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griharvest.tw/?p=7965&fbclid=IwAR1tHPcOvUWGwIx2YPuDmlg3fIO_tpf1OB5Ne4OB405u-3WWQEQbtHAQay4
每當秋冬交替的11月至隔年2月左右,蘭陽平原的沙灘就進入一段與平時不同樣貌的捕撈鰻苗時期。沙灘上會出現其他時候看不到的鰻寮及捕撈鰻苗所需漁具,每日的沙灘在日落時分,就會有陸陸續續穿著青蛙裝的捕鰻人在岸邊整裝,準備下海捕撈鰻苗,到凌晨12點後,人數達最多,海灘雖然漆黑,但可感覺到許多人影手拉著拖網在浪花中行走,沙灘上也可見不少人在微弱燈光下低頭濾沙,查看鰻苗收穫。約清晨五點,天將亮之際,徹夜捕鰻苗的人陸續上岸,收拾器具準備返家。這是蘭陽平原海岸在冬天時,不管氣候如何潮濕、嚴寒都會進行的日常模式。
花東北上的捕鰻人
蘭陽平原捕撈鰻苗的活動,以坐落於頭城的「竹安溪出海口」、壯圍與五結交界的「蘭陽溪出海口」,以及蘇澳的「新城溪出海口」這3處地點為主;然而,作為蘭陽溪、冬山河、宜蘭河3條河流匯集處的「蘭陽溪出海口」,則因坐擁大面積自然濕地,水量穩定,且相較其他兩處,不僅擁有較多的鰻苗,也更適合鰻魚生長。
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捕撈鰻苗活動在壯圍鄉東港村海岸邊最為盛行。於是,每年到了10月底,寧靜的東港海灘就會開始熱鬧起來,陸續有人來到這裡搭建鰻寮,為一年一度的捕撈鰻苗進行準備,11月時海灘上就會布滿數百個鰻寮,猶如一個海岸聚落。
來到東港海岸搭建鰻寮的人,很多來自花蓮、臺東地區的阿美族原住民,他們之中有些人已經來這裡捕了20年的鰻苗,有些則是在近幾年才跟親友來到這裡。這些捕撈鰻苗的人在平時從事的職業非常多元,有些是從事與漁業相關的近海捕魚、水產養殖、潛水抓魚等工作,有些則是和漁業較沒關係的裝潢、大貨車司機等工作,他們都是在沒工作的空閒時間,來到這裡捕撈鰻苗,賺取額外的生活費。
鰻寮的分類
在東港海岸搭起的鰻寮,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蓋在地勢較高,面積較大的鰻寮,主要是這些來自花東地區的阿美族人臨時住所。搭建以竹竿或水管作為骨架,鋪上帆布,出入口釘有木板和不要用的門板來遮風。鰻寮的外觀雖十分簡便,不過生活所需的發電機、床鋪、桌椅、禦寒用品、照明設備、加熱器具等皆具備,雖不算十分舒適,但可供這段捕鰻苗期間的生活無虞。
在白天未捕撈鰻苗時,這裡是這些捕鰻人主要活動的地方,有時在裡面睡覺補眠,有時到鄰居的鰻寮串門子,有時一群人在鰻寮前聚餐,他們之間有些人是來到這裡才熟識的,不過一起生活久了,也漸漸形成一種具有凝聚性的部落感覺,彼此有著共同的鰻苗話題,有著共同到外地打拼的經驗故事。
另一種鰻寮是蓋在靠近海岸處,面積較小,捕鰻人習慣稱為小烏龜。是捕鰻人在挑網上岸後,濾砂挑鰻苗的工作場所,以及未捕撈時放置漁具的地方,此外這裡也是他們在夜間暫時歇息的地方。這類的鰻寮除了有不少是阿美族人蓋的之外,也有一些是宜蘭本地的捕鰻人搭建,他們家離海岸較近,因而未在此居住,主要是在此放置器具,以及晚上挑鰻苗與歇息。
宜蘭的捕鰻環境
鰻苗依據捕鰻人的分類,主要有白鰻和黑鰻兩種,白鰻是指全身透明的日本鰻幼苗,黑鰻則是尾部有黑色斑點的鱸鰻幼苗。一般收購鰻苗的業者主要是收白鰻,而黑鰻因為價格較差而未收購,因此捕鰻人的收穫量主要是看白鰻數量而定。
在宜蘭捕撈鰻苗的器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拖網,使用方式是一手拉著手拖網在海岸不停來回行走,不少漁民都說他們一晚行走路程都可以到花蓮、臺東。另一種是三角網,使用方式是站立在海浪之中,手持三角網在浪中不斷撈取,雖不用一直行走,但需要久站。
