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30, 2013

克服低存活率双色鳗就有机会?

克服低存活率双色鳗就有机会?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报道: 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23892-1.html)
 
  鳗鱼是一种生活史非常奇特的鱼类,它在河川中生长,成熟之后洄游到深洋产卵,为降海洄游性鱼类,洄游性正好与鲑鱼相反。

  鳗鱼一生只产卵一次,产完卵后随即死亡,欧洲鳗平均寿命为雌鳗10岁,雄鳗7.5岁,美洲鳗较长命,雌19.3岁,雄12.7岁,台湾产的日本鳗雌6.7岁,雄5.9岁。

  全球鳗鱼19种
 全世界的鳗鱼有十九种(曾,2012),除了欧洲鳗(A.anguilla)及美洲鳗(A.rostrata)分布在北大西洋之外,其余17种都是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一带当中,大部分鳗鱼的背鳍为长鳍型,只有五种是短鳍型。台湾产的鳗线共有4种,分别是日本鳗、鲈鳗、苏拉维西鳗、太平洋双色鳗,后两种在台湾少见。依据日本种子岛过去所做的统计,捕获的鳗线中,日本鳗占95.4%为多数,鲈鳗占4.5%、双色鳗占0.2%,台湾捕获的鳗线种类比例应该也相差不远.

  第19种吕宋鳗(A.luzonensis)是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现的,这些年来,台湾业者引进鲈鳗苗(A.marmorata)时就经常夹杂着吕宋鳗。

  学者Ege依照鳗鱼皮肤花纹、背鳍与臀鳍起点的相对距离、以及上额齿带的宽窄等特征,将淡水鳗鱼品种简化分为四群。第一群的特征是有花纹、无齿沟,第二群是有花纹、有齿沟,第三群是无花纹、长背鳍型,第四群是无花纹、短背鳍型。

  依照Ege的分法,欧州鳗、美洲鳗及日本鳗都属无花纹、长背鳍型的第三群,双色鳗(A.bicolorbicolor)及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pacifica)为无花纹、短背鳍型第四群,鲈鳗(A.marmorata)为有花纹、有齿沟的第二群。

  双色鳗(A.bicolor)为热带性种类,短鳍型,可区分为双色鳗(A.bicolorbicolor,以下称双色鳗)与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pacifica,以下称太平洋双色鳗或菲律宾黑鳗),是近年各国养鳗业者尝试人工养殖的鳗鱼品种,以弥补日本鳗苗严重不足的空缺。

  一般业者又将双色鳗俗称为印尼鳗,其实印尼鳗鲡学名为A.malgumora,是另一种鳗鱼种类,属于长鳍型,业者引进的双色鳗多是印尼捕捞的,但并不是真正的印尼鳗(A.malgumora)。

   台湾鳗鱼养殖最早是从1923年开始养殖试验,1952年在日本的协助下做小规模试养,1956年由当时的水试所鹿港分所试养成功,并推广到民间,1966年民间开始有商业化生产,面积60公顷。后来日本向台湾大量收购鳗苗,鳗苗养殖业者获利惊人,引发民间对鳗鱼养殖的重视,1972年面积已达1,125公顷,增加约20倍。1970-1979年产量增加12倍,到了1990年产量已高达55,837公吨,二十年间成长15倍以上。

  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合鳗鱼生长,加上业者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当时台湾鳗鱼产业呈现一片荣景。兴盛时期,台湾养殖鳗鱼产量维持在5-6万吨,2001年至2004年还维持在3.3-3.5万吨,自2005年起再度持续下滑,2011年只剩1万吨左右。
  2010年台湾的养殖鳗鱼产量19,361吨,主要的养殖县市有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及屏东。其中以云林县的6,963吨最多,占36%;嘉义县5,174吨居次,占27%;台南市4,213吨第三,占22%,云嘉南三县市合计占全台鳗鱼生产的85%,是台湾主要的鳗鱼养殖地区。


  台湾引进双色鳗苗
 由于日本鳗苗捕获量锐减,也让业者嗅到了商机,业者张育诚4-5年就开始引进印尼产的双色鳗鳗苗,为了与菲律宾引进的太平洋双色鳗做区别,特命名为“南洋白鳗”,现阶段数量还不多,一般养成之后与菲律宾黑鳗混在一起出售。“菲律宾黑鳗体型较为短胖,双色鳗则介于黑鳗及白鳗之间。”张育诚说。

  贸易业者连日尧表示,他接受养鳗业者委托,去年开始自印尼引进双色鳗苗,以供应业者养殖所需。

  连日尧指出,太平洋双色鳗大约在数年前就开始被引进台湾养殖,主要是自菲律宾引进的,全身乌黑发亮无花纹,价值与花鲈鳗很接近。

  由于太平洋双色鳗及双色鳗这两种短背鳍鳗鱼外型、体色都很类似,有些人将这两种鳗误认为是同一品种,都习惯称为“黑鳗”。连日尧说,他引进的双色鳗苗是印尼爪哇岛南部印度洋沿岸所捕捞的,进口苗的规格是7,000尾/公斤,每次进口量最少20公斤。

