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9

日本近畿大學正式啟動日本鰻完全養殖之挑戰計畫

日本近畿大學正式啟動日本鰻完全養殖之挑戰計畫
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所長升間主計於今年11月1日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會中,明確指出該所正式啟動日本鰻完全養殖之挑戰計畫。該所於本月中旬即可推出以日本鰻可持續完全養殖為目標計畫之策定。近大於去年4月敦聘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日本鰻種苗量產研究中心團隊長田中秀樹擔任該所浦神實驗場場長,並於今年3月於浦神實驗場重新啟動已中斷多時的日本鰻研究,該研究以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所開發之技術為基礎,從今年6月開始進行日本鰻之人工孵化,採集60萬粒卵並實施人工授精,其後孵化出4萬尾日本鰻仔稚魚,如今有20尾鰻苗已達50日齡、體長20毫米之仔稚魚。其後也繼續分批進行人工種苗之生產,43日齡、18毫米的種苗有100尾,28日齡、12毫米者有1,000尾等成功完成日本鰻仔稚魚初期飼育,田中場長於記者會中樂觀宣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明年春天就可飼育成玻璃鰻線種苗。」
升間所長表示:「該所擁有各式各樣魚種完全養殖之研究人員。目前他們一面累積養鰻之新思維,一面朝實現不仰賴野生資源之完全養殖技術邁進。」田中場長則一面陳述為達到完全養殖之目標,必須開發仔稚魚飼料與解決如何大量飼育仔稚魚之課題,他表示:「希望能融合近大的專業知識與智慧,同時也將面向新挑戰,諸如挑戰找出誘發攝餌之物質等。」

日本國內交易有半數來自IUU漁撈之日本鰻苗

日本國內交易有半數來自IUU漁撈之日本鰻苗
今年10月30日在日本執政之自民黨本部召開由國會水產綜合調查委員會(濱田靖一召集人)成立之「沿岸漁業振興檢討工作團隊」會議,水產廳於會中決定新修訂的漁業法中增設偷捕魚罰則的對象水產生物(特定之水產動植物),將包括鰻苗(全長13公分以下)。但考慮到與鰻苗有關之都道府縣因應需要一些時間,設有3年之猶豫期。出席之國會議員則有:「偷捕鰻苗之情況非常嚴重,但給予長達3年適用罰則的猶豫期,不是很奇怪嗎?」之質疑聲。
去年12月修訂通過之新漁業法中,針對有組織與廣泛的偷捕採取包括嚴厲懲罰在內的對策。特別是漁業禁止捕撈之魚種及接受漁獲之個人,最高課以3年之徒刑或3,000萬日圓以下之罰金。
這次說明會中水產廳表示隨著新漁業法的修訂,該廳正在修訂該部之部令,有關偷魚的新罰則中之對象魚種(特定之水產品)除已決定之鮑魚與海參外,鰻苗也將增列為對象魚種之一。但是目前之鰻苗採捕是只要滿足各都道府縣規定之特殊條件且提出申請的話,任何人均可允許採捕的「都道府縣許可制」,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都道府縣移轉到水產廳直接指示的「許可制」。因此這次部令的更動,有鑑於此一實情,只有鰻苗採捕禁止之部令生效實施日期給予3年之猶豫期。國會議員則認為「對有滅絕疑慮而且日本國內交易傳聞有半數來自IUU漁撈之日本鰻苗,法令之實施給予三年猶豫期,真是一大奇怪」、「不應只顧及都道府縣之意見,要能反應現場實際需要才對」等意見相繼出現。

