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119/p2.html)
2010年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完成世界首次之日本鰻完全養殖後,持續推動日本鰻苗大量生產技術的確立,目前的第一步是設法利用大型水槽進行養殖實驗,以朝量產日本鰻苗的目標前進。
日本鰻完全養殖達成之際,係使用10公升的透明碗型水槽進行種苗培育。每槽約放養10尾鰻魚幼生,但因其對細菌的抵抗力弱,需定期換水及清潔。育苗水槽每天清潔一次,清理之前,養殖人員必須先將其中的鰻魚幼生移到另一個替代水槽。因此,飼育水槽必需是容易看見鰻魚幼生的透明材質而且水深不得超過20 cm,如此才不會在搬移的過程中漏掉鰻魚幼生。要以此種水槽達成量產目的,則勢必需要眾多水槽且耗費大量人力。
如何能更省力的完成養殖工作變成為急需思考的課題,增加水槽容積勢在必行。研究人員經過不斷嘗試錯誤,從20公升漸漸增加到100公升。除增加水槽容積外,亦進行不同水槽形狀之試驗,試圖簡化阻礙水槽大型化的鰻魚幼生移池作業。由於小型水槽的養殖法可行,以此為基礎不斷嘗試與改進,逐步奠定大型水槽成功的基石,往後進行鰻苗量產飼育研究時,希望可以省略依靠人力移槽的這個步驟。
自2013年開始,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在南伊豆大樓設置大型水槽進行試驗,此氯化乙烯水槽長1.5 m,寬1 m,高0.8 m,容量1000公升,其形狀為半圓形,2個大型槽之間,以9個可讓鰻苗通行的小管子連接(圖一),可藉由水流帶動鰻苗由A槽移動至B槽,隔日就可清理沒有鰻苗的水槽(圖二)。這樣的裝置,比起使用很多10公升的水槽,不僅養殖空間大幅減少,而且也不需要使用透明水槽,如此便可以使用便宜且耐用的材料產製這些大型養殖槽。目前,南伊豆大樓使用16座大型水槽進行水流給餌法與清潔法的比較實驗,希望能夠達到省力化的目的。
在大型水槽中剛開始總共放養2萬6千尾鰻魚幼生,最後有441尾變態為玻璃鰻,成功率約1.6%。使用25個10公升水槽養殖250尾鰻魚幼生,有10尾變態為玻璃鰻,成功率4%;加之水槽變大後,個體的活存率出現下降情形,因此,相較之下,大型水槽之成功率仍然不如小型水槽。不過,即使有活存率亟待提高的課題,但大型水槽最大的特點是不需以人力方式移動鰻魚幼生且方便清潔,省力效果良好,應該有助於實現量產鰻苗的目標。另外,在野外環境中,鰻魚幼生的變態時間約需半年,而人工飼養情況下則耗費180~500日。因此,當前的課題除了提高活存率之外,如何縮短飼育天數亦是急待深入探討的項目。
目前主要是使用含有角鯊卵的糊狀飼料進行飼養,但由於角鯊資源量下降,無法確保未來供應無虞,因此,也積極進行不含角鯊卵之新飼料的飼育試驗,希望可以研發出有利成長的替代飼料。據估計日本每年養殖所需的鰻線約1億尾以上,完全仰賴沿海捕撈,未來如果能夠成功開發出大量繁殖技術,相信對於穩定鰻魚養殖產業的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將加速推動相關研究,以儘速建立鰻苗量產系統。
資料來源: 水産総合研究センター Fisheries Research Agency NEWS, 45: 10-15 (2015/12)
譯者: 陳玟妤
Tuesday, March 29, 2016
日本鰻的產卵生態和種苗培育技術開發現狀與挑戰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119/p1.html
《マリノフォーラム21》於2015年12月1日在東京都中央區的アツトビジネスセンター舉辦「日本鰻的產卵生態和種苗培育技術開發現狀與挑戰」研討會。該組織於平成26-28年接受水產廳委託,執行「鰻魚種苗大量生產系統實證研究」,本次是邀請參與本項計畫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綜合研究中心人員擔任講師,以鰻魚為主題,報告「產卵場調查」、「種魚培育和採卵」、「種苗生產」等三項研究成果。
