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6, 2011

研究成果

台灣曾是鰻魚養殖王國,1990年產量高達5萬6千公噸,價值約新台幣124億。但鰻苗完全依靠天然捕撈,鰻苗供應的不穩定及價格波動, 成爲養鰻魚事業發展的限制。雖日本已成功鰻魚完全養殖,但具商業價值鰻魚人工繁殖方法仍未確立。利用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注射種鰻刺激性腺發育已經是通用的方法,但其效果並非所有的處理魚都能達到最後成熟與排卵,種鰻銀化 (生殖啟動) 的程度影響卵巢對外源性激素的效果。另外,在魚類生活史中,90 % 以上的死亡發生在初期生活史,因此初期生活史的成長與存活,成為影響魚類資源與發展養殖事業的重要因子。在哺乳動物中,血管新生不只影響卵巢濾泡發育,也影響胚胎發育與出生後的幼期至成年期的成長。

研究主要以俱有特殊的生物特性與經濟價值的日本鰻魚(Anguilla japonica)為模式生物,研究: 1).魚類血管新生之調控與影響因子; 2). 卵巢早期發育之控制; 3). 能量累積對動物生殖啟動之影響。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選殖與調查鰻魚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子(VEGF)、血管成長因子(angiopoietin1) 與VEGF之受體 (Flk),確認其生理功能與血管新生之功能。研究類固醇激素、成長因子、缺氧等條件對氣腺細胞VEGF與 angiopoietin1表現之影響。

(2)確認鰻魚血管新生過程中,氣腺裡VEGF-Flk、Angiopoietin1等血管新生相關基因,對血管新生與器官發育過程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調控角色。Angiopoietin1出現於血管新生末期,負責微血管網路的成熟。

(3) 發現鰻魚人工催熟過程中,其卵巢VEGF-Flk之表現下降,但血管增生並未完成受抑制,因podocalyxin (微血管表面標誌)基因的表現仍增加。顯示人工催熟所造成的卵巢VEGF-Flk之表現不正常,可能是鰻魚人工催熟的障礙。

(4) 選殖鰻魚PTEN基因,發現具長、短兩種亞型,長型分佈於細胞質和短期訊息傳遞有關;短型分佈於細胞質與細胞核和組織生理活性狀態較有關關連。

(5) 添加睪固酮改善鰻魚卵巢初期人工催熟發育,是經由改變血管新生基因表現量 (VEGF, angiopoietin1, PTEN, Flk, podocalyxin)。

(7) 研究鰻魚血管新生,過程中發現PPARs (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體) 除和血管新生有關外,也和鰻魚體脂肪累積有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