  双色鳗苗在台湾的售价视季节而定,苗价每年有好几个周期波动,每尾在4-10元之间。“清明节是业者放苗时期,但这时印尼产地的货源少,因此苗价是最高的时候,每尾10元,农历5-8月鳗苗大出,苗价只需3-5元,8月过后又会涨到7元左右。”


  饲养成本约2百多元/公斤
  双色鳗苗贸易商连日尧表示,自己用室内FRP桶蓄养印尼产双色鳗,水温在夏季可维持在30℃以上,冬天用热交换加温,可保持在25℃。第一批养殖成绩也不是很好,因为还不清楚双色鳗的习性,但是第二批、第三批的育成率已经有所提高。

  连日尧说明自身的养殖经验时表示,养殖双色鳗的饲料效率大约是5成,喂1公斤饲料可以换回0.5公斤的肉。也就是说生产3尾/公斤的成鳗1尾,要用掉0.66公斤的饲料,以目前的鳗鱼饲料价格70元/公斤计算,生产1尾330克鳗鱼要用掉660克的饲料,饲料成本大约需要50元。用电(室内池)及杂费约5元/尾,苗价8元/尾。如果依照7成存活率计算,每生产1公斤(3尾)的双色鳗,总成本大约是2百多元。

  “目前双色鳗苗卖给业者养成之后,他都会加以收购回来,交给加工场做成真空包装,当成鲈鳗产品销售。收购价20尾公斤的每尾110元,15尾公斤的150元,10尾公斤的200元,5尾公斤的300元。”连日尧说。

  “外界对双色鳗的习性还不太熟悉,所以室外池养殖的成效还不是很理想,育成率大多在3成以下,1成的也时有所闻,甚至还只有千分之几的。”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张育诚表示从白苗到4尾/公斤,已经可以达到8成的育成率,主要关键点在于在白苗到黑苗阶段,他们用自己调配特制的专用饲料喂饲,在500尾/公斤之后再放到室外池养成。

  养殖业者赖珏光指出,养殖黑鳗就像龙胆石斑养殖,任何规格都有市场及价值,不会像青斑等其他鱼种养殖,超大体型价格狂跌!也因此养殖一年每公斤3-5尾,可销售烤鳗工厂替代白鳗;如果继续养殖至每尾3-5台斤,则可以销售到中国大陆、香港的活大鳗市场,替代鲈鳗。

水试所试养太平洋双色鳗
  鉴于日本鳗鱼资源日趋减少,政府也期望藉由异种鳗养殖,以协助鳗鱼养殖产业转型。水试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表示,业者对于白鳗养殖技术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太平洋双色鳗之习性还很陌生,并当成鲈鳗类似种,有残食性高及活存率不高的印象。不过黑鳗的肉质可媲美鲈鳗,而且鳗苗价格和成鳗通路及价格,都与以前的白鳗差不多,也能取代白鳗加工成蒲烧鳗,未来发展潜力值得重视。

 水试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自2012年7月27日放养82公斤太平洋双色短鳍鳗,试验用太平洋双色幼鳗是购自屏东地区的私人养殖场,每尾平均体重82.8克、平均体长32公分。该中心进行一个月之前期养殖试验,再将大、中、小不同体型鳗鱼分池进行约4个月的中期养殖试验,然后将未达上市体型的鳗尾,集中于一池,进行一个月的后期养殖阶段。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以室内水泥池养殖,池角投饵处设遮光网及置饵篮,在试验期间采少量流水养殖,流水量约150L/h。养殖期间水温维持在23-29℃,pH值6.9-7.8之间,而溶氧则在7ppm以上,水质均能维持良好状态。养殖试验采用的饲料是一般市售的成鳗浮性和粉状料。

  水试所进行太平洋双色鳗的前期阶段试验结果,1号池饵料系数1.84、日成长率4.54%。
  中期养殖试验结果,1号池小型鳗(鳗尾)饵料系数1.78、日成长率0.78%;2号池中型鳗组(头水鳗)饵料系数1.71、日成长率0.74%。大型鳗组饵料系数1.84、日成长率0.71%。

  后期养殖试验,结果增重率31.39%、饵料系数1.82、日成长率0.96%。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董聪彦分析结果表示,前期阶段鳗鱼拥有头水中型鳗快速成长的优势。前期阶段属于头水中型鳗,与后期阶段(鳗尾中型鳗)同样养殖一个月,成长比较结果,头水中型鳗日成长率为4.58%,其成长数据比鳗尾中型鳗0.96%,明显高出3.62%。
  4个月中期养殖之后,1号池日成长率为0.78%,都优于属于头水鳗组之2号池的0.74%及3号池的0.71%。董聪彦分析表示,该所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饲养太平洋双色鳗须勤于进行分养作业,有助于加速鳗鱼成长。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引述日本的资料指出,双色鳗是不好养的鳗种,稚鱼期常因寄生指环虫而导致摄食不佳,而且要注意氨氮和亚硝酸的浓度。也有报告指出,由于在腹腔内、鱼体与皮之间容易蓄积油脂,饲料中若添加鱼油会有含脂量过高的问题。就经营双色鳗养殖的业者而言,从白身苗到黑仔鳗的三个月是影响成败的关键期间,除了容易有指环虫寄生,换水率与光线等因素似乎也会影响成长与活存,还需更进一步的探讨。

