
Lambert, P. and Feunteun, E. (1998) Compte rendu des journees anguilles de Paimpont du 23 au 25 septembre 1998. Rapport GRISAM, Cemagref Bordeaux, University Rennes 1, France, p44.
Larsson,P.; Hamrin,S.; Okla,L. (1990) Fat content as a factor inducing migratory behavior in the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to the Sargasso sea. Naturwissenschaften, 77:488-490.
Moriarty, C. and Dekker, W. (1997) Management of European eel fisheries. Irish Fish. Bull., 15, p108.
Pedersen, M. I.. (1998) Recapture rate, growth and sex of stocked cultured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Bull Fr. Peche Piscic., 349:153-162.
Tzeng W. N. (1983) Current studies of the biology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2, pp42-54.
Tzeng W. N. (1984) AN estimate of the exploitation rate of Anguilla japonica elvers immigrating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of Shuang-Chi river. Taiwan. Bull. Inst. Zool., 23(2):173-180.
Tzeng W. N., Cheng P.W. and Lin F. Y. (1994) Relative abundance, sex ratio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he Tanshui River system of northern Taiwan. J. Fish. Biol., 46:183-201.
Tzeng,W-N.; Lin,H-R.; Wang,C.H.; Xu,S.N. (2000) Differences in size and growth rates of male and female migrating Japanese eels in Pearl River, China. J. Fish Biol., 57:1245-1253.
Tzeng W. N. (2001) Resource and ecology of elvers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aiwan. TFRI Conference Proceedinds 4, pp85-90.
Tzeng W. N., Wang C. H., Wickstrom H. and Reizenstein M. (2000) Occurrence of
the semi-catadromous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in the Baltic Sea. Marine biology 137:93-98.
Tsukamoto, K., I. Nakai and W.V. Tesch (1998) Do all freshwater eels migrate? Nature, 396: 635-636.
Tsukamoto Katsumi and Arai Takaomi (2001) Facultative catadromy of the eel
Anguilla japonica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habitats.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20:265-276.
Wickstrom, H., Westin, L. and Clevestam, P. (1996) The viological and economic yield from a long-term eel-stocking experiment. Ecol. Freshwater Fish, 5:14-147.
Wirth T. and Bernatchez L. (2001) Genetic evidence against panmixia in the European eel. Nature 409:1037-1040.
Yamada,Y.; Zhang,H.; Okamura,A.; Tanaka,S.; Horie,N.; Mikawa,N.; Utoh,T.; Oka,H.P. (2001) Morphological and hiso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wim bladder during matauration of the Japanese eel. J. Fish Biol 58:504-814.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詐騙?!
是不是有詐!!!
Dear Y. HUANG,
This is a final reminder that you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e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of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The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you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November 14, 2008.
Brought to you by the publisher of Who's Who in America since 1899,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is relied upon by thousands of researchers at academic and medical libraries each year for learning about the healthcare industry's most noteworthy men and women. This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will feature approximately 40,000 biographies of leaders from the wide-ranging medical and healthcare fields in on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To be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is prestigious publication, you need only provide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by completing our online Biographical Data Form by November 14, 2008.
If your data passes our initial screening, we will prepare your biography in Marquis Who's Who format and send you a pre-publication proof for your verification and approval.
I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rought your name to the attention of our editorial committe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Robert Docherty
Director, Editorial and
Selection Committee
P.S. Inclusion of your biography in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of course, carries neither cost nor obligation to you of any kind. Our goal with each new edition is to have full representation of noteworthy and accomplished men and women across all areas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Please Note: If you are prompted to enter a V.I.P. Code when accessing our Online Data Form, please enter the following: 123456XX.
To contact the the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Editorial Department with comments and/or question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xxxxx@yyyyzzzzz.com.
At Marquis Who's Who, we respect your privacy. Click here to view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prefer not to receive e-mail announcements from Marquis Who's Who and would like to unsubscribe, please click here.
Marquis Who's Who
890 Mountain Ave, Suite 300
New Providence, NJ USA 07974
908-673-1000
www.marquiswhoswho.com
Copyright (C) 2008. Marquis Who's Who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Dear Y. HUANG,
This is a final reminder that you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e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of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The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you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November 14, 2008.
Brought to you by the publisher of Who's Who in America since 1899,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is relied upon by thousands of researchers at academic and medical libraries each year for learning about the healthcare industry's most noteworthy men and women. This upcoming 2009-2010 Edition will feature approximately 40,000 biographies of leaders from the wide-ranging medical and healthcare fields in on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To be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this prestigious publication, you need only provide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by completing our online Biographical Data Form by November 14, 2008.
If your data passes our initial screening, we will prepare your biography in Marquis Who's Who format and send you a pre-publication proof for your verification and approval.
I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rought your name to the attention of our editorial committe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Robert Docherty
Director, Editorial and
Selection Committee
P.S. Inclusion of your biography in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of course, carries neither cost nor obligation to you of any kind. Our goal with each new edition is to have full representation of noteworthy and accomplished men and women across all areas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Please Note: If you are prompted to enter a V.I.P. Code when accessing our Online Data Form, please enter the following: 123456XX.
To contact the the Who's Who in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Editorial Department with comments and/or question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xxxxx@yyyyzzzzz.com.
At Marquis Who's Who, we respect your privacy. Click here to view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prefer not to receive e-mail announcements from Marquis Who's Who and would like to unsubscribe, please click here.
Marquis Who's Who
890 Mountain Ave, Suite 300
New Providence, NJ USA 07974
908-673-1000
www.marquiswhoswho.com
Copyright (C) 2008. Marquis Who's Who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歷史文獻!?
時間會淘洗一切
不是某人說了或某些人相信還是不相信就算...
(以下發言對我來說沒有煽動性!)
2008/11/11 09:54
前總統陳水扁:「各位先進、各位鄉親父老兄姐,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覺得很好笑,為了我個人要到特偵組出庭應訊,竟然要麻煩這麼多人這麼大的陣丈,陳雲林的事件殷鑑不遠,台灣人民的聲音,絕對不是用鎮暴警察這麼大的陣仗,用拒馬就可以來阻隔的;
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陳水扁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套好的戰犯,也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他們要來走向統一之路最大的石頭,這次陳雲林到台灣很不高興,回到北京之後更加生氣,所以馬英九為了向中國交代,竟然與共產黨合手,要把阿扁抓起來,作為平息中國、中南海這一些高層,他們怒氣的祭品;
阿扁非常榮幸,也非常驕傲,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今天我就要進去了,我要進到台灣的巴士底獄,那是22年前我曾經待過的地方,在那裡面可以關我的身體,但是不可能關我的心,阿扁的心,永遠和2千3百萬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巴士底獄再堅強再堅固,有一天也會被人攻破,台灣的民主自由、台灣的主權獨立,不是巴士底獄所能夠禁錮的,一定會開花、一定會結果,阿扁要呼籲大家,我絕對不會被白關,我絕對會在裡面用我有限的歲月、有限的生命,要和大家繼續來打拚;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是我們永遠的目標,要給台灣走向一個新獨立的國家,這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我們一定會成功,最後,我要跟大家共同來勉勵,台灣加油,台灣人民萬歲,台灣民主萬歲,台灣獨立萬歲,謝謝大家,再見了。」
不是某人說了或某些人相信還是不相信就算...
(以下發言對我來說沒有煽動性!)
2008/11/11 09:54
前總統陳水扁:「各位先進、各位鄉親父老兄姐,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覺得很好笑,為了我個人要到特偵組出庭應訊,竟然要麻煩這麼多人這麼大的陣丈,陳雲林的事件殷鑑不遠,台灣人民的聲音,絕對不是用鎮暴警察這麼大的陣仗,用拒馬就可以來阻隔的;
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陳水扁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套好的戰犯,也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他們要來走向統一之路最大的石頭,這次陳雲林到台灣很不高興,回到北京之後更加生氣,所以馬英九為了向中國交代,竟然與共產黨合手,要把阿扁抓起來,作為平息中國、中南海這一些高層,他們怒氣的祭品;
阿扁非常榮幸,也非常驕傲,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今天我就要進去了,我要進到台灣的巴士底獄,那是22年前我曾經待過的地方,在那裡面可以關我的身體,但是不可能關我的心,阿扁的心,永遠和2千3百萬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巴士底獄再堅強再堅固,有一天也會被人攻破,台灣的民主自由、台灣的主權獨立,不是巴士底獄所能夠禁錮的,一定會開花、一定會結果,阿扁要呼籲大家,我絕對不會被白關,我絕對會在裡面用我有限的歲月、有限的生命,要和大家繼續來打拚;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是我們永遠的目標,要給台灣走向一個新獨立的國家,這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我們一定會成功,最後,我要跟大家共同來勉勵,台灣加油,台灣人民萬歲,台灣民主萬歲,台灣獨立萬歲,謝謝大家,再見了。」
Sunday, November 09, 2008
一些人, 一些事
「國者,人之積!」,人是歷史的主角。
王永慶告別式,象徵台灣一個時代階段的結束,一個由資本、生產、工具、勞動力,構成的傳統「資本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愛拼才會贏」的時代!
我爸爸30幾年來就是靠著賣台塑南亞的PVC管撐起我們一家,我對我父親最深的印象就是年紀一把時,在蚊帳裡準備「自來水技術士」的考試,30幾年前自來水正式在臺灣鄉下鋪行,自來水家用端(水表以內)的施工人員要有技術證書,在台中省政府建設廳考試,分筆試與術科考試。我家是我們那一區(週圍的四個鄉)的經銷商,有一陣子我們要幫忙送貨,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一陣子台塑決定要在麥寮蓋六輕,就有人抗議,所以在所有通往麥寮的路上有警員臨檢,那年我唸大學吧?開著TOYOTA小貨車載滿一車的PVC管,運往海埔地,一個轉彎,赫然兩個員警舉紅旗,把我攔下來,毀了!我還沒駕照-「無照駕駛」,員警一開口:「駕照、行照拿出來!」,我翻了翻遮陽板,把行照拿出來,也很乾脆的招認:「我沒駕照!」,兩位員警猶疑了一下,我立刻接說:「我幫家裡送貨」,另一位員警看了看滿車斗的口徑2吋半PVC管,招了招手說:「快點去考駕照!」。或許他們要捉的不是我這種「有為青年」。這個插曲後來放大,為什麼我要在法文都還看不大懂時,在法國鄉下考我的第一張駕照的原因與理由。
所有的事件都不是單一事件,歷史就是這樣。
小時後蘇洪月嬌的競選方式很「台灣」,她們一家人穿著黑衣服跟在宣傳車後面一路哭,所以蘇治芬了解,悲情與不妥協甚至「自殘」的力量,蘇治芬曾表示父親蘇東啟入獄時,她才十歲,當年父親以三十九歲盛年,被關在獨囚牢裡,十五年後才出獄,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人物,卻展現為民主打拚的偉大;母親蘇洪月嬌在父親入獄後,感受白色恐怖迫害,對國民黨採取嚴厲批判態度,更代夫出征當選省議員,成為省議會「南北雙嬌」的代表人物,大姊蘇治洋同樣曾任省議員,建立雲林「蘇家班」的政壇地位。
要從蘇治芬的背景談起:
蘇治芬的父親蘇東啟,在黨外運動時期就是台灣政治的標竿人物,未料一九六一年爆發「蘇東啟案」,當時擔任雲林縣議員的蘇東啟,被當時警備總部以「台獨叛亂組織」羅織罪名逮捕,並與張茂鐘、陳庚辛等人被判決死刑,後來改判無期徒刑,蹲坐十五年的黑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6%9D%B1%E5%95%9F)
蘇東啟(1920年——1992年)為台灣的政治家,台灣雲林縣人。
蘇東啟中學畢業後於日本的泰國大使館擔任翻譯,後來由於反日而前往重慶,在中日戰爭中參與中國方面對日的作戰。台灣為國民政府接收後,蘇東啟返回台灣,並且在青年黨大老李萬居推薦下加入中國青年黨,而走入黨外陣營。
1950年蘇東啟首次參選雲林縣議員,高票落選;但是在之後的1953年到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蘇東啟都以最高票當選,在民間享有「蘇大砲」之美稱,並與蔡誄、黃蔴等人為當時雲林縣議會黨外「四大金剛」之首。1960蘇東啟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由於國民黨的操控選舉,僅以6000多票落選,縣民因而以「光榮縣長落選人」稱之。而當時雷震有意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李萬居與蘇東啟都熱心支援;而1961年9月雷震被捕時,蘇東啟又於雲林縣議會提議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而成為官方眼中釘。
此時嘉義民雄鄉人張茂鐘與雲林縣民詹益仁等人眼見全球各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計劃奪取保警和空軍訓練中心,發動武裝革命¬,控制電台推翻蔣介石政權並實現台灣獨立,暗中吸收黃金戲院管理員林東鏗、農會獸¬醫黃樹琳、商人李慶斌、商人陳金全、工人張世欽、陳火城、沈坤、農人王茂己等¬人為同志,並且將組織發展到軍隊,吸收駕駛兵鄭金河、鄭正成、鄭清田、洪才榮、陳良¬、通信兵詹天增、吳進來,空軍訓練中心下士教育班長李志元等人,但是他們需要一位在社會上有名望者作為領導,於是找上蘇東啟;而蘇東啟也允諾予以支持。但是事機洩露,1961年9月19日蘇東啟被捕,其他人自次日起也先後被捕。總計被警總保安處逮捕的共三百餘人。
1962年5月17日,中國國民黨政權的警總軍法處以祕¬密庭判處蘇東啟、張茂鐘、陳庚辛等三人死刑,另四十七人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十五年及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因法新社記者袁景濤的向海外批露而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經聲請覆判後,國防¬部發佈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次年9月25日,改判¬:蘇東啟、張茂鐘、詹益仁、陳庚辛等四人,無期徒刑。林東鏗、黃樹琳、鄭金河等三人,有期徒刑十五年。李慶斌等九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蔡光武等六人有期¬徒刑七年。黃錫琅等十一人有期徒刑五年。顏錦福等七人以知情不舉,處有期徒刑二年。另外,廖學庚等十人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蘇東啟的太太蘇洪月¬嬌也因該案而遭到逮捕,數度帶著初生的兒子蘇治原被監禁。
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死亡的特赦出獄,雖然因褫奪公權而無法參與政治活動,但是由於雲林縣民對蘇東啟的同情,蘇東啟之妻蘇洪月嬌在省議員選舉中高票當選一戰成名,與桃園縣的黃玉嬌合稱南北雙嬌;也由於蘇東啟的影響,蘇東啟的女兒蘇治洋與蘇治芬往後也投入政治活動,形成雲林縣黨外陣營的蘇家班。
蘇東啟於1992年過世。其妻蘇洪月嬌擔任省議¬員四屆17年,在陳水扁擔任總統後,獲聘為無給職國策顧問。長女蘇治洋曾擔任國大代表與省議員。次女蘇治芬曾擔任民進黨不分區國大代表及第五屆立法委員,目前為雲林縣長,是雲林縣史上第一位女性縣長。
王永慶告別式,象徵台灣一個時代階段的結束,一個由資本、生產、工具、勞動力,構成的傳統「資本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愛拼才會贏」的時代!
我爸爸30幾年來就是靠著賣台塑南亞的PVC管撐起我們一家,我對我父親最深的印象就是年紀一把時,在蚊帳裡準備「自來水技術士」的考試,30幾年前自來水正式在臺灣鄉下鋪行,自來水家用端(水表以內)的施工人員要有技術證書,在台中省政府建設廳考試,分筆試與術科考試。我家是我們那一區(週圍的四個鄉)的經銷商,有一陣子我們要幫忙送貨,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一陣子台塑決定要在麥寮蓋六輕,就有人抗議,所以在所有通往麥寮的路上有警員臨檢,那年我唸大學吧?開著TOYOTA小貨車載滿一車的PVC管,運往海埔地,一個轉彎,赫然兩個員警舉紅旗,把我攔下來,毀了!我還沒駕照-「無照駕駛」,員警一開口:「駕照、行照拿出來!」,我翻了翻遮陽板,把行照拿出來,也很乾脆的招認:「我沒駕照!」,兩位員警猶疑了一下,我立刻接說:「我幫家裡送貨」,另一位員警看了看滿車斗的口徑2吋半PVC管,招了招手說:「快點去考駕照!」。或許他們要捉的不是我這種「有為青年」。這個插曲後來放大,為什麼我要在法文都還看不大懂時,在法國鄉下考我的第一張駕照的原因與理由。
所有的事件都不是單一事件,歷史就是這樣。
小時後蘇洪月嬌的競選方式很「台灣」,她們一家人穿著黑衣服跟在宣傳車後面一路哭,所以蘇治芬了解,悲情與不妥協甚至「自殘」的力量,蘇治芬曾表示父親蘇東啟入獄時,她才十歲,當年父親以三十九歲盛年,被關在獨囚牢裡,十五年後才出獄,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人物,卻展現為民主打拚的偉大;母親蘇洪月嬌在父親入獄後,感受白色恐怖迫害,對國民黨採取嚴厲批判態度,更代夫出征當選省議員,成為省議會「南北雙嬌」的代表人物,大姊蘇治洋同樣曾任省議員,建立雲林「蘇家班」的政壇地位。
要從蘇治芬的背景談起:
蘇治芬的父親蘇東啟,在黨外運動時期就是台灣政治的標竿人物,未料一九六一年爆發「蘇東啟案」,當時擔任雲林縣議員的蘇東啟,被當時警備總部以「台獨叛亂組織」羅織罪名逮捕,並與張茂鐘、陳庚辛等人被判決死刑,後來改判無期徒刑,蹲坐十五年的黑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6%9D%B1%E5%95%9F)
蘇東啟(1920年——1992年)為台灣的政治家,台灣雲林縣人。
蘇東啟中學畢業後於日本的泰國大使館擔任翻譯,後來由於反日而前往重慶,在中日戰爭中參與中國方面對日的作戰。台灣為國民政府接收後,蘇東啟返回台灣,並且在青年黨大老李萬居推薦下加入中國青年黨,而走入黨外陣營。
1950年蘇東啟首次參選雲林縣議員,高票落選;但是在之後的1953年到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蘇東啟都以最高票當選,在民間享有「蘇大砲」之美稱,並與蔡誄、黃蔴等人為當時雲林縣議會黨外「四大金剛」之首。1960蘇東啟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由於國民黨的操控選舉,僅以6000多票落選,縣民因而以「光榮縣長落選人」稱之。而當時雷震有意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李萬居與蘇東啟都熱心支援;而1961年9月雷震被捕時,蘇東啟又於雲林縣議會提議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而成為官方眼中釘。
此時嘉義民雄鄉人張茂鐘與雲林縣民詹益仁等人眼見全球各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計劃奪取保警和空軍訓練中心,發動武裝革命¬,控制電台推翻蔣介石政權並實現台灣獨立,暗中吸收黃金戲院管理員林東鏗、農會獸¬醫黃樹琳、商人李慶斌、商人陳金全、工人張世欽、陳火城、沈坤、農人王茂己等¬人為同志,並且將組織發展到軍隊,吸收駕駛兵鄭金河、鄭正成、鄭清田、洪才榮、陳良¬、通信兵詹天增、吳進來,空軍訓練中心下士教育班長李志元等人,但是他們需要一位在社會上有名望者作為領導,於是找上蘇東啟;而蘇東啟也允諾予以支持。但是事機洩露,1961年9月19日蘇東啟被捕,其他人自次日起也先後被捕。總計被警總保安處逮捕的共三百餘人。
1962年5月17日,中國國民黨政權的警總軍法處以祕¬密庭判處蘇東啟、張茂鐘、陳庚辛等三人死刑,另四十七人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十五年及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因法新社記者袁景濤的向海外批露而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經聲請覆判後,國防¬部發佈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次年9月25日,改判¬:蘇東啟、張茂鐘、詹益仁、陳庚辛等四人,無期徒刑。林東鏗、黃樹琳、鄭金河等三人,有期徒刑十五年。李慶斌等九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蔡光武等六人有期¬徒刑七年。黃錫琅等十一人有期徒刑五年。顏錦福等七人以知情不舉,處有期徒刑二年。另外,廖學庚等十人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蘇東啟的太太蘇洪月¬嬌也因該案而遭到逮捕,數度帶著初生的兒子蘇治原被監禁。
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死亡的特赦出獄,雖然因褫奪公權而無法參與政治活動,但是由於雲林縣民對蘇東啟的同情,蘇東啟之妻蘇洪月嬌在省議員選舉中高票當選一戰成名,與桃園縣的黃玉嬌合稱南北雙嬌;也由於蘇東啟的影響,蘇東啟的女兒蘇治洋與蘇治芬往後也投入政治活動,形成雲林縣黨外陣營的蘇家班。
蘇東啟於1992年過世。其妻蘇洪月嬌擔任省議¬員四屆17年,在陳水扁擔任總統後,獲聘為無給職國策顧問。長女蘇治洋曾擔任國大代表與省議員。次女蘇治芬曾擔任民進黨不分區國大代表及第五屆立法委員,目前為雲林縣長,是雲林縣史上第一位女性縣長。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一個會面 各自表述...
7分鐘!
算不算公開會面? 所以沒有王見王的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6/8/18yzv.html)
馬陳會突然提前到上午11點舉行,而且過程之短,跌破外界眼鏡!馬陳會從頭到尾竟然只有7分鐘。至於稱謂問題,陳雲林完全沒開口,馬總統自己致詞,也沒有提到自己的總統稱謂。馬總統致詞時,提到互不否認十六字箴言,但原本先前報導,馬總統將提到的撤飛彈和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後來是用比較中性的說法,含蓄點到。
馬總統進場,司儀沒有高呼總統蒞臨。一片靜悄悄,馬總統就這樣進場,也沒有出現第三人引薦的喬段。
馬陳兩人會面,馬總統寒喧幾句,陳雲林兩排牙齒緊扣什麼也沒說。馬總統一開口先稱陳會長,但原本媒體報導,會當面提到撤飛彈跟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用比較含蓄的說法點到為止。
總統馬英九:「陳會長,不可否認的,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著,分歧與挑戰,尤其是在台灣安全與國際空間這些問題,更是如此。」
馬陳兩人互贈禮品,馬總統送了兩樣,陳雲林回贈駿馬圖。馬英九:「我希望將來兩岸能在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基礎上積極來處理這些分歧。」
仔細聽,原本陳雲林最後似乎是要說送給送給您。但話到嘴巴,您這個字硬是憑空消失。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這是世界上很有名,送給送給,送給送給…。」
您這個字最後關頭究竟也沒有冒出口,似乎很難判斷。不過馬陳兩人都有些緊張,送完禮拍照,馬總統跟陳雲林握手合照竟然忘了要正對鏡頭。
更讓人詫異的是,馬總統和海協海基兩會的人握完手之後,就這樣又是靜悄悄離開,離開前還看了一下手表,如果他有算時間,整段會面只花7分鐘,眾所矚目的馬陳會,稱謂問題變默劇,時間短到像拍短片,跌破眾人眼鏡。
算不算公開會面? 所以沒有王見王的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6/8/18yzv.html)
馬陳會突然提前到上午11點舉行,而且過程之短,跌破外界眼鏡!馬陳會從頭到尾竟然只有7分鐘。至於稱謂問題,陳雲林完全沒開口,馬總統自己致詞,也沒有提到自己的總統稱謂。馬總統致詞時,提到互不否認十六字箴言,但原本先前報導,馬總統將提到的撤飛彈和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後來是用比較中性的說法,含蓄點到。
馬總統進場,司儀沒有高呼總統蒞臨。一片靜悄悄,馬總統就這樣進場,也沒有出現第三人引薦的喬段。
馬陳兩人會面,馬總統寒喧幾句,陳雲林兩排牙齒緊扣什麼也沒說。馬總統一開口先稱陳會長,但原本媒體報導,會當面提到撤飛彈跟開放台灣國際空間,馬總統用比較含蓄的說法點到為止。
總統馬英九:「陳會長,不可否認的,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著,分歧與挑戰,尤其是在台灣安全與國際空間這些問題,更是如此。」
馬陳兩人互贈禮品,馬總統送了兩樣,陳雲林回贈駿馬圖。馬英九:「我希望將來兩岸能在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基礎上積極來處理這些分歧。」
仔細聽,原本陳雲林最後似乎是要說送給送給您。但話到嘴巴,您這個字硬是憑空消失。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這是世界上很有名,送給送給,送給送給…。」
您這個字最後關頭究竟也沒有冒出口,似乎很難判斷。不過馬陳兩人都有些緊張,送完禮拍照,馬總統跟陳雲林握手合照竟然忘了要正對鏡頭。
更讓人詫異的是,馬總統和海協海基兩會的人握完手之後,就這樣又是靜悄悄離開,離開前還看了一下手表,如果他有算時間,整段會面只花7分鐘,眾所矚目的馬陳會,稱謂問題變默劇,時間短到像拍短片,跌破眾人眼鏡。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摩天大樓是資本主義的教堂
美大選 歐巴馬勝出 民調準確性高 更新日期:2008/11/05 13:33
開出一億零四百萬票之後,數家美國新聞網報導,普選票的得票數相當接近,哥倫比亞電視網報導的比例約為五十二對四十七,還有一些州的選舉結果仍未揭曉,不過就已開出的選舉人票而言,這次選舉是選舉版圖的大洗盤。這是一九七六年卡特總統以來,民主黨首次以拿下普選票超過百分之五十,入主白宮。
我不得不說: 「歐巴馬是險勝的!」, 在出兵伊拉克、金融危機、反恐延宕等等不利共和黨的事件後, 普選票數民主黨只險勝共和黨;當然!成熟的民主國家,換一個總統只是改變施政的方法,不會影響施政的方向,這美國的發展得更進一步與持續的觀察。選前是混血黑人,選上是強權的首腦,需知「黃泉路上無老少」,「權力腐化無顏色」。
我有一個疑問,在走訪武漢之後,中國存在著發展不均、南北差異、東西失衡的問題,他們也知道。中國的地是大得不得了,可是偏偏迷信到處矗立三、四十層的大樓,說是日本、香港、臺灣我還可以理解,中國應該沒必要!以巴黎(或法國)來講市內最高的建築物叫「tour de Montparnasse (http://www.vinci.com/vinci.nsf/en/history-sites.htm?OpenAgent&montparnasse_tower)」標高210公尺,並不是像飛鏢亂射般的在地景上到處亂插摩天大樓。
後來我有覺悟,在歐巴馬選勝當晚,在歐洲,一個地區的最高建築物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堂,尖尖的鐘塔矗立在村鎮中心,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在17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西堤島的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在19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蒙馬特丘(Coline de Montmartre)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19世紀末被艾非爾鐵塔(Tour Eiffel)取代,為1898年萬國博覽會而建的,因為萬國博覽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所以資本主義的高塔代替了直通天聽的鐘塔,摩天大樓是資本主義的紀念館,但很諷刺的,高雄的「八五大樓」卻是資本主義的墓碑,見證台灣被鎖國的結果;恐怖份子撞紐約世貿雙塔,不啻是回教世界對基督教資本主義的攻擊。事實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種「烏托邦」,就像「沒穿衣服,只吃果子」叫伊甸園般。老共號稱在矮鄧的總舵手指揮下採行「科學社會主義」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怕是野了心收不回來的「資本主義」的另一種稱呼。「科學社會主義」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好,卻讓工、農、兵,無產階級受苦受難!不解!
以後如果真能海峽統一,是「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或「三民主義」的原因。
開出一億零四百萬票之後,數家美國新聞網報導,普選票的得票數相當接近,哥倫比亞電視網報導的比例約為五十二對四十七,還有一些州的選舉結果仍未揭曉,不過就已開出的選舉人票而言,這次選舉是選舉版圖的大洗盤。這是一九七六年卡特總統以來,民主黨首次以拿下普選票超過百分之五十,入主白宮。
我不得不說: 「歐巴馬是險勝的!」, 在出兵伊拉克、金融危機、反恐延宕等等不利共和黨的事件後, 普選票數民主黨只險勝共和黨;當然!成熟的民主國家,換一個總統只是改變施政的方法,不會影響施政的方向,這美國的發展得更進一步與持續的觀察。選前是混血黑人,選上是強權的首腦,需知「黃泉路上無老少」,「權力腐化無顏色」。
我有一個疑問,在走訪武漢之後,中國存在著發展不均、南北差異、東西失衡的問題,他們也知道。中國的地是大得不得了,可是偏偏迷信到處矗立三、四十層的大樓,說是日本、香港、臺灣我還可以理解,中國應該沒必要!以巴黎(或法國)來講市內最高的建築物叫「tour de Montparnasse (http://www.vinci.com/vinci.nsf/en/history-sites.htm?OpenAgent&montparnasse_tower)」標高210公尺,並不是像飛鏢亂射般的在地景上到處亂插摩天大樓。
後來我有覺悟,在歐巴馬選勝當晚,在歐洲,一個地區的最高建築物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堂,尖尖的鐘塔矗立在村鎮中心,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在17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西堤島的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在19世紀之前巴黎最高的建築物在蒙馬特丘(Coline de Montmartre)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19世紀末被艾非爾鐵塔(Tour Eiffel)取代,為1898年萬國博覽會而建的,因為萬國博覽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所以資本主義的高塔代替了直通天聽的鐘塔,摩天大樓是資本主義的紀念館,但很諷刺的,高雄的「八五大樓」卻是資本主義的墓碑,見證台灣被鎖國的結果;恐怖份子撞紐約世貿雙塔,不啻是回教世界對基督教資本主義的攻擊。事實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種「烏托邦」,就像「沒穿衣服,只吃果子」叫伊甸園般。老共號稱在矮鄧的總舵手指揮下採行「科學社會主義」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怕是野了心收不回來的「資本主義」的另一種稱呼。「科學社會主義」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好,卻讓工、農、兵,無產階級受苦受難!不解!
以後如果真能海峽統一,是「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或「三民主義」的原因。
Sunday, November 02, 2008
王見王 - 死棋
下象棋的都知道, 不能讓將與帥處在同一直線上,且中間沒有其他棋子阻擋,稱做『王見王』,即可吃掉對手。所以兩國交戰看的是「主權」,國家主權的喪失往往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例如,在理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除外)都宣稱其政府主權包含整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雖然一些外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為合法的國家,但大多數國家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如何,在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大陸行使其權力,中華民國也在台灣行使有效的政府權力。
所以王見王,高下立見。
所以王見王,高下立見。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教育法西斯來囉!?
98大考設門檻 後5%不得分發
更新日期:2008/10/30 21:3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30/1/18ky0.html)
避免七分上大學事件重演,大學招聯會對九十八年大學考試分發設出「最低錄取標準」。未來如果考生考試成績低於校系採計科目總和的「後5%」,不得參加考試分發;例如:某校系大考分發採計國、英、數乙三科,考生這三科總分低於全國「後5%的標準」,就不能上網填志願。如果以今年指考試算,今年到考人數九萬三千多人,影響學生數約四百多名。(陳映竹報導)
看著吧! 又有得吵了。這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是:
乾脆這批人也不准他們生小孩好了…
「人本」的咧?
「教育部」搞「教育」有問題,搞「政策」很厲害!
更新日期:2008/10/30 21:3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30/1/18ky0.html)
避免七分上大學事件重演,大學招聯會對九十八年大學考試分發設出「最低錄取標準」。未來如果考生考試成績低於校系採計科目總和的「後5%」,不得參加考試分發;例如:某校系大考分發採計國、英、數乙三科,考生這三科總分低於全國「後5%的標準」,就不能上網填志願。如果以今年指考試算,今年到考人數九萬三千多人,影響學生數約四百多名。(陳映竹報導)
看著吧! 又有得吵了。這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是:
乾脆這批人也不准他們生小孩好了…
「人本」的咧?
「教育部」搞「教育」有問題,搞「政策」很厲害!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Cala, My Dog.
