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9, 2024

2024年1月28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8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中國當地的業者對月夜大潮雖然有很強的期待感,可惜因為天候不佳,致使連續幾天都徒勞無功,昨天漁獲量在60-70公斤或80-90公斤,更甚者有80-100公斤三位數之間都有,事實上這個數量還是可以的,不是嗎?要不是因為天候因素,應該會超過這個數字的。當地多數業者認為下月上旬的潮水會是本漁季的最高峰,繼續關注動向吧!
(台灣)
昨晚,以南部屏東縣為中心持續有二位數10-15公斤之間,但是數量並沒有增加。漁季期間,雖然以東部宜蘭縣為軸心,但是並沒有成績,南部屏東縣開始有些成績,卻感覺有漁期快結束的印象。不過還是有業者說,時間還早,讓我們靜觀其變。

2024年1月27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7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及台灣)
從前晚開始寒流及強風趨於緩和,台灣及中國的漁獲也回復到平常的水準。不過,因為適逢月夜大潮,因此漁獲量也被期待有所增加,但是中國昨晚的漁獲量根據多數業者說約60-70-80公斤之間,跟前一天數量差不多,沒變。在這波寒流及強風之前,漁場已經向北擴展至江蘇省及上海,因此在數量上會有更多的期待感。但是,結果不如預期,目前還是以浙江為主的漁獲中心。這波大潮到明天為止,除了希望還能保有潮水的尾韻之外,大型捕苗船的漁獲也讓人期待,靜觀其變。台灣,昨晚南部屏東縣維持二位數10公斤左右,加上其他地區共15公斤,沒變。

2024年1月26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6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 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因為寒流及強風而導致大型捕苗船禁止出海,昨晚解禁之後對於捕撈量充滿期待。主產地福建省、浙江省(大型船尚未回航,因此漁獲量未涵括在內)的捕撈量已經比前天要大幅增加來到50-60-70公斤之間。
(台灣)
天候回復,南部屏東縣產量增加為10-12公斤。加上其他地區昨晚共15-16公斤之間。
(日本)主產區的宮崎縣24-29號,鹿兒島縣25-30號都是休息日。
[資訊]
本刊統計目前中日台等捕撈量,中國3000公斤,日本1500-1750公斤,台灣1000公斤,共計5500-5750公斤。
國內各地的捕撈量,鹿兒島縣500-550公斤,宮崎縣400-450公斤,千葉、茨城縣250-300公斤,靜岡縣200-250公斤,四國高知縣等100公斤,其他地區50-100公斤,合計1500-1750公斤。

2024年1月25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5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鰻苗捕撈地域多受寒流強風影響,因此大型捕苗船也禁止出海作業,導致漁獲量大幅滑落。不過,在江蘇省、上海及福建省、浙江省等地天候逐漸復甦跡象下,昨晚整體漁獲量約40-50公斤。但是也有業者的看法,依然在30-40公斤之間,沒變。今晚,大型捕苗船可以出海作業了,乘著月夜大潮這波潮水應該可以大豐收吧?!當地業者滿懷期待,接下來的動向,有待觀察。
(台灣)
昨晚台灣及中國還是受到寒流強風影響,捕撈量依然不佳,各地合計約3-5公斤,維持在低水準。
(日本)
千葉、茨城縣利根川兩岸的捕撈量下滑,看有沒有5公斤?!靜岡縣,業者說濱名湖的招標案,預定下週星期一舉行。據聞從上週至本週的一個星期時間漁獲量約60-70公斤。濱名湖養魚漁協的入池量紀錄6戶,130公斤。靜岡鰻魚漁協今晨的集貨約3公斤,目前為止的總量約40公斤。入池有2戶20公斤,總入池量為2戶,29.5公斤。天龍川預定30號辦理招標。手頭上的庫存僅有幾公斤而已,只能寄望河中殘存的鰻苗群了(目前從集貨量約38公斤)。龍洋預定31號辦理網路招標。目前手頭上還有7公斤庫存,希望可以上到二位數~。目前總集貨量8.5公斤。高知縣水產資源管理機構表示,本漁季因為沒有雨水影響到河川的水量,致使水壩產生枯竭問題。目前全縣的捕撈狀態,受到月光流及天候惡劣影響,根本無法捕魚。入池部分,23號有10公斤供給3戶,目前共3戶、25公斤入池。

2024年1月24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4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台灣)
雖然正值月夜大潮期間,但是中國與台灣受到寒流強風的直擊,鰻苗無法進行捕撈作業,只能拱手休息。中國,目前主產區的大型船舶至25號之前均禁止出航作業,因此漁獲也受到限制。所以,在無法完全捕撈的狀態下,這幾天的漁獲量,據多數業者表示都在30-40公斤之間。也有一部份業者說50-60公斤。大概是之前的一半產量而已。好不容易期盼到的月夜大潮,卻無功而返,當地業者相當失望。接下來只能觀察今晚及明晚的動向了。
台灣也是相同,南部屏東縣的船隻都沒有出去作業,全國的漁獲量只有低水準的5公斤。

2024年1月23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3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台灣)
受到寒流強風侵襲,昨晚的漁獲量大幅減少。當地業者說「天候惡劣及嚴寒的情況,使得出去作業漁民相當少」,昨晚整體的漁獲量從3-4公斤到5公斤都有。原本期盼上週末14-15公斤漁獲的漁況,可以再次見到,如今卻形同泡沫。
(中國)
中國方面也是同樣的情況。從前晚開始主要漁場受到寒流強風影響,因此一直到25號大型捕苗船是禁止出海作業的。為此,漁獲量也開始大受影響,,昨晚多數業者表示漁獲30-40-50公斤之間,大幅減少,甚至是前一天的一半而已,今晚及明晚的漁況,令人擔憂啊!