  日本消费者已接受异种鳗口味
  2013年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中日方代表报告指出,日本鳗近年来价格高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据统计,日本蒲烧业者业绩平均大幅减少了大约40%,鳗鱼的消费只达三年前的三分之一,但日本国民是爱吃鳗鱼的民族,养鳗产业或许会缩小一点,但绝不至于消失,这是可以确信的。

  日本消费者对于异种鳗的推广,有赞成,也有怀疑,就在这种疑惑争论当中,无法全依赖高价格日本鳗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价位合理的双色鳗,成为几种异种鳗当中最受瞩目的一种。

  在今年的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里,与会者试吃评鉴结果,太平洋双色鳗(菲律宾黑鳗)蒲烧风味与日本鳗类似,肉质软,味道淡一些,皮厚Q,胶质丰富。且根据日本通路业者表示,异种鳗在日本消费市场接受度并不逊于日本鳗,台日双方都期望未来异种鳗可弥补日本鳗产能的不足。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杨顺德则指出,日本四家养鳗业者与金中公司合作,经过一年的养成,于去年12月由池中收成1,500公斤(平均4尾/公斤)的双色鳗进行加工,并在超市、量贩店举办试吃会,消费者的评价都还不错。至于价格方面,之前首次开出的场边价大约是3尾公斤1,900日圆(约台币580元)、4尾公斤2,200日圆(约台币670元)、5尾公斤2,500日圆(约台币760元)。该公司表示,成品的价格应该在980日圆(约台币300元)左右,这是参考试吃会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在1000日圆(约台币305元)以下有购买意愿。金中公司预计不久即可收获1,000吨的双色鳗活鳗供加工之用。

  “淡水繁养殖中心今年将养成的双色鳗委托冷冻食品厂加工成蒲烧鳗,成品获得不错的评价,不过在肉质改善上仍有研究的空间。”杨顺德代理主任表示。

  目前双色鳗的收购价在400-500元,但日本贸易商在台日鳗鱼业贸易会议中表示,异种鳗之合理价格应该在350元/公斤左右,双方对价格的期待有相当差距,未来日方是否会刻意压低异种鳗的价位,以争取更多的消费量及利润,仍有待观察。


  谢词
  本期报道由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杨顺德代理主任及董聪彦先生、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养殖经济与政策规划研究室研究生邱俊廷,鳗苗业者连日尧、张育诚,南瀛鳗鱼生产合作社秘书周志亮,养殖业者赖珏光等提供资料,特此致谢。

  

Wednesday, June 26, 2013

天意?

「無法再用以前的價格,提供好吃鰻魚飯給客人了」。位於東京神田小川町的百年老店「壽壽喜」,上月底關門,第四代老闆松下貴司嘆,鰻魚價格漲到離譜,鰻魚飯貴到客人吃不起,經營不下去。
東京鰻蒲燒店協會統計,二○○三年東京都內約一百卅家店,現在剩九十五家。
「壽壽喜」這家一九○九年創業的老鋪,是當地人氣名店,去年鰻魚苗大漲,夏季活鰻批發價是每公克四千四百九十二日圓,和五年前相比,翻了一倍。「壽壽喜」只好把烤鰻魚切小塊一點,夏季缺貨時,把鰻魚飯調漲九百日圓,一碗變三千日圓(約台幣九百廿三元)。客人吃不起,漸漸流失,之後降為每碗兩千五百日圓,也喚不回人氣。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討 論 區

鰻魚分好幾種 他說的是日本鰻
歐洲鰻比較便宜 台灣 則大部分改用小時候沒人要吃的鱸鰻了

鰻苗無法人工繁殖。就是抓不到鰻苗,所以才會貴翻天。有本事就發明人工繁殖法,保證賺翻。

鰻魚雖然可以人工養殖,但無法人工繁殖,必須從大海裡撈鰻苗回來養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18782/

 我要發言


 使用守則 


社 群 回 應
社群回應載入中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June 25, 2013

IUCN將日本鰻魚列入瀕臨滅絕物種

日本鰻魚可能被列為瀕危物種
 
  • 2013/6/24 (中廣新聞)
    • 日本媒體報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正在研究,將日本鰻魚列入瀕臨滅絕物種;IUCN將在七月一號到五號,召開專門會議討論。