十月中去中國武漢開會, 待了五天。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本來預計要去摸一摸長江水,不過行程緊湊,竟與長江水失之交臂,只能站在黃鶴樓
上體會「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對著漢水,長江低吟鄧麗君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對中國的印象從電視講起,內容比較 「ㄍㄧㄥ」,感覺不是娛樂目的而是教育或宣傳的功能比較大,對這一段時間「華爾街風暴」著墨甚多,或許吧?這是近代中國真正崛起於列強之列的機會,或是一面鏡子照著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電影頻道上看到一部片子,我只認識葛優一人,他演過「江湖無賊」(和劉德華與劉若英),我大概只看了2/3吧!漏了前頭,所以不知道片名,老實說-好電影。第二天,對中國的學生比手畫腳的詢問片名,碩士生不知,反而博士生知道,這部電影它叫「卡拉是條狗 (Cala, My Dog)」。看完讓我想起30幾年前,張美瑤和柯俊雄合演的電影「再見阿郎」,(那時柯俊雄與張美瑤是夫妻,現在早已離婚了),我對這電影印象深刻,因為根本在演我的生活經驗:縱貫線、運豬車、貨運、蘭州街、豬屠口、違章建築…。其實那應該是台灣最早的寫實電影,《再見阿郎》改編自作家陳映真的知名小說「將軍族」,柯俊雄飾演主角阿郎是貨車司機,女主角張美瑤則是女子樂隊的指揮,柯俊雄是日夜兼程送活體豬肉的司機,車開的速度越快,每超過另一部運豬車就獲得50元紅利,反之則被扣錢,因而每天都在縱貫線上拚命,張美瑤面對情郎的拚死營生之道,其實也很難說上什麼,但是他們閣樓相對的那場戲,張美瑤被「藍田種玉」,注定後來的悲劇。
後來回台灣查一查卡拉是條狗曾是2003台北金馬影展的片子。
2003年的影片《卡拉是條狗》講的是95年的事。那時北京開始對居民養狗進行限制。養狗的居民必須到派出所給狗上戶口,交納五千元費用,持有派出所發放的“狗證”才能養狗,否則將狗沒收送到昌平。
工人老二(葛優飾)在片中是一個普通大眾平民人物。老二的兒子在讀高中,老婆(丁嘉麗飾)下崗在家。老二以前是個麻將迷,經常玩整宿都不回家。後來家裏買了一條腦袋有黑毛的雜種狗卡拉,這才栓住了老二。
老二在單位上老實巴交,在家裏要把錢交給老婆管,兒子則認為父親從來沒有幹成過一件事,甚至覺得老二不配做他父親。正如老二所說:“從單位到家裏全算上,每天我得想著辦法讓人家高興。只有卡拉,它每天得想著辦法讓我高興。說白了,只有在卡拉麵前我才覺得自己有點人樣兒”。
晚上老婆溜狗的時候碰上了派出所的檢查狗證,卡拉被帶走了。老二借了別人的狗證去領狗,卻被民警(夏雨飾)識破。老二托有關係的朋友去派出所領狗,這位朋友(馮小剛飾)開著車給狗送到老二手裏,可那條狗卻不是卡拉。老二乾脆來到寵物市場,想買條和卡拉長的差不多的狗。結果老二花三百塊買了一條被黑色顏料染了毛的狗。老二蹲在寵物市場裏打算賣掉剛買的狗,卻被突襲的民警當作狗販抓走。
最終,朋友通過關係把卡拉領了回來。老二和老婆商量後把家裏省吃簡用積攢的三萬元定期存摺取了出來,給卡拉上了戶口。
這部影片在讓人輕鬆之餘還有一些苦澀的感覺。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維繫非常薄弱。人們需要的某些感情竟只能寄託到寵物的身上。人情似乎淡如水,人們變的自私,城市更加冰涼。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小人物也要自己的尊嚴,卡拉就是老二的尊嚴,老二顧著自己的內心頑強地找尋著它。相比而言,他比生活中忘記了尊嚴卻以為自己很富足的人要高明很多。 人在社會中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心裡原來還有一塊「自我」,花花綠綠的事物看多了,也慢慢會以為自己就生活在這叢花花綠綠之中﹔在吵鬧之中站得太久,以為吵鬧的才是正常的,而《卡拉是條狗》是在我以為自己要經歷另一場喧鬧的時刻給了我安靜,它告訴我生活的實質是踏實的內心和自已一點卑微的尊嚴。
演員回諸角色本身,讓一個真實的人能夠以最平凡,也最真實的力道呈現,因而激發出了的感情,才是寫實主義在藝術詮釋下, 得能震撼人心的關鍵所在。
上體會「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對著漢水,長江低吟鄧麗君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對中國的印象從電視講起,內容比較 「ㄍㄧㄥ」,感覺不是娛樂目的而是教育或宣傳的功能比較大,對這一段時間「華爾街風暴」著墨甚多,或許吧?這是近代中國真正崛起於列強之列的機會,或是一面鏡子照著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電影頻道上看到一部片子,我只認識葛優一人,他演過「江湖無賊」(和劉德華與劉若英),我大概只看了2/3吧!漏了前頭,所以不知道片名,老實說-好電影。第二天,對中國的學生比手畫腳的詢問片名,碩士生不知,反而博士生知道,這部電影它叫「卡拉是條狗 (Cala, My Dog)」。看完讓我想起30幾年前,張美瑤和柯俊雄合演的電影「再見阿郎」,(那時柯俊雄與張美瑤是夫妻,現在早已離婚了),我對這電影印象深刻,因為根本在演我的生活經驗:縱貫線、運豬車、貨運、蘭州街、豬屠口、違章建築…。其實那應該是台灣最早的寫實電影,《再見阿郎》改編自作家陳映真的知名小說「將軍族」,柯俊雄飾演主角阿郎是貨車司機,女主角張美瑤則是女子樂隊的指揮,柯俊雄是日夜兼程送活體豬肉的司機,車開的速度越快,每超過另一部運豬車就獲得50元紅利,反之則被扣錢,因而每天都在縱貫線上拚命,張美瑤面對情郎的拚死營生之道,其實也很難說上什麼,但是他們閣樓相對的那場戲,張美瑤被「藍田種玉」,注定後來的悲劇。
後來回台灣查一查卡拉是條狗曾是2003台北金馬影展的片子。
2003年的影片《卡拉是條狗》講的是95年的事。那時北京開始對居民養狗進行限制。養狗的居民必須到派出所給狗上戶口,交納五千元費用,持有派出所發放的“狗證”才能養狗,否則將狗沒收送到昌平。
工人老二(葛優飾)在片中是一個普通大眾平民人物。老二的兒子在讀高中,老婆(丁嘉麗飾)下崗在家。老二以前是個麻將迷,經常玩整宿都不回家。後來家裏買了一條腦袋有黑毛的雜種狗卡拉,這才栓住了老二。
老二在單位上老實巴交,在家裏要把錢交給老婆管,兒子則認為父親從來沒有幹成過一件事,甚至覺得老二不配做他父親。正如老二所說:“從單位到家裏全算上,每天我得想著辦法讓人家高興。只有卡拉,它每天得想著辦法讓我高興。說白了,只有在卡拉麵前我才覺得自己有點人樣兒”。
晚上老婆溜狗的時候碰上了派出所的檢查狗證,卡拉被帶走了。老二借了別人的狗證去領狗,卻被民警(夏雨飾)識破。老二托有關係的朋友去派出所領狗,這位朋友(馮小剛飾)開著車給狗送到老二手裏,可那條狗卻不是卡拉。老二乾脆來到寵物市場,想買條和卡拉長的差不多的狗。結果老二花三百塊買了一條被黑色顏料染了毛的狗。老二蹲在寵物市場裏打算賣掉剛買的狗,卻被突襲的民警當作狗販抓走。
最終,朋友通過關係把卡拉領了回來。老二和老婆商量後把家裏省吃簡用積攢的三萬元定期存摺取了出來,給卡拉上了戶口。
這部影片在讓人輕鬆之餘還有一些苦澀的感覺。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維繫非常薄弱。人們需要的某些感情竟只能寄託到寵物的身上。人情似乎淡如水,人們變的自私,城市更加冰涼。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小人物也要自己的尊嚴,卡拉就是老二的尊嚴,老二顧著自己的內心頑強地找尋著它。相比而言,他比生活中忘記了尊嚴卻以為自己很富足的人要高明很多。 人在社會中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心裡原來還有一塊「自我」,花花綠綠的事物看多了,也慢慢會以為自己就生活在這叢花花綠綠之中﹔在吵鬧之中站得太久,以為吵鬧的才是正常的,而《卡拉是條狗》是在我以為自己要經歷另一場喧鬧的時刻給了我安靜,它告訴我生活的實質是踏實的內心和自已一點卑微的尊嚴。
演員回諸角色本身,讓一個真實的人能夠以最平凡,也最真實的力道呈現,因而激發出了的感情,才是寫實主義在藝術詮釋下, 得能震撼人心的關鍵所在。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1930年代世界性的大蕭條,自由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自由形式似乎已經終結了,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運動迅速增長。這兩者之間也不斷的衝突,最顯著的例子是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獲得法西斯國家和其國際上的支持,而共產主義運動與無政府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所組成的人民陣線結盟則獲得蘇聯的支持,最後是代表法西斯的佛朗哥獲勝。同時期蘇聯主張與西方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對抗納粹德國,並以各國的人民陣線組織來對抗其國內的法西斯主義。但史達林一直以為德國在1942年前不會發動攻勢,可是希特勒仍選在1941年中旬發動攻蘇的巴巴羅薩作戰,在雙方看來,這場戰爭是一場意識形態之間的戰爭,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成為互不兩立的仇敵。
年輕的時候在國外遇到台獨人仕,他們充滿無畏的烈士精神,對抗準法西斯的國民黨, 不管怎樣, 我看到一個典範 - 「堅持理想」。 但曾幾何時, 在PPD執政8年後,台獨領袖似乎被「馴化」了! 台獨大老不是凋零就是身繫囹圄、 或是隱而不現。 反倒是阿扁似乎收割了台獨族群的支持, 嚴然成為台獨新領袖。 在我眼裡這實在很不堪, 一個理想竟被他利用來對抗政府機器,「台獨」成為廉價的口號,「台灣建國」成為吹笛人的笛聲,用來麻醉與滿足群眾的激情,須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種決心,休論在既定體制下和平建國。
台獨走到這裡,幾乎變成「台獨法西斯」: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只有我們是對的和我們不同的都是錯的!),法西斯主義至少包含了極端民族主義(台灣主體意識優先…)、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不可接受賣台的三通直航與學歷承認…)、反共產主義(有其歷史情結…)、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 (只要是台獨什麼都能接受…),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把美國與日本一起拉進來唄…)。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A5%BF%E6%96%AF%E4%B8%BB%E4%B9%89)
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共和党舉辦的紀念林肯誕辰集會上,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他說:“我手頭有國務院裏205個共產黨人的名單。國務卿知道他們是共產黨,他們仍然在國務院工作,並且正在草擬和制訂國務院的政策。”他又舉著一張紙說,這就是名單。這場演說,轟動了整個美國,自此麥卡錫時代就降臨了。
這份名單是怎麼來的呢?一九四六年七月國務卿貝爾納給眾議院一封信,其中談到國務院初步甄別了三千名政府職員,認為有284人不宜長期在聯邦政府任職,其中79人已經解雇。剩下尚未解雇的有205人,麥卡錫把這205人就統統當成了共產黨人。
在長達五年之久的反共歇斯底里時代,麥卡錫的指控越來越廣泛,紅帽子滿天飛,幾乎所有要害部門的政府官員、議員、知識分子、電影演員、將領、科學家乃至普通民眾,統統要進行忠誠調查,來一個文革式的“洗澡”過關。其中包括馬歇爾將軍、杜魯門總統以及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小心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如果 民主黨黑人歐巴馬 當選 意外! 顯示美國人開始覺醒
如果 共和黨白人麥坎 當選 不意外! 顯示美國還是個極右保守國家
年輕的時候在國外遇到台獨人仕,他們充滿無畏的烈士精神,對抗準法西斯的國民黨, 不管怎樣, 我看到一個典範 - 「堅持理想」。 但曾幾何時, 在PPD執政8年後,台獨領袖似乎被「馴化」了! 台獨大老不是凋零就是身繫囹圄、 或是隱而不現。 反倒是阿扁似乎收割了台獨族群的支持, 嚴然成為台獨新領袖。 在我眼裡這實在很不堪, 一個理想竟被他利用來對抗政府機器,「台獨」成為廉價的口號,「台灣建國」成為吹笛人的笛聲,用來麻醉與滿足群眾的激情,須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種決心,休論在既定體制下和平建國。
台獨走到這裡,幾乎變成「台獨法西斯」: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只有我們是對的和我們不同的都是錯的!),法西斯主義至少包含了極端民族主義(台灣主體意識優先…)、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不可接受賣台的三通直航與學歷承認…)、反共產主義(有其歷史情結…)、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 (只要是台獨什麼都能接受…),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把美國與日本一起拉進來唄…)。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A5%BF%E6%96%AF%E4%B8%BB%E4%B9%89)
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共和党舉辦的紀念林肯誕辰集會上,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他說:“我手頭有國務院裏205個共產黨人的名單。國務卿知道他們是共產黨,他們仍然在國務院工作,並且正在草擬和制訂國務院的政策。”他又舉著一張紙說,這就是名單。這場演說,轟動了整個美國,自此麥卡錫時代就降臨了。
這份名單是怎麼來的呢?一九四六年七月國務卿貝爾納給眾議院一封信,其中談到國務院初步甄別了三千名政府職員,認為有284人不宜長期在聯邦政府任職,其中79人已經解雇。剩下尚未解雇的有205人,麥卡錫把這205人就統統當成了共產黨人。
在長達五年之久的反共歇斯底里時代,麥卡錫的指控越來越廣泛,紅帽子滿天飛,幾乎所有要害部門的政府官員、議員、知識分子、電影演員、將領、科學家乃至普通民眾,統統要進行忠誠調查,來一個文革式的“洗澡”過關。其中包括馬歇爾將軍、杜魯門總統以及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小心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如果 民主黨黑人歐巴馬 當選 意外! 顯示美國人開始覺醒
如果 共和黨白人麥坎 當選 不意外! 顯示美國還是個極右保守國家
Sunday, October 19, 2008
海中捕獲成熟鰻!!!
(摘自: http://www.eel.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7)
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發表,在今年春季開始到夏季這段期間,水產廳所屬漁業調查船〝開洋丸〞號,在2次的航行中前往預訂的日本種鰻魚的產卵地,西馬里安那海底山脈南部的周圍海域,成功的捕獲親鰻5個及柳葉魚26個樣本。海洋研究所自發表特定產卵地的這三年來,有關調查產卵地的研究中、捕獲成熟母鰻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次成果豐盛,可期待今後對產卵地的調查加速進行。
本次的調查是由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共同執行:調查期間分為前期及後期二階段,第一回是5月20日~6月15日,第二回是8月20日~9月11日。
在同一期間,東大海洋研究所的〝白鳳丸〞號,也在進行日本種鰻魚的卵及幼苗的捕撈調查,雙方透過密集的情報交換,進行持續而有效率的調查。
最後結果是6月3、4日及8月31日捕獲親鰻4個樣本(雌體1個:66.2cm、雄體2個:48.5cm及51.3cm、性別不明一個:55.5cm),在拖曳網中層捕獲,捕獲地點是北緯13度~14度,東經142度~143度附近,6月捕獲的三個雄體樣本都有成熟的精巢,8月所捕獲的雌體可以推定是產卵後的親鰻,同時也捕獲才孵化2~3天的柳葉魚26個樣本。接下來,將進行DNA的鑑定判別,要是是日本種柳葉魚的話,這將是世界首次同時捕獲親鰻及鰻苗。而此後修正產卵地就在這個海域周邊的動向就值得注目了。
此外,日本種親鰻捕獲海域的水深約在1200~3000公尺,親鰻在中層活動並游向產卵地的可能性相當高,說不定也可推定海山就是產卵地。
本次的航行調查,捕獲日本種親鰻,意義十分重大。截至目前,是將捕捉到的柳葉魚的海域,設定產卵地在特定的位置,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意見說,現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捕撈到母鰻及卵,所以無法推測出產卵地區域。
此外,鰻苗的人工培育作業仍然持續進行當中,但是因為沒有明確數據知道產卵地的水深,所以人工培育過程中的「水壓」、「塩分濃度」、「餌飼料」等等的「培育環境設定」非常困難。因為捕捉到日本種親鰻,所以對於人工培育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背負著這些期待,將來人工生產是採親鰻直接產卵或是從親鰻中取卵,就成為另一項研究的課題了。本次的成果不單是產卵地的調查,也可以說是鰻苗人工培育技術開發的一大躍進,業界將會更期待調查的進展。
特別的是,此次在捕捉到親鰻後,又成功捕獲柳葉魚,可說是獲得相當大的成果,更是勝過上次海洋研究所所提出的報告,這次亦有助於具體的推測特定的產卵地。
但是有一些業者在看過捕獲的親鰻之後,有這樣的疑問:「這不應該是日本種鰻魚!」,要是日本種,怎麼會長這個樣子,而這點尚有待解明。此外,這個研究成果將在10月20日舉辦的「世界水產學會」發表。
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發表,在今年春季開始到夏季這段期間,水產廳所屬漁業調查船〝開洋丸〞號,在2次的航行中前往預訂的日本種鰻魚的產卵地,西馬里安那海底山脈南部的周圍海域,成功的捕獲親鰻5個及柳葉魚26個樣本。海洋研究所自發表特定產卵地的這三年來,有關調查產卵地的研究中、捕獲成熟母鰻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次成果豐盛,可期待今後對產卵地的調查加速進行。
本次的調查是由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共同執行:調查期間分為前期及後期二階段,第一回是5月20日~6月15日,第二回是8月20日~9月11日。
在同一期間,東大海洋研究所的〝白鳳丸〞號,也在進行日本種鰻魚的卵及幼苗的捕撈調查,雙方透過密集的情報交換,進行持續而有效率的調查。
最後結果是6月3、4日及8月31日捕獲親鰻4個樣本(雌體1個:66.2cm、雄體2個:48.5cm及51.3cm、性別不明一個:55.5cm),在拖曳網中層捕獲,捕獲地點是北緯13度~14度,東經142度~143度附近,6月捕獲的三個雄體樣本都有成熟的精巢,8月所捕獲的雌體可以推定是產卵後的親鰻,同時也捕獲才孵化2~3天的柳葉魚26個樣本。接下來,將進行DNA的鑑定判別,要是是日本種柳葉魚的話,這將是世界首次同時捕獲親鰻及鰻苗。而此後修正產卵地就在這個海域周邊的動向就值得注目了。
此外,日本種親鰻捕獲海域的水深約在1200~3000公尺,親鰻在中層活動並游向產卵地的可能性相當高,說不定也可推定海山就是產卵地。
本次的航行調查,捕獲日本種親鰻,意義十分重大。截至目前,是將捕捉到的柳葉魚的海域,設定產卵地在特定的位置,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意見說,現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捕撈到母鰻及卵,所以無法推測出產卵地區域。
此外,鰻苗的人工培育作業仍然持續進行當中,但是因為沒有明確數據知道產卵地的水深,所以人工培育過程中的「水壓」、「塩分濃度」、「餌飼料」等等的「培育環境設定」非常困難。因為捕捉到日本種親鰻,所以對於人工培育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背負著這些期待,將來人工生產是採親鰻直接產卵或是從親鰻中取卵,就成為另一項研究的課題了。本次的成果不單是產卵地的調查,也可以說是鰻苗人工培育技術開發的一大躍進,業界將會更期待調查的進展。
特別的是,此次在捕捉到親鰻後,又成功捕獲柳葉魚,可說是獲得相當大的成果,更是勝過上次海洋研究所所提出的報告,這次亦有助於具體的推測特定的產卵地。
但是有一些業者在看過捕獲的親鰻之後,有這樣的疑問:「這不應該是日本種鰻魚!」,要是日本種,怎麼會長這個樣子,而這點尚有待解明。此外,這個研究成果將在10月20日舉辦的「世界水產學會」發表。
Friday, October 10, 2008
Monday, October 06, 2008
當小道士遇到黑山老妖
當小道士(不用功的大學生與研究生)遇到黑山老妖(爆炸的知識)...
知識爆炸與知識整合
【聯合報╱王道還】 2008.10.06 02:14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45660.shtml)
二○○六年六月底,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在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教育部長會議上發表報告,指出「知識爆炸」的後果,以及廿一世紀大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關於知識爆炸,他以光合作用為例,一百年前,那只是易學易記的一句話:「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葉綠體利用太陽能,將水與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糖與氧的過程」。現在,已知的光合作用機制,複雜得要很長的時間才講得完整。學生必須有相關知識才能理解。此外,那麼複雜的知識,不容易死背。
知識爆炸的後果
「知識爆炸」是一九六○年代出現的新詞,現在已經不新鮮,過去四十年知識增長的速率卻變本加厲。「知識經濟」是最近的新詞,可是它只反映了知識爆炸的一個後果。還有許多後果,我們都沒有認真面對。例如各級教科書必然越來越厚,老師在課堂上只能提綱挈領,學生必須自求多福,才能登堂入室。「終生學習」也是知識爆炸的必然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小宮山宏指出,大學已無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以領導世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在新世紀裡,大學的挑戰是教導學生知識的整體觀(即通識)、傳授整合的知識。他認為,這是必須動員全校資源的要務。
知識整合的需求
在科學中,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是越來越嚴重的現實需求。廿世紀講究分工、專精的趨勢,使得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之類的頭銜,都不足以透露一個人的專長。所有的大學都在設法應付這個需求,摸索出路,不只東京大學。
其實研發的整合更迫切。例如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之後,空前龐大的原始資訊(DNA鹼基序列),凸顯了我們對於生物各結構層次調控機制的無知。我們一向信仰「DNA是生命之鑰」,這時反而有剪不斷理還亂之嘆。
不過,面對這個情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最近倒跨出了一大步。
博露德研究院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是完成人類基因組計畫的主力,現在研究焦點在搜尋致病基因。哈佛大學醫學院十年前成立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專精與基因有關的化學。四年前,這兩個單位、兩大名校、加上哈佛醫學院的幾所合作醫院,組成了一個獨立機構:博露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
Broad是一對夫婦的姓,發音與常用英文單字broad(寬闊的)不同。博露德夫婦住在洛杉磯,從房地產、金融、保險業致富,據說在美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十二。他們先捐一億美金,讓研究院成形;研究院正式成立後,再捐一億。消息傳出,吸引了其他的大筆捐款。一個月前,博露德夫婦再捐四億美元。所有捐款由哈佛知名的校產投資機構管理,目標是累積十億美元基金,支持研究院運作與研究。
博露德研究院鼓勵合作研究,合作的規模沒有上限,目的在發展出一個嶄新的科研合作模式,以開闢基因組醫學的新天地。簡言之,這是一個整合知識、尋求研發突破的實驗。巧的是,由Broad氏支持broad整合研究,似乎再順理成章也不過了。
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 ◎王丹
致年輕一代的一封信
這樣的標題也許會讓人「呸」我一聲,尤其是那些50歲以上的人,他們會說:「你?憑你的年紀也要給『年輕一代』寫信?!」我今年37歲,但是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真的覺得跟現在30歲以下的一代有了不淺的代溝。
事情是這樣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大學生的文章,說以前的教授要求學生勤做筆記,於是一天一個學生背了一麻袋的筆記來見教授。這個學生後來成了他們系的頂樑柱。這名作者──一個年輕的大學生──有點不以為然,他引用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中的說法,高度肯定在機械複製時代,藝術從神聖的祭壇上被拖了下來,然後大量的生產。他說:「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個道理我不僅懂,而且有切身的體會。我外甥住我這裡的時候,為了避免讓他玩太多的電腦,我給了他一本書,讓他幫我打字存到電腦裡,並很阿莎力地答應打一頁字給一美元。我心想,就算你不吃不喝,一天又能打幾頁呢?就當我花錢辦教育吧。上午宣布開工,他下午就宣布工程結束。我檢查,還真是全部都打完了,二百四十多頁啊!怎麼可能!老羞成怒之下我大力拍桌訊問,他才交待是上網搜索到了那本書,然後整個複製下來了。天!我只好悻悻地掏了240美元,無語問蒼天!「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樣的觀點應當在年輕一代中相當普遍吧?可這是我萬萬不能苟同的。且不說接受到大量資訊,是不是真的就意味著可以生產出學術作品或者文化作品?更大的問題在於:資訊就是知識嗎?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有個也許激進的想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是會變得愈來愈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資訊其實並不是知識,它只能說是知識的原料而已。在資訊與知識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而能夠從資訊變成知識的橋樑就是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原料才能加工成產品,資訊才能變成知識。可是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忙於應付大量的資訊,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呢?沒有了思考,我們只剩下資訊。結果就是,也許我們博學,但是我們沒有觀點;也許我們聰明,但是我們沒有智慧。
資訊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數量與品質往往並不是比翼齊飛的。
資訊愈多,風險就愈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能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面,而且,資訊愈多,我們愈有可能無所適從。打開養生指南看看,你就知道資訊是如何毀滅一個人的智力的了:那上面一會說多吃蔬菜少吃肉最健康,一會又說百無禁忌長命百歲;今天講晚上7點以後最好不吃東西,明天說只要感覺餓了就不要委屈肚子,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堆道理,而且每個道理聽起來也都挺有道理的,這樣的資訊看多了,你會覺得更明白道理嗎?所以,資訊不能簡單地複製,應當咀嚼,而且要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轉化為知識。只是因為可以看到的東西多就以為自己更厲害,充其量就是我外甥的水準,只能欺負欺負我而已。
知識爆炸與知識整合
【聯合報╱王道還】 2008.10.06 02:14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45660.shtml)
二○○六年六月底,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在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教育部長會議上發表報告,指出「知識爆炸」的後果,以及廿一世紀大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關於知識爆炸,他以光合作用為例,一百年前,那只是易學易記的一句話:「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葉綠體利用太陽能,將水與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糖與氧的過程」。現在,已知的光合作用機制,複雜得要很長的時間才講得完整。學生必須有相關知識才能理解。此外,那麼複雜的知識,不容易死背。
知識爆炸的後果
「知識爆炸」是一九六○年代出現的新詞,現在已經不新鮮,過去四十年知識增長的速率卻變本加厲。「知識經濟」是最近的新詞,可是它只反映了知識爆炸的一個後果。還有許多後果,我們都沒有認真面對。例如各級教科書必然越來越厚,老師在課堂上只能提綱挈領,學生必須自求多福,才能登堂入室。「終生學習」也是知識爆炸的必然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小宮山宏指出,大學已無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以領導世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在新世紀裡,大學的挑戰是教導學生知識的整體觀(即通識)、傳授整合的知識。他認為,這是必須動員全校資源的要務。
知識整合的需求
在科學中,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是越來越嚴重的現實需求。廿世紀講究分工、專精的趨勢,使得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之類的頭銜,都不足以透露一個人的專長。所有的大學都在設法應付這個需求,摸索出路,不只東京大學。
其實研發的整合更迫切。例如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之後,空前龐大的原始資訊(DNA鹼基序列),凸顯了我們對於生物各結構層次調控機制的無知。我們一向信仰「DNA是生命之鑰」,這時反而有剪不斷理還亂之嘆。
不過,面對這個情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最近倒跨出了一大步。
博露德研究院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是完成人類基因組計畫的主力,現在研究焦點在搜尋致病基因。哈佛大學醫學院十年前成立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專精與基因有關的化學。四年前,這兩個單位、兩大名校、加上哈佛醫學院的幾所合作醫院,組成了一個獨立機構:博露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
Broad是一對夫婦的姓,發音與常用英文單字broad(寬闊的)不同。博露德夫婦住在洛杉磯,從房地產、金融、保險業致富,據說在美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十二。他們先捐一億美金,讓研究院成形;研究院正式成立後,再捐一億。消息傳出,吸引了其他的大筆捐款。一個月前,博露德夫婦再捐四億美元。所有捐款由哈佛知名的校產投資機構管理,目標是累積十億美元基金,支持研究院運作與研究。
博露德研究院鼓勵合作研究,合作的規模沒有上限,目的在發展出一個嶄新的科研合作模式,以開闢基因組醫學的新天地。簡言之,這是一個整合知識、尋求研發突破的實驗。巧的是,由Broad氏支持broad整合研究,似乎再順理成章也不過了。
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 ◎王丹
致年輕一代的一封信
這樣的標題也許會讓人「呸」我一聲,尤其是那些50歲以上的人,他們會說:「你?憑你的年紀也要給『年輕一代』寫信?!」我今年37歲,但是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真的覺得跟現在30歲以下的一代有了不淺的代溝。
事情是這樣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大學生的文章,說以前的教授要求學生勤做筆記,於是一天一個學生背了一麻袋的筆記來見教授。這個學生後來成了他們系的頂樑柱。這名作者──一個年輕的大學生──有點不以為然,他引用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中的說法,高度肯定在機械複製時代,藝術從神聖的祭壇上被拖了下來,然後大量的生產。他說:「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個道理我不僅懂,而且有切身的體會。我外甥住我這裡的時候,為了避免讓他玩太多的電腦,我給了他一本書,讓他幫我打字存到電腦裡,並很阿莎力地答應打一頁字給一美元。我心想,就算你不吃不喝,一天又能打幾頁呢?就當我花錢辦教育吧。上午宣布開工,他下午就宣布工程結束。我檢查,還真是全部都打完了,二百四十多頁啊!怎麼可能!老羞成怒之下我大力拍桌訊問,他才交待是上網搜索到了那本書,然後整個複製下來了。天!我只好悻悻地掏了240美元,無語問蒼天!「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樣的觀點應當在年輕一代中相當普遍吧?可這是我萬萬不能苟同的。且不說接受到大量資訊,是不是真的就意味著可以生產出學術作品或者文化作品?更大的問題在於:資訊就是知識嗎?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有個也許激進的想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是會變得愈來愈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資訊其實並不是知識,它只能說是知識的原料而已。在資訊與知識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而能夠從資訊變成知識的橋樑就是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原料才能加工成產品,資訊才能變成知識。可是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忙於應付大量的資訊,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呢?沒有了思考,我們只剩下資訊。結果就是,也許我們博學,但是我們沒有觀點;也許我們聰明,但是我們沒有智慧。
資訊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數量與品質往往並不是比翼齊飛的。
資訊愈多,風險就愈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能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面,而且,資訊愈多,我們愈有可能無所適從。打開養生指南看看,你就知道資訊是如何毀滅一個人的智力的了:那上面一會說多吃蔬菜少吃肉最健康,一會又說百無禁忌長命百歲;今天講晚上7點以後最好不吃東西,明天說只要感覺餓了就不要委屈肚子,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堆道理,而且每個道理聽起來也都挺有道理的,這樣的資訊看多了,你會覺得更明白道理嗎?所以,資訊不能簡單地複製,應當咀嚼,而且要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轉化為知識。只是因為可以看到的東西多就以為自己更厲害,充其量就是我外甥的水準,只能欺負欺負我而已。
Wednesday, October 01, 2008
Financial Complex, Economic Hit Man
Adam Smith的《國富論》是形成今日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石。Adam Smith認為人是『自利』的,卻同時又有思維能力和同情心進行自我節制。這種雙重性既使人們互相競爭,又使人們能夠創造社會制度來緩和兩敗俱傷的競爭,甚至把競爭變成共同利益。他反覆寫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 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走……,一己的私利變成社會的公益,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這樣的人性假設,是國富論亦是整個經濟理論最核心、最基礎的觀念,若這假設不成立,所有的經濟學理論將無立足之地。
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人性的最深處進步的慾望和佔有的自私。
《USA Today》的專欄評論認為,美國政府如今舒困的舉動,背離了1990年代在國際上鼓吹的自由市場政策。近十幾年來,墨西哥、俄羅斯、亞洲金融危機,但不論哪個國家出問題,美國都用同一套說詞「讓市場自己解決問題,撤除政府干預」來要求這些國家。雖然放手讓市場自行解決的方式,可能造成這些國家失業率大幅攀升、貧窮肆虐和社會混亂,但美國政府總堅持,市場永遠是對的。現在,輪到美國自己與金融風暴對抗,美國口口聲聲的「市場調節論」卻出現了很多例外。曾任白宮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表示,美國快要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了。美國政府處理這金融危機的態度,恐怕和「限制政府作為」的立場頗有出入,但美國財長(Henry Paulson)和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的作為卻獲得市場喝采。美國參議員 Jim Bunning直言,「美國聯準會的行為和委內瑞拉獨裁領導人查維支( Hugo Chavez)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他不會拿納稅人的錢冒險,而是直接接管某家公司。」
1990年代,美國官方和親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力勸經濟危機受創國擁抱市場導向政策,但這樣的建議(刪減政府支出、國營企業私有化)卻造成各國重大經濟傷害,也令各國政治領袖付出許多代價。 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起初堅拒嚴酷的政策轉變,就是因為擔心發生類似的國內不安、傷害本國民眾,但他們最終還是向美國的那一套投降了。因為他們發現,唯一的希望是獲得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援,而這必須順從全球老大美國的遊戲規則。
美國操控世界經濟的司令部(Headquarters),一般稱為「金融複合體」(Financial Complex),包括華爾街頭頭、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這些人員幾乎都是美國金融機關的主幹,它們之間有複雜的人事交流和結合,共同來操控世界各國的經濟。IMF和世界銀行,都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戰後國際共產主義勢力的急速擴張,引起了民主國家的警覺及反抗。戰時的盟邦分道揚鑣,敵對的情勢日趨明顯。到了1947年前後,世界各國又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一方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的反共援外政策,到了1970年代資金短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聲明:停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IMF體制,是基於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因停止兌換而崩潰。其後IMF,即轉而扮演開發的金融機關角色,也就是IMF與世銀,走同一條路線。這時,美國轉頭主導「石油外交」,就是利用石油危機,即石油價格高漲的機會,將日本和歐洲所累積的多餘美元,設計讓其流向產油國去。然後,再將這些「石油錢」(oil dollar)撈過來,即經由美國的金融機關--銀行,讓阿拉伯政府出面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有價證券;另一部分「石油錢」,也是經由美國銀行,供給非產油國為開發資金,往亞洲的四小龍,拉丁美洲的新興工業國去。「石油外交」可以防止美元暴跌,又可以提供給美國金融機關,向全世界展開操縱經濟的舞台。
另一種操縱經濟的方式,則見於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寫的「經濟殺手的告白」與「經濟殺手的告白2」(時報出版)。這兩本書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特別讓人震撼:商學院畢業的他,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他的工作就是,和各低度開發國家(LDC)政府接觸,以「專業」的經濟學分析,擘劃遠景,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高速公路、港口、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步向現代繁榮」的公共建設。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EHM)。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銀行和政府。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事實上,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金額更龐大。
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 LDC 開始無力償還、開始負債纍纍。怎麼辦?用地下的石油交換!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造成動植物絕跡,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
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這時候美國中情局(CIA)就會出動了,配合有財團背景*的媒體煽動,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獨裁者、危險集團,小者暗殺(如厄瓜多爾總統─海梅‧羅爾多斯、巴拿馬總統─奧瑪‧杜裡荷),大者發起軍事入侵。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
就這樣,透過「與政府毫無關係」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而倒楣的 LDC 呢?極少數人得利、國家財政崩潰、人民永遠貧困、環境被破壞殆盡。「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剩下的 25 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
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就是美國的真面目,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
現在可能是苦頭的開始!?
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人性的最深處進步的慾望和佔有的自私。
《USA Today》的專欄評論認為,美國政府如今舒困的舉動,背離了1990年代在國際上鼓吹的自由市場政策。近十幾年來,墨西哥、俄羅斯、亞洲金融危機,但不論哪個國家出問題,美國都用同一套說詞「讓市場自己解決問題,撤除政府干預」來要求這些國家。雖然放手讓市場自行解決的方式,可能造成這些國家失業率大幅攀升、貧窮肆虐和社會混亂,但美國政府總堅持,市場永遠是對的。現在,輪到美國自己與金融風暴對抗,美國口口聲聲的「市場調節論」卻出現了很多例外。曾任白宮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表示,美國快要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了。美國政府處理這金融危機的態度,恐怕和「限制政府作為」的立場頗有出入,但美國財長(Henry Paulson)和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的作為卻獲得市場喝采。美國參議員 Jim Bunning直言,「美國聯準會的行為和委內瑞拉獨裁領導人查維支( Hugo Chavez)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他不會拿納稅人的錢冒險,而是直接接管某家公司。」
1990年代,美國官方和親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力勸經濟危機受創國擁抱市場導向政策,但這樣的建議(刪減政府支出、國營企業私有化)卻造成各國重大經濟傷害,也令各國政治領袖付出許多代價。 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起初堅拒嚴酷的政策轉變,就是因為擔心發生類似的國內不安、傷害本國民眾,但他們最終還是向美國的那一套投降了。因為他們發現,唯一的希望是獲得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援,而這必須順從全球老大美國的遊戲規則。
美國操控世界經濟的司令部(Headquarters),一般稱為「金融複合體」(Financial Complex),包括華爾街頭頭、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這些人員幾乎都是美國金融機關的主幹,它們之間有複雜的人事交流和結合,共同來操控世界各國的經濟。IMF和世界銀行,都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戰後國際共產主義勢力的急速擴張,引起了民主國家的警覺及反抗。戰時的盟邦分道揚鑣,敵對的情勢日趨明顯。到了1947年前後,世界各國又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一方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的反共援外政策,到了1970年代資金短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聲明:停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IMF體制,是基於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因停止兌換而崩潰。其後IMF,即轉而扮演開發的金融機關角色,也就是IMF與世銀,走同一條路線。這時,美國轉頭主導「石油外交」,就是利用石油危機,即石油價格高漲的機會,將日本和歐洲所累積的多餘美元,設計讓其流向產油國去。然後,再將這些「石油錢」(oil dollar)撈過來,即經由美國的金融機關--銀行,讓阿拉伯政府出面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有價證券;另一部分「石油錢」,也是經由美國銀行,供給非產油國為開發資金,往亞洲的四小龍,拉丁美洲的新興工業國去。「石油外交」可以防止美元暴跌,又可以提供給美國金融機關,向全世界展開操縱經濟的舞台。
另一種操縱經濟的方式,則見於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寫的「經濟殺手的告白」與「經濟殺手的告白2」(時報出版)。這兩本書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特別讓人震撼:商學院畢業的他,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他的工作就是,和各低度開發國家(LDC)政府接觸,以「專業」的經濟學分析,擘劃遠景,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高速公路、港口、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步向現代繁榮」的公共建設。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EHM)。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銀行和政府。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事實上,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金額更龐大。
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 LDC 開始無力償還、開始負債纍纍。怎麼辦?用地下的石油交換!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造成動植物絕跡,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
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這時候美國中情局(CIA)就會出動了,配合有財團背景*的媒體煽動,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獨裁者、危險集團,小者暗殺(如厄瓜多爾總統─海梅‧羅爾多斯、巴拿馬總統─奧瑪‧杜裡荷),大者發起軍事入侵。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
就這樣,透過「與政府毫無關係」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而倒楣的 LDC 呢?極少數人得利、國家財政崩潰、人民永遠貧困、環境被破壞殆盡。「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剩下的 25 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
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就是美國的真面目,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
現在可能是苦頭的開始!?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朝三暮四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
如果林覺民在今天,又要多加上「黑心食物可以死,黑心工程可以死」!唉『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先知者也。
記得大學上飼料學時, 老師說:「業者為了增加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或是原料蛋白質含量不足會在飼料中添加尿素, 以應付檢驗…」, 那時聽得目瞪口呆! 加「尿素」。
想不到這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有新的發展、 新的作法, 聽說是添加「三氯氰胺 = "美耐皿(Melamine)"」, 誰說中國人故步自封!
