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教育法西斯來囉!?

98大考設門檻 後5%不得分發
更新日期:2008/10/30 21:3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30/1/18ky0.html)
避免七分上大學事件重演,大學招聯會對九十八年大學考試分發設出「最低錄取標準」。未來如果考生考試成績低於校系採計科目總和的「後5%」,不得參加考試分發;例如:某校系大考分發採計國、英、數乙三科,考生這三科總分低於全國「後5%的標準」,就不能上網填志願。如果以今年指考試算,今年到考人數九萬三千多人,影響學生數約四百多名。(陳映竹報導)

看著吧! 又有得吵了。這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是:
乾脆這批人也不准他們生小孩好了…

「人本」的咧?
「教育部」搞「教育」有問題,搞「政策」很厲害!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Cala, My Dog.

十月中去中國武漢開會, 待了五天。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本來預計要去摸一摸長江水,不過行程緊湊,竟與長江水失之交臂,只能站在黃鶴樓

上體會「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對著漢水,長江低吟鄧麗君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對中國的印象從電視講起,內容比較 「ㄍㄧㄥ」,感覺不是娛樂目的而是教育或宣傳的功能比較大,對這一段時間「華爾街風暴」著墨甚多,或許吧?這是近代中國真正崛起於列強之列的機會,或是一面鏡子照著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電影頻道上看到一部片子,我只認識葛優一人,他演過「江湖無賊」(和劉德華與劉若英),我大概只看了2/3吧!漏了前頭,所以不知道片名,老實說-好電影。第二天,對中國的學生比手畫腳的詢問片名,碩士生不知,反而博士生知道,這部電影它叫「卡拉是條狗 (Cala, My Dog)」。看完讓我想起30幾年前,張美瑤和柯俊雄合演的電影「再見阿郎」,(那時柯俊雄與張美瑤是夫妻,現在早已離婚了),我對這電影印象深刻,因為根本在演我的生活經驗:縱貫線、運豬車、貨運、蘭州街、豬屠口、違章建築…。其實那應該是台灣最早的寫實電影,《再見阿郎》改編自作家陳映真的知名小說「將軍族」,柯俊雄飾演主角阿郎是貨車司機,女主角張美瑤則是女子樂隊的指揮,柯俊雄是日夜兼程送活體豬肉的司機,車開的速度越快,每超過另一部運豬車就獲得50元紅利,反之則被扣錢,因而每天都在縱貫線上拚命,張美瑤面對情郎的拚死營生之道,其實也很難說上什麼,但是他們閣樓相對的那場戲,張美瑤被「藍田種玉」,注定後來的悲劇。

後來回台灣查一查卡拉是條狗曾是2003台北金馬影展的片子。

2003年的影片《卡拉是條狗》講的是95年的事。那時北京開始對居民養狗進行限制。養狗的居民必須到派出所給狗上戶口,交納五千元費用,持有派出所發放的“狗證”才能養狗,否則將狗沒收送到昌平。
工人老二(葛優飾)在片中是一個普通大眾平民人物。老二的兒子在讀高中,老婆(丁嘉麗飾)下崗在家。老二以前是個麻將迷,經常玩整宿都不回家。後來家裏買了一條腦袋有黑毛的雜種狗卡拉,這才栓住了老二。
  老二在單位上老實巴交,在家裏要把錢交給老婆管,兒子則認為父親從來沒有幹成過一件事,甚至覺得老二不配做他父親。正如老二所說:“從單位到家裏全算上,每天我得想著辦法讓人家高興。只有卡拉,它每天得想著辦法讓我高興。說白了,只有在卡拉麵前我才覺得自己有點人樣兒”。
  晚上老婆溜狗的時候碰上了派出所的檢查狗證,卡拉被帶走了。老二借了別人的狗證去領狗,卻被民警(夏雨飾)識破。老二托有關係的朋友去派出所領狗,這位朋友(馮小剛飾)開著車給狗送到老二手裏,可那條狗卻不是卡拉。老二乾脆來到寵物市場,想買條和卡拉長的差不多的狗。結果老二花三百塊買了一條被黑色顏料染了毛的狗。老二蹲在寵物市場裏打算賣掉剛買的狗,卻被突襲的民警當作狗販抓走。
  最終,朋友通過關係把卡拉領了回來。老二和老婆商量後把家裏省吃簡用積攢的三萬元定期存摺取了出來,給卡拉上了戶口。
  