      報導說,今年二月,日本環境省就已經把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而如果IUCN也認定的話,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至少能讓國際社會瞭解到日本鰻魚處境危險。

      據IUCN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當中,日本全國的日本鰻魚捕獲量,約減少了九成,而台灣與菲律賓的日本鰻魚,數量也大幅減少。專家認為,河流環境的惡化,以及濫捕,是日本鰻魚生存的最大威脅。

    Tuesday, June 18, 2013

    2013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


    今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主題涉及「政治」、「國家」、「工作」、「 語言」與「科學」...等,《世界報》如是評論:「古典而無意外。」

    文組考題:
    - 言語是否只是工具?
    - 科學只限於驗證出事實?
    - 試解釋笛卡爾著作«致伊莉莎白信»(Lettre à Elisabeth)的節選段落。

    經濟與社會組考題:
    - 我們對國家有什麼責任 ?
    - 因為缺乏認知,所以我們進行詮釋?
    - 試解釋安瑟倫(Saint-Anselme)著作«協和書» (De la concorde)的節選段落。

    自然科學組考題:
    - 我們是否能有無涉於政治的道德作為?
    - 工作是否能讓人獲得自我意識?
    - 試解釋柏格森著作«思想與動力» (La pensée et le mouvant) 的節選段落。

    考題原文請見:
    http://www.lalsace.fr/actualite/2013/06/17/et-voici-les-sujets-de-l-epreuve-de-philo


    (一)前言:

    - 言語是否只是工具?(Le langage n’est-il qu’un outil ?)

    - 因為缺乏認知,所以我們進行詮釋?(Interprète-t-on à défaut de connaître ?)

    - 我們是否能有無涉於政治的道德作為?(Peut-on agir moralement sans s’intéresser à la politique ?)

    這些是法國高中生今年在攸關大學入學的畢業會考(baccalauréat)中可能遭遇的哲學考題。

    自拿破崙時代起,哲學即被法國列為中等教育必修,也成為創始於1808年的高中畢業會考的科目之一,續至今日。現在的法國高中生,不論是文組、經濟與社會組、自然科學組,在高三那一年都必須修習哲學課程;在六月份的會考中,首先迎接的挑戰就是哲學。

    為何法國的高中生必須學習哲學?更根本的提問是:為何法國人需要哲學教育?與其就「何謂哲學?」的學科本位來回答這個關於教育目的的大哉問,不如從其高中哲學課程與畢業會考的內容來思索。

    (二)哲學教育的方式

    在一年的哲學課程中,法國高中生將面對從古希臘至當代的思想巨擘。但高中哲學課並非哲學史教學,教師與學生將從哲學家的思辯經驗中,討論各種概念,如:主體、理性、自由、信仰、慾望、語言、正義、國家、工作……等。哲學教師的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學習哲學思考」(apprendre à philosopher)甚於哲學知識的傳授。

    如果將哲學教育定義為「教授哲學」(enseigner la philosophie),那麼哲學課程就會被設計為:透過對哲學經典著作的學習,清楚地勾勒出某些出沒於哲學史的概念,並讓學生據此練習書寫。但哲學教育並非為了培養哲學專業工作者,而是培養思辯問題的能力——在思想的常與變中、在與人性有關的基本概念與問題中,創造問題化(problématisation)、概念化(conceptualisation)與論證(argumentation)的過程——這是包含閱讀、書寫與論辯的複合能力。與其說學生從哲學課習得「哲學家說了什麼」,不如說他們參與了一次次的哲學創造。

    既然哲學教育是培養學生進行問題化、概念化並加以論證的能力,四個小時的哲學會考,自然不是賣弄文筆的作文比賽,因為這有濃厚的知識性;不是天馬行空的各言爾志,因為獨立思考不能簡化為沒標準答案;不是競相出奇的故作驚人之語,因為創意不等於機智問答;也不是博學強記者勝的讀經檢定,因為這是奠基於知識、邏輯的創造與思辯。

    (三)哲學教育的目的

    由歷年的考題可以判斷,法國的哲學教育與現實絕不脫節——既然哲學是思考與人性有關的基本問題,哲學教育當然可以很當代、很本土、很政治。學生經由哲學課的洗禮,培育了人文條件、訓練了公民視野。他們在哲學教育中參與了如探險般的問題化、概念化與論證過程,學會了獨立思考,發展了理性判斷下的批判自由,並以之關懷個體與世界、他人、自身關係的意義。法國政府期待年輕學子練習運用理性,以了解這個複雜世界的經濟、社會、文化、倫理各面向的挑戰與取捨,並投身必要的公共辯論與政治抉擇、積極參與各種型態的民主生活。

    哲學教育的人文陶養,將孕育出富有知識性與理性的公民關懷。「願意對公共政策表達觀點」是公民的初步,法國社會更期待「思考我們/你們在說什麼」、「明白我們/你們在說什麼」成為普遍的現象——讓言說具有民主功能、公民意見有理性溝通的可能。