我上環境荷爾蒙 (endocrine disruptor), 常講環境荷爾蒙的可怕在於它是慢性毒, 禍害不會馬上看到,而且是續代性的, 所以它是「竊取下一代的健康與未來」。而環境荷爾蒙是從我們的一呼一吸、一飲一食,如滴水穿石般戕害大家的健康,食物原本是提供營養、能量並修補生物體,可惜的是在天然或人為、有意或無意中我們同時吃進了許多有害物質,而這些有害成份又常因食物鏈之生物蓄積作用(bioaccumulation)而提高濃度。
我要說的是: 沒被爆的比被爆的還多很多!
博士內閣,白癡政府 不得添加是天經地意義的,但在環境荷爾蒙的概念下,不添加卻可能驗得出來,比如運送、製造、加工的過程、容器、環境中的污染。另外,檢驗儀器靈敏度與萃取、濃縮方法的差異,使是不得檢出也有很大的存疑。好吧!進入體內的消化(pH值,其他有機物的交互作用)、吸收率、代謝率、累積情形、個體差異,其真正微害作用濃度已經無法預估,所以兩、三百萬小還喝了,約有2萬多人罹病,一百多人死亡,多是弱勢家庭,但政府的責任不是在照顧國民嘛? 特別是老共的「為人民服務」。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毛泽东,1944年9月8日
在台灣,在政治上講實話, 端看民眾能不能接受, 還記得「朝三暮四」吧!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
如果林覺民在今天,又要多加上「黑心食物可以死,黑心工程可以死」!唉『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先知者也。
記得大學上飼料學時, 老師說:「業者為了增加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或是原料蛋白質含量不足會在飼料中添加尿素, 以應付檢驗…」, 那時聽得目瞪口呆! 加「尿素」。
想不到這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有新的發展、 新的作法, 聽說是添加「三氯氰胺 = "美耐皿(Melamine)"」, 誰說中國人故步自封!
我上環境荷爾蒙 (endocrine disruptor), 常講環境荷爾蒙的可怕在於它是慢性毒, 禍害不會馬上看到,而且是續代性的, 所以它是「竊取下一代的健康與未來」。而環境荷爾蒙是從我們的一呼一吸、一飲一食,如滴水穿石般戕害大家的健康,食物原本是提供營養、能量並修補生物體,可惜的是在天然或人為、有意或無意中我們同時吃進了許多有害物質,而這些有害成份又常因食物鏈之生物蓄積作用(bioaccumulation)而提高濃度。
我要說的是: 沒被爆的比被爆的還多很多!
博士內閣,白癡政府 不得添加是天經地意義的,但在環境荷爾蒙的概念下,不添加卻可能驗得出來,比如運送、製造、加工的過程、容器、環境中的污染。另外,檢驗儀器靈敏度與萃取、濃縮方法的差異,使是不得檢出也有很大的存疑。好吧!進入體內的消化(pH值,其他有機物的交互作用)、吸收率、代謝率、累積情形、個體差異,其真正微害作用濃度已經無法預估,所以兩、三百萬小還喝了,約有2萬多人罹病,一百多人死亡,多是弱勢家庭,但政府的責任不是在照顧國民嘛? 特別是老共的「為人民服務」。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毛泽东,1944年9月8日
在台灣,在政治上講實話, 端看民眾能不能接受, 還記得「朝三暮四」吧!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美國變成金融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式救市 美元價值受考驗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921/3/8c1f.html)
(星島)9月22日 星期一 06:30
為了挽救不斷惡化的金融市場,美國政府宣布動用五萬億的終極方案,成立基金買入呆壞資產,這次雷霆救市力度雄猛,但同時令人質疑此舉把美國變成金融社會主義國家,美元信心將受重大考驗。...
資本主義使生產、運輸、交通和管理等技術高度發展,以致現有的設備和人力對於資本家來說是過剩了,造成所謂市場飽和,所以鼓吹自由化 全球化,這就是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資金不投入生產事業而從事投機炒賣的原因之一,也是經濟陷入衰退和失業不斷擴大的原因,印證了「Market is meat-mincer」(市場是碎肉機)--遭殃的是勞動者和消費大眾。。有些學者估計,如果在現制度之下儘量實行生產「合理化」,將使十分之八的勞動人口成為多餘的。所以左派人仕認為:「終身學習」、「再培訓」、「提高競爭力」統統不是解決社會失業問題的辦法。唯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大縮短每人每日的工作時間,有工大家做,為民生需要而生產,不是為賺錢而生產。這就是歐洲的社會思維;就是壓抑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種經濟社會學思想,主張實行公有制經濟,認為生產資源應該由社會或政府所控制。
(開玩笑! 公開討論「社會主義 」或「共產主義」,四十年前一定去唱綠島小夜曲! 五十年前一定被斃!)
在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理論中,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而且社會主義需要有發達的資本主義作基礎才能實現。我們現在的「馬克思主義」一詞是一個包括兩大組成部份的模糊概念:一是由馬克思開創的學術理論,另一是共產黨/社會黨性質的革命行動。馬克思開創的學術理論也有兩大部門:一是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另一是鼓吹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蘇聯產生於一個不發達的次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否定了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將發生於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預言,但是是馬克思主義找到了實踐者,結果蘇聯的解體讓社會主義制度沒得到應有的肯定。在一九八○年,斯威澤(Paul Marlor Sweezy, 1910-2004)在就指出蘇聯在史達林時代出現一種「階級剝削制度」,既不是資本主義,又不是社會主義。在一九九○年,他描寫蘇聯和東歐發展進入了「死胡同」,責任在於實踐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扭曲,不在於社會主義理想有毛病。熱衷社會主義的人要記住考茨基(Karl Kautsky, 1854-1938)90年前的忠告:「社會主義和民主一樣,只是我們反對一切剝削和壓迫的手段,而無論這種剝削和壓迫來自於“一個階級、一個黨、一個性別、或一個種族”」。
(星島)9月22日 星期一 06:30
為了挽救不斷惡化的金融市場,美國政府宣布動用五萬億的終極方案,成立基金買入呆壞資產,這次雷霆救市力度雄猛,但同時令人質疑此舉把美國變成金融社會主義國家,美元信心將受重大考驗。...
資本主義使生產、運輸、交通和管理等技術高度發展,以致現有的設備和人力對於資本家來說是過剩了,造成所謂市場飽和,所以鼓吹自由化 全球化,這就是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資金不投入生產事業而從事投機炒賣的原因之一,也是經濟陷入衰退和失業不斷擴大的原因,印證了「Market is meat-mincer」(市場是碎肉機)--遭殃的是勞動者和消費大眾。。有些學者估計,如果在現制度之下儘量實行生產「合理化」,將使十分之八的勞動人口成為多餘的。所以左派人仕認為:「終身學習」、「再培訓」、「提高競爭力」統統不是解決社會失業問題的辦法。唯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大縮短每人每日的工作時間,有工大家做,為民生需要而生產,不是為賺錢而生產。這就是歐洲的社會思維;就是壓抑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種經濟社會學思想,主張實行公有制經濟,認為生產資源應該由社會或政府所控制。
(開玩笑! 公開討論「社會主義 」或「共產主義」,四十年前一定去唱綠島小夜曲! 五十年前一定被斃!)
在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理論中,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而且社會主義需要有發達的資本主義作基礎才能實現。我們現在的「馬克思主義」一詞是一個包括兩大組成部份的模糊概念:一是由馬克思開創的學術理論,另一是共產黨/社會黨性質的革命行動。馬克思開創的學術理論也有兩大部門:一是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另一是鼓吹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蘇聯產生於一個不發達的次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否定了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將發生於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預言,但是是馬克思主義找到了實踐者,結果蘇聯的解體讓社會主義制度沒得到應有的肯定。在一九八○年,斯威澤(Paul Marlor Sweezy, 1910-2004)在就指出蘇聯在史達林時代出現一種「階級剝削制度」,既不是資本主義,又不是社會主義。在一九九○年,他描寫蘇聯和東歐發展進入了「死胡同」,責任在於實踐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扭曲,不在於社會主義理想有毛病。熱衷社會主義的人要記住考茨基(Karl Kautsky, 1854-1938)90年前的忠告:「社會主義和民主一樣,只是我們反對一切剝削和壓迫的手段,而無論這種剝削和壓迫來自於“一個階級、一個黨、一個性別、或一個種族”」。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After the end of history”
原始出處: http://www.opendemocracy.net/debates/article.jsp?id=3&debateId=137&articleId=3496
譯文出處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modern%20society/ms16.htm)
好吧! 給 "福山" 一個說明的機會....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89年在文章中提出“歷史的終結”命題,在1992年出版著作《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出版社:時報文化) 中對該命題展開詳細論述。2006 年福山在後記裏回顧了他的觀點如何經受了批評和政治變遷等四個挑戰。
自17年前我的論文“歷史的終結?”首次發表以來,遭到了可以想象到的方方面面的批評。《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第二版給了我機會重新表述這個命題,回答一些我認爲最嚴肅的批評意見,反思自1989夏天以來世界政治的新發展。
首先讓我談一下“歷史的終結”是什麽。這個詞當然不是我的首創,它來自黑格爾(GWF Hegel),或者來自更熟悉的馬克思。黑格爾是第一個歷史循環論哲學家,認爲人類歷史是個連貫的,演化的過程。黑格爾認爲演化作爲人類理性緩慢展開的過程,最終導致人類自由的擴展。馬克思的理論主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認爲生産方式改變人類社會如從猿猴,到狩獵,到農業,到工業。歷史的終結因此是現代化理論提出的問題,是詢問現代化過程將最終走向哪里?
從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到20世紀末期間的許多有進步思想的知識份子相信歷史會有個盡頭,歷史發展的過程最終在共産主義的烏托邦時代徹底結束。這不是我的觀點,是馬克思的觀點。我首先指出的最簡單的觀點是從1989年事件來看這種歷史終結不大可能發生。人類歷史進程的方向好像不是指向共産主義,而是指向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民主。
除了建立在自由和平等雙原則基礎上社會之外,好像再也沒有需要演進的更高級社會形式。偉大的俄裔法國黑格爾學者亞歷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eve)非常調皮地說歷史在1806年就終結了,那年拿坡侖在耶那-阿爾斯泰特(Jena-Auerstadt)戰場打敗俄國君主,把法國革命的原理帶到了黑格爾的德國角落。此後發生的事情只是回填,因爲革命原理已經在世界上變成了普遍承認的原理了。
問題的提出
許多觀察家把我和我從前的導師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相提並論,他在《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構》(The Clash of Civilis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世界發展模式。我認爲在某些方面可能過分誇大了我倆解釋世界的觀點。比如我贊同他文化仍然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果不考慮文化價值你是無法取得政治和社會發展的。
但是我們之間有根本的區別。是認爲啓蒙中産生的價值觀念和機構是潛在的、普遍性的(如黑格爾或馬克思的觀點),還是認爲這些是局限在某個文化視野內的東西(如後來的哲學家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馬丁•海德格爾(and Martin Heidegger))。亨廷頓顯然相信它們不是普遍性的。他認爲我們西方非常熟悉的政治體制是西歐基督教文化的副産品,根本不能在超越這個文化的地方生根發芽。
所以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就是西方的價值觀念和體制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或者僅僅代表了當前居於強勢地位的文化暫時的成功。
亨廷頓非常正確地指出現代世俗自由民主的歷史淵源在於基督教,當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的首創。黑格爾,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和尼采等都指出現代民主是基督教中人的普遍尊嚴的教義的世俗版本,現在已經被理解爲不帶宗教色彩的人權政治主張。在我看來,這個歷史視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過,雖然現代自由民主紮根於這個特定的文化土壤,是否就意味著自由民主無法擺脫特別的文化根源的背景,對於生活在非基督教文化的人們不具有任何意義了呢?現代技術文明所依賴的科學方法好像因爲偶然性的歷史原因出現在早期現代歐洲的歷史的某個時刻,建立在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和笛卡兒(René Descartes)的思想之上。但是科學方法一旦創立,就成爲人類共同的財富,不管你是亞洲人,非洲人,或者印第安人都可以使用。
因此,關鍵問題是我們是否認定作爲自由民主的基礎的自由和平等原則是否具備普遍性的意義。我相信這是對的,歷史演化的總的邏輯解釋了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在不斷增加。這不是如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嚴格形式,而是一系列推動社會演化的深層力量,告訴我們這個演化過程的盡頭比開頭有更多的民主。
鬥爭
馬克思、黑格爾意義上的“歷史”的來源最終依賴於科學和技術。科學是積累性的,我們並不定期地忘掉科學發現。而經濟世界中正好相反,因爲技術構成了經濟生産可能性的地平線,而且保證了蒸汽機時代和農耕時代不同,電晶體和電腦時代和煤炭鋼鐵時代不同。科學發展解放了生産力,並推動了現代資本主義、技術解放、現代市場經濟觀念的産生。
經濟發展滿足了人們普遍的渴望,提高了生活水平。在我看來,證據就是簡單的人們用腳來投票的方式。每年貧窮落後的國家中成千上萬的人想方設法移民到西歐,美國,日本,或者別的發達國家,因爲他們看到富裕國家比貧窮國家爲人們提供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儘管有些盧梭式的理想家想象著生活在狩獵時代或農耕時代比當代的洛杉磯更幸福,但是真正願意這樣生活的人畢竟很少。
生活在自由民主國家的願望最初並不像生活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的願望這麽普遍。事實上有很多極權國家如當今的中國和新加坡,或者皮諾切特將軍(Pinochet)領導下的智利在經濟發展上都非常成功,但是成功的經濟發展和民主制度的增長之間有強烈的相關關係,這個現象最初由偉大的社會學家西摩•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觀察到。這種強烈的相關關係有很多的原因。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的水平後,就不再是個農業社會了。很可能出現擁有財富的中產階級,一個複雜的公民社會,高程度的精英和大衆教育。所有這些因素都傾向于推動民主參與的程度,因而産生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體制的要求。
現代化過程的最後一個方面是文化領域。人人都希望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推動民主政治進程。但是在現代化過程的盡頭,沒有人希望文化同一性。事實上文化認同的問題作爲報復要殺回來。亨廷頓是正確的,當他說我們決不會生活在一個文化同一的世界,一個他稱爲達沃斯人(Davos Man)的全球文化。事實上,我們不希望生活在建立在美國化基礎上的全球共同的文化價值。我們要生活在擁有各自共同的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和其他構成日常生活的共同記憶的特定文化中。
當代自由民主國家包括美國的生活是這樣的,文化或者團體身份不斷被確認,重新確認,有時候被憑空捏造。這是一個現代自由主義創造性理論家沒有爲我們提供多少有用的指導的地方。霍布斯(Thomas Hobbes),洛克(John Locke),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都主張自由派多元主義的核心問題是個人對於國家履行的自主選擇,但是在現代自由社會裏,個人組成文化上的群體,以團體權力對抗國家權力,限制了團體內的個人選擇的空間。
這種情況可能以一種相對溫和的形式出現,如說法語的加拿大人批准魁北克的學生都教發法語,也可能以更嚴厲的形式出現,如歐洲伊斯蘭分子主張伊斯蘭教義高於法國或者荷蘭法律。國家的選擇是把這種自由派多元主義解釋爲有責任保護個人或者保護團體。如果是保護團體,那麽人們願意容忍的團體對於個人權力的限制有哪些。
對於這個問題的全面考察不是本文要談論的問題。自由社會很少是完全嚴格和死板的,在保護個人權利不受團體權利,多元文化主義,雙語主義或者團體認同的別的形式損害方面,它已經成爲美國或別的西方民主國家的公共政策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多數自由社會都明白團體認同(group recognition)破壞寬容和個人權利的基本自由原則。正如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解釋的,自由主義無法做到對不同的文化絕對公平,因爲自由主義本身反映了某些價值觀念,必須拒絕非常不自由的某些文化群體的價值。
世俗政治的基本原則已經成爲現代化過程的一部分,基本上是出於實用的原因。在基督教歷史上,教堂和國家是兩個分開的機構,這和伊斯蘭教的情況不一樣。但是政教分離從來不是必然的或者徹底的。在中世紀末期,每個歐洲的君主主宰其臣民的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後的教派衝突導致一個多世紀的血腥戰爭。
現代的世俗政治因而並不是自動的誕生于基督教文化,而是通過痛苦的歷史經驗中獲得的東西。早期現代自由主義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說服人們有必要把宗教對於最終目的的討論從政治領域中剔除出去。這是西方一直在進行的鬥爭,我相信伊斯蘭世界現在正處於這個階段。
一個誤解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的,“歷史的終結”首次提出後遭到多方面的攻擊。這些批評的大部分基於簡單的誤解。比如有些人認爲我相信某些事情將不再發生。這裏我不想討論這樣的批評,因爲如果這些批評者閱讀了我的書後就可以避免出現誤解。
但是我不想澄清的是關於流傳廣泛的誤解認爲我是在主張美國式的歷史終結,一個學者稱爲“鈴兒響叮噹的勝利”(jingoistic triumphalism)。很多人認爲歷史的終結就是美國的世界霸權的縮寫,不僅在思想和價值領域,而且通過實施美國的權力命令世界按照美國的利益運行。
這真是天大的謬誤。任何熟悉科耶夫和他的歷史終結理論思想根源的人都明白歐盟比當代美國是這個概念的現實世界的更好的表現。和科耶夫的觀點一致,我主張歐洲聯盟這個工程實際上爲歷史終結的時候的最後一個人建造作爲家的房子。歐洲人的夢想---多數德國人都這樣想---超越國家主權,超越讓軍事力量成爲必要鬥爭的強權政治,(關於這點,隨後詳細討論),美國人則相反,對主權有傳統的理解,對他們的軍事力量而自豪,喜歡國慶節的愛國遊行。
現代的自由民住建立在自由和平等這兩個基本原則基礎上。這兩者永遠關係緊張,平等如果沒有國家對個人自由的強大干預就不能最大化的實現,如果沒有社會不平等的各種惡劣的形式就不能無限制地擴張自由。因此,任何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妥協。當代的歐洲人傾向于犧牲自由爲代價追求平等,而美國則相反,因爲紮根於他們個人歷史的原因。這些只是程度上的差異,並不是原則上的不同。儘管在某些方面我更喜歡美國的方式,但是這更多的是出於實際的觀察和個人興趣,而不是原則的問題。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對這個樂觀主義的演化情景的許多挑戰中下面四個是最讓人難以招架的。第一,伊斯蘭作爲民主的障礙;第二,民主在國際關係上産生的問題;第三是政治的自主性問題;最後是技術發展難以預料的後果。下面我就按順序逐個來討論。
伊斯蘭
尤其是2001年9-11襲擊以來,許多人主張現代民主發展的可能性和伊斯蘭作爲宗教之間存在根本的緊張關係。毫無疑問,如果你放眼世界,會發現整體的民主發展模式有個明顯的伊斯蘭例外,不論是在拉丁美國,歐洲,亞洲,甚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因此人們說伊斯蘭教義中有些東西,比如政教合一,成爲民主推廣難以逾越的文化障礙。
在我看來,伊斯蘭作爲宗教本身不大可能産生問題。世界上的所有主要宗教體系都是非常複雜的。基督教從前(不久前)還被用來爲奴隸制和等級制度辯護,現在我們把它看作支援現代民主的東西。宗教教義在不同時代的人看來,具有不同的政治解釋。在這點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乃一丘之貉。
當今穆斯林文化的國家的政治制度千差萬別。在穆斯林國家中有些相當成功的民主國家如印度尼西亞,1997年危機後成功從獨裁國家轉型爲民主國家,土耳其自從二戰結束後斷斷續續維持了兩党的民主制度,馬里,塞內加爾,還有其他國家如印度都有大量穆斯林人口。而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發展,所以伊斯蘭作爲民主發展的障礙並不是必然的。
阿爾弗萊德•斯傑潘(Alfred Stepan)指出在亨廷頓所謂的1970到1990年代民主轉型的“第三次浪潮”的民主化大趨勢中真正的例外實際上不在穆斯林國家,而是阿拉伯國家。阿拉伯的政治文化中有些抗拒民主的因素。具體的因素是什麽可以爭論,但是很可能是文化因素而不是宗教因素,比如部落宗族制度。世界面臨的當代挑戰無論是極端伊斯蘭主義還是聖戰主義(jihadism ),它們都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宗教的,文化的或者文明的。
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奧利維埃•羅伊(Olivier Roy)和羅亞•波羅曼德(Roya Boroumand)和拉丹•波羅曼德(Ladan Boroumand)指出的,極端伊斯蘭最好被理解爲政治意識形態。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創立者薩義德(Sayid Qutb)的著作,或者基地組織(al-Qaida)內的本拉丹(Osama bin Laden)和他的同夥利用關於國家,革命,和暴力美化的觀點,這些根本就不是來自真正的伊斯蘭傳統,而是來自極端左派或者極端右派的激進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來自20世紀歐洲的法西斯主義和共産主義。
這些特別危險的主張並沒有反映伊斯蘭教的任何核心主張,而是利用伊斯蘭達到政治目的。它們在許多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的穆斯林中間非常流行,因爲在這些社區中存在的深深的疏遠和冷漠感。因此極端伊斯蘭主義不是某些傳統伊斯蘭文化習慣的重新復興,而應該看作現代身份政治的産物。它的出現正是當傳統的文化身份被現代化和多元民主秩序破壞,造成一個人的內心自我和外在社會實踐的分離。
這就是爲什麽這麽多的極端伊斯蘭分子如9-11襲擊的組織者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殺害荷蘭電影製片人梵高(Theo van Gogh)的兇手穆罕默德•布耶裏(Mohammed Bouyeri)在西歐都被激進化了。現代化自開始就創造了異化因而産生反對現代化的力量。在這點上,當今的極端伊斯蘭分子是跟隨無政府主義者,布爾什維克,法西斯主義者,和更早時期的德國恐怖組織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Baader-Meinhof gang)成員的後來者。
現在的問題是極端化的和充滿敵意的穆斯林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威脅自由民主本身。很明顯,現代技術給了他們捷徑搞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在早期的恐怖分子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政治伊斯蘭到現在爲止沒有強大的領土基礎,伊斯蘭掌握政權的國家諸如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富汗,蘇丹等並沒有吸引人的經濟和社會記錄。
伊斯蘭追求進步還有其他的解釋,以一種方式確保鬥爭的大部分局限在穆斯林世界之內。作爲外來的威脅,它好像遠遠趕不上共産主義對社會的挑戰,因爲共産主義不僅是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而且和強大的現代國家聯繫在一起。
自由民住未來的更大問題是民主社會的內部矛盾,尤其是像法國和荷蘭這些有大量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國家。歐洲在融合文化上獨特的少數民族方面從總體上看不如美國成功。第二代第三代歐洲穆斯林不斷增多的暴力活動表現出了比魁北克或者蘇格蘭民族主義者提出的要求更黑暗的身份政治的一面。
惱怒的,未被同化的文化上的少數民族在多數人社區産生的強烈抵制,造成多數退回到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身份認同上。阻止這個螺旋最後進入所謂“文明的衝突”就需要政治領導人的克制和正確的判斷,這些不是現代化過程本身就自動保證獲得的。
民主
我的“歷史的終結”假設的第二個重要的批評是關於國際層面的民主問題。當我寫自由民主構成最終的政府管理形式時,我是說民主在民族國家的層次上。我沒有想象通過國際法超越民族國家的主權創造一個全球性的民主的可能性。
但是這正是自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提出的一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歐洲和美國的分歧。在過去的十年裏,全球化的反對者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爲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人在互動過程中出現了民主赤字,即跨越國家邊界的責任追究制度國際化。這個問題尤其嚴重因爲在當代全球化體制下美國的規模和影響力足以讓它用各種方式影響全世界,但同時不受源自其他地方對美國産生的相反方向的影響。
歐盟工程的部分內容就是超越民族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傾向於相信合法性或者合法行爲的來源是主權下的憲政民主(sovereig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歐洲和美國的觀念源於各自的歷史傳統。歐洲人認爲主權民族國家是集體自私和民族主義的來源,是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歐盟工程就是要用一系列的規範,法律,和組織取代強權政治。美國人則相反,他們對於民族國家合法使用暴力的經驗津津樂道。
剛開始美國獨立戰爭對抗英國王權,接著通過血腥的內戰造成60萬人傷亡,消除了奴隸制度,保證了美國的團結,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均被看作道德上的十字軍東征,兩次把歐洲從兩個不同的極權暴政中解放出來。
歐洲人認爲超越民族國家規範的需要在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沒有理由認爲主權下的自由民主在處理和別的國家的關係時不會犯下嚴重濫用權力的行爲,甚至對自己的同胞也是如此。美國的誕生就是伴隨著奴隸制的缺陷。多數派認可奴隸制而且寫在憲法裏。亞伯拉罕林肯在1858年和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辯論的時候曾引用美國憲法中規定的平等原則來駁斥奴隸制度。但是儘管超越民族國家的某種形式的民主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在我看來,要實現這個工程存在無法克服的實際上的障礙。成功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真正政治社區的存在,他們擁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和組織。共同的文化觀念産生信任和潤滑劑,或者說公民相互之間的情誼。國際間的民主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如果考慮到涉及到的人民和文化的多樣性。美國人對根據政治共識在多樣化的社會中尋找集體行動的多數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的厭惡和不信任看法部分反映在國際層面上的集體行動的緩慢和低效率。
要解決效率問題就需要權威的代表和果斷行動的執行機構。但是世界願意把這個權威交給誰呢?這個權威在缺乏像民族國家內部權力分配那樣的監督制衡機構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地實行呢?即使歐洲這個基本擁有共同的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地方,對於歐盟工程也有嚴重的猶豫和爭論,事實上一個單一的歐洲民族國家肯定嚴重削弱成員國的主權。
因此,我們不大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民族國家的階段,因爲合法性是民主權威的根本來源。替換全球政府,我們將滿足於全球管理,也就是說部分國際組織推動在國家間的集體行動,創造國家間某種程度的責任追究制。一個自由的國際秩序既公正又可行的需要建立在不是單一的,包羅萬象的,全球機構,而是多種國際組織的集合,這些組織根據功能議題,區域,或者具體問題而成立。這樣的國際秩序正在成立過程中,但是該領域還有大量建設性的工作要做。
政治權威
“歷史的終結”關心的第三個問題是我所說的政治的自主性。正如上文指出的,經濟發展和自由民住之間有相關關係,民主制度鞏固在人均GDP相對高程度的情況下更容易些。但是問題是如何剛開始推動經濟的發展呢?這是困擾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亞,中東,拉丁美洲。
經濟發展並不僅僅是好的經濟政策推動的,還需要國家保證法律和秩序,財産權利,依法治國,政治穩定,這樣人們才願意投資,開發,經商,國際貿易等。比如印度和中國這些年裏利用全球化的優勢,首先要求擁有一個能幹的國家認真創造條件迎接全球化的經濟。
中央政權強大的國家不是想當然的在發展中國家。我們經歷的21世紀的政治中的問題是和貧窮國家裏沒有強大的中央政權有關。而不是20世紀常見的過分強大的國家政權。20世紀主要是被強大的國家政權支配如納粹德國,日本軍國主義,前蘇聯,它們過於強大。在21世紀,更典型的問題來自索馬利亞,阿富汗,海地,這些地方的政府沒有足夠的權威維持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法律秩序,更談不上民主制度的創立了。
因此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在發達國家,歐洲面臨人口衰落造成的福利國家的巨大危機,和難以承受的權利和規定。但是在發展中國家缺乏保證經濟發展的國家政權,因而成爲産生衆多問題如難民,疾病和恐怖主義的土壤。因此,兩個世界有著不同的議題:發達國家中的政府規模的削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的加強。
我們面臨的特別挑戰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在貧窮的國家裏建立強大的政治機制。這個難題的部分答案是發展,不管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從來不能由外來者進行。這個過程必須由瞭解該社會習慣和傳統的內部的成員推動,他們對發展過程擁有長期的責任。外來者只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在很多方面是相互獨立的過程,雖然兩者正如前文說的,在某些方面相互影響。
我們需要的就是《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沒有提供的,是獨立於經濟之外的政治發展理論。國家形成和國家建設,在歷史上是如何發生的,暴力的作用,軍事競爭,宗教,更寬泛的觀念,自然地理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等,爲什麽它首先發生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而不是別的地方,這些都是需要展開的更大的理論的內容。亨廷頓在《變化的社會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幫助破壞了現代化理論的最初版本,通過假設政治衰落的理論,主張衰落就像發展一樣是可能的。在過去的三十年裏確實存在政治上的衰落,其中的根源需要系統的探索。
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出現的對“歷史的終結”假說的最後一個挑戰是關於技術的。被技術進步推動的歷史進程是否有可能最終被技術進步所吞沒。對這種可能出現的場景的描述多得數不清。從2001年9-11事件之後展現在美國人面前的情景就是使用核武器或者生化武器進行恐怖活動的可能性。雖然自從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以來核毀滅的陰影一直存在。今天的不同情況是暴力手段的民主化,少數的,不受國家控制的團體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性。
第二個可能的前景是環境方面的。如果全球變暖的某些可怕預言是正確的,改變氣候變化的限制使用産生二氧化碳的調整措施恐怕已經太晚了,或者調整過程本身是破壞性這麽大以至於殺死下技術金蛋的經濟鵝。
技術
第四個挑戰是我在書《後人類的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Our Posthuman Future: Consequences of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2002)中寫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從生物學上操縱自己的能力,不管是通過控制基因組,或者通過精神藥物,或者通過未來的認知神經科學,或者人的壽命的延長等將給我們提供社會改造的新途徑,因而産生新形式的政治的可能性。
我選擇專門撰寫技術未來是因爲它的威脅不像核武器或者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那麽明顯。技術進步的可能的糟糕後果或者非人性化的後果和諸如人們普遍渴望的擺脫疾病或者長壽等緊密相連,因此更難阻止。
對於這些技術未來的任何一個的可能性我都沒有什麽有用的觀點可提供,我不是預言家或者“未來學家”。從以前的經驗來看,技術進步已經産生了減弱技術本身産生的消極後果新的可能性,但是沒有足夠的理由說這種情況總會出現。
更寬泛的說,我對人類發展的歷史觀點一直是虛弱的決定論的,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強烈決定論不同。我相信有個籠統的歷史趨勢朝向自由民主,我認爲有些可以預見到的挑戰。本文中提出的四個挑戰是未來一些年裏我們可能要面對的最迫切的問題。虛弱的決定論意味著在面對歷史趨勢面前,政治家,政治,領導人,和個人選擇等都對歷史發展的實際後果産生關鍵性的影響。
比如,現代技術帶來的機遇和風險必須被社會當作挑戰,通過政策和機構來對付。因此,未來真的比經濟,技術和社會前提可能顯示的更加開放。選民投票決定的政治選擇和不同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做出的選擇將對未來的自由民主的力量和質量産生巨大的影響。
譯文出處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modern%20society/ms16.htm)
好吧! 給 "福山" 一個說明的機會....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89年在文章中提出“歷史的終結”命題,在1992年出版著作《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出版社:時報文化) 中對該命題展開詳細論述。2006 年福山在後記裏回顧了他的觀點如何經受了批評和政治變遷等四個挑戰。
自17年前我的論文“歷史的終結?”首次發表以來,遭到了可以想象到的方方面面的批評。《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第二版給了我機會重新表述這個命題,回答一些我認爲最嚴肅的批評意見,反思自1989夏天以來世界政治的新發展。
首先讓我談一下“歷史的終結”是什麽。這個詞當然不是我的首創,它來自黑格爾(GWF Hegel),或者來自更熟悉的馬克思。黑格爾是第一個歷史循環論哲學家,認爲人類歷史是個連貫的,演化的過程。黑格爾認爲演化作爲人類理性緩慢展開的過程,最終導致人類自由的擴展。馬克思的理論主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認爲生産方式改變人類社會如從猿猴,到狩獵,到農業,到工業。歷史的終結因此是現代化理論提出的問題,是詢問現代化過程將最終走向哪里?