首先由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增養殖研究所資源生產部的黑木洋明發表「水產廳漁業調查船開洋丸之日本鰻生態調查概要」。由於近年來成功捕獲產卵種鰻,發現其產卵行為大約是在五月的新月(大約農曆初一、初二)前後的夜間進行,推測捕獲水深、溫度各為170-250 m、20-26℃,種鰻年齡在5-10歲之間,具有半淡鹹水域的洄游紀錄,只是迄今尚未曾有同時捕獲雌雄種鰻的先例。黑木認為鰻魚研究已經從完全是謎的階段穩定進展。生態調查有助於瞭解鰻魚資源減少的原因,在天然水域的產卵生態資訊,則可作為人工種苗生產的環境指標。但是今後還有許多課題急待探討,例如種鰻經由什麼路徑游向產卵場、如何選定產卵場、性別如何決定、野生仔魚攝食何種餌料等。
接著由養殖系統部的今泉均主任研究員報告「日本鰻的種魚培育和採卵」,他指出在人工飼育環境下,大部分的鰻苗長成雄鰻(投餵性轉換賀爾蒙或低溫培育,雌鰻數量會稍微增加),顯示雌種鰻確保的重要性。試驗過程採用2種方法培育雌種鰻,第一種是以添加激素的飼料投餵鰻線4-6個月,養殖2年後成為種鰻。另外則是採捕天然降河、體重在500 g以上的個體(大部分是雌鰻),雌雄都經過海水馴養後開始催熟。催熟方法有注射方式或將具特殊薄膜的膠囊埋植於鰻魚體內的PPOP技術(醫藥品有效成分透過滲透壓原理,長時間持續釋出),後者是定量(在20℃,每天釋出5 μl)、長時間釋出(有效期約42天),除了省力化之外,亦可減輕對鰻魚的緊迫。採卵可分人工採卵和誘發採卵,前者採1對1,育種效率較高,而後者則可獲得相對優質的受精卵。
另外,今泉指出:「完全養殖的最終目標是要能育種,希望能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活存率高(容易飼養、抗病力強),成長快速(變態期短、飼料效率高等)、品質佳(營養價值高、風味、肉質佳等)等各項優點的種苗」,而這些正是要達成商業化生產的重要課題。
最後由資源生產部部長桑田博發表「日本鰻人工種苗生產現況和挑戰」。就鰻魚的特性而言,以嘉鱲魚(Pagrus major)為例,2日齡仔魚(全長4 mm)即可開口攝食,飼養1個月後(全長10 mm、體重0.2 g),就具備與親代相同的骨骼構造,再經2個月的養成即可長成可供業者放養的種苗(60-80日齡、全長40-60 mm、體重5-10 g)可是鰻魚孵化後約5-7日齡才開口攝食,體長7 mm的個體,在天然環境下約需3-6個月,而人工飼養則需耗時4個月到1年半以上;完全變態為鰻線(全長50-60 mm、體重0.15-0.2 g),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鰻苗的餌料也很特別,推測其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是攝食海雪(marine snow)或動物性浮游生物的排泄物,目前初期餌料中,以鯊魚卵為主要成分的液狀飼料投餵效果最佳。以雞蛋、魚粉作為原料的替代飼料,也可培育至鰻線階段,但是有畸形等問題,飼育效果比鯊魚卵飼料差。
有關上述問題,在「鰻魚種苗大量生產系統的實證研究」中,針對自動給餌系統、換水、殘餌處理、受精卵的確保等,與合作廠商和大學研究團隊積極推動相關研究。桑田指出,目前的生產目標是1萬尾,未來希望能達到10-100萬尾的產量。達成目標後,再技轉民間業者,進行商業化的大量生產。然而要順利走到這個階段之前,仍有許多瓶頸需要突破。
譯自:MF21 ニホンウナギの產卵生態と種苗技術開發の現狀と課題,養殖ビジネス(2016/1):68。
譯者: 林天生
《マリノフォーラム21》於2015年12月1日在東京都中央區的アツトビジネスセンター舉辦「日本鰻的產卵生態和種苗培育技術開發現狀與挑戰」研討會。該組織於平成26-28年接受水產廳委託,執行「鰻魚種苗大量生產系統實證研究」,本次是邀請參與本項計畫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綜合研究中心人員擔任講師,以鰻魚為主題,報告「產卵場調查」、「種魚培育和採卵」、「種苗生產」等三項研究成果。
