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04, 2009

打起來了!《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以軍進入加薩市 戰爭死亡人數逾510 中央社 Published: 2009-01-05 08:24 AM

(中央社加薩市4日法新電)數以萬計以色列部隊今天在坦克的支援下,在加薩(Gaza)與哈瑪斯集團(Hamas)戰士交戰。以色列為了結束好戰分子的火箭攻擊而發動這項攻勢,至今造成超過510人死亡。
以軍已進入加薩市周邊,許多家庭都已逃離或躲在地下室等待第二個晚上的戰鬥。自2006年黎巴嫩戰爭以來,這是以色列政府所發動最大規模軍事行動,以國已將國際社會施加的強大壓力置諸腦後。
加薩醫護人士說,自從以色列3日晚間發動地面攻勢以來,已有至少63名巴勒斯坦人被坦克炮彈或以軍戰機發射的飛彈擊斃。
以色列方面則說,一名士兵被迫擊砲擊斃,另外大約有30人受傷。
以色列部隊和坦克已包圍了加薩市,外圍地區據報導也傳出戰鬥。北部城鎮貝特拉希亞(Beit Lahiya),貝哈努(Beit Hanun)和加巴里雅(Jabaliya)也傳出激烈的衝突。
爆炸聲和機槍聲震撼了擁有150萬人口的加薩地區。據目擊者說,哈瑪斯集團戰士發射迫擊砲,並在向前推進的以軍前面引爆路邊炸彈。

被譽為半個世紀美國知識界的巨人之一,以《文明的衝突》舉世聞名的政治學大師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2008年12月24日在美國麻州辭世,享壽81歲。
杭廷頓1927年生於紐約市,18歲獲得耶魯學士學位,1948年拿到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50年起已在哈佛執教,1951年獲得哈佛博士學位。他從23歲就在哈佛執教,至去年退休,歷經58年。主要研究美國政府、民主化、軍事戰略及軍事政治學,以及文官與軍事體系的關係。
他最著名的是提出文明衝突的觀點,主張冷戰後的世界暴力衝突不再是各國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世界主要文明間文化與宗教的歧異。自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在《外交事務季刊》(Foreign Affairs)發表<文明的衝突?>一文後,已引起全球性的爭論,成為後冷戰時代最熱門的話題。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這是一本用「硬頭腦」去分析被傳統政治學界嗤為「軟主題」文化的一本書,強調後冷戰衝突的根源,不在民族或意識形態,而在文化。
許多學者主張,共產主義式微,是西方價值的大勝利,但杭廷頓駁斥這種看法,尤其是伊斯蘭教和中國的崛起。他警告歐美若不能團結,西方文明有式微的危險:「西方應學習在淺灘中航行,忍耐痛苦,中道而行,保護自己的文化。」
911之後,杭廷頓被譽為先知。文明的衝突被譯成33種語言,被西方及穆斯林鷹派奉為圭臬,認為它所預言的,正是伊斯蘭教和西方不可避免的衝突。當德黑蘭也出現杭廷頓著作盜版翻譯時,1,000本當中被伊斯蘭革命衛隊訂了半數。
  過去幾年來的重大事件正好印證了杭亭頓教授觀點。
  各地區的人民愈來愈以祖先、語言、宗教和習俗界定自己的身分
  在後冷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
  全球政治正在沿著文化界限進行重組,以新合作與衝突模式取代冷戰時期的方式。
  目前最紛擾的地區都位在文明的斷層線上,如波士尼亞、車臣、高加索區、中亞、喀什米爾、中東、西藏、斯里蘭卡、蘇丹等。

  杭亭頓教授在書中也解釋了回教國家的人口爆炸與東亞的經濟躍昇如何改變了全球政治的性質。
  這些新發展挑戰了西方的主宰地位,質疑了原來被視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西方理念,在核武、生產、移民、人權與民主的問題上,也日見摩擦。
  回教人口的遽增導致了歐亞地區戰爭不斷,中國的強大也有可能帶來全球性的文明戰爭。
  在這種情劫下,杭亭頓教授為西方如何保存其文化獨特性指出一條明路,並強調和地人民在複雜而多元文明的思界中學習共存共榮的必要。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對世紀之交的各種推動力量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分析,處處充滿洞見。
  季辛吉認為本書是「冷戰結東以來重要著作之一」,也對「二十一世紀全球政治架構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看法」。
  布里辛斯基更稱之為「大膽,想像力豐富,並具有挑戰性的見解,對國際事務帶來革命性的看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