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2

教我們如何思考


台灣的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思考 
就像教我們努力工作卻沒給工具 
產生兩種結果:
事倍功半
    和
乾脆就不作 ...

法國高中生畢業後若想要取得大學入學資格,就必須要參加畢業會考。不管你以後要念什麼科系,都必須要考一門「共同科」哲學。今年文組、理組和經濟組的考題都是三選一,任選一題作答。譬如,理組的題目是:「若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能夠更自由」、「我們是否有追尋真相的必要」、「請試著評論盧梭作品《愛彌兒》片段」。這種題目很清楚地沒有標準答案,而且跟理工科學生未來的專業學習無關。令人好奇的是:最在乎人權與平等的法國人為什麼能忍受這種題目而不爭論它的公平性與客觀性?而理工科的學生又為甚麼要懂這些問題?
    大學的目的是培養社會上的領導人才,如果他們都像訓練有素的狗而沒有思想,沒有價值判斷能力,不曾思索過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不曾思索過社會發展的目標,以及個人工作權、醫療權與社會貧富差距等社會正義的問題,他們畢業後是會危害社會?還是會造福社會?如果台大電機系或法律系的校友只會掠奪窮人的財富而不顧社會正義,有必要由國家出錢來栽培他們嗎?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14.html#more)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說人有八種需要,由低而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感、情感關係與歸屬感、自尊與他人的尊重、理解宇宙與人生、美感的需求、自我實現,以及靈性與自我超越的需求。想要滿足這些需求,就要先培養出相對應的能力,因為這些能力並非不學而能。以情感關係與歸屬感為例,很多理工學院畢業生對人心一無所知,所以沒有能力處理夫妻的親密關係,甚至連戀愛時的吵架與鬧彆扭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人更加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委曲與憧憬,或配偶對親密關係的渴望,而只能妄想著用傲人的收入來購買家庭的幸福。這樣的人,當然沒有能力擁有幸福的家庭。所以,心理學家佛洛姆說:愛情不是靠運氣,不是靠兩情相悅,而是靠經營親密關係的能力。
    教育的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因此必須兼顧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裡的八種需要和能力。法國的大學入學考試要考哲學的申論題,但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卻逼迫學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鞏固最低階的生理需要與安全感的需要,而罔顧其他六種需要與能力,以致於自尊心只能靠收入與地位來維繫,而不是引導學生去探索人生多元的價值,讓他們在其中發現自己能認同且和能力相符的發展目標。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3363.html#more)

No comments: