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1, 2011

貨暢其流

最近鬧柿子大戰, 消息不斷的轟炸,一時之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各的立場。我的結論是: 文宣品儘量用畫的 不讓人對號入座。 我認為它突顯的是: 農產品的產銷出問題,並不是柿子有三種,價格有好幾種,好像兩人吵架, 一方挑另一方的語病,結果問題又在語病上打轉…


糧食者也,米、麥、雜糧 (玉米、大豆、甘蔗、高梁…), 有個特點; 是植物的種子, 是能量的濃縮, 適當處理後可以久藏, 也是主食, 更是戰略物質, 通常這一類的東西較受統治者的注意, 除非被拿來當成政治利益交換的棋子 (wto ecfa gatt ptt), 特別是在臺灣。

那蔬菜、水果,甚至於花卉, 產銷就很重要, 因為它不能久放或有替代性。 農民從前主要種糧食或雜糧, 蔬菜水果只有小菜圃的簡單自給自足,是沒有人去搞一大片, 除非高需求(可以出口)或低成本(不需太多人工)。

慢慢的, 都市化和生活型態改變的結果, 蔬菜水果與花卉的需求高於糧食作物, 但替性高與無法大規模久存注定其悲劇性格 - 由市場機制決定價格

孫中山在一百多年前就說: 「地盡其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我想那為革命先行者如果還在今日的臺灣, 又要講一次!所以是在貨暢其流之下由市場決定, 在今日的社會, 通路(貨暢其流)就可覺定價格; 水柿一顆可在 7-11賣到10元以下應該不是問題, 但7-11算一算可能20元一顆還不符成本 (購買成本、運輸、處理、上架、回收、後處理)。 雖然農民沒通路, 但表面上各地有果菜批發市場, 但是產品要上通路, 不只是生產者價格的斟酌也是中間商的利益盤算。兩元與二十元 差十倍, 但也有可能二元是被高估的, 二十元是被低估的。

通路很重要, 但是是特定人的職業, 與其說是買賣 倒不如說是對這行業的熟悉與經驗甚至是社群的連結。 不然搞個營養午餐要送錢給校長, 而且成歷史共業?! 廠商投下資本與設備如果育預期兩年回本、 三年開始有盈餘, 那我如何確定未來的三年我不會被替換調 ? 當有人投標的價格比我低, 開始壟斷, 那結果會如何? 好吧! 不是大家一起瓜分維持平衡 ,不然就在某處下手算到成本中!或是校長成為合夥人,綁在一起?

先知就說清國的問題是 : 「地盡其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