首先由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增養殖研究所資源生產部的黑木洋明發表「水產廳漁業調查船開洋丸之日本鰻生態調查概要」。由於近年來成功捕獲產卵種鰻,發現其產卵行為大約是在五月的新月(大約農曆初一、初二)前後的夜間進行,推測捕獲水深、溫度各為170-250 m、20-26℃,種鰻年齡在5-10歲之間,具有半淡鹹水域的洄游紀錄,只是迄今尚未曾有同時捕獲雌雄種鰻的先例。黑木認為鰻魚研究已經從完全是謎的階段穩定進展。生態調查有助於瞭解鰻魚資源減少的原因,在天然水域的產卵生態資訊,則可作為人工種苗生產的環境指標。但是今後還有許多課題急待探討,例如種鰻經由什麼路徑游向產卵場、如何選定產卵場、性別如何決定、野生仔魚攝食何種餌料等。
接著由養殖系統部的今泉均主任研究員報告「日本鰻的種魚培育和採卵」,他指出在人工飼育環境下,大部分的鰻苗長成雄鰻(投餵性轉換賀爾蒙或低溫培育,雌鰻數量會稍微增加),顯示雌種鰻確保的重要性。試驗過程採用2種方法培育雌種鰻,第一種是以添加激素的飼料投餵鰻線4-6個月,養殖2年後成為種鰻。另外則是採捕天然降河、體重在500 g以上的個體(大部分是雌鰻),雌雄都經過海水馴養後開始催熟。催熟方法有注射方式或將具特殊薄膜的膠囊埋植於鰻魚體內的PPOP技術(醫藥品有效成分透過滲透壓原理,長時間持續釋出),後者是定量(在20℃,每天釋出5 μl)、長時間釋出(有效期約42天),除了省力化之外,亦可減輕對鰻魚的緊迫。採卵可分人工採卵和誘發採卵,前者採1對1,育種效率較高,而後者則可獲得相對優質的受精卵。
另外,今泉指出:「完全養殖的最終目標是要能育種,希望能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活存率高(容易飼養、抗病力強),成長快速(變態期短、飼料效率高等)、品質佳(營養價值高、風味、肉質佳等)等各項優點的種苗」,而這些正是要達成商業化生產的重要課題。
最後由資源生產部部長桑田博發表「日本鰻人工種苗生產現況和挑戰」。就鰻魚的特性而言,以嘉鱲魚(Pagrus major)為例,2日齡仔魚(全長4 mm)即可開口攝食,飼養1個月後(全長10 mm、體重0.2 g),就具備與親代相同的骨骼構造,再經2個月的養成即可長成可供業者放養的種苗(60-80日齡、全長40-60 mm、體重5-10 g)可是鰻魚孵化後約5-7日齡才開口攝食,體長7 mm的個體,在天然環境下約需3-6個月,而人工飼養則需耗時4個月到1年半以上;完全變態為鰻線(全長50-60 mm、體重0.15-0.2 g),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鰻苗的餌料也很特別,推測其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是攝食海雪(marine snow)或動物性浮游生物的排泄物,目前初期餌料中,以鯊魚卵為主要成分的液狀飼料投餵效果最佳。以雞蛋、魚粉作為原料的替代飼料,也可培育至鰻線階段,但是有畸形等問題,飼育效果比鯊魚卵飼料差。
近年來累積的成果,在飼育方法方面,目前使用10 L碗狀水槽培育(每投餵5次後就需換水,此時仔魚要配合移槽,相當耗費人力)。目前,1 t的半圓形雙槽式飼育水槽已開發成功。桑田已利用此種水槽育成441尾鰻線,但活存率只有1%,也有形態異常的現象發生,相對於嘉鱲魚的活存率可達50%,鰻的完成度還很低。
譯自:MF21 ニホンウナギの產卵生態と種苗技術開發の現狀と課題,養殖ビジネス(2016/1):68。
譯者: 林天生
Monday, March 21, 2016
2016 3/14~18鰻苗養殖與捕撈概況
2016 3/14~18 鰻苗養殖與捕撈概況
隨著賞櫻季節的到來,東亞地區的鰻苗捕撈期也快要結束。日本各地的鰻苗捕撈量大減,尤其是關東的利根川;中國大陸的鰻苗日捕獲量依然保持在100 ㎏;韓國鰻苗的日捕獲量保持在10-15 ㎏。
根據《日本養殖新聞》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3 月18 日,東亞地區已捕獲鰻苗26.6噸。其中中國大陸累計捕獲鰻苗12.7 噸,佔總量的47.7% ;日本累計捕獲鰻苗11 噸,佔總量的41.4% ;台灣累計捕撈鰻苗2.5 噸,佔總量的9.4% ;韓國累計捕撈鰻苗0.4 噸,佔總量的1.5% 。