Monday, January 22, 2024

2024年1月22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2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多數業者說受到寒流強風影響,全國的漁獲量維持在60-70公斤的低水準。從昨晚集散地莆田的價格開始下降。一部份業者說,主要漁場受到寒流強風預報,從今晚到25號為止大型捕苗船禁止出航。為此,捕撈漁獲的影響不知會到何種程度。另外一部份業者說明天或後天天氣應該就會回復。總之先看看明天的情況吧!
(台灣)
台灣雖然苗抓得到,但是漁獲水準低。昨晚漁獲量又再開始減少,屏東縣6公斤、西海岸3公斤、宜蘭縣不到1公斤,合計約10公斤。詢問當地業者的結果,台灣鰻苗入池量,目前約30公斤左右,接下來只能期待2月的那波潮水了。

2024年1月21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1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前天晚上由於強風寒流的影響,因此全國漁獲量因為出船數量減少而受到抑制,而且是相當數量的減少。根據多數業者表示在60-70公斤,持續的微幅減少。
(台灣)
昨晚南部屏東縣有增加,約6-7公斤之間,西海岸4-5公斤,加上東部宜蘭縣不到1公斤。多數業者說總數在10-15公斤、10-12公斤、12公斤等減少中。

2024年1月20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20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漁場從福建省、浙江省擴展至江蘇省、上海等地,因為潮水狀況及鰻苗群的因素使得捕撈漁獲無法延伸。昨晚,因為各地受到強風、寒流的影響出船數減少,多數業者說總漁獲量約70公斤,稍微減少。另一方的業者看法則是不變的100-110公斤,不過強風寒流的影響已經開始出現,似乎明後天還會持續的樣子。
(台灣)

昨晚,多數業者說。南部屏東縣依然維持低捕撈水準,8-10公斤,確保近二位數的數量。西海岸約5公斤左右,東部宜蘭縣1公斤,合計10-12-13-15公斤,跟前一天一樣。 

2024年1月19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9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多數業者說,昨晚全國約70-80公斤的看法佔多數。另外一部分的業者說,上海、江蘇省的漁場開始,但因為小潮因素漁獲量有稍微減少為100-110公斤。
(台灣)
不管是中國或是日本國內,皆因小潮因素,致使捕撈狀態都沒有改變。不過,台灣這三天漁獲量有稍微增加。昨晚屏東縣持續增加為7-8公斤、西海岸6-7公斤、宜蘭縣1公斤,合計15-16公斤。另有一部份業者說10-13公斤、10-15公斤、12公斤等。
(日本)
與上週前半抓得不錯的漁況相較,目前各產地都相對的安靜。不過,這一週的平均漁獲還是有50公斤。此外不知是否對高價的疲乏?各地的海邊價、流通價格開始呈現疲軟狀態。

2024年1月18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8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有一部份業者的看法,昨晚還是120-130公斤,沒變。另一方的業者則認為跟昨天一樣70-80公斤或80公斤等。有關上海及江蘇省的漁況,當地業者的看法「漁期才剛剛開始,下一波潮水應該量就會出來」。
(台灣)
昨晚的漁況,根據當地業者說「南部屏東縣前一晚只有2-3公斤,昨晚增加至5-6公斤,鰻苗有一些是新苗,體型不大不小,屬普通規格。對於接下來漁況實難預估。」有一部份業者說10公斤,沒變。但也有一部份業者說昨晚12-13公斤或10-15公斤等是有增加的。
(日本)
△靜岡縣天龍川昨天第3次的集貨及出貨計18公斤,出貨對象是濱名湖養魚漁協。業者說,本漁季在去年度年內的數量僅有18公斤,元旦過後有19公斤,合計38公斤(訂正:昨天濱名漁協舉行第6次招標會,一位業者以18公斤得標的報導,其實應該是天龍川才對)。根據業者說目前為止漁協在濱名湖的集貨數量已經超過100公斤。△千葉、茨城縣利根川的波崎地區19-20號休息。

2024年1月17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7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中國的鰻苗漁況,從原本浙江省、福建省加上從中旬開始的江蘇省及上海等區域,幅員遼闊。不過、似乎離正式的漁期還有點時間。昨晚的情報,依然錯綜複雜,暫且就這麼看下去吧。多數業者說,昨晚全國的漁獲量約70-80公斤之間,明細為福建省30公斤、浙江省50公斤、江蘇省及上海3-4公斤。另一派說法,數量基本上沒什麼差異,但是加上江蘇省及上海的捕撈量,漁獲是有增加的。昨晚合計約120-130公斤。有一部分的大型捕苗船因為返港時間有所交錯,因此數量可能還會改變。
(台灣)
昨晚,東部宜蘭縣約1公斤,南部屏東縣2-3公斤,西海岸6-7公斤,整體合計10公斤左右。(當地業者看法)
(日本)
東海△靜岡縣濱名湖的濱名漁協,今天辦理第6次的招標案,由一位業者以18公斤得標。九州△宮崎縣鰻苗協議會業者今晨的集貨,從延岡等2個處所分別收到0.7公斤、2.5公斤,共3.2公斤。鰻苗中心昨天跟今天休息。△鹿兒島縣的川內地區的集貨量據業者說收了16公斤,累計約50公斤吧?!

