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體質是中醫九大體質之一,約佔華人族群的 10%。痰濕體質的臨床表型特徵如下:體態肥胖、胸悶、腹脹、腹部皮膚鬆弛、額頭油膩、上眼瞼浮腫、咽喉痰阻、口黏、舌苔厚等。此外,這類族群即使尚未出現肥胖、高血糖等典型症狀,其基因表現已顯示出與代謝疾病相關的異常模式。此外,即使是代謝指標正常的痰濕體質,其基因表現也存在與代謝紊亂相關的變化。然而,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
痰濕體質(常被中醫描述為「大腹便便、舌苔厚膩、易疲勞」)就是其中一種非平和體質,他們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代謝紊亂的風險很高,此外,即使是代謝指標正常的痰濕體質,其基因表達也存在與代謝紊亂相關的改變。然而,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
近日,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上發表了題為:Acrease in Flavonifra plautst and its ploles, elvidines to metabolic disorder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痰濕體質人群腸道菌群失衡與代謝紊亂的深層關聯,並鎖定了一種關鍵腸道細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以下簡稱F菌)和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F菌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的減少使濕體質人群更易患代謝紊亂。
這項研究為中醫體地質學說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也為代謝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思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5-0078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