從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到20世紀末期間的許多有進步思想的知識份子相信歷史會有個盡頭,歷史發展的過程最終在共産主義的烏托邦時代徹底結束。這不是我的觀點,是馬克思的觀點。我首先指出的最簡單的觀點是從1989年事件來看這種歷史終結不大可能發生。人類歷史進程的方向好像不是指向共産主義,而是指向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民主。
除了建立在自由和平等雙原則基礎上社會之外,好像再也沒有需要演進的更高級社會形式。偉大的俄裔法國黑格爾學者亞歷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eve)非常調皮地說歷史在1806年就終結了,那年拿坡侖在耶那-阿爾斯泰特(Jena-Auerstadt)戰場打敗俄國君主,把法國革命的原理帶到了黑格爾的德國角落。此後發生的事情只是回填,因爲革命原理已經在世界上變成了普遍承認的原理了。
問題的提出
許多觀察家把我和我從前的導師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相提並論,他在《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構》(The Clash of Civilis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世界發展模式。我認爲在某些方面可能過分誇大了我倆解釋世界的觀點。比如我贊同他文化仍然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果不考慮文化價值你是無法取得政治和社會發展的。
但是我們之間有根本的區別。是認爲啓蒙中産生的價值觀念和機構是潛在的、普遍性的(如黑格爾或馬克思的觀點),還是認爲這些是局限在某個文化視野內的東西(如後來的哲學家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馬丁•海德格爾(and Martin Heidegger))。亨廷頓顯然相信它們不是普遍性的。他認爲我們西方非常熟悉的政治體制是西歐基督教文化的副産品,根本不能在超越這個文化的地方生根發芽。
所以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就是西方的價值觀念和體制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或者僅僅代表了當前居於強勢地位的文化暫時的成功。
亨廷頓非常正確地指出現代世俗自由民主的歷史淵源在於基督教,當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的首創。黑格爾,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和尼采等都指出現代民主是基督教中人的普遍尊嚴的教義的世俗版本,現在已經被理解爲不帶宗教色彩的人權政治主張。在我看來,這個歷史視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過,雖然現代自由民主紮根於這個特定的文化土壤,是否就意味著自由民主無法擺脫特別的文化根源的背景,對於生活在非基督教文化的人們不具有任何意義了呢?現代技術文明所依賴的科學方法好像因爲偶然性的歷史原因出現在早期現代歐洲的歷史的某個時刻,建立在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和笛卡兒(René Descartes)的思想之上。但是科學方法一旦創立,就成爲人類共同的財富,不管你是亞洲人,非洲人,或者印第安人都可以使用。
因此,關鍵問題是我們是否認定作爲自由民主的基礎的自由和平等原則是否具備普遍性的意義。我相信這是對的,歷史演化的總的邏輯解釋了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在不斷增加。這不是如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嚴格形式,而是一系列推動社會演化的深層力量,告訴我們這個演化過程的盡頭比開頭有更多的民主。
鬥爭
馬克思、黑格爾意義上的“歷史”的來源最終依賴於科學和技術。科學是積累性的,我們並不定期地忘掉科學發現。而經濟世界中正好相反,因爲技術構成了經濟生産可能性的地平線,而且保證了蒸汽機時代和農耕時代不同,電晶體和電腦時代和煤炭鋼鐵時代不同。科學發展解放了生産力,並推動了現代資本主義、技術解放、現代市場經濟觀念的産生。
經濟發展滿足了人們普遍的渴望,提高了生活水平。在我看來,證據就是簡單的人們用腳來投票的方式。每年貧窮落後的國家中成千上萬的人想方設法移民到西歐,美國,日本,或者別的發達國家,因爲他們看到富裕國家比貧窮國家爲人們提供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儘管有些盧梭式的理想家想象著生活在狩獵時代或農耕時代比當代的洛杉磯更幸福,但是真正願意這樣生活的人畢竟很少。
生活在自由民主國家的願望最初並不像生活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的願望這麽普遍。事實上有很多極權國家如當今的中國和新加坡,或者皮諾切特將軍(Pinochet)領導下的智利在經濟發展上都非常成功,但是成功的經濟發展和民主制度的增長之間有強烈的相關關係,這個現象最初由偉大的社會學家西摩•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觀察到。這種強烈的相關關係有很多的原因。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的水平後,就不再是個農業社會了。很可能出現擁有財富的中產階級,一個複雜的公民社會,高程度的精英和大衆教育。所有這些因素都傾向于推動民主參與的程度,因而産生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體制的要求。
現代化過程的最後一個方面是文化領域。人人都希望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推動民主政治進程。但是在現代化過程的盡頭,沒有人希望文化同一性。事實上文化認同的問題作爲報復要殺回來。亨廷頓是正確的,當他說我們決不會生活在一個文化同一的世界,一個他稱爲達沃斯人(Davos Man)的全球文化。事實上,我們不希望生活在建立在美國化基礎上的全球共同的文化價值。我們要生活在擁有各自共同的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和其他構成日常生活的共同記憶的特定文化中。
當代自由民主國家包括美國的生活是這樣的,文化或者團體身份不斷被確認,重新確認,有時候被憑空捏造。這是一個現代自由主義創造性理論家沒有爲我們提供多少有用的指導的地方。霍布斯(Thomas Hobbes),洛克(John Locke),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都主張自由派多元主義的核心問題是個人對於國家履行的自主選擇,但是在現代自由社會裏,個人組成文化上的群體,以團體權力對抗國家權力,限制了團體內的個人選擇的空間。
這種情況可能以一種相對溫和的形式出現,如說法語的加拿大人批准魁北克的學生都教發法語,也可能以更嚴厲的形式出現,如歐洲伊斯蘭分子主張伊斯蘭教義高於法國或者荷蘭法律。國家的選擇是把這種自由派多元主義解釋爲有責任保護個人或者保護團體。如果是保護團體,那麽人們願意容忍的團體對於個人權力的限制有哪些。
對於這個問題的全面考察不是本文要談論的問題。自由社會很少是完全嚴格和死板的,在保護個人權利不受團體權利,多元文化主義,雙語主義或者團體認同的別的形式損害方面,它已經成爲美國或別的西方民主國家的公共政策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多數自由社會都明白團體認同(group recognition)破壞寬容和個人權利的基本自由原則。正如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解釋的,自由主義無法做到對不同的文化絕對公平,因爲自由主義本身反映了某些價值觀念,必須拒絕非常不自由的某些文化群體的價值。
世俗政治的基本原則已經成爲現代化過程的一部分,基本上是出於實用的原因。在基督教歷史上,教堂和國家是兩個分開的機構,這和伊斯蘭教的情況不一樣。但是政教分離從來不是必然的或者徹底的。在中世紀末期,每個歐洲的君主主宰其臣民的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後的教派衝突導致一個多世紀的血腥戰爭。
現代的世俗政治因而並不是自動的誕生于基督教文化,而是通過痛苦的歷史經驗中獲得的東西。早期現代自由主義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說服人們有必要把宗教對於最終目的的討論從政治領域中剔除出去。這是西方一直在進行的鬥爭,我相信伊斯蘭世界現在正處於這個階段。
一個誤解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的,“歷史的終結”首次提出後遭到多方面的攻擊。這些批評的大部分基於簡單的誤解。比如有些人認爲我相信某些事情將不再發生。這裏我不想討論這樣的批評,因爲如果這些批評者閱讀了我的書後就可以避免出現誤解。
但是我不想澄清的是關於流傳廣泛的誤解認爲我是在主張美國式的歷史終結,一個學者稱爲“鈴兒響叮噹的勝利”(jingoistic triumphalism)。很多人認爲歷史的終結就是美國的世界霸權的縮寫,不僅在思想和價值領域,而且通過實施美國的權力命令世界按照美國的利益運行。
這真是天大的謬誤。任何熟悉科耶夫和他的歷史終結理論思想根源的人都明白歐盟比當代美國是這個概念的現實世界的更好的表現。和科耶夫的觀點一致,我主張歐洲聯盟這個工程實際上爲歷史終結的時候的最後一個人建造作爲家的房子。歐洲人的夢想---多數德國人都這樣想---超越國家主權,超越讓軍事力量成爲必要鬥爭的強權政治,(關於這點,隨後詳細討論),美國人則相反,對主權有傳統的理解,對他們的軍事力量而自豪,喜歡國慶節的愛國遊行。
現代的自由民住建立在自由和平等這兩個基本原則基礎上。這兩者永遠關係緊張,平等如果沒有國家對個人自由的強大干預就不能最大化的實現,如果沒有社會不平等的各種惡劣的形式就不能無限制地擴張自由。因此,任何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妥協。當代的歐洲人傾向于犧牲自由爲代價追求平等,而美國則相反,因爲紮根於他們個人歷史的原因。這些只是程度上的差異,並不是原則上的不同。儘管在某些方面我更喜歡美國的方式,但是這更多的是出於實際的觀察和個人興趣,而不是原則的問題。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對這個樂觀主義的演化情景的許多挑戰中下面四個是最讓人難以招架的。第一,伊斯蘭作爲民主的障礙;第二,民主在國際關係上産生的問題;第三是政治的自主性問題;最後是技術發展難以預料的後果。下面我就按順序逐個來討論。
伊斯蘭
尤其是2001年9-11襲擊以來,許多人主張現代民主發展的可能性和伊斯蘭作爲宗教之間存在根本的緊張關係。毫無疑問,如果你放眼世界,會發現整體的民主發展模式有個明顯的伊斯蘭例外,不論是在拉丁美國,歐洲,亞洲,甚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因此人們說伊斯蘭教義中有些東西,比如政教合一,成爲民主推廣難以逾越的文化障礙。
在我看來,伊斯蘭作爲宗教本身不大可能産生問題。世界上的所有主要宗教體系都是非常複雜的。基督教從前(不久前)還被用來爲奴隸制和等級制度辯護,現在我們把它看作支援現代民主的東西。宗教教義在不同時代的人看來,具有不同的政治解釋。在這點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乃一丘之貉。
當今穆斯林文化的國家的政治制度千差萬別。在穆斯林國家中有些相當成功的民主國家如印度尼西亞,1997年危機後成功從獨裁國家轉型爲民主國家,土耳其自從二戰結束後斷斷續續維持了兩党的民主制度,馬里,塞內加爾,還有其他國家如印度都有大量穆斯林人口。而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發展,所以伊斯蘭作爲民主發展的障礙並不是必然的。
阿爾弗萊德•斯傑潘(Alfred Stepan)指出在亨廷頓所謂的1970到1990年代民主轉型的“第三次浪潮”的民主化大趨勢中真正的例外實際上不在穆斯林國家,而是阿拉伯國家。阿拉伯的政治文化中有些抗拒民主的因素。具體的因素是什麽可以爭論,但是很可能是文化因素而不是宗教因素,比如部落宗族制度。世界面臨的當代挑戰無論是極端伊斯蘭主義還是聖戰主義(jihadism ),它們都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宗教的,文化的或者文明的。
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奧利維埃•羅伊(Olivier Roy)和羅亞•波羅曼德(Roya Boroumand)和拉丹•波羅曼德(Ladan Boroumand)指出的,極端伊斯蘭最好被理解爲政治意識形態。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創立者薩義德(Sayid Qutb)的著作,或者基地組織(al-Qaida)內的本拉丹(Osama bin Laden)和他的同夥利用關於國家,革命,和暴力美化的觀點,這些根本就不是來自真正的伊斯蘭傳統,而是來自極端左派或者極端右派的激進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來自20世紀歐洲的法西斯主義和共産主義。
這些特別危險的主張並沒有反映伊斯蘭教的任何核心主張,而是利用伊斯蘭達到政治目的。它們在許多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的穆斯林中間非常流行,因爲在這些社區中存在的深深的疏遠和冷漠感。因此極端伊斯蘭主義不是某些傳統伊斯蘭文化習慣的重新復興,而應該看作現代身份政治的産物。它的出現正是當傳統的文化身份被現代化和多元民主秩序破壞,造成一個人的內心自我和外在社會實踐的分離。
這就是爲什麽這麽多的極端伊斯蘭分子如9-11襲擊的組織者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殺害荷蘭電影製片人梵高(Theo van Gogh)的兇手穆罕默德•布耶裏(Mohammed Bouyeri)在西歐都被激進化了。現代化自開始就創造了異化因而産生反對現代化的力量。在這點上,當今的極端伊斯蘭分子是跟隨無政府主義者,布爾什維克,法西斯主義者,和更早時期的德國恐怖組織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Baader-Meinhof gang)成員的後來者。
現在的問題是極端化的和充滿敵意的穆斯林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威脅自由民主本身。很明顯,現代技術給了他們捷徑搞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在早期的恐怖分子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政治伊斯蘭到現在爲止沒有強大的領土基礎,伊斯蘭掌握政權的國家諸如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富汗,蘇丹等並沒有吸引人的經濟和社會記錄。
伊斯蘭追求進步還有其他的解釋,以一種方式確保鬥爭的大部分局限在穆斯林世界之內。作爲外來的威脅,它好像遠遠趕不上共産主義對社會的挑戰,因爲共産主義不僅是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而且和強大的現代國家聯繫在一起。
自由民住未來的更大問題是民主社會的內部矛盾,尤其是像法國和荷蘭這些有大量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國家。歐洲在融合文化上獨特的少數民族方面從總體上看不如美國成功。第二代第三代歐洲穆斯林不斷增多的暴力活動表現出了比魁北克或者蘇格蘭民族主義者提出的要求更黑暗的身份政治的一面。
惱怒的,未被同化的文化上的少數民族在多數人社區産生的強烈抵制,造成多數退回到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身份認同上。阻止這個螺旋最後進入所謂“文明的衝突”就需要政治領導人的克制和正確的判斷,這些不是現代化過程本身就自動保證獲得的。
民主
我的“歷史的終結”假設的第二個重要的批評是關於國際層面的民主問題。當我寫自由民主構成最終的政府管理形式時,我是說民主在民族國家的層次上。我沒有想象通過國際法超越民族國家的主權創造一個全球性的民主的可能性。
但是這正是自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提出的一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歐洲和美國的分歧。在過去的十年裏,全球化的反對者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爲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人在互動過程中出現了民主赤字,即跨越國家邊界的責任追究制度國際化。這個問題尤其嚴重因爲在當代全球化體制下美國的規模和影響力足以讓它用各種方式影響全世界,但同時不受源自其他地方對美國産生的相反方向的影響。
歐盟工程的部分內容就是超越民族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傾向於相信合法性或者合法行爲的來源是主權下的憲政民主(sovereig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歐洲和美國的觀念源於各自的歷史傳統。歐洲人認爲主權民族國家是集體自私和民族主義的來源,是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歐盟工程就是要用一系列的規範,法律,和組織取代強權政治。美國人則相反,他們對於民族國家合法使用暴力的經驗津津樂道。
剛開始美國獨立戰爭對抗英國王權,接著通過血腥的內戰造成60萬人傷亡,消除了奴隸制度,保證了美國的團結,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均被看作道德上的十字軍東征,兩次把歐洲從兩個不同的極權暴政中解放出來。
歐洲人認爲超越民族國家規範的需要在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沒有理由認爲主權下的自由民主在處理和別的國家的關係時不會犯下嚴重濫用權力的行爲,甚至對自己的同胞也是如此。美國的誕生就是伴隨著奴隸制的缺陷。多數派認可奴隸制而且寫在憲法裏。亞伯拉罕林肯在1858年和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辯論的時候曾引用美國憲法中規定的平等原則來駁斥奴隸制度。但是儘管超越民族國家的某種形式的民主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在我看來,要實現這個工程存在無法克服的實際上的障礙。成功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真正政治社區的存在,他們擁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和組織。共同的文化觀念産生信任和潤滑劑,或者說公民相互之間的情誼。國際間的民主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如果考慮到涉及到的人民和文化的多樣性。美國人對根據政治共識在多樣化的社會中尋找集體行動的多數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的厭惡和不信任看法部分反映在國際層面上的集體行動的緩慢和低效率。
要解決效率問題就需要權威的代表和果斷行動的執行機構。但是世界願意把這個權威交給誰呢?這個權威在缺乏像民族國家內部權力分配那樣的監督制衡機構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地實行呢?即使歐洲這個基本擁有共同的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地方,對於歐盟工程也有嚴重的猶豫和爭論,事實上一個單一的歐洲民族國家肯定嚴重削弱成員國的主權。
因此,我們不大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民族國家的階段,因爲合法性是民主權威的根本來源。替換全球政府,我們將滿足於全球管理,也就是說部分國際組織推動在國家間的集體行動,創造國家間某種程度的責任追究制。一個自由的國際秩序既公正又可行的需要建立在不是單一的,包羅萬象的,全球機構,而是多種國際組織的集合,這些組織根據功能議題,區域,或者具體問題而成立。這樣的國際秩序正在成立過程中,但是該領域還有大量建設性的工作要做。
政治權威
“歷史的終結”關心的第三個問題是我所說的政治的自主性。正如上文指出的,經濟發展和自由民住之間有相關關係,民主制度鞏固在人均GDP相對高程度的情況下更容易些。但是問題是如何剛開始推動經濟的發展呢?這是困擾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亞,中東,拉丁美洲。
經濟發展並不僅僅是好的經濟政策推動的,還需要國家保證法律和秩序,財産權利,依法治國,政治穩定,這樣人們才願意投資,開發,經商,國際貿易等。比如印度和中國這些年裏利用全球化的優勢,首先要求擁有一個能幹的國家認真創造條件迎接全球化的經濟。
中央政權強大的國家不是想當然的在發展中國家。我們經歷的21世紀的政治中的問題是和貧窮國家裏沒有強大的中央政權有關。而不是20世紀常見的過分強大的國家政權。20世紀主要是被強大的國家政權支配如納粹德國,日本軍國主義,前蘇聯,它們過於強大。在21世紀,更典型的問題來自索馬利亞,阿富汗,海地,這些地方的政府沒有足夠的權威維持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法律秩序,更談不上民主制度的創立了。
因此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在發達國家,歐洲面臨人口衰落造成的福利國家的巨大危機,和難以承受的權利和規定。但是在發展中國家缺乏保證經濟發展的國家政權,因而成爲産生衆多問題如難民,疾病和恐怖主義的土壤。因此,兩個世界有著不同的議題:發達國家中的政府規模的削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的加強。
我們面臨的特別挑戰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在貧窮的國家裏建立強大的政治機制。這個難題的部分答案是發展,不管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從來不能由外來者進行。這個過程必須由瞭解該社會習慣和傳統的內部的成員推動,他們對發展過程擁有長期的責任。外來者只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在很多方面是相互獨立的過程,雖然兩者正如前文說的,在某些方面相互影響。
我們需要的就是《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沒有提供的,是獨立於經濟之外的政治發展理論。國家形成和國家建設,在歷史上是如何發生的,暴力的作用,軍事競爭,宗教,更寬泛的觀念,自然地理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等,爲什麽它首先發生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而不是別的地方,這些都是需要展開的更大的理論的內容。亨廷頓在《變化的社會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幫助破壞了現代化理論的最初版本,通過假設政治衰落的理論,主張衰落就像發展一樣是可能的。在過去的三十年裏確實存在政治上的衰落,其中的根源需要系統的探索。
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出現的對“歷史的終結”假說的最後一個挑戰是關於技術的。被技術進步推動的歷史進程是否有可能最終被技術進步所吞沒。對這種可能出現的場景的描述多得數不清。從2001年9-11事件之後展現在美國人面前的情景就是使用核武器或者生化武器進行恐怖活動的可能性。雖然自從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以來核毀滅的陰影一直存在。今天的不同情況是暴力手段的民主化,少數的,不受國家控制的團體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性。
第二個可能的前景是環境方面的。如果全球變暖的某些可怕預言是正確的,改變氣候變化的限制使用産生二氧化碳的調整措施恐怕已經太晚了,或者調整過程本身是破壞性這麽大以至於殺死下技術金蛋的經濟鵝。
技術
第四個挑戰是我在書《後人類的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Our Posthuman Future: Consequences of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2002)中寫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從生物學上操縱自己的能力,不管是通過控制基因組,或者通過精神藥物,或者通過未來的認知神經科學,或者人的壽命的延長等將給我們提供社會改造的新途徑,因而産生新形式的政治的可能性。
我選擇專門撰寫技術未來是因爲它的威脅不像核武器或者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那麽明顯。技術進步的可能的糟糕後果或者非人性化的後果和諸如人們普遍渴望的擺脫疾病或者長壽等緊密相連,因此更難阻止。
對於這些技術未來的任何一個的可能性我都沒有什麽有用的觀點可提供,我不是預言家或者“未來學家”。從以前的經驗來看,技術進步已經産生了減弱技術本身産生的消極後果新的可能性,但是沒有足夠的理由說這種情況總會出現。
更寬泛的說,我對人類發展的歷史觀點一直是虛弱的決定論的,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強烈決定論不同。我相信有個籠統的歷史趨勢朝向自由民主,我認爲有些可以預見到的挑戰。本文中提出的四個挑戰是未來一些年裏我們可能要面對的最迫切的問題。虛弱的決定論意味著在面對歷史趨勢面前,政治家,政治,領導人,和個人選擇等都對歷史發展的實際後果産生關鍵性的影響。
比如,現代技術帶來的機遇和風險必須被社會當作挑戰,通過政策和機構來對付。因此,未來真的比經濟,技術和社會前提可能顯示的更加開放。選民投票決定的政治選擇和不同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做出的選擇將對未來的自由民主的力量和質量産生巨大的影響。
Monday, September 15, 2008
海嘯或6級地震!?
美知名券商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民眾連動債投資大失血!由雷曼集團擔任發行機構、在台販售、尚未到期的連動債計逾五十檔,投資人潛在本金損失逾二十億,關切電話昨塞爆銀行通路,因香港中秋節補假,連個像樣的答案都沒辦法得到。
全球股市今天哀鴻遍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今天接連在華爾街金融界引爆3顆震撼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今天申請破產保護,美林也傳出遭到購併,最大保險集團AIG也將拋售資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宣佈破產的雷曼公司,是台灣高鐵的貸款銀行之一,台灣高鐵表示,借貸程序早已在進行中,高鐵的營運不會受到影響。
有點反諷:
福山(Francis Fukuyama)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的作者,他在該書中認為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隨著冷戰的結束,資本主義陣營的勝利,歷史亦將終結於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
簡單來說: 福山就是美國帝國主義學術理論基礎建立的參與者之一。鼓吹全球化、自由化與資本主義。
所以我們的處境, 就像縮衣結食存下的血汗錢,被投資公司的高利騙了,他們說我幫你們賺錢,用錢賺錢,公司倒了,不管有心無心,頭頭絕對沒事,該撈的撈完了,該脫產的也脫產了,該洗的也洗了,苦的是我們這些小民...
某國立大學 八十八學年度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入學考題(http://www.ccu.edu.tw/depthis/admission_recruit_exam_phd88.htm)
3.請針對下列文字的論點、觀點,予以評論、解說:(25%)
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1989年夏季號的《The National Interest》刊物上,發表〈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強調「人類近兩百年來主要的思想鬥爭,隨著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政權相繼在本世紀崩解,以及liberal capitalism在全球的勝利,已告終結了。而人類的歷史,也將因liberal capitalism不再有歷史性的對手,而宣告進步進化到了歷史的終點,不復有更高的、超越的形式與內容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福山的論點象徵性地宣告冷戰的結束,美式政經制度歷史性地勝利與優越感,美國外交政策將主導主宰全球事務,以及亞非拉地區的人民與歷史,將追隨模仿著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的模式而進化、進步。或更簡單地說,福山的觀點代表著一篇資本主義勝利的宣言書:詔告世人《共產主義宣言》已墜埋在歷史的流沙河中。福山的史觀,主要是經由捍衛黑格爾,批判與反駁馬克思。福山論稱,作為歷史最終的仲裁者,思想與意識型態(ideologies),乃遠勝於物質環境的作用。然而,福山對黑格爾思想的理解,全然地透過法國俄裔學者Alexander Kojeve對黑格爾的詮釋。Kojeve認為:「黑格爾所宣稱,當拿破崙在1806年的耶拿戰役(the battle of Jena)中,打敗了普魯士,即意謂著法國大革命的原則:政治與經濟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制度,獲得了永久的勝利,乃徇為真理。」福山完全採納Kojeve的見解,並且提出自茲以後,人類歷史不過是法國大革命原則的重申與重複而已。
全球股市今天哀鴻遍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今天接連在華爾街金融界引爆3顆震撼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今天申請破產保護,美林也傳出遭到購併,最大保險集團AIG也將拋售資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宣佈破產的雷曼公司,是台灣高鐵的貸款銀行之一,台灣高鐵表示,借貸程序早已在進行中,高鐵的營運不會受到影響。
有點反諷:
福山(Francis Fukuyama)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的作者,他在該書中認為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隨著冷戰的結束,資本主義陣營的勝利,歷史亦將終結於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
簡單來說: 福山就是美國帝國主義學術理論基礎建立的參與者之一。鼓吹全球化、自由化與資本主義。
所以我們的處境, 就像縮衣結食存下的血汗錢,被投資公司的高利騙了,他們說我幫你們賺錢,用錢賺錢,公司倒了,不管有心無心,頭頭絕對沒事,該撈的撈完了,該脫產的也脫產了,該洗的也洗了,苦的是我們這些小民...
某國立大學 八十八學年度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入學考題(http://www.ccu.edu.tw/depthis/admission_recruit_exam_phd88.htm)
3.請針對下列文字的論點、觀點,予以評論、解說:(25%)
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1989年夏季號的《The National Interest》刊物上,發表〈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強調「人類近兩百年來主要的思想鬥爭,隨著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政權相繼在本世紀崩解,以及liberal capitalism在全球的勝利,已告終結了。而人類的歷史,也將因liberal capitalism不再有歷史性的對手,而宣告進步進化到了歷史的終點,不復有更高的、超越的形式與內容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福山的論點象徵性地宣告冷戰的結束,美式政經制度歷史性地勝利與優越感,美國外交政策將主導主宰全球事務,以及亞非拉地區的人民與歷史,將追隨模仿著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的模式而進化、進步。或更簡單地說,福山的觀點代表著一篇資本主義勝利的宣言書:詔告世人《共產主義宣言》已墜埋在歷史的流沙河中。福山的史觀,主要是經由捍衛黑格爾,批判與反駁馬克思。福山論稱,作為歷史最終的仲裁者,思想與意識型態(ideologies),乃遠勝於物質環境的作用。然而,福山對黑格爾思想的理解,全然地透過法國俄裔學者Alexander Kojeve對黑格爾的詮釋。Kojeve認為:「黑格爾所宣稱,當拿破崙在1806年的耶拿戰役(the battle of Jena)中,打敗了普魯士,即意謂著法國大革命的原則:政治與經濟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制度,獲得了永久的勝利,乃徇為真理。」福山完全採納Kojeve的見解,並且提出自茲以後,人類歷史不過是法國大革命原則的重申與重複而已。
Sunday, September 14, 2008
野玫瑰
中秋節晚上刮颱風, 一家人去看「海角7號」(彷彿不去看就不愛國片, 不愛臺灣…)。130幾分鐘,憑良心說一下子就過去了,問我觀後感? 至少我們家的兩個teen ages 都說不錯,至於我這個老人的心情有人替我說了:
『前幾天我遇到幾個老屁股,老影評人,很多人還在不解,為什麼技術、結構、敘事處處都有漏洞的《海角七號》會大賣成這樣。他們當著我的面說:難道國片觀眾的水準就這樣嗎?我笑而不答,很顯然的,他們還以為台灣觀眾仍處在當年剛解嚴,對於什麼文化產品新知都想要一睹的年代。他們忘了現在已經不是屬於「新浪潮」的年代,現在的大眾期待看到的是《海角七號》這類親民的電影,至於,嚴謹的藝術電影,雖然我是忠實的觀眾,但那畢竟是「小眾」,畢竟在台灣這個缺乏隱喻、象徵、符號學等哲學教育,且詩教育也不普及的國家,請認請這個事實吧。讓很多老屁股,老影評人繼續不解吧,如果《海角七號》的成功,能幫助後來的國片更好招募資金,甚至順利跳過輔導金這一塊。有更友善的通路,避免只能上映一周的窘況,觀眾、媒體都願意給國片多點機會(請避免說再一次機會,因為多數國片導演從來就沒錯),《海角七號》真的是功德無量,而曾經幫忙《海角七號》催票的每一個人,其實都參予到歷史轉捩點的一部分。我們都該感到與有榮焉。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7159234)』。
是啊!我常講:「作事要成功要把它當運動來搞!」,至少它的行銷是由下往上,由網民雄兵達成。我認為這個海角7號現象好比 1985年伍迪艾倫導的《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在美國大蕭條時代 (我們現場不是嗎?),一個擔任餐廳女侍,生活貧困,飽受丈夫暴力的Cecelia (我們則飽受媒體、社會壓力,年輕人則茫茫面對未來),逃避生活的壓力就是去看電影 (相對廉價),一部影片「開羅紫玫瑰」是她的最愛 (海角七號讓我們可能找到可以呼應的片子?夢想、愛情、平凡、懷舊又有點嘲諷!)。她把她流瀉的情感全都置放在電影 (就像永遠無法寄達的信!),沒想到電影中的男主角A發現了真誠的她 (電影中是他從電影裡面走出銀幕),並決定帶她回到電影的虛幻人生活下去(60年前的情緣反映到現在的阿嘉與友子…),但一方面,飾演男主角B的演員也千里迢迢的從好萊塢要逼戲中的男主角A回到電影裡把戲演完(恰如友子將要回到日本…),而B也因為女主角的真誠與善良愛上了她 (友子離家自覺沒人照顧,阿嘉覺得他不應該只是這樣,兩個典型的憤青…)。女主角到底要選擇誰呢?真實或虛幻的人生呢?(一但錯過,待紅顏已老,年青不在,再回首徒留欷虛!)』。阿嘉把信送到,盒子一打開,「浦島太郎」與「李伯大夢」式的連接。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段造就海灘的擁抱,全劇的高潮!對照一群人他們愛情的隱諱或不堪!
我最深刻的是:
舒伯特名曲,歌德的詩《野玫瑰》,貫穿整劇:
「男孩看見野玫瑰,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使你常會想起我,
不敢輕舉妄為,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HEIDENRÖSLEIN 野薔薇
Sah ein Knab ein Roslein stehn, 少年は野原に咲いている
Roslein auf der Heiden, 一輪の野薔薇を見た。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on, 若々しく朝の陽を一杯に浴び
lief er schnell,es nah zu sehn, 彼は素早く行って親しげに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その花を覗いた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Knabe sprach:ich breche dich, 少年は言った
Roslein auf der Heiden! 「薔薇よ、お前を折っちゃうよ!」
Roslein sprach:ich steche dich, 薔薇は言った
da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そんな事したらあたしはあんたに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一生忘れることのない傷を負わせるから」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粗野な少年は野薔薇を
s'Roslein auf der Heiden; 折りにかかった
Ro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野薔薇は抵抗して怪我を負わせたが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苦痛や悲鳴はなく
must es eben leiden. 無量感だけが残った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Un petit garçon vit une rose se dresser,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Elle était si jeune et belle commme le matin,
Il courut pour la voir de plus près,
Et la vit avec beaucoup de bonheur.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Le garçon dit : je vais te briser,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
La petite rose dit : je vais te piquer,
Pour que tu pense à moi éternellement,
Et je ne le souffrirai pas,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Et le sauvage garçon brisa
La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La petite rose se défendit et piqua;
Mais aucun cri, aucun gémissement ne l'aida,
Elle dit le subir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人事更迭,物換星移,千古傳唱,這是經典教育的重要!問我們家的小鬼會不會唱「野玫瑰」,她們唸同一個國小,一個有教、一個沒教,可惜!我們40年前的統一版本音樂課本上的歌曲,還記得一堆蘿蔔頭如螞蟻搬家般的搬著風琴上音樂的樣子吧!
海角七號,希望是個開頭…
『前幾天我遇到幾個老屁股,老影評人,很多人還在不解,為什麼技術、結構、敘事處處都有漏洞的《海角七號》會大賣成這樣。他們當著我的面說:難道國片觀眾的水準就這樣嗎?我笑而不答,很顯然的,他們還以為台灣觀眾仍處在當年剛解嚴,對於什麼文化產品新知都想要一睹的年代。他們忘了現在已經不是屬於「新浪潮」的年代,現在的大眾期待看到的是《海角七號》這類親民的電影,至於,嚴謹的藝術電影,雖然我是忠實的觀眾,但那畢竟是「小眾」,畢竟在台灣這個缺乏隱喻、象徵、符號學等哲學教育,且詩教育也不普及的國家,請認請這個事實吧。讓很多老屁股,老影評人繼續不解吧,如果《海角七號》的成功,能幫助後來的國片更好招募資金,甚至順利跳過輔導金這一塊。有更友善的通路,避免只能上映一周的窘況,觀眾、媒體都願意給國片多點機會(請避免說再一次機會,因為多數國片導演從來就沒錯),《海角七號》真的是功德無量,而曾經幫忙《海角七號》催票的每一個人,其實都參予到歷史轉捩點的一部分。我們都該感到與有榮焉。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7159234)』。
是啊!我常講:「作事要成功要把它當運動來搞!」,至少它的行銷是由下往上,由網民雄兵達成。我認為這個海角7號現象好比 1985年伍迪艾倫導的《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在美國大蕭條時代 (我們現場不是嗎?),一個擔任餐廳女侍,生活貧困,飽受丈夫暴力的Cecelia (我們則飽受媒體、社會壓力,年輕人則茫茫面對未來),逃避生活的壓力就是去看電影 (相對廉價),一部影片「開羅紫玫瑰」是她的最愛 (海角七號讓我們可能找到可以呼應的片子?夢想、愛情、平凡、懷舊又有點嘲諷!)。她把她流瀉的情感全都置放在電影 (就像永遠無法寄達的信!),沒想到電影中的男主角A發現了真誠的她 (電影中是他從電影裡面走出銀幕),並決定帶她回到電影的虛幻人生活下去(60年前的情緣反映到現在的阿嘉與友子…),但一方面,飾演男主角B的演員也千里迢迢的從好萊塢要逼戲中的男主角A回到電影裡把戲演完(恰如友子將要回到日本…),而B也因為女主角的真誠與善良愛上了她 (友子離家自覺沒人照顧,阿嘉覺得他不應該只是這樣,兩個典型的憤青…)。女主角到底要選擇誰呢?真實或虛幻的人生呢?(一但錯過,待紅顏已老,年青不在,再回首徒留欷虛!)』。阿嘉把信送到,盒子一打開,「浦島太郎」與「李伯大夢」式的連接。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段造就海灘的擁抱,全劇的高潮!對照一群人他們愛情的隱諱或不堪!
我最深刻的是:
舒伯特名曲,歌德的詩《野玫瑰》,貫穿整劇:
「男孩看見野玫瑰,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使你常會想起我,
不敢輕舉妄為,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HEIDENRÖSLEIN 野薔薇
Sah ein Knab ein Roslein stehn, 少年は野原に咲いている
Roslein auf der Heiden, 一輪の野薔薇を見た。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on, 若々しく朝の陽を一杯に浴び
lief er schnell,es nah zu sehn, 彼は素早く行って親しげに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その花を覗いた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Knabe sprach:ich breche dich, 少年は言った
Roslein auf der Heiden! 「薔薇よ、お前を折っちゃうよ!」
Roslein sprach:ich steche dich, 薔薇は言った
da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そんな事したらあたしはあんたに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一生忘れることのない傷を負わせるから」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粗野な少年は野薔薇を
s'Roslein auf der Heiden; 折りにかかった
Ro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野薔薇は抵抗して怪我を負わせたが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苦痛や悲鳴はなく
must es eben leiden. 無量感だけが残った
Roslein,Roslein,Roslein rot, 薔薇よ、薔薇よ、真っ赤な薔薇よ、
Roslein auf der Heiden. 野に咲く花よ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Un petit garçon vit une rose se dresser,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Elle était si jeune et belle commme le matin,
Il courut pour la voir de plus près,
Et la vit avec beaucoup de bonheur.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Le garçon dit : je vais te briser,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
La petite rose dit : je vais te piquer,
Pour que tu pense à moi éternellement,
Et je ne le souffrirai pas,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Et le sauvage garçon brisa
La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La petite rose se défendit et piqua;
Mais aucun cri, aucun gémissement ne l'aida,
Elle dit le subir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petite rose rouge,
Petite rose sur la lande.
人事更迭,物換星移,千古傳唱,這是經典教育的重要!問我們家的小鬼會不會唱「野玫瑰」,她們唸同一個國小,一個有教、一個沒教,可惜!我們40年前的統一版本音樂課本上的歌曲,還記得一堆蘿蔔頭如螞蟻搬家般的搬著風琴上音樂的樣子吧!