日本眾議院召開「日本鰻魚流通市場透明化課題與對策」討論會

日本眾議院召開「日本鰻魚流通市場透明化課題與對策」討論會
今年11月5日在日本眾議院第二議員會館召開「日本鰻魚流通市場透明化課題與對策」討論會,約有參眾兩院議員與秘書40人參加,為加深與會者對導入可溯源制度對杜絕日本鰻苗IUU漁撈的認識,會中邀請國內外3位專家提供話題,中央大學副教授海部健三報告了「日本鰻苗的流通現況與對策建議」。海部副教授指責日本鰻魚養殖幾乎百分百仰賴野生種苗,以2015年漁期為例,流通之鰻苗中有68.9%是經由不當漁獲與流通而來的。他進一步表示近年雖然IUU漁撈所捕獲之鰻苗減少,但因有些縣有報告最低採捕量之義務,但報告量之波動不大,所以偷捕無報告量之減少可能是與整體鰻苗漁獲量減少有關,因此他建議有強化取締鰻苗IUU漁撈之必要。另外他也說明國內外日本鰻苗經由地下不透明管道流通之原因,他認為:「在各縣自行決定進行管理與調整前,有必要先制訂全國統一規則,應強化罰則與有導入溯源制之必要。」其次正在訪問日本之倫敦動物學會的馬修克拉克博士則進行「由歐洲鰻之經驗來看鰻魚類管理」之演講。他表示:「歐洲鰻於2007成為CITES附錄書Ⅱ之貿易規制對象種,其後10年EU實施了歐洲鰻禁止出口措施,影響所及幾乎波及所有鰻魚屬,即便在EU內部違法交易量也有增加之現象。因此問題之解決不能只單獨考慮歐洲鰻,必須包括全部鰻魚屬才可,就EU而言,雖然有溯源之義務,但各會員國並沒有統一之溯源系統,因此國家間溯源制度有整合之必要。」其次聯合國農糧組織(FAO)顧問佛朗西司科・布拉哈則以「電子漁獲證明制度(eCDS)—單一魚種為對象導入CDS之可行性」為題,假定日本鰻導入eCDS溯源制之想法,他認為這需要一個中央集約型的強大數據庫,除有海關與水產廳的支持與參與之必要外,也要有貿易相關國家合作最好,即使沒有也有實現之可能。也就是他認為日本只要單獨有決心導入就可以。

Monday, December 16, 2019

西南部沿海 鰻苗大爆發 漁民一夜撈回百萬元

西南部沿海 鰻苗大爆發 漁民一夜撈回百萬元

   
近期西南部沿海因黑潮影響,鰻苗罕見大爆發,漁民瘋狂出海「撈金」。 (記者蔡宗憲攝)
近期西南部沿海因黑潮影響,鰻苗罕見大爆發,漁民瘋狂出海「撈金」。 (記者蔡宗憲攝)
2019-12-17 05:30:00
〔記者蔡宗憲、蔡宗勳、吳欣恬/綜合報導〕「這是數十年罕見的天外之財!」近年台灣沿近海的鰻苗不斷減少,但近期西南部沿海鰻苗因黑潮影響,數量罕見大爆發,漁民每晚忙著出海「撈金」,傳有人一夜撈回價值百萬的鰻苗。

漁民樂開懷 「賺到年終獎金」

屏東枋寮區漁會總幹事陳博華表示,高屏沿海「撈金」盛況從十二月九日左右開始,宜蘭也出現鰻苗,但數量有限。嘉義沿海上週鰻苗也頗有斬獲,七天累計捕獲十二萬餘尾,價格雖從每尾一百五十元降到九十五元,漁民仍開心地說「賺到年終獎金」。
漁業生態觀察家王凱霆分析,高屏沿海鰻苗爆發,可能跟去年開始的黑潮蛇行逼近沿海有關,這也關係到聖嬰年的趨勢,鰻苗豐收背後,可能代表明年全球氣候暖化更加明顯。

黑潮支流流往屏東 捕捉量暴增

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韓玉山也認為是受到黑潮影響,黑潮支流流往屏東,體積較小的鰻苗進到支流,導致今年出現分布極度不均,因而屏東捕捉量暴增,其他地方包括往年產量較多的宜蘭則苦哈哈,但全台捕撈量並未增加。
據漁業署資料,二○一七年底至一八年初鰻苗捕撈量一.一公噸,史上最低,收購價一尾近兩百元;去年底至今年初捕撈量二.七五公噸,史上次低,收購價約一尾一百元。今年至今全台捕撈近一公噸。韓玉山指接下來要看冬至,如果量多,總量約跟去年相當;如不如預期,總量將少於去年。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5】缺鰻的蒲燒風 同一抹醬汁造就蒲燒鯛發燒新美味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5】缺鰻的蒲燒風 同一抹醬汁造就蒲燒鯛發燒新美味

