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養殖ビジネス 鰻魚

經歷連續2年鰻苗資源量遽減的窘境後,原本令人充滿期待的今年的鰻苗採捕季,卻還是在持續欠收的情況下落幕。類似情形不單只見於日本,其他東亞各國也都深陷鰻苗採補量低落的困境。
  有鑑於此,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積極關注鰻魚資源保育的問題。3月22日,日本水產廳召開「鰻苗對策會議」,邀集鰻魚養殖與內陸漁業從業者代表以及相關的行政、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就如何突破困境,展開熱烈討論。會議召開當天,大批媒體蜂湧而至,顯示不僅是相關業界人士,一般民眾對此事也非常關心。
  日本鰻的資源狀況究竟如何?要保護該資源,應該採取何種必要手段?茲將各方意見彙整如後,俾供參採。
日本鰻的資源動態
  日本鰻的產卵場,經過長期的試驗調查後,在近年才終於獲得確定(2005年採到2日齡的柳葉鰻、2009年採到卵)。換句話說,在此之前,鰻魚是一尾產卵場不明的謎樣魚類。然而,即使已經解開了產卵場之謎,但其生態上仍有許多尚未解明的疑點。
  日本鰻分佈於東亞的朝鮮半島到菲律賓之間的廣大水域,棲息環境包括河川、湖沼、內灣等。除了生態上仍存在許多謎團外,因其棲息地遼闊,再加上統計資料缺乏以及試驗調查不足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到目前為止,仍舊無法判定野生日本鰻的資源量到底有多少。
  不過,由近幾年來每況愈下的鰻苗採捕量,推演出鰻魚資源日趨減少的結論應該是無庸置疑的。根據東亞鰻資源協議會(EASEC)的資料顯示,到2004年為止,東亞鰻苗的年放養量估計約在100噸左右,但2010年,遽降為41噸,去(2011)年更大幅滑落至35噸。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人對鰻魚的資源狀況表示憂心,但面對鰻苗連續3年欠收的這種前所未見的嚴峻情勢,實有需要重新審視、更加謹慎以對。
  水產廳表示,日本鰻苗的推估漁獲量2009年為24.7噸,2010年驟減至9.5噸,2011年亦僅有9.2噸,減產幅度超過6成以上。今年各地的鰻苗採捕量仍然一蹶不振,鹿兒島縣、熊本縣等都因此提出延長採捕期限的要求。
亞洲各國的情形
  EASEC有鑑於鰻魚資源狀況的惡化,3月19日在東京大學的中島薰一郎紀念堂召開臨時研討會。韓、中、台、法等國的代表,分別針對該區的鰻魚資源狀況提出報告,以下為亞洲各國的重點:
  • 韓國
    由李泰源(韓國忠南大學)報告。韓國鰻魚資源嚴重短缺,鰻苗漁獲量年年減少,2009年僅捕獲2.5噸,今年則幾乎完全抓不到。
  • 中國
    由吉永 龍起(北里大學)代表竇碩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報告。中國鰻苗的捕撈以長江流域為主,佔全體的8成左右。漁獲量雖曾高達24噸,但今年亦大幅滑落,僅為過去的6~7成。
  • 台灣
    由曾萬年(國立台灣大學)報告。臺灣同樣也面臨鰻苗資源遽減的困境。目前的漁獲量雖在1.9噸左右,但放養量卻只有200公斤,意味著臺灣的鰻苗大量輸往國外,已成為臺灣養鰻業界的一大隱憂。
資源為何減少了?
  導致日本鰻資源減少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有關日本鰻的生態,經過長久的調查、研究,雖然有一部份已經解明,但不容否認的,還是存在許多疑點,尚未達到能夠充分說明其複雜的資源變動機制的階段。EASEC彙整前述臨時研討會的結果,「根據現在能得到的有限資訊」研提了臨時建議,並列舉出下述諸項造成資源減少的因素(http://easec.info):
  • 短期因素(幾年之內)
    ■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動,仔魚的洄游、輸送機制以及種鰻的產卵都會受到影響而產生變化,進而導致死亡率的增加。
    ■產卵地點南移與bifurcation (分歧點)北移,提高了無效分散(最後仍然導致死亡的分散)的發生機率。
  • 中期因素(以10年為單位)
    ■陸上水域與沿岸海域的成鰻與鰻苗被過度捕撈。
    ■河川與沿岸的棲息環境遭破壞,導致鰻魚族群量銳減。
  • 長期因素(以100年為單位)
    ■因應地球與海洋環境的長期變動,而引發種的生活史特性或對分布水域適應性的改變。
什麼是資源保護的必要對策?