海角七號,希望是個開頭…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Google 的 banner (2008.09.10)
大型強子對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粒子加速器與對撞機,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LHC已經建造完成,於2008年9月10日下午 16:00 (台北時間)開始運作,到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設施。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在那裡完成博士論文實驗, 現在不在學校,卻在竹科...
我猜到最後是「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莊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物質有盡處但如果是能量,那就能量不滅,那就是「萬世不竭」,愛嬰撕毯的 E=MC*C 與佛家說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兩者互為相映:物質與能量的兩面性。但這兩面性的轉換或轉換、甚至於是界面的維持,應該也是能量啊?
生命現象就是分子的碰撞, 牽涉到機率與分子構造; 但「意識」與「經神」這些「形而上」的是什麼?可確定的是生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 生命抽離了物質, 物質可再循環, 但如另一部份如果可蛻變成能量(人的三魂七魄), 還是不滅吧!否則真的宇宙會越來越小! 佛家說的「成、住、空、壞」:發生、發展、消滅是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不可抗拒的規律。天體的成、住、壞、空以及現代科學所說物質可變為能量,能量可變為物質。但是佛教的這一論點,實際上不僅指物質領域,而是論證物質、思維和絕對理體的融通不二的境界。
用LHC去解剖物質,但「房子是由磚塊構成的,但一堆磚塊並不是房子」,水是H2O,氫的氧化物,但此解剖與化約無法解釋水的三態。 電子的東西拆掉, 就是一堆廢五金。
著名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周二(9/9)表示,他已經拿出100美元作為賭資,打賭即將於9月10日開始運轉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不會發現「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的「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 particle)的存在的。
在美國 RHIC 開始實驗之時,同時包含內部的研究者與其他外部的科學家,都有擔心類似的實驗可能會引發理論上的一些災難,甚至摧毀地球或是整個宇宙:
創造出一個穩定的 黑洞
創造出比一般物質更穩定的奇異物質 (構成假說中的奇異星的物質) 吸收掉所有一般物質
創造出磁單極促成質子衰變
造成 量子力學真空態的相變到另一個未知的相態
RHIC與CERN 都有進行了一些研究調查,檢視是否有可能產生例如 微黑洞, 微小的奇異物質(奇異微子) 或是 磁單極 等危險的事件。 這份報告認為 "我們找不到任何可以證實的危害" 例如,除非某個未經證實的理論是對的,否則是不可能產生出微小黑洞的。即使真的有微黑洞產生了,預期會透過霍金輻射的機制,很快就會蒸發消失,所以會是無害的。而認為即使像LHC這樣高能量的加速器的安全性,最有力的論點在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宇宙射線的能量是比起LHC來要高出非常多數量級的,太陽系星體從形成到現在這麼多年下來,都不斷地被宇宙射線轟擊。既沒有產生出微黑洞, 微小的奇異物質或是磁單極來,太陽、地球和月球也都沒有因此而被摧毀。
然而,仍有一些人還是對LHC的安全性有疑慮:像是這一個有著許多新的,未經測試過的實驗,是沒有辦法完全保證說上述的情況不會發生。 John Nelson 在 伯明罕大學 談到 RHIC 說 "這是非常不可能會有危害的 - 但是我無法百分之百保證。" 另外在學術界,對於霍金輻射是否是正確的,也是有一些疑問。
RHIC 自2000年運作到現在,都沒有有產生可以摧毀地球的物質的跡象。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肥滋滋的問題
希望能從內分泌、營養、生理基礎研究,以新的想法與作法,整合魚類營養學者,解決鰻魚產業的實際問題。
鰻魚養殖堪稱台灣最大的水產養殖業,2006年產值約94億台幣,出口值佔水產品出口值的15﹪。依鰻為生計各行各業的人口約十萬人,因此「台灣鰻」產業對眾多生計有顯著的貢獻。雖然台灣鰻魚產業衰減,然而台灣鰻魚養殖不因此就淪為夕陽產業,反而持續地重視品質、安全、誠信、與品牌走出自己的困境;其中,鰻魚的品質與特殊風味和其高量油脂含量有關。
鰻魚在成長過程中堆積其體脂肪含量,可高達30-60%,學者曾提出脂肪堆積的臨界量,可能是使鰻魚發動生殖洄游的重要因素,已証明鰻魚所堆積的能量足夠其禁食、洄游4000-6000公里至產卵地產卵完成生殖。另一方面,鰻魚脂肪富含DHA (docosahexaenoic,二十二碳六烯酸)與EPA (eicosapentaenoic,二十碳五烯酸) 為優良健康食品。故鰻魚之特殊生活史,研究鰻魚脂肪合成、累積之機制與體脂肪能量之釋放,有其產業應用與基礎科學之價值。
哺乳動物的脂肪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哺乳動物在脂肪細胞中合成與儲存油脂,近年來脂肪細胞已被證明俱內分泌生理功能:分泌分泌瘦素(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和轉變雄性素(androgens)成雌性素(estrogens)的芳香酶(aromatase),影響生物體能量代謝與生殖。在脂肪組織生長的早期,前脂肪細胞(pre-adipose cells)大量分化,造成脂肪細胞數目的增加;而脂肪的堆積是利用脂質生成(lipogenesis)與脂解作用(lipolysis)及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兩者之間的平衡來做調控,此作用造成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加。故脂肪細胞數量與體積的增加,進而擴大脂肪能量累積。魚類不像哺乳動物在脂肪細胞中合成與儲存油脂,鰻魚肝臟為脂質之合成代謝部位,而鰻魚儲存油脂的脂肪細胞則分佈在肌肉纖維之間,腹腔中無脂肪體的構造。海水魚(海鱺,cobia)已証明其肌肉脂肪細胞在成長初期(體重在100-400克,一般成魚約8至10公斤)有顯著的增生,和哺乳動物脂肪細胞的增生模式類似。當哺乳動物需要儲存多餘的脂肪時,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的細胞就會蛻變成前脂肪細胞(pre-adipocyte),然後再轉化為真正的脂肪細胞,此現象多發生在幼年期到青春期,成年後就停頓下來;但脂肪細胞的大小,則終生可變。在營養的調控作用中,高醣類飲食會刺激脂質生成;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和禁食則會抑制脂質生成。相關的荷爾蒙中,如生長激素、瘦體素會抑制脂肪生成,胰島素則會刺激脂肪生成。已證明多餘的脂肪(脂肪酸)影響脂肪細胞的分化,但脂肪酸如何藉由影響轉錄因子的表達來改變細胞功能?兩種可能為:一、藉由影響轉錄因子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過氧小體增生活化受體)家族; 二、藉由轉錄因子(如C/EBP,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影響脂肪細胞分化。PPAR是核激素受體超家族的成員之一,是能量(脂肪)訊息的核內受器。PPAR因與其配體 (ligand) 結合的活性的不同,可分為 PPARα、PPARδ/和PPARγ,不同脂肪酸與PPARα或PPARγ的結合性不同。證據支持脂肪酸影響脂肪細胞分化及脂肪代謝主要經由PPARγ: 缺少PPARγ基因,祖細胞無法轉化為脂肪細胞。 PPARγ 和C/EBP 活化脂肪細胞特異基因表現,如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脂肪酸結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eptin 和adiponectin,而直接作用於脂肪生成作用的最後階段。脂肪酸或其代謝產物是PPARγ的配體,可直接增進刺激PPARγ的活性,或增加PPARγ mRNA的表達。相反的,脂肪分解與代謝則和PPARα有關,PPARα分別對肝、心肌組織及骨骼肌中脂肪之代謝有關,剔除PPARα的老鼠會出現脂肪調節基因(lipid regulatory genes)表現量降低、β-氧化作用減少以及較多的脂肪累積於肝和心肌組織中。故不同PPAR對能量代謝負責執行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從脂肪的質來看,哺乳動物脂肪酸去飽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為一種膜結合去飽和酶,主要功能為參與體內HUFA之生合成,產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在PUFA合成過程中,特別是(n-3, n-6 PUFA),δ-6去飽和轉化酶(delta-6 desaturase,D6D)是合成反應的限制因子,D6D的活性會受到很多因子的影響:胰島素、成長激素、發炎刺激物、過氧小體增生物,但最重要的是體內n-3,n-6 PUFA的缺乏。-5去飽和轉化酶(delta-5 desaturase,D5D)負責催化最後AA、EPA和DHA的產生。鰻魚脂肪富含DHA與EPA,一般而言,肉食性的海水魚類其脂肪酸去飽和酶(D6D,D5D)的活性不高,將植物油富含的PUFA 轉變成HUFA的能力不強;但黃豆油與油菜籽油可刺激黃金頭鯛D6D基因的表現,事實上斑馬魚的D6D同時具有D6D與D5D的活性。證據顯示剔PPAR 可刺激大白鼠肝臟D6D與D5D基因的表現,推測是經由PPAR 所引起的脂肪酸氧化,進而降低HUFA含量,PPAR感應HUFA含量降低而導致去飽和轉化酶的表現。但不知PPAR在魚類中是否有類似的效果,與在HUFA的合成路徑中所扮演的角色。脂肪組織生長,由脂肪細胞數量與體積的增加而造成,故脂肪組織需建立循環系統,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子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與血管成長因子 (Angpt-1,angiopoietin-1)已被證明與血管新生有關。PPAR 可影響VEGF的表現進而刺激或抑制血管新生,脂肪組織表現高量的VEGF ,而且VEGF的表現隨脂肪細胞的分化程度有顯著的升高。鰻魚的脂肪細胞並不構成組織,是以細胞叢(葡萄串狀)的方式分佈在肌肉纖維之間,鰻魚VEGF和脂肪細胞質與量的關係值得注意。
綜合以上,PPAR對脂肪的合成、累積與代謝、分解有相當重要的功能。
對魚類而言,不同的PPAR在不同的魚類(斑馬魚、海鱸魚、鱒魚、嘉臘、海鱺魚、鮭魚、比目魚、鯛魚)已被選殖或研究,證據顯示魚類PPARγ 的組織表現分佈比哺乳動物廣泛,而且對哺乳動物特異的PPARγ agonist對魚類的作用並不顯著;但是對PPAR對魚類脂肪細胞分化的影響或作用並不似哺乳類那麼清楚。
由鰻魚之特殊生活史與農業價值,研究鰻魚脂肪細胞分化、脂肪累積之機制與體脂肪能量之釋放,有其迫切之需要。本實驗室已選殖鰻魚 PPARγ、PPARα、Ddx5 (DEAD box polypeptide 5,p68;證明參與小鼠脂肪細胞分化)、leptin、RXR (retinoid X receptor,和PPAR形成異雙體結合到啟始子的對應DNA序列) 、VEGF、Angpt-1等基因片段與鰻魚細胞培養系統,擬從此基礎,繼續選殖脂肪細胞分化相關基因,研究鰻魚生長、脂肪合成、能量累積和內分泌與生殖的關係。
鰻魚養殖堪稱台灣最大的水產養殖業,2006年產值約94億台幣,出口值佔水產品出口值的15﹪。依鰻為生計各行各業的人口約十萬人,因此「台灣鰻」產業對眾多生計有顯著的貢獻。雖然台灣鰻魚產業衰減,然而台灣鰻魚養殖不因此就淪為夕陽產業,反而持續地重視品質、安全、誠信、與品牌走出自己的困境;其中,鰻魚的品質與特殊風味和其高量油脂含量有關。
鰻魚在成長過程中堆積其體脂肪含量,可高達30-60%,學者曾提出脂肪堆積的臨界量,可能是使鰻魚發動生殖洄游的重要因素,已証明鰻魚所堆積的能量足夠其禁食、洄游4000-6000公里至產卵地產卵完成生殖。另一方面,鰻魚脂肪富含DHA (docosahexaenoic,二十二碳六烯酸)與EPA (eicosapentaenoic,二十碳五烯酸) 為優良健康食品。故鰻魚之特殊生活史,研究鰻魚脂肪合成、累積之機制與體脂肪能量之釋放,有其產業應用與基礎科學之價值。
哺乳動物的脂肪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哺乳動物在脂肪細胞中合成與儲存油脂,近年來脂肪細胞已被證明俱內分泌生理功能:分泌分泌瘦素(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和轉變雄性素(androgens)成雌性素(estrogens)的芳香酶(aromatase),影響生物體能量代謝與生殖。在脂肪組織生長的早期,前脂肪細胞(pre-adipose cells)大量分化,造成脂肪細胞數目的增加;而脂肪的堆積是利用脂質生成(lipogenesis)與脂解作用(lipolysis)及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兩者之間的平衡來做調控,此作用造成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加。故脂肪細胞數量與體積的增加,進而擴大脂肪能量累積。魚類不像哺乳動物在脂肪細胞中合成與儲存油脂,鰻魚肝臟為脂質之合成代謝部位,而鰻魚儲存油脂的脂肪細胞則分佈在肌肉纖維之間,腹腔中無脂肪體的構造。海水魚(海鱺,cobia)已証明其肌肉脂肪細胞在成長初期(體重在100-400克,一般成魚約8至10公斤)有顯著的增生,和哺乳動物脂肪細胞的增生模式類似。當哺乳動物需要儲存多餘的脂肪時,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的細胞就會蛻變成前脂肪細胞(pre-adipocyte),然後再轉化為真正的脂肪細胞,此現象多發生在幼年期到青春期,成年後就停頓下來;但脂肪細胞的大小,則終生可變。在營養的調控作用中,高醣類飲食會刺激脂質生成;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和禁食則會抑制脂質生成。相關的荷爾蒙中,如生長激素、瘦體素會抑制脂肪生成,胰島素則會刺激脂肪生成。已證明多餘的脂肪(脂肪酸)影響脂肪細胞的分化,但脂肪酸如何藉由影響轉錄因子的表達來改變細胞功能?兩種可能為:一、藉由影響轉錄因子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過氧小體增生活化受體)家族; 二、藉由轉錄因子(如C/EBP,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影響脂肪細胞分化。PPAR是核激素受體超家族的成員之一,是能量(脂肪)訊息的核內受器。PPAR因與其配體 (ligand) 結合的活性的不同,可分為 PPARα、PPARδ/和PPARγ,不同脂肪酸與PPARα或PPARγ的結合性不同。證據支持脂肪酸影響脂肪細胞分化及脂肪代謝主要經由PPARγ: 缺少PPARγ基因,祖細胞無法轉化為脂肪細胞。 PPARγ 和C/EBP 活化脂肪細胞特異基因表現,如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脂肪酸結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eptin 和adiponectin,而直接作用於脂肪生成作用的最後階段。脂肪酸或其代謝產物是PPARγ的配體,可直接增進刺激PPARγ的活性,或增加PPARγ mRNA的表達。相反的,脂肪分解與代謝則和PPARα有關,PPARα分別對肝、心肌組織及骨骼肌中脂肪之代謝有關,剔除PPARα的老鼠會出現脂肪調節基因(lipid regulatory genes)表現量降低、β-氧化作用減少以及較多的脂肪累積於肝和心肌組織中。故不同PPAR對能量代謝負責執行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從脂肪的質來看,哺乳動物脂肪酸去飽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為一種膜結合去飽和酶,主要功能為參與體內HUFA之生合成,產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在PUFA合成過程中,特別是(n-3, n-6 PUFA),δ-6去飽和轉化酶(delta-6 desaturase,D6D)是合成反應的限制因子,D6D的活性會受到很多因子的影響:胰島素、成長激素、發炎刺激物、過氧小體增生物,但最重要的是體內n-3,n-6 PUFA的缺乏。-5去飽和轉化酶(delta-5 desaturase,D5D)負責催化最後AA、EPA和DHA的產生。鰻魚脂肪富含DHA與EPA,一般而言,肉食性的海水魚類其脂肪酸去飽和酶(D6D,D5D)的活性不高,將植物油富含的PUFA 轉變成HUFA的能力不強;但黃豆油與油菜籽油可刺激黃金頭鯛D6D基因的表現,事實上斑馬魚的D6D同時具有D6D與D5D的活性。證據顯示剔PPAR 可刺激大白鼠肝臟D6D與D5D基因的表現,推測是經由PPAR 所引起的脂肪酸氧化,進而降低HUFA含量,PPAR感應HUFA含量降低而導致去飽和轉化酶的表現。但不知PPAR在魚類中是否有類似的效果,與在HUFA的合成路徑中所扮演的角色。脂肪組織生長,由脂肪細胞數量與體積的增加而造成,故脂肪組織需建立循環系統,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子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與血管成長因子 (Angpt-1,angiopoietin-1)已被證明與血管新生有關。PPAR 可影響VEGF的表現進而刺激或抑制血管新生,脂肪組織表現高量的VEGF ,而且VEGF的表現隨脂肪細胞的分化程度有顯著的升高。鰻魚的脂肪細胞並不構成組織,是以細胞叢(葡萄串狀)的方式分佈在肌肉纖維之間,鰻魚VEGF和脂肪細胞質與量的關係值得注意。
綜合以上,PPAR對脂肪的合成、累積與代謝、分解有相當重要的功能。
對魚類而言,不同的PPAR在不同的魚類(斑馬魚、海鱸魚、鱒魚、嘉臘、海鱺魚、鮭魚、比目魚、鯛魚)已被選殖或研究,證據顯示魚類PPARγ 的組織表現分佈比哺乳動物廣泛,而且對哺乳動物特異的PPARγ agonist對魚類的作用並不顯著;但是對PPAR對魚類脂肪細胞分化的影響或作用並不似哺乳類那麼清楚。
由鰻魚之特殊生活史與農業價值,研究鰻魚脂肪細胞分化、脂肪累積之機制與體脂肪能量之釋放,有其迫切之需要。本實驗室已選殖鰻魚 PPARγ、PPARα、Ddx5 (DEAD box polypeptide 5,p68;證明參與小鼠脂肪細胞分化)、leptin、RXR (retinoid X receptor,和PPAR形成異雙體結合到啟始子的對應DNA序列) 、VEGF、Angpt-1等基因片段與鰻魚細胞培養系統,擬從此基礎,繼續選殖脂肪細胞分化相關基因,研究鰻魚生長、脂肪合成、能量累積和內分泌與生殖的關係。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科學研究與師徒關係
本文選自 陳佳香的"Librarian and Possession" (http://chchen.xxc.idv.tw/2008/04/)
1977年美國學者哈里特.祖克曼 (Harriet Zuckerman) 所著的「科學精英: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獎者」 (Scientific Elite) 一書中,用科學社會學的方法探討傑出科學家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師徒關係。
• 至1972年為止,出現在書中的92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領域包含物理、醫學及化學等等。祖克曼發現,半數 (48位) 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曾以學生、博士後研究員或資淺同事的身份,與另一位較年長的得主共事過。
• 這些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在作為「徒弟」的時候,從「師傅」那裡得到學到什麼呢?根據祖克曼的調查,當然不是只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術,而是思考的風格,思考風格裡包括了尋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不能編纂整理的思維和工作等隱性知識。
• 關於科學界最上層的師徒關係,沒有比祖克曼 (Harriet Zuckerman) 的「科學精英」(Scientific Ellite) 描述的更透徹的書了。
• 也就是經由這樣的師徒關係,相對於普通科學工作的精英科學才得以發展。從這個觀點來看,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並不是個別天才的作品,而是一些「科學家族」經由幾代的聯繫,把一些特別而關鍵特質分享下來的結果。
• 而分享下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當然不只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術,說實在的,那些可能是最不重要的東西。『科學精英』以很長的章節討論了師徒關係,標題為「師父與徒弟」(Masters and Apprentices)。
• 祖克曼在其中寫道,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告訴過他,徒弟從師父那裡學到的與其說是知識和技巧,還不如說是「思考的風格」,而思考風格裡包括了尋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套句社會學用語,那些未來的諾貝爾得主對於有意義、重要正確問題的感覺,早已經被集體社會化了。
• 祖克曼寫道,經由這樣的師徒關係,「加上徒弟對師父的強烈認同感受(有時相當於英雄崇拜),某些科學研究的品味得以分享下來」,等到徒弟自己成為師父,「這些精英科學家常會重複他們當學徒時所觀察到的行為模式」。(註1)
※ 坎尼葛爾
•而坎尼葛爾 (Robert Kanigel) 在其所著的「天才的學徒:建構叱吒風雲的科學王朝」(Apprentice to Genius: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dynasty) 一書中,引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梅達瓦(P.B. Medawar)在對”年輕科學家的忠告”中的觀點「任何時代的科學家要獲得重要的發現,必須要研究重要問題」。
• 但是什麼東西使得一個問題變為”重要的”?當你看到某一問題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它是重要的?人們不能從書本中得到答案,也不能明確的說出答案,答案往往要通過例子,通過慢慢增加的個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語和抱怨,透過師徒之間若干合作中所發出的微笑、皺眉或感嘆來獲得,這就是說科學家要發現一個好的問題需要通過隱性認識和通過隱性途徑。(註2)
※ 貝車
• 貝車 (Tony Becher) 在其所著的「學術部落和領地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一書中認為,研究生在進入某一學術領域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兩種主要的隱性知識;
• 一種是從這一學術領域的長期經驗中產生的隱性知識,是該領域的精英完成掌握的能力,這種隱性知識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調控科學論文發表的能力,如什麼東西算作有意義的貢獻,什麼東西算作回答疑問,什麼東西算作回答的論據,哪些成果要趕快發表,哪些成果要保留等等。
• 另一種隱性知識是研究生自己在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實踐中獲得的,如直覺力、想像力、研究技巧、合作能力等等。(註3)
※ 喬那生.科爾
• 喬那生.科爾在「公平的科學」(Fair Science: Women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一書中指出,師徒關係對於「培養青年科學家認知什麼是好而重要的問題、怎麼做研究、怎麼推理、怎麼對問題抱持批判的態度,以及將來怎麼教育下一代知識份子等等,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經由這層關係,一些所謂的「秘笈」得以傳遞下去。
※ 坎尼葛爾
• 坎尼葛爾認為,在科學精英的養成中,師承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每位研究科學的人都知道的社會現象。「有名的科學家背後幾乎都有一位支持者」,所以喬那生.科爾在「公平的科學」一書中這樣寫著:
•「的確,幾乎在所有科學家的自述中,總會對曾經指導或支持過他們的人表示敬意,即使是在愛恨交加的心情下..........在數以千計的師徒關係之中,我們看到了一項重要機制---科學傳統的代代相傳。」
• 科學常被視為巨大的知識蓄水池,一批批相互交替的科學家持續將貢獻投注其中,使其不斷增大,科學的進展過程少有一般俗語說的「突破」。
• 大多數知識的累積是靠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同行共同努力而來,是一點一滴拼成的壯麗圖畫,就如同點描法繪成的美麗非凡的油畫。(註4)
※ 註釋
1. 陳佳香,陳昭珍 (2007)。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大學圖書館,11(1),73-96。
2 .肖廣玲。「隱性知識、隱性認識和科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15卷8期 (1999),頁20。
3. Tony Becher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 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USA,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9),P.26
「a graduate student, as part of his or her socialisation into an academic discipline, will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wo main categories of tacit knowledge. One of them is the knowledge that has grown out of long experience in the discipline. …………The other category of tacit knowledge is generat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s they try to make sense of what they are experiencing in the graduate studies program. Like the former type, it is likely to be used as a guide for action. And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goes on in Academia they are both of great importance.」
4. Robert Kanigel (坎尼葛爾)著;潘震澤、朱業修譯。天才的學徒。(台北市:天下,1997),頁294-312。
1977年美國學者哈里特.祖克曼 (Harriet Zuckerman) 所著的「科學精英: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獎者」 (Scientific Elite) 一書中,用科學社會學的方法探討傑出科學家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師徒關係。
• 至1972年為止,出現在書中的92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領域包含物理、醫學及化學等等。祖克曼發現,半數 (48位) 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曾以學生、博士後研究員或資淺同事的身份,與另一位較年長的得主共事過。
• 這些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在作為「徒弟」的時候,從「師傅」那裡得到學到什麼呢?根據祖克曼的調查,當然不是只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術,而是思考的風格,思考風格裡包括了尋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不能編纂整理的思維和工作等隱性知識。
• 關於科學界最上層的師徒關係,沒有比祖克曼 (Harriet Zuckerman) 的「科學精英」(Scientific Ellite) 描述的更透徹的書了。
• 也就是經由這樣的師徒關係,相對於普通科學工作的精英科學才得以發展。從這個觀點來看,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並不是個別天才的作品,而是一些「科學家族」經由幾代的聯繫,把一些特別而關鍵特質分享下來的結果。
• 而分享下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當然不只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術,說實在的,那些可能是最不重要的東西。『科學精英』以很長的章節討論了師徒關係,標題為「師父與徒弟」(Masters and Apprentices)。
• 祖克曼在其中寫道,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告訴過他,徒弟從師父那裡學到的與其說是知識和技巧,還不如說是「思考的風格」,而思考風格裡包括了尋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套句社會學用語,那些未來的諾貝爾得主對於有意義、重要正確問題的感覺,早已經被集體社會化了。
• 祖克曼寫道,經由這樣的師徒關係,「加上徒弟對師父的強烈認同感受(有時相當於英雄崇拜),某些科學研究的品味得以分享下來」,等到徒弟自己成為師父,「這些精英科學家常會重複他們當學徒時所觀察到的行為模式」。(註1)
※ 坎尼葛爾
•而坎尼葛爾 (Robert Kanigel) 在其所著的「天才的學徒:建構叱吒風雲的科學王朝」(Apprentice to Genius: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dynasty) 一書中,引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梅達瓦(P.B. Medawar)在對”年輕科學家的忠告”中的觀點「任何時代的科學家要獲得重要的發現,必須要研究重要問題」。
• 但是什麼東西使得一個問題變為”重要的”?當你看到某一問題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它是重要的?人們不能從書本中得到答案,也不能明確的說出答案,答案往往要通過例子,通過慢慢增加的個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語和抱怨,透過師徒之間若干合作中所發出的微笑、皺眉或感嘆來獲得,這就是說科學家要發現一個好的問題需要通過隱性認識和通過隱性途徑。(註2)
※ 貝車
• 貝車 (Tony Becher) 在其所著的「學術部落和領地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一書中認為,研究生在進入某一學術領域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兩種主要的隱性知識;
• 一種是從這一學術領域的長期經驗中產生的隱性知識,是該領域的精英完成掌握的能力,這種隱性知識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調控科學論文發表的能力,如什麼東西算作有意義的貢獻,什麼東西算作回答疑問,什麼東西算作回答的論據,哪些成果要趕快發表,哪些成果要保留等等。
• 另一種隱性知識是研究生自己在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實踐中獲得的,如直覺力、想像力、研究技巧、合作能力等等。(註3)
※ 喬那生.科爾
• 喬那生.科爾在「公平的科學」(Fair Science: Women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一書中指出,師徒關係對於「培養青年科學家認知什麼是好而重要的問題、怎麼做研究、怎麼推理、怎麼對問題抱持批判的態度,以及將來怎麼教育下一代知識份子等等,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經由這層關係,一些所謂的「秘笈」得以傳遞下去。
※ 坎尼葛爾
• 坎尼葛爾認為,在科學精英的養成中,師承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每位研究科學的人都知道的社會現象。「有名的科學家背後幾乎都有一位支持者」,所以喬那生.科爾在「公平的科學」一書中這樣寫著:
•「的確,幾乎在所有科學家的自述中,總會對曾經指導或支持過他們的人表示敬意,即使是在愛恨交加的心情下..........在數以千計的師徒關係之中,我們看到了一項重要機制---科學傳統的代代相傳。」
• 科學常被視為巨大的知識蓄水池,一批批相互交替的科學家持續將貢獻投注其中,使其不斷增大,科學的進展過程少有一般俗語說的「突破」。
• 大多數知識的累積是靠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同行共同努力而來,是一點一滴拼成的壯麗圖畫,就如同點描法繪成的美麗非凡的油畫。(註4)
※ 註釋
1. 陳佳香,陳昭珍 (2007)。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大學圖書館,11(1),73-96。
2 .肖廣玲。「隱性知識、隱性認識和科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15卷8期 (1999),頁20。
3. Tony Becher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 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USA,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9),P.26
「a graduate student, as part of his or her socialisation into an academic discipline, will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wo main categories of tacit knowledge. One of them is the knowledge that has grown out of long experience in the discipline. …………The other category of tacit knowledge is generat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s they try to make sense of what they are experiencing in the graduate studies program. Like the former type, it is likely to be used as a guide for action. And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goes on in Academia they are both of great importance.」
4. Robert Kanigel (坎尼葛爾)著;潘震澤、朱業修譯。天才的學徒。(台北市:天下,1997),頁294-312。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鰻魚的季節
劉黎兒 作品
摘自時報悅讀網: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LILL/diary/2003-1013.htm
在日本的雜誌上看到有女人告白「他一個月只肯跟自己做一次愛」,然後針對這樣的告白,充當人生導師的人便回應說「好可憐!芳心寂寞,讓他多吃點鰻魚吧!」這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月做一次,在日本的平均統計不算太過分的,一年做不到一次的也很司空見慣呢!還有吃鰻魚補陽,這是愛吃鰻魚的我所不知道的,不過像山本跟我說「大部分補陽的東西都是象形的,像是人蔘、犀牛角等,當然鰻魚也是呢!其他泥鰍、鱔魚等也不例外」,那愛吃鰻魚的我會不會愈來愈陽性化呢?
萬葉集裡曾經歌詠在夏季消瘦吃鰻魚,可見鰻魚自古便是夏天補給精力的來源,是一種妙藥; 鰻魚的季節或許原本應該是夏季,尤其是日本人有在「土用之丑之日」一定要吃鰻魚的傳統,土用是曆法上的名詞,像立夏前十八天是春之土用,所謂「土用之丑之日」通常是指立秋前十八天的夏之土用,雖說即將立秋,正是酷暑巔峰時﹐吃鰻魚也是消暑的方法之一,在這一天吃鰻魚據說是因為以前諸侯留下的傳統,傳說這一天吃鰻魚不會食物中毒,也有說法是有鰻魚店找了名家寫了招牌說「本日是土用之丑之日」,結果效果不錯,引起仿效,不過這一天吃鰻魚總是有道理的;但不僅夏天,日本近年來也逐漸熱帶化,所以一年四季都會想吃鰻魚呢!
許多地方的天然鰻魚則是要過了八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的九月之後才能吃,所以真正的老饕是在秋天才吃鰻魚,因為鰻魚秋天為了產卵所以從河川下海去,那時全身都是脂肪,最為肥美的;此外像在宎道湖一帶還有用鰻魚來慶祝新米的收成,也是因為鰻魚為了要冬眠所以蓄積了非常多的脂肪,加上炊好的亮晶晶的白米飯,是最為令人垂涎的組合了。
日本的河川以及近海都有無數的魚在游泳,其中與日本人交往歷史非常悠久的便是鰻魚,鰻魚不但在風土記、日本書紀、萬葉集裡便已經有人歌頌,而且從繩文遺跡裡也發現有鰻魚,雖然我們常常吃到的都是烤鰻魚(蒱燒)飯,其實日本各地不但有不同的捕鰻的漁法以及料理,所以大概古早時代,鰻魚是還蠻好抓的;日本人現在一年吃十二萬噸的鰻魚,是世界第一的鰻魚消費國,不過幾乎都是養殖的居多,最近日本人已經開發出從人工受精讓鰻魚產卵、孵卵成幼魚(小白魚)、養成成鰻,也就是開發出完全養殖法了;如果不是這樣,日本人也無法常常吃鰻魚,以前鰻魚算是非常珍貴、有很營養的高級料理,不是有什麼好事或需要是沒法吃的,現在則一千日圓左右便可以吃道還不錯的鰻魚飯呢!
在江戶的前海抓的鰻魚非常美味,所以「江戶前」,原本就是指鰻魚,是江戶人非常得意的美食,在江戶前海一般魚類或是烹飪的方法都叫江戶前,鰻魚的話則連在隅田川以即江戶川抓的也算,不過後來因為河川工程以及填海等,所以「江戶前」都逐漸消使,只剩鰻魚還殘留著,還有幾名漁夫會於盛夏在江戶川以及葛西海岸抓鰻魚。
抓鰻魚的方法有用手伸到干潟裡直接去抓的妙技,其他還有江戶川等地最常用的「筒漁」,也就是放許多竹筒放餌讓鰻魚鑽進去,但是因為是漏斗型的口,所以鰻魚鑽進去就出不來,漁夫在划著小舟來撿拾這些竹筒,當然除了鰻魚之外﹐其他許多魚如鯊魚等也都可能進筒待斃,筒漁的漁夫則是將鰻魚拿來炸,也就是鰻魚的天麩羅,味道很像穴子的天麩羅。
吃鰻魚的方法雖然很多,像是江戶川漁夫料理中鰻魚是「煮鰻」,也就放到醬油以及味醂的醬汁裡簡單地滷一下,這是只有天然鰻魚才可能有這種吃法,如果是養殖的話,則很快便會碎爛掉;不過一般最常見的還是烤鰻,也就是蒲燒,如果是天然鰻,有的老鋪還會用古法先蒸過再打進串燒用的竹籤,不過蒸過後非常柔軟,要有技術才串得起來﹐現在這樣既蒸又烤的天然鰻,一客最少要五千日圓以上,真正的天然鰻是有點泥臭的,也就是自己生長的地河川的味道。
烤鰻看起來簡單,其實學問很大,因為日本的俗諺是「串打三年、板割五年,火缽(燒烤)一生」,烤鰻的技術非常難,不過許多名店都說,最重要的還是用好鰻魚最重要,雖然天然鰻魚已經不多了,但是好的店還是會努力去找接近天然的來燒烤,好的鰻魚是嘴巴很小而體肥,這種鰻魚在烤的時候會像是高級的奶油掉到火裡的一樣的氣味。
因為連現代的日本人都很少吃過天然鰻魚,都是從養殖鰻魚入門的,因此記憶裡只有養殖鰻魚的味道,所以第一次吃天然鰻魚時還會大吃一驚,職嫌有泥巴味呢!