文/莊曉萍、戴安瑋
日本鰻魚魚苗枯歇,養殖量減少,鰻魚價格翻倍漲的後果,就是逐漸被市場淘汰!蒲燒鯛魚不知不覺中,已佔據市場,鋪天蓋地的取代了蒲燒鰻,從自助餐至星級飯店,都可看到蒲燒鯛魚入菜。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蔡秋棠表示,鰻魚價格飆漲,鰻魚加工廠業者必須找活路,有員工誤把蒲燒鰻魚的日本醬汁,塗在鯛魚腹肉上,發現很好吃。此一美麗的錯誤竟創造出蒲燒鯛魚的一片天。現平價的蒲燒鯛儼然成為新的國民美食。
臺灣日本鰻養殖技術發展悠久,曾經年產量可達4萬公噸,外銷日本的活鰻及加工品就佔日本消費量6成,當時日本人吃的鰻魚飯,平均10碗中,就有6碗來自臺灣。但隨著日本鰻苗逐年枯歇,養殖量銳減,10年前活鰻出口量還有5000多公噸,107年活鰻出口只剩2396公噸,又以加工品的萎縮最嚴重,只剩162公噸,約是30年前一間加工廠出貨量的1成,業者必須另找活路。
以宏益冷凍食品為例,活鰻入廠到完成加工,至少要1個月,期間鰻價若波動大,工廠需要承受相當大的週轉壓力。(圖片提供/宏益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蔡秋棠目前是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他另一個身份是宏益冷凍食品公司董事長。民國80年代,國內日本鰻魚養殖面積突破4000公頃,年產量超過3萬6000噸,他當就時挾著活鰻輸日的好成績,成立宏益冷凍食品公司(簡稱「宏益」)展開加工鰻事業。極盛時期宏益一年出口1800噸蒲燒鰻(相當於使用2500噸原料),產值可達10億。蔡秋棠回憶當時榮景,眼神滿是驕傲。
但好景不常,84年宏益就因為鰻魚成本飆高問題一度停工,蔡秋棠解釋,鰻魚加工製程超過1個月,要應付每週都在變動的鰻魚價,「光是收購活鰻的週轉金,一個禮拜就要準備1千萬。」直到89年才復工,同時蔡秋棠也思考更穩定的出路,為了平衡盈虧,他開始兼營臺灣鯛(吳郭魚)片出口。
「蒲燒鯛其實是我們研發的!」蔡秋棠夫人施秀器笑說,過去工廠只把臺灣鯛魚背肉做生魚片出口、魚腹肉就當作下腳料賣給飼料廠,某天員工無心插柳,把魚腹肉拿去烤,再塗上蒲燒鰻用的日本醬油,沒想到居然好吃,許多顧客一試成主顧,曾一年賣出50噸蒲燒鯛,銷量之大。只是越來越多工廠仿效,原料也搶得兇,施秀器說,「有時我們想要加工還沒有料咧」。
因臺灣鯛(吳郭魚)養殖量穩定,蒲燒鯛所使用的魚腹肉的價格相對平實,成為自助餐、甚至是大飯店裡的料理食材。圖片拍攝自自助餐(攝影/戴安瑋)
到底全臺一年可生產或消費多少蒲燒鯛?根據宏益加工的規格,一隻臺灣鯛可取出的魚腹肉約佔全魚重量5%,若以國內近2年(106、107)吳郭魚平均產量6萬公噸計算,扣除冷凍全魚平均出口量1萬9000公噸,再乘以取肉率,等於最多有2050公噸的魚腹肉被製成蒲燒鯛出口或內銷。有業者說,臺灣鯛養殖量穩定,蒲燒鯛不怕缺貨沒得賣。
蔡秋棠分析,對加工廠來說,臺灣鯛腹排原料每公斤200元內就買得到,鰻魚依規格有不同價格,每公斤600元起跳,比臺灣鯛腹排貴3倍;臺灣鯛原料便宜,加工後產品價格親民,並且魚肚肉烘烤後油脂香,相當下飯,很快在市場上擴散。
不具名的蒲燒鰻收購盤商就說,近5年鰻魚原料貴,加工廠為了求生存、價格只會向上調,團膳廠商開的價格又很死,現在賣出的蒲燒鰻利潤非常低,僅剩往年的1成;一般民眾也因為蒲燒鰻貴,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會消費,訂單越接越少;而蒲燒鯛平價,沒有消費季節限制,但國內加工廠多,價格競爭激烈,團膳業者選擇多,哪家便宜就往哪裡去。
蒲燒鰻量少價場,讓蒲燒鯛不但異軍突起,更鋪天蓋地的深入民眾日常生活,自助餐店、星級飯店都可以看到蒲燒鯛魚上菜,甚至用蒲燒鯛魚、櫻花蝦米糕取代蒲燒饅米糕,臺北花園大酒店表示,酒店婚宴桌菜多提供櫻花蝦米糕,瓏山林臺北中和飯店僅限春酒、尾牙或婚宴的桌菜提供鰻魚米糕,但價格也相對會高一些。
蔡秋棠說,宏益生產的蒲燒鯛,少數內銷,主力是外銷,因這一味日本和韓國人也很愛。但他也感嘆,「鰻魚產業在臺灣曾經很輝煌,現在就覺得很可惜、真的很可惜。」
目前蔡秋棠是臺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他對臺灣的鰻魚產業仍然抱持希望,只是回想當時榮景仍有些落寞。(攝影/莊曉萍)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4】鰻魚產業如何從生死旋渦爬起?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4】鰻魚產業如何從生死旋渦爬起?韓玉山:5建議是關鍵