另外,鰻苗入池量方面: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台灣共入池鰻苗26.6 噸。其中,日本共入池鰻苗16.3 噸,佔鰻苗入池總量的61.31% ;韓國共入池鰻苗5.0 噸,佔鰻苗入池總量的18.8% ;中國大陸共入池鰻苗4 噸,佔鰻苗入池總量的15% ;台灣共入池鰻苗1.3 噸,佔鰻苗入池總量的4.9% 。
資料來源:日本養殖新聞
Sunday, March 13, 2016
日本鰻苗擺脫低迷之漁況
日本鰻苗擺脫低迷之漁況
(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Global/)
日本2016日本鰻苗漁期是從2015年11月至2016年之10月,此一漁期迄1月上旬為止之採捕量比上一漁期有上升之趨勢。就日本國內之放養量而言,與前年同期還少數百公斤,但據業界調查指出1月份到第3週之前半,全國計有4.6公噸之放養量。此一漁期也許因為暖冬之故,去年12月為止之鰻苗漁況非常之低迷,所以12月底以前,是以進口鰻苗為主,但充其量只有前期之七至八成之入池量而已,鰻苗之行情提高到每公斤280萬日圓之高價。然而過了新年,不只日本,連台灣、中國大陸之鰻苗漁況向上提升,從1月5日起之1週間,三國均傳出有較豐富之採捕量。 日本2016年漁期之放養量配額與上一漁期相同之21.7公噸,如以最近1週之採捕量入池的話,很快就會填滿配額。另外,上一漁期東亞地區之鰻苗集中到日本,光日本之入池量即成長了18.3公噸,而台灣、中國大陸則放養量均減少。把持現在之採捕情況的話,中國大陸與台灣之入池量均有可能跳脫過去兩年之情況,而有適當之放養量可能性相當高。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此一漁況是否會持續下去。 以日本而言,日本鰻是分為單年養殖組(約養殖半年),即當年之秋天就收成出貨,及週年養殖組,養殖期比單年養殖組長,但全年收成出貨。單年養殖組為能及時於當年夏天養成成鰻以收成出貨,必須於當年1月15日前採捕並入池放養。因為今年過了新年漁況即好轉,因此日本鰻魚界認為單年養殖組之放養鰻苗需求可以獲得確保。而週年養殖組則因不急於入池,因為目前採捕之鰻苗的岸上交易價格太高,購買之意願不高,即洋溢在觀望之氣氛中,因此每公斤280萬日圓之最高價格行情已獲紓緩。因此就此一漁期之買盤而言,早期因日本買盤積極而有像日本集中之傾向,目前則因行情下跌,因此台灣、中國大陸等也會判斷與其將鰻線出口到日本,是否也應該考慮在國內入池放養。然而因上一漁期是極端的歉收年,因此日本鰻魚界認為鰻苗即使再便宜,其價格也不會跌到每公斤150萬日圓以下。 | ||
Friday, March 04, 2016
Sci-Hub
http://www.soft4fun.net/tech/website-recommand/sci-hub-download-sci-paper-for-free.htm
學術論文的取得方式往往需要透過管道並取得授權才能取得,但一篇論文的取得費用價格不斐,因此在某些網站中常看到網友相互請求下載論文的地下管道,不過現在不用再假手他人,透過國外知名的學術論文免費下載網站 Sci-Hub 就可以下載,Sci-Hub 目前已經擁有超過 4,700 萬篇學術論文並且持續增加中,如果你有需要就點進來看吧!
關於 Sci-Hub
這個網站之前曾有些風雨,包括被論文網站告上法院,但目前已經重新開放。Sci-Hub 的論文來源是源自於世界各地支持 Sci-Hub 計畫且擁有論文網站使用權限的使用者,他們認為論文都是由科研人員撰寫與同行審查,但出版商的收費門檻卻讓許多研究者被拒於門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學者。這個計畫獲得全球許多網友的支持,因而自願提供帳號密碼讓 Sci-Hub 檢索並下載論文提供給使用者免費下載。
http://sci-hub.io/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