好的鰻魚店,都是進門一個小時才能吃到的,因為剖了後一定要馬上調理,等客人點了才剖魚,如果一開始便蒸的話,則味道會比較差,所以客人要有點耐心,在等鰻魚上桌前先喝點小酒,而吃點小泡菜就好,以免破壞等會兒要吃的鰻魚的味道,然後清酒比啤酒適合,因為鰻魚要吃鰻魚飯(也就是鰻魚蓋飯或是鰻重)。
烤鰻的醬汁也是每家店都有家傳祕方,十分講究,雖然大部分的日本人吃鰻魚飯都要吃醬汁滲泡得很徹底的,我自己不喜歡烤完後太多的醬汁黏在飯上,所以都會跟店裡要求「不要醬汁(tarenasi)」或是醬汁另外盛放﹐讓飯白白乾乾的,我常去的店,都已經知道我的囉唆的吃法,然後再撒很多的山椒粉(花椒粉)其實是為了除泥臭,其實我大部分的時候吃的都是養殖的,養殖的不撒也可以,但是因為鰻魚店的山椒粉都很香,所以都會撒;鰻魚因為是從尾巴開始動的,所以如果有上半身與下半身要挑時,最好是挑下半身,下半身比較節食而不是虛胖。
好吃的鰻魚真的是入口即化,一口咬下,滿口鰻香,大部分的人形容鰻魚飯好吃是瞬間將一大盒飯都吃得乾乾淨淨的,尤其是現代人早已經不吃那麼多飯了,但是好吃的鰻魚飯,飯本身也是料理重要的一部份,存在感不會下於鰻魚的;鰻魚有特殊的氣味,但是不執拗,所以一個月吃一次或是一週吃一次都不算過分;除了鰻魚本身之外,我還喜歡吃鰻魚的內臟的串燒(unagimo),以前大概也幾乎很少有女人自己去單點這種很「補」的部位﹐如果跟男人去吃,男人會說出「吃了這麼多unagimo,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這些部位或是還有鰻魚頭的串燒,味道都很濃厚,從江戶時代起便是下酒的酒餚,現在也有的燒鳥(烤雞)店雖然不賣鰻魚,但是賣鰻肝等的燒烤,不過內臟還是要在經常生剖鰻魚的店吃才會好吃。
鰻魚最好吃的還是「白燒」,也就是不沾醬去燒烤,大抵是天然鰻魚或世上好的養殖鰻魚才經得起這樣吃法,不沾醬,所以用鹽、山葵或是沾梅子醬吃,我覺得那是天下一品;如果有賣白燒的店,大抵是對鰻魚的品質以及鮮度有自信的店;大部分的街頭小鰻魚店則不賣「白燒」;許多店都會標榜自己適用「備長炭」烤的,不過最近這種炭也已經無法從中國大陸進口,因此有的店悄悄地將「本店使用備長炭」的招牌拿下來。
因為鰻魚基本上是「江戶前」,所以東京好的鰻魚店非常多,像是銀座的竹葉亭、築地的宮川本店等都是我愛的店,我去過全日本最好的鰻魚料亭,就是赤阪的「重箱」,已經是創業二百年的老店,那裡是許多名首相愛去的店,帶我去的一位前輩,每次都會指定志賀直哉最喜歡用的房間,「重箱」有非常雅緻的庭園,最令客人印象深刻的是女將氣質好到極點,讓我覺得是我肉眼看過最美的女人,而且每次美的感覺都有點不同,典雅中不失純樸,我到日本網站上看到許多客人也對女將有絕大好感,「重箱」因為是料亭,晚上最少一萬八千日圓起,當然吃全套又不僅此數,全套中有該店著名的生鯉魚片(鯉洗)以及白燒,我還沒有自己掏腰包去吃過;店名所以為「重箱」,便是用輪島漆器的重箱端出鰻魚飯來,味道與氣氛都是第一流的。
關西人吃鰻魚又很不相同,關東人剖鰻從鰻魚背部剖,切成二段,用竹籤串,然後從皮的一端烤,但是關西則從腹部剖,然後用鐵針串,以前從肉的一邊開始烤,現在則也從皮開始烤,烤完再切成二塊或是三塊,關東人喜歡用110公克左右的小鰻,而關西人喜歡用150公克的大鰻;關西燒烤時比較不講究,稍微焦掉也不介意,鰻魚頭則用來煮豆腐;關東人燒烤非常細心,工夫好壞看尾巴有沒有烤焦可知端倪,關西人常常白燒後再沾醬,而不先蒸;而且關西人在吃的時候是邊將鰻魚用筷子弄碎拌飯吃,蒲燒據說原本是在京阪開始而傳到江戶去的,只不過發揚光大的是江戶;關西人覺得鰻魚飯是很男性的食物,而且應該在尚未冷卻時便趕快吃掉,而且擔心鰻魚涼掉,還有將鰻魚埋在熱飯裡的。
關東人喜歡吃香嫩、幾乎無骨感覺的鰻魚,但是關西人則喜歡有點勁道,注重皮等入口的口感,但是近年來關東口味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連在大阪要找道地關西式鰻魚都不容易呢!
通常是在阿佐谷商店街的一家鰻魚老店的「稻毛屋」吃鰻魚飯,最近則發現中野車站後一家殘破老舊也是傳說中的名店,有未頑固老爹很專心地在燒烤,神情相當誘人,近日內大概會去探探險吧!
摘自時報悅讀網: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LILL/diary/2003-1013.htm
在日本的雜誌上看到有女人告白「他一個月只肯跟自己做一次愛」,然後針對這樣的告白,充當人生導師的人便回應說「好可憐!芳心寂寞,讓他多吃點鰻魚吧!」這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月做一次,在日本的平均統計不算太過分的,一年做不到一次的也很司空見慣呢!還有吃鰻魚補陽,這是愛吃鰻魚的我所不知道的,不過像山本跟我說「大部分補陽的東西都是象形的,像是人蔘、犀牛角等,當然鰻魚也是呢!其他泥鰍、鱔魚等也不例外」,那愛吃鰻魚的我會不會愈來愈陽性化呢?
萬葉集裡曾經歌詠在夏季消瘦吃鰻魚,可見鰻魚自古便是夏天補給精力的來源,是一種妙藥; 鰻魚的季節或許原本應該是夏季,尤其是日本人有在「土用之丑之日」一定要吃鰻魚的傳統,土用是曆法上的名詞,像立夏前十八天是春之土用,所謂「土用之丑之日」通常是指立秋前十八天的夏之土用,雖說即將立秋,正是酷暑巔峰時﹐吃鰻魚也是消暑的方法之一,在這一天吃鰻魚據說是因為以前諸侯留下的傳統,傳說這一天吃鰻魚不會食物中毒,也有說法是有鰻魚店找了名家寫了招牌說「本日是土用之丑之日」,結果效果不錯,引起仿效,不過這一天吃鰻魚總是有道理的;但不僅夏天,日本近年來也逐漸熱帶化,所以一年四季都會想吃鰻魚呢!
許多地方的天然鰻魚則是要過了八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的九月之後才能吃,所以真正的老饕是在秋天才吃鰻魚,因為鰻魚秋天為了產卵所以從河川下海去,那時全身都是脂肪,最為肥美的;此外像在宎道湖一帶還有用鰻魚來慶祝新米的收成,也是因為鰻魚為了要冬眠所以蓄積了非常多的脂肪,加上炊好的亮晶晶的白米飯,是最為令人垂涎的組合了。
日本的河川以及近海都有無數的魚在游泳,其中與日本人交往歷史非常悠久的便是鰻魚,鰻魚不但在風土記、日本書紀、萬葉集裡便已經有人歌頌,而且從繩文遺跡裡也發現有鰻魚,雖然我們常常吃到的都是烤鰻魚(蒱燒)飯,其實日本各地不但有不同的捕鰻的漁法以及料理,所以大概古早時代,鰻魚是還蠻好抓的;日本人現在一年吃十二萬噸的鰻魚,是世界第一的鰻魚消費國,不過幾乎都是養殖的居多,最近日本人已經開發出從人工受精讓鰻魚產卵、孵卵成幼魚(小白魚)、養成成鰻,也就是開發出完全養殖法了;如果不是這樣,日本人也無法常常吃鰻魚,以前鰻魚算是非常珍貴、有很營養的高級料理,不是有什麼好事或需要是沒法吃的,現在則一千日圓左右便可以吃道還不錯的鰻魚飯呢!
在江戶的前海抓的鰻魚非常美味,所以「江戶前」,原本就是指鰻魚,是江戶人非常得意的美食,在江戶前海一般魚類或是烹飪的方法都叫江戶前,鰻魚的話則連在隅田川以即江戶川抓的也算,不過後來因為河川工程以及填海等,所以「江戶前」都逐漸消使,只剩鰻魚還殘留著,還有幾名漁夫會於盛夏在江戶川以及葛西海岸抓鰻魚。
抓鰻魚的方法有用手伸到干潟裡直接去抓的妙技,其他還有江戶川等地最常用的「筒漁」,也就是放許多竹筒放餌讓鰻魚鑽進去,但是因為是漏斗型的口,所以鰻魚鑽進去就出不來,漁夫在划著小舟來撿拾這些竹筒,當然除了鰻魚之外﹐其他許多魚如鯊魚等也都可能進筒待斃,筒漁的漁夫則是將鰻魚拿來炸,也就是鰻魚的天麩羅,味道很像穴子的天麩羅。
吃鰻魚的方法雖然很多,像是江戶川漁夫料理中鰻魚是「煮鰻」,也就放到醬油以及味醂的醬汁裡簡單地滷一下,這是只有天然鰻魚才可能有這種吃法,如果是養殖的話,則很快便會碎爛掉;不過一般最常見的還是烤鰻,也就是蒲燒,如果是天然鰻,有的老鋪還會用古法先蒸過再打進串燒用的竹籤,不過蒸過後非常柔軟,要有技術才串得起來﹐現在這樣既蒸又烤的天然鰻,一客最少要五千日圓以上,真正的天然鰻是有點泥臭的,也就是自己生長的地河川的味道。
烤鰻看起來簡單,其實學問很大,因為日本的俗諺是「串打三年、板割五年,火缽(燒烤)一生」,烤鰻的技術非常難,不過許多名店都說,最重要的還是用好鰻魚最重要,雖然天然鰻魚已經不多了,但是好的店還是會努力去找接近天然的來燒烤,好的鰻魚是嘴巴很小而體肥,這種鰻魚在烤的時候會像是高級的奶油掉到火裡的一樣的氣味。
因為連現代的日本人都很少吃過天然鰻魚,都是從養殖鰻魚入門的,因此記憶裡只有養殖鰻魚的味道,所以第一次吃天然鰻魚時還會大吃一驚,職嫌有泥巴味呢!
好的鰻魚店,都是進門一個小時才能吃到的,因為剖了後一定要馬上調理,等客人點了才剖魚,如果一開始便蒸的話,則味道會比較差,所以客人要有點耐心,在等鰻魚上桌前先喝點小酒,而吃點小泡菜就好,以免破壞等會兒要吃的鰻魚的味道,然後清酒比啤酒適合,因為鰻魚要吃鰻魚飯(也就是鰻魚蓋飯或是鰻重)。
烤鰻的醬汁也是每家店都有家傳祕方,十分講究,雖然大部分的日本人吃鰻魚飯都要吃醬汁滲泡得很徹底的,我自己不喜歡烤完後太多的醬汁黏在飯上,所以都會跟店裡要求「不要醬汁(tarenasi)」或是醬汁另外盛放﹐讓飯白白乾乾的,我常去的店,都已經知道我的囉唆的吃法,然後再撒很多的山椒粉(花椒粉)其實是為了除泥臭,其實我大部分的時候吃的都是養殖的,養殖的不撒也可以,但是因為鰻魚店的山椒粉都很香,所以都會撒;鰻魚因為是從尾巴開始動的,所以如果有上半身與下半身要挑時,最好是挑下半身,下半身比較節食而不是虛胖。
好吃的鰻魚真的是入口即化,一口咬下,滿口鰻香,大部分的人形容鰻魚飯好吃是瞬間將一大盒飯都吃得乾乾淨淨的,尤其是現代人早已經不吃那麼多飯了,但是好吃的鰻魚飯,飯本身也是料理重要的一部份,存在感不會下於鰻魚的;鰻魚有特殊的氣味,但是不執拗,所以一個月吃一次或是一週吃一次都不算過分;除了鰻魚本身之外,我還喜歡吃鰻魚的內臟的串燒(unagimo),以前大概也幾乎很少有女人自己去單點這種很「補」的部位﹐如果跟男人去吃,男人會說出「吃了這麼多unagimo,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這些部位或是還有鰻魚頭的串燒,味道都很濃厚,從江戶時代起便是下酒的酒餚,現在也有的燒鳥(烤雞)店雖然不賣鰻魚,但是賣鰻肝等的燒烤,不過內臟還是要在經常生剖鰻魚的店吃才會好吃。
鰻魚最好吃的還是「白燒」,也就是不沾醬去燒烤,大抵是天然鰻魚或世上好的養殖鰻魚才經得起這樣吃法,不沾醬,所以用鹽、山葵或是沾梅子醬吃,我覺得那是天下一品;如果有賣白燒的店,大抵是對鰻魚的品質以及鮮度有自信的店;大部分的街頭小鰻魚店則不賣「白燒」;許多店都會標榜自己適用「備長炭」烤的,不過最近這種炭也已經無法從中國大陸進口,因此有的店悄悄地將「本店使用備長炭」的招牌拿下來。
因為鰻魚基本上是「江戶前」,所以東京好的鰻魚店非常多,像是銀座的竹葉亭、築地的宮川本店等都是我愛的店,我去過全日本最好的鰻魚料亭,就是赤阪的「重箱」,已經是創業二百年的老店,那裡是許多名首相愛去的店,帶我去的一位前輩,每次都會指定志賀直哉最喜歡用的房間,「重箱」有非常雅緻的庭園,最令客人印象深刻的是女將氣質好到極點,讓我覺得是我肉眼看過最美的女人,而且每次美的感覺都有點不同,典雅中不失純樸,我到日本網站上看到許多客人也對女將有絕大好感,「重箱」因為是料亭,晚上最少一萬八千日圓起,當然吃全套又不僅此數,全套中有該店著名的生鯉魚片(鯉洗)以及白燒,我還沒有自己掏腰包去吃過;店名所以為「重箱」,便是用輪島漆器的重箱端出鰻魚飯來,味道與氣氛都是第一流的。
關西人吃鰻魚又很不相同,關東人剖鰻從鰻魚背部剖,切成二段,用竹籤串,然後從皮的一端烤,但是關西則從腹部剖,然後用鐵針串,以前從肉的一邊開始烤,現在則也從皮開始烤,烤完再切成二塊或是三塊,關東人喜歡用110公克左右的小鰻,而關西人喜歡用150公克的大鰻;關西燒烤時比較不講究,稍微焦掉也不介意,鰻魚頭則用來煮豆腐;關東人燒烤非常細心,工夫好壞看尾巴有沒有烤焦可知端倪,關西人常常白燒後再沾醬,而不先蒸;而且關西人在吃的時候是邊將鰻魚用筷子弄碎拌飯吃,蒲燒據說原本是在京阪開始而傳到江戶去的,只不過發揚光大的是江戶;關西人覺得鰻魚飯是很男性的食物,而且應該在尚未冷卻時便趕快吃掉,而且擔心鰻魚涼掉,還有將鰻魚埋在熱飯裡的。
關東人喜歡吃香嫩、幾乎無骨感覺的鰻魚,但是關西人則喜歡有點勁道,注重皮等入口的口感,但是近年來關東口味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連在大阪要找道地關西式鰻魚都不容易呢!
通常是在阿佐谷商店街的一家鰻魚老店的「稻毛屋」吃鰻魚飯,最近則發現中野車站後一家殘破老舊也是傳說中的名店,有未頑固老爹很專心地在燒烤,神情相當誘人,近日內大概會去探探險吧!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小馬說: 「一個的民主國家,不能只依靠對“元首”的“君子不欺暗室”的片面信賴,因為這樣的牽制既脆弱又易變,也對人性過於樂觀…」。
那天回家路上,收音機裡的陳西西,彷彿驗屍官般的解剖扁家的經脈去來,突然有一台SVU插到我前面,後車窗赫然有一排字:「Jesus says, “I am 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fe”.」(出自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意思為「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想我要解釋為:「我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是真的存在,我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許老李與阿扁真的像摩西與約書亞喊著「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帶領台灣人走出目前困境, 信徒中沒人去懷疑。
我認為人最重要的還是在「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層面。「心為形役」,「心為形而上、 形為形而下」, 形是外部, 最重要的是心。 嚴守戒律沒有心, 就是基督徒臭罵的「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最大的特色,並不是在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影響力,而是在於他們的宗教「敬虔」,也就是他們願意以最詳盡、最嚴謹的態度,來解釋並遵守律法。 由於時代的變遷,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必須針對各個不同的情境,適當地解釋律法,以引導百姓適切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律法。法利賽人不只嚴格地解釋律法,自己認真地遵行律法的每一個細節,他們也要求別人要像他們那樣熱心遵守律法。根據法利賽人的解釋,外邦人因為沒有律法,所以天生就是不潔淨的。馬太第廿三章會把法利賽人罵得那麼慘,原因是當時馬太的教會受到法利賽人相當嚴重的迫害,所以很自然地就會把法利賽人看得像魔鬼一樣。 (參考: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新約神學副教授 http://www.ttcs.org.tw/~church/22.1/2.txt)。),就是佛家說的「知識障」,都是認定「救贖是由外而來的」, 恰似迷信「安定與和平是因為外在的制度造成的」一樣。
Ya! 我們一直說要有制度, 要有法制, 但我發現制度似乎是「貼在鬼屋前的符咒」有沒有用能不能驅魔,其實不知道, 但可以唬一堆人是真的。 法律與制度是人定的, 我不懷疑它是規範目的是保護每一個人,包括罪犯(如「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而不是「殺人、傷人及盜者死」)。但「嚴官府出厚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找到竅門時,要不要逾越那就是「唯心」的問題!比如提款機故障,領一百給一千,有人好像找到連接快樂中樞搖桿的老鼠,一直領到暴斃的那一刻,有人小奸小惡,及時鬆手,當然制度上是「五十步笑百步」,通通有罪,犯罪的人,圖的是動機、賭的是僥性。但也一定有人立刻通報故障…。
大家都知道:「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化」,不透明又缺乏監督機制的權力,一旦發生濫權時,將缺乏足夠的約束力量,而權力擁有者鮮少能自我警惕。即使不作出貪瀆行為,至少也在犯錯時缺乏更正機制。
所以對權力擁有者的「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要求更高。
那天回家路上,收音機裡的陳西西,彷彿驗屍官般的解剖扁家的經脈去來,突然有一台SVU插到我前面,後車窗赫然有一排字:「Jesus says, “I am 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fe”.」(出自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意思為「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想我要解釋為:「我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是真的存在,我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許老李與阿扁真的像摩西與約書亞喊著「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帶領台灣人走出目前困境, 信徒中沒人去懷疑。
我認為人最重要的還是在「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層面。「心為形役」,「心為形而上、 形為形而下」, 形是外部, 最重要的是心。 嚴守戒律沒有心, 就是基督徒臭罵的「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最大的特色,並不是在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影響力,而是在於他們的宗教「敬虔」,也就是他們願意以最詳盡、最嚴謹的態度,來解釋並遵守律法。 由於時代的變遷,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必須針對各個不同的情境,適當地解釋律法,以引導百姓適切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律法。法利賽人不只嚴格地解釋律法,自己認真地遵行律法的每一個細節,他們也要求別人要像他們那樣熱心遵守律法。根據法利賽人的解釋,外邦人因為沒有律法,所以天生就是不潔淨的。馬太第廿三章會把法利賽人罵得那麼慘,原因是當時馬太的教會受到法利賽人相當嚴重的迫害,所以很自然地就會把法利賽人看得像魔鬼一樣。 (參考: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新約神學副教授 http://www.ttcs.org.tw/~church/22.1/2.txt)。),就是佛家說的「知識障」,都是認定「救贖是由外而來的」, 恰似迷信「安定與和平是因為外在的制度造成的」一樣。
Ya! 我們一直說要有制度, 要有法制, 但我發現制度似乎是「貼在鬼屋前的符咒」有沒有用能不能驅魔,其實不知道, 但可以唬一堆人是真的。 法律與制度是人定的, 我不懷疑它是規範目的是保護每一個人,包括罪犯(如「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而不是「殺人、傷人及盜者死」)。但「嚴官府出厚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找到竅門時,要不要逾越那就是「唯心」的問題!比如提款機故障,領一百給一千,有人好像找到連接快樂中樞搖桿的老鼠,一直領到暴斃的那一刻,有人小奸小惡,及時鬆手,當然制度上是「五十步笑百步」,通通有罪,犯罪的人,圖的是動機、賭的是僥性。但也一定有人立刻通報故障…。
大家都知道:「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化」,不透明又缺乏監督機制的權力,一旦發生濫權時,將缺乏足夠的約束力量,而權力擁有者鮮少能自我警惕。即使不作出貪瀆行為,至少也在犯錯時缺乏更正機制。
所以對權力擁有者的「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的內省道德要求更高。
Tuesday, August 19, 2008
電影情節...
民進黨台面上的人士,尤其是扁在八年總統任內,曾經參與立委或縣市長選舉的人,幾乎都曾獲得陳水扁的幫助。據黨內立委透露,陳水扁每次在選舉時,都是本人或是透過林姓和郭姓幕僚,直接拿現金給候選人,並未透過黨部。....
公元前四十九年,羅馬凱撒發動內戰,終於主宰羅馬。公元前四十四年,他獲委任為羅馬共和國終生獨裁者,厲行中央集權。元老院一些議員擔心凱撒有意稱帝,包括凱撒長期信任的朋友布魯特斯。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他們在元老院把凱撒刺殺,希望恢復羅馬共和國舊貌。據羅馬史學家對刺殺事件的紀載,凱撒最初奮力反抗,但看到布魯特斯也在刺客群中,並且拔出了匕首,就不再掙扎,喊道:「布魯特斯,你也有分?」。布魯特斯刺殺凱撒時說:「吾愛凱撒,更愛羅馬。」…
陳水扁女兒陳幸妤咬出民進黨很多人拿過扁的錢後,黨內人士人人自危,不僅擔心會被扯進漩渦裡,也憂心自己選舉經費申報不實,違反政治獻金法的規定,惹禍上身...
所以阿扁是被自己人搞掉的! 因為扁不除掉, 民進黨就成一人政黨。國民黨也不希望他們的搞錢方法被公諸於世,做做樣子,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皆大歡喜,否則阿扁八年在後四年隨便指頭動一動, 老李與國民黨一干人等, 不吃牢飯也很難吧!
別忘了! 在中國奧運開幕式上, 出現了「 和」這個字。
偏偏公主從「公主徹夜未眠」變成『誰都不許睡』! (。「公主徹夜未眠 (Nessun dorma!)』台灣翻成《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字面的意思應該是『誰都不許睡』。)
昨天政壇甚至傳出政治動機論,也就是阿扁利用女兒直率的個性,刻意將謝、蘇、陳菊等也拿錢的消息放出,藉此警告全黨「船要是沉了,無人能倖免」,避免黨內有人落井下石,再加上陳致中滯留國外,讓司法進度陷入膠著來自保。
在國片低迷的此時,新聞局因出資拍類似香港電影「5億探長雷洛傳」的片子,「如15億總統…」
公元前四十九年,羅馬凱撒發動內戰,終於主宰羅馬。公元前四十四年,他獲委任為羅馬共和國終生獨裁者,厲行中央集權。元老院一些議員擔心凱撒有意稱帝,包括凱撒長期信任的朋友布魯特斯。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他們在元老院把凱撒刺殺,希望恢復羅馬共和國舊貌。據羅馬史學家對刺殺事件的紀載,凱撒最初奮力反抗,但看到布魯特斯也在刺客群中,並且拔出了匕首,就不再掙扎,喊道:「布魯特斯,你也有分?」。布魯特斯刺殺凱撒時說:「吾愛凱撒,更愛羅馬。」…
陳水扁女兒陳幸妤咬出民進黨很多人拿過扁的錢後,黨內人士人人自危,不僅擔心會被扯進漩渦裡,也憂心自己選舉經費申報不實,違反政治獻金法的規定,惹禍上身...
所以阿扁是被自己人搞掉的! 因為扁不除掉, 民進黨就成一人政黨。國民黨也不希望他們的搞錢方法被公諸於世,做做樣子,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皆大歡喜,否則阿扁八年在後四年隨便指頭動一動, 老李與國民黨一干人等, 不吃牢飯也很難吧!
別忘了! 在中國奧運開幕式上, 出現了「 和」這個字。
偏偏公主從「公主徹夜未眠」變成『誰都不許睡』! (。「公主徹夜未眠 (Nessun dorma!)』台灣翻成《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字面的意思應該是『誰都不許睡』。)
昨天政壇甚至傳出政治動機論,也就是阿扁利用女兒直率的個性,刻意將謝、蘇、陳菊等也拿錢的消息放出,藉此警告全黨「船要是沉了,無人能倖免」,避免黨內有人落井下石,再加上陳致中滯留國外,讓司法進度陷入膠著來自保。
在國片低迷的此時,新聞局因出資拍類似香港電影「5億探長雷洛傳」的片子,「如15億總統…」
台灣文獻上的巨鰻
(請參考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175公分、25台斤! 日月潭釣獲超大鰻魚)
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一身謎團
(源自 http://blog.udn.com/0918252595/2136077)
魚池鄉黃姓漁戶一月底在日月潭捕獲重達卅斤的灰白色鰻魚,因體型大得不可思議,敬畏不敢宰殺,送交農委會特生中心,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蔡住發專案研究後,竟然是來自澳洲的「寬鰭鰻」。
可惜的是,這一條巨鰻終因魚鉤穿喉無法進食,於三月初死亡。魚體經丈量,長度為一米七五,是國內淡水鰻的新紀錄魚。
該鰻因體表無花紋、體型比鱸鰻瘦長,漁戶與專家初判認定為白鰻。白鰻在文獻上的紀錄魚為八台斤,面對這條高出三、四倍的大傢伙,目睹者無不瞠目結舌,「白鰻精」之名不脛而走。後經DNA檢測,發現是原生於澳洲的寬鰭鰻。
耐人尋味的是,寬鰭鰻全身布滿大理石斑的黑色花紋,該巨鰻為何通體灰白?還有牠怎麼游進到日月潭的?為解開團團迷惑,特生中心邀蔡住發組專案團隊,就來源、變異、外來種生態衝擊等議題分工調查。
他們發現,寬鰭鰻體色酷似鱸鰻,已有部分業者進口混充販賣,且有部分疑似逸脫,在各河川下游被捕獲;台灣第一宗在水庫發現寬鰭鰻,發生在九十三年,地點在阿姆坪,體長約一公尺,不過色澤仍屬於深色斑紋。
是什麼原因讓這一條日月潭巨鰻變成「白鰻」?特生中心首先排除白子的可能,倒是懷疑魚齡或環境因素導致。不過目前仍無法證實,包括對原生魚類可能帶來的衝擊,都還有待繼續求證。
目前該中心已完成「大型寬鰭鰻出現在日月潭」中、英文國際論述一篇,即將發表於下半年度的「特有生物研究」期刊。後續專案研究,仍持續進行。
除了學術報導,等身魚體模型與骨骼標本製作亦齊頭進行,作為展示教育功能。助理研究員葉明峰表示,部分魚肉組織、耳石、內臟和胃部內容物,都將妥善保存,日後擴大研究,「畢竟,這是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
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一身謎團
(源自 http://blog.udn.com/0918252595/2136077)
魚池鄉黃姓漁戶一月底在日月潭捕獲重達卅斤的灰白色鰻魚,因體型大得不可思議,敬畏不敢宰殺,送交農委會特生中心,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蔡住發專案研究後,竟然是來自澳洲的「寬鰭鰻」。
可惜的是,這一條巨鰻終因魚鉤穿喉無法進食,於三月初死亡。魚體經丈量,長度為一米七五,是國內淡水鰻的新紀錄魚。
該鰻因體表無花紋、體型比鱸鰻瘦長,漁戶與專家初判認定為白鰻。白鰻在文獻上的紀錄魚為八台斤,面對這條高出三、四倍的大傢伙,目睹者無不瞠目結舌,「白鰻精」之名不脛而走。後經DNA檢測,發現是原生於澳洲的寬鰭鰻。
耐人尋味的是,寬鰭鰻全身布滿大理石斑的黑色花紋,該巨鰻為何通體灰白?還有牠怎麼游進到日月潭的?為解開團團迷惑,特生中心邀蔡住發組專案團隊,就來源、變異、外來種生態衝擊等議題分工調查。
他們發現,寬鰭鰻體色酷似鱸鰻,已有部分業者進口混充販賣,且有部分疑似逸脫,在各河川下游被捕獲;台灣第一宗在水庫發現寬鰭鰻,發生在九十三年,地點在阿姆坪,體長約一公尺,不過色澤仍屬於深色斑紋。
是什麼原因讓這一條日月潭巨鰻變成「白鰻」?特生中心首先排除白子的可能,倒是懷疑魚齡或環境因素導致。不過目前仍無法證實,包括對原生魚類可能帶來的衝擊,都還有待繼續求證。
目前該中心已完成「大型寬鰭鰻出現在日月潭」中、英文國際論述一篇,即將發表於下半年度的「特有生物研究」期刊。後續專案研究,仍持續進行。
除了學術報導,等身魚體模型與骨骼標本製作亦齊頭進行,作為展示教育功能。助理研究員葉明峰表示,部分魚肉組織、耳石、內臟和胃部內容物,都將妥善保存,日後擴大研究,「畢竟,這是台灣文獻上最大的巨鰻!」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Angiopoietin-1 , VEGF, Flk, CD34, podocalyxin
Angiopoietin-1 (Angpt-1)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之一,但沒有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所具有引發protease以分解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的特性,所以VEGF能使血管內皮細胞分裂而向微血管外遷徙,Angpt-1不具分解基底膜的特性,故使內皮細胞在血管局部累積造成血管通透性降低且使微血管徑擴大,哺乳動物與斑馬魚中的研究顯示缺乏Angpt-1會造成血管缺陷與胚胎死亡,推測Angpt-1與血管分化、成熟的關聯性。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s 1))為一種磷酸脢,對抗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所引起的一連串細胞生理活性,事實上最早PTEN被發現為一種腫瘤抑制因子,最近的研究則偏重於其影響細胞生長發育與細胞週期的功能,但在魚類中,除模式生物斑馬魚外,則少有相關的報告。
本研究之目的即實驗Angpt-1用於經濟魚類之可能性與其基礎研究;以斑馬魚Angpt-1為標的設計變性引子,已選殖出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 Angpt-1的部份片段,氨基酸序列親緣分析與斑馬魚有80%以上的相似性。日本鰻以鯰魚腦下垂體研磨液催熟,於0週、3週、6週、9週時取樣,以RT-PCR調查其紅體 (rete mirabile, RM)中Angpt-1與血管新生因子相關基因(VEGF、Flk、podocalyxin)的表現,發現在雄魚中:RMI (rete mibrabile/body weight*1000)與VEGF、 Flk 、podocalyxin (CD34) 呈類似變化趨勢,而Angpt-1則與它們的表現呈互補;在雌鰻中:RMI 、VEGF、 Flk 、CD34、 Angpt-1均呈類似變化趨勢,但雌魚與雄的RMI分別在在6週或3週達高峯,推測可能是性別的差異造成。分析PTEN 的與VEGF、Flk、Angpt-1、podocalyxin (CD34)表現量。結果顯示在雄、雌魚中:雖然兩者的RMI (rete mirabile/body weight*1000)發育的時程不同,但PTEN long- or short的表現量,和VEGF、Flk、CD34的表現量有連動的趨勢。
本研究之目的即實驗Angpt-1用於經濟魚類之可能性與其基礎研究;以斑馬魚Angpt-1為標的設計變性引子,已選殖出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 Angpt-1的部份片段,氨基酸序列親緣分析與斑馬魚有80%以上的相似性。日本鰻以鯰魚腦下垂體研磨液催熟,於0週、3週、6週、9週時取樣,以RT-PCR調查其紅體 (rete mirabile, RM)中Angpt-1與血管新生因子相關基因(VEGF、Flk、podocalyxin)的表現,發現在雄魚中:RMI (rete mibrabile/body weight*1000)與VEGF、 Flk 、podocalyxin (CD34) 呈類似變化趨勢,而Angpt-1則與它們的表現呈互補;在雌鰻中:RMI 、VEGF、 Flk 、CD34、 Angpt-1均呈類似變化趨勢,但雌魚與雄的RMI分別在在6週或3週達高峯,推測可能是性別的差異造成。分析PTEN 的與VEGF、Flk、Angpt-1、podocalyxin (CD34)表現量。結果顯示在雄、雌魚中:雖然兩者的RMI (rete mirabile/body weight*1000)發育的時程不同,但PTEN long- or short的表現量,和VEGF、Flk、CD34的表現量有連動的趨勢。
Friday, August 15, 2008
唯一的價值
不要問國家能夠為你做甚麼,要問你自己能夠為國家做甚麼。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 約翰.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看著阿扁出來認, 應該是出來ㄠ! 眼前出現, 他當立委時用預算書甩郝柏村、 他選市長時, 叔叔替他拉票、祝禱 ,「快樂、希望」 的口號、 2000年投給他、當晚看他當選時的悸動…
「愛台灣」,曾幾何時成為阿里巴巴故事中的「芝麻開門」,能開啟一條富貴的道路。
似乎越封閉的地方, 愈單一的價值越能生存與壯大,其中愛國家與愛民族又是最容易被激發的「普世價值」,在這兩頂大帽子下所有的罪惡與醜行都可以被合理化。
京奧開幕天籟歌聲, 竟是對嘴(2008-08-13)
京奧開幕彩排摔傷,胸椎以下癱瘓,舞美女劉岩堅強以對(2008/08/14)
1980年,中國白樺的小說《苦戀》被改編成劇本《太陽與人》,裡面有句對白:「你愛國家,國家愛你嗎?」。
1989 年由奧立佛史東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七月四日誕生」: 描述一個愛國的青年,越戰時,他毅然上戰場,頓時成了小鎮的英雄。但是戰爭的殘酷、與同袍的現實,使他的理想煞那間幻滅!在一次戰役中,子彈擊中了脊椎,他下半身癱瘓返回家鄉,但是反戰的情緒,使得家鄉的人不再視他為英雄,發現他不能面對家人、生活,甚至於自己,於是整日沉溺在酒精與自憐當中。他仍愛他的國家,但是,美國已不再愛他了…
國家,「國家」英文叫 country、state、regime, 法文叫 Etat、Pays。「家」英文叫 home, 法文叫 maison。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概念。偏偏中文字像積木一樣,「國」和「家」 掛在一起,統治者就是:「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我家」。競選時,有政客常常鏗鏘有力的發毒誓:「若我怎麼樣 全家死光光!」,殊不知,「全家就是你家...」。
所以少數人得到多量的利益和權力,為了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國家」就是一個階級合理壓迫另一個階級的藉口。
除非你把愛國主義從人類中驅逐出去,否則你將永遠不會擁有一個寧靜的世界。愛國主義是一種有害的、精神錯亂的白癡形式。愛國主義就是讓你確信這個國家比所有其他的國家都要出色,只因為你生在這裡。
——喬治.肖伯納
最重要的是「家」,我認為那是唯一的價值。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 約翰.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看著阿扁出來認, 應該是出來ㄠ! 眼前出現, 他當立委時用預算書甩郝柏村、 他選市長時, 叔叔替他拉票、祝禱 ,「快樂、希望」 的口號、 2000年投給他、當晚看他當選時的悸動…
「愛台灣」,曾幾何時成為阿里巴巴故事中的「芝麻開門」,能開啟一條富貴的道路。
似乎越封閉的地方, 愈單一的價值越能生存與壯大,其中愛國家與愛民族又是最容易被激發的「普世價值」,在這兩頂大帽子下所有的罪惡與醜行都可以被合理化。
京奧開幕天籟歌聲, 竟是對嘴(2008-08-13)
京奧開幕彩排摔傷,胸椎以下癱瘓,舞美女劉岩堅強以對(2008/08/14)
1980年,中國白樺的小說《苦戀》被改編成劇本《太陽與人》,裡面有句對白:「你愛國家,國家愛你嗎?」。
1989 年由奧立佛史東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七月四日誕生」: 描述一個愛國的青年,越戰時,他毅然上戰場,頓時成了小鎮的英雄。但是戰爭的殘酷、與同袍的現實,使他的理想煞那間幻滅!在一次戰役中,子彈擊中了脊椎,他下半身癱瘓返回家鄉,但是反戰的情緒,使得家鄉的人不再視他為英雄,發現他不能面對家人、生活,甚至於自己,於是整日沉溺在酒精與自憐當中。他仍愛他的國家,但是,美國已不再愛他了…
國家,「國家」英文叫 country、state、regime, 法文叫 Etat、Pays。「家」英文叫 home, 法文叫 maison。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概念。偏偏中文字像積木一樣,「國」和「家」 掛在一起,統治者就是:「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我家」。競選時,有政客常常鏗鏘有力的發毒誓:「若我怎麼樣 全家死光光!」,殊不知,「全家就是你家...」。
所以少數人得到多量的利益和權力,為了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國家」就是一個階級合理壓迫另一個階級的藉口。
除非你把愛國主義從人類中驅逐出去,否則你將永遠不會擁有一個寧靜的世界。愛國主義是一種有害的、精神錯亂的白癡形式。愛國主義就是讓你確信這個國家比所有其他的國家都要出色,只因為你生在這裡。
——喬治.肖伯納
最重要的是「家」,我認為那是唯一的價值。
Monday, August 04, 2008
全球化, WTO, 糧食, 油價...
