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5, 2009

說的好

五四運動90年特載》為什麼啟蒙?【聯合報╱江才健】2009.05.04 03:03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883709.shtml
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威格勒(E. Wigner)在他〈科學的限度〉(The Limits of Science)文章中的話。他說:「近代科學的成功不是來自知識理論的正確性,而是來自其可以發揮的巨大應用效力。」...

近代科學繼續向前演進,其中知識固有擴張,但是這些基於簡近因果關係,以及在較小邊界條件中實證操作而得的知識,在面對極細微物質和超巨大宇宙兩個極端,以及面對繁衍複雜的生命現象,都日益顯現出愈來愈多局部解釋合理但整體意義失焦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只已造成某種知識運作的失效,更深刻顯現出一種基本哲學思維的褊狹。

1997年八月,在南京一場為紀念二十世紀頂尖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的研討會上,得到諾貝爾物理獎的德國科學家穆斯堡爾(Rudolf Ludwig Mssbauer),提出一個科學哲學中有趣的例子,來點破一般對科學實證與客觀真理的片面認定。
穆斯堡爾的例子可以稱之為「跳不動的青蛙」。這例子是說,如果用一隻青蛙來做實驗,先用一個聲響來驚嚇這隻青蛙,青蛙受到驚嚇會向前跳動;然後切斷這隻青蛙的一條後腿,再用聲響驚嚇牠,青蛙就跳得較近;如果再切掉這隻青蛙的另一條後腿,然後用聲響再來驚嚇青蛙,青蛙就不會跳動。穆斯堡爾說,這個實驗可以得到一個科學的解釋,那就是如果將青蛙的後腿切除,青蛙就聾了。當然,任何一個對科學實驗精神有所瞭解的人,立刻要指出來,這個例子有著明顯的瑕疵,只要在實驗中將因果控制條件做些改變,便可以改變原先那個科學解釋。這正是一般常說的,科學有一種不斷自我更正的作用。但是,這個例子瑕疵的明顯易見,主要因為其因果關係的直接明顯,或者說其穿透的層次較少,如果以當今主要科學研究領域,譬如物質科學的量子現象,或者是生命科學的基因作用,都是細緻幽微,遠離直觀經驗,完全是靠根植於先置概念設計之儀器訊號來做判準,在這些科學實驗中,如「跳不動的青蛙」之類合理因果推斷,卻導致謬誤解釋的科學理論,便可能要層出不窮
穆斯堡爾的這個例子,並非他所發明,是科學哲學中的一個好例子,反映出的正是近代科學由實驗因果關聯來建立理論解釋的成功和局限性。穆斯堡爾會提出如此一個挑戰實證因果的例子,則與他自己的經驗有密切的關係。
1956年穆斯堡爾還是一個博士研究生,提出觀察到了後來以他名字為名的「穆斯堡爾效應」,起初因為他初出茅廬,幾乎沒有人相信,但是後來一旦這個效應得到實驗證實,又立刻形成爭相投入的熱潮。這個經驗,特別使穆斯堡爾深刻體會到,所謂的科學實證,其實強烈受到人類主觀概念認定的主導。
研究實證科學的思維都會指出來,實證科學的兩個判準,是可重複性(Repeat)和可再製性(Reproduce),而這兩個特性,在「跳不動的青蛙」的例子中,都完全的符合。
因此,近代實證科學其實不該如某些籠統界定的是「建基於堅實證據上的可驗證客觀知識真理」,近代實驗科學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近代實驗科學只是滿足了「自圓其說」以及「運作有效」兩個條件的一套解釋和操作物質宇宙和生命現象的思維知識體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