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5, 2016

鰻魚生存大作戰!歐盟提案調查保護

鰻魚生存大作戰!歐盟提案調查保護
新頭殼newtalk | 編譯報導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6-09-25/77580)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會議2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開幕,共計有180國代表出席,NGO及各界專家共計3000人與會,會議將持續到下月5日。會中除了討論全面禁止象牙買賣的議案以外,瀕臨絕種的日本鰻首度成為討論焦點,歐盟提案全面進行調查。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於25日上午報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一般簡稱為「華盛頓公約」。這次會議開幕時,南非總統祖瑪致詞時呼籲,犀牛等野生動物持續遭盜獵因而嚴重受害,希望各國協力商討對策。
這屆會議最大焦點之一是非洲象的保育,由於為了採象牙導致盜獵猖獗,使得非洲象的數量正大幅減少中。雖然從1990年開始,象牙在國際上的買賣已經原則禁止,但是,非洲各國認為為了根絕盜獵,有必要禁止世界各國在國內市場上的象牙交易,因而提出新的決議案。
另外,會議上另一大焦點就是日本鰻鱺首度成為提案主題。由於世界各地鰻魚銳減、瀕臨滅絕的危機正持續升高中,歐盟(EU)因此提案調查國際上鰻魚的買賣情況。

鰻魚國際交易不透明 EU深感危機
這次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中,EU之所以提案調查包含「日本鰻鱺」在內的世界各地鰻魚國際交易與漁獲量等實際狀況,其背景主要是因為國際買賣交易的不透明持續導致過度捕撈鰻魚,歐盟為了保護世界上的鰻魚資源,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認為有必要向最大消費國日本等國家呼籲因應對策的重要性。
關於鰻魚,約在30年前開始大量輸出至日本的「歐洲鰻鱺」(學名:Anguilla anguilla),由於幼苗過度捕撈導致數量銳減,200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認定「歐洲鰻」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隔年的2009年起,就在華盛頓公約規範下開始管制國際交易。
之後,日本和中國等東亞地區棲息的「日本鰻鱺」(學名:Anguilla japonica,俗名白鱔、青鱔、鰻魚、白鰻)也大幅減少,前年(2014年)被指定為瀕臨滅絕物種。此外,「美洲鰻鱺」(學名:Anguilla rostrata)和東南亞的鰻魚等也相繼減少,世界各地鰻魚瀕臨滅絕的危險性正持續升高中。
其中,最早直接面對鰻魚滅絕危機的歐盟認為,「鰻魚的漁獲量與國際交易均有不透明的部分,這是世界各地鰻魚已到瀕臨滅絕危機邊緣的關鍵」,因此,在這次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提案對包含鰻魚最大消費國日本在內的各國進行國際買賣的實際狀況調查。
提案中,EU對於「日本鰻鱺」的棲息地,也就是日本等東亞地區,其漁獲量和國際交易的實際狀況未能充分進行掌握,且違法交易持續進行,表達嚴重關切。
在這次會議中,如果通過EU的提案,開始進行鰻魚實際狀況調查的話,日本將有必要向國際社會提出關於鰻魚交易的實際狀況資料。調查結果如果不能取得國際社會的理解的話,將有可能進展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對日本鰻鱺進行國際交易管制。
這次歐盟為了保護世界鰻魚資源所進行的提案,是對日本等國送出強烈的訊息,呼籲各國保育鰻魚相關對策的重要性。