這部影片在讓人輕鬆之餘還有一些苦澀的感覺。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維繫非常薄弱。人們需要的某些感情竟只能寄託到寵物的身上。人情似乎淡如水,人們變的自私,城市更加冰涼。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小人物也要自己的尊嚴,卡拉就是老二的尊嚴,老二顧著自己的內心頑強地找尋著它。相比而言,他比生活中忘記了尊嚴卻以為自己很富足的人要高明很多。 人在社會中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心裡原來還有一塊「自我」,花花綠綠的事物看多了,也慢慢會以為自己就生活在這叢花花綠綠之中﹔在吵鬧之中站得太久,以為吵鬧的才是正常的,而《卡拉是條狗》是在我以為自己要經歷另一場喧鬧的時刻給了我安靜,它告訴我生活的實質是踏實的內心和自已一點卑微的尊嚴。
演員回諸角色本身,讓一個真實的人能夠以最平凡,也最真實的力道呈現,因而激發出了的感情,才是寫實主義在藝術詮釋下, 得能震撼人心的關鍵所在。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1930年代世界性的大蕭條,自由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自由形式似乎已經終結了,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運動迅速增長。這兩者之間也不斷的衝突,最顯著的例子是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獲得法西斯國家和其國際上的支持,而共產主義運動與無政府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所組成的人民陣線結盟則獲得蘇聯的支持,最後是代表法西斯的佛朗哥獲勝。同時期蘇聯主張與西方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對抗納粹德國,並以各國的人民陣線組織來對抗其國內的法西斯主義。但史達林一直以為德國在1942年前不會發動攻勢,可是希特勒仍選在1941年中旬發動攻蘇的巴巴羅薩作戰,在雙方看來,這場戰爭是一場意識形態之間的戰爭,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成為互不兩立的仇敵。

年輕的時候在國外遇到台獨人仕,他們充滿無畏的烈士精神,對抗準法西斯的國民黨, 不管怎樣, 我看到一個典範 - 「堅持理想」。 但曾幾何時, 在PPD執政8年後,台獨領袖似乎被「馴化」了! 台獨大老不是凋零就是身繫囹圄、 或是隱而不現。 反倒是阿扁似乎收割了台獨族群的支持, 嚴然成為台獨新領袖。 在我眼裡這實在很不堪, 一個理想竟被他利用來對抗政府機器,「台獨」成為廉價的口號,「台灣建國」成為吹笛人的笛聲,用來麻醉與滿足群眾的激情,須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種決心,休論在既定體制下和平建國。

台獨走到這裡,幾乎變成「台獨法西斯」: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只有我們是對的和我們不同的都是錯的!),法西斯主義至少包含了極端民族主義(台灣主體意識優先…)、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不可接受賣台的三通直航與學歷承認…)、反共產主義(有其歷史情結…)、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 (只要是台獨什麼都能接受…),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把美國與日本一起拉進來唄…)。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A5%BF%E6%96%AF%E4%B8%BB%E4%B9%89)


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共和党舉辦的紀念林肯誕辰集會上,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他說:“我手頭有國務院裏205個共產黨人的名單。國務卿知道他們是共產黨,他們仍然在國務院工作,並且正在草擬和制訂國務院的政策。”他又舉著一張紙說,這就是名單。這場演說,轟動了整個美國,自此麥卡錫時代就降臨了。

這份名單是怎麼來的呢?一九四六年七月國務卿貝爾納給眾議院一封信,其中談到國務院初步甄別了三千名政府職員,認為有284人不宜長期在聯邦政府任職,其中79人已經解雇。剩下尚未解雇的有205人,麥卡錫把這205人就統統當成了共產黨人。

在長達五年之久的反共歇斯底里時代,麥卡錫的指控越來越廣泛,紅帽子滿天飛,幾乎所有要害部門的政府官員、議員、知識分子、電影演員、將領、科學家乃至普通民眾,統統要進行忠誠調查,來一個文革式的“洗澡”過關。其中包括馬歇爾將軍、杜魯門總統以及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小心理想不要變成法西斯!!!
如果 民主黨黑人歐巴馬 當選 意外! 顯示美國人開始覺醒
如果 共和黨白人麥坎 當選 不意外! 顯示美國還是個極右保守國家

Sunday, October 19, 2008

海中捕獲成熟鰻!!!

