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25

「痰濕體質」的生物學證據

痰濕體質是中醫九大體質之一,約佔華人族群的 10%。痰濕體質的臨床表型特徵如下:體態肥胖、胸悶、腹脹、腹部皮膚鬆弛、額頭油膩、上眼瞼浮腫、咽喉痰阻、口黏、舌苔厚等。此外,這類族群即使尚未出現肥胖、高血糖等典型症狀,其基因表現已顯示出與代謝疾病相關的異常模式。此外,即使是代謝指標正常的痰濕體質,其基因表現也存在與代謝紊亂相關的變化。然而,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


痰濕體質(常被中醫描述為「大腹便便、舌苔厚膩、易疲勞」)就是其中一種非平和體質,他們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代謝紊亂的風險很高,此外,即使是代謝指標正常的痰濕體質,其基因表達也存在與代謝紊亂相關的改變。然而,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

近日,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上發表了題為:Acrease in Flavonifra plautst and its ploles, elvidines to metabolic disorder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痰濕體質人群腸道菌群失衡與代謝紊亂的深層關聯,並鎖定了一種關鍵腸道細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以下簡稱F菌)和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F菌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的減少使濕體質人群更易患代謝紊亂。

這項研究為中醫體地質學說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也為代謝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思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5-00789-x

Sunday, March 23, 2025

稚鰻被掠食後在掠食者消化道中主動尋找逃逸路線的行為

 日本長崎大學水產與環境綜合科學研究所(現在更名為綜合生產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長谷川與副教授河端雄等研究團隊於2024年9月10日發表之研究成果發現,日本鰻稚魚被掠食性魚類整尾吞下後,會從該掠食性魚種的胃部進入消化道,然後由鰓之間隙逃逸。該團隊發現掠食性魚類沙鱧被捕獲後,發現其掠食之日本鰻稚魚可經由其鰓的縫隙逃脫,但詳細之逃脫路徑並不清楚。研究團隊將作為顯影劑的硫酸鋇水溶液注射到日本鰻稚魚體內,並在其被沙鱧掠食後用放射線攝影裝置進行其逸出行為的觀察。結果發現與團隊最初預測被沙鱧掠食之稚鰻是從沙鱧口中的鰓隙縫逃逸,但這些被掠食之稚鰻經過沙鱧身體內一部分到達胃部後,沿著沙鱧消化道內部食道上溯到口部之鰓隙縫中逃逸。被掠食的32尾稚鰻中有9尾逃逸成功。當稚鰻被沙鱧的胃完全吞沒的時候,可以觀察到有11尾稚鰻在其胃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找尋一條可以逃逸的路線,其中有5尾稚鰻進入其食道之尾端,也發現這些逃逸失敗之稚鰻於沙鱧消化管中行動慢慢變弱,大致經200秒後完全沒有行動。

研究團隊表示「稚鰻被掠食後在掠食者消化道中主動尋找逃逸路線的行為,不只在魚類,即便在魚類以外的動物分類群中也是極為罕見的行為」。稚鰻逃逸行為之所以成功關鍵因素是稚鰻體型、肌肉強度及其對掠食者胃內高酸度與缺氧環境耐受度有關。將硫酸鋇水溶液注射到被掠食動物體內並用X射線攝影機設備觀察其在掠食者體內逃逸路徑與行動特性,也可應用於其他物種之類似研究。

又該研究結果彙整之論文將在9月10日出刊之「現代生物學」刊出。

「日中加工鰻魚座談會」針對2025年夏季的生產規劃與日本市場動向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

 日本鰻魚進口協會(以下稱日鰻協會,理事長為松浦信也)於2024年11月下旬,出席在中國福建省舉行的「日中加工鰻魚座談會」。日本方面的與會人員來自3家公司共7人,中國方面則有45人出席,雙方針對2025年夏季的生產規劃與日本市場動向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由於以日本鰻為原料的加工鰻魚產品與以美洲鰻為原料的加工鰻魚產品兩者間的價格差異非常大,要如何行銷品質優良的美洲鰻就成為非常重要的關鍵,而這也成為本次會議雙方的共識。