世界最大鰻魚消費國:日本
日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鰻魚消費國,不只是對於在東亞地區的「日本鰻鱺」,對於世界各地鰻魚的流通狀況,並沒有掌握詳細實際狀況的相關機制,因此,專家對日本提出指摘:「日本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導致世界上(鰻魚)過度捕撈的危機,這是有必要讓大家知道的。」
日本國內一般流通的鰻魚,除了自產自銷,也就是在自己國內所捕獲的鰻苗國內養殖為成魚以外,也有從海外進口鰻苗在日本國內養殖,另外,也有在海外養殖,然後做成蒲燒鰻輸入日本的。但是,對於這些鰻苗最初是在哪裡捕獲?日本並沒有詳細的實際狀況調查統計資料。
對於鰻魚生態相當瞭解的日本北里大學海洋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吉永龍起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從5年前開始,每年在神奈川縣內的超市、餐廳,搜集其所販賣的進口蒲燒鰻,並對這些樣品進行DNA分析,以調查這些鰻魚究竟來自世界上哪個區域。
研究結果顯示,除了日本鰻鱺以外,歐洲鰻鱺、美洲鰻鱺,以及東南亞的2種鰻魚,共計來自世界上5種類的鰻魚。
另外,也確認了在日本和中國等東亞地區,「日本鰻鱺」的鰻苗漁獲量特別不豐的隔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鰻魚就會格外增加;前年日本進口的蒲燒鰻中,約有7成是「日本鰻鱺」以外的其他鰻魚種類。
吉永副教授表示:「鰻魚在外觀上難以分辨究竟是來自世界上哪個地區,日本消費者既不知道這些鰻魚從哪裡來,也不知道牠們瀕臨到怎樣的滅絕危機邊緣,就這樣一直持續食用消費下去。日本消費者應該要知道這樣的現實狀況。」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6

透明骨骼標本製作

(http://leslieflora.blogspot.tw/2008/03/blog-post.html)
透明骨骼標本的製作是利用化學藥品、酵素及染劑, 對動物體的肌肉進行固定、退色透明,並將骨骼染色的過程。由於小型脊椎動物或是幼體,骨骼較脆弱或是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製作透明骨骼標本是希望在不破壞動物整體的構造下,仍然可清楚看見動物體內軟骨和硬骨的分布。


材料:

10%甲醛溶液(脂化凝固)

蒸餾水(洗滌)

藍染劑(10mg alcian blue(艾爾遜藍)+80ml 95%alcohol+20ml 冰醋酸)(將軟骨染色)

95%alcohol(脫水脫脂)

90% alcohol(脫水脫脂)

40% alcohol(脫水脫脂)

15% alcohol(脫水脫脂)

酵素溶液(30ml飽和硼酸鈉溶液+70ml蒸餾水+1g trypsin(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質)

(於冷藏庫保存;使用時置於室溫下。)

0.5%之KOH(使蛋白質膨脹透明)

紅染劑(alizarin red(茜素紅S):冰醋酸:蒸餾水=1:2:12)(將硬骨染色)

0.5%KOH-甘油(3:1)(使蛋白質透明)

0.5%KOH-甘油(1:1)(使蛋白質透明)

0.5%KOH-甘油(1:3)(使蛋白質透明)

3%雙氧水(H2O2)(漂白)

甘油(透明及保存)

麝香草酚(Thymol)(防腐、防黴菌生長)



步驟:

1.將魚標本置於5-10%之甲醛溶液2-3天或更久(亦可直接進入第二步驟)。

2.用蒸餾水滴洗2-3天後,清理表面組織及內臟組織(切口愈小愈好)。

3.直接放置於藍染劑 24-48小時。

4.用95%alcohol浸泡2-3小時兩次。

5.依次用90% alcohol 處理2-3小時、40% alcohol 處理2-3小時、

15% alcohol處理2-3小時,直至標本沉下。

6.置於蒸餾水2-3小時直到標本下沉。

7.放置於酵素溶液中,但每隔2-3天溶液呈淺藍色時,

更換溶液,直至骨骼可清楚看見,同時表層肌肉無藍色存在。

8.將溶液換成0.5%之KOH溶液1-2天。

9.更換新的KOH溶液,並加數滴紅染劑,依標本大小而染色時間不同,

直至骨骼完全染紅為止。

10.依次轉換0.5%KOH-甘油溶液(3:1)、0.5%KOH-甘油溶液(1:1)、

0.5%KOH-甘油溶液(1:3)、直到純甘油。

(在最初之KOH-甘油溶液中每100ml可加3-4滴3%之雙氧水。)

