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7, 2010

塚本教授來台

塚本勝巳教授訪問鹿港水試所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56/v1.html)
日本東京大學塚本勝巳教授是國際上最早發現並驗證日本鰻產卵場及其神秘生活史的學者,在鰻鱺的洄游產卵生態學方面有卓越的研究成果。本次應漁業署之邀訪台,除了與台灣學界分享日本鰻產卵與洄游生態研究以及氣候變遷對於日本鰻資源之影響等議題外,並分別拜訪了基隆總所和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與相關研究同仁進行鰻魚相關研究的對談與交流。


塚本教授於99年11月9日,由漁業署人員陪同至本中心參訪,並發表「何謂鰻魚的完全養殖」演講,扼要地說明日本的鰻魚繁殖研究現況。由於鰻魚的種苗大量生產過程相當繁複且困難,因此日本投入大量的研究人力與經費,計有水產綜合研究中心、東京大學、伊良湖研究所等8個研究單位從事鰻苗生產研究,他舉例說明即使在民間企業贊助的伊良湖研究所中也至少有6位鰻魚種苗生產研究人員;相較之下,本所目前僅1位研究人員,且需兼顧其他魚種的研究與業務,實力有未逮。日本學者花了50年始成功的達成鰻魚完全養殖,其中四大發現包括利用腦下垂體催熟、DHP誘發排卵、以雌激素雌性化和開發鯊魚卵作為初期餌料等,但要達到大量生產健全種苗並降低成本的階段,則為期尚遠,有待各界的努力。針對中心同仁所提出鰻魚的性別確認、DHP的注射時機以及鰻苗的餌料和飼育環境等三大問題,塚本教授提供了日本的試驗方法與經驗,並討論人工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之差異。另外,塚本教授表示雖無法直接證明鰻魚放流和資源量的相關性,但還是強調放流有其必要性、也肯定本所在鰻魚資源方面所做的努力。

會後,由劉主任引導塚本教授參觀種原庫。由於塚本教授此次訪台行程十分緊湊,一小時後,只能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參訪。不過有此機會與著名的學者近身接觸,並進行請益與交流,相信與會同仁咸感獲益匪淺,對鰻魚的相關研究亦有正面的助益。

 
塚本勝巳教授訪問水試所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56/p1.html
日本早在1930 年代,就開始從事日本鰻產卵場的調查。1973年起,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派遣「白鳳丸」加入,積極出海進行調查,期望早日解開日本鰻的生態之謎。

採集到的柳葉鰻體型愈小,就代表愈接近產卵場。事實上,隨著採集到的柳葉鰻體長從50 mm、40 mm、30 mm 依序減少,其產卵場也由最初(1970年左右)推測的琉球南方海域,下移至台灣東方海域,而後再到更南方的菲律賓東方海域。
1986年在菲律賓近海的柳葉鰻採樣地點,全部是西向的海流,推測真正的產卵場應該在其東方海域。隨著調查海域往東擴展,採集到的柳葉鰻體型從20 mm變為10 mm;在1991年的第5次調查,幾乎可以確定日本鰻的產卵場應該是在馬里亞納諸島的西方海域。
從所蒐集到的柳葉鰻資料,在海圖上標出採集地點,可以看出集中於北緯15度,東經142度左右,143度以東就未曾有採獲紀錄。西馬里亞納海域有往西緩慢流動的北赤道海流經過,且愈往東所採集到的柳葉鰻體型愈小。因此,推測日本鰻的產卵地點應該是在北緯15度,東經142~143度間的海山。
一般都認為日本鰻的產卵期應該是在冬季,不過,調查了日本全國各地所採集鰻線耳石的日周輪,發現冬天所採得的鰻線日齡(從在產卵場出生到抵達日本河口的日數)只有180天左右。從採集日推溯孵化日,得到的產卵期不是在冬天,反而以夏天居多。
取出7月在產卵場附近採集之柳葉鰻的耳石,推算其日齡後,回算其孵化日。結果全長10 ~ 30 mm的柳葉鰻,可明顯區分為5月生與6月生二大系群,而且其孵化日幾乎多落在新月日。
日本鰻的產卵期約長達半年,但此期間並非每天或是隨時零散的產卵。推測親鰻可能是在新月之夜群集一起產卵,以提高受精率及減少被攝食的機會。另外,新月大潮的快速海流,有助於將卵及剛孵化的「前柳葉鰻」分散移動。
這兩個假說於1994年被提出後,研究者每逢新月,持續地在海山周邊進行調查,然而10年以來均無顯著成果。直到2005年夏天,「白鳳丸」在第12次的日本鰻海上調查航程中,成功的採集到眼與口尚未發育的「前柳葉鰻」約400尾。那是6月7日的新月之日,地點是在駿河海山西方約100公里處。
用顯微鏡觀察此些「前柳葉鰻」的耳石,確認耳石外緣有2條輪紋,是孵化後2天的「前柳葉鰻」。根據日本鰻人工繁殖資料顯示,在水溫20 ℃環境中,從受精到孵化須36小時,由此推測2日齡的「前柳葉鰻」約在新月的4天前產卵。將現場西向的海流上溯4天,地點正好是在駿河海山,證明了此2個假說。
從2008年5月至2009 年6月,日本水產廳之漁業調查船「開洋丸」及水產綜合研究中心之漁業調查船「北光丸」,航向西馬里亞納海嶺南部海域。
剛開始的調查海域是在被認為是產卵場之駿河海山周邊,但完全未捕獲日本鰻。自駿河海山沿著西馬里亞納海嶺南下,從6月2日至9日用中層拖網拖曳9次。其中,在新月3~4日漆黑夜晚的2次拖曳中,捕獲3尾鰻鱺屬之雄魚。經過DNA鑑定後,判定其中2尾是日本鰻,1尾是鱸鰻,都有發育良好之精巢。推測日本鰻入網的水深為230~300公尺,水溫14~20℃。
2009年,調查海域由海山擴大至在西馬里亞納海嶺南部一帶。結果,於6月20日起的一個星期內,在世界最深、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馬里亞納海溝附近海嶺的南端,捕獲4尾雄鰻,4尾雌鰻。
4尾雄鰻成熟度良好,按腹部有精液流出。3尾雌鰻在6月的新月(23日)前已產卵過,另1尾尚有許多成熟卵存在。因為卵已過熟,被認為是不明原因導致無法產卵。不過,此4尾雌鰻的卵巢中尚有許多趨於成熟的卵,推測其應該不像鮭魚一樣只能產卵一次就死亡,而是可以多次產卵。
另外,在捕獲雌鰻的海域附近,同時採獲數百尾孵化不久的仔鰻,推定所調查的海域應該正好位於產卵場中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