在本次會議上,日本方面代表是由日鰻協會前理事長森山喬司擔任,代替缺席現任理事長松浦信也與會。

根據中國與會人員所報告鰻苗入池的狀況,在日本鰻的部分,確保用於出口的本期入池量為11公噸至12公噸之間,到本次會議進行時,還有9公噸存活下來,如果再加上2023年時投放入池且還存活迄今的4公噸,並以鰻苗的標準計算的話,總計會達到13公噸之多。另一方面,在美洲鰻部分,於2024年6月前入池的數量就已達到30公噸,可謂相當充足。

對於2025年夏季的生產規劃,中國方面表示,在日本鰻部分,預期會達到1萬3,000公噸,其中針對日本市場的活鰻出口量將為7,000公噸(上一個鰻魚年度為7,800公噸),而作為加工鰻魚產品的原料,預計出口至日本與南韓兩地市場的數量合計將達6,000公噸。

至於在美洲鰻部分,中國方面表示,現階段存活量有5萬公噸,於2025年夏季前,若以活鰻為計算基準,可以供應的數量將上看8萬公噸。其中,針對中國國內市場部分會有2.5萬公噸,而銷往日本、美國及俄羅斯等地市場的出口量合計將達到5.5萬公噸。

在日本方面,日鰻協會理事諸川祐輔在會中提及,中國所生產加工鰻魚產品的整年進口量,於2024鰻魚年度(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時,之所以可以在睽違3年之後再度超過2萬公噸,是因為在日本「外食族之間流行起中國浦燒鰻風潮」等因素。雖然量販店與超級市場在銷售上如果要能夠維持現況,仍舊必須竭盡全力進行營銷,但在外食市場,不論是哪種業務樣態都非常蓬勃發展,尤其是新崛起的「鰻魚專賣店更是撐起整個市場」。然而,日本方面也表示,由於價格不斷攀升的日本鰻,在發展火熱的外食圈中幾乎沒有消費需求,讓人很難期待在2025年時可以迎來銷售情況轉趨理想的改變,所以「要如何推銷品質優良的美洲鰻,已經成為業者間關切的重點」。

在本次會議上,其他重點還包含針對中國方面按規定應推動相關程序的加工鰻產品所進行強制檢驗而提出解除申請的進展,以及鰻苗出口管理等議題,儘管都有納入會議議程,但一般認為會中的討論並沒有顯著進展,且會中也沒有進行深度討論。

此外,針對由日本與中國輪流舉辦的「日中鰻魚貿易會議」,本次會議也談到下次會議的時程。經過討論,雙方初步決定將會議時間定在2025年4月9日及4月10日這兩天左右。

日本將開始開發玻璃鰻二維條碼可追溯性支援系統

 由日本鰻魚養殖管理團體成員之日本可持續鰻魚養殖組織(理事長山本浩二)代表的鰻魚產業價值鏈可追溯性支持系統協議會於2024年12月17日宣布,為配合2025年12月起,玻璃鰻將納入水產流通適正法之指定適用種,將開始開發玻璃鰻二維條碼可追溯性支援系統。該協議會相關人員將走訪鰻魚養殖大縣之宮崎、鹿兒島與愛知縣等有眾多玻璃鰻採捕者之縣,在每一個地方待一個月左右,收集使用二維條碼者之意見,以作為改善可用性之參考。

日本知事許可的玻璃鰻採捕漁業漁民共有7,000人,其中個人採捕漁民有5,000人以上,此外約有2,000個法人團體執照,其下有15,000人進行玻璃鰻採捕,因此日本共有2萬人以上在採捕玻璃鰻。

為此,負責玻璃鰻流通的第一級流通商收貨人員,一天可蒐集10-20人所採捕之玻璃鰻苗,每人約採集10公克左右,漁汛盛期甚至一天可蒐集100人之多。玻璃鰻苗收貨人員蒐集之量為多個採捕人所捕撈鰻苗所混合的量,以1公斤為單位批發給第二級流通商或交給養殖戶入池放養,為此,為了因應納入流適法管理,要像鮑魚與海參一樣,交易時不僅要附上漁獲號碼,連新收貨者之號碼也要附上以進行管理,而目前海參與鮑魚為適應流適法,其物流流通及交易紀錄的建立與儲存只能以手工操作,對鰻苗而言是不切實際。

