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分會(WWF-J)與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院教授海部健三、研究員白石廣美等於今年6月4日根據鰻魚交易與流通之有關最新數據及研究調查結果,彙整成「鰻魚類資源管理與流通現況」,並公開發表。該文指出違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IUU)漁撈與非法貿易仍然持續中,日本作為世界上最大鰻魚消費國之一,應採取包含導入國際法管制等之負責任因應措施。
在其實況說明書(Fact Sheet)中就流通於日本2024年國內133個鰻魚零售店販售之蒲燒鰻以DNA方法進行種類判別時,發現約有六成為日本鰻,美洲鰻則約佔四成。而2025年漁期(2024年11月-2025年10月)東亞四國的日本鰻鰻苗入池量之上限為78.5公噸,但實質上迄今為止入池量已有150公噸以上,大幅超過入池量上限。
其次美洲鰻鰻苗方面,儘管加拿大政府禁止其2024年漁期產鰻苗出口,但仍然約有42公噸鰻苗從加拿大進口到香港之紀錄。聯合國指出鰻魚走私可能與販毒、洗錢等活動有關,2022年數據顯示從海地走私到香港的鰻苗多達100公噸,此等IUU漁撈所捕獲之鰻苗最後在中國養到成鰻後有可能大量出口到日本而成為蒲燒鰻之原料魚。
同一天於東京都舉行新聞記者有關人員之讀書會中,海部教授與白石研究員分別從各自科學領域專家介紹他們有關鰻魚之貿易與流通相關最新數據與調查研究成果。而WWF-J之海洋水產團隊植松周平,則談及在此一實況下日本與養鰻產業有關人員和消費大眾如何面對真相。植松周平表示:「要徹底杜絕違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IUU)漁撈,也要確保生產與交易流通的透明度,除要遂行可追溯性等鰻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措施」外,他進一步表示「日本為推動東亞各國參與加強鰻苗管理所做之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鰻苗之入池量依然超過入池量上限之兩倍,即東亞四國同意之入池量上限聯合宣言並未得到遵守,則應予以嚴厲譴責!」
植松周平指摘該宣言「缺乏法律效力與透明度」,也呼籲應建立一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並將其提升為類似鮪魚類管理的公約。不過他補充說,因為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此一構思確實困難重重,但他也認為日本有空間與其他國家合作向中國施壓,例如利用歐盟即將把包括日本鰻與美洲鰻在內的所有鰻苗品種均揭載於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的計畫,以及利用迄今為止日本還未加入的IUU漁撈行動聯盟等國際平臺。其次如即將於今年12月生效的水產流通適正法適用對象加以擴大,擴大到國產鰻之成鰻,進口之鰻苗及成鰻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