(摘自: http://www.eel.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7)
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發表,在今年春季開始到夏季這段期間,水產廳所屬漁業調查船〝開洋丸〞號,在2次的航行中前往預訂的日本種鰻魚的產卵地,西馬里安那海底山脈南部的周圍海域,成功的捕獲親鰻5個及柳葉魚26個樣本。海洋研究所自發表特定產卵地的這三年來,有關調查產卵地的研究中、捕獲成熟母鰻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次成果豐盛,可期待今後對產卵地的調查加速進行。

本次的調查是由日本水產廳及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共同執行:調查期間分為前期及後期二階段,第一回是5月20日~6月15日,第二回是8月20日~9月11日。

在同一期間,東大海洋研究所的〝白鳳丸〞號,也在進行日本種鰻魚的卵及幼苗的捕撈調查,雙方透過密集的情報交換,進行持續而有效率的調查。

最後結果是6月3、4日及8月31日捕獲親鰻4個樣本(雌體1個:66.2cm、雄體2個:48.5cm及51.3cm、性別不明一個:55.5cm),在拖曳網中層捕獲,捕獲地點是北緯13度~14度,東經142度~143度附近,6月捕獲的三個雄體樣本都有成熟的精巢,8月所捕獲的雌體可以推定是產卵後的親鰻,同時也捕獲才孵化2~3天的柳葉魚26個樣本。接下來,將進行DNA的鑑定判別,要是是日本種柳葉魚的話,這將是世界首次同時捕獲親鰻及鰻苗。而此後修正產卵地就在這個海域周邊的動向就值得注目了。

此外,日本種親鰻捕獲海域的水深約在1200~3000公尺,親鰻在中層活動並游向產卵地的可能性相當高,說不定也可推定海山就是產卵地。

本次的航行調查,捕獲日本種親鰻,意義十分重大。截至目前,是將捕捉到的柳葉魚的海域,設定產卵地在特定的位置,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意見說,現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捕撈到母鰻及卵,所以無法推測出產卵地區域。

此外,鰻苗的人工培育作業仍然持續進行當中,但是因為沒有明確數據知道產卵地的水深,所以人工培育過程中的「水壓」、「塩分濃度」、「餌飼料」等等的「培育環境設定」非常困難。因為捕捉到日本種親鰻,所以對於人工培育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背負著這些期待,將來人工生產是採親鰻直接產卵或是從親鰻中取卵,就成為另一項研究的課題了。本次的成果不單是產卵地的調查,也可以說是鰻苗人工培育技術開發的一大躍進,業界將會更期待調查的進展。

特別的是,此次在捕捉到親鰻後,又成功捕獲柳葉魚,可說是獲得相當大的成果,更是勝過上次海洋研究所所提出的報告,這次亦有助於具體的推測特定的產卵地。

但是有一些業者在看過捕獲的親鰻之後,有這樣的疑問:「這不應該是日本種鰻魚!」,要是日本種,怎麼會長這個樣子,而這點尚有待解明。此外,這個研究成果將在10月20日舉辦的「世界水產學會」發表。

Friday, October 10, 2008

二虎相鬥...


月夜無伴 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頭頂有殺氣!?


好好啨一啨...


(壁虎! 守宮者也 不知由何闖入)


戲棚下站久就是我的...


@#$%@* 累了! 換個姿勢...




(後來 畫面過於血腥...)





好吃!

Monday, October 06, 2008

當小道士遇到黑山老妖

當小道士(不用功的大學生與研究生)遇到黑山老妖(爆炸的知識)...

知識爆炸與知識整合
【聯合報╱王道還】 2008.10.06 02:14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45660.shtml)

二○○六年六月底,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在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教育部長會議上發表報告,指出「知識爆炸」的後果,以及廿一世紀大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關於知識爆炸,他以光合作用為例,一百年前,那只是易學易記的一句話:「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葉綠體利用太陽能,將水與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糖與氧的過程」。現在,已知的光合作用機制,複雜得要很長的時間才講得完整。學生必須有相關知識才能理解。此外,那麼複雜的知識,不容易死背。

知識爆炸的後果

「知識爆炸」是一九六○年代出現的新詞,現在已經不新鮮,過去四十年知識增長的速率卻變本加厲。「知識經濟」是最近的新詞,可是它只反映了知識爆炸的一個後果。還有許多後果,我們都沒有認真面對。例如各級教科書必然越來越厚,老師在課堂上只能提綱挈領,學生必須自求多福,才能登堂入室。「終生學習」也是知識爆炸的必然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小宮山宏指出,大學已無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以領導世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在新世紀裡,大學的挑戰是教導學生知識的整體觀(即通識)、傳授整合的知識。他認為,這是必須動員全校資源的要務。

