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9, 2023

2023年8月「日本鰻種苗向商品化邁進」研討會

 今年8月24日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在東京舉行之第25屆日本國際海鮮展中心以「日本鰻種苗向商品化邁進」為題召開研討會,由水產研究所玻璃鰻生產組之研究人員介紹日本鰻鰻苗的人工種苗研發邁向商品化,該機構在飼料開發、品種改良、量產技術等方面所做之努力與結果。報告指出在品種改良方面,其第一代玻璃鰻種苗的生產期短縮了8%左右。

此一研討會首先由該研究所研究員神保忠雄介紹「鰻魚仔稚魚用飼料開發」,介紹過去發現以鯊魚卵作為飼料之艱難歷程,以及透過雞蛋替代鯊魚卵並添加必要的營養物質,成功開發不需依賴鯊魚卵的新飼料之開發過程。2022年2月是日本鰻苗量產化成功的關鍵,神保忠雄指出「今後尚需要提升乾式飼料之性能,並研發大型水槽中高效率投餵飼料之條件」等。

其次研討會由研究員野村和晴就「日本鰻種苗的品種改良」進行介紹,他就2010年首次成功實現完成日本鰻完全養殖後,有關育種方面所致力之工作。他表示從孵化迄變態為玻璃鰻所需之期間,與天然的野生種苗需110-170天相比,人工種苗需160-400天,為縮短人工種苗此一長時間變態期程,該研究發現仔稚魚期間有30-40%足夠高的遺傳率,因此將具有高遺傳能力的親魚雜交產生第一代,其變態期平均可從269天,短縮到247天(即短縮8%)。如此透過後代進一步縮短變態長度的同時,研究所研究團隊並「將此遺傳基因研究擴展到其他生物性狀況,以建立具有快速成長與抗病性品種」。

接著研討會由研究員須藤龍介報告「鰻魚人工種苗開發的現況及其普及化」。量產水槽從碗型發展到半管型與克萊塞爾型,從而開發一個新的量產水槽,於2022年已可量產1萬尾以上玻璃鰻,也已技術轉移給縣,以便讓該技術可推廣至一般民間。

目前人工種苗之生產成本為每尾約3,000日圓,而野生之天然種苗則不到600日圓,為壓縮佔生產成本七成之人事費與佔成本兩成光電等費用,未來應朝省人力與省能源化方向努力,以促進人工種苗可商業化運轉。

2025年12月後日本水產品交易流通管理法將適用於鰻苗

 在日本水產品交易流通管理法(以下稱流管法)即將於2025年12月適用於鰻苗之際,水產廳目前正為引進結合二維條碼與智慧型手機共同運作的系統積極籌備中,以實現鰻苗交易銷售可追溯性(即產銷履歷管理)的目標。相關系統在運作上,將可以在不會對第一線現場工作人員造成過度負擔的情況下,讓捕撈編號與貨品編號的管理與記錄相關業務順利進行,也有助於解決鰻苗目前在交易銷售時會遭遇到的盜捕、隱匿報告或刻意低報等問題。水產廳表示,目標是在流管法正式適用於鰻苗前,就能讓相關系統開始運作。

依據先前委託民間企業執行的2022年度調查計畫工作,即「鰻魚產業價值鏈可追溯性引進評估專案計畫」,從第一線現場需求掌握到整體概念設計等工作項目都已完成。依據不同產地而異的銷售管道與相關處理人員的名稱等課題,也透過梳理共通角色與功能的作法,達成進一步單純化目的。而水產廳在綜整相關議題並歷經討論後,已設計出一套執行程序,可以在符合流管法規範的情況下,一併促成交易銷售的適當管理,同時也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負擔。

具體而言,就是利用即便是在高齡人口間也有高持有率且可以手持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讓條碼讀取工作更好執行,而防水性強且能夠儲存大量資訊的二維條碼,也具有可以讓這套系統更容易普及與成本較低等優勢,故已獲得水產廳高度評價。儘管單一位捕撈者的鰻苗採收量並不會很多,但由於一個養殖池內會混雜數百位捕撈者所採收的鰻苗,要想逐尾記錄管理並不符合現實。因此,水產廳目前是規劃將採取包含依據不同交易日區分捕撈編號(已登錄資訊的二維條碼)的作法。

於2023年6月15日在東京市,由社團法人「日本鰻苗處理相關人士協議會」所主辦一場名為「針對鰻苗交易銷售進行適當管理相關作法—鰻魚產業價值鏈可追溯性引進評估專案計畫成果與未來展望」的施政方針說明會上,進行政策說明的水產廳增殖推進組栽培養殖科科長輔佐中井忍表示:「與完全使用紙類記錄的作法相比,因為參與這套系統須登錄帳號,從而便於進行管理,也因此可以鎖定從事相關事業工作的人員名單。」並指出這對於防範不法業者渾水摸魚的問題,將會產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然而不習慣使用這套系統的鰻苗捕撈者與盤商究竟應該如何納入管理,以及可以維持中立且公平立場,同時還需要守密的民間營運機構,應該由哪個單位擔任等問題,現階段還沒有確切答案。儘管如此,鰻魚產業關係人士已表明立場,支持引進結合二維條碼與智慧型手機共同運作的這套系統,而「日本鰻苗處理相關人士協議會」也已經宣布將競逐成為這套系統的民間營運機構。