鼓吹全球化的學者,強調落後地區廉價勞力和原料,有助發達國家減低通脹,因而發達國家的先進產品,也可推廣到貧窮地區,讓更多人有豐富物質享受。 可惜,事實證明,很多貧窮地區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舉例,落後地區人民未享受自用汽車代步之前,已飽受燃料漲價之苦,因為,窮人也要用電、也要坐公共汽車代步。 最無辜的,是連糧食價格也急升了,就連生化燃料代用品,也預先被人搶貴了。再加上原本用來耕種糧食穀物的農田,大幅改作種植可提煉燃油的農作,食用穀物產量減少,更令供需失衡,價格動盪。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直指:「所謂經濟全球化、無邊界世界只是形成另一種強國剝削弱國的藉口,更讓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大權落入跨國企業手中,加深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個國家的獨立淪為笑柄,因為強國可以藉著所謂人權或民主不夠為由,任意指責某一個國家腐敗,對其他國家的內政問題進行干涉。」。於是越是貧窮落後的邊緣化國家,越會傾向接受本土化與反全球化這類價值觀;越是富裕躋身強權之林的核心國家,則越是會接受經濟全球化的價值觀。
最明顯的例子證明:「全球化不過是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的說詞」就發生在上個禮拜...
2008年7月29日杜哈 (Doha) 回合世貿談判在日內瓦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破裂,貿易大國與開發中國家相互怪罪,貿易大國並警告,世上最貧窮的那些國家將是主要的受害者。世貿談判的分歧點主要是在農產品保護、特殊商品的範圍以及新關稅限額等方面。
台灣駐世貿組織常任代表林義夫表示,談判再度受挫對不易和外國洽簽自貿協定的台灣不利。
表面原因之一:
部分與會代表曾提出旨在保護貧農的特別防衛機制(SSM)構想,俾在進口激增或價格下跌時,針對部分農產品課徵特別關稅,最後因美國與印度互不退讓而破裂。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希望SSM啟動門檻低一點,例如只要進口激增10%就可課徵等別關稅,以保護各該國貧農,已開發國家的代表則基於保護出口的考量而堅持高門檻,要求激增40%才能課徵關稅。
在過去,美國的農業補貼一直都是最尖銳的問題之一,美國人總是不惜代價地保護本國農場主,但是現在美國看上去很大方地淡化了這立場,將農業補貼限額降低。
事實原因之一:
美國是高糧價的最大受益者,因爲美國的糧食出口占全世界總出口量的40%,美國人估計今年美國農業出口將達到1085億美元,農業部分的出口已經成爲彌補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武器。
相反,國際糧價高對於印度來說異常頭疼,印度原本是糧食出口國,但是快速工業化的背後是對農業的忽略,印度變成缺糧,印度現在已停止了糧食的出口,希望將“缺口需求”留給國內農民來彌補,而這一保護幼稚產業的“本位主義”的做法引發了美國人的不滿,但印度人强烈地回應說:“全球貿易的根本是消滅貧困而不是刺激富裕國更加繁榮”。
中國農民佔總人口六成,要是失去生計,勢必動搖社會穩定。因此,發展中國家團結在中國和印度周圍,要求設定門檻,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有權提高關稅;美國則認為中印設定的門檻太低,雙方最後一拍兩散。 中國的突然性加入“印度觀點”也顯示中國同印度有著非常相似的境況:高速工業化降低了農業資源投入、沒有曆史保護導致農產品競爭力不足、地理因素導致的生產效率差距以及越來越大的“需求缺口”。中國是有理由保持低調,因爲中國是工業品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時遷事移,工業品談判的等級程度已經降低了。。
事實原因之二:
政治環境不理想也是導致談判破裂,美國總統即將卸任,印度的聯合政府要面臨明年5月的議會選舉。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會影響到美國和印度兩國勢力強大的農業利益集團,很明顯,兩國政府都清楚國內的政治勢力不會允許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
影響之一:
持續7年的世貿多哈回合談判,遭遇最重大挫敗。挪威外長認為,這次談判代表著“世界新秩序”的誕生,西方再不能單方面將一己之欲強加於發展中國家。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直指:「所謂經濟全球化、無邊界世界只是形成另一種強國剝削弱國的藉口,更讓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大權落入跨國企業手中,加深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個國家的獨立淪為笑柄,因為強國可以藉著所謂人權或民主不夠為由,任意指責某一個國家腐敗,對其他國家的內政問題進行干涉。」。於是越是貧窮落後的邊緣化國家,越會傾向接受本土化與反全球化這類價值觀;越是富裕躋身強權之林的核心國家,則越是會接受經濟全球化的價值觀。
最明顯的例子證明:「全球化不過是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的說詞」就發生在上個禮拜...
2008年7月29日杜哈 (Doha) 回合世貿談判在日內瓦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破裂,貿易大國與開發中國家相互怪罪,貿易大國並警告,世上最貧窮的那些國家將是主要的受害者。世貿談判的分歧點主要是在農產品保護、特殊商品的範圍以及新關稅限額等方面。
台灣駐世貿組織常任代表林義夫表示,談判再度受挫對不易和外國洽簽自貿協定的台灣不利。
表面原因之一:
部分與會代表曾提出旨在保護貧農的特別防衛機制(SSM)構想,俾在進口激增或價格下跌時,針對部分農產品課徵特別關稅,最後因美國與印度互不退讓而破裂。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希望SSM啟動門檻低一點,例如只要進口激增10%就可課徵等別關稅,以保護各該國貧農,已開發國家的代表則基於保護出口的考量而堅持高門檻,要求激增40%才能課徵關稅。
在過去,美國的農業補貼一直都是最尖銳的問題之一,美國人總是不惜代價地保護本國農場主,但是現在美國看上去很大方地淡化了這立場,將農業補貼限額降低。
事實原因之一:
美國是高糧價的最大受益者,因爲美國的糧食出口占全世界總出口量的40%,美國人估計今年美國農業出口將達到1085億美元,農業部分的出口已經成爲彌補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武器。
相反,國際糧價高對於印度來說異常頭疼,印度原本是糧食出口國,但是快速工業化的背後是對農業的忽略,印度變成缺糧,印度現在已停止了糧食的出口,希望將“缺口需求”留給國內農民來彌補,而這一保護幼稚產業的“本位主義”的做法引發了美國人的不滿,但印度人强烈地回應說:“全球貿易的根本是消滅貧困而不是刺激富裕國更加繁榮”。
中國農民佔總人口六成,要是失去生計,勢必動搖社會穩定。因此,發展中國家團結在中國和印度周圍,要求設定門檻,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有權提高關稅;美國則認為中印設定的門檻太低,雙方最後一拍兩散。 中國的突然性加入“印度觀點”也顯示中國同印度有著非常相似的境況:高速工業化降低了農業資源投入、沒有曆史保護導致農產品競爭力不足、地理因素導致的生產效率差距以及越來越大的“需求缺口”。中國是有理由保持低調,因爲中國是工業品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時遷事移,工業品談判的等級程度已經降低了。。
事實原因之二:
政治環境不理想也是導致談判破裂,美國總統即將卸任,印度的聯合政府要面臨明年5月的議會選舉。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會影響到美國和印度兩國勢力強大的農業利益集團,很明顯,兩國政府都清楚國內的政治勢力不會允許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
影響之一:
持續7年的世貿多哈回合談判,遭遇最重大挫敗。挪威外長認為,這次談判代表著“世界新秩序”的誕生,西方再不能單方面將一己之欲強加於發展中國家。
Tuesday, July 29, 2008
我很乖喔!!!
動物的尾巴若不是直線,皆稱為『麒麟尾』,尤其以貓咪的更加盛傳,具有特別的能力。
我很乖?! 因為我有『麒麟尾』,我的尾巴像小問號"?"耶!
有一種貓,被稱為「麒麟尾」,這種貓的尾巴不是直直一條,而是像骨折癒後般的不規則或L型彎曲,有的可以繞上1~2圈。這種麒麟尾的貓,如果是天生遺傳,通常被視為容易養、容易教,是那種又乖又聰明的貓。
麒麟,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徵,居“麟、龍、鳳、龜”之首,有瑞獸之稱。 貓有麒麟尾,屬貓中上品,萬無一有。一代文學大家梁實秋先生當年曾有幸得養一隻麒麟尾,他在《雅舍小品》中曾記述道:「原以為煞眼的斷尾巴,卻是人家的精華所在,真是有眼不識金香玉;原以為的“仁心仁術、澤及小貓”,卻是人家麒麟尾貴貓福相、瑞之所至。」...
此尾巴可為基因突變或所謂隱性基因造成。但民間傳說,則是認為是被麒麟賦予責任的貓咪所有。根據民間傳說,貓咪若與生俱有麒麟尾,則可魅惑老鼠。『樑上有鼠,見尾炫目,暈頭轉向,走投無路。』,意指老鼠看到貓咪的麒麟尾就會莫名其妙的頭暈,而掉下樑來。也聽聞眾人口耳相傳,具有麒麟尾的貓咪,都具有麒麟的特殊性格聰明伶俐、活動敏捷、獨立自主,就算身為野貓,也不容易發生意外因此,具有麒麟尾的貓咪,也比一般的貓咪較為來的長壽。
我很乖?! 因為我有『麒麟尾』,我的尾巴像小問號"?"耶!
有一種貓,被稱為「麒麟尾」,這種貓的尾巴不是直直一條,而是像骨折癒後般的不規則或L型彎曲,有的可以繞上1~2圈。這種麒麟尾的貓,如果是天生遺傳,通常被視為容易養、容易教,是那種又乖又聰明的貓。
麒麟,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徵,居“麟、龍、鳳、龜”之首,有瑞獸之稱。 貓有麒麟尾,屬貓中上品,萬無一有。一代文學大家梁實秋先生當年曾有幸得養一隻麒麟尾,他在《雅舍小品》中曾記述道:「原以為煞眼的斷尾巴,卻是人家的精華所在,真是有眼不識金香玉;原以為的“仁心仁術、澤及小貓”,卻是人家麒麟尾貴貓福相、瑞之所至。」...
此尾巴可為基因突變或所謂隱性基因造成。但民間傳說,則是認為是被麒麟賦予責任的貓咪所有。根據民間傳說,貓咪若與生俱有麒麟尾,則可魅惑老鼠。『樑上有鼠,見尾炫目,暈頭轉向,走投無路。』,意指老鼠看到貓咪的麒麟尾就會莫名其妙的頭暈,而掉下樑來。也聽聞眾人口耳相傳,具有麒麟尾的貓咪,都具有麒麟的特殊性格聰明伶俐、活動敏捷、獨立自主,就算身為野貓,也不容易發生意外因此,具有麒麟尾的貓咪,也比一般的貓咪較為來的長壽。
Thursday, July 24, 2008
大塊假我以文章
廣告:
農情楓丹白露
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特展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9月24日~12月12日
巴比松畫派,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在巴比松畫派竄起之前,法國畫壇以歷史畫為尊,巴比松畫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此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資料來源參考:國立歷史博物館、歐洲日報 、Wikipedia)
98年秋天回台灣前,我們第n次去巴比松,在看完「米勒畫室故居」之後,信步走到小鎮的盡頭,看到村辦公室 (Hotel de Ville),發現一棵栗子樹,在法國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那是一棵結大栗子的樹,一般秋天我們會去巴黎西南邊 Foret de Medon 去揀栗子,幾乎是半座森林的栗子樹,不過是小栗子,大小和大拇指頭差不多,而巴比松村辦公室前的是commercial size!進了楓丹白露森林後,在右邊可看到一大堆比人還大的大石頭,機乎是天外飛來,事實上整座 Foret de Fontainebleau 是長在大石頭上,原來那是某次冰河時期的遺蹟;在林蔭的岩石上,可看到鑄有米勒與盧梭的頭像,他們兩位同是巴比松畫派的主角,也是一生的摯友。
如果你明白「大塊假我以文章」、「數大便是美」這兩個膾炙人口的名句, 你就會了解: 米勒為何能使人在田園風景畫中找到寧靜; 梵谷為何能使麥田與向日葵在畫板上燃燒,因為當你看到好山好水, 應該是大器的山水風景、 四季分明的時序 (臺灣的好山好水缺大塊文章的氣魄), 配上戲劇性的光影變化: 藍得劃不開的藍天, 綴上白雲、 一望無際金黃的麥浪或驚黃向日葵、加上永遠斜照的金色陽光 (臺灣直射的光線太硬,除非夕陽西斜時,) 這就是美 !以農耕為生的畫家們,之所以能改變繪畫的歷史,並為印象派鋪路,是因為他們單純地畫大自然,照著大自然原本的樣貌來畫它,這種尊重自然的精神,賦予風景畫鮮活的生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下次介紹:
Auvers-sur-Oise 梵谷墓園
Giverny 莫內花園
補記:去了巴比松一定會去楓丹白露…
「楓丹白露」法文意為「美泉」,因宮內有一美麗的八角型小泉而得名。十六世紀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狩獵別莊,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經過路易王朝幾位國王不斷擴建,規模相當於一個城鎮,有相當長的時間都作為法國國王的居城。城內有從文藝復興時期至拿破崙帝政時代的裝飾品和家具用品,頗具風味。
1804年為了舉行加冕典禮,拿破崙曾在此召見了羅馬教皇庇護七世,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此一千年前,赫赫有名的查理曼也是親赴羅馬接受教皇加冕,如今教皇卻屈尊下就來到法國為他加冕,拿破崙權傾一切之勢可見一斑。
拿破崙與約瑟芬感情彌篤,英雄美人共駐此宮,各以「應」「鴿」自喻,享盡榮華富貴。但他終不免為歷史所作弄,遠征俄國失利,萊比錫失敗,最後不得不於1814年四月六日簽約退位。如今楓丹白露仍保留當年簽約時所在的「退位廳」和最後一次檢閱私人衛隊的「訣別廣場-白馬廣場」。
農情楓丹白露
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特展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9月24日~12月12日
巴比松畫派,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在巴比松畫派竄起之前,法國畫壇以歷史畫為尊,巴比松畫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此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資料來源參考:國立歷史博物館、歐洲日報 、Wikipedia)
98年秋天回台灣前,我們第n次去巴比松,在看完「米勒畫室故居」之後,信步走到小鎮的盡頭,看到村辦公室 (Hotel de Ville),發現一棵栗子樹,在法國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那是一棵結大栗子的樹,一般秋天我們會去巴黎西南邊 Foret de Medon 去揀栗子,幾乎是半座森林的栗子樹,不過是小栗子,大小和大拇指頭差不多,而巴比松村辦公室前的是commercial size!進了楓丹白露森林後,在右邊可看到一大堆比人還大的大石頭,機乎是天外飛來,事實上整座 Foret de Fontainebleau 是長在大石頭上,原來那是某次冰河時期的遺蹟;在林蔭的岩石上,可看到鑄有米勒與盧梭的頭像,他們兩位同是巴比松畫派的主角,也是一生的摯友。
如果你明白「大塊假我以文章」、「數大便是美」這兩個膾炙人口的名句, 你就會了解: 米勒為何能使人在田園風景畫中找到寧靜; 梵谷為何能使麥田與向日葵在畫板上燃燒,因為當你看到好山好水, 應該是大器的山水風景、 四季分明的時序 (臺灣的好山好水缺大塊文章的氣魄), 配上戲劇性的光影變化: 藍得劃不開的藍天, 綴上白雲、 一望無際金黃的麥浪或驚黃向日葵、加上永遠斜照的金色陽光 (臺灣直射的光線太硬,除非夕陽西斜時,) 這就是美 !以農耕為生的畫家們,之所以能改變繪畫的歷史,並為印象派鋪路,是因為他們單純地畫大自然,照著大自然原本的樣貌來畫它,這種尊重自然的精神,賦予風景畫鮮活的生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下次介紹:
Auvers-sur-Oise 梵谷墓園
Giverny 莫內花園
補記:去了巴比松一定會去楓丹白露…
「楓丹白露」法文意為「美泉」,因宮內有一美麗的八角型小泉而得名。十六世紀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狩獵別莊,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經過路易王朝幾位國王不斷擴建,規模相當於一個城鎮,有相當長的時間都作為法國國王的居城。城內有從文藝復興時期至拿破崙帝政時代的裝飾品和家具用品,頗具風味。
1804年為了舉行加冕典禮,拿破崙曾在此召見了羅馬教皇庇護七世,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此一千年前,赫赫有名的查理曼也是親赴羅馬接受教皇加冕,如今教皇卻屈尊下就來到法國為他加冕,拿破崙權傾一切之勢可見一斑。
拿破崙與約瑟芬感情彌篤,英雄美人共駐此宮,各以「應」「鴿」自喻,享盡榮華富貴。但他終不免為歷史所作弄,遠征俄國失利,萊比錫失敗,最後不得不於1814年四月六日簽約退位。如今楓丹白露仍保留當年簽約時所在的「退位廳」和最後一次檢閱私人衛隊的「訣別廣場-白馬廣場」。
土用之丑日
日人過鰻魚日 日台鰻評價高於中國鰻
更新日期:2008/07/24 20:59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四日專電)今天是日本人過「土用之丑日」,俗稱「鰻魚日」的日子,也是每年鰻魚最暢銷的一天,但因受到中國製毒餃事件及冒牌鰻魚問題的影響,有鰻魚業者就表示,今年可能是日本民眾可吃到價廉物美鰻魚的最後一年。但也有業者注意到台灣鰻可媲美日本鰻,而且價格更合理。
「日本鰻魚進口公會」理事長森山喬司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受到一月底爆發的中國製毒餃事件等的影響,日本民眾對於中國產的食品敬而遠之,中國政府許可的烤鰻工廠有很多家都已停擺。
他說,從去年冬天開始,中國方面的鰻魚業者將魚苗放入池子的數量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因此,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鰻魚,今年可能是最後一年。
日本「共同社」採訪了位於東京的「登亭銀座八丁目店」指出,該店今年比往年多準備了一千兩百片烤鰻,今年的鰻魚日完全不賣中國鰻,只賣日本鰻與台灣鰻,售價稍微提高一百日圓(約新台幣二十八元),連日來訂單紛紛湧進。
由於上個月爆發有黑心商人以中國鰻魚冒充日本愛知縣「三河一色產」這知名品牌的鰻魚出售,甚至那些中國鰻被驗出含有致癌的鹼性孔雀石綠,這事使得日本民眾看待日本鰻的眼光愈趨嚴格。
「日本養鰻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人員就說,一定要確立日本國產品牌的信賴度,要求業者要附上原產地證明書等,否則日本民眾將愈來愈遠離鰻魚了。
日本人認為立秋之前的十八天是大暑之日,人體會因氣候熱而顯得疲倦無力,可吃鰻魚補充體力,甚至認為吃鰻魚是長壽的秘訣。970724
在一年四季之中,根據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說,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土呢?土存在於每個季節之中。在每個季節即將結束下個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則稱為「土用」。一年通常會有四個「土用」,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十八天這段期間。而據農曆的地支計算,在這十八天的期間中屬丑的日子則稱為「土用的丑之日」。而因為「夏的土用」為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所以現在所指吃鰻魚的「土用的丑之日」多為立秋前的這一個土用。
更新日期:2008/07/24 20:59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四日專電)今天是日本人過「土用之丑日」,俗稱「鰻魚日」的日子,也是每年鰻魚最暢銷的一天,但因受到中國製毒餃事件及冒牌鰻魚問題的影響,有鰻魚業者就表示,今年可能是日本民眾可吃到價廉物美鰻魚的最後一年。但也有業者注意到台灣鰻可媲美日本鰻,而且價格更合理。
「日本鰻魚進口公會」理事長森山喬司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受到一月底爆發的中國製毒餃事件等的影響,日本民眾對於中國產的食品敬而遠之,中國政府許可的烤鰻工廠有很多家都已停擺。
他說,從去年冬天開始,中國方面的鰻魚業者將魚苗放入池子的數量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因此,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鰻魚,今年可能是最後一年。
日本「共同社」採訪了位於東京的「登亭銀座八丁目店」指出,該店今年比往年多準備了一千兩百片烤鰻,今年的鰻魚日完全不賣中國鰻,只賣日本鰻與台灣鰻,售價稍微提高一百日圓(約新台幣二十八元),連日來訂單紛紛湧進。
由於上個月爆發有黑心商人以中國鰻魚冒充日本愛知縣「三河一色產」這知名品牌的鰻魚出售,甚至那些中國鰻被驗出含有致癌的鹼性孔雀石綠,這事使得日本民眾看待日本鰻的眼光愈趨嚴格。
「日本養鰻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人員就說,一定要確立日本國產品牌的信賴度,要求業者要附上原產地證明書等,否則日本民眾將愈來愈遠離鰻魚了。
日本人認為立秋之前的十八天是大暑之日,人體會因氣候熱而顯得疲倦無力,可吃鰻魚補充體力,甚至認為吃鰻魚是長壽的秘訣。970724
在一年四季之中,根據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說,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土呢?土存在於每個季節之中。在每個季節即將結束下個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則稱為「土用」。一年通常會有四個「土用」,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十八天這段期間。而據農曆的地支計算,在這十八天的期間中屬丑的日子則稱為「土用的丑之日」。而因為「夏的土用」為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所以現在所指吃鰻魚的「土用的丑之日」多為立秋前的這一個土用。
Sunday, July 20, 2008
五年八百億
何謂「五年八百億」? 意謂「五年五百億」加「八年八百億」特別預算,前者是「打造國際一流大學的預算」後者是「治水特別預算」。
阿扁政府剛上台的五年五千億就有很多是花在治水,謝長廷時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朝野立委還聯手一口氣加碼到一千四百億。這筆預算2006年通過至今,各地發包的工程少說也有好幾百億了。八年八百億 (再加上追加預算已達千億!),來了一個卡玫基從北台灣擦過,結果卻在中南部引起大水災。天災乎? 不能否認!但華人政府的迷思,就是以為撒錢即能達成目的,始終缺乏整體建設和維護的概念。所以檢討發包率卻疏忽監工和品質,所以治水就是「堤防水泥加高化」,管你水土保持或國土規劃。反正這不是最後一次,大家只能自求多福、自力救助!
時間往回推,秦始皇為什麼要併吞六國? 黃仁宇說:『為的是能統一治水,因為人口增加,農業技術之進步,所以即使是春秋時代,各小國在黃河附近築堤也已經妨礙了彼此的安全。但有些國家,還惡意的將災害加諸鄰國。西元前651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相當 G8高峰會吧!?),其中有一段盟誓,在各種古籍之中紀載略有不同,有的是“無曲防”,“毋曲堤”,有的是“毋雍泉”或“無障谷”。到戰國期間,這問題加緊,西元前332年,趙國與齊魏作戰即曾將黃河河堤決潰以浸淹對方(見諸《史記》)。又《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亞聖自己就對白圭說:“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吾子過矣!”足見光是治水一事,中國之中央集權,已無法避免。…』(摘自黃仁宇作《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但治水在台灣卻由中央集權下放成地方型政治人物的金援來源之一,走的是回頭路。
現在是7月底,『國科會』放榜,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小弟認為「五年五百億」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和國科會計畫應該合併,或兩者不能兼得,學校的學生素質高,不能類推每一個實驗室都好。從我們小助理教授的觀點來看,獲得70-60萬補助就可以讓實驗室運作一年以上,運氣好一點,可出不太好的SCI報告1-2篇,但如果要和人家衝JBC以上的報告,要的時間、人力和經費可能要加3-5倍還不一定有,一但上了,大部份就是單篇掛在那裡:「高山絕頂、我為峰」,老實說自己暗爽以外,但是一下子就被埋在成千上萬的報告中,除了自己實驗室還會引用外,基本上對科學的進步不太有幫助,(很慚愧我連這一點都作不到)。但我要說的是,學術是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不信!看看這次的中研院院士選舉結果好了,除了長得像華人外,基本上是一些外國(美國)人的組合,莫非本土無賢人博儒?非也!至少大家的精神是一樣,只因際遇不同,「橘逾淮而枳」,所以它們寧願每年別人出機票回來作客,也不會把實驗室搬回來!一回來就被埋掉了!大可以看那些很厲害的歸國學人,在哈佛、康乃爾、MIT、史單佛出NATURE、 SCIENCE、 PNAS、 CELL、 EMBO、JBC…報告的,回國之後十之七、八(還有一、兩個能人仍然很有戰鬥力)就這樣了。
我們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最低資源,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要走學術,但最基本的學術態度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
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1- )是當代新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長期至力於全球資本積累、國際不公平貿易、反美國霸權和自由主義批判的研究,他在「世界的貧困、貧困化與資本積累」(World Poverty, Pauperiz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一文中指出,「貧困化」在古代絕無僅有,它是一個現代現象(modern phenomenon)。我們今天所講的「貧困化」,實質上是「貧困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poverty)。不能將貧困化簡單化為維生收入的不足,它實際上正是「全球兩極化」和現存資本主義擴張的產物,一句話,貧困就是帝國主義的本質。
所以沒經費的小實驗室很窮 經費多的實驗室是很貧困的 貧在要的更多來支撐龐大結構 困在找不到新方向或挖不下去...
我們可以改寫一下: 阿明指出,占據第三世界國家一半以上的農民(科學家),正遭受著現代資本主義的剝削之中。資本主義農業獲利(科學報告出產)的地區,僅限於北美﹑歐洲﹑澳洲與拉丁美洲的「南錐體共同市場」(Southern Cone)之內,然而對比強烈的是,全球有30億農民(科學家)從事小農地耕作(科學研究),他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能夠從綠色革命、良好的肥料、殺蟲劑和品種改良中獲益並有一定程度的機械化的農家(科學家),這類農民農民(科學家)的生產率是每年可收穫1萬到5萬公斤不等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那些無法享用新技術的農民(科學家),其人均生產率每年大約只有1千公斤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在全世界農業(科學界)中,最發達的資本主義部分與最貧窮的部分兩者的生產率(科學報告出產)之比,在1940年之前大約是10:1,如今則趨近於2000:1。
「五年五百億」,會違背其原本的目標,甚至如此缺乏多樣性,天災來時,耗劫來時將全軍覆沒!
阿扁政府剛上台的五年五千億就有很多是花在治水,謝長廷時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朝野立委還聯手一口氣加碼到一千四百億。這筆預算2006年通過至今,各地發包的工程少說也有好幾百億了。八年八百億 (再加上追加預算已達千億!),來了一個卡玫基從北台灣擦過,結果卻在中南部引起大水災。天災乎? 不能否認!但華人政府的迷思,就是以為撒錢即能達成目的,始終缺乏整體建設和維護的概念。所以檢討發包率卻疏忽監工和品質,所以治水就是「堤防水泥加高化」,管你水土保持或國土規劃。反正這不是最後一次,大家只能自求多福、自力救助!
時間往回推,秦始皇為什麼要併吞六國? 黃仁宇說:『為的是能統一治水,因為人口增加,農業技術之進步,所以即使是春秋時代,各小國在黃河附近築堤也已經妨礙了彼此的安全。但有些國家,還惡意的將災害加諸鄰國。西元前651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相當 G8高峰會吧!?),其中有一段盟誓,在各種古籍之中紀載略有不同,有的是“無曲防”,“毋曲堤”,有的是“毋雍泉”或“無障谷”。到戰國期間,這問題加緊,西元前332年,趙國與齊魏作戰即曾將黃河河堤決潰以浸淹對方(見諸《史記》)。又《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亞聖自己就對白圭說:“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吾子過矣!”足見光是治水一事,中國之中央集權,已無法避免。…』(摘自黃仁宇作《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但治水在台灣卻由中央集權下放成地方型政治人物的金援來源之一,走的是回頭路。
現在是7月底,『國科會』放榜,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小弟認為「五年五百億」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和國科會計畫應該合併,或兩者不能兼得,學校的學生素質高,不能類推每一個實驗室都好。從我們小助理教授的觀點來看,獲得70-60萬補助就可以讓實驗室運作一年以上,運氣好一點,可出不太好的SCI報告1-2篇,但如果要和人家衝JBC以上的報告,要的時間、人力和經費可能要加3-5倍還不一定有,一但上了,大部份就是單篇掛在那裡:「高山絕頂、我為峰」,老實說自己暗爽以外,但是一下子就被埋在成千上萬的報告中,除了自己實驗室還會引用外,基本上對科學的進步不太有幫助,(很慚愧我連這一點都作不到)。但我要說的是,學術是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不信!看看這次的中研院院士選舉結果好了,除了長得像華人外,基本上是一些外國(美國)人的組合,莫非本土無賢人博儒?非也!至少大家的精神是一樣,只因際遇不同,「橘逾淮而枳」,所以它們寧願每年別人出機票回來作客,也不會把實驗室搬回來!一回來就被埋掉了!大可以看那些很厲害的歸國學人,在哈佛、康乃爾、MIT、史單佛出NATURE、 SCIENCE、 PNAS、 CELL、 EMBO、JBC…報告的,回國之後十之七、八(還有一、兩個能人仍然很有戰鬥力)就這樣了。
我們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最低資源,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要走學術,但最基本的學術態度是一種訓練,是一種精神。
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1- )是當代新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長期至力於全球資本積累、國際不公平貿易、反美國霸權和自由主義批判的研究,他在「世界的貧困、貧困化與資本積累」(World Poverty, Pauperiz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一文中指出,「貧困化」在古代絕無僅有,它是一個現代現象(modern phenomenon)。我們今天所講的「貧困化」,實質上是「貧困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poverty)。不能將貧困化簡單化為維生收入的不足,它實際上正是「全球兩極化」和現存資本主義擴張的產物,一句話,貧困就是帝國主義的本質。
所以沒經費的小實驗室很窮 經費多的實驗室是很貧困的 貧在要的更多來支撐龐大結構 困在找不到新方向或挖不下去...
我們可以改寫一下: 阿明指出,占據第三世界國家一半以上的農民(科學家),正遭受著現代資本主義的剝削之中。資本主義農業獲利(科學報告出產)的地區,僅限於北美﹑歐洲﹑澳洲與拉丁美洲的「南錐體共同市場」(Southern Cone)之內,然而對比強烈的是,全球有30億農民(科學家)從事小農地耕作(科學研究),他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能夠從綠色革命、良好的肥料、殺蟲劑和品種改良中獲益並有一定程度的機械化的農家(科學家),這類農民農民(科學家)的生產率是每年可收穫1萬到5萬公斤不等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那些無法享用新技術的農民(科學家),其人均生產率每年大約只有1千公斤的穀物(科學報告出產)。而在全世界農業(科學界)中,最發達的資本主義部分與最貧窮的部分兩者的生產率(科學報告出產)之比,在1940年之前大約是10:1,如今則趨近於2000:1。
「五年五百億」,會違背其原本的目標,甚至如此缺乏多樣性,天災來時,耗劫來時將全軍覆沒!
Tuesday, July 15, 2008
被倒會了...
政府不說實話 人民自閉 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臺灣人 我們處在世界大變前夕...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台灣金融保險業踩地雷,台灣投資人也有損失。可以參考多則新聞綜合在一起的美國次級房貸對台灣金融體系影響、次級房貸風暴 理財商品遭贖回百億 。然而,受傷最淺的恐怕是國際化腳步較慢的大陸銀行和金融業。 (難怪 小馬把門檻放到 60%? 希望有救 !)
政經互依性 是現代社會的一項重要特徵。決策規劃及執行過程,必定要同時考量政治因素及經濟條件。
由經濟影響政治之角度來看, 基本上政府政策之規劃及執行同時受到經濟資源之支持與限制。政策規劃過程中,經濟可行性(包括財政來源,預算設定)關係到政策是否可付諸實現;同時政治執行更是有賴於經濟資源的充分支持。而且經濟情況之景氣或衰退,亦直接影響政府之受歡迎的程度;在實施民主選舉制度國家,這通常反映在選民投票之結果上。反之,由政治影響經濟之面向觀之,在現代化國家無論是資源分配(resourses allocation)或是所得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都受到政府管制的影響。
忘了阿扁政府下台的原因嗎 ?
踩到地雷?央行噤口
2008/07/15 工商時報
擁有AAA高評等的美國兩大房貸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就連央行也可能陷入「踩地雷」的危機;對此,央行副總裁周阿定昨日表示,「這兩家金融機構沒有問題」,至於央行是否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債券部位,他以「央行一向沒有公佈操作標的」為由,不願表示意見。
相較於次貸發生時,央行高層斬釘截鐵的表示,「未持有相關結構型商品」,此次央行選擇閉口不談,令外界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央行決策高層昨日強調,這兩家公司是美國的「準政府機構」,董事會的董事,有一半是由美國總統指派,評等僅次於國庫券,這兩家公司不會倒,「倒的話美國也差不多倒了」,對於外界的誤解,他感到很遺憾。
財金官員昨日指出,美國財政部已宣佈支應兩家房貸公司流動性的紓困方案,兩家公司發行的債券,已等同於國家債務,因此這兩家金融機構,確實沒有信用問題,只要持有到到期,就不用擔心索賠無門。
不同於結構型商品的高風險,兩大房貸公司信評媲美國債,除了金融機構外,就連亞洲各國的央行,都可能身陷其中。 據悉,全美抵押貸款約12兆美元,兩家房貸公司就囊括5兆美元以上,強佔幾乎一半,由於兩大房貸公司為美國政府特許事業,信用評等被金融業者稱為「類公債」,成為操作保守的中央銀行,納入外匯存底的投資標的。
根據外電報導,截至2007年6月,海外投資者持有總計1.3兆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亞洲各大央行是美國債券的主要持有者,其中有一大部分債券來自房利美與房地美。
(來源: 經濟日報)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台灣金融保險業踩地雷,台灣投資人也有損失。可以參考多則新聞綜合在一起的美國次級房貸對台灣金融體系影響、次級房貸風暴 理財商品遭贖回百億 。然而,受傷最淺的恐怕是國際化腳步較慢的大陸銀行和金融業。 (難怪 小馬把門檻放到 60%? 希望有救 !)