文/臺灣大學漁科所所長兼財團法人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 韓玉山
鰻魚天然資源的枯竭,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噩夢!日本鰻資源長期來看仍處於衰退態勢,估計每年以平均5%的速度消失,若再不採取有效對策,10年後將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筆者建議應優先保護河川的天然種鰻;縮短捕撈鰻苗時間,並改為許可制;臺中日韓養殖配額砍半;鰻魚放流河川應封溪護魚;以及開發日本鰻種苗人工繁殖的技術等5大項著手改善。

今年鰻苗捕撈總量 恐創歷史新低

資料顯示,1970年代以前,東亞地區日本鰻(A. japonica)鰻苗的年捕撈量,若以現今的的捕撈強度估計,可以超過500公噸(約25億尾),而近年來鰻苗的年捕撈量銳減,2016~2017年度,東亞地區日本鰻鰻苗總捕撈量還有62公噸(臺灣5公噸);2017~2018年度鰻苗產量呈現崩落,約在24公噸上下;2018~2019年的捕撈量更只有21公噸,創下歷史次低量。本年度截至今日(12/11)為止,捕撈量仍處於低檔,筆者推估,今年東亞地區日本鰻鰻苗總捕撈量,恐怕不到20公噸,可能創下歷史新低。

匱乏的鰻魚資源 引發國際關注

儘管日本環境省已於2013年將日本鰻指定為瀕危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組織 (IUCN) 於2014年亦將日本鰻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臺灣林務局亦在2017年,把日本鰻列入臺灣淡水魚紅皮書的極度瀕危物種,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近年來更積極討論日本鰻是否應列入附錄二物種,禁止國際貿易。雖然2019年CITES年會暫未提案,但最終仍決議,將針對日本鰻持續收集相關資料。然而,隨鰻魚資源持續惡化的狀況看來,2022年的CITES年會恐怕不甚樂觀。另一方面,由於日本鰻的人工繁殖技術,也還未能達到量產階段,故無法藉此進一步減緩鰻魚天然資源的利用壓力。基於上述種種因素,鰻魚天然資源的枯竭,儼然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噩夢。
宜蘭蘭陽溪口篩選鰻苗。(圖片提供/漁業署)