11.將標本置於純甘油下保存,必要時加thymol來防霉防菌。


參考資料:

http://blog.yam.com/ctbioclub/article/5985647

http://www.sulps.ptc.edu.tw/new_page_5_4.htm

http://140.117.11.2/txtVersion/treasure/biology/M.855729376.D/M.847823054.A.html

http://fishdb.sinica.edu.tw/~fhfresh/6guard/6a4e_.htm

Monday, September 12, 2016

日本東亞鰻資源協會舉辦鰻魚蓋飯的未來研討會


東亞鰻魚資源協會日本支部於今年7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辦「鰻魚蓋飯的未來IV──孟蘭盆節的因應」研討會。日本支部會長日本大學生物資源學部之塚本勝教授於會中以「學者對鰻魚保育之根本建議」為題進行主題演講,他強調:「降河鰻魚之禁漁必須貫徹外,也呼籲消費者要強調孟蘭盆節偏食鰻魚之習性。」塚本教授首先表示:「鰻魚管理比起鮪魚管理還要困難的原因是其有在河川生活之生態,誰都可以簡單的捕獲牠,因此監視十分困難。調查即將降海產卵之親鰻耳石,發現降河之親鰻只佔16%左右,因此鰻魚之保護重點不在淡水域,而在河口域與沿岸水域親鰻之保育。另一方面為守護鰻魚資源,食用鰻魚之社會意識有改革之必要,鰻魚是平常食用魚之一,而不是只在孟蘭盆節有志一同的大啖鰻魚。」研討會最引發矚目的是近畿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有路昌彥教授介紹了「改用有鰻魚口味之鯰魚來守護鰻魚」,他表示:「水產資源一旦陷入過剩漁獲狀態的話,要脫離枯竭狀態是很難的,因此不能迴避以替代商材來滿足消費者之需求,這是他開發有鰻魚味之鯰魚替代鰻魚之動機。」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3 July 2016

日本要求明年鰻魚入池量維持2015年之水準

日本鰻苗2017年漁期將於今年11月開始,日本水產廳於今年7月8日宣佈,對有滅絕疑慮之日本鰻2017年入池量上限將抑制於21.7公噸之方針,這是日本連續三年抑制日本鰻苗入池量最多不超過21.7公噸,避免日本鰻苗資源進一步減少之意圖十分明顯。在強化日本鰻之資源管理上,主要產地是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及台灣等四國的協商面臨困難,但據水產廳表示,有關下一漁期之入池量以書面交換之方式達成合意。

        近年來日本鰻苗之採捕量減少,被指責是過漁及棲地環境改變有以致之,因此前述主要鰻苗漁業國於2014年9月,達成2015年漁期各國日本鰻入池量較前一年削減兩成之合意,2016年與2017年漁期也被抑制在2015年入池量之水準。然而,問題是此一入池量之規制並沒有法律之拘束力,日本一直依照現在為止之協議內容,推動有強制力量公約的締結,但中國大陸與台灣認為此舉會影響其國內之養殖業者而面有難色,因此協議於2015年6月以後即中斷。另一方面國際對鰻魚商業交易之注意程度愈來愈高,EU今年4月已提案要求調查鰻魚之整體資源量及其貿易狀況。雖然此一提案而讓日本鰻免於登錄在CITES公約之附錄中,但要求強化規制之聲浪預期會不斷高漲,對日本消費者影響仍然不可低估。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2 July 2016

日本東亞鰻資源協會舉辦鰻魚蓋飯的未來研討會


東亞鰻魚資源協會日本支部於今年7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辦「鰻魚蓋飯的未來IV──孟蘭盆節的因應」研討會。日本支部會長日本大學生物資源學部之塚本勝教授於會中以「學者對鰻魚保育之根本建議」為題進行主題演講,他強調:「降河鰻魚之禁漁必須貫徹外,也呼籲消費者要強調孟蘭盆節偏食鰻魚之習性。」塚本教授首先表示:「鰻魚管理比起鮪魚管理還要困難的原因是其有在河川生活之生態,誰都可以簡單的捕獲牠,因此監視十分困難。調查即將降海產卵之親鰻耳石,發現降河之親鰻只佔16%左右,因此鰻魚之保護重點不在淡水域,而在河口域與沿岸水域親鰻之保育。另一方面為守護鰻魚資源,食用鰻魚之社會意識有改革之必要,鰻魚是平常食用魚之一,而不是只在孟蘭盆節有志一同的大啖鰻魚。」研討會最引發矚目的是近畿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有路昌彥教授介紹了「改用有鰻魚口味之鯰魚來守護鰻魚」,他表示:「水產資源一旦陷入過剩漁獲狀態的話,要脫離枯竭狀態是很難的,因此不能迴避以替代商材來滿足消費者之需求,這是他開發有鰻魚味之鯰魚替代鰻魚之動機。」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3 July 2016