為此,由系統設計有限公司(Denso)所組成之協議會,在水產廳2024年「鰻魚產業價值鏈可追溯性支持系統開發計畫」的補助項目下,接受6,200萬日圓補助,開發可有效減輕現場負擔從玻璃鰻捕撈到收貨物流公司的交易紀錄的原型系統。此一原型系統可連接到互聯網,並可透過在任何個人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運作,所有的資訊都可以用二維條碼傳輸。對於交易量多的玻璃鰻採捕者,收貨商會提供平板電腦與收據印表機。該系統設計易於讓使用人接受,採捕人只需掃描識別證上的二維條碼並在數字鍵盤上輸入數量即可。系統也具備漁獲量編號與貨物編號自動聯結之功能,系統使用者無需擔心漁獲量編號與貨物編號是否一致。

2024年12月16日,鰻魚養殖協會副理事長保科正樹等在水產廳記者俱樂部介紹試作之原型系統結構設計背景,規格以及其試驗應用的計畫等。保科正樹表示將從2025年日本鰻苗漁期起選擇每個地區採捕鰻苗最豐饒的漁汛期作為試行運作期,即(1)宮崎縣從2024年12月17日迄2025年1月10日,蒐集700位鰻苗採捕人,5位集貨人,1家流通商;(2)鹿兒島縣則從2025年1月15日-2月10日,蒐集1,200位鰻苗採捕人,60位集貨人,約30家流通商;(3)愛知縣從2025年2月1日-28日,蒐集1,100位鰻苗採捕人,約20位集貨人,4家流通商等協同合作,進行試作系統之試驗應用測試。

另外,鰻魚養殖協會吉冨嗣希則說明其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系統宣導的感受,其表示目前有認為試作之原型系統使用起來很方便,有些人則認為很難用,而焦慮不堪,但基本上肯定的聲浪比較高。但他也表示,每一個採捕區的環境與採捕規則不同,不進行測試不知道新試作之測試原型機之盲點。

日鰻連要求將2025年漁期放養之鰻苗價格抑制在每公斤不超過170萬日圓

 由日本全國鰻魚養殖業者組成的日本養鰻漁業聯合會(日鰻連,理事長為木下優喜)於2024年12月4日組團訪問與鰻苗流通有關事業者所組成之日本鰻交易協會(理事長森山喬司),木下理事長當面以書函型式,要求將2025年漁期放養之日本鰻苗價格抑制在每公斤不超過150-170萬日圓內,這是日鰻連首次呼籲抑制放養鰻苗價格。

就日本鰻苗而言,自2020年漁期(2019年11月-2020年10月)以來由於其國內採捕狀況不佳,日本養鰻業不只被迫在高鰻苗價格下養殖鰻魚,加上燃料費、飼料等養殖資材也相繼上漲,讓養鰻業者陷入營運之困境。2024年漁期(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之鰻苗更飆升到平均每公斤250萬日圓,也是連續3年鰻苗每公斤平均價格站上200萬日圓之關卡。因此,其最終產品之蒲燒鰻價格不得不予以調整,但卻導致2024年夏天銷售不佳。

就近年來鰻魚養殖成本而言,採購鰻苗之成本約佔六成。日鰻連會員大多數是小規模養殖業者,其一年之放養量只有20-30公斤鰻苗,對鰻苗價格交涉能力薄弱。為此日鰻連覺得有必要從6個養鰻縣7個協會所聽到的玻璃鰻鰻苗的適當價格如何實現方面,付出必要之努力。

在讀完此一請求函後,木下理事長認為玻璃鰻之交易價格是供需平衡下的決定,恐怕不是呼籲就可發揮直接效果。但養鰻業界則認為「每年重覆呼籲的話,就有可能有力道」,即業界要求抑制玻璃鰻價格的請求還是會持續下去。

森山理事長則回應表示:「我個人認為這項請求與其說是日鰻連會員的請求,勿寧說是最終消費者(玻璃鰻消費者)的請求,鰻苗交易協會深切理解,將轉知本協會所有會員企業。」而由活鰻經銷商與批發商組成之全國淡水魚貨接收者聯合會(全荷連)理事長柴崎忠義,也以日本鰻交易協會副理事長身份出席此一會面。全荷連也以每公斤150-170萬日圓之玻璃鰻價格入池情況下,其4P之成鰻(1尾250公克)可以4,500日圓在市場上卸售。