5點建議 力求生態與產業的平衡

鑑於歐洲鰻自2007年被列入CITES附錄二後,歐盟各國即加強對鰻魚資源的保育與管理,近年來之統計資料顯示,歐洲鰻資源已經止跌,並明顯開始回升了。歐洲可以做到,亞洲當然也可以,事在人為。在生態永續與產業發展的拉扯中,總要尋求一個平衡點,筆者亦在此謹提供幾個保育與管理意見供參考。
一、河川的天然種鰻,是生產下一代鰻苗的必要條件,必須優先加以保護。而東亞各國目前對河川鰻魚的保育與管理,力道明顯不足,建議東亞各國應全面禁止捕捉河川中8cm以上野生鰻,並加強保護鰻魚之棲息地,例如整治汙染、保護溼地、設置魚梯、以及有效分配河川水資源等,並宣導民眾不吃野生鰻,方可有效保育種鰻,大幅增裕未來鰻苗的資源。
二、鰻苗的過度捕撈也是造成資源減少的重要原因。東亞各國雖有訂定「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但規定過於寬鬆。2013年農委會漁業署公布,只有11月到隔年2月可以合法捕撈鰻苗。但這段期間的日本鰻鰻苗,幾乎就占了當年度來游總量的8成以上,因此保育效果相當有限。
以歐盟保護至少40~60%的鰻苗標準來看,東亞各國亦須進一步限縮日本鰻鰻苗的可捕撈期,以補充匱乏的天然資源量。並應對捕撈鰻苗改成許可制,建立證照制度,控制漁民和漁船的數量。如果任憑捕鰻船和捕鰻漁民的數量一直增長,資源遲早會耗盡。
三、臺中日韓官方在2012年「鰻魚資源養護與管理國際合作非正式會議」中,達成日本鰻鰻苗年養殖配額共78公噸,至今仍然保持不變,這個數量,對比近5年度東亞日本鰻鰻苗捕撈量38、39、62、24、21公噸(平均37公噸),實在是太高了,對鰻魚資源保護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建議配額應砍半至40公噸以下,並逐年動態檢討修正。
四、開源亦是重要手段。可由政府出面收購當地河口捕獲之部分日本鰻鰻苗,於養殖場養殖數月,成為幼鰻後,再放流回原捕捉的河口,讓其恢復野性,並將鰻魚放流河川劃設為封溪護魚河川,禁止一切漁業活動。由於放流鰻是原地捕捉與原地放回,因此能確保其產卵洄游之能力,可讓鰻魚資源之養護效益極大化。
五、積極開發日本鰻種苗人工繁殖的技術,生產大量的鰻苗供養殖需求,此舉不但可減緩鰻魚天然資源的利用壓力,更同時具有龐大的產業利益。目前,僅有日本與韓國具有完全人工繁殖的技術,但仍然無法規模化量產。因此,各國政府應更加積極投資在種苗人工繁殖的技術上,早日完成規模化量產。
註:鰻魚屬於鰻鱺科,鰻魚屬(Anguilla),是降海洄游性魚類,全世界總共有19種,除了歐洲鰻及美洲鰻分布在北大西洋之外,其餘17種皆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域。近數十年來,無論是鰻苗還是河川中鰻魚的數量,均出現了急遽減少的現象。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3】2原因讓鰻魚產業走向孤寂 舌尖上鰻魚飯消失中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3】2原因讓鰻魚產業走向孤寂 舌尖上鰻魚飯消失中