2024年1月16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6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加上上海、江蘇省開始捕撈後,有一部分業者說全國的漁獲量來到110-120公斤, 是本漁季首次超過三位數的捕撈。流通價格持續持平走弱。另有一方的看法為,各區的天候不佳因為強風吹襲,致使產量比前一天還稍微減少為60公斤。沒有上海捕撈的訊息。以上兩種說法,到底如何,觀察明天的動向再說。
(台灣)
昨晚的捕撈量根據多數業者表示,各區域的捕撈數量從6-7公斤到10公斤之間,跟前一天差不多。
(日本)
△千葉、茨城縣利根川兩岸,上周的狀況似乎不錯,進入本周之後捕撈量就只剩個位數了。△静岡縣,濱名湖上周前半捕撈狀況不錯,但是截至周末為止整體數量並沒有超過3位數。靜岡鰻魚漁協昨天的集貨量8公斤,共計是18公斤。天龍川從上周五至明天為止的捕撈數量預定明天集貨。龍洋鰻苗團體今天進行第二次的網路投標。數量8公斤,加上上回標案共8.5公斤。業者說「上週情況很好,但是本周受到寒流影響又不行了」。鰻苗中心的人說「上周前半潮水不錯,每個人的捕撈量平均都有20公克左右,該縣一天最高漁獲有10公斤左右。不過,這只有西邊才有的漁況,東邊沒變依然是抓不苗的狀態。」,「進入本周之後,原本不錯的捕撈狀態也停止了。從潮水來看,只能期待2月4-5號左右的漁況了」。△九州鹿兒島、宮崎縣明日再報。

2024年1月15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5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中國鰻苗漁場這幾年來的傾向,似乎有略過廣東省,直接從福建省開始,然後往上走的趨勢。本漁期從福建省開始接著早早就延伸至浙江省成為捕撈軸心。不過漁獲量卻無法提高。直到最近,好不容易來到快接近三位數的漁獲水準,但是一下子又來到60-80公斤之間的水準。目前為止,福建省加浙江省的漁獲量並沒有超過三位數過。另外,江蘇省及上海也開始傳來捕撈的消息。中國整體的捕撈量並沒有變化,接下來會如何變化,就讓我們持續關注。昨晚根據多數業者表示,全國的捕撈量約60-70公斤,沒變。累積總捕撈量1650-1750公斤(本刊推估)。
(台灣)
昨晚從南部屏東縣1公斤,西海岸到北部約6-7公斤再加上東部宜蘭縣2公斤,全部約10公斤左右。另有其他業者說9-10公斤,差異不大。台灣目前的捕撈量約800-810公斤之間。

Sunday, January 14, 2024

2024年1月14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4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的捕撈量,包含浙江省東南部、福建省北部等區域,多數業者說約60-70公斤之間。但是有兩種看法,一為稍微少一些,一為與昨天一樣,但兩者差異不大。海邊價跟流通價格推估是平盤狀態。目前為止總漁獲量1580-1680公斤(本刊推估)。
(台灣)
東部宜蘭縣,產量一直增增減減的反覆著,昨晚約2公斤左右。南部屏東縣約2000尾,但是有新苗混雜在其中。西海岸約6-7公斤,全區域加總約10公斤,跟前一天差不多。目前總捕撈量約800公斤左右(本刊推估)。
(日本)
有一部份的訊息是截至前晚各地區的漁獲都是減少的。但是昨晚有一些主產區的漁獲數量開始有不同的見解了。關東利根川兩岸、外房、九十九里等地,東海濱名湖到天龍川、吉田、御前崎等地,九州宮崎縣、鹿兒島縣等,全都一改昨天之前的低迷漁況。全國加總推估有40-50公斤,數量有大幅增加。明天會再跟各地確認。

2024年1月13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3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從浙江省中南部到福建省北部的漁況,雖然潮水狀態不錯,但是漁獲量卻沒有明顯增加。這幾天,儘管多數業者抱持期待,但是漁獲在60-70公斤、70-80公斤之間,沒有改變。流通業者說,這波大潮沒有特別的豐收期,似乎就這樣的水準接著就要結束了。另外,國外部分特別是日本的漁況令人關心外,流通價格的不穩定,有點偏弱也令人擔憂。價格能否維持的關鍵,據聞韓國似乎開始在買苗了。目前,中國的捕撈總量1510-1610公斤(本刊推估)。
(台灣)
東部宜蘭縣的漁獲2-3公斤,加上西海岸到北部6-8公斤,全國約8-10公斤。台灣漁獲水準也沒變。總捕撈量790-800公斤。