  在日本鰻資源銳減的情況下,哪些對策對資源保護而言是有效的呢?有關此方面,在EASEC的臨時建議中也有述及:
  在目前的狀況下,要提出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似乎相當很難。如前所述,日本鰻的生態尚有許多待解之謎,因此究竟導致資源減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仍無脈絡可循;更何況還有像全球溫室效應之類,無法由人類掌控的因素存在。鰻魚是在大洋中產卵的魚類,要採行有效的資源保育、維護措施是非常困難的。以歐洲鰻為例,在其資源惡化之前,就應該儘速實施各項保護策略,否則成效恐怕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最及時、最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就是不要捕撈野生鰻魚,尤其應全面禁止採捕準備降海洄游產卵的「銀鰻」。
  不過,因為考慮到仍有部分漁民係仰賴捕撈野生鰻為生,因此,首先應該從禁止遊釣者捕撈野生鰻魚著手。繼之,逐步推動美化河川環境、設置可讓鰻魚溯河或降海的魚道、大力取締盜漁行為、加強監測鰻魚族群動態等措施。另外,在鰻魚放流方面,目前採行的放流方式之成效,一直未獲證實,就資源對策而言,有必要重新加以檢討與確認。
因資源的不穩定而產生的問題
  受到鰻苗連續3年欠收的衝擊,養鰻業界持續陷入混亂狀態。由於無法確保足夠放養的種苗量,引發各項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鰻苗價格的高漲。日本的成鰻價格由於供貨量減少近年來已不斷攀升;而鰻苗方面,受到漁獲不振的影響,市場價格亦應聲飆漲。結果本季的鰻苗價格,高漲到每公斤250萬日圓,堪稱為前所未有的天價,不但加重了經營成本中種苗費的負擔,更使養鰻成為一項不容失敗的高風險產業。
  雖然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但並不一定能確保種苗的數量,有些業者甚至因此無法進行放養。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甚至引發了一些詐欺案件。例如,有人詳細調查了市面販售的日本鰻種苗,結果發現其中混雜有鱸鰻等其他種類的鰻苗。另外,有業者吹噓他們販售的日本鰻鰻苗是在菲律賓南部海域捕獲的,而且附有基因鑑定書,每公斤的售價高達數十萬日圓。經過調查後發現,該些鰻苗根本是鱸鰻,所謂的鑑定書只是毫無價值的冒牌貨。還有聽說,由於受到鰻苗高漲的利誘,連完全不懂鰻魚的其他行業人士,也貿然做起了前往菲律賓採捕鰻苗的生意。
  除了這些鎖定目標的特定事件外,也出現當事人在未曾察覺的狀況下,把日本鰻以外的鰻苗流通販賣的例子。據悉,在菲律賓海域進行洄游的鰻魚有5種之多,這些鰻魚都混雜在一起,通常在鱸鰻大量靠岸的第二天,短鰭鰻(A. bicolor)也會隨之增加,靠岸鰻苗種類的變化狀況令人眼花撩亂。不像過去,在採捕到日本鰻的地方,之後連續捕獲的也都會是日本鰻。日本的業者根本不瞭解當地的資源變動情形,以致於原本以為放養的是日本鰻,一段時間後,卻養出具有真鱈那種斑紋(鱸鰻等種類背部具有斑紋)的鰻魚。此外,所有的養殖環境與條件都是以日本鰻為對象,不一定適合他種鰻苗,所以可能導致成長速率慢或長不大而遭淘汰,養殖成效與收益也連帶受到影響。
  另外,為解決日本鰻種苗不足的問題,也有縱然知道是異種鰻魚也不得不引進養殖的例子。根據財務省的貿易統計資料,日本於2月份由菲律賓與馬達加斯加各輸入50公斤與10公斤的鰻苗;3月份則從菲律賓與印尼分別進口60公斤與10公斤鰻苗,不過資料中並未載明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鰻苗到底是哪一種。
  雖說引入異種鰻魚是為了補充日本鰻資源減少的一項策略,但也必須瞭解可能引發的風險,比如可能會引進不明的疾病。因此,對魚體的處理必須非常謹慎。最重要的是,不能讓這些異種鰻流出養殖設施以外。因為它除了可能帶進疾病外,也會與野生的日本鰻發生棲地的競合。總之,必須非常注意,以免發生較資源惡化更為嚴重的狀況。
  另外,也不要忘記異種鰻魚的資源量也是有限的,若過度捕撈,一樣會趨於枯竭。日本對於其他鰻魚的資源量的瞭解是相當貧乏的,必須審慎因應,以免引發「全世界鰻魚都是被日本人吃光」的指控。
  全世界的鰻魚有19種,目前透過PCR檢測技術,從種苗到蒲燒的所有階段,都可以正確的鑑定出其種類。北里大學的吉永 龍起研究室針對日本國內27項市售蒲燒鰻產品進行鑑定,結果發現絕大部分為日本鰻,但仍有5項是歐洲鰻。
  由於鰻苗產量連續3年低迷不振,能提供日本國內或國外放養的鰻苗均不足,今年的「丑之日」(鰻魚節,7月27日)很有可能會販售美洲鰻或短鰭鰻等異種鰻的蒲燒鰻。究竟目前市售鰻魚的種類為何呢,吉永研究室表示將持續進行調查。
今後確保種苗之道
  今後是否能擺脫鰻苗欠收的困境呢?情況似乎不太樂觀。
  東亞各國的日本鰻資源狀況是相當嚴峻的,似乎步上了目前資源已極度匱乏的歐洲鰻的後塵。一想到此,實在無法期待有好的結果。
  資源保護、復育是沒有所謂的有效對策,除了落實推動認為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外,實在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可能只有將希望寄託在人工種苗的生產上,為確保足夠的養殖用種苗,似乎只能早日確立人工種苗量產技術。
  另外,已知的鰻苗靠岸高峰期的資訊未來可能會有所改變。塚本 勝己 (東京大學)、青山 潤(東京大學)、吉永 龍起(北里大學)、篠田 章(東京醫科大學)等人持續監測流經神奈川縣的相模川的河口域,結果發現2010、2011年,鰻苗靠岸的高峰期並不是冬天,而是6月。但目前全年度皆有執行監測調查的河川僅限於相模川,因此,這種現象到底是區域性,還是普見於日本全國,尚屬未知。
  今年,除了相模川外,研究人員計畫在6月的大潮期間,針對福岡、宮崎、鹿兒島、和歌山等縣的7~8條河川一齊展開調查。未來根據所蒐集的資料,鰻苗來游盛期說不定會產生新的可能性。
(郭慶老譯自養殖ビジネス,2012年6月號,4-6頁)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77/p1.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