日本鰻苗捕撈量銳減,不只捕鰻人喊苦,鰻魚飯專賣店也大喊吃不消,17年前4P(1公斤4條)的成鰻只要200元,現在動輒800元起跳,加上店租、人力成本,鰻魚飯價格早已倍數起跳,著名的京都屋今年10月停業,另一家鰻魚飯業者、大東屋創辦人黃世州說,若國內養殖量持續走低、年輕人不投入,10年內鰻魚產業就會消失。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底至2019年初,臺、中、日、韓總捕獲量僅21公噸,臺灣只有2.75公噸,創歷史次低外,今年4月一則日本養殖新聞更顯示,今年4月15日統計,韓國入池(將鰻苗放入魚池內養殖)2噸、日本入池13噸、中國2噸,臺灣僅1百公斤,雖不知該新聞報導真實性多高,但由此可知,未來的養殖量及產量,不樂觀。
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汪介甫說,台灣鰻魚養殖已有50年歷史,最高峰時有3千多個鰻魚養殖戶,現在只剩一成、300多戶。他強調,臺灣養殖的日本鰻魚成鰻,曾經有9成外銷日本,近年來受中國鰻魚搶進日本的影響,國內活鰻輸出減少,內銷雖增加,但鰻魚價格仍水漲船高,現在活鰻出池價1公斤就要1100元。
2002年開業的京都屋,今年10月因不堪原料與人事成本而停業。圖為京都屋原址,鐵門上還有招租公告。(攝影/莊曉萍)
走一趟臺北市中山北路,日本料理店密度可說是全臺最高,其中不少是鰻魚飯專賣店,像是排隊名店肥前屋、梅子,和10月剛停業的京都屋。業者說,臺灣養殖日本鰻魚超過半世紀,然而興起吃鰻魚飯風潮,恐怕是這20年才有的風氣。
父執輩養鰻、經營冷凍鰻魚片外銷的京都屋負責人劉崇業回憶,2000年左右,中國大陸鰻魚(有日本鰻魚、美洲鰻魚)輸日量增加、價格又便宜,壓縮到臺灣外銷量,鰻魚片在當時成了國內民眾也吃得起的食材,外銷的4P(1公斤4條)規格鰻魚只要200元,加上政府大力宣傳,京都屋曾經1個月就用掉4噸的活鰻。但在原物料成本越來越高,3P1公斤3條)就要830元,他說,這已是200元的4倍多,加上房租等營運成本,他不得不選擇跟消費者說對不起。
劉崇業舉例說,京都屋成立17年,鰻魚飯價格也因日本鰻魚價格飆高,而不斷調整,小份的曾經只要180元,停業前漲到407元,大份的220元,停業前漲到520元,無論大小份,均約漲2.3倍。他苦笑說,「市場需求還在,只是越來越多人吃不起。」
汪介甫也說,日本鰻苗價格越來越高,國內養殖成本跟著墊高,即便外銷量少、內銷價格也壓不下來。像是過去不少鰻魚飯業者是使用一公斤4P(條)規格製作餐點,現在有的會改使用較大尺寸的3P規格或3.5P規格,避免食材浪費、減少成本負擔。
烤得油脂飽滿的鰻魚放上熱騰騰的白飯。看似簡單的美味,卻越來越多人消費不起(攝影/莊曉萍)
另一家鰻魚飯業者、大東屋,因家族養殖日本鰻魚、兼營成鰻外銷,黃世州在2003年創辦國內連鎖鰻魚飯餐廳。雖然成鰻價格一路走高,大東屋卻反其道而行,即將在國內外2處展新店。他說,斗六新店以創意料理取勝,一方面降低鰻魚的使用量,也提供顧客更多選擇;澳門新店強調使用來自臺灣的活鰻,搶攻中高價市場。
他感嘆表示,自己年屆半百,20多年前,他跟著父親到產地收鰻魚,發現自己是產地最年輕的,現在情況仍然沒有改變,「如果沒有輔導年輕人來養殖,恐怕10年內,鰻魚產業就會跟著年長的養殖戶消失。」另外,國內因季節因素,部分養殖戶選擇在隔年清明節購買日本已養殖一年的活鰻入池,而非從鰻苗一路養大,劉崇業觀察,國內能從鰻苗養到幼鰻的養殖戶越來越少,如果再沒有人懂養殖技術,即使有鰻苗,產業也無力可回天。
「如果鰻魚價格穩定,會增加復店的意願。」劉崇業感慨,與日本動輒3000日幣起跳的烤鰻飯,京都屋的價格已相對平實,但國內消費者只求盡興,只要價格一抬,就不買單。他迄今還在觀望產業動態,希望人工繁養殖日本鰻魚技術早日完成。
黃世州則是因對日本鰻魚有一份感情,還想再拼,他說:「鰻魚養了我們一家,不希望牠就此消失。」
黃世州不願放棄3代的鰻魚事業,他除了改變餐廳的經營方向,接下來將興建鰻魚室內養殖池,增加育成量。圖為黃世洲家族的養殖池。(圖片提供/黃世州)

Sunday, December 08, 2019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2】初冬側寫 隨鰻而居聚落與他們手裡空虛的網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2】初冬側寫 隨鰻而居聚落與他們手裡空虛的網
https://www.agriharvest.tw/?p=7965&fbclid=IwAR1tHPcOvUWGwIx2YPuDmlg3fIO_tpf1OB5Ne4OB405u-3WWQEQbtHAQay4

