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在考慮是否要唸生科博班,不管是在台灣或美國唸,真的都要好好想一想。
(from: http://ianbloggerslab.blogspot.tw/2013/03/2-2.html#more)
...走著科研這條不歸路,要說這當中完全沒有迷惘,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我也不只一次地問自己: 走這條路是不是對的呢? 我到底喜不喜歡做這些事?
有了家庭之後,也許還要再加上: 這樣對我的家人是不是好的呢? 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我的一個合作對象,本中心的一個MD.
PhD.副教授曾經說過,對這種事情他有一個鑑定方法,叫做「洗澡鑑別法」。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洗澡的時候還會去想到自己的實驗,或者計畫該怎樣進行,那你大概就是走這一行的料。(不知道他這說法是不是抄阿基米德的?)
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洗澡對大部分人而言是很放鬆的一個過程。如果你連在放鬆休息的時刻都還能想著研究,研究工作對你而言可能更像是嗜好而非負擔。
聽起來或許有點像玩笑話,但這樣的說法反映出一個事實:
「如果你無法愛上做研究,那這個工作可說是世界上最爛的工作了。」
對,就是爛到連個洗個澡都要想工作的地步。
或許你會聽到人家說,只要有心和滿腔的熱血,什麼事都可以做好。但是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做科研,光有心和熱血是不夠的。
老實說,現在還在唸博班的學生跟波斯大是比較可憐的,只因為我們太晚入場。
玩遊戲的人都曉得,那些在線上遊戲裡的等級很高,戰力很強,好像很厲害的高手們,其實很多並不是真的有多強,很單純只是他們進入這個遊戲比你早而已。
近20年間,高等教育系統製造出大量的碩博士。但是,相對應的工作缺額並沒有同時被創造出來。
以前可以在美國拿個博士回台灣就從副教授幹起,但現在,當你好不容易熬完了幾乎等於第2個博士的波斯大訓練,想當PI開始應徵助理教授時,你可能會發現根本沒有缺。你也可能會被這些當年回台灣直接幹副教授,現在都已經是大頭的人打槍,還順便酸:
怎麼沒有發過CNS paper?
什麼是CNS paper? 那是世界認證的三大生科期刊:
Cell,Nature,Science。基本上,能發在這種期刊上,就像RPG遊戲打到一隻經驗值超高的稀有怪,馬上就讓你等級暴增然後轉職可能這樣。至於那些開口就要CNS
paper的大頭,大概也早忘了當初自己回來當副教授時,手上拿著的是什麼paper了吧?
另外,在社會上,有個好爸爸等於成功了一半。科研界也不例外。
科研界講的血統,不是血緣,而是師徒關係及其所衍生出來的圈圈。這圈圈可以擴大到以學校為單位。血統問題很難一言以敝之,硬要簡單講就是「大者恆大」,加上「近親繁殖」所形成的一個系統。
在科學界打滾的人那麼多,能發CNS的畢竟只是少數。即使你本身沒有實力發CNS,但如果擠進這些人的實驗室,你就有機會。也就是說,讓自己加入強PI的血統陣營。
這就是為何,熱門實驗室永遠都不缺人。有了好paper,對申請計畫也會有幫助,研究預算滾滾而來。有了人跟錢之後,就更有機會做好研究,並開始審別人的計畫,進而鞏固自己在領域內的地位。正向循環,大者恆大。
近親繁殖,則是某些科研人喜歡用來鞏固領域地位的方式。透過甄選自己的學生或盟友的學生為PI,方便彼此往後在領域內互相支援,資源共享。美其名為照顧校友,提攜後進,其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內定」。
聽起來好像很黑,但說實在,科學界的家天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種系統在以前能有效地延續跟壯大實力強的研究團隊,對新人的排擠效應也是在最近科研資源日益枯竭之後才開始明顯起來。至於往後會怎樣?
沒人知道。就連科研龍頭的美國,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PhD過飽和的情形。
總之,如果你還在考慮是否要唸生科博班,不管是在台灣或美國唸,真的都要好好想一想。至於已經踏進去的,認命吧,我們都有點太晚進場了。除了咬牙硬撐,想辦法殺出一條血路之外,別無他法。
….老實說,轉行賣雞排或蚵仔麵線,或許也是個頗實際的選擇。只不過這樣一來,就換賣小吃的擠破頭也說不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