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0, 2008
Warlords
最近看了一部國語片叫「投名狀 (Warlords)」。 從劇情來看大概是香港黑社會寫實片套在古裝與太平天國的背景裡; 看熱鬧的部份是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人,加上滿坑滿谷的臨時演員與打仗場面。不過以老朽看電影的資歷-「看山不是山」-倒是從中淘到幾個心得:
英文名叫 Warlords, 誰是warlords? 不是在電影中出生入死的李連杰、 劉德華、或金城武,而是在紫禁城中的那一群官僚;打完了舒城,劉德華理直氣壯的想要打蘇州,取南京,李連杰講了句:「太早打完了,他們賺什麼!?」。打蘇州這一段,死了12萬人,在史景遷 (J. Spence) 所著的「太平天國」只有兩行半… 。可謂是「戰爭是政治與內政的延伸,而政治是利益的分配」,我恍然大悟大悟,原來打仗不一定要贏,岳飛知道得太晚了,活該被祭旗,死掉與受苦的是末明其妙的老百姓,難怪上成功嶺時 我們那個「輔仔」說:「打仗時人命不是人命, 一定要有人犧牲…」, 但誰決定?
李連杰說打仗的目的,是為了不再有人挨餓、受怕。 但那一群官僚, 管誰挨餓受怕, 只管他們賺到什麼。 後來李連杰階段任務完成, 眼見也要晉升為統治集團, 但也被作了… 終究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例外, 孰不知「人」就是這麼一回事。 菜根譚: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就是因為人做不到, 所以變成經典, 既不能「君子行之」就變成「小人配之」。
另外滿好奇的是「太天國之亂」有人稱是中國唯一的宗教戰爭, 到底是怎麼回事?
網上(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5%A4%A9%E5%9C%8B&variant=zh-tw)有人說: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游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現代有人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捻軍及回族等起事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
失敗原因分析
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制訂),愈來愈脫離民眾。加上太平天國強制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制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致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
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家認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為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為不利 。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洋人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十四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借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在史景遷 (J. Spence) 的「太平天國」中有台灣學者評論認為,對經典的片面解釋是災難的開始,其實個人認為對經典的片面解釋至今還存在,大部份的人只選自己想聽的,或自己相信的。政客或渴望權力的人知道如何來鼓動人民,特別是具半面性格的律師,誠如索因卡(Wole Soyinka, 1986年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作家)在「恐懼的氣氛 (The Climate of Fear)」中提到: 「無論如何,今天全球性暴力的引擎所加的油是從狂熱的油井裡抽取出來的,雖然發動這些引擎的是政客或渴望權力的人。這些人有時會被他們所啟動的驚人毀滅力量給輾斃,但下一個想要爭奪政治支配權的人似乎一直沒有得到教訓。」。
在全書的最後,索因卡坦率直陳: 「蘇格拉底是一名熱愛對話的人,他提醒我們,經由「心智辯證」而導出或檢驗過的真理遠比經由獨白而導出或檢驗過的真理來得更持久。唉,一個接一個宗教都用獨白來操控他們的殺人範圍,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當中最惡名昭彰的。」
其實人都滿我執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投名狀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長毛首領.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歷史上蘇州被敵人攻城破城占城,屠十之二三,自殺十之二三,然後是瘟疫流行,蘇城人口去半,占城者何來無辜?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赤腳大仙聽著男旦唱戲,滿嘴裏講著“我的字典裏沒有投降二字”顯得高風亮節,降的態度噯昧鬼詐,降也死不降也死,放兵出來吃糧吃兵 為搶糧而大開殺戮行為,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還在裝B...
趙二虎把饅頭拋在地上喂豬般招募同黨,除了把臉譜化義字掛在胸口上,不覺得他對兄弟特別有情. 當賊匪呢,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任另其宰割; 為立一個無謂儀式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奸民女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 哭死過去...趙像個老憤青, 滿口仁義道德, 卻妄顧現實, 更恥笑的是婊子要立牌坊, 讓人傻眼 , 不符合常理.不真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更似大忠似偽,處處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 農夫與蛇; 回頭圍城; 後襲突擊; 苦肉計; 伺機復仇等. . 為一個認識半天的長毛首領而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于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隊中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片末幾秒鐘說得很勉強「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來個廉價大義凜然,管他前後矛盾百出, 行為像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黑社會頭子
投名狀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長毛首領.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歷史上蘇州被敵人攻城破城占城,屠十之二三,自殺十之二三,然後是瘟疫流行,蘇城人口去半,占城者何來無辜?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赤腳大仙聽著男旦唱戲,滿嘴裏講著“我的字典裏沒有投降二字”顯得高風亮節,降的態度噯昧鬼詐,降也死不降也死,放兵出來吃糧吃兵 為搶糧而大開殺戮行為,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還在裝B...
趙二虎把饅頭拋在地上喂豬般招募同黨,除了把臉譜化義字掛在胸口上,不覺得他對兄弟特別有情. 當賊匪呢,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任另其宰割; 為立一個無謂儀式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奸民女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 哭死過去...趙像個老憤青, 滿口仁義道德, 卻妄顧現實, 更恥笑的是婊子要立牌坊, 讓人傻眼 , 不符合常理.不真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更似大忠似偽,處處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 農夫與蛇; 回頭圍城; 後襲突擊; 苦肉計; 伺機復仇等. . 為一個認識半天的長毛首領而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于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隊中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片末幾秒鐘說得很勉強「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來個廉價大義凜然,管他前後矛盾百出, 行為像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黑社會頭子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