政經互依性 是現代社會的一項重要特徵。決策規劃及執行過程,必定要同時考量政治因素及經濟條件。
由經濟影響政治之角度來看, 基本上政府政策之規劃及執行同時受到經濟資源之支持與限制。政策規劃過程中,經濟可行性(包括財政來源,預算設定)關係到政策是否可付諸實現;同時政治執行更是有賴於經濟資源的充分支持。而且經濟情況之景氣或衰退,亦直接影響政府之受歡迎的程度;在實施民主選舉制度國家,這通常反映在選民投票之結果上。反之,由政治影響經濟之面向觀之,在現代化國家無論是資源分配(resourses allocation)或是所得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都受到政府管制的影響。
忘了阿扁政府下台的原因嗎 ?
踩到地雷?央行噤口
2008/07/15 工商時報
擁有AAA高評等的美國兩大房貸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就連央行也可能陷入「踩地雷」的危機;對此,央行副總裁周阿定昨日表示,「這兩家金融機構沒有問題」,至於央行是否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債券部位,他以「央行一向沒有公佈操作標的」為由,不願表示意見。
相較於次貸發生時,央行高層斬釘截鐵的表示,「未持有相關結構型商品」,此次央行選擇閉口不談,令外界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央行決策高層昨日強調,這兩家公司是美國的「準政府機構」,董事會的董事,有一半是由美國總統指派,評等僅次於國庫券,這兩家公司不會倒,「倒的話美國也差不多倒了」,對於外界的誤解,他感到很遺憾。
財金官員昨日指出,美國財政部已宣佈支應兩家房貸公司流動性的紓困方案,兩家公司發行的債券,已等同於國家債務,因此這兩家金融機構,確實沒有信用問題,只要持有到到期,就不用擔心索賠無門。
不同於結構型商品的高風險,兩大房貸公司信評媲美國債,除了金融機構外,就連亞洲各國的央行,都可能身陷其中。 據悉,全美抵押貸款約12兆美元,兩家房貸公司就囊括5兆美元以上,強佔幾乎一半,由於兩大房貸公司為美國政府特許事業,信用評等被金融業者稱為「類公債」,成為操作保守的中央銀行,納入外匯存底的投資標的。
根據外電報導,截至2007年6月,海外投資者持有總計1.3兆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亞洲各大央行是美國債券的主要持有者,其中有一大部分債券來自房利美與房地美。
(來源: 經濟日報)
Monday, July 14, 2008
能源 房貸 戰爭
總有幾部科幻電影片子描寫為爭奪能源的星際戰爭, 所謂的能源就是一小塊石頭或金屬 (當然那是個象徵) 號稱終級能源, 管的不只是動力, 而且是生命…,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 「能量」是所有生命型式之所以產生或運作的基本。
某些程度來說有能源的地方是「懷璧其罪」,講幾件大事好了:
1873年沙俄高加索巴庫石油開發,1905年俄國革命巴庫油田大火,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目的在奪取上述油田但失敗,二戰期間德軍主要仰賴成本高、產量又不足的用煤提煉的合成油。
1897年荷蘭殼牌石油在印尼婆羅州鑽出油,1941年日本佔領南洋和偷襲珍珠港,都有奪爭石油的戰略目的,但和德國一樣、都因油源或油路被切斷而戰敗。
1901年德州鑽出油,老布希1948自耶魯畢業後進入德州石油業,六0年代中期錢賺夠了才投入他父親已當了十年參議員的政界,之後老、小布希總統就與石油戰爭糾纏。
1908年波斯發現石油,英波公司成立,開啟了車船由煤改用汽油內燃機的大英帝國時代,即使在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中東石油也是整個世界能源經濟戰(多次石油危機)和軍事戰(數不清多少次)的中心。
1910年墨西哥發現石油,1922年委內瑞拉發現大油田,中南美洲的石油常與民族主義糾纏不清,1938年墨西哥將外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1943年委內瑞拉首先完成政府與公司五五平分的石油契約。此種油權和分配爭論,至今仍然,委國查維玆(H. Chavez) 就因此而與美國和其走狗鬧翻、差點被政變掉總統位子,查因而成為全球反美新領袖。
(參見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3/20061109085216/)
別的地區的人民,石油可能是生產或活命的東西,而對美國人而言是用來浪費的,人口佔不到世界人口的1/20,卻用掉世界40%的能源。叫他們少用一點、卻不肯參加「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國際油價高峰會議2008年6月22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吉達港市召開,討論如何因應當前的高油價問題。 國際原油價格過去1年已上漲近1倍,目前已達每桶140美元左右。過高的油價不僅在全球各地引發抗議浪潮,也威脅世界經濟。但站在本位立場,產油國家也擔心,油價過高可能阻礙美國和其它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成長,從而導致石油需求下滑,造成油價大幅下跌。
想一想油價實在沒道理會飆到150美元一桶,為什麼?
1. 一定是老共與印度需求增加而炒起來的!
中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預估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膨脹近一倍。十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現在已經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預期將 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 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的市值仍是全球能源產業之王,然而,其後排名在2007年已大洗牌,第二至九名全是金磚四國石油業者,依序是中國石油天然氣、(俄)天然氣工業、巴西石油、中石化、(俄)Rosneft、(俄)Lukoil、中國海洋石油、(印度)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除了Rosneft和Lukoil,皆為國營企業。(所以還是美國燒掉大部份的油,不要怪別人,而且艾克森美孚每天抽250萬桶的原油(比科威特還多)和100億立方呎的天然氣。
2. 美國等西方國家還認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實行燃料補貼政策,鼓舞了石油消費,也帶動油價上漲。(這不是在說臺灣嗎?不過大家都知道,燃料補貼政策,會鼓舞了石油消費? 笨!)
當然老共一定不會承認他們是禍首,老共推說:「中國大陸需要 適度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作為能源供應的必要補充,但中國大陸不是國際油價攀升的主要因素,地區局勢不穩定、基金炒作、自然災害才是石油價格異常上漲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來看看:
1. 地區局勢不穩定:
2008年 2月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Linda Bilmes ,出版一本合著 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指出伊戰耗費美國三兆美元(這還不包括被侵略國伊拉克更爲驚人的損失),若再加入入侵阿富汗,所需經費約在五至七兆美元之間。Stiglitz 還指出,伊戰的直接慘痛代價之一就是油價的飆漲,已開發國家爲此一年要多支出一兆一千億美元,而開發中國家受害更是「極度嚴重」,例如直接導致十三個非洲國家國民所得減少 3%。(參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8/mar2008/stig-m01.shtml)
2. 市場投機造成的:
產油國卻認為,油價高漲是市場投機造成的。現任OPEC輪值主席反對透過增產來抑制油價,市場不存在供給短缺的問題,目前的油價已脫離市場供需基本面,而是受投機活動影響:美元貶值對油價上漲影響較大,他呼籲各界關注美元匯率的不確定因素。
我認為油價狂飆是美國出了問題
不動產是一般美國家庭的最主要的資產,當過去這些年房價不斷上升時,許多家庭就利用房價上升的部分去進行貸款,並增加消費,從而帶動了美國經濟的榮景。
而現在當房價開始下跌時,會出現兩個不利的效果,一個是房價下跌會使上述的財富效果消失,導致民間消費支出減少,對經濟成長不利。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人購屋貸款的成數非常高,自備款經常只要百分之五或是百分之十就夠了,因此如果房價下跌的幅度超過百分之十以上,這些利用高額槓桿比例來購屋的人就會出現負的淨資產,於是他們會有很高的誘因不再繳交房貸,而把這些房子直接送給銀行,導至銀行出現大量的呆帳。其實七月份出現的次級房貸市場的風暴就是如此而來的,而如果未來美國不動產市場價格再往下掉,此種情況就會更嚴重。美國經濟畢竟是世界經濟火車頭,一旦衰退,歐洲經濟首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事實上,歐洲很多國家,愛爾蘭、英國等也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過程中,所以也會接著出問題。現在,日本經濟也在放緩。也就是其他發達國家都跟著美國經濟一起動蕩。(參見http://www.npf.org.tw/particle-3538-3.html)
這有點像台灣的卡奴 過度消費 花的是別人的錢 倒的是別人的會...
美國經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景氣,一部分錢就會出來;還有一部分準備投到美國的錢,像石油美元,可能覺得情況不好就在其他地方尋找機會。所以台股跌破7000後仍會續探底 小馬不必再在爐邊燒口水了...
油價繼續漲可妖魔化亞洲,又可拖延他們的經濟成長或使經濟發展更兩極化,搞不好還會發生暴動,可卻保其霸權。但按照慣例這表示美國又要打仗了, 這回應該是伊朗 (北韓沒石油和在南韓 日本 俄羅斯與老共之間 所以逃過一劫)。但我猜這次老美不會直接出兵, 要叫以色列先出手, 他再出面接手。
希望我的預測不會成真。
某些程度來說有能源的地方是「懷璧其罪」,講幾件大事好了:
1873年沙俄高加索巴庫石油開發,1905年俄國革命巴庫油田大火,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目的在奪取上述油田但失敗,二戰期間德軍主要仰賴成本高、產量又不足的用煤提煉的合成油。
1897年荷蘭殼牌石油在印尼婆羅州鑽出油,1941年日本佔領南洋和偷襲珍珠港,都有奪爭石油的戰略目的,但和德國一樣、都因油源或油路被切斷而戰敗。
1901年德州鑽出油,老布希1948自耶魯畢業後進入德州石油業,六0年代中期錢賺夠了才投入他父親已當了十年參議員的政界,之後老、小布希總統就與石油戰爭糾纏。
1908年波斯發現石油,英波公司成立,開啟了車船由煤改用汽油內燃機的大英帝國時代,即使在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中東石油也是整個世界能源經濟戰(多次石油危機)和軍事戰(數不清多少次)的中心。
1910年墨西哥發現石油,1922年委內瑞拉發現大油田,中南美洲的石油常與民族主義糾纏不清,1938年墨西哥將外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1943年委內瑞拉首先完成政府與公司五五平分的石油契約。此種油權和分配爭論,至今仍然,委國查維玆(H. Chavez) 就因此而與美國和其走狗鬧翻、差點被政變掉總統位子,查因而成為全球反美新領袖。
(參見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3/20061109085216/)
別的地區的人民,石油可能是生產或活命的東西,而對美國人而言是用來浪費的,人口佔不到世界人口的1/20,卻用掉世界40%的能源。叫他們少用一點、卻不肯參加「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國際油價高峰會議2008年6月22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吉達港市召開,討論如何因應當前的高油價問題。 國際原油價格過去1年已上漲近1倍,目前已達每桶140美元左右。過高的油價不僅在全球各地引發抗議浪潮,也威脅世界經濟。但站在本位立場,產油國家也擔心,油價過高可能阻礙美國和其它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成長,從而導致石油需求下滑,造成油價大幅下跌。
想一想油價實在沒道理會飆到150美元一桶,為什麼?
1. 一定是老共與印度需求增加而炒起來的!
中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預估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膨脹近一倍。十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現在已經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預期將 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 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的市值仍是全球能源產業之王,然而,其後排名在2007年已大洗牌,第二至九名全是金磚四國石油業者,依序是中國石油天然氣、(俄)天然氣工業、巴西石油、中石化、(俄)Rosneft、(俄)Lukoil、中國海洋石油、(印度)石油及天然氣公司,除了Rosneft和Lukoil,皆為國營企業。(所以還是美國燒掉大部份的油,不要怪別人,而且艾克森美孚每天抽250萬桶的原油(比科威特還多)和100億立方呎的天然氣。
2. 美國等西方國家還認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實行燃料補貼政策,鼓舞了石油消費,也帶動油價上漲。(這不是在說臺灣嗎?不過大家都知道,燃料補貼政策,會鼓舞了石油消費? 笨!)
當然老共一定不會承認他們是禍首,老共推說:「中國大陸需要 適度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作為能源供應的必要補充,但中國大陸不是國際油價攀升的主要因素,地區局勢不穩定、基金炒作、自然災害才是石油價格異常上漲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來看看:
1. 地區局勢不穩定:
2008年 2月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Linda Bilmes ,出版一本合著 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指出伊戰耗費美國三兆美元(這還不包括被侵略國伊拉克更爲驚人的損失),若再加入入侵阿富汗,所需經費約在五至七兆美元之間。Stiglitz 還指出,伊戰的直接慘痛代價之一就是油價的飆漲,已開發國家爲此一年要多支出一兆一千億美元,而開發中國家受害更是「極度嚴重」,例如直接導致十三個非洲國家國民所得減少 3%。(參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8/mar2008/stig-m01.shtml)
2. 市場投機造成的:
產油國卻認為,油價高漲是市場投機造成的。現任OPEC輪值主席反對透過增產來抑制油價,市場不存在供給短缺的問題,目前的油價已脫離市場供需基本面,而是受投機活動影響:美元貶值對油價上漲影響較大,他呼籲各界關注美元匯率的不確定因素。
我認為油價狂飆是美國出了問題
不動產是一般美國家庭的最主要的資產,當過去這些年房價不斷上升時,許多家庭就利用房價上升的部分去進行貸款,並增加消費,從而帶動了美國經濟的榮景。
而現在當房價開始下跌時,會出現兩個不利的效果,一個是房價下跌會使上述的財富效果消失,導致民間消費支出減少,對經濟成長不利。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人購屋貸款的成數非常高,自備款經常只要百分之五或是百分之十就夠了,因此如果房價下跌的幅度超過百分之十以上,這些利用高額槓桿比例來購屋的人就會出現負的淨資產,於是他們會有很高的誘因不再繳交房貸,而把這些房子直接送給銀行,導至銀行出現大量的呆帳。其實七月份出現的次級房貸市場的風暴就是如此而來的,而如果未來美國不動產市場價格再往下掉,此種情況就會更嚴重。美國經濟畢竟是世界經濟火車頭,一旦衰退,歐洲經濟首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事實上,歐洲很多國家,愛爾蘭、英國等也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過程中,所以也會接著出問題。現在,日本經濟也在放緩。也就是其他發達國家都跟著美國經濟一起動蕩。(參見http://www.npf.org.tw/particle-3538-3.html)
這有點像台灣的卡奴 過度消費 花的是別人的錢 倒的是別人的會...
美國經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景氣,一部分錢就會出來;還有一部分準備投到美國的錢,像石油美元,可能覺得情況不好就在其他地方尋找機會。所以台股跌破7000後仍會續探底 小馬不必再在爐邊燒口水了...
油價繼續漲可妖魔化亞洲,又可拖延他們的經濟成長或使經濟發展更兩極化,搞不好還會發生暴動,可卻保其霸權。但按照慣例這表示美國又要打仗了, 這回應該是伊朗 (北韓沒石油和在南韓 日本 俄羅斯與老共之間 所以逃過一劫)。但我猜這次老美不會直接出兵, 要叫以色列先出手, 他再出面接手。
希望我的預測不會成真。
Monday, July 07, 2008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跖而使不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
剛監完指考, 和考生一起被烤了兩天。 考生或坐或臥(趴在桌面)、 或思或考、 或失或得、 或憂或喜不用說如果不太計較每個人應該都有學校唸,但在兩週之後, 報紙與傳媒一定又有:「 某某人指考分數有多高」, 而且問他/她如何唸書, 千篇一律的說法:「…上課注意聽、 不補習、 熟讀課本、 晚上十點就寢、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與參與課外活動…」。 這些就是「聖人」, 佔全部人口數的百分之零點零零一不到, 卻浪費傳媒資源; 其實這和翻過來的下一版, 說發現一隻五腿青蛙或一條三眼乳牛的意義是差不多的。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所以當天下父母發現它們的小孩永遠不會成為五腿青蛙或三眼乳牛時, 但沒人會放棄自己的小孩, 只是潛力還沒有發揮, 「玉不琢,不成器」, 所以加強(考試)潛能激發課程: 補習、 參考書、 測驗卷、 熬夜。 我有點搞不懂,唸書考試成績應該是那一段時間的成果, 並不是此後就註定如此。 其實大家都忽略人是有差異的, 「龍生九子, 九子不一」, 每個人的面相不是單一的, 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 所以不能用單一標準來仗量每個人的價值。 當這個單一的標準出現那就是 :「聖人」,在這個標準下,因為人的差異,有些人是不可能達到的, 有人開始自我放逐或是被人放逐。 「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
人的價值何在? 基督教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上帝揀選的, 把人的地位拉高至祂寶座的右邊; 相反的, 佛教任為眾生平等, 把人的地位降至只是因緣際會的果應。 但兩者都強調謙卑與順服, 基督教順服上帝、承認自罪; 佛教謙卑眾生、自然。 上帝是不是自然?
所以「經濟發展」、「研究卓越」…的這些聖人出現,諸位想想大盜的出現有沒有沒停止過…。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跖而使不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
剛監完指考, 和考生一起被烤了兩天。 考生或坐或臥(趴在桌面)、 或思或考、 或失或得、 或憂或喜不用說如果不太計較每個人應該都有學校唸,但在兩週之後, 報紙與傳媒一定又有:「 某某人指考分數有多高」, 而且問他/她如何唸書, 千篇一律的說法:「…上課注意聽、 不補習、 熟讀課本、 晚上十點就寢、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與參與課外活動…」。 這些就是「聖人」, 佔全部人口數的百分之零點零零一不到, 卻浪費傳媒資源; 其實這和翻過來的下一版, 說發現一隻五腿青蛙或一條三眼乳牛的意義是差不多的。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所以當天下父母發現它們的小孩永遠不會成為五腿青蛙或三眼乳牛時, 但沒人會放棄自己的小孩, 只是潛力還沒有發揮, 「玉不琢,不成器」, 所以加強(考試)潛能激發課程: 補習、 參考書、 測驗卷、 熬夜。 我有點搞不懂,唸書考試成績應該是那一段時間的成果, 並不是此後就註定如此。 其實大家都忽略人是有差異的, 「龍生九子, 九子不一」, 每個人的面相不是單一的, 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 所以不能用單一標準來仗量每個人的價值。 當這個單一的標準出現那就是 :「聖人」,在這個標準下,因為人的差異,有些人是不可能達到的, 有人開始自我放逐或是被人放逐。 「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
人的價值何在? 基督教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上帝揀選的, 把人的地位拉高至祂寶座的右邊; 相反的, 佛教任為眾生平等, 把人的地位降至只是因緣際會的果應。 但兩者都強調謙卑與順服, 基督教順服上帝、承認自罪; 佛教謙卑眾生、自然。 上帝是不是自然?
所以「經濟發展」、「研究卓越」…的這些聖人出現,諸位想想大盜的出現有沒有沒停止過…。
Sunday, June 29, 2008
千風詩
Do not stand by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i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黃文範先生為了不讓日譯版本專美於前 (請參考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拙文)
特寄調於(翻香令) 發表在2008年6月27日 聯合報 E3 版
莫對青塚垂涕深
魄消魂已化千風
情長久
緣非空
風常伴習習訴衷情
願化燦星與秋霖
良夜星光伴寂岑
颯颯語
正傾心
休流淚
擁我柔柔風
(http://meg4477.blogspot.com/2007/10/do-not-stand-at-my-grave-and-weep.html)
作者名字及寫作時間已經不詳,但最有根據的是在1932年,在美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市,一位名為Mary Elizabeth Frye (1905-2004) 的主婦,為了同居友人Margaret Schwarzkopf的母親過世而寫的作品。詩本身並無名字,一般人就以其第一句「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來命名。
詩的原意是紀念逝去的近親,在95年,英國一名青年在愛爾蘭共和軍襲擊下犧牲,臨死前把一封信交給父母,請他們在他離世後打開,信內就是這一首詩,經過傳媒的報導後,得到廣泛的迴響。
而到了2001年,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在一個追悼儀式中,1名11歲的少女在會中讀出此詩,以表達她對在911事件中喪生的父親的追思,使此詩再一次成為話題。
2003年,日本小說家兼歌手,「芥川賞」得主新井滿,把此詩譯為日文版本,並取詩中第三行「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的意思,把詩命名為「千の風になって」,再譜上歌曲及唱出,在MAXI SINGLE「千の風になって a thousand winds」上發表。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i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黃文範先生為了不讓日譯版本專美於前 (請參考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拙文)
特寄調於(翻香令) 發表在2008年6月27日 聯合報 E3 版
莫對青塚垂涕深
魄消魂已化千風
情長久
緣非空
風常伴習習訴衷情
願化燦星與秋霖
良夜星光伴寂岑
颯颯語
正傾心
休流淚
擁我柔柔風
(http://meg4477.blogspot.com/2007/10/do-not-stand-at-my-grave-and-weep.html)
作者名字及寫作時間已經不詳,但最有根據的是在1932年,在美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市,一位名為Mary Elizabeth Frye (1905-2004) 的主婦,為了同居友人Margaret Schwarzkopf的母親過世而寫的作品。詩本身並無名字,一般人就以其第一句「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來命名。
詩的原意是紀念逝去的近親,在95年,英國一名青年在愛爾蘭共和軍襲擊下犧牲,臨死前把一封信交給父母,請他們在他離世後打開,信內就是這一首詩,經過傳媒的報導後,得到廣泛的迴響。
而到了2001年,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在一個追悼儀式中,1名11歲的少女在會中讀出此詩,以表達她對在911事件中喪生的父親的追思,使此詩再一次成為話題。
2003年,日本小說家兼歌手,「芥川賞」得主新井滿,把此詩譯為日文版本,並取詩中第三行「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的意思,把詩命名為「千の風になって」,再譜上歌曲及唱出,在MAXI SINGLE「千の風になって a thousand winds」上發表。
Monday, June 16, 2008
新成員
Wednesday, June 11, 2008
上學繳學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上學繳學費是天經地義。要不要漲學費可是一個政治問題!
現在在一般學校上課出席率, 在不點名的前題下、包括來睡覺的也一起算進去, 必修課有6-7成就不錯, 選修課的出席率不會超過6成。
我曾經算過,學生一堂課大概要付新台幣130元, 付了錢不來上課, 有點像進了牛肉麵店付了一碗牛肉麵的錢130塊,不吃就算了,還嫌牛肉麵太貴!
所以我贊成漲學費, 漲到不來上課會心痛為止。
不過痛心的是付學費的人(一般是家裡的老爸、老媽),學生根本搞不清楚也無所謂痛;學生是幹嗎的? 求學 ? 非也 ! 打工? 是也! 打工幹嘛?付生活費!(房租、上網、3c產品、手機通話費、聚餐、交通費、旅遊…,名目比校長的特支費還多),學校幹啥用的? 拿文憑用的! 要升學!下者向家裡要錢補習去,上者向有補習的同學借考題或講義自己念,僅管臺灣的高等教育已經接近「人人有書讀、個個有學位」的大同世界,國力絕對沒進步,生產力反而下降,反正以後不用當兵,所以中華民國的男生或國力註定要浪費或空轉兩年,所以國防部要補助學校的研究經費…。
有人說使用者付費,我建議大專院校的學費全面一致,真的唸不起的有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工讀金可以作為救濟管道;私立學校要轉型,因為目前公立學校的容量足可以含納所有的升學人口,不然全部的公立學校都改名臺灣大學,好像巴黎大學一共有13所。
反正學生也不知道唸了這個系要幹嘛,幹嘛來上課? 學生不想學,老師幹嘛掏心掏肺的教?反正是一個job。「卓越xx計畫」與「x年x億」典型的上下交相賊與利益輸送。
現在在一般學校上課出席率, 在不點名的前題下、包括來睡覺的也一起算進去, 必修課有6-7成就不錯, 選修課的出席率不會超過6成。
我曾經算過,學生一堂課大概要付新台幣130元, 付了錢不來上課, 有點像進了牛肉麵店付了一碗牛肉麵的錢130塊,不吃就算了,還嫌牛肉麵太貴!
所以我贊成漲學費, 漲到不來上課會心痛為止。
不過痛心的是付學費的人(一般是家裡的老爸、老媽),學生根本搞不清楚也無所謂痛;學生是幹嗎的? 求學 ? 非也 ! 打工? 是也! 打工幹嘛?付生活費!(房租、上網、3c產品、手機通話費、聚餐、交通費、旅遊…,名目比校長的特支費還多),學校幹啥用的? 拿文憑用的! 要升學!下者向家裡要錢補習去,上者向有補習的同學借考題或講義自己念,僅管臺灣的高等教育已經接近「人人有書讀、個個有學位」的大同世界,國力絕對沒進步,生產力反而下降,反正以後不用當兵,所以中華民國的男生或國力註定要浪費或空轉兩年,所以國防部要補助學校的研究經費…。
有人說使用者付費,我建議大專院校的學費全面一致,真的唸不起的有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工讀金可以作為救濟管道;私立學校要轉型,因為目前公立學校的容量足可以含納所有的升學人口,不然全部的公立學校都改名臺灣大學,好像巴黎大學一共有13所。
反正學生也不知道唸了這個系要幹嘛,幹嘛來上課? 學生不想學,老師幹嘛掏心掏肺的教?反正是一個job。「卓越xx計畫」與「x年x億」典型的上下交相賊與利益輸送。
Tuesday, June 03, 2008
進香 vs 朝聖
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旅行是人類的心理(生理)需求, 但華人一向安土重遷, 不遇到殺頭的事是不會輕易搬家或移動的; 離家只是偶然, 因為華人迷信「少不離鄉身不貴」 (例如哈佛的一定比台大的優…), 最終退休告老還鄉、落葉歸根、子孫隨侍在側、壽終正寢 (依據《說文解字》及《論衡》:「鬼者,歸也。人所歸為鬼。」),人生才算圓滿, 否則客死異鄉, 遺體連村頭都不准進。 誰也不希望死在「連個鬼都不認識」的地方…。
其實旅行是一種小資本主義,往往意含著「布爾喬瓦」的優越、生活的無虞或一種心境的豁達,我認識的人,偶爾有一、兩個,心裡感嘆真放得下,放得下那時間或經濟的壓力。以前的社會,秋收之後的過年是休息,春天播種之後,梅雨季節來臨前,卻是旅行的好日子,進香(刈香)成為農村社會旅行的好理由,不必背負好逸惡勞的罪名,又能積德在天。經濟上,自己負責交通,食宿由廟方供應,比背包客更省,有趣的是進香之地總是位於名盛之地,有廟而得盛亦或因盛而得廟,也無須探究。我模糊的記得小時候南鯤鮴進香的片段,遊覽車在廟口集合,反而是順道遊覽關仔嶺印象更深刻,特別是「味道」,陰天、山路、龍眼乾,蜂蜜、齋菜,還有我第一次吃到叫「扁食」的玩意。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是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進香,從大甲走到新港;個人認為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
在歐洲我曾追循法國兩大朝聖路徑:1. 路德 (Lourdes);2. 聖地牙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路德下回再分解,先講巴黎到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真的是歐亞大陸的天涯海角…)。
據說西元814年時,曾有奇怪的星辰盤旋於現今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同年的7月25日,人們發現了傳聞中曾到西班牙傳福音、耶穌基督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St. Jacques﹞骸骨。自從聖雅各的遺體在聖地牙哥尋獲之後,聖地牙哥變成了歐洲最出名的朝聖地之一。九世紀起,歐洲各地的朝聖者變絡繹於途,當時沒有公路和鐵路,更沒有現代的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朝聖者大都步行,年長及體弱者有時會騎馬或騎驢走一段路程,每位朝聖者至少要不行上一段路程,否則不得稱為朝聖者,朝聖的目的就是要吃苦、祈禱、默思、苦行,以悔過自新和彌補罪行,加強靈修,說吧!從大甲走到新港不夠看,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扇貝(法文為La coquille de Saint-Jacques)
之所以成為聖雅各的標誌,一說是因為聖雅各原本是漁夫;而另一說則是聖雅各被神化了的傳說,說是Pimentel王領導十字軍東征時,聖雅各曾經乘著貝殼從海上出現。 所以扇貝殼(聖雅各貝)成為這一路上的精神與目標,每個朝聖者都會在背包或脖子上掛上貝殼作為識別,然後循著以貝殼為圖樣的路標向前一步步邁進。在朝聖的路途當中若遇見其它的貝殼,很快就能親得像兄弟姐妹,熱情的打招呼並相互鼓勵,當地人也會適時伸出援手,供水、指路、更會送上一句:¡ Buen Camino !(朝聖之路愉快!),好像台灣進香時少不了一面小小的三角旗子,到目的地後在香爐上繞一繞,再帶回家供在廳堂神位上。
以其中一條路線為例,依照傳統走法,由法國巴黎市政府(Hotel ville de Paris)旁的聖雅各塔 (Tour de St Jacques),越過塞納河沿著Boulevard St Michel 往南通過la PORTE D’ORLEANS 離開巴黎一路往南至經西班牙目的地Compostela(1530公里),據說每天行走八小時,需費時二個月以上才能走完全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縱貫整個西班牙中西部,最後來到西班牙北部的聖地牙哥,行程800多公里,現代已有不少人以騎腳踏車或騎驢馬的方式進行,目的是希望依循古人足跡,體驗朝聖者的心情與經歷,途中行經166個村落小鎮及超過1,800個歷史建築,整條聖雅各之路都設有相當清晰的路標,讓行走其上的朝聖客免去迷路之虞。有時是石碑,有時是金屬立牌,有時只以幾筆黃漆畫成的箭頭表示(在法國境內則是用白漆表示)。已於199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彰顯這條路在中古世紀促進伊比利半島與歐洲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我們曾走過,印象最深刻的是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遇到下雨、下冰雹、下雪,了解何謂「雪擁藍關馬不行」的焦慮與無力,一進西班牙就是鬧獨立的巴斯克省,再來往西開几乎沿者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麓,遠遠的看到山脈的積雪還有竉罩的雲層,不過老實說西班牙北部陸地是一片沙漠,應該是荒漠,「故園東望路漫漫」有點孤獨,所以「雲橫秦嶺家何在」。回程時研著比利牛斯山脈北麓,也怕積雪陸封回不了巴黎,所以只路過中途的畢爾包( Bilbao )。以後有機會再講我們在那邊待了四天的報導 住我朋友家 (http://carmen-renshiang.blogspot.com/)。
其實旅行是一種小資本主義,往往意含著「布爾喬瓦」的優越、生活的無虞或一種心境的豁達,我認識的人,偶爾有一、兩個,心裡感嘆真放得下,放得下那時間或經濟的壓力。以前的社會,秋收之後的過年是休息,春天播種之後,梅雨季節來臨前,卻是旅行的好日子,進香(刈香)成為農村社會旅行的好理由,不必背負好逸惡勞的罪名,又能積德在天。經濟上,自己負責交通,食宿由廟方供應,比背包客更省,有趣的是進香之地總是位於名盛之地,有廟而得盛亦或因盛而得廟,也無須探究。我模糊的記得小時候南鯤鮴進香的片段,遊覽車在廟口集合,反而是順道遊覽關仔嶺印象更深刻,特別是「味道」,陰天、山路、龍眼乾,蜂蜜、齋菜,還有我第一次吃到叫「扁食」的玩意。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是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進香,從大甲走到新港;個人認為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
在歐洲我曾追循法國兩大朝聖路徑:1. 路德 (Lourdes);2. 聖地牙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路德下回再分解,先講巴黎到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真的是歐亞大陸的天涯海角…)。
據說西元814年時,曾有奇怪的星辰盤旋於現今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牙哥;同年的7月25日,人們發現了傳聞中曾到西班牙傳福音、耶穌基督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St. Jacques﹞骸骨。自從聖雅各的遺體在聖地牙哥尋獲之後,聖地牙哥變成了歐洲最出名的朝聖地之一。九世紀起,歐洲各地的朝聖者變絡繹於途,當時沒有公路和鐵路,更沒有現代的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朝聖者大都步行,年長及體弱者有時會騎馬或騎驢走一段路程,每位朝聖者至少要不行上一段路程,否則不得稱為朝聖者,朝聖的目的就是要吃苦、祈禱、默思、苦行,以悔過自新和彌補罪行,加強靈修,說吧!從大甲走到新港不夠看,要搞一個大的:從基隆走到屏東。扇貝(法文為La coquille de Saint-Jacques)
之所以成為聖雅各的標誌,一說是因為聖雅各原本是漁夫;而另一說則是聖雅各被神化了的傳說,說是Pimentel王領導十字軍東征時,聖雅各曾經乘著貝殼從海上出現。 所以扇貝殼(聖雅各貝)成為這一路上的精神與目標,每個朝聖者都會在背包或脖子上掛上貝殼作為識別,然後循著以貝殼為圖樣的路標向前一步步邁進。在朝聖的路途當中若遇見其它的貝殼,很快就能親得像兄弟姐妹,熱情的打招呼並相互鼓勵,當地人也會適時伸出援手,供水、指路、更會送上一句:¡ Buen Camino !(朝聖之路愉快!),好像台灣進香時少不了一面小小的三角旗子,到目的地後在香爐上繞一繞,再帶回家供在廳堂神位上。
以其中一條路線為例,依照傳統走法,由法國巴黎市政府(Hotel ville de Paris)旁的聖雅各塔 (Tour de St Jacques),越過塞納河沿著Boulevard St Michel 往南通過la PORTE D’ORLEANS 離開巴黎一路往南至經西班牙目的地Compostela(1530公里),據說每天行走八小時,需費時二個月以上才能走完全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縱貫整個西班牙中西部,最後來到西班牙北部的聖地牙哥,行程800多公里,現代已有不少人以騎腳踏車或騎驢馬的方式進行,目的是希望依循古人足跡,體驗朝聖者的心情與經歷,途中行經166個村落小鎮及超過1,800個歷史建築,整條聖雅各之路都設有相當清晰的路標,讓行走其上的朝聖客免去迷路之虞。有時是石碑,有時是金屬立牌,有時只以幾筆黃漆畫成的箭頭表示(在法國境內則是用白漆表示)。已於199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彰顯這條路在中古世紀促進伊比利半島與歐洲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我們曾走過,印象最深刻的是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遇到下雨、下冰雹、下雪,了解何謂「雪擁藍關馬不行」的焦慮與無力,一進西班牙就是鬧獨立的巴斯克省,再來往西開几乎沿者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麓,遠遠的看到山脈的積雪還有竉罩的雲層,不過老實說西班牙北部陸地是一片沙漠,應該是荒漠,「故園東望路漫漫」有點孤獨,所以「雲橫秦嶺家何在」。回程時研著比利牛斯山脈北麓,也怕積雪陸封回不了巴黎,所以只路過中途的畢爾包( Bilbao )。以後有機會再講我們在那邊待了四天的報導 住我朋友家 (http://carmen-renshia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