2024年1月12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2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本刊統計本漁季國內外的鰻苗總捕撈量,經調查結果,台日中三國的總量在3270-3410公斤之間,大概達成去年的一樣的水準。
(中國)
昨晚的浙江省、福建省的捕撈量,根據多數業者說約60-70公斤,稍微減少,但是對整體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大家擔心的價格,維持平盤。累計漁獲量1440-1540公斤。
(台灣)
昨晚從屏東縣到西海岸的捕撈量約5-7公斤,全台灣約8-10公斤之間,沒變。不論如何,儘管潮水改變,但似乎無法有太多的期待。累計捕撈量780-800公斤。
(日本)
△靜岡縣針對最近的捕撈狀況「濱名湖7-8號兩天似乎抓得不錯,天龍川在那個時段也不錯,抓了幾個公斤。但之後狀況變差,連捕撈漁民都出去的不多。抓多的約100尾,抓少的也就幾尾而已,因此大家都早早收網回航。從星期天開始潮水要進來了,希望能夠有所期待」。靜岡鰻魚漁協的集貨總量9公斤。
△高知縣,盤商說四萬十川漁期開始已經超過10天了,約50-10公克/每人的捕撈現況,至今漁獲量約10公斤左右。全縣總量看有沒有70-80公斤。四萬十川的漁獲量佔比約40%。鰻苗中心的人士針對漁期開放後的漁況表示,從西側至中央再到東邊,因為雨量少,所以河川的水量少。最差的情形,有時從半夜至早晨,只有幾尾的漁獲,相當惡劣的狀況。鰻苗中心所屬養鰻業者的入池狀況有一戶、9.5公斤,有另外一戶預定入池10公斤。△鹿兒島縣的川內地區,最新的集貨量6公斤,該地區加總共33公斤。入池量有5戶、105公斤,沒變。全國總捕撈量1050-1070公斤。

2024年1月11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1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主產區的浙江省中南部加上福建省北部的漁況,感覺沒有因為大潮進來而捕獲量增加。多數業者說50-60公斤、60-70公斤或70-80公斤之間,數量略有差異,但是感覺沒有因為潮水進來而產量有所提升,有時產量還減少。當地業者說,這波大潮捕撈不如之前預期,因此原來的訂單似乎被要求要處理的樣子。業者認為,受到這波歉收的影響,感覺會停收新的訂單。中國的總捕撈量依本刊推估約1320-1420公斤之間。
(台灣)
昨晚東部宜蘭縣約20-30艘船作業到天亮,約3公斤的漁獲。其他地區的南部屏東縣到西海岸等地約12公斤,整體捕撈量約15公斤。其他的說法也有10-13-15公斤都有,差異不大。這幾天的捕撈量都差不多,台灣目前總捕撈量,本刊推估約760-800公斤之間。

2024年1月10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10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台日中三地的捕撈量約3000公斤左右❗️
(中國)
昨晚、浙江省中部地區的漁況甚佳,根據多數業者說整體捕撈量約70-80公斤,持續增加。目前總捕撈量,本刊推估約在1250-1350公斤之間。
(台灣)
昨晚整體的捕撈量,西海岸等地約10公斤,東部宜蘭縣減少約5-6公斤,合計15公斤,增增減減的狀態反覆進行中。總捕撈量依本刊推估750-800公斤。
(日本)
日本自漁期開放之後,截至目前各縣的漁獲量根據多數業者的資料顯示,統括來說,千葉、茨城縣130公斤,靜岡縣150公斤,高知縣100公斤,鹿兒島縣、宮崎縣約560公斤,合計930公斤。
昨晚國內的狀況

△千葉、茨城縣利根川兩岸有2位數約10公斤左右的漁獲,沒有增加。△靜岡縣,天龍川的業者說,6號開始的漁況有所進展,明天預定是本漁期首次的招標會。目前集貨數量約在10-15公斤左右。抓到的鰻苗體態佳,約600尾/100公克。龍洋的業者說,第一次的標案後,漁況就不好,以致都沒有進展。截至目前的集貨量也僅僅幾公斤而已。比起12月,漁況還不錯,期望大潮之後還能如此。△宮崎縣鰻苗協議會的業者說,這幾天的集貨平均在1公斤多一點,協議會所屬各條河川都在0.5-1公斤之間,合計集貨量約45公斤。△鹿兒島縣,昨晚全縣感覺不到二位數。 

2024年1月9日鰻苗捕撈概況

 2024年1月9日鰻苗捕撈概況

節錄自<日本養殖新聞>
(中國)
昨晚,漁苗捕撈作業依舊是從福建省北部至浙江省南部之間持續著。多數業者說整體漁獲量有50-60公斤,也有一部份人說40-50公斤之間,概括來說是增加的。
(台灣)
昨晚東部宜蘭縣的捕苗船平均漁獲約200-300尾/艘,合計約10公斤左右。南部屏東縣約1000尾,西海岸等地約8-10公斤,整體約20公斤左右。
(日本)
本刊取得的消息,截至9號為止總入池量以48戶合計超過2000公斤。各主產地因為潮水進來了,因此各地開始陸續傳出捷報。特別是靜岡縣的濱名湖,前晚一口氣的豐收,昨晚依然不錯,新居地區及其他地區似乎都不錯,接下來樂觀以對。