每當秋冬交替的11月至隔年2月左右,蘭陽平原的沙灘就進入一段與平時不同樣貌的捕撈鰻苗時期。
沙灘上會出現其他時候看不到的鰻寮及捕撈鰻苗所需漁具,每日的沙灘在日落時分,就會有陸陸續續穿著青蛙裝的捕鰻人在岸邊整裝,準備下海捕撈鰻苗,到凌晨12點後,人數達最多,海灘雖然漆黑,但可感覺到許多人影手拉著拖網在浪花中行走,沙灘上也可見不少人在微弱燈光下低頭濾沙,查看鰻苗收穫。約清晨五點,天將亮之際,徹夜捕鰻苗的人陸續上岸,收拾器具準備返家。這是蘭陽平原海岸在冬天時,不管氣候如何潮濕、嚴寒都會進行的日常模式。

夜裡的東港海灘上,隨處可見不少人在微弱燈光下低頭濾沙,查看鰻苗收穫。

花東北上的捕鰻人

蘭陽平原捕撈鰻苗的活動,以坐落於頭城的「竹安溪出海口」、壯圍與五結交界的「蘭陽溪出海口」,以及蘇澳的「新城溪出海口」這3處地點為主;然而,作為蘭陽溪、冬山河、宜蘭河3條河流匯集處的「蘭陽溪出海口」,則因坐擁大面積自然濕地,水量穩定,且相較其他兩處,不僅擁有較多的鰻苗,也更適合鰻魚生長。

蘭陽溪出海口濕地。

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捕撈鰻苗活動在壯圍鄉東港村海岸邊最為盛行。於是,每年到了10月底,寧靜的東港海灘就會開始熱鬧起來,陸續有人來到這裡搭建鰻寮,為一年一度的捕撈鰻苗進行準備,11月時海灘上就會布滿數百個鰻寮,猶如一個海岸聚落。
來到東港海岸搭建鰻寮的人,很多來自花蓮、臺東地區的阿美族原住民,他們之中有些人已經來這裡捕了20年的鰻苗,有些則是在近幾年才跟親友來到這裡。這些捕撈鰻苗的人在平時從事的職業非常多元,有些是從事與漁業相關的近海捕魚、水產養殖、潛水抓魚等工作,有些則是和漁業較沒關係的裝潢、大貨車司機等工作,他們都是在沒工作的空閒時間,來到這裡捕撈鰻苗,賺取額外的生活費。

簡易搭起的鰻寮,就是捕鰻人這4個月暫時的棲身之所。

鰻寮的分類

在東港海岸搭起的鰻寮,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蓋在地勢較高,面積較大的鰻寮,主要是這些來自花東地區的阿美族人臨時住所。搭建以竹竿或水管作為骨架,鋪上帆布,出入口釘有木板和不要用的門板來遮風。鰻寮的外觀雖十分簡便,不過生活所需的發電機、床鋪、桌椅、禦寒用品、照明設備、加熱器具等皆具備,雖不算十分舒適,但可供這段捕鰻苗期間的生活無虞。
在白天未捕撈鰻苗時,這裡是這些捕鰻人主要活動的地方,有時在裡面睡覺補眠,有時到鄰居的鰻寮串門子,有時一群人在鰻寮前聚餐,他們之間有些人是來到這裡才熟識的,不過一起生活久了,也漸漸形成一種具有凝聚性的部落感覺,彼此有著共同的鰻苗話題,有著共同到外地打拼的經驗故事。

捕鰻人俗稱的「小烏龜」,不僅可簡單放置漁具,也是夜裡作業時,可暫且歇息的地方。

另一種鰻寮是蓋在靠近海岸處,面積較小,捕鰻人習慣稱為小烏龜。是捕鰻人在挑網上岸後,濾砂挑鰻苗的工作場所,以及未捕撈時放置漁具的地方,此外這裡也是他們在夜間暫時歇息的地方。這類的鰻寮除了有不少是阿美族人蓋的之外,也有一些是宜蘭本地的捕鰻人搭建,他們家離海岸較近,因而未在此居住,主要是在此放置器具,以及晚上挑鰻苗與歇息。

宜蘭的捕鰻環境

鰻苗依據捕鰻人的分類,主要有白鰻和黑鰻兩種,白鰻是指全身透明的日本鰻幼苗,黑鰻則是尾部有黑色斑點的鱸鰻幼苗。一般收購鰻苗的業者主要是收白鰻,而黑鰻因為價格較差而未收購,因此捕鰻人的收穫量主要是看白鰻數量而定。