    根據法國教育部擬定的大綱,哲學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建立理性分析座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養具備知識性與當代性的公民。因為哲學教育,在法國的高中課程中,顯然可見一種對於知識份子的期許。教育所為何事?在文憑與就業之外,我們看到值得台灣欣羨之處。

    (四)臺灣斯土斯人

    台灣不只缺乏哲學的傳統,更缺乏哲學教育的土壤。本文之所以介紹法國的哲學教育,並非鼓吹直接引進高中哲學課程,更非暗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可以改頭換面便重新上市,而是呼籲我們必須對教育的目的重新定位。如果教育不是為了介入本土的當代課題、不是為了培養公民所需的人文條件,教育就會成為有力階級的利器——規格化地製造出一代代對政治冷漠無知的經濟動物。在驚嘆法國哲學會考所展示的知識高度之時,台灣的當務之急,是翻整出一片可以播下公民種子的教育土壤。

    本文改寫自舊作〈公民的搖籃——法國高中哲學教育觀察〉(2012.10.09發表於想想論壇)。

    【TEWA評論/2013.06.18/by 坂上&Kaientai】從畢業會考看法國高中哲學教育

    Saturday, June 15, 2013

    漫長而孤獨的路


    1. 學生物 生科 生技的人該去看一下
    2. 研究是一條漫長而孤獨的路, 特別是你看到的 別人卻故意忽視
        3. 指南針指的是方向 (direct) 但不是路徑 (pathway, trajectory)
        4. 救人生命可能最後是利益的盤算

    (以下文章摘自: http://www.wretch.cc/blog/precious214/14324807)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屬於一種隱性遺傳疾病,也稱是肝醣儲積症第二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肇因於第17對染色體基因異常,病人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 Acid maltase )而導致肝醣堆積,典型的表現會在一歲前出現肌肉無力、心臟衰竭等症狀。這些小朋友,每兩個禮拜要入院接受酵素補充治療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以確保體內的肝醣可以正常被代謝。酵素名叫做「Myozyme,在電腦系統中,還需要特定的密碼才能從藥局拿回這瓶藥物,全國目前最少十位病童。

        龐貝氏症是一種溶小體貯積症,全身的細胞都會受到影響,尤其以心臟及肌肉系統最嚴重。嬰兒型患者症狀在前幾個月就會出現,包括四肢軟弱、呼吸困難和心臟衰竭。患者看起來舌頭突出,心臟肥大,心電圖有典型的變化,包括P-R間距較短P-R segment (簡附正常心電圖)患者的智能發展正常,肝臟雖然會慢慢地腫大,其功能通常正常,也不會有低血糖象。通常患者在一歲前會死亡。晚發型患者,相對於嬰兒型患者,可能到成年後才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內臟的變化則不一定會發生。肌肉的症狀以下肢較為明顯,而且可能進行得很慢。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透過新生兒篩檢,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α-葡萄糖苷酶的酵素活性,可以檢測出嬰兒型龐貝氏症的患者。由於初檢時,篩檢中心會選取百分之一的新生兒進行複檢,所以如果接到複檢通知時,並不需要太緊張。以台大醫院94-95年的經驗來說,共已篩檢超過9萬名新生兒。進入複檢作業(須採第二次血片)的每10人中,有1人須進入確認作業(至醫院做確認診斷)。到目前為止,只有3人確定為龐貝氏症。總發生率粗估為三萬到四萬分之一

      是龐貝氏症這個罕見疾病,有相對的酵素補充療法可以治療,但是看到這些藥廠為此大發利市時,也引出許多後續值得探討的議題。譬如一瓶50mgmyozyme,健保價是33893台幣,依照治療指引裡面所說的,每一公斤需要20mg myozyme,而且每兩個禮拜要打一次,以5公斤的小寶寶來說,每次需要量是100mg,換句話說也就是2瓶的myozyme,每次的治療費用是67,786元,一個月就需要67786 x 2=135,572元。雖然健保有支付,但畢竟藥價成本並不便宜,可別忘記了,小寶寶可是會長大的,年紀越大所需要的myozyme就更多,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越高,這也難怪中橡(Synpac)的美國子公司估計未來17年能夠獲利140億到270億台幣。陳垣崇醫師當年拒絕藥廠的任職邀請,這種身為研究者的精神令人敬佩,但為了上市前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最終還是必須讓渡這些「龐大」的市場利潤給國際藥廠,醫療市場的商品化,從藥物還沒誕生就已經開始。

    Friday, June 14, 2013

    一閃一閃亮晶晶(二)•••

    各為鄉親鰻魚除了可蒲燒、清燉外,還可上Cell...

    前一篇2009在 
    Fish Sci.,  2013 上 Cell


    一閃一閃 亮晶晶 ...(http://pimpeneaucity.blogspot.tw/2009/11/blog-post_17.html)A novel fluorescent protein purified from eel muscle 
    (by Seiichi Hayashi1, and Yoshifumi Toda, from Fish Sci.,2009(75):1461-1469.)