Sunday, September 04, 2016

權勢的誘惑

權勢的誘惑
(http://mhperng2.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25.html#more)
        權勢、財富、名利、地位為何如此地吸引紅塵眾生?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見解最深刻、透徹。
        他把人所渴欲的各種社會資源分為四大類: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符號資本(symbolic 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分別對應著財富、名器與頭銜、社會地位與社會關係網絡,以及上流社會所標榜的「品味」等。在他的「場域(field)」理論中,前述四種資本中任何一者的優勢都可以被拿來作為競逐其他資本的籌碼,而人們則竟日利用自己既有的資本在競逐各項資本的最大化。

一、權勢的魅力
        此外,布迪厄也看到:任何一個人(或階級)只要取得前述資源的優勢與壟斷地位,就會一方面利用這優勢去擴大他的經濟資本、符號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並且同時設法發展一套論述和階級的識別,以便說服自己和別人:這種壟斷是合理的,甚至是會推動社會的進步的,不只應該繼續被維持下去,甚至是應該被鼓勵、獎勵的。
        因而那些「力爭上游」的人只好去模仿這些「成功」的人,先設法取得這些識別標誌,再進一步把「成功」的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為了說明少數既得利益團體如何鞏固自己的利益並扭曲整個社會的價值,布迪厄在他的代表作【卓越(Distinction)】 中分析了一般人的「品味」與價值觀是如何地受到階級的影響,以及社會上各種既得利益階級是如何利用各種不曾言宣的方式、儀態等在標示一個階級的特性,一方面藉此排擠其他階級,另一方面則是在合理化自己對其他階級的剝削或宰制。
        當這些資本被用來「宰制」其他人時,那種虛榮心與「成就感」(乃至於被扭曲的意義感)之滿足,不知道羨煞多少人。
        然而,這樣的宰制,卻讓我覺得噁心、卑劣、無聊,看不起!不是因為酸葡萄心理,而是因為不屑、不恥!

二、天真(低俗)的美國夢
        還記得凱文·史貝西主演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吧?政治與權勢就是利益結合、利益交換、醜聞交換、利益與醜聞威脅等最齷齪的事。
        它叫做「House of Cards」,因為它是改編自英國 BBC 同名的電視劇;而英國的上議院(貴族組成)和下議院(平民選舉產生)就分別叫做「House of Lords」和「House of Commons」——它在譏諷民主政治如何淪落為齷齪的(利益、把柄、貪慾等的)交換。
        然而,許多天真、低俗,而沒教養的美國人卻崇拜那些擁有權勢,可以宰制別人的人。川普公然在電視上說:那些可以爬上我床的女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加上相貌和身材,我的床可不是任何女人都能上得了的。這是通俗版的美國夢——宰制一切,擁有一切,呼風喚雨。
        「斯文」一點的美國夢是這樣的。男主角是美國矽谷名校的教授,有一家高科技公司,獨身而每夜都有成群美女輪流隨伺在側。有一天暴風雪,矽谷附近的機場禁止飛機起飛。這位教授到了機場,塔台就是不肯放行。他的秘書打電話給國會,塔台接到指示就只好放行了。「He makes rules, but follows none」,這就是文末的讚詞。
        這位教授後來摔機了沒?充滿仰慕口氣的作者沒寫,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暴風雪中炫耀權勢,根本就是找死!
        喔,作者還留著口水說男主角:He's got everything, money, power and sex. 我很想頂他一句:"No more than a chimp."

三、宰制,高人一等乎?低人一等乎?

       仰慕權勢與宰制的人,最好去讀一下動物人類學有關黑猩猩(chimpanzee)的研究報告。公黑猩猩會爭奪社群中的權力和地位,有爭奪領域的戰爭(與食物無關),會壟斷對母猩猩的交配權;而母猩猩在團體內部有矛盾與緊張時,會露出性器官,誘惑劍拔弩張的公猩猩去交配(不是為了生育),藉此化解對立。
        政治圈內和人類權力頂層所擅長的權勢與宰制,黑猩猩的社群通通都會。
        仰慕權勢與宰制,就是不懂為人的可貴,只想學狗,只想學黑猩猩。
        權勢的誘惑乎?無知的誘惑乎?高人一等乎?低人一等乎?
           