Wednesday, January 10, 2024

《捕鰻的人》──中年男人成長傷痕的生命之詩

 許哲嘉《捕鰻的人》──中年男人成長傷痕的生命之詩

https://www.twreporter.org/a/2021-taipei-golden-horse-film-festival-the-catch

《捕鰻的人》由導演許哲嘉(中)、聲音設計師澎葉生(Yannick Dauby,左)、剪輯師林欣民(右) 三人合作,是台灣紀錄片少見的精緻製作。(攝影/許𦱀倩)

每年東北季風刮起的時節,幼年鰻魚苗便會從3千公里外的馬里亞納海溝漂流至河海交流處,台灣蘭陽溪出海口是其一,出生在深海的小鰻魚,準備溯溪迎向「轉大人」的艱難挑戰。降海孕生、逆流長成,鰻魚的生命歷程是科學界迄今難以全觀的謎。

紀錄片《捕鰻的人》鏡頭對準蘭陽溪口每年逐鰻而居的捕鰻人,在2021台北電影節拿下百萬首獎等3項大獎,也入圍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導演許哲嘉在海邊搭帳進入捕鰻人生活,前後長達5年的拍攝,歷經被攝主角與自身生命亂流,停拍、卡關,最終砍掉重練,擊破原本議題導向與答案探索,拍出一部中年男人成長傷痕的生命之詩。

「親愛的主耶穌,現在我要去宜蘭,因為生活缺乏,我要去宜蘭工作,一路上請指引我明亮的方向,並且平安抵達,旅途中如果受到撒旦擾亂,請讓厄運遠離。這世界大海的食物,都是祢的,請允許我捕捉到我所需要的。阿們。」

捕鰻人噹噹騎著機車從台東成功出發前,總謙卑地先向他信仰的上帝禱告。天色未透光的清晨,出發,一路向北。鏡頭鳥瞰蜿蜒綿長的台9線,拉遠拉遠拉遠,直到公路汪洋似海,騎車的噹噹宛若他此行準備填飽荷包全力捕捉的小鰻苗,逆流而上,即將與大海展開暗夜搏鬥。這是他每年冬季的生活循環,既是一回蘊藏生機的壯遊啟程,也是一次迎向未知苦難的起點。

《捕鰻的人》裡,迎著冬風騎往宜蘭的阿美族人噹噹。(圖片提供/許哲嘉)
《捕鰻的人》裡,迎著冬風騎往宜蘭的阿美族人噹噹。(圖片提供/許哲嘉)

這一幕,是影片的結尾,其實也是開端。《捕鰻的人》呈現捕鰻者每年4個月游牧生活的完整周期。

但5年前,這並不是導演許哲嘉腦海裡的故事。

從原民部落遷徒大敘事,轉向中年男人生存面貌

因為2012年偶然在報紙地方新聞看到東部原住民每年冬季會在蘭陽溪口逐鰻而居的報導,開啟了許哲嘉對捕鰻人生活面貌的好奇,開始田野後,發現這背後還牽動一個龐雜的原住民部落族群遷徒脈絡,勾喚他巨大的企圖。「原來我的想像中,要進行的是游牧民族如何在城巿建立家園的大論述,角色設定也都往那裡去想,開始接觸的對象是一名少見的女性捕鰻者。」許哲嘉2014年投身拍攝,很快找到了對焦的主角。

在蘭陽溪東港,他與捕鰻人日夜相處,拍了4個月後,冬盡春來,倖存鰻苗溯溪後繼續長大,沒能存活的便成捕鰻人得以溫飽的「年終獎金」。一場人與鰻都艱困的廝殺結束,海面歸於平靜,捕鰻人洄流城巿,繼續在陸地的生存戰場奮鬥。

開始時主要拍攝對象是三鶯部落的原住民,結束捕鰻季的工作後,接續要處理三鶯迫遷的抗爭運動──比海洋潮湧更險峻複雜,是「外人」更難以涉入的場域。許哲嘉沒想到,和被攝主角數月來建立的互信與親密關係,只屬於另一個時空,被遺留在冬季的宜蘭海邊,「他們(被攝原住民)生命有太多波濤,不是我能全部理解,主角回到三鶯部落後,面對部落、家庭、親子間複雜關係,有很強的自我保護心防,我無法打開。拍攝一年多後,只能選擇尊重,停拍。」

當時《捕鰻的人》已取得國藝會補助,但故事夭折,案子膠著。一直想著再如何開展的許哲嘉,卻又遇上另一個危機──與當時伴侶感情發生問題,工作和生活都陷入渾沌,「2014、2015年停拍了2年,我除了轉向接觸商業影片穩定經濟,也面對結束婚姻的漫長歷程。」人生和影片都失去方向的時刻,鰻魚苗季時他還是不時回到蘭陽溪出海口與捕鰻人相聚。
「雖然影片停拍,但我仍在觀察海邊與可能角色;二來海邊只出現4個月的臨時聚落,是一個魔幻又真實的生活環境,在那裡我好像可以很純粹的觀察、放鬆、思考、呼吸。那是一種相對於其他環境更可以『活在當下』的純粹性。」
歷經風雨,導演許哲嘉最終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到《捕鰻的人》。(攝影/許𦱀倩)
歷經風雨,導演許哲嘉最終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到《捕鰻的人》。(攝影/許𦱀倩)