    Cell, 13 June 2013
    Copyright © 2013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0.1016/j.cell.2013.05.038

    A bilirubin-inducible flurorescent protein from eel muscle

    • Highlights
    • A novel eel fluorescent protein UnaG belongs to th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 family
    • UnaG fluorescence is induced by a noncovalent ligand, bilirubin, a heme metabolite
    • The HoloUnaG crystal structure at 1.2 Å revealed a biplanar coordination of bilirubin
    • UnaG enab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bilirubin assa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Summary:
    fluorescent protein toolbox has revolutionized experimental biology. Despite this advance, no fluorescent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vertebrates, nor has chromogenic ligand-inducible activation or clinical utility been demonstrated.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aG, a fluorescent protein from Japanese eel. UnaG belongs to th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 (FABP) family, and expression in eel is restricted to small-diameter muscle fibers. O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in cell lines or mouse brain, UnaG produces oxygen-independent green fluorescence. Remarkably, UnaG fluorescence is triggered by an endogenous ligand, bilirubin, a membrane-permeable heme metabolite and clinical health biomarker. The holoUnaG structure at 1.2 Å revealed a biplanar coordination of bilirubin by reversible π-conjugation, and we used this high-affinity and high-specificity interaction to establish a fluorescence-based human bilirubin assay with promising clinical utility. UnaG will be the prototype for a versatile class of ligand-activated fluorescent proteins, with applications in research, medicine, and bioengineering.

    据日本《产经新闻》6月14日报道,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鳗鱼肌肉中的某种蛋白质与血液中的“胆红素”相结合可以发出绿色荧光。该结果已于13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CELL》电子版上。
      据透露,该项成果很可能会应用于对肝功能以及黄疸的高精度检查中。研究团队把鳗鱼命名为“UnaG”,但在鳗鱼体内如何运行尚未清楚。
      研究团队队长宫协敦史表示:“如果可以准确测量胆红素含量,将有助于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另外,在癌症手术中,也有可能使需切除的癌细胞发光。”
      研究团队研究了鳗鱼体内的5条小鱼,发现了形成荧光蛋白质的遗传基因。该蛋白质与血液成分起反应后发出绿色荧光,经检测,起反应的成分为胆红素。

    Monday, June 10, 2013

    覆議 ! 複議? 復議!?


    覆議:(請立法院再表決一次)
    覆議是指行政院提出計畫,計畫要靠花錢的預算,因此行政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的時候,進入到立法院中立法院如果同意通過那就沒問題,可是萬一不通過或者預算被砍,則這個案子就又回到了行政院,行政院認為立法院這樣的議決會讓行政院很難做事,叫做窒礙難行,此時行政院可經總統核可後,可以把案子再丟回立法院,請立法院再決定一次是否維持原案,行政院收到10日內就要決定是否提覆議案,立法院收到後15日內要表決完成,如果不通過,代表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也只能接受照辦,如果通過,代表原議決失效,通過的門檻是要1/2立委。

    複議:(行政機關否決了我再去問一次可不可以?)
    複議是對人民或私人單位對國家行政機關之處置或認定認為不當之救濟,請求行政單位再考量決議一次,如果結果相同,還可訴願,由原處分機關審認原處分是否合法適當,其實複議台灣比較少用,台灣用申訴和訴願,中國有行政複議法。

    附議:(沒有人支持他?)
    附議是指開會過程中有人提出一個提案,書面稱為叫議案,口頭提出叫動議,這個提案必須由會議中至少一人表達支持連署,此時主席會問有沒有人附議,如果沒有人附議,則此提案不能放入會議進行表決。

    復議:(這案子有沒有人認為錯誤或不當?)@maybird.pixnet.net
    復議是立法院對於已通過之議案認為有錯誤或不當之情形,允許在一定之條件之下,由立法院於同一會期中可提出再審議【立法院議事規則42-45】。

    Monday, June 03, 2013

    破伍萬人點擊本網頁!

    破伍萬人點擊本網頁!

    分辨黑、白鰻魚與鰻線


    (圖片請參考: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85/s1.html)

    目前鰻魚養殖,是以洄游至河口地區被捕撈的天然鰻線作為種苗。但是,鰻線的漁獲量持續的減少,特別是最近連續3年捕獲量降至極低點。由人工繁殖所獲得的卵,孵化培養到種鰻的完全養殖,於2010年已達成,但是人工大量生產鰻線的目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在人工大量生產實現前,以天然捕撈的鰻線作為養殖用種苗的現況仍會持續。因此鰻魚的生產量和價格,會受到每年鰻線捕獲量多寡的影響。

      最近,由於受到東亞各國鰻線減產的影響,從東亞以外國家輸入的成鰻和種苗用的鰻線數量大增。在這種情況下,非日本鰻線的其他品種鰻線就被冒充成日本鰻進口。因此本文是就鰻線資源的現狀簡單說明後,再介紹成鰻與鰻線種類的鑑別方法。