知識整合的需求

在科學中,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是越來越嚴重的現實需求。廿世紀講究分工、專精的趨勢,使得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之類的頭銜,都不足以透露一個人的專長。所有的大學都在設法應付這個需求,摸索出路,不只東京大學。

其實研發的整合更迫切。例如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之後,空前龐大的原始資訊(DNA鹼基序列),凸顯了我們對於生物各結構層次調控機制的無知。我們一向信仰「DNA是生命之鑰」,這時反而有剪不斷理還亂之嘆。

不過,面對這個情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最近倒跨出了一大步。

博露德研究院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是完成人類基因組計畫的主力,現在研究焦點在搜尋致病基因。哈佛大學醫學院十年前成立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專精與基因有關的化學。四年前,這兩個單位、兩大名校、加上哈佛醫學院的幾所合作醫院,組成了一個獨立機構:博露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

Broad是一對夫婦的姓,發音與常用英文單字broad(寬闊的)不同。博露德夫婦住在洛杉磯,從房地產、金融、保險業致富,據說在美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十二。他們先捐一億美金,讓研究院成形;研究院正式成立後,再捐一億。消息傳出,吸引了其他的大筆捐款。一個月前,博露德夫婦再捐四億美元。所有捐款由哈佛知名的校產投資機構管理,目標是累積十億美元基金,支持研究院運作與研究。

博露德研究院鼓勵合作研究,合作的規模沒有上限,目的在發展出一個嶄新的科研合作模式,以開闢基因組醫學的新天地。簡言之,這是一個整合知識、尋求研發突破的實驗。巧的是,由Broad氏支持broad整合研究,似乎再順理成章也不過了。


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 ◎王丹

致年輕一代的一封信

這樣的標題也許會讓人「呸」我一聲,尤其是那些50歲以上的人,他們會說:「你?憑你的年紀也要給『年輕一代』寫信?!」我今年37歲,但是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真的覺得跟現在30歲以下的一代有了不淺的代溝。

事情是這樣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大學生的文章,說以前的教授要求學生勤做筆記,於是一天一個學生背了一麻袋的筆記來見教授。這個學生後來成了他們系的頂樑柱。這名作者──一個年輕的大學生──有點不以為然,他引用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中的說法,高度肯定在機械複製時代,藝術從神聖的祭壇上被拖了下來,然後大量的生產。他說:「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個道理我不僅懂,而且有切身的體會。我外甥住我這裡的時候,為了避免讓他玩太多的電腦,我給了他一本書,讓他幫我打字存到電腦裡,並很阿莎力地答應打一頁字給一美元。我心想,就算你不吃不喝,一天又能打幾頁呢?就當我花錢辦教育吧。上午宣布開工,他下午就宣布工程結束。我檢查,還真是全部都打完了,二百四十多頁啊!怎麼可能!老羞成怒之下我大力拍桌訊問,他才交待是上網搜索到了那本書,然後整個複製下來了。天!我只好悻悻地掏了240美元,無語問蒼天!「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比老教授更快更多地接受資訊,能夠大量地生產學術作品。」這樣的觀點應當在年輕一代中相當普遍吧?可這是我萬萬不能苟同的。且不說接受到大量資訊,是不是真的就意味著可以生產出學術作品或者文化作品?更大的問題在於:資訊就是知識嗎?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有個也許激進的想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是會變得愈來愈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資訊其實並不是知識,它只能說是知識的原料而已。在資訊與知識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而能夠從資訊變成知識的橋樑就是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原料才能加工成產品,資訊才能變成知識。可是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忙於應付大量的資訊,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呢?沒有了思考,我們只剩下資訊。結果就是,也許我們博學,但是我們沒有觀點;也許我們聰明,但是我們沒有智慧。

資訊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數量與品質往往並不是比翼齊飛的。

資訊愈多,風險就愈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能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面,而且,資訊愈多,我們愈有可能無所適從。打開養生指南看看,你就知道資訊是如何毀滅一個人的智力的了:那上面一會說多吃蔬菜少吃肉最健康,一會又說百無禁忌長命百歲;今天講晚上7點以後最好不吃東西,明天說只要感覺餓了就不要委屈肚子,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堆道理,而且每個道理聽起來也都挺有道理的,這樣的資訊看多了,你會覺得更明白道理嗎?所以,資訊不能簡單地複製,應當咀嚼,而且要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轉化為知識。只是因為可以看到的東西多就以為自己更厲害,充其量就是我外甥的水準,只能欺負欺負我而已。