在波多黎各從事非法活鰻走私之男子被判入獄

 經NOAA漁業局聯合調查後,兩位遭指控在波多黎各從事非法活鰻走私活動之男子被判入獄。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東南分處代理副處長Paige Casey在聲明中說到:「我們與執法夥伴密切合作,以發現及確認與『雷斯法(Lacey Act)』有關之潛在非法活動。透過合作,我們能成功對該等人起訴並定罪,如本案中渠等非法捕撈及走私可能擾亂公平貿易市場之海洋野生動物。」

法院文件指出多明尼加籍Simon De la Cruz Paredes及Saul Enrique José De la Cruz利用數月時間在波多黎各捕撈美洲鰻鰻苗,然後透過船隻將其運往多明尼加,隨後銷往亞洲地區。

鰻魚是有龐大出口利益的商品,導致人們經常走私鰻苗,將牠們飼養到成鰻並高價出售。今年初,加拿大官員即因猖獗走私及暴力行為而撤銷該國鰻苗漁業。

司法部環境暨自然資源司助理部長Todd Kim在一份聲明中說:「包括壽司在內,鰻魚是一種備受歡迎的食材。鰻苗或玻璃鰻是這類食品生產之關鍵。不幸的是,牠們常被非法捕撈,導致牠們在日本及歐洲數量大幅減少,這也對美洲鰻數量產生深遠影響。這就是為何我們大力取締非法捕撈鰻魚的個人或團體。」

2024年2月21日Paredes及De la Cruz所駕駛之走私船在距離波多黎各海岸約40里處被美國海岸巡防隊攔截。

兩人拒停船,海岸警衛隊摧毀船隻的引擎並逮捕這些人。海巡隊員沒收30公斤幼鰻及1把手槍。檢察官推估,被沒收之幼鰻時價13萬2千美元,但如將牠們養至成鰻,價格將超過100萬美元。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執法辦公室助理主任Edward Grace在聲明中說:「美國鰻苗可以合法交易,但也亦容易遭受偷捕及國際走私。這些被告顯然會不擇手段進行破壞自然資源及經濟之非法活動。對這些人判刑凸顯調查人員的效率和毅力,他們孜孜不倦地工作以尋求司法正義。」

Paredes及De la Cruz都走私鰻魚認罪,De la Cruz亦分別對未依海岸巡防隊命令停船之事認罪。2024年11月兩人均被判入獄24個月,隨後須接受為期兩年釋放後監督。

迄2025年1月22日為止,東亞3國日本鰻鰻苗產量約有16-17公噸,鰻苗之價格也加下跌。

 2025年漁期(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之日本鰻鰻苗漁業於新年後在各國熱絡起來,迄今年1月22日為止,東亞3國產量合計約有16-17公噸,鰻苗之價格也加快速度下跌。據消息指出日本之鰻苗放養量已有6.5公噸,中國則有7.0公噸。採捕漁況變好,價格則下跌,雖然有人希望其有助於緩解近年來因放養量不足而導致成鰻短缺的問題,但也有人擔心其對市場行情將有影響。

事實上玻璃鰻自2020年漁期開始,彙整其廣大分布範圍之採捕量,發現其採捕量一直很不穩定,且區域別採捕量差異很大。然而此一漁期迥異於往年,不只是中國,連一向在新年過後玻璃鰻採捕急速下降之台灣,以及持續陷入低迷漁況的日本,今年的玻璃鰻漁況均變佳。據業界消息指出,最近中國每天有500公斤以上之採捕量,而台灣的採捕量依然維持年前水準,日本則不只年前已不錯的西日本,連東日本的漁況也開始變佳。

放養玻璃鰻苗之價格方面,最初每公斤接近300萬日圓,目前似乎只有100萬日圓左右,港邊交易價格更低,顯示今年日本鰻鰻苗之供應量充足。據日本業界消息指出「由於國產玻璃鰻苗已能夠滿足國內放養量需求,因此自今年初以來,一直沒有進口玻璃鰻的報價」。

