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4日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在東京舉行之第25屆日本國際海鮮展中心以「日本鰻種苗向商品化邁進」為題召開研討會,由水產研究所玻璃鰻生產組之研究人員介紹日本鰻鰻苗的人工種苗研發邁向商品化,該機構在飼料開發、品種改良、量產技術等方面所做之努力與結果。報告指出在品種改良方面,其第一代玻璃鰻種苗的生產期短縮了8%左右。
此一研討會首先由該研究所研究員神保忠雄介紹「鰻魚仔稚魚用飼料開發」,介紹過去發現以鯊魚卵作為飼料之艱難歷程,以及透過雞蛋替代鯊魚卵並添加必要的營養物質,成功開發不需依賴鯊魚卵的新飼料之開發過程。2022年2月是日本鰻苗量產化成功的關鍵,神保忠雄指出「今後尚需要提升乾式飼料之性能,並研發大型水槽中高效率投餵飼料之條件」等。
其次研討會由研究員野村和晴就「日本鰻種苗的品種改良」進行介紹,他就2010年首次成功實現完成日本鰻完全養殖後,有關育種方面所致力之工作。他表示從孵化迄變態為玻璃鰻所需之期間,與天然的野生種苗需110-170天相比,人工種苗需160-400天,為縮短人工種苗此一長時間變態期程,該研究發現仔稚魚期間有30-40%足夠高的遺傳率,因此將具有高遺傳能力的親魚雜交產生第一代,其變態期平均可從269天,短縮到247天(即短縮8%)。如此透過後代進一步縮短變態長度的同時,研究所研究團隊並「將此遺傳基因研究擴展到其他生物性狀況,以建立具有快速成長與抗病性品種」。
接著研討會由研究員須藤龍介報告「鰻魚人工種苗開發的現況及其普及化」。量產水槽從碗型發展到半管型與克萊塞爾型,從而開發一個新的量產水槽,於2022年已可量產1萬尾以上玻璃鰻,也已技術轉移給縣,以便讓該技術可推廣至一般民間。
目前人工種苗之生產成本為每尾約3,000日圓,而野生之天然種苗則不到600日圓,為壓縮佔生產成本七成之人事費與佔成本兩成光電等費用,未來應朝省人力與省能源化方向努力,以促進人工種苗可商業化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