      在日本,鰻線的捕獲量,從1970年左右的160噸高峰開始持續減少,2000年已降到高峰期的1成左右。特別是從2010年至2012年,已連續3年只捕獲少量鰻線,經由報紙及電視新聞報導後,社會的關心也提高了。

      鰻線的交易價格,2009年每公斤只有40萬日圓,而2012年有一部份已上漲到250萬日圓,緊接著2012年成鰻的價格也上漲到2009年的2~3倍。

      關於鰻線捕獲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被認為有3種可能。第一是鰻線和成鰻受到濫捕;第二是由於河川整治和環境汙染造成鰻魚棲息環境的惡化;第三是非人為的因素,而是和鰻線海流運送有密切關係的海洋環境變動。

      日本鰻產卵區,已確立是在西馬里亞納海山,幼苗依靠北赤道海流往西運送,至台灣南方後,再經黑潮沿東亞沿岸洄游。洄游的期間將近半年,因日本鰻是依靠海流被動的漂流,海洋環境的變動對鰻線靠岸的數量會產生影響。

     全世界存在的鰻魚有19種(包括亞種),但是這其中會在日本靠岸的只有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鱸鰻(A. marmorata)、雙色鰻(A. bicolor pacifica;太平洋雙色鰻、短鰭鰻、菲律賓鰻)共3種。靠岸的主要是日本鰻(圖1),而鱸鰻(圖2)和雙色鰻(圖3)僅出現在日本的南部地區。從1991年至2003年的12個季節裡,經分析在種子島捕獲的3531尾鰻線中,發現日本鰻佔95.4%(3367尾)為多數,鱸鰻佔4.5%(158尾)、雙色鰻佔0.2%(6尾),兩種都是少數。

      由於各品種鰻魚型態差異很少,從外觀是很難進行品種辨別。以黃鰻(Yellow eel;在河川的成長期)外觀作為識別特徵只有以下3項。
    1.身體有無斑紋。
    2.上額的骨頭粗或細(身體有斑紋的時候)。
    3.背鰭的起端大約在肛門上方為短鰭型(圖6),起端在更前方的為長鰭型(圖4、5)。

     若是只就出現在日本的3個品種進行判別時,使用上述1和3的外觀能判斷的,呈現以下的順序。
     1.身體有斑紋的為鱸鰻。
    2.身體無斑紋的為日本鰻或雙色鰻。
    3.背鰭起端大約在肛門上方的為雙色鰻。
    4.背鰭起端明顯在肛門上部更前方的為日本鰻。

      但是從世界其他地方輸入鰻魚時,無法只以外觀的特徵來進行種的辨別。與日本鰻外觀特徵相同的品種共有 5種。包括從歐洲到地中海沿岸的非洲所棲息的歐洲鰻(A. Anguilla);分佈於中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美洲鰻(A. rostrata);分佈於馬達加斯家島和東南非洲的莫三鼻克鰻(A. mossambica);分佈於紐西蘭的紐西蘭鰻(A. diffenbachii);只分佈於波羅洲的波羅洲鰻(A. borneensis)。這5種和日本鰻之外觀特徵為體表都無斑紋,背鰭都從肛門上部更前方開始,限於無法以外觀來辨識,只能利用遺傳因子才能正確進行品種鑑定。

      當換成鰻線時更難以外觀來分辨,對於鰻線,一方面無法以肉眼確認身體斑紋的有無,上顎也很小,判別上有困難。因而為了作為鰻線分辨的特徵,和黃鰻共通的使用方式,只有依背鰭開始的位置來分辨。不過在鰻線,尾部色素則可作為種分辨的基準。

      照片是顯示至日本靠岸的3種鰻線尾部特徵。在此為了更能看出尾部的色素,是經酒精固定使體色變白後再拍照。
     1.日本鰻淡淡零星的色素,分佈在身體靠近尾鰭的部分和尾鰭大部分範圍(圖7)。
    2.鱸鰻身體接近尾鰭的部分有很深的色素(圖8)。
    3.雙色鰻在尾鰭中心處有深的色素,直到尾鰭接近身體的地方(圖9)。

      觀察游動的鰻線,要分辨尾部色素的不同並不容易。第1次從事分辨時,是撈出少量鰻線,進行麻醉使其停止游動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而很多具經驗者,篩選鰻線是習慣靠眼睛,即使游動的鰻線也可依尾部色素來進行判別。