中井忍還在會中提到落實這套系統執行的時程規劃,「預計在2023年度以內,明確定義系統執行的相關條件,自2024年度以後,將進行系統的研發與測試,並在2025年12月以前,讓系統可以正式上路運作」。

前述的2022年度調查計畫工作,也就是「鰻魚產業價值鏈可追溯性引進評估專案計畫」,其最後定稿的報告書,已經在水產廳官方網站首頁的「鰻魚有關資訊」項目欄位中公開發表。

2023年11月16日鰻苗捕撈概況

11月16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本漁期,宜蘭及屏東縣雙雙首次漁船出海作業!!
昨晚,可能是因為從前天開始氣溫下降的原因,宜蘭縣的捕苗船在本漁季首次出航約60艘左右。結果每艘船從70-80尾到100尾不等,有近3位數的漁獲量。加上手撈業者表示,零零散散約計數十尾。多數業者表示總漁獲量約在1-2公斤,漁獲水準低。南部屏東縣跟宜蘭縣一樣漁船也是首次出航,但是以抓不到苗坐收。
11月17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數量比昨天增加了!!
宜蘭縣因為前一天的漁況而有所期待,前面的時段因為強風吹襲,只有7-8艘船出去,抓得不理想,晚上約8-9點就回航了。當天深夜時段,多數的漁船出海,每艘船似乎都有80-150尾、100-120尾不等的3位數的捕撈量。南部屏東縣的船隻,小蝦的漁況非常好,但是鰻苗漁況則反之。手撈網及定置網合計約200-300尾。昨晚台灣的捕撈總量約4-5公斤左右。

2023年10月20日鰻苗捕撈概況

【鰻苗快訊】2023年10月20日
台灣的國立台灣大學漁科所19日晚上進行學術性鰻苗資源研究調查,只有捕撈到異種鰻苗,眾所關心的日本鰻苗沒有發現。
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韓玉山教授兼所長)的研究團隊進行鰻苗資源調查,每年都會針對洄游台灣的所有鰻種幼苗進行資源調查,並進行試驗性捕撈。
19日晚上(台灣時間8點至9點)該團隊在宜蘭縣宜蘭河河口進行試驗性捕撈與去年的情況(11月有抓到,至隔年1月開始減少,一直到2月就幾乎沒有了)不盡相同,本次只有抓到數十尾的異種鰻(鱸鰻苗及雙色鰻苗),日本鰻苗尚未見到蹤影。

2023年11月14日鰻苗捕撈概況

11月14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儘管氣溫開始下降,大潮進來,加上大雨持續,但就是抓不到苗。東部宜蘭、花蓮縣合計捕撈量約1000-1500尾之間?!
10號晚上抓到的苗混雜著透明度很高的鰻苗,當時業者興奮的說「這波潮水可以開始抓了吧!」不過,12號晚上主產區的宜蘭、花蓮縣卻因爲大雨而休漁。昨晚正值暗夜大潮期,加上氣溫及海水溫度都下降了,但還是抓不到。手撈網業者約10多人作業,每人在2-3尾左右。漁船因為抓不到鰻苗,所以還持續在抓蝦。當地業者說「沒有鰻苗。以農曆曆期來看,跟去年比起來,感覺要晚兩波潮水」。
台灣自從漁期開放後,截至目前的捕撈量眾說紛紜,綜合各方說法,約在1000-1500尾之間吧?!

Tuesday, November 07, 2023

2023年11月7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3年11月7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台灣東部宜蘭及花蓮縣每天都只有100尾以內,抓得並不好!!會不會又是潮
水延遲?南部屏東縣依然是鱸鰻苗占了收成的大半!
  台灣鰻苗漁期已經開放一星期了,不知是不是潮水因素加上氣溫及海水溫度特別高的原因?當地的業者說「並沒有去年漁期一開始的捕撈氛圍。大潮預計10號就會進來,但是氣溫及海水溫度都還是特別高。前天晚上漁獲感覺有些許的增加,但是抓多的漁民只有7-8尾,多數只抓了1-2尾」,而且「東部宜蘭及花蓮縣每天僅有80-100尾的漁獲量。南部屏東縣則依然絕大多數是鱸鰻苗(目前只有手撈跟定置網,漁船還沒開始作業)沒變。」雖然暗喻可能又是晚一波潮水,但是事實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