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07, 2007

2003年的舊文新貼 (西方取經記去 ~ 赴西班牙參加「高級魚類生殖及種魚管理研習會」 )

地中海國際高級農業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Advanced Mediterranean Agronomic Studies, CIHEAM), 創立於1963年由歐盟高峰會(EC,European Council)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共同發起。目前會員國有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埃及、西班牙、法國、希臘、義大利、黎巴嫩、馬爾他、摩洛哥、葡萄牙、突尼西亞、土耳其等國組成。CIHEAM 被賦予對會員國代表或會員國提供進修、研究、農業發展與技術推廣之任務。目前和歐盟(EU)、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 日本-海外農業開發協會(OADA )等組織有正式的合作關係。CIHEAM 總部設於巴黎,旗下有四個研究中心,分別位於義大利,希臘,法國與西班牙,其中農業科技項目由西班牙Saragoza市的中心 (CIHEAM-IAMZ) 負責。CIHEAM 有鑒於近年來水產養殖在地中海區域快速發展,故由CIHEAM-IAMZ與西班牙國科會 (CSIC, Spain) 共同舉辦「高級魚類生殖及種魚管理研習會(ADVANCES IN FISH REPRODU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BROODSTOCK MANAGEMENT)」 推展商業規模控制魚類生殖與水產養殖的相關技術 。本次研習會計有35人參加,分別來自14個不同的國家,大部分來自當地政府漁業相關官員或研究人員。筆者是唯一來自遠東地區的黃面孔,因台灣為非會員國,大會只同意補助300 歐元的註冊費。主辦單位準備英、西、法語三聲帶的同步口語翻譯,使每一個人能無語言障礙的參加討論。
  研習會於2003年2月3-7日舉行為期5天,前三天為課堂討論,後兩天則移師到位於地中海濱的Torre de La Sal水產養殖研究所 ( Instituto de Acuicultura, Torre de La Sal)。課堂討論課程包括:魚類生殖神經內分泌與內分泌 (Dr O Kah)、促性腺激素與性腺發育 (Dr E Mananos 與 Dr F Prat)、魚類生殖機制啟動研究 (Dr R Schulz)、種魚催生與催熟原理與應用 (Dr C Myloans)、環境因子對種魚生殖之影響 ( Dr M Carrillo 與 Dr S Zanuy)、營養與卵及種苗品質之關連 ( Dr M S Izquierdo)、魚類性別控制與應用 (Dr F Piferrer)、配子冷凍保存原理與應用 (Dr M P Herraez-Ortega)。每一堂課都是足足的兩小時,每一位講員皆是目前魚類研究相關領域期刊上的常客兼驚嘆號。內容水準,以筆者的專長內分泌學的標準來看, 如果要聽這些人演講,恐怕要在兩年一次的年會上的plenary speech 或 keynote speech 的場合上,才可能把他們數十年來的功力傾囊相授。更過癮的是,可以直接和他們討論,不必擔心研討年會上「大庭廣眾」與「博學鴻儒在列」的壓力。也可以私下交換心得與看法,其中Dr O Kah 是筆者博士論文口試主試委員;Dr E Mananos 與 Dr F Prat 以魚類FSH與LH的變化研究上著名; Dr R Schulz 在醫學院,以非洲鯰魚研究生殖啟動,大名在報告上早已熟悉,有幸和他討論實驗種種;Dr C Myloans 在Dr Zohar (the Center of Marine Biotechnolog, Maryland USA)的報告上看過他的照片,他的報告我幾乎都有收集; Dr M Carrillo 與 Dr S Zanuy 在魚類生理學上算是大老; Dr F Piferrer 五月將受邀來台至海大張清峰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也與Dr M P Herraez-Ortega討論冷凍胚胎的可行性與趨勢。故雖是研習會但其內容不輸研討會。而且因為與會人數與素質經過控制,故學員間的交流更密切話題更集中。筆者分享”台灣經驗”-「鯛類不必激素注射,經環境刺激可自行交配產卵」曾引起迴響,Dr C Myloans與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的注射處理是一種過渡,待時間過去,魚類適應養殖環境後就會自然交配產卵,但時間寶貴,在這之前注射是必要的。私底下,學員均耳聞台灣水產養殖的盛行,向筆者詢問相關資訊,並留下連絡位址,可謂學術之外的延伸,筆者並和摩洛哥與馬爾他官員交換鮪魚養殖的種種,知己知彼。
  研習會後兩天則移師到位於地中海濱的Torre de La Sal水產養殖研究所 ( Instituto de Acuicultura, Torre de La Sal)進行操作課。Torre de La Sal水產養殖研究所是一間20多年 (1979年創立)的研究所,位於西班牙國家保護區內,隸屬西班牙國科會 (CSIC),研究所面積並不大為一棟三樓建築,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993年重組分為「魚類生殖生理(Fisiología de la Reproducción de Peces)部」與「海洋生物學及病理與養殖 (Biología, Cultivo y Patología de Especies Marinas)部」。其中魚類生殖生理部有研究員 5人,主任 Dr E Carrillo 於重組時由巴塞隆納大學遷移至此,也是此次研習會的召集,與其妻子 Dr S Zanuy二人在魚類生理學界頗負盛名。據Dr E Carrillo 表示,他多年前在夏威夷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曾與國內郭欽明教授共事,故託筆者轉達對郭老師問候之意,並提及雙邊合作的可能性。算是參加研習會的插曲,可謂”地球是圓的”兼”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操作課包含魚類(歐洲鱸魚)生理基本操作 (捕捉、麻醉、測量、秤重、標記、抽血),針劑注射,卵質評估,人工授精,孤雌生殖,多倍體誘發。幾乎是一對一的操做,這些動作與技術對筆者或與會的部份人並不陌生,但教與學之間的互動與氣氛,讓人打混不下。我有種感覺,也不能說外國月亮比較圓,只能說好像外國的動作比較確實,連每個操作細節 (包含準備幾根試管之類的) 都巨細靡遺的寫在講義上,當然因為時空的限制,實作課是要求每一個人能捉住操作的感覺與熟悉程度,並無法真正觀察結果。實作給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卵質評估」,從教科書或報告看到的和新鮮標本感覺就是不一樣。直接的感覺就是,書上讀來的和自己真正做過的,從教授者所散發出來的味道與受教者的感受就是不一樣。而他們兼具歐洲傳統科學家的長處-是工匠也是科學家:從現場發現問題,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發表並推廣。
  千里迢迢 (應是一萬多公里) 遠赴看似技術落台灣地區的地方取經(此行帶回重達3公斤多,厚達500多張的講義),好像有點本末倒置。但需看中的是他們如何把技術變成學問,及如何把學問推廣。當然中西的文化背景驅使兩邊有不同的發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台灣可找到自己的定位,在適當時間與地點介入,發揮槓桿作用。學術交流是一種國際活動,以實力與成果當後盾,所謂知音難尋,故國際學術界有其網絡及其良性競爭性。最後感謝CIHEAM 的協助與館方經費的部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