在宜蘭有不少漁民從40年前就開始捕撈鰻苗,今年已將近60歲,可以說是從小捕到大的工作。捕撈鰻苗是宜蘭不少沿海地區居民的重要回憶,不少人都可以回憶起他們小時候,怎麼跟著家人在寒冷、漆黑的海邊捕撈鰻苗,有些人更是在捕撈鰻苗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這些捕鰻人平時也是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帶著漁具來到海岸捕撈鰻苗,到天亮時返家,賺取生活費。據40年前就開始在壯圍東港捕鰻苗的東港村民描述,最早鰻苗產量很多,但是價錢並不好,直到有日本人來這裡收購鰻苗後,價格才漸漸起來,捕撈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東港海岸的捕鰻人不管是住在鰻寮的阿美族人或是宜蘭本地的人,都有共同的故事,說過去有人撈鰻苗發財致富,一個冬天就可以賺進一部車或一間房,因此才吸引這麼多人來到這裡躍躍欲試,希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近年來鰻苗隨著環境的變遷,以及捕撈人數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鰻苗數量有日益減少的趨勢,許多人常常一個晚上也捕不到10條。鰻苗價格也因量的減少而飆漲,從最初的一尾不到100元,到今天截至今年十二月時,已來到一尾145元,之後還可能再往上漲。因此就算近年來收穫量都不如以往,仍讓不少人甘願冒著寒風,來到壯圍東港海岸捕撈,盼望有一天遇上大出鰻,能夠過上較富裕的生活。
鰻苗資源的永續
也由於鰻苗的產量逐年減少,要如何永續鰻魚資源,使鰻苗不致枯竭成了急需面對的課題。宜蘭縣政府2013年公告境內河流禁捕8公分以上的鰻魚,並於2014年1月向漁民收購常被棄置的鱸鰻(黑鰻)鰻苗逾6,000尾,於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進行3個月的育成後,同年4月於河川放流。
漁業署也於2013年9月公布了「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規定每年的11月1日至隔年的2月底為鰻苗捕撈期,其餘時間不得捕撈。不過這段期間本來就是鰻苗洄游到臺灣的主要時間,捕撈本來就是在這段期間,幫助並不大。
在宜蘭的海岸,除了在海岸邊用人工方式捕撈漁苗的捕鰻人外,有時候在白天還可以看到有漁船在沿岸捕撈鰻苗。漁船因為機動性高,所以捕獲量大,在捕撈過程中也會將其他魚類捕撈上來,對於生態影響非常大。目前對於這些捕撈漁船的規範,是依「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只要在開放捕撈時間,登記即可捕撈,至於捕撈的總量則無明文規範。
目前我們對於鰻苗資源的搶救有開始進行,但仍有不少值得調整之處,如目前除宜蘭外,不少縣市都僅是列出部分河川水域禁捕鰻魚,禁捕範圍應該還要再擴大,以增進復育鰻苗的成效,復育出來的鰻魚才不至於又進入漁民的網子之中。
對於捕撈鰻苗的漁船,應該規範採捕總量,一方面能使更多鰻苗能夠洄流至河川生長,另方面也使沿岸捕鰻人能夠更有機會捕到鰻苗,增進捕撈的公平性。對於法令規範的開放捕撈期也值得調整,縮短一個月讓更多的鰻苗能夠洄流至河川生長,來年也會讓更多的鰻苗洄流,使鰻苗資源得以永續發展,捕鰻人也不致在寒風中苦苦守候日益稀少的鰻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