Wednesday, October 01, 2008

Financial Complex, Economic Hit Man

Adam Smith的《國富論》是形成今日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石。Adam Smith認為人是『自利』的,卻同時又有思維能力和同情心進行自我節制。這種雙重性既使人們互相競爭,又使人們能夠創造社會制度來緩和兩敗俱傷的競爭,甚至把競爭變成共同利益。他反覆寫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 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走……,一己的私利變成社會的公益,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這樣的人性假設,是國富論亦是整個經濟理論最核心、最基礎的觀念,若這假設不成立,所有的經濟學理論將無立足之地。
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人性的最深處進步的慾望和佔有的自私

《USA Today》的專欄評論認為,美國政府如今舒困的舉動,背離了1990年代在國際上鼓吹的自由市場政策。近十幾年來,墨西哥、俄羅斯、亞洲金融危機,但不論哪個國家出問題,美國都用同一套說詞「讓市場自己解決問題,撤除政府干預」來要求這些國家。雖然放手讓市場自行解決的方式,可能造成這些國家失業率大幅攀升、貧窮肆虐和社會混亂,但美國政府總堅持,市場永遠是對的。現在,輪到美國自己與金融風暴對抗,美國口口聲聲的「市場調節論」卻出現了很多例外。曾任白宮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表示,美國快要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了。美國政府處理這金融危機的態度,恐怕和「限制政府作為」的立場頗有出入,但美國財長(Henry Paulson)和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的作為卻獲得市場喝采。美國參議員 Jim Bunning直言,「美國聯準會的行為和委內瑞拉獨裁領導人查維支( Hugo Chavez)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他不會拿納稅人的錢冒險,而是直接接管某家公司。」
1990年代,美國官方和親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力勸經濟危機受創國擁抱市場導向政策,但這樣的建議(刪減政府支出、國營企業私有化)卻造成各國重大經濟傷害,也令各國政治領袖付出許多代價。 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起初堅拒嚴酷的政策轉變,就是因為擔心發生類似的國內不安、傷害本國民眾,但他們最終還是向美國的那一套投降了。因為他們發現,唯一的希望是獲得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援,而這必須順從全球老大美國的遊戲規則。


美國操控世界經濟的司令部(Headquarters),一般稱為「金融複合體」(Financial Complex),包括華爾街頭頭、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這些人員幾乎都是美國金融機關的主幹,它們之間有複雜的人事交流和結合,共同來操控世界各國的經濟。IMF和世界銀行,都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戰後國際共產主義勢力的急速擴張,引起了民主國家的警覺及反抗。戰時的盟邦分道揚鑣,敵對的情勢日趨明顯。到了1947年前後,世界各國又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一方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的反共援外政策,到了1970年代資金短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聲明:停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IMF體制,是基於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因停止兌換而崩潰。其後IMF,即轉而扮演開發的金融機關角色,也就是IMF與世銀,走同一條路線。這時,美國轉頭主導「石油外交」,就是利用石油危機,即石油價格高漲的機會,將日本和歐洲所累積的多餘美元,設計讓其流向產油國去。然後,再將這些「石油錢」(oil dollar)撈過來,即經由美國的金融機關--銀行,讓阿拉伯政府出面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有價證券;另一部分「石油錢」,也是經由美國銀行,供給非產油國為開發資金,往亞洲的四小龍,拉丁美洲的新興工業國去。「石油外交」可以防止美元暴跌,又可以提供給美國金融機關,向全世界展開操縱經濟的舞台。
另一種操縱經濟的方式,則見於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寫的「經濟殺手的告白」與「經濟殺手的告白2」(時報出版)。這兩本書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特別讓人震撼:商學院畢業的他,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他的工作就是,和各低度開發國家(LDC)政府接觸,以「專業」的經濟學分析,擘劃遠景,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高速公路、港口、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步向現代繁榮」的公共建設。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EHM)。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銀行和政府。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事實上,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金額更龐大。
  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 LDC 開始無力償還、開始負債纍纍。怎麼辦?用地下的石油交換!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造成動植物絕跡,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
  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這時候美國中情局(CIA)就會出動了,配合有財團背景*的媒體煽動,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獨裁者、危險集團,小者暗殺(如厄瓜多爾總統─海梅‧羅爾多斯、巴拿馬總統─奧瑪‧杜裡荷),大者發起軍事入侵。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
  就這樣,透過「與政府毫無關係」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而倒楣的 LDC 呢?極少數人得利、國家財政崩潰、人民永遠貧困、環境被破壞殆盡。「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剩下的 25 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
  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就是美國的真面目,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
現在可能是苦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