受傷的中年男子和意氣風發時,看見的東西不一樣。當下的許哲嘉對族群遷徒大敘事已無法駕馭,卻對不斷在生存中受創的靈魂如何獲得勇氣,變得敏銳。這次,他看見了60歲的「噹噹」和他的女友「舞賽」。

噹噹也是失婚的男子,曾經營木頭家具工廠卻因火災意外付之一炬、妻子離去後把3個小孩留給他,「但無論在兩性親密關係、工作形成的身心傷害,噹噹的天賦和宗教信仰,對於修補生命中破碎東西的能力極強,」在許哲嘉眼裡,噹噹透過上山下海的捕撈與山林海的相處,猶如具有靈性體質的自我療癒能力;單身許久後,6、7年前遇見小他15歲的舞賽,建立極為特殊的親密關係,舞賽情緒有時不太穩定,噹噹帶著舞賽接觸天主,有回兩人吵架,舞賽跑掉了,噹噹在電話裡哀求她回來,60歲的男子撒嬌似地向小女友說:「我還不懂事,妳就離開,讓我承擔那麼大⋯⋯」許哲嘉形容,「這種能力簡直如同藝術家。」

其實從他拍攝本片開始,噹噹和舞賽就在裡面,那時只是哲嘉鏡頭裡的群像之一。4年後,在對生命出現疑問的狀態底下,許哲嘉才從噹噹和舞賽身上,找到對「捕鰻人」新的感受和想像。

「當時的我,放眼自己周遭60歲的男人,活得快樂的真的非常少,我突然有感,想捕捉男人生存的樣貌,拍出他們心理欠缺的東西,以及受傷了如何修補。」

許哲嘉把自己議題先行的意念打消,把鏡頭更往後退讓、引導性更少。

噹噹和女友舞賽(右),來到蘭陽溪出海口架起要住4個月的帳篷。兩人的相處關係,常令觀者莞爾。(圖片提供/許哲嘉)
噹噹和女友舞賽(右),來到蘭陽溪出海口架起要住4個月的帳篷。兩人的相處關係,常令觀者莞爾。(圖片提供/許哲嘉)
一群失落傷心者、尋求救贖者的海邊群像
國藝會補助只有60萬,對拍攝一部長達數年的紀實片,是杯水車薪。 許哲嘉2018年重啟拍攝,爭取2019亞洲紀錄片提案會(The Asian Pitch, TAP)獲選,拿到5萬美元的補助後,他用這第二筆補助投資在影片後製。

許哲嘉本是積極熱情的人,過去雖只有替大愛電視台拍攝委託案的經驗,在紀錄片業內人脈和資歷並不深,對於《捕鰻的人》這部首部自己原創題材,眼光放得很遠。重新拍攝後,他主動爭取夢想合作對象參與,毛遂自薦請來早因《大同》等片揚名的剪輯師林欣民、及曾以《日曜日式散步者》獲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獎的法籍聲音藝術工作者澎葉生(Yannick Dauby)加入,再加上攝影師出身的他掌鏡,三個沒有淵源的中年男子一拍即合,攝影、剪輯和聲音頻率一致,三人的個人技術獎全部都入圍了今年台北電影節,除了敘事的動人,《捕鰻的人》製作的「精緻度」,也是台灣紀錄片少見的出色。

林欣民接下後,第一個任務是要剪出向TAP提案的版本。因為提案的目的性較強、加上這個提案的主旨在彰顯「亞洲價值」,所以他剪的第一個版本,鎖定由鰻魚生態鏈來呈現。鰻魚的成長一路逆流而上、衝向苦難;他們還特別找到研究鰻魚洄游路徑的日本學者繪本加入素材,呈現由馬里亞納海溝誕生,進入黑潮,經由海河交會處溯溪成長。「但哲嘉原本的東西都是關於捕鰻人的生命歷程,把鰻的產業鏈和捕鰻人的生命意義要硬去對接、對應,變得十分刻版,」林欣民笑說,「第一個版本剪出來後,我們兩個都非常不滿意,哲嘉更是氣得要命,直叨念:『這麼多年拍攝的結果,怎會長成這個樣子。』」

剪輯師林欣民前後交出多種《捕鰻的人》版本,最終決定跟著導演的感覺走,不去說結果和道理。(攝影/許𦱀倩)
剪輯師林欣民前後交出多種《捕鰻的人》版本,最終決定跟著導演的感覺走,不去說結果和道理。(攝影/許𦱀倩)

再次對焦後,林欣民自己悶著頭重新剪,「其實合作過程中,充分了解拍攝時哲嘉自己的生命經歷,而他帶有魔幻寫實的自然影像紀錄,本來就有一條流動的話語,我沒有再和他討論,決定順著那個線路去,傳達感受性而非條理性,不必要太清晰的『因為⋯⋯所以』、不必去探究『WHY?』、打破方法論,不去說結果和道理。」第二版的版本,剪回影片拍攝當下人物的生命狀態裡去──

