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8, 2011

了解Master Lee 的苦心孤詣

大家都知道升學主義對台灣教育的扭曲與殘害。推而廣之, 儒家思想國家之所以積弱不振 (因為\任何指標 “I” 都這麼說…)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有關, 因為「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赤裸裸的翻譯就是:「慾念與生存都可被滿足」。事實上,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真的是如此, 讀書考試是少數階級流動的方法之一, 不用叫大家讀書 (此處的”書”是指標準本或應考科目), 大家自然拼命。 此過程中,對標準本或考科的評量(考試)所造成的影響,最直接的是: 讀書的樂趣不再, 知識的樂趣不在; 歸納大於推演, 背誦大於應用, 只有單一價值。 不過,我不得不說「厲害的人(大概是每個世代總人口的百分15-20%) 不管用什麼方法 (詩書禮樂易春秋或禮樂射易書數)來選總是在前頭」,但單一價值的習慣一但養成,影響就很大, 學生時分數高的是好學生, 出社會錢賺得多是成功卓越人士, 書唸得好, 醫師、藥師、牙醫師、老師、會計師、律師… 是「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最好註解。 50年代到70年代末,職缺比人才多, 只要考得上就對了。考上大學、研究所在那個年代是階段往上移的象徵, 所以村子裡出了個大學生那是件大事, 更不用說考上醫學系,方圓30公里內都引以為傲。
我們的Master Lee 果然是大師,除了科學與政治外,也應該深知「洪水治療法(flooding therapy)」

洪水治療法又叫做氾濫治療法,是心理學中行為治療法之一,它是根據古典制約的消弱原理,消除患恐懼症(phobia)者面對刺激情境時,所表現的恐懼反應。本來,引起恐懼反應的刺激並無傷害性,只因該刺激可能與另一具有傷害性的刺激同時出現,使之變為制約刺激,引發個體對之表現恐懼的制約反應。
洪水治療法在實施時,將此種制約刺激多次地、連續地出現,使之成「氾濫」的狀態(因其本身不具傷害性,對當事人並不會造成實質的負面影響),久之,個體對之不再敏感,原來的恐懼自會消失。洪水治療法有時也叫做內爆治療法(implosive therapy)(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466)


所以建議廣設大學,使「大家有學上、人人是大學生」,名為:減輕升學壓力、提高國民教育水準…, 所以自然會得罪某些已經上過大學的既得利益者群而攻之。 可是今天看來,有些大學或某些系已經撐不下去而且好像大家已經知道「文憑無用論」,不過這是第一關! 因為「菁英」還是規循著那單一價值。

所以一群「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與教育部聯合推出「五年五佰億」的卓越大學計畫, 名為:刺激國家研究水準、迎頭趕上國際…。 有一大筆錢, 要有成果, 當然就是廣收研究生、大量養成博士、提高研究能量 (插句話,村子裡出了個大學生那是件大事,考上醫學系方圓30公里內都引以為傲,得了碩士要祭祖,得了博士看風水的會在你家的墳頭出現…)。 結果:碩士不值錢,博士沒出路,讀書不再是菁英的唯一出路,好像更落實「文憑洪水治療法」。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無論如何, “菁英”份子還有一絲的希望: 進學校。 所以那群「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又出招了。 命夠硬、八字不錯、祖墳風水好可進學校的小助理教授的一關 :「8年條款」出招, 教育部當然不能缺席, 故推出「大學系所評鑑」。好了這几乎是最後一關,所以連國科會也出手以確保戰果的確實, 其策略為: 期限內無法升等,不予續聘, 升等靠報告的篇與點, 報告的篇與點靠實驗的執行, 實驗的執行靠計畫有無與否與人力, 計畫有無與否與人力靠國科會的審查, 國科會的審查靠報告的篇與點, 報告的篇與點靠實驗的執行, 實驗的執行靠計畫有無與否與人力, 計畫有無與否與人力靠國科會的審查,國科會的審查靠報告的篇與點....而國科會不是通通有獎,其通過率大約是30-35%,而且已含「博學大儒與研究院士」。.

所以70%大學的助理教授的壽命可能是8年, 大學教職每年會有新的名額釋出, 這一點對Master Lee"S" 來說是個敗筆! 因為有人還是會靠著這一點點希望繼續堅持「文憑至上」,就像雖然醫生的量越來越多,但大家還是希望廣設醫學院,有健保與”人的肉體”的支持,醫生是不會退熱的…但從來沒有廣設醫學院,可見"醫生"才是真正的菁英份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