捕鰻人在海裡拉著手拖網持續地行走,只盼網中能捕撈到不少鰻苗。

在宜蘭捕撈鰻苗的器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拖網,使用方式是一手拉著手拖網在海岸不停來回行走,不少漁民都說他們一晚行走路程都可以到花蓮、臺東。另一種是三角網,使用方式是站立在海浪之中,手持三角網在浪中不斷撈取,雖不用一直行走,但需要久站。
在宜蘭有不少漁民從40年前就開始捕撈鰻苗,今年已將近60歲,可以說是從小捕到大的工作。捕撈鰻苗是宜蘭不少沿海地區居民的重要回憶,不少人都可以回憶起他們小時候,怎麼跟著家人在寒冷、漆黑的海邊捕撈鰻苗,有些人更是在捕撈鰻苗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這些捕鰻人平時也是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帶著漁具來到海岸捕撈鰻苗,到天亮時返家,賺取生活費。據40年前就開始在壯圍東港捕鰻苗的東港村民描述,最早鰻苗產量很多,但是價錢並不好,直到有日本人來這裡收購鰻苗後,價格才漸漸起來,捕撈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東港海岸的捕鰻人不管是住在鰻寮的阿美族人或是宜蘭本地的人,都有共同的故事,說過去有人撈鰻苗發財致富,一個冬天就可以賺進一部車或一間房,因此才吸引這麼多人來到這裡躍躍欲試,希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白天裡,有些捕鰻人持續從事其餘工作,有些則是稍作休息,等待夜晚的來臨。

近年來鰻苗隨著環境的變遷,以及捕撈人數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鰻苗數量有日益減少的趨勢,許多人常常一個晚上也捕不到10條。鰻苗價格也因量的減少而飆漲,從最初的一尾不到100元,到今天截至今年十二月時,已來到一尾145元,之後還可能再往上漲。因此就算近年來收穫量都不如以往,仍讓不少人甘願冒著寒風,來到壯圍東港海岸捕撈,盼望有一天遇上大出鰻,能夠過上較富裕的生活。

鰻苗資源的永續

也由於鰻苗的產量逐年減少,要如何永續鰻魚資源,使鰻苗不致枯竭成了急需面對的課題。宜蘭縣政府2013年公告境內河流禁捕8公分以上的鰻魚,並於2014年1月向漁民收購常被棄置的鱸鰻(黑鰻)鰻苗逾6,000尾,於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進行3個月的育成後,同年4月於河川放流。
漁業署也於2013年9月公布了「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規定每年的11月1日至隔年的2月底為鰻苗捕撈期,其餘時間不得捕撈。不過這段期間本來就是鰻苗洄游到臺灣的主要時間,捕撈本來就是在這段期間,幫助並不大。
在宜蘭的海岸,除了在海岸邊用人工方式捕撈漁苗的捕鰻人外,有時候在白天還可以看到有漁船在沿岸捕撈鰻苗。漁船因為機動性高,所以捕獲量大,在捕撈過程中也會將其他魚類捕撈上來,對於生態影響非常大。目前對於這些捕撈漁船的規範,是依「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只要在開放捕撈時間,登記即可捕撈,至於捕撈的總量則無明文規範。

日益減少的鰻苗,價格不斷攀漲。對於資源永續發展,也許仍有上待調整的空間。

目前我們對於鰻苗資源的搶救有開始進行,但仍有不少值得調整之處,如目前除宜蘭外,不少縣市都僅是列出部分河川水域禁捕鰻魚,禁捕範圍應該還要再擴大,以增進復育鰻苗的成效,復育出來的鰻魚才不至於又進入漁民的網子之中。
對於捕撈鰻苗的漁船,應該規範採捕總量,一方面能使更多鰻苗能夠洄流至河川生長,另方面也使沿岸捕鰻人能夠更有機會捕到鰻苗,增進捕撈的公平性。對於法令規範的開放捕撈期也值得調整,縮短一個月讓更多的鰻苗能夠洄流至河川生長,來年也會讓更多的鰻苗洄流,使鰻苗資源得以永續發展,捕鰻人也不致在寒風中苦苦守候日益稀少的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