四、人為何羨慕起黑猩猩?崇拜起黑猩猩?模仿起黑猩猩?
        如果你聽得懂巴哈的管風琴,聽到其中的莊嚴、純潔、崇高,你會知道:你的心裡有莊嚴、純潔、崇高,你不只是一隻黑猩猩!
        如果你看得懂塞尚的風景畫和肖像畫,你會感受到其中的神秘、莊嚴、神聖、凜然而不可侵犯的尊嚴,你會知道:你的心裡有神秘、莊嚴、神聖、凜然而不可侵犯的尊嚴,你不只是一隻狗!
        如果你懂這些,你就不會羨慕權勢與宰制的力量,你會對權勢與宰制的力量感到齷齪、不齒。你寧可要慈悲的力量、悲憫的力量,你寧可為人間的不平與弱勢而哭,而不是用權勢去製造人間的不平。
        但是,當你對人的可貴一無所知的時候,你會崇拜權勢與宰制的力量,你會仰慕齷齪而卑劣的人性——因為,除此之外你一無所知,你不知道人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教育的本意是要啟發我們的心,讓我們在卑劣的人性之外還看到人性美好的可能,讓我們懂得對生命更好的可能性「心嚮往之」。
        當教育徹底失去其功能時,我們對生命中的一切美好都一無所知;甚至當別人提醒我們的時候,都還覺得對方「多此一舉」。於是,我們只知道人的齷齪,我只想在齷齪的人世間成為「贏家」,而不知道輸贏不重要,「格調」才重要。
        如果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生命還有更美好的可能,我們就不會為自己的齷齪感到可鄙,還反而會感到自豪。
         這就是當代,尤其是美國,尤其台灣的網路世界。

五、在權勢中保存自己的格調?
        那是 99%的不可能。如果你誤以為那是可能的,有 99% 的機會是因為你不懂得現實世界裡的權勢——有99%的機會是出自你的妄想!
        如果你真的以為那是可能的,重新看一遍凱文·史貝西主演的《紙牌屋》吧。看仔細一點,這是虛構的劇情,素材卻是來自現實世界裡的事實。

Thursday, September 01, 2016

腎主骨 骨生髓

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納氣、水液,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二陰。腎臟虧損,精少而天癸竭,是衰老的根本。臨床可見精神不振、頭暈、手足不溫、內分泌減少、性慾漸消、月經減退、耳鳴耳聾、夜尿、小便不暢等。老人筋骨萎縮,故可見體態鬆垮、牙齒鬆脫、腰膝萎軟、背彎傴僂,步履不穩,關節失靈,行動艱難。腎虛鬚髮失榮,則變脆變灰,稀疏,甚至脫光。
 
Endocrine Regulation of Male Fertility by the Skeleton
Franck Oury, Grzegorz Sumara, Olga Sumara, Mathieu Ferron, Haixin Chang, Charles E. Smith, Louis Hermo, Susan Suarez, Bryan L. Roth, Patricia Ducy, Gerard Karsenty

Cell, Volume 144, Issue 5, p796–809, 4 March 2011

Highlights
Bone regulates male fertility
Osteoblast-derived osteocalcin enhances testosterone production by Leydig cells
Osteocalcin signals through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c6a, in Leydig cells

Summary
Interactions between bone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have until now been thought to be limi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bone remodeling by the gonads. We now show that, in males, bone acts as a regulator of fertility. Using coculture assays, we demonstrate that osteoblasts are able to induce testosterone production by the testes, though they fail to influence estrogen production by the ovaries. Analyses of cell-specific loss- and gain-of-function models reveal that the osteoblast-derived hormone osteocalcin performs this endocrine function. By binding to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expressed in the Leydig cells of the testes, osteocalcin regulates in a CREB-dependent manner the expression of enzymes that is required for testosterone synthesis, promoting germ cell survival. This study expands the physiological repertoire of osteocalcin and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the skeleton is an endocrine regulator of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