蘭陽溪口邊因鰻苗生機如淘金處,老手、生手齊聚。他們白天在漁具店裡,生手打量著老手如何挑選漁具;捕撈到鰻苗後,在小盤商裡爭取好價錢,探望各自的成果;夜裡則在帳裡飲酒聊天,醉話、笑話後,心碎的傷心話跟著脫口。

三個主要現場三條敘事線,影片裡多數人物不刻意提及姓名、字幕上也沒有特別說明身分,但影像一幕幕串起海邊一個個捕鰻人的生命故事:噹噹是老婆跑掉、獨立扶養3個孩子的單親爸;一名捕鰻新手泰國移工,7歲時父親走了,是個自幼沒有父親的孩子;開著餐車在冷凜寒風裡讓捕鰻人有熱呼呼吃食的老闆,最後說出一年一年來到海邊的心碎祕密──兒子也曾是捕鰻人,下海時被海沖走了,等了4天才被打撈上岸,「他好命,才先走,我來這裡,是陪陪他。」

捕鰻的人,一群失落的人、尋求救贖的人。

蘭陽溪口,逐鰻的人們用房地產廣告帆布搭起一間間帳篷,各有各的生命敘事。(圖片提供/許哲嘉)
蘭陽溪口,逐鰻的人們用房地產廣告帆布搭起一間間帳篷,各有各的生命敘事。(圖片提供/許哲嘉)

目前是長期和中國導演賈樟柯合作的法籍剪輯師馬修工作室夥伴的林欣民,經常參與中國和台灣兩地的影片製作,「我常在勸導演,不要『講得太多』,不要覺得觀眾是笨蛋不懂,其實觀眾多數是看得懂的,更何況,就算『歪掉』又如何?觀眾做出不同於創作者的解釋也很好,電影本來就不是給一個標準答案。」

《捕鰻的人》第二個版本出來,說得很少,刻畫更深。從台北電影節到金馬影展的播映,經常在觀眾票選中獲青睞,映後座談上,有人說詩意、有人說生猛,有人覺得殘酷、有人覺得溫暖,不同的感受都是迴響。

在真實與抽象中,調理出魔幻感的音效

影片的「好看」,也來自它很「好聽」。澎葉生的聲音設計,讓整部影片乾淨、鮮活。

「紀錄片的聲音,通常很『爛』,因為紀實的當下都先拍了再說,收音的事顧不到,常常是麥克風和衣服磨擦的聲音、人在講話時收音位置又不準。」移居台灣14年的澎葉生,採集和建立了大量自然聲音資料庫,當然,少不了有一雙挑剔的耳朵,他受不了「髒聲音」。

法籍聲音藝術工作者澎葉生(Yannick Dauby),在《捕鰻的人》裡打破台灣人對海洋聲音的想像。(攝影/許𦱀倩)
法籍聲音藝術工作者澎葉生(Yannick Dauby),在《捕鰻的人》裡打破台灣人對海洋聲音的想像。(攝影/許𦱀倩)

因為深愛海洋,接到《捕鰻的人》聲音設計的邀約後,立即答應。光是「海底的聲音」,澎葉生就認為一直以來都被粗糙的音效「誤導」了。他解釋,「很多影片都以潛水時氣瓶發出的『咕嚕咕嚕』聲來表達水中的聲音,但這個聲音是外來的,真正的海洋其實是很安靜的,只有蝦子和魚的聲音。不過替影片做聲音,完全用真實的聲音,對觀眾來說有可能太無厘頭,不能了解,」他形容聲音設計,「是要用抽象的聲音和真實的聲音去『煮』(調理)一下。」

影片裡有一段,噹噹下海打魚,潛入海底時,他的口白說著:

「小時候爸爸帶我去海邊,捕一大堆魚回來,爸爸對我說,我教的你會了,你絕對不會肚子餓,你是個男人。」

打魚,是「海洋之子」阿美族人父傳子的技能,這段影片交代了噹噹討海不僅僅是為了生計,還是阿美族人與自然環境相應相生的生存法則,更擔負著族群文化傳承的責任。

從下海打魚的噹噹身上,延伸出原住民的生存之道,在現今社會裡的隨波逐流。(圖片提供/許哲嘉)
從下海打魚的噹噹身上,延伸出原住民的生存之道,在現今社會裡的隨波逐流。(圖片提供/許哲嘉)

「哲嘉那時用了很陽春的GoPro攝影機拍攝水中的畫面,原本的聲音很『悶』。我從我的資料庫裡找出了槍蝦的聲音,調合一點音樂性,做出一種飄浮感,襯托影像的魔幻性,」澎葉生解釋,「以寫實基礎出發,加上外來的配樂,打破原本被曲解的『咕嚕咕嚕』海洋聲音的想像。」

但設計精細和美化的紀錄片,是否會影響紀實影片真實性的本質?澎葉生看法是,「紀錄片並不等同於寫實,雖然取材真實,但它在說一個故事,不只是單純傳遞一個訊息。剪接、聲音、調色和觀點,有一個邏輯性,就是一種『創作』,影像和聲音要符合影片的氣息和情感的呈現,提供觀眾想要感受到的東西。」