      尾部色素差異沒有那麼明確時,鰻線的全長(圖10),以及肛門至背鰭前端基部距離和全長的比率之不同,也有助於種的辨別。上述有關在種子島的調查結果,日本鰻的平均全長為58.5mm,相對的鱸鰻、雙色鰻各分別為51.3mm、52.7mm,全長比日本鰻短10%左右。這三種鰻的體重大略相同,鱸鰻和雙色鰻比日本鰻短且胖,形成短胖的體型。這樣的不同,適合人們用肉眼來分辨。在日本鰻線中混雜少量的鱸鰻時,可在細長的日本鰻中看出短胖的鱸鰻。
      但是為了依據尾部色素和比率的不同作為種的分辨,自靠岸被捕撈後,不能有太長時間沒進行處理,接近幼鰻的階段,身體的色素開始發展,就無法以尾部的色素進行比較。另外,鰻線肛門至背鰭前端基部距離和全長的比率,也會因成長而改變,比較不同成長階段的鰻線,無法分辨不同種反映的差異。像這樣的場合,只有依靠遺傳因子進行種的鑑定,別無他法。

      就可能從國外進口的鰻線,作簡單的介紹。在台灣靠岸的鰻線,主要為日本鰻、鱸鰻、雙色鰻3種,與日本沒有差異。除此之外,其他品種數量很少,而2009年的報告,認定靠岸的新品種有呂宋鰻(A. luzonensis)和西里伯斯鰻(A. celebesensis)。

      呂宋鰻和日本鰻同屬於背鰭從較前方開始的長鰭型鰻魚,由於沒有作更進一步的探討,並無明確的資訊,而推測呂宋鰻和鱸鰻一樣尾部具有色素。

      在菲律賓有上述的5種(日本鰻、鱸鰻、雙色鰻、呂宋鰻、西里伯斯鰻)鰻魚靠岸,但是在菲律賓靠岸的日本鰻很少,只有呂宋島的北部被確認過。

      在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和其周邊島嶼,靠岸的品種有鱸鰻、雙色鰻(A.bicolor bicolor;印度洋雙色鰻)和莫三鼻克鰻。莫三鼻克鰻屬長鰭型,尾部色素擬似雙色鰻,但是一點一點的色素比雙色鰻小,更集中於尾鰭的中心部位可區別。

      本文的介紹,有助於在養殖現場,利用外觀作為日本鰻線的分辨方法。背鰭的起點位置、尾部的色素、比率等特徵,顯然對篩選非日本鰻線有所幫助。但是鰻魚在同種之間,個體也有很大差異,事實上只從外觀並無法百分之百正確辨識,以目前現況,正確辨識鰻魚品種,以遺傳因子進行是最確實的方法。
     
    譯自:篠田章 (2012)ウナギ、シラスウナギの見分け方.養殖, 49(11): 21-23. by 水試所 林天生

     
     
     日本重要的鰻魚加工廠金中公司於2月份舉辦雙色鰻養殖概況與策略的說明會。近年來日本鰻白身苗的捕獲量減少,市場行情隨之節節高漲,但鰻魚加工業還是要勉強維持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價位合理的雙色鰻,成為幾種異種鰻當中最受矚目的一種。金中公司以日本養成的雙色鰻為原料進行加工,試吃結果,得到相當良好的評價,預計不久即可收獲1000噸的雙色鰻活鰻供加工之用。
      在東海(愛知縣)、九州(熊本、福岡)與金中公司合作的四家養鰻業者,經過一年的養成,於去年12月由池中收成1500公斤(平均4尾/公斤)的雙色鰻進行加工,並在超市、量販店舉辦試吃會,消費者的評價都還不錯。至於價格方面,之前首次開出的場邊價大約是3尾斤1900日圓、4尾斤2200日圓、5尾斤2500日圓。該公司表示,成品的價格應該在980日圓左右,這是參考試吃會的問卷調查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價格在1000日圓以下有購買意願。
          由於日本鰻白身苗連續四年捕獲量急劇減少,各個國家開始嘗試尋求替代的異種鰻,也曾傳言有大公司進口雙色鰻加工品當作白鰻出售。雙色鰻是不好養的鰻種,稚魚期常因寄生指環蟲而導致攝食不佳,而且要注意氨氮和亞硝酸的濃度,也有報告認為由於在腹腔內、魚體與皮之間容易蓄積油脂,飼料中若添加魚油會有含脂量過高的問題。
      就經營雙色鰻養殖的業者而言,從白身苗到黑仔鰻的三個月是影響成敗的關鍵期間,除了容易有環蟲寄生,換水率與光線等因素似乎也會影響成長與活存,需要加強探討解明。另外,如何改善養殖雙色鰻的步留率也是今後的重要課題。再者,則是有關銷售問題,去年8月,曾在佳世客集團(JUSCO)的六家店舖試賣雙色鰻加工品(2~3年的魚,880日圓、980日圓),消費者的反應還不錯。
      該公司社長說:「這種鰻魚和日本鰻不同,全年可出貨,9月以後的攝餌良好,魚體一樣柔軟,作為冬天淡季加工原料的需求會增加。其加工成品與日本鰻的口感差異不大,在夏天的旺季,也可作為價位合宜的商業午餐的原料」。
    (本文摘譯自日本養殖新聞部落格 by 水試所 楊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