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稿 CPB 和Aquaculture的文章被退回, 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 有點低潮。 冷靜下來想, 再看看審稿評論 (雖然在魚類很新的研究,但…), 有一點心得:
1.不多的證據無法支持一個新的觀念。
2.科學沒有想像的那麼有創意, 不! 應該說「科學報告」是很嚴緊沒有創意的。
3.先知是寂寞的, 如果大家有類似的想法, 容易結黨成群,樹立學派, 跟著走不會有大錯, 而且會越來越穩固所謂的學術地位。
4.在資源有限下, 導致data有限, 愈加不能支持想法的成型。
5.不要太急。
6.被退稿是不好,但不是大壊事。
不過這也讓我停下來想想證據的缺口,說實話在沒有評鑑壓力下, 也不錯。
剛好有一位朋友從T大來, 不到一年已經有十來位碩士加博士學生, 財力可以自購一臺 real-time PCR,不愧是五年五百億的學校, 簡直是論文工廠 。所以五年五百億的學校砸下去, 臺灣的學術(論文篇數)如果還不像樣, 以後就永遠沒機會。 發論文除了有人還要有錢, 現在兩者兼具,不成功沒道理。 其實發論文與科學進步兩者不見得有密切相關, 就像程度和考試成積、 學歷和年收入。 但基本的關連性還是有的。
酸葡萄:五年五百億,要是有用早就有用了 (因為我們沒分到…)。其實臺灣學術界「不患寡而患不均」, 上者,錢多到花不完, 已成型的固定研究方向, 好壞難論, 至少有論文產量。 結黨成派, 好處是:凡我黨內同志雨露均霑; 壊處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異必誅缺,乏研究的多樣性。有錢沒人,倒是學閥不少。 下者學術孤兒,只有一個無言的結局, 沒錢沒人,實驗室關門 (我快了…)。
要知道台湾最大的加工出口區在哪? 答案是: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灣沒有世界前一百大要怪他們,而不是要排擠中後段的學校的資源,其實理論上,有中研院就可以支撐台灣的學術門面。不過長久以大家還是迷信船堅砲利就能打勝仗,船與砲靠錢來買,卻沒有人要投資苦哈哈的小助理教授。剛拿到學位時的雄心壯志, 捨我其誰, 發現只要文明仍在進步, 問題一定有人去解决的, 所以學著「邦有道則現,邦無道則隱」的孔子精神。 無奈只求安心立命, 惶論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與經世濟民!言之嘸然,悲矣!
至於我們所吹噓的是:
鳗魚催熟過程中,卵巢的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子(VEGF)的表現是有週期性的;內皮細胞成長因子和卵細胞的發育有關;不向同的激素處理會影響血管生成… 否則理論上不會造成卵質不均。退稿讓我們停下來, 使我們思考它是否是「有效的血管新生」 我們也找到一些新的方向…
扯遠一點,什麼叫「附中精神」? 老校友的我認為是:「老二不服老二自己的悲劇」。附中啊!很好,是第二志願。也就是我們很好,但就是老二,而且無力囘抗,從此有人放逐自我找尋自己的出口,也有人更加努力…
所以讓我們發揚「附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