《捕鰻的人》打動他的,是拍出了那些細微的東西,「哲嘉離他們(捕鰻人)很近,但影片裡並沒有導演的聲音,沒有介入感,他不是透過自己的聲音去說這個故事,他的鏡頭退得很遠,但拍攝的時候,其實他的人就在影片裡面。」澎葉生喜歡這樣的說故事方式,符合他聲音設計風格的調性。他的藝術家太太蔡宛璇透露,「法國人(指澎葉生)毛很多,有時做委託案時常常會碎念,《捕鰻的人》是我聽他碎念最少的一個案子,做完後還滿興奮對我說:『我想,這部片,應該會得個什麼獎項吧。』」顯見他自己做得很沉醉。

導演、剪接、音效,心中潛藏的三個版本
關於《捕鰻的人》,三個創作者,心裡各自有自己的韻律。(攝影/許𦱀倩)
關於《捕鰻的人》,三個創作者,心裡各自有自己的韻律。(攝影/許𦱀倩)

林欣民形容,剪接和導演合作時就像「戀人關係」,從曖昧、試圖了解到磨擦,起了磨擦後可能就此分手、也可能在一起了,最重要就是頻率要對。許哲嘉、澎葉生、林欣民,看來是對上了、可以一起走下去的「戀人」。

澎葉生說,他心裡唯一在意的是,「影片太短了。」因為要符合TPA必須在台日韓公共電影台播放的規格,片長限在54分鐘。「觀眾會有身體感,耳朵是比視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感受,風景太短、場景音效會落差太大,聽覺的感受不能深入。」他認為若能有長版的影片,會給觀眾更完整的感受。林欣民也提到,哲嘉拍了4、5年,其實裡面的場景素材非常豐富,短版確實被迫捨去一些很棒的故事線。

製作最大的限制還是在經費,拿到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後,許哲嘉也有意再投入長版《捕鰻的人》的製作。他提到,54分鐘版本影片,基本上論述是已經扎下基礎,長版影片他想由噹噹述說的阿美母語故事來串接,更廣闊來呈現阿美族人特殊的族群傳統:噹噹不捕鰻時回到台東原鄉,在山、海裡面的生活、體驗、對父親記憶的追尋。透過故事、經驗的傳承與分享,讓個人重新找到被訴說、理解,給故事新的意義與發展。

因為阿美族是一個口語故事傳承的民族,許哲嘉之前已花了3、4個月翻譯影片中的阿美族語。「不只是阿美族語,其實有時原民說中文時的文法,也和我們不太一樣,上字幕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討論,如何表達他們真正的意思,」林欣民說。

來自各地、各族群,一期一會的捕鰻人們,便是具體而微的小社會。(圖片提供/許哲嘉)
來自各地、各族群,一期一會的捕鰻人們,便是具體而微的小社會。(圖片提供/許哲嘉)

宜蘭海邊捕鰻場,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現實場:在地捕鰻人分配好海域空間,用巨大的固定漁網網鰻;以阿美族為主的游牧捕鰻者,每年只會捕撈4個月,搭起沒水沒電的臨時工寮,親身下海與大海對決捕撈。「這些平均50至70歲的原住民捕鰻者,勞動經驗完全貼合台灣勞動力發展變化,他們許多人年輕時做遠洋漁工、國家大建設時期上岸做版模工,靠著族群傳承的海性打漁撈鰻,這些非典型就業工作,同時帶來剝削、破碎的勞動生命經驗,」這些年和原民的相處,許哲嘉對於他們的自療能力,以及遇到社會不平時的反應,深感驚奇。

《捕鰻的人》有一幕,阿美族人騎車不小心擦撞到當地人,賠償1千元後,不料當地人撂人到工寮嗆聲。在現場的哲嘉用手機拍下這一幕,其實不僅在呈現捕鰻人求生之難,隨時可能遭無情海洋偷襲,現實社會的不平等也一直危機四伏。「最奇妙的是,後來警察來了,受欺侮的他們選擇什麼都不說,似乎透露了一種『和這社會說什麼也沒用』的態度。他們對於生命如此樂觀,面對社會卻總是妥協。」由捕鰻人再拉出一個世代的勞動歷程,是許哲嘉還想再多著墨的事。

長版待續,但關於短版的《捕鰻的人》,三個創作者,心裡各自有自己的韻律:

──許哲嘉投射的是自己的生命經驗,焦距落在「那些靈魂受傷男人的故事」,想呈現人如何修補破碎的生命。

──林欣民的眼光,定焦在「蘭陽溪出海口故事」,於他而言,這是關於海邊捕鰻人群像的生命經歷。

──澎葉生的耳朵裡,聽見的是大海,他感應到的是「一個海洋的故事」,因為有海才有魚,也才有人生存的資源,讓人和環境發生連結。

無論海洋、鰻魚與人,個體成長與族群傳承,面臨苦難後能否存活?受傷後能否修復重生?自然界生物生命力的差異與潛能,永遠是一個有無限想像的謎。《捕鰻的人》不是一個歷史性大事件的紀錄,而是引導我們由一直存在生活周遭的族群,探索人活著如何面對環境與自我的永恆命題。

《捕鰻的人》,還會繼續發展成什麼故事?(圖片提供/許哲嘉)
《捕鰻的人》,還會繼續發展成什麼故事?(圖片提供/許哲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