另一方面,今年鰻苗漁期只過了一半,雖然不能保證漁況是否能夠維持下去,但如果1月29日隨著月暗的大潮時節,漁況能夠進一步變好,無疑會引發鰻魚市場價格行情的混亂。鰻魚從入池到養到成鰻至少需要6個月的時間,如果以活鰻或加工鰻之正常價格出售則需一年以上時間,因此放養量變多與價格下降通常不會立即反映在成魚活鰻市場或加工鰻產品價格上。但如果及早就顯示成鰻供應將大幅增加,或為了避免成鰻價格下降,而停止購買,那麼成鰻市場行情變動就不足為奇。一位加工鰻處理業者表示「就目前來說沒有什麼影響,至於未來如何?業界能做的就只有謹慎經營,避免市場行情陷入混亂」。

鰻魚稚魚期,能對避免被掠食


日本長崎大學水產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長谷川悠波與副教授河端雄毅於今年元月17日發表之研究成果指出,其研究團隊發現,日本鰻稚魚被掠食魚類吞食後,能夠從掠食魚類體內再逃脫出來之時期,並不是日本鰻苗行浮游生活之時期,而是其於河川或河口地區開始進行著底之底棲生活期。另外,研究也發現,日本鰻苗稚魚由黑鰻稚魚期與黃鰻稚魚期,對避免被掠食魚攻擊的能力顯著提高。研究團隊從2021-2023年間研究不同發育階段的日本鰻稚魚,即進行著底生活前之玻璃鰻、黑鰻到黃鰻稚魚期被掠食魚掠食並進行有否逃走之實驗。該團隊過去之研究顯示被捕食之稚鰻會從掠食魚種之鰓縫逃逸,而此次之研究進一步發現其逃逸時間與玻璃鰻苗到達河川或河口水域開始進行底棲生活之時間吻合。此一研究意味著其在逃逸掠食魚捕食攻擊能力急劇增加之黑鰻稚魚期前,即在逃避掠食魚種困難的玻璃鰻浮游期存活可能尤其重要。而日本鰻的資源復育策略之一是養殖鰻魚之放流,有人建議鰻魚之放流應該放流適應能力較強之小體型鰻苗,但從本研究成果來看,浮游期之玻璃鰻迴避掠食之能力低,不適作為放流之用。因此長谷川悠波及其團隊指出,本項研究成果有助於鰻魚稚魚在哪一個時期易受掠食者攻擊,哪一個階段的個體放流後殘存率高,放流後存活率較高,以擴大放流效果。此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1月16日出版之「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期刊。

Monday, January 13, 2025

日本鰻遇5℃以下低溫會「冬眠」

日本鰻遇5℃以下低溫會「冬眠」 是活鰻空運維持生命必經流程】
當閘門打開,一尾尾魚身呈黑色或青灰色的日本鰻隨之扭動身軀,沿著剛架好、連結大池的輸送管與滑梯慢慢往下爬。滑梯旁三位熟練的選別工人也已坐定位,當鰻魚滑到面前,便熟練地抓住鰻隻,依照重量分進身旁的選別池,手起鰻落大約1秒鐘時間,「鰻魚大王」吳明韋說,「這不是靠感覺,都是經驗啦!」
鰻魚選別以「1公斤有幾尾(日文鰻魚量詞用「匹」)」為重量規格,分為3p、4p、5p等,4p(1公斤4尾)為目前主要輸日規格,外銷每箱20公斤相當於80尾鰻魚,如果尾數落差過大,便需重新分堆甚至整池重選。過程中為精確分類,也會將分好堆的鰻魚過磅,確認符合規格。
選別完成後,需讓鰻魚在池中「休息」數小時維持活力,接著進行包裝作業:先將鰻魚放入以冰塊降溫至5℃以下的水中,利用日本鰻遇低溫會「冬眠」的習性,原本活蹦亂跳的鰻魚漸漸不再躁動。緊接著將鰻魚裝進塑膠袋,並灌入氧氣、添加冰水,讓鰻魚在運輸途中維持生命。最後將塑膠袋綁緊、裝進印有「活うなぎ(活鰻)」字樣的紙箱。包裝作業皆在深夜進行,準備一早空運至日本。
根據關務署海關進出口統計,臺灣近20年主要出口日本鰻活鰻的國家/地區以日本為最大宗,占總產量、產值超過九成;鰻魚大王1年約出口200~300公噸活鰻,相當全臺總出口量三分之一以上,以日本為主要市場,另有部分輸至印尼、新加坡,供應當地由日本人開設的鰻魚餐廳。
(圖說:將活鰻放進冰塊降溫後的水,可讓鰻魚進入「冬眠」狀態,是空運活鰻必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